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绡香断有谁怜——《红楼梦》读后感

时间:2019-05-12 12:01: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红绡香断有谁怜——《红楼梦》读后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红绡香断有谁怜——《红楼梦》读后感》。

第一篇:红绡香断有谁怜——《红楼梦》读后感

红绡香断有谁怜?

——《红楼梦》读后感

纷飞蝴蝶绕楼院,暖逐东风扑多少回。扇影乱摇忙玉腕,粉痕斜溜湿香腮。偶因游戏间消遣,岂为迷藏暗捉来。恰怪亭中私语久,防人忽把绮窗开。

——题记

《红楼梦》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之间的恋爱婚姻悲剧为主线,描写了以贾家为代表的四大家族的兴衰,揭示了封建大家庭的各种错综复杂的矛盾,表现了封建的婚姻、道德、文化、教育的腐朽、堕落,塑造了一系列贵族、平民以及奴隶出身的女子的悲剧形象,展示了极其广阔的封建社会的典型生活环境,曲折地反映了那个社会必然崩溃、没落的历史趋势。

人们都偏爱弱不禁风的林妹妹,提到她便咬牙切齿,有的骂她虚伪做作,有的指她贪图名利,有的责她破坏他人感情……

她容貌丰美,肌骨莹润,唇不点而红,“雪白一段酥臂”天然性感;她兰心慧质,博学宏览,吟诗作赋和黛玉平分秋色,两玉共读的《西厢》;她知书达礼,处事正当,知道自家哥哥无法无天,拦着不让报复暴打薛蟠的柳湘莲;她温柔体贴,善解人意,为母亲分忧,安慰因金钏之死深深自责的王夫人,照顾大观园姐妹,为贫寒的邢岫烟臵冬衣,替湘云备菊花社,给黛玉送燕窝;她平和娴雅,豁达大度,对来自黛玉的讥讽多半转了头当没听见;她的雅量高致和正直善良,终于显示出巨大的内在力量,一直视她为最大威胁的黛玉都会诚心诚意地服气,认一句“往日里竟是我错了”。

她就是薛宝钗!

薛宝钗是封建礼教下传统妇女形象的典型。她生在大户人家, 幼年时富有文化教养的家庭环境和聪慧的心灵,造成她深厚的艺术修养和广博的知识,她忠诚地信奉封建礼教, 特别是强加在妇女身上的奴隶道德。在她身上完全可以看到在当时封建社会的摧残下,妇女的一生是充满神秘而悲壮的,她们生来的一切似乎已有了上天的安排,完全没有自我,更不用说反抗封建礼教了。宝钗就是这样一个品格端方,容貌美丽, 天质聪慧,博学宏览的淑女形象。她遵循“三从四德”,时时刻刻按规矩办事,完全不敢有丝毫的反抗, 在大观园的众多贵族少女中,她是受封建正统思想、封建道德观念毒害比较深的一个。

或许,人们都会为“寄人篱下”的林黛玉垂泪——一身多病,多愁善感。难道,薛宝钗就不值得我们同情吗?她同样只有母亲,一个缺少父爱的人岂能用“幸福”两字来形容!

或许她的正直善良在有些人看来只不过是虚情假意,如果真是如此,那么在林黛玉独自垂泪之际又是谁伸出那双温暖的手去抚平她心中的悲痛?林黛玉因贾宝玉与薛宝钗亲密无间而心怀嫉恨,对于林黛玉在大庭广众之下的冷嘲热讽,她又何时怨恨过?由此可见,薛宝钗绝非心胸狭窄、图名图利之人。

也许有人认为薛宝钗的宽宏大量只不过是为今后的“宝二奶奶”垫下基石,为搏得王夫人的欢心。若真是如此,那么大观园的仆人们又为何夸她“宝姑娘无一人可及,如此大家闺秀百里挑一”?

薛宝钗在宝黛钗的爱情故事中,似乎是以胜者的姿势出现的,其实这个“宝二奶奶”的名分对宝钗来说却是很可悲的。从红楼梦问世以来黛玉得到了无数人的眼泪,而宝钗却得不到同样的怜惜。就因为她是宝黛爱情的第三者,这不全然。我认为,作为一个深受礼教荼毒的淑女,她不敢去争夺,也不会去争夺,那是她的本性使然。宝钗的悲剧恰恰是缺乏“争夺”的勇气,她根本没有去追求自己幸福的想法, 因为在她看来,女子的婚姻要靠父母,兄长作主,争夺不符合礼教。而她所能做的仅仅是在贾府这个派系复杂、矛盾重重的大家族中,处理好各种各样的关系,让她在这生活得更顺利罢了。这种圆滑的为人处世态度却被很多人认为是虚伪奸诈的,其实,在某个程度上我认同这个观点,但也应看到她的思想言行所表现出来的虚伪,主要是由于封建道德本身的虚伪,而在曹老笔下的宝钗就成了这种封建思想下虚伪的典型。换个角度说,寄人篱下的她若是没有这样的“虚伪”与圆滑,她又怎能在这复杂的门弟中生活下去呢?由此想想,宝钗是值得同情的,她没有争夺,只是默默的谨守封建礼教,顺应环境,做她该做的事情而已。

宝钗的聪明在大观园中除黛玉之外无人能与其媲美,她的形象集中了深厚的儒家思想,仁义孝慈礼智容样样俱全,可谓德才兼备,集中华女性优点于一身。她聪明贤惠的个性得到了世人的认同。曹公对宝钗性格的发掘,并没有停留在封建礼教的束缚上,而是用细腻的笔触,多方面的展现她性格中美好的、健康的因素与陈腐的、窒息的成分之间似乎矛盾然而又是奇妙的统一。这是宝钗形象的根本特点,即聪明者与殉道者的结合。她聪明,却没有聪明在思想的开放上,这样一个才

华出众的少女,却饱受被封建礼教摧残,这是戏剧性的人物刻画,是宝钗这个角色的可悲之处。

宝钗端庄稳重,温柔敦厚,豁达大度,却在感情上显得格外的保守与冷漠。蘅芜苑山石象征性的反映出一个恪守封建礼教的少女的价值观和爱情观。这种女子在未嫁前将自己的生命完全看成属于父母,而出嫁后则完全属于丈夫。总之是没有自己。她的这种观念直接导致了她在感情上的冷酷无情。说她无情,其实也不完全合适,她不是无情,而是无法表达感情,她从骨子里就认为如果表现出任何一点主动的意图和行动,都是伤风败俗的可耻勾当,试问一个严于律己的淑女又怎敢像黛玉一样“热情”呢? 自觉地以封建道德规范自己的宝钗,无论是言行还是潜意识都已经把少女的正常情感需求压抑到了最低程度。她的这种愚蠢的观念,恰恰促进了宝黛爱情的升温,却为自己最后的悲剧增添了砝码。她坚守封建礼教,恪守妇道,时刻以“三从四德”束缚自己的思想,可怜的是到最后被吞噬得只剩下冷漠的心思了。

都在叹黛玉与宝玉的爱情,说他们都是曹雪芹手下的牺牲品,可宝钗呢? 不否认,薛宝钗的确倾心于贾宝玉,虽然“金玉良缘”促成了她“出闺成大礼”,但她得到幸福了吗?到头来,她还不是遭受了“独守寒窗,金钗雪里埋”的冷遇?水流花谢两无情。

由此看来,她也不是封建礼教中爱情的牺牲品吗?

虽然她扼杀了林黛玉与贾宝玉的爱情,酿成了悲剧,但这是她所愿意得到的吗?在这封建制度的束缚下,又有多少人敢于向封建罗网冲撞?当宝玉得中乡魁,宝钗满心欢喜,满以为“凤冠霞帔”的日子不远了,却不想宝玉一去不返,自己落得冷冷清清守空闺。请问,这也能称得上“幸福”?

薛宝钗的“小惠识大体”,出众的才华,诚挚的心灵,宽宏的态度无不显示出她大家闺女秀的风范,尽管言行时常带着封建社会的烙印。

薛宝钗的封建淑女形象是复杂的,又是丰富多彩的.她深沉明智,出类拔萃,在众多少女中脱颖而出,她贤淑端庄,温文尔雅,在贾府大家族中获得认同,她虚伪隐秘,冷淡无情,在宝黛钗爱情中悲剧收场。她是胜者,也是败者,虽然贾府统治者选择了她,黛玉因此“泪尽而逝”,但宝玉出家为僧,留给她的,只是可怜的寡妇之名,什么“宝二奶奶”荡然无存,即使存在也只能是名存实亡罢了。我想这恰恰

是曹公匠心独运之处,他刻画了一个品格端庄,容貌美丽,才华出众,学识渊博的青春少女,被封建礼教所毒害以至毁灭的过程。而宝钗就是这个可怜可悲的少女。她似乎拥有了所希望的一切,却也因封教礼教而失去了这一切,这可喜可悲呢?不言而喻了。

文秘092

陈霄

***(622840)

第二篇:红红楼梦读后感

中国小说史

10法律事务

薛雅静102303131

《红楼梦》读后感

《红楼梦》,一部含笑的悲剧。《红楼梦》不只描写了一个封建贵族家庭由荣华走向衰败的三代生活,而且还大胆地控诉了封建贵族阶级的无耻和堕落,指出他们的种种虚伪、欺诈、贪婪、腐朽和罪恶。它不单指出这一家族的必然崩溃和死亡,同时也暗示了这一家族所属的阶级和社会的必然崩溃和死亡。曹雪芹笔触下所创造和热爱的主人公是那些敢于反判那个垂死的封建贵族阶级的贰臣逆子;所同情悼惜的是那些封建制度下的牺牲者;所批判和否定的是封建社会的虚伪道德和不合理的社会制度。一边是木石前盟,一边又是金玉姻缘。一边是封建社会下必须追求的功名光环,一边是心驰神往的自由之身。曹雪芹笔下的《红楼梦》为我们展现了这场无声的较量。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悲剧爱情故事浓缩了这场较量的全部硝烟,“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质本洁来还洁去”,在面对封建礼教下的种种迫害和冷漠,甚至以生命的付出为代价,质本洁的追求始终不弃。我们感叹贾、林两人爱情的悲剧的时候,看到了造成悲剧的一个重要因素:林黛玉的清高的个性,她的个性与当时的世俗格格不入,无法与社会“融合”,她的自卑情结正是她自尊的体现,也是她悲剧的开始。

《红楼梦》中她葬花的一段情节,是她的个性体现的焦点所在。她的自卑、自尊、自怜在她的《葬花词》中袒露无遗:“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愁煞葬花人,独把花锄偷洒泪,洒上空枝见血痕。”“愿侬此日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捧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一个世俗之人无法明白她的思绪,“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面对落花,她想到自己死后的情景,无法释怀,又潸潸泪下。在封建礼教前,她的自卑激发了她的自尊,当宝玉挨打后,工于心计、精于世故的薛宝钗送来了药丸,而且还用训教的口气规劝宝玉改邪归正。但作为封建礼教的叛逆者宝玉的支持人——善良孤傲的林黛玉却只是一味地哭,把眼睛都哭成了桃儿一般,她的哭不是软弱,她以哭这种独特的情感体验来真诚声援宝玉,默默对抗封建礼教,因此只有他们二人的心才贴得最近,爱得最深。

“娴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作者通过贾宝玉的眼睛为我们描绘了一个聪明多才、美貌体弱的病态美人。这么一个柔弱的女子,无视世俗的传统规律,反其道而行之。在经受了无数摧残之后,生命尽头到来之际,封建社会的狰狞面目加速了她的香消玉陨。看过《红楼梦》,我们不会忘记黛玉临死前的那个场景,病危之际,紫鹃四处求人,却没人肯帮。为避免晦气,贾母把宝玉的婚事也转到别处去办理。一面是成亲的喜庆景象,一面是死前的哀怨凄婉,“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无怪乎黛玉的葬花吟诵。什么地方有一个干净的、理想的地方,究竟什么地方有我自己的理想的地方,是香丘呢,我现在所处的现实社会都是污浊不堪的,我要找一个自己的理想的地方,黛玉至死不放弃对自由的追求。我们为之揪心,为之愤懑,一对追求自由的青年男女在封建的枷锁之下生离死别。“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黛玉就这样在宝玉的婚庆锣鼓声中离开了人世。带着她的那份甜蜜走了。甜在何处?甜在这个人不接受世界,世界不接受人的世界上获得理解和亲爱,在孤独无依的世界上,宝玉是她心中永远的温暖;在情爱无傍的世界上,宝玉是她心中永远的伤痛。虽然最后她成为了那些封建制度下的牺牲者。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假假真真,让人琢磨不透《红楼梦》中的一切,林黛玉作为灵魂人物,她与常人不同,她就是她,一丛清高孤傲的、孤芳自赏的空谷幽兰。林黛玉的自卑情结是命运所赐,也以此写成了她的命运。

也不想为自己作太多的辩解,反正《红楼梦》中,或冠冕堂皇的,或勾心斗角的,或男盗女娼的,皆非我所十分喜欢;我所关注的,或是闺中女儿的玩笑,或是结诗社联诗辞,尤甚的自是宝黛间的点滴。这才发现为什么旧时有说《红楼梦》是禁书的缘故了,想必古人中也有类我这种“无颜”小子吧!呵……

真真实实、平平凡凡的才叫生活。虽没有轰轰烈烈的誓言,没有曲曲折折的私奔,没有低俗的诗词剧曲,就那细小的生活小节,鸡毛蒜皮般的小事,正经不正经的情话,最是动人处!

说“女儿”不说“漂亮”就好像煮菜不放盐一样——无味!想是“色”已牵动了人最本原的情感,才被世世代代的多情人讨论个不休吧!描述女孩的,书里写得抽象了,一句一套的,作为现代人的我还真不易理解其中的显著所在区别。反正都是貌美如花,宝黛略胜一筹罢了!可拍成了电视,总可以让我尽个人“所能”,理个大概的次序吧!

第一位自是林黛玉,不论从古人的眼光,还是以我个人的心眼,再加上她过人的才情,动情的泪水,小气的性子,虚弱的身子,我只能说三个字——“受不了”!所以让她得冠吧!

第二位可难为我了,但可以断定的自不是宝钗。反正她宽宏大量,又极聪明,识大体,自是不会计较这些的。

其实晴雯,惜春也很不错……

写到这时,我却不知怎样往下接了,又打开视频文件看了看找了找。探春,也是极好的。想着,黛玉的才情相貌,宝钗的宽容识体,湘云的豪爽开朗,探春的申明大义,晴雯的直爽兼几分尖酸刻薄,惜春的禅悟空灵,各个都是极好的,要真如我愿合在一起集于一人,可不成了四不像?真要说谁谁漂亮不漂亮,谁能将其性格其才情等抛掉的呢?仅仅看相貌时,秦可卿或还不错,但一想那幕,便立马否定了!

想着想着,都担心自己是否真落入其中的圈子中,成了一“俗物”了呢?担心这个担忧那个也不见得关心一下自己,说这个道那个也不见得反省一下自身了!唉!又狠心对自个说到:如果这就算堕落,那还是让自己再堕落一回吧!

下载红绡香断有谁怜——《红楼梦》读后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红绡香断有谁怜——《红楼梦》读后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