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语文教学案例 感悟“卧”字之妙
小学语文教学案例 感悟“卧”字之妙
作者/ 王粉林
【案例】
苏教版教材五年级上册《清平乐村居》教学片段:
师:我们已经知道,“无赖”在词中是调皮可爱的意思。你从哪儿能看出小儿子的“无赖”?
生:从“溪头卧剥莲蓬”能看出小儿子的“无赖”,因为大儿子在锄草,二儿子在织鸡笼,而他却趴在那儿剥莲蓬吃。
师:你从哪儿看出他是趴在那里剥莲蓬吃的?
生:因为书上的插图中画着小儿子正趴在那里剥莲蓬,还有,词中的“卧”就是趴的意思。
师:他说“卧”就是趴的意思,有没有不同意见?
生:老师,我查了字典,字典中的“卧”既有“躺下”的意思。也有“趴”的意思,不过“趴”是指动物。所以我认为这里是“躺下”的意思。
师:“躺”与“趴”的区别在哪里?
生:“躺”是脸朝上,而“趴”是脸朝下,刚好相反。
师:好的。那这里的“卧”到底是趴着呢,还是躺着呢?想一想,假如你是词中的小儿子,你当时会怎么做?你们在生活中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当时到底是趴着的,还是躺着的,还有没有其他的姿势?
(学生们开始交流议论)
生:假如我是小儿子,我可能会趴在池塘边,用手去够莲蓬,够来之后就趴在那儿剥着吃。吃了一会儿有点累了,我就会仰面躺在那里四脚朝天地歇一会儿,那才叫舒服。
生:我也是,一会儿趴着,一会儿仰面躺着,吃累了还会采一张大大的荷叶盖在脸上,那才叫舒服。
生:我认为除了趴着、躺着,还可能是侧着身子躺着。
师:是啊,那姿态像莫高窟中的“卧佛”一样,一边吃着莲子,一边欣赏着荷花,太惬意了。看来同学们的生活经验都很丰富。的确,这里的“卧”字的意思很丰富,可以理解为“趴着”,也可以理解为“躺着”,还可以理解为“侧着身子躺着”,只要小儿子高兴,他愿意怎么样就怎么样。从这个“卧”字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呢?
生:我体会到了小儿子的调皮可爱,天真活泼。
生:我体会到了小儿子的无忧无虑,自由自在。
生:我体会到了老人很喜欢他们的小儿子,他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师:是的。一个“卧”字,就把小儿子在溪边剥莲蓬吃的天真、活泼、顽皮的劲儿和盘托出,跃然纸上,饶有情趣。从这个“卧”字中,我们仿佛看到了小儿子无忧无虑地剥莲蓬吃的情景;从这个“卧”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小儿子的天真烂漫和调皮可爱,还可以感受到农家生活的祥和与宁静。
【思考】
《清平乐 村居》是南宋词人辛弃疾写的一首描写农家生活的词作。作者栩栩如生地刻画了翁媪及三个儿子的形象,尤其是对顽皮的小儿子的刻画更是淋漓尽致。你瞧,他正卧在溪边剥吃着刚刚摘下的莲蓬呢。如何感受词中农家生活的情趣?如何体会“卧”字之妙?“生活是语文的源泉”,唯有引领学生走进生活,在生活体验中感悟。
教学中,教师没有急着让学生去理解“卧”字的意思,也没有机械地把学生“赶”到生活中去,而是在学生对“卧”字的理解出现分歧时,巧妙地引导他们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来理解和体会。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和体验,使“卧”字的理解形象化、生活化、情趣化。只有这样,他们对“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中的小儿形象的感受才是真切的、鲜活的。
知识应“活”在儿童的生活之中。同样,要引导儿童感悟语言之妙,最佳的方法就是让儿童在生活体验中探究。
(作者单位:江苏金坛市华城实验小学)
第二篇:小学语文教学感悟[模版]
小学语文教学感悟
沙河营小学 刘浚池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些新的理念为我们语文教学提供了正确导向,预示着语文课堂教学将彻底改变过去以“一言堂”为主要形式,以应试为主要目的的枯燥无味的教学现状,代之以激发学生求知欲,开启学生智慧的充满生机活力的现代课堂教学。语文课堂要焕发生命活力,就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彰显自己的个性。
一、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乐趣中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进行学习。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力求做到让学生变得鲜活,让学生学得兴致盎然,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如在教学《群鸟学艺》一课时,我先在课前精心地制作了各种鸟的图片,在导入新课时,我采用了故事导入法,告诉学生今天老师给他们请来了一群可爱的鸟朋友,然后出示鸟的图片,把它们贴在黑板上,学生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被激起。在此基础上,揭示课题。这样的教学,学生就会容易入情入境,展开想像,比起简单的讲述更能激发学生的灵性,开启学生学习之门。
二、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全面展现自我新课标强调: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巧设问题,引导学生,点拨学生的思路,学生要通过自己的活动,获取知识。所以说,课堂舞台上的主角不是教师,而是学生。没有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教学,不可能有高质量和高效率。心理学家认为:“课堂上只有经常性启发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探索知识,寻求答案的最佳学习状态中。”如在教学《群鸟学艺》一课时,揭示课题后,我先让学生围绕课题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课文,把找到的问题答案用直线划出,不明白的地方用问号标出。自学时要求学生做到边读边想边动手。通过这样动手、动口、动脑训练学生,能促使他们在最大限度里发挥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在自主学习中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因此,课堂教学中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在全方位参与中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率,使语文课堂生机勃勃,充满活力
三、放飞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习
在语文教学中,构建语义的理解、体会,要引导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胆的各抒己见。教师应因势利导,让学生对问题充分思考后,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知识的积累等发表不同的见解,对有分歧的问题进行辩论。通过辩论,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感悟,懂得了知识是无穷的,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体会学习是无止境的道理。这样的课,课堂气氛很活跃,其间,开放的课堂教学给了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教师也毫不吝惜地让学生去思考,争辩,真正让学生的思维在无拘无束的讨论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给课堂教学注入生机。如在教学《群鸟学艺》一文时,我问学生:“学了这个故事你们明白了什么道理?”大部分学生都回答了只有耐心、虚心、认真地学习,才能学到真本领。可有一个学生却回答的不同,他说是凤凰老师教搭窝的方法不好,才使有的鸟没有学会搭窝。他的回答激起千层浪,学生们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并列举了一些好的教学方法。最后,我在学生们讨论的基础上作了全面的总结,使他们对课文的寓意有了比较正确的理解。这样分的做,保护了学生独立思考的积极性,让他们的个性在课堂里得到了充张扬。
第三篇:小学语文教学感悟(精选)
小学语文教学感悟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些新的理念为我们语文教学提供了正确导向,预示着语文课堂教学将彻底改变过去以“一言堂”为主要形式,以应试为主要目的的枯燥无味的教学现状,代之以激发学生求知欲,开启学生智慧的充满生机活力的现代课堂教学。语文课堂要焕发生命活力,就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彰显自己的个性。
一、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乐趣中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进行学习。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力求做到让学生变得鲜活,让学生学得兴致盎然,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如在教学《老树的故事》一课时,我先在课前精心地制作了各种老树的图片,在导入新课时,我采用了故事导入法,告诉学生今天老师给他们请来了一位老树爷爷,然后出示老树的图片,把它们贴在黑板上,学生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被激起。在此基础上,揭示课题。这样的教学,学生就会容易入情入境,展开想像,比起简单的讲述更能激发学生的灵性,开启学生学习之门。
二、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全面展现自我新课标强调: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因此,教师在课堂上
要巧设问题,引导学生,点拨学生的思路,学生要通过自己的活动,获取知识。所以说,课堂舞台上的主角不是教师,而是学生。没有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教学,不可能有高质量和高效率。心理学家认为:“课堂上只有经常性启发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探索知识,寻求答案的最佳学习状态中。”如在教学《老树的故事》一课时,揭示课题后,我先让学生围绕课题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课文,把找到的问题答案用直线划出,不明白的地方用问号标出。自学时要求学生做到边读边想边动手。通过这样动手、动口、动脑训练学生,能促使他们在最大限度里发挥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在自主学习中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因此,课堂教学中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在全方位参与中学习,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率,使语文课堂生机勃勃,充满活力
三、放飞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习
在语文教学中,构建语义的理解、体会,要引导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胆的各抒己见。教师应因势利导,让学生对问题充分思考后,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知识的积累等发表不同的见解,对有分歧的问题进行辩论。通过辩论,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感悟,懂得了知识是无穷的,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体会学习是无止境的道理。这样的课,课堂气氛很活跃,其间,开放的课堂教学给了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教师也毫不吝惜地让学生去思考,争辩,真正让学生的思维在无拘无束的讨论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给课堂教学注入生机。
如在教学《老树的故事》一文时,我问学生:“学了这个故事你们明白了什么道理?”大部分学生都回答了只有耐心、虚心、认真地学习,才能学到真本领。可有一个学生却回答的不同,她说我们要保护环境。他的回答激起千层浪,学生们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并列举了一些好的学习方法。最后,我在学生们讨论的基础上作了全面的总结,使他们对课文的寓意有了比较正确的理解。这样做,保护了学生独立思考的积极性,让他们的个性在课堂里得到了充分张扬。
第四篇:小学语文教学感悟
小学语文教学感悟
张玉平2011/3/29 做了多年的语文教师,什么是语文呢?语文学科的性质是工具性,它的基本任务是教会学生“学语文,用语文”,如果语文课失去了工具性,那无所谓什么人文性、实践性了,因此工具性是语文的生命。形成学生的语言能力是语文课的专责,形成和提高学生的读写听说的语文能力才是语文课育人的最大价值所在。
那怎样才能体现语文味呢?一要注重语文的多元影响和学生的独特感受。在课堂上我们要营造民主、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乐 于参与,敢于表达自己独到的见解,我们教师要做为一个鼓励者、欣赏者,但并不是所有学生的回答都给予肯定和表扬,我们更要适当 的引导。二是注重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并不是完全通过书本来实现的,更需要在生活,实践中学习。而这实践靠得是“练”,因此语文课离不开“训练”,教师的“训”与学生“练”,的结合,就形成了语文教学过程。而关键就在于教师如何科学地“训”,学生如何自主有效地“练”。三重视培养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学生良好语感的形成一般是先感知客观事物,然后是对语言及其所反映的内容有所感触和领悟。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必须注重品词、品句、品读的训练,应突出“以读为本”的特点。良好的语感是以“整体感知”为基础的,因此要从整体入手,从文字的意蕴进行感受、体现和领悟,从而完整地把握课文,理解课文,继而以声传情,形成良好的语感。
只要我们正确地把握语文学科的性质,语文教学的特点,我们的语文课就能上出“语文味”。
第五篇:美文与语文教学的联姻之妙
美文与语文教学的联姻之妙
看了吴老师的<短歌行>教育教学,我深受感触,而其中一点有种不得不吐的冲动:美文与语文教学的联姻.下面我就此谈谈我的一点浅见.“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教学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提高表达力,发展认识力,发展智力、培养创造能力,陶冶情操,修养品性,增强搜集信息的能力。美文应该是进行阅读教学最好的载体。写作教学,往往是语文老师最难驾驭最头痛的一部分,而大家都有一个这样的体会,多读书作文写得好点水平高点。相信美文对学生的写作会有很大的作用的。其实美文对学生的思维、思想、情感、品质等许多方面都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那么,美文究竟该如何与语文教学联姻呢,笔者有以下几点认识:
一、精挑细选
学生愿意阅读美文,喜欢阅读美文,但绝不是所有美文都适合学生阅读,且时移世易,学生主体也在变化,美文选择也应该跟着变化,否则不但起不到美文阅读效果,甚至会降低减弱学生阅读美文的兴趣和能力。精挑细选虽然增加了老师的难度,但却是必须的。
二、妙品读
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阅读成为需要,可以广泛开展丰富多样的阅读活动,通过灵活的美文阅读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1、要求学生阅读美文并借助讲故事、课本剧等活动加以检查,也诱发学生阅读兴趣。我鼓励学生广泛阅读,利用阅读课组织学生开展讲故事比赛,评出讲故事能手。有的学生通过表演的形式将文章内容表演出来,如:我曾布置一个改编美文活动。几个学生就去看了《水浒》,很喜欢《武松打虎》,就将之改编成话剧,学生演得投入,其他的同学看得津津有味,在交流中学生对课外美文阅读的兴趣也更浓了。
2、课堂教学有意识地加入美文范文。a、教师常常范读。抑扬顿挫,尽情美文语言语音之美,并且努力传达作者细微的感情及变化。如《花谢了,叶还绿着》范读时就要语调轻柔、舒缓,为学生营造一种幽雅的氛围。b、学生自读与齐读。学生饱含感情的大声诵读,自然就容易从整体把握文章的感情。如孙荪的《生命赋》激昂豪迈,犹如大江奔涌一泻千里,给人以乐观向上及磅礴之势。
3、开展读书交流会,评选优秀读书笔记,引发学生读书欲望。鼓励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交流自己的阅读经验,通过交流让学生总结自己的阅读收获,检测学生阅读的情况,同时也引发学生继续阅读的兴趣。
总而言之,作为从事多年语文教学的老师,要善于用课外美文补充和丰富语文课堂教学,突破课本框框,走出局限的教学,开辟课外美文阅读这片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