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落实师少数民族聚居团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工作计划(初稿)

时间:2019-05-12 12:40:4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心落实师少数民族聚居团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工作计划(初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心落实师少数民族聚居团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工作计划(初稿)》。

第一篇:中心落实师少数民族聚居团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工作计划(初稿)

中心落实师少数民族聚居团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工作计划

为了落实兵团相关文件精神,加快发展、改善我师少数民族聚居团场经济社会发展。现就相关工作作出以下规划:

一、加大针对少数民族职工群众的培训力度,大力发展少数民族手工刺绣、机绣,以及特色种养殖培训,使得我师少数民族职工群众都能在农闲时期得以学习掌握新的创收技能,改善自身生活质量。其中尤其是针对机绣以及特色养殖方面,更是要作为未来工作的重点来推进其发展。目前我中心已与各团场有了一些初步的合作意向,决定通过共同出资的形式,专门开辟场所,购置机器,教导少数民族职工群众中的有意学习者进行机绣方面的学习。同时也要进一步拓宽,农牧民特色种养殖产品及刺绣产品的销路,为少数民族职工群众的收入增长做出更大帮助。

二、加强对少数民族聚居团场在贷款贴息及小额担保贷款方面的宣传力度,以使更多有意扩大经营规模,却缺乏相关资金支持的少数民族创业者能得到更大的帮扶力度。目前我中心拨付的小额担保贷款资金额度已达800万元,能够更好、更广泛的地为有意扩大经营规模,却缺乏相关资金支持的少数民族创业者提供资金援助。这在未来,也是我中心工作的一大重点之一。

三、对吸纳少数民族聚居团场的属于富余劳动力的少数民族进行用工的企业在社保等各方面进行相关扶助的的力度,使得更多的企业在吸纳我师属于富余劳动力的少数民族进行用工时,能得到更大的优惠政策,以吸引他们加大对我师属于富余劳动力的少数民族招工力

度,不但给企业提供了实惠,也为少数民族的生活质量的改善提供便利,以达到双赢的目的。

四、鉴于目前公益性岗位的退休、增补问题,也可以适当开发一些公益性岗位提供给我师属于富余劳动力的部分少数民族。这其中应当优先考虑就业困难人员(尤其是零就业家庭),以保障社会的稳定和谐。

第二篇:新疆兵团少数民族聚居团场职工群众增收新思路[推荐]

新疆兵团少数民族聚居团场职工群众增收新思路

摘 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形势下,如何解决少数民族聚居团场职工群众的增收致富问题,其中最有力的措施就是要增强少数民族聚居团场的自身“造血”功能、加大“造血”工程建设的力度,实现职工群众增收致富,为实现“中国梦”助力。

关键词:新疆;少数民族聚居团场;增收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15-0083-02

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少数民族聚居团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因此,解决少数民族聚居团场的增收致富问题,是缩小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发达地区差距及新形势下维护社会稳定的重中之重,需要采取有力措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探讨如何提高少数民族聚居团场自身造血功能、实现群众增收致富对策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一、提高少数民族聚居团场自身造血功能、实现群众增收致富的有利环境条件和主要措施

(一)有利环境条件

1.各级领导高度重视

温家宝总理在去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四处提到推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问题,还专门对民族工作进行部署。兵团也出台了《兵团党委、兵团关于加快少数民族聚居团场经济社会发展的实施意见》。由此可见,兵师各级领导对此予以高度重视,把加大投入、加快发展作为把少数民族聚居区作为主战场,举全兵团之力,加快推进少数民族聚居团场经济社会发展。

2.拥有良好的政策条件

特别是中央新疆座谈会带来的千载难逢的机会,更加明确了兵团的地位和作用,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以来,兵团党委把加快少数民族聚居团场经济社会发展作为事关推进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重大问题,决定举全兵团之力加快少数民族聚居团场经济社会发展,这对加快兵团繁荣富裕、和谐稳定必将会产生重大深远的影响,为实现各民族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对少数民族聚居团场发挥自身“造血“功能、实现群众增收致富更起到强大的助推作用。

(二)主要措施

1.加大宣传力度,提升对致富增收的认识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从战略和全局高度广泛发挥宣传。在团场,要把职工多元增收和团场GDP增加放到同等位置来宣传,要充分发挥团场电视、报纸、网络等各种媒体作用,大力宣传和推广团场职工多元增收的先进事迹、工作的创新做法和典型经验,提升对少数民族职工多元增收工作的认识。

2.发挥自主创业,加快脱贫致富的步伐

(1)推动职工就近转移,实现农业承包职工农闲增收。组建团场劳务输出办公室,发挥城镇和工业区的吸纳就业、辐射带动作用,利用农闲期,组织闲散职工群众参与到城镇化建设中,鼓励和支持发展为职工转移就业提供服务的各类就业服务组织,消灭零就业家庭,通过外出务工增加收入。

(2)参与商业、餐饮、旅游和服务业等,增加职工群众的三产收入。少数民族职工群众有善于从事养殖业、餐饮业的传统和优势,在这些发展项目上予以重点倾斜,出台优惠政策鼓励支持职工发展特色养殖,培养养殖能手,积极引导职工群众参与发展团场畜牧业,加快团场畜牧产业化经营,同时,筹措专项扶持资金为发展服务业提供支持,发展特色民俗文化和特色农(牧)家乐、刺绣或其他具有民族传统特色的手工艺品等为重点的服务业,依托独特的自然景观、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及独具特色的军垦文化、红色旅游等发展开发特色旅游项目。

(3)引导职工自主创业促增收。搭建企业服务平台,为职工提供政策咨询、创业培训、小额贷款申请、创业项目推介等“一站式”创业服务。广泛开展职工创家业、能人创产业活动,鼓励职工自主创业、就地创业、联合创业,加快培育一批创业带头人,做大一批职工创办的企业,促进一批有资金基础、有创业愿望的职工尽快成长为经营能手、中小企业主。适应农业专业化、规模化需求,增加农业中工资性就业岗位,促进富余劳动力就业。

二、提高少数民族聚居团场自身造血功能、实现群众增收致富存在的制约因素

(一)观念滞后,“守旧思想”严重

部分少数民族职工思想不够解放,思路不够开阔,受传统就业观念、生活风俗习惯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缺乏创新意识,对劳动强度稍大的工作尤其是农田作业等存在抵制心理,接受新事物的观念淡薄,普遍存在“等、要、靠”的依赖思想,就业观念陈旧,自主参与发展的积极性不高。

(二)缺乏技术,职工技能基础差

受历史、文化等多种原因影响,少数民族聚居团场职工群众信息获取渠道较少、综合素质不高,其平均受教育年限普遍较低,造成其接受科技知识、应用技术的能力差、劳动技能单一,缺乏从事二、三产业的相关技术,增收的技能相对较低,就业门路窄。

(三)缺乏资金,发展项目底子薄

少数民族聚居团场职工收入偏低,贫困人口比重偏高,成为职工增收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团场贷款资金有限,不能满足职工的需求,尤其是自主创业贴息贷款的数量无法满足少数民族创业者的需求,存在一些职工想创业、想干事、发展项目,但缺乏启动资金的现象。

三、提高少数民族聚居团场自身造血功能、实现群众增收致富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宣传,转变观念

观念决定发展,要积极引导少数民族职工群众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就业观念,增强发展意识,摈弃传统落后的游牧就业观念及小富即安、封闭经营等旧观念,以实际行动落实到位,坚持“扶贫不扶懒,扶贫不扶愚”,切实增强少数民族贫困职工自身“造血”功能,积极引导少数民族群众树立依靠科学技术勤劳致富的思想,做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牧职工,树立致富典型的带动作用,让职工学有榜样、赶有目标、干有干劲,争取每连都有典型户,为其致富增收的发展营造良好的比、学、赶、帮、超的社会氛围。

(二)积极争取更多兵师项目资金、对口援建项目

提高少数民族发展专项资金标准,用于职工发展养殖、商业、运输等致富增收项目。进一步加强对少数民族发展资金的管理,要严格执行少数民族发展资金的使用范围和管理办法,切实发挥资金应有的作用。进一步加大自主创业贴息贷款数量,建立少数民族微小企业扶持基金。

总之,加快少数民族聚居团场发展,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也是一个政治问题,要形成“没有少数民族和民族聚集地方的小康,就没有团场的全面小康;没有少数民族和民族聚集地方的现代化、就没有团场的现代化”的共识,为提高少数民族聚居团场自身造血功能、实现职工群众多元增收致富发展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从而推动少数民族聚居团场的各方面事业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兵团经济研究,2012,(8).[2] 兵团新闻办公室.中国新疆生产建设兵团[Z].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出版社.[3] 网络文章.对少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研究[Z].[责任编辑 陈丹丹]

第三篇:对团场少数民族聚居连队问题调查与思考

对团场少数民族聚居连队问题调查与思考

——以六十四团14连为例

一、少数民族聚居连队基本情况

六十四团14连总人口1817人,508户,其中维吾尔族1574人,哈萨克族145人,其他民族98人,职工286人,退休职工240人,全连耕地面积8303亩,人均5.03亩。连队现有党员33人,其中:在职党员20人,退离休党员13人。

14连以农业为主,畜牧业为辅,2014年种植甜菜2300亩,平均单产5.7吨,种植棉花3100亩,平均单产180公斤,玉米制种1300亩平均单产380公斤,葡萄1500亩,收获面积600亩。

连队私人购买农机车1804大马力2台,1604大马力2台,1204大马力4台,都有配套农机具。播种机大小10台。设施养殖45户,2014年团给予贴息贷款275万元,全连养畜牛380头、羊5400只、马188平匹,总标畜8240只。2014年14连实现农业生产总值1658.68万元,农牧工家庭人均纯收入7827元。

二、少数民族聚居连队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笔者通过调研发现,当前还存在着一些制约14连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的因素,有的是一直以来长期存在的难点问题,有的是近年来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一)农业基础条件薄弱,职工收入结构单一。

一方面14连职工群众主要经济来源靠种地,对土地的依赖性非常强,而本连队人多地少的矛盾日益突出,全连172名无业青年,只能靠打零工维持生计。同时,连队农业基础设施条件差,农业生产抗风险能力差。特别是遇到各种自然灾害的时候,职工群众增产增收遭受严重影响。另一方面连队职工群众发展畜牧养殖受资金及场地的限制,只能在自家庭院内饲养少量牛羊,规模小、收入低。且长期共聚一处导致了一些人畜共患疾病的交叉感染(不少养殖户甚至小孩感染了“布鲁氏杆菌病”),使原本并不富裕的家庭增加了更大的生活困难。

(二)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薄弱。

随着城镇化建设速度的加快,团场主要资金投向镇中,而对连队的投入逐渐减少。如:连队危房改造建房补贴政策的调整,14连仍有65户没有享受危房改造政策的家庭还住着老房,有的还住着土坯房。团场鼓励连队职工群众在团部买楼房可享受4万元的补贴政策,但14连大部分职工群众仍负担不起余下的房款而无法享受优惠政策。同时,在连队享受了危房改造政策,建起了新房的29户家庭,房屋出现不同程度漏雨、地基下沉、墙体裂缝等质量问题和建房遗留问题,职工群众反应强烈。通连公路年久失修;连队营区环连道路仍是土路,雨天、雪天出行困难,夏天车行尘土弥漫,影响周边居民正常生活。

(三)劳动力素质依然偏低。

14连部分职工群众的素质有待提高。主要表现在:思想还比较保守,多孩问题依然严峻,传统的小农意识根深蒂固,只想着靠种地养家或“啃老”,并不想着出去找工作或者创业。在文化素质方面,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文化层次主要集中在小学和初中,懂双语的很少,这些阻碍了接受新事物、学习使用新科技的能力。在技能素养方面,具有一技之长的人还比较少,导致种地只能粗放经营不能集约经营,打工主要为体力劳动,严重地制约了连队农牧工家庭多元增收。

(四)社会保障机制不完善,职工增收缺乏保障。

在教育方面,连队孩子每天乘车交通费900元/学年,虽然实行了“两免一补”,也有团政策补贴交通费,但是,大多数职工家庭仍无法承受剩余费用(每户职工家庭均有2-3名学生乘车),有10余名儿童因家庭贫困无法支付交通费而辍学。另一方面,接送学生的私人车辆为追求利益的最大化,超载严重,存在重大安全隐患。

在医疗就医方面,连队卫生室就医条件较差,医疗水平较低,医务人员少以及医疗费用报销政策的局限,连队职工群众就医的根本问题仍未全面解决。最低生活保障、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制度不够健全,加之业务干部对上述政策宣传不到位,职工群众对相关政策不了解、不理解、落实情况不清楚,甚至对好的政策产生了误解和质疑。目前仍有较多人员未参保(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连队弱势群体保障体系依然薄弱。

(五)基层组织建设仍然薄弱。

一些基层干部对新形势下加强连队基层组织建设的思想认识不够到位,导致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兵团、师、团的强农惠农政策的执行力不足。没有正确认识和处理“打基础”和“抓发展”的关系,不能超前思考,往细谋划;创新意识还不够强,仍沿袭过去以行政命令为主的方式方法,运用说服教育、示范引导、服务关爱的方式开展工作的较少;加上存在语言沟通障碍,对推进党建工作和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特别是依法管理宗教事务感到难以入手。

三、解决少数民族聚居连队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面对当前六十四团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新特点和新要求,结合14连的实际,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切实解决增收问题。

科学发展能促进少数民族连队的经济社会发展,有效化解经济层面的民族问题。针对土地方面凸现出的矛盾,笔者认为,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大力发展高产优质效益农业,是当前团场和连队的中心任务,也是增加职工群众收入的根本途径。土地仍是14连大多数家庭最基本的收入和社会保障,是职工群众的安身立命之本,因此,稳定现行土地政策是当前乃至今后相当长时期连队工作的一项基本任务。但在稳定土地承包制度的前提下,团场应根据统筹发展的要求,按照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统筹规划、切合实际的原则,使创新连队生产方式、发展经济与全团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相衔接,与产业发展、城镇化建设等规划相衔接,分步骤、有重点地解决14连职工群众的增收问题。一是要加大对土地的投入,不断改善水利设施,增强传统农业抗风性能力;引导职工科学种田,实施测土配方施肥,增施有机肥,保证增产增收。二是以大力发展高效经济作物为重点,继续调整优化种植业结构,积极引进和推广新品种与新技术,大力发展高品质、高附加值的农产品,不断提高经济作物在种植业产值中的比重。三是以发展畜牧业为重点,继续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可采取特定区域,集中养殖的发展方式,促使畜牧业由传统的家庭副业向主导产业转变,全面提高畜牧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和经济效益,从而使畜牧业收入在职工家庭总收入的比重不断上升。四是引导发展设施农业,拓宽农业结构调整的路子。设施农业的发展是露天农业向高效农业、传统作物向精细作物调整的过程,可极大地降低自然灾害对农作物的影响,促进连队种养业结构不断优化,品种增加,农产品质量和农业经济效益提高,进而推动经济的健康发展和职工群众收入的稳定增长。

(二)发展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加速推进专业合作。

发展连队合作经济组织,提高群众组织化程度,是解决目前资金紧张、促进农业持续增效、职工稳定增收的重要途径。在尊重职工群众意愿的基础上,发挥典型示范和带动作用,支持和引导连队有能力、懂经营、会管理的种养业大户利用个体优势组建合作组织,坚持成熟一个、发展一个,坚持边发展边规范、以规范促发展,不断完善专业合作组织的内部运行机制,实现由简单的“抱团取暖”、节约成本式合作向产加销一体化转变,鼓励普通职工群众以资产、劳动力等要素入股,分享合作组织利益。同时,不断扩大合作组织单体规模,取得规模效益。目前,14连较为适合扶持发展针织、刺绣和畜牧养殖等极具少数民族特色的合作组织。

(三)转观念提素质,促进劳动力转移就业,实现家庭多元增收。

要改变贫困落后的面貌,就要从改变落后的观念做起。一是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全面落实“少生快富”政策,加大计划生育工作力度,是解决14连职工群众尽快脱贫致富的重要因素。要把提高计划生育率、降低多孩率、控制人口增长作为工作的着力点,加大《婚姻法》和人口计划生育政策宣传力度,转变贫困群众婚育观,从而彻底改变“越生越穷”、“越穷越生”的落后观念。二是要按照“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工标准,以团场农业科技培训和连队远程教育网络为培训平台,通过集中分散培训,加强对职工群众在自身素质,科技知识,政策法规等方面的学习培训。特别要加强职工群众职业技能和创业培训,通过培训使他们掌握一至两门实用技术,具有一定的就业竞争力。三是营造良好的择业环境,鼓励青年自主创业。以团场“三化”建设为契机,出台相应的优惠政策,采取送政策、技术、信息、资金到户等多种形式,积极营造良好的就业环境,鼓励和引导职工群众改变原有过分依赖土地的就业观,多渠道择业。在农闲之季,向他们提供招工信息,架起用工企业与农民工之间的桥梁。四是发挥特色优势,广开致富门路。连队的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少数民族职工群众,在耕种土地的同时,可发挥自身养殖、经商、民族特色餐饮等方面经验和特长的优势,发展养殖业、牛羊的育肥销售、农副产品加工、开办民族特色农家乐等,在有效促进连队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同时,实现少数民族职工家庭多元增收。

(四)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机制。

一是针对14连职工家庭教育负担问题,适度鼓励扶持普惠性民办双语幼儿教育。根据国家、兵团、四师教育改革相关政策,结合团场三化建设发展实际,鼓励扶持民办双语幼儿园或托儿所。二是进一步巩固完善城镇居民合作医疗制度,建立多渠道社会保障资金投入机制。三是建立新型的城镇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让职工群众老有所养、病有所医、贫有所济。四是建立健全新型社会救助体系。逐步构建起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基础,以就业帮助、医疗救助、教育救助等为补充的多元化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对有劳动能力的低保对象,要激励和促进劳动自救,鼓励部分劳动自救人员积极退出低保。把低保工作的输血功能与造血功能有机地结合起来,把救助低保与扶持低保脱贫致富有机地结合起来,最终把低保人员的进与出有机地结合起来,促使低保户摆脱贫困,打造动态性低保。

(五)加强基层组织,夯实执政基础。

加强连队“两委”班子建设,不断增强党支部的生机与活力,真正做到支部所在、民心所向。一是建立健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长效机制,认真开展好干部“三严三实”教育活动,进一步转变干部工作作风,强化群众工作意识。二是强化教育培训,提高连队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和依法施政水平、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增强他们做群众工作的本领及带领职工群众发展经济,共同致富的能力。三是增强干部队伍团结合力,把关心爱护干部落到实处,为连队干部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工作环境,使他们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为职工群众办实事、谋发展上。四是认真抓好发展年轻党员和培养选拔双语基础较好的基层后备干部工作。

(六)进一步规范连队民主管理。

认真落实好“四议两公开”和“两会两票”制度。要本着“凡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连里的重大事项都要向职工群众公开”的原则,全面真实地规范好党务、连务公开的内容。并指定专人负责接待、搜集和整理群众的反馈意见,对群众提出的问题认真解释和答复,切实做到件件有回音。通过扎扎实实实行连务公开、民主管理,不仅可以融洽干群关系,而且也可以大大增强两委会的凝聚力和感召力。

(七)将文化建设摆在突出位置,不断强化连队文化阵地。

连队的基层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性、艰巨性的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上下共同努力、齐抓共管、常抓不懈,才真正有可能把连队的文化建设落实到实处。一是应将文化建设过程当成为职工群众排忧解难的工作来抓,重点将党和国家、兵团、四师各项强农惠民政策和团场三化建设作为文化传播的重点方向。二是加强人才培养、培训的力度,特别是对连队本土文化传承者的培养。三是丰富职工群众的文化生活,引导群众抵制不良文化侵袭。让先进文化、主流文化占领连队文化阵地。倡导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创造职工群众安居乐业、物质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各民族和谐相处的良好人文环境。

第四篇:师就业服务中心开展少数民族就业培训工作计划

师就业服务中心开展少数民族就业和培训

工 作 计 划

为认真落实师有关文件精神,切实做好少数民族就业和培训有关工作,特制定如下工作计划:

一、加强培训,着力提高少数民族就业和致富能力。在继续开展以往少数民族拉面、烹调、手绣、糕点制作、热(冷)饮品制作等培训的基础上,今后重点在少数民族聚居团场(如:64团、67团、76团、77团、78团、79团等),大力开展少数民族农家乐、牧家乐、机绣和特色种植、生态养殖培训,其中把针对少数民族机绣培训作为未来工作的重点来推进。目前,中心已与各团场有了初步合作意向,拟通过立项积极争取上级资金,建立少数民族机绣培训基地,购置机器(计划每个团购买20台,约7.5万元),专门开辟场所,鼓励产品经纪人牵头承包,产品研发和销售实行“订单式”管理,以此促进少数民族就业和增收;同时,针对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春贤提出的要把伊犁打造成“世界级旅游圣地”的要求,积极跟进,在少数民族聚居团场创新开展少数民族“农家乐”、“牧家乐”培训活动,力争每个团场培训50名以上从业人员,促进垦区旅游业的发展;在此基础上,大力开展设施农业(如:大棚蔬菜、大棚油桃、大棚葡萄、大棚草莓等)、田园农业、生态养殖等培训,多渠道帮助少数民族群众增收致富。

二、加强引导,促进少数民族新成长劳动力就业和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加强与宣传部门的合作,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帮助少数民族劳动者转变观念,鼓励他们走出家门就业;采取在少数民族聚居团场召开少数民族新成长劳动力和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专场招聘会,组织少数民族新成长劳动力和富余劳动力到师国有企业和招商引资企业实地观摩、考察的方式,鼓励、引导他们到二产就业。

三、加大优惠政策落实力度,强化少数民族聚居团场群众在社保补贴、小额贷款贴息和小额担保贷款方面的扶持力度,使更多有意扩大经营规模,却缺乏资金的少数民族创业者能得到更多帮扶。目前,中心拨付的小额担保贷款资金额度已达800万元,能够更好、更广泛的地为有意扩大经营规模,却缺乏相关资金支持的少数民族创业者提供资金援助。

四、对吸纳少数民族劳动力就业达到规定比例的用工企业在社保等方面进行相关扶助,使得更多的企业在吸纳我师的少数民族就业困难人员时能获得更大的优惠政策,以吸引它们加大对我师少数民族富余劳动力的招工力度,这样不但给企业提供了实惠,也为少数民族的生活质量的改善提供便利,以达到双赢的目的。

五、充分发挥公益性岗位托底安置的作用,结合我师的“三化”建设,在新增公益性岗位(经师领导批准)或现有公益性岗位减员空岗时,优先安置少数民族就业困难人员(尤其是“零就业家庭”)上岗,以促进社会的稳定、和谐。

第五篇:教师落实“以学生为中心”个人工作反思与工作计划

教师落实“以学生为中心”个人工作反

思与工作计划

面对当前形势院党委提出: 主张“以学生为中心”,“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的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用热情迎进来、凭良心送出去”为标准。“教书育人,管理育人,环境育人”;主张建立面向学生、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设计思想和教学思想,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强调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以学生为中心”,主张“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负责任,规划自己的学习活动,学院和教师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学习资源与引导;主张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构建”以学生为中

心”的教学模式为标准。

什么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利益为重、以学生评价为主、在老师的眼中所有学生都是可塑之材;围绕学生根本利益展开所有工作。老师工作的落脚点在课堂45分钟,学校工作的落脚点在学生就业质量。我们的职责就是想尽一切办法,提升学生的根本利益。使其学习期间的花费物有所值。学生的根本利益就是:促使其素质提高、学有所成、就业满意。

结合当前形势以刘校长新学期讲话工作情况分:“好、不够好、一般好、非常好” 为工作标准,我向学校领导同事汇报一下,我来到商丘技师学院近三年来的工作学习情况和新学期工作计划恳求批评指正。

一、对照以“学生为中心”的“一体化”教师岗位职责近3年的工作情况总结与工作反思

唐太宗说:“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盛衰得

失),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当前职业教育的形势是:招生难于就业,教学质量逐年提高,由一般好向非常好过度。认真反思近3年的工作情况,本人时刻牢记自己是中共党员要时刻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我做为 “一体化”教师岗位职责,师“传道授业解惑”者也、教书育人,搞学问严谨执著,老师工作的落脚点在课堂45分钟进行教学为主要职责反思。但是学生就业的好坏反映了教学质量的好坏,招生情况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校生存与发展,所以不得不结合当前形势,对照以“以学生为中心”的中职教师岗位职责认真反思工作效果,以便在今后的工作与教学中能更好的为学生服务,更好的研究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一)主要教学工作(教书)可用“四多一差”来形容:课头多、涉及工种多、学生人数多、课时多;一差是教学效果差;自我评价为“不够好”

(1)反思:没有具备好,大班60

人以上、大车间多个班4个以上,同时上课和超课时教学能力。

(2)反思:没有具备好一体化教学教师所具备17种能力(材料工卡量具采购员、保管员、首件必做实验员、销售员、设备维修员、售后服务员、信息反馈员、心理辅导员、教练员、安全消防员、技术员、工艺员、质检员、学生矛盾调解员、车间卫生保洁督导员、学生课题成绩考评员、任课教师评价成绩权重40%权重60%教师评过程性专业评价阶段性核算员)和处理教学与设备维修冲突的能力。

(3)反思:没有处理好一体化教学(没有专业一体化教室)中理论课应该在车间上,还是在教室上。实习课课间集中指导讲解该在车间里讲(大车间多个班4个班同时实习,同时车间里有实习钳工发出的錾削声、锯削声、实习车工车床发出的电机轰鸣声、实习电焊焊接发出弧光和噼里啪啦的响声,实习气割的发出气割声,还有没有实习设备

实习学生学习理论读书声,这真是风声雨读书声声声入耳。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一个老师的讲课有多大的效果,应该引起学校领导和在大车间上课老师的认真反思)还是上楼在教室上里讲的思想矛盾。

(4)反思:没有处理好一体化教学中一个教师因学生多设备少,一半学生实习操作设备,一半学生在车间学习理论,教师辅导实习操作学生,就顾不上辅导学习理论的学生矛盾。

(5)反思问题解决方法:11年上半年分别在07级机械6班中级钳工、08级机械6班、08级机械8班搞了试点:

建全班级双十志愿者服务队伍开展四个自我任务驱动学习活动新模式取得了一定成效

07机械6班中级钳工09上半年工作思路

开展四个自我活动: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学习

通过十个育人:目标育人、榜样育人、文化育人、服务育人、帮教育人、制度育人、管理育人、环境育人、组织育人、活动育人

十个志愿者服务队 发挥学生自身特长展示自己才华增加自己的综合素质

(队长一名队员若干名)

(3)文化志愿者服务队:高李林、袁鹏(4)制度志愿者服务队:石春波

(5)管理志愿者服务队:张远、李振乾(6)帮教志愿者服务队:王鑫

(7)创造良好教学环境志愿者服务队:张远(8)组织活动志愿者服务队:高李林

(9)科研志愿者服务队:关建、李想(10)信息互通志愿者服务队:赵振源

十种志愿者服务员 锻炼与企业接轨的专业人员素质(服务员若干名)

教师落实“以学生为中心”个人工作反思与工作计划相关文章列表:查看更

多>> 教师工作计划

下载中心落实师少数民族聚居团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工作计划(初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心落实师少数民族聚居团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工作计划(初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