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太元村委会关于建设生态文明示范村的报 告
水寨乡人民政府:
为了深入贯彻和落实水寨乡政府2011年9月28日会议精神,认真实施“生态立乡”战略,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村两委班子结合本村实际情况,通过召开村委会议,经村委会议认真研究决定,力争将太元村建设成为水寨乡生态文明示范村。具体发展思路如下:
一、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近年来,村两委为了突破农村传统农业结构的束缚,积极探索、研究农村新型产业的发展。2010年,为了发展绿色产业,新种植蚕桑500亩,亩产值约为2200元,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改善了农民的生活水平。为了完成蚕桑重点村的建设,2011年规划继续种植蚕桑500亩,届时,太元村蚕桑种植面积将达1000亩。村两委将争取调整传统农业种植结构,使产业绿色化,经济作物产业化,从根本上解决农民经济收入问题。
二、完善村组道路基础设施建设。
太元村所辖8个自然小组,分布较散。村级公路总长12公里,各村民小组公路总长8公里。因道路设施基础较差,已严重制约太元村经济社会的总体发展。因此,完成村组道
路硬化工程势在必行。2010年,太元村石头山小组“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已经完成组内道路硬化工程。2011年,太元小组“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已经报批,组内道路硬化工程也在积极准备实施。在未来3年内,村两委将合理规划,积极争取完成村级公路和剩余6个自然小组组内道路硬化工程。通过完善村组道路建设,促进太元村经济社会的总体发展。
三、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随着近几年农村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农村面貌不断改变,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各村民小组已具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物质基础。石头山小组集村委会、小集镇、卫生室、学校于一体,是太元村核心区域所在。为了适应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石头山小组应作为太元村试点,率先完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项目。通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项目改变村容村貌,从而带动周边小组积极争取,使太元村整个村的村貌得以改善。
四、完善农村水利设施建设。
水乃生命之源,人类的生产、生活都离不开水。太元村8个自然小组中,已经有7个自然小组实现生活自来水到户。但因各小组生活用水设施年久失修,现已影响村民日常生活用水。所以,改造各村民小组生活用水设施是太元村目前工作的重点。望水寨乡政府及上级各有关部门给以支持,全面
改造各村民小组生活用水管网,彻底解决各小组生活用水问题。
五、完善林业产业及畜牧业的发展。
林业是生态之根本,只有发展好林业,才能完成建设生态文明示范村的根本要求。在现有林木的基础上,应积极调整林业产业种植结构,彻底改造低产值林木品种,引入新型林木品种,如油茶等,提高林业产值,改善生态环境。结合本村山林较广的实际情况,应积极发展畜牧业。通过合理布局,重点扶持养殖大户,打造生态养殖品牌。
六、积极开发生态旅游项目。
磨房水库位于太元村西北方位,地处瓦窑镇与水寨乡交界。水库控制径流面积为5.04平方公里,总库容为298.95万立方。磨房水库是一个风景秀丽的地方,符合现代农村生态旅游特色的要求。村两委将认真研究,合理规划,逐步将磨房水库建设成为生态旅游的亮点。以磨房水库为辐射中心,经海棠至磨房水库一线,逐步将太元村开发成为集休闲、娱乐、生态及美食为一体的生态旅游示范村。
太元村委会
2011年10月21日
第二篇: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总结及计划
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各位代表:
我受旗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作全旗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报告,请予审议,并请旗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13年国民经济和
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一)综合实力持续增强,经济结构日趋合理
2013年,全旗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50.1亿元,同比增长10.2%。财政收入完成8.18亿元,同比增长15.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8231元,同比增长11.5%;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661元,同比增长13.5%。
从产业结构看,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38.7亿元,同比增长5.5%;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72.9亿元,同比增长14.5%;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38.5亿元,同比增长6.2%。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25.8:48.5:25.7。
从需求结构看,投资和消费需求持续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08亿元,同比增长20.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4.5亿元,同比增长12.7%。
(二)农业经济发展迅速,工业经济稳中有进
大力发展现代农牧业。新建膜下滴灌19.5万亩、累计达到47.5万亩,建设优质杂粮基地80万亩,发展制种、中药材、棚菜等“高效经济田” 25万亩,地膜覆盖87.8万亩,测土配方施肥275万亩,农作物优良品种应用率达到96%,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0.9%,全旗粮食总产量达到26.8亿斤,再创历史新高。新建和完善各类养殖小区(专业村)348个,牧业大小牲畜存栏270.6万头只,大小畜改良率达到98%。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39家,年交易额1000万元以上的流通型龙头企业达到20家,各类专业合作组织达到838家,农牧民经纪人达到6000人,培育壮大了“八千粟”、“孟克河”、“兴隆沟”、“牛力皋”等一系列品牌,认证无公害农产品18个,认证绿色农产品11个,认证有机农产品12个,认证地理标志农产品2个。认真贯彻落实支持敖润苏莫苏木经济社会发展的实施意见,向苏木投入资金7136.5万元,完成规划目标的112%。《内蒙古省级领导干部联系敖汉旗扶贫规划(2013年-2017年)》获自治区批复,投入扶贫资金1.4亿元,使1.14万农牧民实现稳定脱贫。
全面实施工业强旗战略。全部工业增加值实现64.1亿元,同比增长14.6%,工业经济对财政的贡献率达到75%。黄金产量实现5.58吨,铁精粉产量实现184万吨,矿产资源勘查面积达到3180平方公里,黄金、铁两个“百亿元”产业更具规模。赤峰吉隆黄金股份有限公司运行良好,中国黄金集团成功重组金陶公司,鑫利300吨/日金选厂建成待产,金路矿业300吨/日金选厂开工建设。春胜30万吨铁选厂建成投产,万华60万吨铸件一期工程整体完工,嘉金30万吨铁选厂建设稳步实施,东大50万吨磷铁选厂扩建项目启动建设。北煤集团大青山15万吨油页岩一期工程投产达效、二期工程开工建设,中电投黄羊洼10万千瓦风电场实现并网发电,银亿矿业600吨/日萤石新选厂、润德化工一期工程年产5000吨异氰尿酸三缩水甘油酯生产线、新力化工600吨对苯醌生产线、晟华洋化工300吨感光胶片中间体生产线建成投产。赤峰广源建筑45万立方米蒸汽加压混凝土砌块项目建成投产,山东山水集团60万吨水泥粉磨站项目、唐山兰昊纺织年产2000万米坯布及年产11万吨果树套袋纸项目、唐山田恒塑业集团年产6亿米滴灌带、100万米PVC-U管材、120万米PE管材项目开工建设。全旗工业园区建成面积15平方公里,入驻企业107个,实现销售收入62 亿元、税收4亿元。新惠工业园区、氟化工产业园区两个“百亿元”园区功能进一步完善,新惠工业园区完成基础设施投资6.2亿元,入驻企业达到24家,氟化工产业园区完成投资3.7亿元,年产3万吨氟化铝项目主体竣工。
(三)第三产业稳步提升,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敖汉物流园区完成基础设施投资4.35亿元,入驻企业达到45家,其中22家企业开工建设,12家企业建成运营。新惠城市综合体实现挂牌,万强广场主体工程竣工。城乡商业网点达5658个,“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农家店”覆盖100%的乡镇和行政村,90家农家店安装了“农商通”信息系统,提高了信息化水平。金融机构贷款余额35.5亿元,同比增长20.3%,存款余额87.1亿元,同比增长15.1%。交通运输及邮政业增加值达到6.67亿元,批发零售贸易业增加值达到9.14亿元,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达到1.96亿元,金融保险业增加值达到2.36亿元,房地产业增加值达到3.03亿
第三篇:循环经济发展计划
谢政字【2010】24号
关于印发《谢集乡2010循环经济工作计划》的通知
各村委会、乡直各单位:
《谢集乡2010循环经济工作计划》已经乡党委扩大会议研究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谢集乡人民政府
2010年3月12日
谢集乡2010循环经济工作计划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全乡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全乡的综合经济实力和人民生活水平都有了较大提高。但在经济发展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1、经济结构不尽合理,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有待转变
2、资源供需矛盾突出,资源利用效率不高
3、环境容量有限,生态环境形势依然严峻
4、土壤污染较为突出
三、循环经济规划设想
要解决以上问题,就要我们进一步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逐步建立具有我乡特色的循环经济体系,现结合我乡实际,制定我乡2010年循环规划:
(一)指导思想
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为主线,以科技创新为动力,遵循市场经济规律与生态规律,将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融入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之中,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努力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二)发展目标
到2010年底,初步形成循环经济发展的推进机制,资源消耗、污染物排放水平要有明显下降,资源利用效率明显提高。产业结构趋向合理,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显著提高。
(三)发展重点
一是建立立体种植、养殖模式。大田作物主要进行轮作复种或间套作,并与养殖业结合,通过过腹还田、直接还田、沼气发酵等途径,提高秸秆的综合利用效率,完成农业生态系统内的物质循环利用,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量,杜绝秸秆焚烧,控制面源污染。
二是建立种养加一体化与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模式。以种养结合为基础,种养加一体化开发为重点,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为纽带,实现系统内物质循环利用,全程防控,减少污染,提高效益。
三是建立有机农业开发模式。积极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的生产,建立生产基地,有效减少化肥、农药等农用物质使用量和使用强度,降低土壤重金属和有害、有毒物质的污染程度,改善种植业生态环境,提高农产品安全质量。
四是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推进小城镇建设进程。引导人口和产业集聚,优化城镇布局,集中建设基础设施,减轻环境压力,逐步形成大中小配套、布局合理、功能互补的生态城镇体系。建设资源节约型住宅。住宅的设计以及建材的选择应充分考虑采暖、保温以及节约资源的需要,禁止使用实心粘土砖,推广粉煤灰、建筑垃圾等废弃物生产的再生砖。推广新型能源。大力提倡使用太阳能,新建住宅要实施太阳能热水器与住宅屋顶的一体化设计与施工,并预留热水器管道。配套设施门窗要尽可能地适合自然光照明,减少电力照明。
第四篇:经济发展计划
乡经济发展计划书
近年来,我乡立足实际,把项目建设和特色经济目标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在思想上放胆,工作上放手,政策上放宽,经济建设上取得了明显的成绩,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全乡社会经济发展的新跨越,特制订本计划。
一、发展现状、优势与需解决的问题
(一)发展现状
我乡位于西部山区,总面积108平方公里,1753户,6147人,耕地面积2775亩,现有森林面积1.59万亩。
几年来乡党委政府围绕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着力培育乡域主导产业,使经济实现了量的扩张和质的提升,保持了经济快速健康发展,人均纯收入3037元。
1、主导产业初具雏形
以退耕还林为契机,柿树基地,杏扁基地,小杂果基地渐具雏形,以矿泉水、花岗岩、玄武岩、金矿、铁矿为主的矿业开发已初具规模。
2、基础设施明显改善
全乡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迅速提高。中低产田改造和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成效显著,电力、通讯、交通
得到进一步发展。
(二)优势
1、资源优势。我乡山场面积广阔,林果资源丰富,同时具有众多的矿产资源,是我乡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资源保障。
2、区域优势。我乡毗邻京津,经济发展能更快更紧密更广泛的融入大北京经济圈,地处山口、交通便利。
3、基础优势。以磨盘柿为特色的林果业,以矿泉水、板材、玄武岩、铁矿为主的矿产建材业已初具雏形,为发展经济奠定了良好基础。
4、环境优势。我乡优化环境力度不断加大,硬件软件建设都成效显著,为投资置业创造了良好的发展氛围。
(三)需解决的问题
农业产业化水平低;科技水平低;基础设施落后。
二、发展重点和主要任务
(一)调整农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突出发展5个林果专业村(),700个专业户。林果业以营造生态林、水保林为基础,突出抓好经济林。大力发展传统特色产品磨盘柿,重点发展杏树、核桃、板栗等小杂果。实现三个延伸,即山上向山下延伸,次地向好地延伸,旱地向水地延伸。重点开发柿树、杏树、核桃、板栗、苗圃基地。
1、建设一条绿色果树带,即沙东公路两侧发展高效精品果
林,占地700亩,坚持适地适树原则,水地、平地以柿树为主,山地以核桃、杏扁为主。
2、建立林果精品示范区以绿色果树带和退耕还林项目为依托,引进优质果树品种,采取人工授粉、果品套袋、配方施肥,生物防止病虫害,设施果树栽培及标准化,无公害等林果管理生产技术,推广林药间作,到2015年柿林总面积达到4000亩,柿果产量达到2500吨。
3、扩大甘薯种植面积。扩大甘薯栽培面积1000亩,到2015年达到2200亩,产鲜薯385万公斤,加工手工粉条达到25万斤。
4、扩大畜牧养殖规模。积极扩大家庭养殖,猪存栏达到4000头,散养柴鸡达到5万只;新建规模养猪场4家,达到10家,生猪存栏达到3800头;新建养鸡场2家,达到4家,养殖规模达到2万只;养蜂专业户发展到20家,养殖量达到1000箱。全乡畜牧产业产值达到1500万元。
(二)加快发展矿产建材业,合理有序利用矿产资源
充分利用我乡矿产资源丰富的优势及现有企业,加大项目建设力度,促进经济发展。
1、矿泉水开发。目前全乡检验合格,并有数据资料的矿泉水达9处,现仅1处开发,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到2015年使9处矿泉水全部得到开发利用,创出自己的品牌,闯入国际市场。
2、玄武岩、花岗岩、沉积岩开发。加大对玄武岩、花岗岩、沉积岩开发力度,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到2015年玄武岩石
米加工厂达到10个,生产线45条,年生产能力达到120万立方米;花岗岩板材加工厂达到18个,生产线90条,年生产能力达到40万平方米,同时依托高科技开发异型板材加工项目,增加板材加工的附加值。
3、铁矿开发。到2015年新建铁矿生产线10条。使双合庄、双峰铁矿得到有序开发利用。
(三)加大第三产业发展力度
到2015年使餐饮服务收入在第三产业中占到30%,商业收入占第三产业的30%,交通运输业在第三产业中占到25——30%。
三、保障措施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农业科技支撑体系,提高农业的科技含量;大力培育各类中介组织;优化投资环境,加大外资项目的开发力度。从整体上提高投资环境,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发展格局。
2011年8月2日
第五篇:2010年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与2011年草案报告
新华社北京3月5日电受国务院委托,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3月5日提请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关于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摘要如下:
一、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计划执行情况总体是好的,“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胜利完成。
——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全年国内生产总值39.8万亿元,增长10.3%,超过预期目标2.3个百分点。工业增加值16万亿元,增长12.1%,超过预期目标4.1个百分点。全年国家财政收入8.3万亿元,增长21.3%,财政赤字比预算减少500亿元。1-11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3.88万亿元,同比增长49.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6998亿元,比上年增长18.3%,超过预期目标3.3个百分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78140亿元,比上年增长23.8%,超过预期目标3.8个百分点。两年新增4万亿元投资计划圆满完成。消费、投资、净出口为经济增长分别贡献了3.9个、5.6个和0.8个百分点。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3.3%,基本实现调控目标。
——农业基础得到加强。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稳定增产。全年粮食产量54641万吨,比上年增长2.9%,实现了连续7年增产。强农惠农政策有效实施。全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方面的支出8579.7亿元,比上年增长18.3%。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继续改善。
——经济结构调整积极推进。自主创新能力增强。16个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与973、863、支撑计划顺利实施。自主研发的高效能计算机“天河一号”运算速度跃居世界第一。高技术产业发展加快。工业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服务业稳定发展。启动了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2010年,服务业就业人数占就业总人数比重达到34.8%,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3%。基
础设施和基础产业保障能力提升。区域发展的协调性增强。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若干意见顺利出台,推进西藏、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意见,以及加快四川、云南、甘肃、青海四省藏区发展的意见颁布实施,重庆两江新区批准设立。
——节能环保和应对气候变化成效明显。节能减排目标基本实现。201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01%,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分别下降1.32%和3.08%。生态环境保护迈出新步伐。应对气候变化工作进一步加强。
——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新突破。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29727.6亿美元,其中,出口增长31.3%,进口增长38.7%;顺差比上年减少6.4%。
——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全面加强。城乡居民收入继续增加。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9109元和5919元,实际增长7.8%和10.9%,是1998年以来首次农村居民收入增速快于城镇居民。就业稳定增长。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168万人,超过预期目标268万人。社会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大规模推进。社会建设得到加强。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人才发展规划纲要颁布实施。
经过五年的努力,“十一五”规划《纲要》确定的22个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中,8个约束性指标全部实现,14个预期性指标除服务业就业比重、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和研发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3个指标没有完成外,其余都已顺利实现。
二、2011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
2011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
——保持经济稳定增长。国内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8%左右的增长目标比去年实际增长速度要低,主要是为了把各方面的注意力和工作重点引导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来,使经济增长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切实做到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8%左右的增长目标是就全国来讲的,是一个预期性、指导性目标,各地应结合自身实际,把需要和可能结合起来,科学确定增长目标,切不可盲目追求和攀比高速度,更不要层层加码。
——优化经济结构。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提高到1.85%;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上年下降3.5%,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下降3.5%左右,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氨氮和氮氧化物四项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均减少1.5%,生态建设和环境治理进一步加强;城镇化率提高到48.3%。
——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居民消费价格涨幅4%左右。把居民消费价格涨幅确定为4%左右,既考虑了上述涨价因素和群众的承受能力,同时也为价格改革预留了一定空间。
——保障和改善民生。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均实际增长8%以上。社会保障制度继续完善,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住房1000万套;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5‰以内。
——改善国际收支状况。进出口贸易总额增长10%左右。
三、2011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和措施
要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更加积极稳妥地处理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
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把稳定价格总水平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并在政策力度上进行微调。适当减少财政赤字和国债规模,今年财政赤字拟安排9000亿元,比上年预算减少1500亿元,其中中央财政赤字7000亿元,代地方发债2000亿元并纳入地方预算,赤字率下降到2%左右。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今年广义货币供应量M2预期增长16%左右,保持合理的社会融资规模。要把握好政策实施的力度、节奏和重点,加强政策之间的协调配合。
2011年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坚持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战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进一步增加居民消费需求。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期增长16%。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增加政府用于改善和扩大消费的支出,增加对城镇低收入群众和农民的补贴。在优化结构的前提下保持合理的投资规模。2011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预期增长18%。充分发挥政府投资对结构调整的引导作用。拟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3826亿元,比上年减少100亿元,优先保证重点在建、续建项目的资金需求,有序启动“十二五”规划重大项目建设。中央预算内投资主要用于支持保障性安居工程,水利设施,农业基础设施,教育卫生基础设施,自主创新、节能减排和生态环保,中西部地区特别是西藏及四省藏区、新疆等经济社会发展。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发展的政策,继续抓紧制订配套措施,促进社会投资稳定增长和结构优化。坚持分类指导、有保有压,坚决控制“两高”和产能过剩领域的盲目重复建设,提高投资质量和效益。搞好经济运行调节。加强煤炭产运需衔接,强化电力需求侧管理,搞好原油、成品油、天然气总量平衡和应急调度,保证重点物资运输。
——强化价格调控监管,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保障市场供应。切实落实“米袋子”省长负责制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完善重要商品储备制度和主要农产品临时收储制度,畅通农产品流通渠道。增强调控针对性。加强流动性管理。建立健全重要农副产品市场监测预警体系,完善重点商品市场和价格调控预
案。把握好政府管理商品和服务价格的调整时机、节奏和力度。依法建立和完善价格调节基金。强化价格监管。加强农产品期货市场监管,清理整顿农产品电子交易市场,遏制过度投机。严格粮食收购资格审核,严肃查处囤积居奇、哄抬价格、变相涨价、串通涨价等违法行为。完善补贴制度。尽快建立和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失业保险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保障低收入群体基本生活。改善价格环境。继续取消不合理收费项目,降低偏高的收费标准,严禁擅自收费、超标准收费和变相收费。加强舆论引导。正确报道价格形势,阐释价格政策,严厉查处捏造事实、传播虚假信息等恶性炒作事件。
——进一步做好“三农”工作,巩固农业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的基础。促进粮食稳定增产,力争夺取第8个丰收年。2011年,力争粮食产量保持在5亿吨以上。加强以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努力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提高主要粮食品种最低收购价,从新粮上市起,小麦平均每50公斤提高5.4元,早籼稻、中晚籼稻和粳稻分别提高9元、10元、23元。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着力提高核心竞争力。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积极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促进服务业加快发展。加强现代能源产业和综合运输体系建设。
——优化区域发展格局,提高发展的协调性和城镇化水平。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推动主体功能区建设。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在就业、教育、社会保障、医疗、保障性住房等方面充分考虑农民工进城需要,有序推进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
——坚持不懈地推进节能减排,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严格落实目标责任。加快重点工程建设。强化节能减排管理。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积极应对气候变化。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和社会管理机制。坚持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切实做好社会保障工作。加快推进住房保障体系建设。加强教育重点领域建设。推进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创新社会管理。继续搞好灾后恢复重建。全面完成汶川灾后恢复重建任务,扎实推进玉树、舟曲灾后恢复重建工作。
——加大改革攻坚力度,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和活力。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积极稳妥地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环保收费改革。加快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深入推进五项重点改革,基本完成三年重点工作任务。2011年城镇职工和城镇居民医保参保率、新农合参合率保持在90%以上。深化财税、金融、投资体制改革。继续推进农村综合改革。
——坚持实施互利共赢开放战略,拓展国际经济合作空间。优化对外贸易结构。提高利用外资质量和水平。深入实施“走出去”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