共青团云南省委、云南省教育厅、云南省少工委联合表彰2013年度云南省少先队优秀集体和个人(合集)

时间:2019-05-12 12:32: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共青团云南省委、云南省教育厅、云南省少工委联合表彰2013年度云南省少先队优秀集体和个人》,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共青团云南省委、云南省教育厅、云南省少工委联合表彰2013年度云南省少先队优秀集体和个人》。

第一篇:共青团云南省委、云南省教育厅、云南省少工委联合表彰2013年度云南省少先队优秀集体和个人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共青团云南省委、云南省教育厅、云南省少工委联合表彰2013年度云南省少先队优秀集体和个人

作者:

来源:《青年与社会》2013年第23期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少先队工作的要求,集中展现我省当代少先队员、少先队集体的精神面貌和少先队辅导员的精神品格,激励广大少先队员立志向、有梦想,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长大后做对祖国建设有用的人才;激励广大少先队辅导员热爱少先队工作,提高专业化、职业化水平,落实好少先队组织的根本任务。共青团云南省委、云南省教育厅、云南省少工委联合开展了云南省2013年度“优秀少先队员”、“优秀少先队辅导员”及“优秀少先队集体”评选表彰活动。

经层层筛选、逐级推荐,专家评审、差额选举、公开公示等办法在全省各级团组织、教育部门、少先队组织中评选出毕蓝等82名“云南省优秀少先队员”,评选出胡秋艳等82名“云南省优秀少先队辅导员”,评选出云南师大附小樱花语校区大队等74个“云南省优秀少先队集体”。

希望受到表彰的优秀少先队员、优秀少先队辅导员和优秀少先队集体珍惜荣誉,再接再厉,开拓创新,再创佳绩。希望全省广大少先队员、少先队工作者要向受表彰的先进学习,积极进取,奋发有为,不断推动我省少先队事业再上新台阶。希望全省广大少先队集体以受表彰的先进为榜样,不断增强少先队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不断增强少先队员的归属感、荣誉感,用中国梦激发孩子们心中的理想梦、科学梦、创造梦、报国梦,更好地为少年儿童服务。来源:云南青年信息网

第二篇:中共云南省委高校工委、云南省教育厅党组关于贯彻落实《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

中共云南省委高校工委、云南省教育厅党组关于贯彻落实《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的实施办法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中发„2008‟9号,以下简称《工作规划》),深入推进我省教育系统反腐倡廉建设,结合实际,制定本实施办法。

一、贯彻《工作规划》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和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把反腐倡廉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以改革创新精神整体推进全省教育系统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工作,为云南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有力保证。

(二)工作原则

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把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放到推动云南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大局中去把握,放在完善云南现代教育制度中去谋划,放在构建和谐云南中去推进,充分发挥服务和促进作用,有力推动我省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坚持改革创新、务求实效。以改革创新的精神状态、思想作风和工作方法,认识和把握新形势下教育系统反腐倡廉建设的特点和规律,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加强和改进各项工作,确保惩防体系建设任务的落实。

坚持惩防并举、综合治理。以改革创新的思路、举措和方法推进反腐倡廉建设,把惩治与预防、教育与监督、深化改革与完善制度有机结合起来,把惩治和预防腐败的阶段性任务与战略性目标有机结合起来,落实责任,综合协调,统筹推进,形成有利于反腐倡廉建设的思想观念、工作机制、制度保证,增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的科学性、系统性、前瞻性。

坚持突出重点、分类指导。以领导干部为重点,以规范和制约权力为核心,以腐败现象易发多发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为切入点,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结合实际,加强政策指导,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

(三)工作目标

经过5年的扎实工作,构建起符合我省教育系统工作特点和规律的惩防体系基本框架,拒腐防变教育长效机制初步建立,反腐倡廉制度比较健全,运行监控机制基本形成,源头上惩治和预防腐败工作继续深化,党风政风行风明显改进,腐败现象得到进一步遏制,教育改革发展各项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二、加强教育,筑牢反腐倡廉的思想道德防线

(一)加强反腐倡廉“大宣教”格局建设

坚持把理想信念教育、党纪法规教育、廉洁从政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结合起来,促进反腐倡廉宣传教育与深入学习2 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有机结合,着力解决思想观念、体制机制、思想作风上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和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不断提高反腐倡廉教育的针对性、有效性。坚持示范教育、警示教育、主题教育相结合,教育和引导党员干部自觉遵守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经济工作纪律和群众工作纪律,增强法制观念,改进工作作风,“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打牢廉洁从政、廉洁从教的思想基础。

(二)加强以领导干部为重点的反腐倡廉教育 认真落实中央《关于加强领导干部反腐倡廉教育的意见》,深入开展党风党纪专题教育活动,丰富“三会一课”内容。坚持和完善高校工委、教育厅党组、高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每年两次以上反腐倡廉学习教育制度。坚持和完善高校工委、教育厅党组、高校党委每年研究部署反腐倡廉工作的制度。坚持和完善党政主要负责人每年主讲一次廉政党课或作反腐倡廉形势报告制度。坚持和完善每年对新任处级干部进行反腐倡廉教育制度。

(三)加强全省教育系统干部职工的反腐倡廉教育 认真落实中央《关于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把廉洁从政、廉洁从教教育融入学习科学发展观的活动之中,列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范畴中,深入开展公职人员廉洁从政、教师廉洁从教的宣传教育活动,加强师生诚信体系和学术学风建设。加强高校工委、教育厅机关和校园文化建设,运用先进事迹报告会、现身说法、观看专题电教片、到警示教育基地、传统教育基地接受教育等形式,深入开展 3 示范教育和警示教育,积极营造良好的思想舆论氛围。

(四)加强青少年学生廉洁教育

认真贯彻教育部《关于在大中小学全面开展廉洁教育的意见》,实施《中小学廉洁教育指导纲要》,以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廉洁意识为主要内容,将廉洁教育与 “三生教育”相结合,不断充实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廉洁教育内容,进一步把廉洁教育纳入高校的德育特别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纳入农村学校远程教育网络、高校校园网络和教学科研网络建设范畴。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寓教于乐的反腐倡廉教育活动,建立健全青少年廉洁教育体系。

三、健全制度,充分发挥制度的根本性作用

(一)实施科学民主决策

进一步健全高校工委、教育厅党组、高校党委和行政重大事项议事、决策规则和程序。建立同级党代表、党委委员民主评议党委(党组)领导班子及成员工作制度;完善重大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大项目安排和大额资金使用的票决制;坚持完善党委(党组)成员向党委(党组)定期汇报工作、接受监督制度;健全党内情况通报、情况反映、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和党务公开制度。

(二)加强党风廉政制度建设

健全完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实施的相关配套制度,加强对高校的指导和监督。建立健全高校工委委员、教育厅党组成员定期听取分管处室、直属事业单位党风廉政建设情况 4 汇报制度。坚持把廉洁自律和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情况纳入干部述职、考核内容,纳入拟任职干部考察内容制度。坚持廉洁问题一票否决制度。积极探索反腐倡廉工作的绩效评估和预警机制。认真贯彻落实行政问责办法等“四项制度”,建立健全相关配套制度,严格责任追究。

(三)加强管理制度建设

规范行政行为。完善高校工委、教育厅《机关工作手册》,进一步健全机关工作规则、规范和纪律要求。完善高校工委、教育厅党组、厅长办公会议和其他重要会议审批的相关制度。健全公务接待、差旅费等公务支出管理办法。完善资金、项目审批、招生计划、职称评审的规则、标准、程序以及结果网上公开等相关制度。建立健全重大事项决策前专家咨询、社会公示与听证、决策评估、合法性审查和集体决策制度。建立教育系统依法行政的执法体制、考核机制、应急机制、反馈机制、奖惩机制和纠错机制,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履行职责、行使行政权力,建立和完善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公共教育管理与服务体系。各高校也要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

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认真落实《教育部关于贯彻<义务教育法>进一步规范义务教育办学行为的若干意见》,制定加强基础教育办学管理工作具体办法。健全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管理办法。坚持完善清理、规范改制学校的相关工作制度。进一步规范中小学校日常教学、办班、教师行为、考试评价以及招生收费等常规管理,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负担。

规范高校办学行为。坚持和完善高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积极探索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的机制。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做好高等学校各类招生管理的通知》和《教育部关于加强成人高等教育招生和办学秩序管理的通知》,进一步完善高校各类招生和办学行为的管理政策。重点加强高校招生计划执行、高等学历教育招生资格、高校各类挂靠和联合办学、普通专升本教育、独立学院以及成人高等教育与继续教育的管理。建立学科建设集体投票、定量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重点学科增补和淘汰机制。建立高校学术造假行为、招生办学秩序不良记录档案及相关激励、惩戒制度。

规范民办学校办学行为。建立各级各类民办学校学籍管理、办学质量评估和检查制度。研究制定相关办学管理的意见或办法,规范民办学校招生、收费、财务管理等制度,进一步规范中外合作办行为,建立中外合作办学公开、公平的办学质量评估、办学监管、颁发境外证书认证、监督等相关制度。

规范干部人事管理。深化干部选拔任用和管理制度改革。坚持完善干部竞争上岗和轮岗交流实施办法,进一步规范干部任用提名制度,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干部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差额选举和考察、选拔任用、考察结果公示和通报制度,改进候选人提名制度和选举方式。坚持和完善对拟任职人选广泛征求意见的制度。积极探索高校工委、厅机关公务员正常退出机制。

规范财务和国有资产管理。深化预算管理改革,完善预算编制与执行制度,完善专项资金、科研经费、对外投资预算外资金分配、审批、使用等相关管理制度。研究制定国有资产管理的具体办法。积极探索建立领导干部职务消费制度、领导干部离任审计制度。深化高校财务管理体制改革,坚持完善《云南省教育厅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财务监督管理工作的意见》,健全高校各级经济责任制,探索建立高校总会计师制度,继续推行和完善高校内部会计委派制。积极探索大额度资金流动的网上监控制度。

规范基建工程、物资采购管理。坚持完善《云南省教育系统建设工程招标投标监督管理暂行规定》、《云南省教育系统招标采购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和《关于加强高校校区工程建设监督工作的意见》等制度,结合实际,进一步修订完善本部门、本单位的具体实施办法。实施工程项目付款“两只笔”会签办法,大力推行基建项目全程跟踪审计制度。建立健全教材准入制度,特别是要坚持完善各类教材的立项、编写、选用、审定到编制目录的阳光评审和集体决策制度。建立健全财务部门、采购单位、监察审计等相互制约机制,防止干预招标、规避招标、收受商业贿赂等行为发生,严防职务犯罪。

规范高校校办企业和后勤实体管理。推进高校产业规范化建设,完善校办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加强校办企业改制和产权交易管理。落实《关于积极发展、规范管理高校科技产业的若干意见》,参照《教育部直属高校企业监督管理规定》,7 制定具体实施办法。深化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以规范高校后勤市场为重点,建立健全市场准入、退出制度,建立健全后勤实体财务管理、采购管理、资产管理等制度。

四、强化监督,确保权力正确行使

(一)加强对领导班子特别是主要负责人的监督 建立健全对党委(党组)和行政领导班子及其成员实施有效监督的工作机制。加强对遵守政治纪律、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执行民主集中制、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以及落实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情况的监督检查。

完善党委(党组)成员坚持参加领导班子和所在党支部的双重民主生活会制度。坚持完善领导干部述职述廉、重大事项报告和谈话诫勉制。健全党委(党组)、纪委、党委组织部门参加下级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以及“一把手”同班子成员谈话制度。积极开展高校工委、厅党组成员、高校党委委员与分管单位主要负责人之间的谈心活动。

(二)强化权力运行尤其是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监督 加强对行政许可、行政审批事项的监管。切实加强厅机关工作人员履行教育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监督。强化对预算的编制,招生计划、专项资金安排、科研项目立项,高等学校(含成人、民办高校,高等职业学校、独立学院)的设置(变更),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建设,中小学教材编写审查和选用,中外合作办学、在华合作举办境外教育考试、高校赴境外办学等行政事项审批的监管。探索建立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规范审批程序,实行接办分离,畅通举报渠 8 道,促进依法、公正、透明行政。

加强对干部人事权行使的监督。落实《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监督检查办法(试行)》,重点加强对干部任免提名权的监督,坚持和完善讨论任免干部前书面征求同级纪委意见制度。建立组织人事部门与纪检监察部门干部监督管理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对干部选拔使用全过程的监督,沟通情况、及时处理问题,有效预防考察失真和干部“带病提拔”,坚决整治用人上的不正之风。

加强对工程建设、物资采购和资金使用的监管。严格执行基建项目和大宗物资采购实行招投标的有关法律法规,采取有效监管措施,强化项目立项、工程招标、设计变更、质量验收、资金结算等各个环节的有效监督;强化仪器设备、教材、图书、食品等大宗物资采购监管;强化对财政拨付和社会捐赠救灾资金、物资的监管;强化产权交易、预算执行、投资决策,重大资金使用程序、资金运行、账户管理和执行“收支两条线”规定的监管;强化国有资产登记、管理、财产报废审批的监管。坚持完善监管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严防职务犯罪的发生。

(三)充分发挥各监督主体作用

加强党内监督。严格执行《党章》,认真落实《党内监督条例》,积极推进党务公开制度,增强党组织工作的透明度。认真落实党员权利保障条例,切实保障党员参与党内日常生活、维护自身权益、对党组织和其他党员进行监督等权利,重视受理党员的控告和申诉,使广大党员更好地了解和参与 9 党内事务。建立健全班子成员相互监督、党的纪检部门专门监督、干部人事部门监管的工作机制。积极探索开展党内询问和质询的有效途径。

加强民主监督。拓展和规范政务和校务公开工作的内容、形式、载体、程序、监督、考评办法。以财务公开为重点,将重大决策、重要决定、重大工程建设等事项公布于众,以确保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群众普遍关心的事项得到及时、准确、真实、动态的公开。各高校要进一步规范二级院(系)院务公开工作。健全教育信息公开、新闻发布制度和相关监管办法。发挥教代会、职代会的监督作用,健全领导班子向教(职)工代表大会报告财务收支及重大开支预决算情况以及履职和廉洁自律等情况的制度。推进教育电子政务公开平台建设。建立和完善教育系统信息化公共服务和管理体系,加强各级各类学校招生、学籍管理、学生资助、办学质量监控、高校毕业生就业、国家公派留学管理和教育涉外监管等应用平台建设。

加强行政监察。依法加强和规范厅机关、直属高校的执法监察、廉政监察和效能监察。严格执行规章备案制度和规章制定程序,建立重要文件草案以及行政审批合法性审核工作机制。依法受理行政复议,做好教育法律法规咨询和行政应诉工作,做好教师、学生的申诉工作,保障教师、学生合法权益。把不作为、乱作为和严重损害群众利益等行为作为问责重点,进一步强化绩效评估、行政问责和责任追究等工作。

加强审计监督。全面开展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和离任审计工作,将“一把手”遵守廉洁自律规定情况纳入经济责任审计内容。加大基建项目、修缮工程、专项经费的审计工作力度,积极探索实施绩效审计的方式方法,建立审计结果通报和公告制度。健全纪检监察、组织人事、审计部门审计工作沟通机制,充分发挥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在干部选拔任用、管理和监督中的作用。

五、推进教育系统行风建设

(一)规范教育收费行为

进一步完善教育收费政策。坚持行政事业性收费一律凭《收费许可证》、统一使用中央或省级财政部门印(监)制的票据制度,严格执行 “收支两条线”管理办法,健全完善教育收费公示和听证制度,进一步规范公办高中招生收费行为,加强对高校收费项目和标准的管理,研究制定《高等学校代收费和服务性收费管理办法》和幼儿园收费管理办法。坚持完善《教育乱收费责任追究暂行办法》,严禁挤占、截留、挪用教育经费,坚决治理教育乱收费。

(二)保障教育惠民政策落实

加强义务教育保障机制专项经费的监管。健全完善农村中小学预算制度、收费公示、审计监督和公告制度,积极推行“校财局管”、国库集中支付和农村中小学财务公开的管理制度。坚持完善《关于对贯彻落实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加强监督检查的意见》。加强农村义务教育专项工程资金的监管,严格工程总体实施方案和资金分配实施方 11 案,制定工程和资金管理的具体办法。对符合当地政府接收就学条件规定的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统筹安排就近的公办学校就读,免除学杂费,不收借读费。

全面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把发展农村教育作为重中之重,把缩小城乡和地区教育差距作为主要任务,以解决特殊群体特别是农民工子女就学为重点,从源头上治理大中城市义务教育阶段择校和违规收费问题。研究制订中小学办学标准,建立区域内公办学校之间中小学教师和校长定期交流和轮岗制度,推动城乡教师统一工资标准,全面落实城乡对口支援、教师定期流动、学区内资源共享、教育信息化和薄弱学校建设等措施。落实义务教育就近免试入学政策,建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制度,从源头上解决义务教育阶段乱收费问题。

加强助困政策的落实。认真贯彻落实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奖助学金管理暂行办法,确保国家奖助学金及时足额发放给学生。建立公开机制,畅通举报渠道,充分发挥财政、审计、纪检监察和主管机关的监督检查作用,加强监管。

(三)强化招生执法监察工作

进一步完善高校招生“阳光工程”,并逐步向基础教育以及中等职业教育的学校招生延伸。健全招生监督管理工作制度,把学校的办学资格、招生计划、学费标准、录取规则、录取程序、录取结果向社会公开;进一步研究制定艺术、体育等专业及小语种招生的管理办法,进一步完善保送生、艺 12 术特长生、高水平运动员等考生资格和录取名单的公示和监督制度;坚持教考分离的原则,加强对各类考试培训班的管理。强化招生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坚持完善《云南省高校研究生招生考试监察工作办法》等监管制度。

(四)建立行风建设长效机制

按照建设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和廉洁政府的要求,继续做好清理规范评比达标表彰工作,加强高校工委、教育厅机关举办或参与举办的节庆活动管理。加强对行业协会、学会社团和中介组织的监督管理,规范服务和收费行为。

坚持“管行业必须管行风”的原则,健全工作责任制,完善厅机关、直属高校领导干部“一岗双责”制度,建立健全行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工作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的机制。建立政风行风建设情况收集、测评、预警、反馈、整改制度,加强政风行风建设。

五、保持惩治腐败的力度

(一)坚决查处违纪违法案件

根据中央和省的统一部署,全省教育系统继续以查办发生在领导机关、领导干部中滥用职权,贪污贿赂、腐化堕落、失职渎职以及利用人事权、审批权、谋取非法利益等违法违纪案件为重点。结合行业特点,还要重点查办教育乱收费和招生考试中的徇私舞弊案件,以及基建工程建设、教材、图书、食品等物资采购和服务工作中收受商业贿赂等严重损害教育形象和群众利益的案件,严肃查处和督促查处截留、挪用、虚报冒领教育经费等案件,加大案件查办力度,坚决惩 13 治违法违纪行为。

(二)深入开展治理商业贿赂和预防职务犯罪工作 继续贯彻落实最高人民检察院、教育部《关于在教育系统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工作中加强联系配合的意见》,认真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加强预防宣传、警示教育、诚信教育,积极探索建立长效机制,深入推进治理商业贿赂和预防职务犯罪工作。

(三)提高办案能力和水平

坚持依纪依法办案。正确使用办案措施,健全完善案件审理、申诉和案件督办制度,健全举报人和证人保护制度,保障涉案人员合法权益。加强对办案全过程的管理和监督,严格办案权限,规范办案程序,严肃办案纪律。进一步改进办案方式和策略,完善查办案件的沟通协调机制,加强纪检监察、审计、组织人事以及业务主管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形成惩治腐败的整体合力。

(四)发挥查处案件的综合效应

注重发挥查办案件的治本功能,认真落实“一案两报告”制度。充分发挥监察建议书的作用,针对单位和部门反腐倡廉的重大问题和薄弱环节,提出改进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做到“查处一起案件、教育一批干部、健全一套制度、促进一个单位”。综合运用法律、纪律、行政和经济处罚、组织处理等方式和手段,增强办案的政治效果、社会效果和法纪效果。

六、落实《工作规划》的组织领导

(一)健全领导体制

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党组、各高校党委是贯彻落实《工作规划》的责任主体,担负着全面领导本单位、本部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的政治责任和组织责任。要切实加强领导,把贯彻落实中央《工作规划》和省委《实施办法》与本单位、本部门的具体实施办法结合起来,与贯彻落实《云南省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结合起来,成立领导小组和办事机构,落实人员、落实经费,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统筹部署,确保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二)强化工作职责

坚持党委(党组)书记负总责,领导班子其他成员根据分工抓好职责范围内工作的制度。把贯彻落实《工作规划》列入各级党委、行政重要议事日程,纳入高校工委、省教育厅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体系,结合业务管理工作职责,制订惩防体系建设任务完成计划,通过责任分解表、任务计划书、责任制考核表等办法,把惩防体系建设任务细化分解到班子成员、主管部门和责任人员。

(三)狠抓落实

各部门、单位要按照《实施办法》的总体要求和任务分解,认真履行工作职责,牵头部门与各协办单位要各司其责,积极配合,形成合力,保证工作任务的完成。党委(党组)要定期召开会议,及时通报情况,集中力量解决惩防体系建设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纪检监察部门要加强组织协调,协助党委(党组)抓好督促检查,推动工作。要建立健全考评制 15 度,把构建惩防体系与落实管理职责相结合,纳入高校工委、教育厅机关、直属高校领导班子、领导干部述职内容,作为考核内容,实行奖优罚劣。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敢于创新,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探索新方法,不断提高工作水平,务求取得明显成效。

附件:中共云南省委高校工委 中共云南省教育厅党组关于贯彻落实《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实施办法的任务分解表

第三篇: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决定

中共云南省委 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决定

2007-03-13

云发[2006]19号(2006年9月14日)为充分调动林农和社会各界造林、护林、用林的积极性,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林业生产力,促进生态建设和林业产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结合云南实际,特作出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决定。

一、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林业发展面临的形势。云南是我国的四大重点林区之一,林地面积广、森林覆盖率高、活立木蓄积量大、林种资源丰富,林产业发展潜力巨大,在可持续发展中居于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改革开放以来,我省高度重视林业工作,认真贯彻执行中央关于林业发展的各项方针政策,不断深化林业改革,强化森林管护,加强生态建设,加快林产业发展,林业呈现出经济总量持续增长、森林资源有效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进入新时期,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形势,对林业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建立和巩固比较完备的森林生态体系和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加快山区发展步伐,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为全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支撑,已成为时代赋予林业的重大历史任务。

(二)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势在必行。我省林业用地中集体林地占较大比重。改革开放后,通过开展稳定山权林权、划定自留山和确定林业生产责任制的林业“三定”工作,扩大林业经营自主权和实施林业分类经营改革,在一定程度上解放和发展了林业生产力。但由于部分集体林地产权不够明晰、使用权流转不规范、经营机制不活、利益分配不合理等原因,林农的经营主体地位没有得到有效落实,影响了林木所有者和经营者发展林业的积极性,阻碍了生产要素向林业的集聚,导致森林资源质量不高、林种结构不合理、经营管理粗放,林业大资源、小产业、低效益的状况长期得不到根本改变。为此,必须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消除林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这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增强林业活力、加快林业发展、有效持久增加农民收入的迫切要求,是调动社会力量参与林业开发的客观需要,是缓解林区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途径,是推进山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治本之策。

二、改革的总体思路

(三)改革的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林业改革发展全局,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坚持保护与利用并重的方针,坚持以家庭承包经营为主、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坚持林业分类经营管理制度,进一步明晰集体林木林地所有权和使用权、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确保收益权,建立和完善林业经营、林业服务、资源保护、资源流转体系,创新林业管理体制,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调动林农和社会各界的积极性,把林业建设成全省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生态、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

(四)改革的总体目标。从2006年起,用3年左右的时间,基本完成全省深化集体林权制度及其配套改革任务,实现“山有其主,主有其权,权有其责,责有其利”的目标,建立起“产权归属清晰,经营主体到位,责权划分明确,利益保障严格,流转顺畅规范,监管服务有效”的现代林业产权制度;建立起初步适应林业产业发展需要的要素市场,形成社会化服务体系和有效的森林管护体系;建立起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中介组织分开,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强,行政审批环节少,规范运行的林业行政管理体制,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促进我省林业生态建设和产业发展。

(五)改革的基本原则。我省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要坚持6项原则,处理好6个重大关系:

——坚持“增量、增效、增收”的原则,处理好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的关系。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必须有利于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促进林业、林产业发展,促进林农增收,做到“森林资源持续增长,生态功能持续增强,林业经济持续增效,林农收入持续增加,林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基层组织不断加强”。

——坚持统筹兼顾的原则,处理好集体与林农的利益关系。在改革中要充分考虑当地林农生活水平和集体经济的实际,既要确保林农利益,让群众从改革中得到实惠;又要兼顾集体利益,努力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充分调动集体和农民参与改革的积极性。

——坚持“大稳定、小调整”的原则,处理好历史与现实的关系。必须遵循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和有关法律法规,对林木所有权和林地使用权已经明晰、群众满意的,应稳定不变;对各种历史遗留问题,要妥善处理;对权属不清的,要依法依规进行确认。

——坚持分类指导的原则,处理好统一部署与因地制宜的关系。全省情况差异较大,各地要在切实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总体要求和部署的前提下,根据当地森林资源状况和经济发展水平,因地制宜制定具体改革方案,不搞一刀切。

——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处理好尊重群众意愿与规范操作的关系。在制定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方案时,要经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确定,保证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做到程序、方法、内容三公开。改革方案必须报经乡(镇)政府审核和县(市、区)政府批准,确保改革的规范性。

——坚持质量与进度相统一的原则,处理好改革与稳定的关系。坚持先易后难、循序渐进,按照“先行试点、逐步推开”的要求,既要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又要防止片面追求进度。妥善处理、及时化解可能出现的各种矛盾纠纷,做到在稳定中推进改革,在改革中促进稳定。

三、改革的主要范围和内容

(六)改革的范围。我省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范围是集体商品林。包括:非天保工程区的集体商品林木、林地及宜林荒山、荒地,天保工程区的集体人工商品林木及宜林荒山、荒地等。对权属尚未明晰的集体林中的商品林木、林地,要通过改革,确权发证;对已明晰权属的自留山、责任山,实行家庭承包经营的经济林,国有、外资、民营企事业单位和个人依据合同取得的集体林地使用权或林木使用权、所有权,应予以稳定完善;对权属有争议的林木、林地,通过协商能够明确权属的,一并予以改革。对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划界定的生态公益林和纳入国家天保工程区的天然林,暂不列入本次改革范围,但应换发全国统一的林权证,继续执行国家天然林保护政策和公益林管护政策。

(七)改革的内容。落实经营主体的“四权”是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核心内容。

明确林木林地所有权或使用权。在稳定完善林业“三定”的基础上,通过承包经营、折股量化、股权到户(联户)等形式,把集体林木所有权和林木林地使用权明晰到户(联户)或其他经营主体,进行林权登记,换发、核发林权证,切实维护林权证的法律效力。放活林地经营权。遵循林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相分离的原则,在集体林地所有权性质、林地用途不变的前提下,按照“依法、自愿、有偿、规范”的原则,鼓励林木所有权、林地使用权有序流转,通过承包、租赁、转让、拍卖、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建立以林农为主的多元化市场经营主体,开展多种经营,推进林业生产的规模化。

落实林木处置权。对已明晰权属的自留山、责任山及外资、民营企业等单位和个人营造的林木及附着物、林下资源,依法落实业主处置权益。对集体、个人、企业经营林木的采伐许可证,由业主申请,县级林业主管部门对符合条件的即报即批。全面实行采伐指标分配公示制,把木材采伐指标的分配纳入政务公开、村务公开的主要内容,接受群众监督。林地和林木使用权可依法继承、抵押、担保、入股,可作为合资、合作的出资或合作条件。

保障业主收益权。依法保护林权所有者的林地使用权、林木所有权、林木采伐处置权、林地林木流转权、森林景观经营权、林下资源开发利用权和林产品收益权等合法权益。鼓励林产品产销直接见面,减少中间环节,打破垄断经营和地区封锁。严格执行国家和省的各项林业税费优惠政策,取消对林农和其他林木经营者的各种不合理收费,切实减轻经营者的负担。

(八)建立健全“四大服务体系”。同步推进相关配套改革是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关键。

建立林业经营体系。积极引导林农在自主自愿和明确利益分配的基础上,采取家庭联合经营、委托经营、合作制、股份制等形式,组建新的林业经营实体,提高抗灾害、抵御风险和市场竞争能力。扶持和培养涉及林业的各类专业合作社和专业协会等中介组织,把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连接起来。大力推进资本与林地的联合,采取租赁、合作、联办等形式,引进大公司、大集团与林农合作建基地,形成“公司+基地+农户”等产供销一条龙、贸工林一体化的林业产业发展格局,实现规模经营。

建立林业服务体系。抓紧建立完善金融、科技和产业服务体系,搭建政企、农企、银企、科企合作平台,为林业经营主体提供优质服务。积极促成相关金融机构与林业发展的对接与合作,共同构建林业融资信用平台。加强省、州(市)、县(市、区)、乡(镇)四级林业技术推广服务网络体系建设,促进林业科技成果转化。加强对林农的技术和技能培训,兴办多种形式的林业科技咨询、科技服务等中介机构,促进科技兴林。加强林业标准化体系建设,推行质量标准认证。

建立森林资源“三防”体系。引导农民建立民间护林防火和病虫害防治组织,完善森林灾害应急反应机制和防治服务网络,逐步形成政府主导下的以森林防火、病虫害防治和禁止乱砍滥伐为主的群防群治体系。健全保护森林资源的各项规章制度,引导各地制订村规民约,提高村民的自律意识和自我管理水平。积极探索生态公益林管护的有效形式,走严格保护与合理利用相结合的路子。严格森林和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保护管理。

建立森林资源流转体系。依照有关政策法规,尽快制定森林、林木所有权、使用权和林地使用权流转的具体实施办法。对荒山、荒地依法流转给民营企业和个人进行造林的,可以通过承包、租赁和继承等方式取得林地使用权。加快培育林业要素市场,推进商品林产权交易。建立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机构,规范森林资源转让的信息发布、资产评估、林权变更。

(九)创新林业管理体制。体制创新是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重要保障。要按照“依法行政、规范管理、强化服务、廉洁高效”的要求,建立以管理、执法、服务三大职能为主的新型林业管理体系,逐步建立林权确认、转让交易、办证登记、行政审批和信息发布等一站式的管理服务中心,为林业改革与发展提供优质的行政管理环境。整合执法力量,组建相对独立、集中统一的林业综合行政执法机构,规范执法程序,落实执法责任,为林业改革与发展提供良好的法制环境。

四、改革的政策措施

(十)查清资源底数,夯实深化改革的基础。结合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完成全省的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查清森林资源现状。调整完善林业分类经营区划,把公益林和商品林落实到山头地块,做到区划到位、划界到位、登记到位、档案建立到位,与林权所有者签订的合同到位。

(十一)依法确权发证,切实为林权所有者提供法律保障。林权证是森林、林木、林地所有权或使用权的法律凭证,林权登记发证是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成果法律化的主要标志,必须保证林权证换发、核发工作质量。要依法依规,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政策要求,统一林权登记发证的程序和方法,规范工作行为,严格工作纪律,严禁在申请林权登记过程中擅自改变已经确定的权属关系;严格审核,做到程序合法,林权登记内容齐全规范,数据准确无误;加强档案管理,进一步建立健全林权档案管理制度。

(十二)放活经营,完善林木采伐管理制度。县级林业主管部门根据批准的年森林采伐限额,编制商品林木材生产计划,并逐级汇总上报省级林业主管部门批准后执行。竹材采伐不纳入采伐限额管理。抚育间伐人工用材林胸径小于10厘米(含10厘米)的林木,不纳入木材生产计划管理。人工培育的珍贵树种用材林,按一般树种商品林进行管理。企业或个人营造的商品用材林和工业原料林,由所有者根据经营目标确定采伐林木的年限,林业主管部门应按森林经营方案优先保证其采伐限额和木材生产计划。

(十三)完善扶持政策,多渠道增加林业投入。充分发挥公共财政的导向作用,引导鼓励多种经济成分参与林业建设,努力形成政府引导、市场推进、多元投入、社会参与的林业投融资机制。各级政府要加大对林业的投入,把公益林的建设管理和重大林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纳入政府投资计划统筹安排,建立长期稳定的投入增长机制。整合相关专项资金,重点扶持生态保护、优良品种繁育、森林防火和病虫害防治、科研开发和科技推广服务。逐步建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多渠道筹措森林生态效益补偿专项资金,用于公益林补偿。以工代赈、农业综合开发等财政支农资金,对林业投入的份额要逐年增加。继续对林业实行长期限、低利息的信贷扶持政策。加强与国家开发银行、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和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合作,积极争取金融信贷扶持,建立低利率、长周期的林业贷款制度。积极探索开展林权抵押贷款、担保等林业投融资改革。参照小额信贷和联保贷款政策,扩大面向林业生产经营者的小额信贷和联保贷款。争取保险部门扩大森林资源资产保险的新品种,提高林农的抗风险能力。

(十四)保持政策连续性,妥善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要注重保持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自留山稳定不变。继续实行“生不增、死不减”、长期无偿使用、允许继承的政策。自留山、责任山已“两山并一山”的,若多数群众有要求,允许按当时政策予以区分。林业“三定”时未划定自留山的,大多数群众要求划定自留山且集体山林条件允许的,可按当时政策补划自留山。被集体收回的自留山上种植的林木,要落实“谁造谁有”政策。林木采伐后,林地的使用权归还原主。

分包到户的责任山稳定不变。承包期限顺延50—70年,山上林木归责任山业主所有,承包期内允许继承。责任山应适当收取林地使用费。面积、四至界线不清楚的,在明晰确认的基础上,完善承包合同。被集体收归统一经营而群众要求以责任山形式承包经营的,应当予以恢复。

改进集体统一经营模式。经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对集体林地可以实行“分股不分山,分利不分林”的经营模式,但要将现有林地、林木折股分配给集体内部成员均等持有,财务单独核算,收益按股分配。也可实行有偿转让经营,将现有山林评估作价,通过公开招标租赁、拍卖等方式,优先转让给集体经济组织内部成员、联户承包,或其它社会经营主体承包,转让收益由集体内部成员平均分配及用于公益事业。稳妥处理已经流转的集体山林。凡程序合法、合同规范的,要予以维护。没有违背法律政策但在转让程序等方面不够规范、大多数村民对某些条款有意见的合同,应在原则上维护原合同,并在当地政府和林业等有关部门的指导下,对有争议的条款进行协商解决、补充完善。对明显不合理,严重侵害集体和村民利益、经协商难以达成一致意见的合同,可通过司法程序解决。

(十五)调整林业经济结构,加快产业发展步伐。按照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要求,以森林资源培育为基础,以精深加工为带动,以科技进步为支撑,加快发展林浆纸一体化产业、生物质能源林产业、特色经济林产业、林化产业、非木材产业、木材加工业、竹藤产业、野生动物驯养繁殖及产品深加工利用业、特色森林旅游业等产业;积极培育市场前景广阔、关联度强、科技含量高、综合效益好的林业龙头企业,实现规模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支持林业企业的技术改造,促进产业结构、技术、产品升级,提高资源利用率和企业竞争力;充分发挥林地的综合经营优势,加大林下资源培育与开发力度,提倡林农间作、庭院林业等多种经营方式,尽快形成林产业发展新格局,发挥林业在农村脱贫致富中的重要作用。

五、改革的方法步骤

(十六)先行试点,逐步推开。2006年先在罗平、屏边、砚山、景谷、永平、腾冲、潞西、兰坪、云县等9个县(市)试点,总结经验,完善措施,为全省全面推开改革奠定基础。省级相关单位抽调人员,组成指导组驻点帮助试点县工作。从2007年开始,在全省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及其相关配套改革。

(十七)积极稳妥,分步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在改革过程中要注重方式方法,严格按程序操作,有步骤、分阶段地稳步推进。

第一阶段:宣传发动,开展培训。通过各种形式,广泛宣传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义和方针政策,发动广大群众踊跃参与和支持改革,为改革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同时培训业务骨干,使参与改革的各级工作人员和基层干部都成为改革的“明白人”。

第二阶段:调查摸底,制定方案。由县(市、区)政府组织开展调查摸底,制定改革总体方案,报州(市)政府批准,同时报省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各乡(镇)改革方案根据已批准的县(市、区)改革方案制定,并报县(市、区)政府批准。各村民委员会及村民小组的改革方案经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后,报乡(镇)政府批准,并报县(市、区)政府备案。

第三阶段:落实权属,核发证书。由村民委员会组织人员核实山林权属、面积和四至界线,张榜公布,三榜定案,由村委会或村民小组与林农签订(换签、补签)林地承包合同书,并将权属落实情况造册,连同合同书一并报乡(镇)政府初审,经县级林业主管部门审核后进行林权登记,并报县(市、区)政府换发、核发林权证书。

第四阶段:配套改革,建章立制。制定完善相关配套政策和措施;建立健全林权管理工作机制,完善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在不增设机构和不增加人员编制的前提下,组建林权管理服务中心;建立和规范林木林地产权流转机制,促进森林资源有序流转;加强森林资源保护体系建设,健全和完善“三防”机制。

第五阶段:检查验收,总结完善。改革工作结束后,由各级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领导小组组织进行检查验收。

六、改革的组织领导

(十八)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林业生产关系的又一次重大调整,牵一发而动全局。各级党委、政府必须把这项改革作为事关林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局的战略任务,提上重要议事日程。做到认识到位,进一步提高对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重要性、艰巨性、复杂性的认识,高度重视改革的困难、问题和风险。做到责任到位,建立健全目标考核体系,党政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切实把省委、省政府的各项改革要求,分解成具体任务,明确责任,落实到人。做到措施到位,深入研究和探索集体林业改革发展的新体制、新机制、新政策、新思路,建立“县直接领导,乡镇组织实施,村组具体操作,各部门搞好服务”的工作机制。特别要把保护森林资源安全、维护社会稳定贯穿于改革的全过程,针对改革中出现的新情况,探索资源管理的新办法,切实加强林木、林地管理,严厉打击乱砍滥伐林木、乱征滥占林地等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带头执行政策和纪律,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对出现的违法乱纪、危害群众利益的行为,要坚决严肃处理,确保改革顺利进行和社会和谐稳定。

(十九)建立工作机构,落实工作经费。成立云南省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领导小组,由省委、省政府领导任组长、副组长,省级相关部门为成员单位,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省林业厅。各级党委、政府也要成立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各级林业主管部门是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具体协调机构,要切实当好党委、政府的参谋和助手。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任务十分繁重,必须在人、财、物上给予充分保证,州(市)、县(市、区)、乡(镇)要抽调干部组成工作组进村入户,指导和督促改革。自2006年起,3年内各级财政按照分级负担的原则,将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经费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机构的工作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确保改革的顺利推进。

(二十)充分尊重群众意愿,依靠群众推进改革。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直接关系到山区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必须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林农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把推进这项改革作为增加山区农民收入的切入点来抓。在改革进程中,要注重发动群众,让群众理解改革、关心改革、支持改革和参与改革,把省委、省政府的改革意图转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村民委员会、村民小组的改革方案必须经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三分之二以上代表表决通过后方可实施;改革的结果要使农民从林业经营中获得更多、更持久的收入和实惠,充分调动群众发展林业的积极性。总之,要切实做到改革内容让群众知道,改革方式由群众决定,改革目标使群众增收,改革效果让群众满意。

第四篇:中共云南省委 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表彰全省第六批新农村建设工作队优秀个人和先进派出单位的决定

中共云南省委 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表彰全省第六批新农村建设工作队优秀个人和先进派出单位的决定

中共云南省委

云南省人民政府

关于表彰全省第六批新农村建设工作队优秀个人和先进派出单位的决定

(2013年3月20日)

第六批新农村建设工作队及指导员下派一年来,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加强领导,派出单位重心下移、积极帮扶,广大新农村建设指导员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发挥优势、积极有为,办了大量实事好事,取得了突出成绩,涌现出一大批优秀个人和先进派出单位。

为表彰先进,省委、省政府决定授予王晓萍等44名同志“云南省第六批新农村建设工作队优秀总队长”、李蔚等24名同志“云南省第六批新农村建设工作队优秀队长”、胡国新等302名同志“云南省第六批新农村建设工作队优秀队员”、普艳兰等128名同志“云南省第六批新农村建设工作队优秀常务书记”称号,授予省政府办公厅等64家单位“云南省第六批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工作先进派出单位”称号。希望受表彰的优秀个人和先进单位珍惜荣誉、再接再厉、再创佳绩。全省各地区各部门和广大党员干部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以及省第九次党代会、省委九届四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以受表彰的优秀个人和先进派出单位为榜样,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一步开创群众工作和“三农”工作新局面,为推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建设开放富裕文明幸福新云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附件:全省第六批新农村建设工作队优秀个人和先进派出单位名单

全省第六批新农村建设工作队优秀个人和先进派出单位名单

一、优秀总队长(44名)

派 出 单 位

所驻县(市、区)

王晓萍

云南财经大学

呈贡区

云南广播电视台

东川区

何革伟

省政府办公厅

安宁市 洪绍伟

省社科院

石林县

省卫生厅

彝良县

李绍才

省委政法委

大关县

省委办公厅

永善县

杨卫华

云南冶金集团

会泽县

王晓华

省商务厅

师宗县

张仲凯

省农科院

陆良县

倪锐志

昆明医科大学

易门县

李春林

省委统战部

华宁县

吕元海 省质监局

江川县

昆明理工大学

隆阳区

付云昆

省审计厅

施甸县

黄赤钢

省纪委 永仁县

陈真永

省委组织部

武定县

省农业厅

楚雄市

韦永宣

省委农办 姚安县

省外办

金平县

省农村信用联社

泸西县

和建英

省国资委

河口县

李东华

云南出版集团

建水县

闫友谊

省财政厅

文山市

段继红

省供销社

砚山县 朱亚玲

省国资委

马关县

马贤龙

省民委

澜沧县

陆志国

省工商联

孟连县

昆明理工大学

墨江县

尹占峰

省移民开发局

景洪市

李联斌

省委宣传部

洱源县

吴建忠

省扶贫办

剑川县

马作昕

省外办

祥云县

杨雅茹

云南警官学院

漾濞县

赵家信 省招标采购局

弥渡县

李永勤

云南农业大学

芒市

张文芝

省档案局

陇川县

李红梅

省政府办公厅 宁蒗县

省建工集团

玉龙县

邹晓岗

云南机场集团

古城区

省政府办公厅 福贡县

熊云昆

省公路局

德钦县

吉命土干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

临翔区

省公安厅

永德县

二、优秀队长(24名)姓

派 出 单 位

所驻乡镇(街道办)

省文联

禄劝县翠华镇

司朝明

昆明市委组织部

昆明倘甸轿子山“两区”倘甸镇 苏中菊

省委老干局

大关县吉利镇

张云川

省林业厅

镇雄县以古镇

张应奎

曲靖师范学院

马龙县王家庄镇

徐天伟

曲靖市教育局

陆良县小百户镇

省政府办公厅

澄江县海口镇

陈昌荣

保山市纪委

龙陵县龙新乡

省委组织部

武定县插甸乡

熊晓红

楚雄州委政研室

姚安县光禄镇

杨榆梅

省农业厅

开远市灵泉街道办

杨绍成 省外办

金平县金河镇

戴建友

云南师范大学

丘北县新店乡

杨宏伟

省教育厅

广南县坝美镇

普洱市矿办

宁洱县宁洱镇

省农业厅

西盟县勐梭镇

省人大

勐腊县勐腊镇

杨永斌

大理州交通局 巍山县巍宝山乡

李锡鹏

大理州委党校

永平县龙门乡

杨辉龙

陇川县政府办

陇川县清平乡

王建刚

丽江市旅游局

古城区金安镇

桑金波

怒江州法院

贡山县捧当乡

杨世宏

维西县农科局

维西县叶枝镇

云南大学

凤庆县鲁史镇

三、优秀队员(302名)

姓 名

派 出 单 位

所驻村(社区)

胡国新

盘龙区委政法委

盘龙区阿子营街道办果东村

李荣军

五华区人社局

五华区西翥街道办东村社区 徐荣华

省检察院

官渡区六甲街道办福保村

王劲松

西山区科信局

西山区团结街道办棋台社区

王总国

省国税局

东川区因民镇瓦岗寨村

昆明市纪委

东川区铜都街道办大寨村

张东丽

省人大

呈贡区斗南街道办小古城社区

潘向忠

安宁市质监局

安宁市禄裱街道办密马龙村

王丹莉

省旅游发展委

晋宁县晋城镇南门村

王春萍

富民县委党史研究室

富民县永定街道办三村村

李丹伶

宜良县工业局

宜良县狗街街道办龙华村

范建平 嵩明县发改委

嵩明县嵩阳街道办上禾村

曾黎梅

省社科院

石林县鹿阜街道办龙溪村

杨昆林

昆明市司法局

禄劝县九龙镇地多村

胡明珠

昆明市教育局

禄劝县则黑乡包谷山村

多吉其林

省政协

寻甸县仁德镇张所村

戴罡吉

昆明市人大

寻甸县河口镇双龙村

吴文剑

昆明市委组织部 昆明倘甸轿子山“两区”倘甸镇新华村

李跨能

昆明阳宗海风景名胜区管委会

昆明阳宗海风景名胜区阳宗镇新街村

李愿茹

昆明旅游度假区管委会

昆明旅游度假区海埂街道办金河社区

昆明高新区管委会

昆明高新区马金铺街道办大营社区

昆明经开区管委会

昆明经开区洛羊街道办小新册村

王和裕

云南冶金集团

昭阳区洒渔镇白鹤村

昭通学院

昭阳区乐居镇乐居村 王志锋

昭通市公安局

昭阳区靖安镇五星村

省统计局

鲁甸县龙树乡新乐村

崔元磊

昭通市渔洞水库管理局

鲁甸县新街乡坪地营村

童文涛

云南物流集团

巧家县大寨镇大寨村

黄怀军

昭通市烟草专卖局

巧家县金塘镇梨树村

李国斌

巧家县粮食局

巧家县崇溪乡马洪村

省农科院

镇雄县木卓镇木卓村

省林业厅

镇雄县以古镇以古村

常廷华

昭通市检察院

镇雄县罗坎镇罗坎村

刘建云 镇雄县政协

镇雄县鱼洞乡鱼洞村

白志文

省卫生厅

彝良县龙安乡龙安村

刘丞云

昭通市纪委

彝良县角奎镇大河村

昭通市工商局

彝良县洛泽河镇雄块村

彝良县人社局

彝良县奎香乡吉塘村

胡天跃

省体育局

威信县双河乡双河村

昭通卷烟厂 盐津县柿子镇水平村

云南煤化集团

大关县悦乐镇大坪村

吴雅丽

昭通市发改委

大关县寿山镇寿山村

省工业和信息化委

永善县细沙乡细沙村

黄春林

永善县政协

永善县大兴镇鲁机村

省移民开发局

绥江县中城镇回望村

冯克非

省委政法委

水富县云富街道办田坝社区 余

曲靖市农业局

麒麟区珠街乡中所村

黄雪梅

曲靖市文体局

麒麟区沿边乡大龙村

省工商局

麒麟区廖廓街道办文昌社区

凡云章

省公安厅

麒麟区三宝镇雷家庄社区

陈迤权

省司法厅

沾益县德泽乡炭山村

郑惠琼

曲靖市招商局

沾益县白水镇勺达村

袁家留

曲靖市人大

沾益县播乐乡水田村

云南广播电视台

宣威市来宾镇所乐村

杨承根

宣威市政协

宣威市海岱镇顾湾村

超 昆钢集团

宣威市田坝镇力行村

朱树忠

宣威市交通局

宣威市阿都乡发吉村

刘树茂

曲靖市房管局

宣威市热水镇乐迤村

李家涛

曲靖市财政局

宣威市阿都乡施都村

云南建工集团

宣威市乐丰乡新村

邱学俊

宣威市扶贫办

宣威市东山镇法着村

水元章

会泽县供电公司 会泽县金钟镇治都村

曲靖市卫生局

会泽县老厂乡拖基嘎村

许建明

省工业和信息化委

会泽县五星乡铅厂村

杨树先

曲靖市环保局

会泽县者海镇玛色卡村

施晓岚

省台办

会泽县新街乡马店村

郭培阳

省委政研室

会泽县待补镇戛里村

杨国栋

省委农办

会泽县待补镇糯租村 曹云龙

会泽县委宣传部

会泽县驾车乡腰店村

陆良县审计局

陆良县中枢镇盘新社区

刘云华

曲靖市卫生局

陆良县大莫古镇阿油铺村

省农科院

陆良县马街镇马街社区

孙荣祥

曲靖市财政局

罗平县长底乡石盆水村

省公安厅

罗平县富乐镇富乐社区

聂廷军

省公安厅

罗平县老厂乡水塘村

李忠业

师宗县财政局

师宗县五龙乡保太村

普丽娜

省科技厅

师宗县丹凤镇大同社区

陈铎文 省煤矿安全监管局

富源县墨红镇墨红社区

省住房城乡建设厅

富源县大河镇脑上社区

张路成

省农业厅

富源县营上镇民家社区

杜少春

曲靖市民政局

第五篇:中共云南省委 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云南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业技术人才选拔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中共云南省委 云南省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云南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业 技术人才选拔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云发〔1991〕33号

各地、州、市、县委,各州、市、县人民政府,各地区行政公署,省委和省级国家机关各部、委、办、厅、局,各人民团体,各大专院校:

我省自一九八七年开展选拔奖励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工作以来,对调动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科技人员献身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推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产生了积极的作用。九十年代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时期,要实现第二步战略目标,加快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必须充分发挥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的重要作用。科技人员是先进科学技术的活的载体,是国家的宝贵财富。实施科技兴滇的战略,必须继续认真落实党的知识分子政策,继续做好选拔优秀专业技术人才的工作。为推动这项工作走向规范化、制度化、经常化,现将《云南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业技术人才选拔管理办法(试行)》印发各地、各部门。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扎扎实实做好这项工作,不断推动科学技术进步,加快云南的振兴与繁荣。

中共云南省委 云南省人民政府 一九九一年十二月十一日

(此件发至县级,登党刊)云南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业技术人才选拔管理办法

(试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云南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业技术人才(以下简称省级优秀人才),是我省发展科学技术和教育事业,振兴经济的重要力量。为使省级优秀人才的选拔、管理工作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进一步树立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激励先进、争做贡献的社会风气,造成有利于优秀人才脱疑而出的环境,促进我省科学技术和教育事业的发展,加速我省的经济建设,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科学研究(自然及社会科学)、工程、农业、医药卫生、教育(大中小学教育和各类职业教育)、管理、文化艺术等领域的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含中央驻滇单位的上述专业技术人员)。

第二章 选拔条件

第三条 凡是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坚持改革开放,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艰苦奋斗、拼搏奉献精神,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中成绩显著、贡献突出,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经推荐选拔,可列为省级优秀人才:

(一)获得一项国家发明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科技进步将、国家星火科技奖、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科技成果一等奖的主要完成者。

(二)获得三项以上省(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科技成果三等奖的主要完成者。重复受奖项目,只计最高一次。

(三)在自然科学研究中,成就突出,在国内有较大影响,在省内被同行专家公认的学科、专业带头人,特别是对开发云南资源优势,推进科技、经济发展起重要作用的学科、专业带头人。

(四)在科技成果推广、技术引进、技术改造、新产品开发与创优、工程设计等方面贡献突出,取得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在国内有较大影响,在省内得到同行专家公认者。

(五)自原到边疆、基层、农村提供科技服务,帮助贫困地区脱贫致富或在支援中小企业,在承包、租赁、领办中小企业、乡镇企业及经济科技实体中成绩显著者。

(六)在管理中,能结合实际运用现代化科学管理理论,作出重大科学决策或提出科学管理方法并有效推行,连续几年取得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达到国内同行业领先水平的管理者。

(七)积极投身教育改革,教学效果显著,教书育人卓有成效,同行公认的优秀教师。

(八)在医疗卫生工作中医术精湛,诊治和临床效果处于省内领先地位并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专业理论研究,在国家一级学术刊物上发表过学术价值较高的论文或出版过在国内有较大影响专著的医务工作者。

(九)在社会科学研究中,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紧密结合实际,取得有创见性、开拓性的重要科研成果,从理论上对推进改革、促进两个文明建设作出突出贡献,被国内专家公认者。

(十)在其他专业工作中做出特别优异的成绩,具有显著的经济或社会效益,达到国内同行业领先水平,在省内同行中享有较高声誉者。

(十一)已经获得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或省级有突出贡献优秀专业技术人才称号,在获奖后又做出了新贡献,符合选拔条件的,可以再次选拔。

选拔对象的事迹,要以近两年的为主,兼顾以往。要注意推荐那些长期扎根边疆、基层或艰苦行业,为推动当地科技、经济发展或在本职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专业技术人员;要注意推荐符合条件的少数民族专业技术人员。

选拔对象的年龄一般在55岁以下。第三章 选拔程序

第四条 选拔工作每年进行一次。

第五条 按自下而上,好中选优的原则进行,省级优秀人才的选拔对象原则上要从下一级优秀人才中推荐。

经由基层单位推荐,同行专家、学术团体举荐或本人自荐,所在单位同意后,填写《云南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呈报表》报主管部门。由主管部门组织专家评议,评议通过后经主管部门领导审核签字并加盖公章报省人事厅。

第六条 推荐对象的呈报表一律由人事部门按规定格式、内容据实填写,并附贡献事实的依据、证明复印件。呈报单位及主管部门要对推荐对象的政治表现、贡献事实负完全责任。

第七条 省成立“选拔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业技术人才评议委员会”。评委会按照省级优秀人才的标准、条件,审核、评议各地区、各部门推荐的选拔对象的突出贡献事迹,确定候选人并提出相应的奖励等级报省人民政府审批。

第四章 奖励

第八条 经省人民政府批准的省级优秀人才,由省人民政府统一颁发《证书》和奖金。奖金一等3000元,二等2000元,三等1000元,奖金免征个人收入调节税。

第五章 待遇

第九条 省级优秀人才可以享受下列待遇:

(一)退休时仍保持荣誉称号的,其退休工资可增加5%,若两次获奖,可增加到10%。但提高后的工资不得超过其原工资。

(二)按规定享受医疗照顾,每2年进行一次体检,省里分批分期组织疗养。

(三)按有关规定优先安排住房。

(四)优先解决夫妻两地分居问题。

(五)解决家属“农转非”。

(六)凭省政府颁发的证书,在省内优先购买车、般、飞机票。第十条 积极为省级优秀人才发挥作用创造条件。

(一)对在现职岗位上能充分发挥作用的一般不要轻易变动,要尽量保证其业务工作的相对稳定;对不能发挥作用的,要根据工作需要进行调整。

(二)充分尊重本人意见,尽量减少社会兼职。

(三)对他们急需的科研经费、图书、仪器设备等应优先给予解决或支持照顾。

(四)对确因工作需要的,可酌情配备助手。

(五)积极为他们创造和提供知识更新、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出国短期考察、访问的条件和机会。

第六章 管理

第十一条 省人民政府批准的省级优秀人才由省委组织部、省人事厅负责管理,主管部门和本人所在单位具体管理。

第十二条 对省级优秀人才实行动态管理,管理期为四年。管理期内因出现重大问题,丧失条件的要调整。四年后对有新贡献的可继续列入管理范围,没有新贡献的不再列入管理。

第十三条 建立联系制度,定期不定期与省级优秀人才取得联系,了解他们的思想、工作、学习及生活情况,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第十四条 通过报刊、广播、电视等多种渠道,宣传省级优秀人才的先进事迹。他们的姓名和主要事迹要载入地方史志。其获奖的有关材料存入本人档案。

第十五条 热情关心省级优秀人才的成长,对他们既要严格要求,又要做到政治上充分信任,工作上放手使用,生活上关心照顾,鼓励支持他们多做贡献。第七章 附则

第十六条 对利用选拔机会搞不正之风,弄虚作假或谎报成果的,要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第十七条 省级优秀人才的奖金和选拔管理所需经费,由省财政纳入计划专项列支。

第十八条 各地、州、市,省级各部门可根据本《办法》精神制定本级的选拔管理办法,本级选拔管理的优秀人才抄报省人事厅备案。

第十九条 本《办法》由省人事厅负责解释。

第二十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执行,过去的有关规定与本《办法》不一致的,以本《办法》为准。

主题词:科技 人才 选拔管理办法

中共云南省委办公厅

一九九一年十二月二十六日印发

下载共青团云南省委、云南省教育厅、云南省少工委联合表彰2013年度云南省少先队优秀集体和个人(合集)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共青团云南省委、云南省教育厅、云南省少工委联合表彰2013年度云南省少先队优秀集体和个人(合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