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课堂实录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第一组词:
师:同学们,课前都预习过了吗?
哦,老师这有一组词,谁来试试看?
(出示:即将凋零 海峡彼岸 涓涓流出)
生:读
评价:四字词读的真准确
第二组词:
师:再看这一组,谁再来试试?
(出示:空旷 暂停)
生:读
师:谁再来读(空旷的地方 暂停的间隔)
生:读
师:哦,原来他们可以和后面的名词搭配组成新词
师:再来看这一组词(出示:田野空旷 时间暂停)
师:瞧,把这两个词放在后面也能和词语搭配,你们看,我们的汉字就是这么有意思。第三组词:
师:看这两个词,(出示:白血病 骨髓移植)课前大家都查阅了资料,谁来和大家交流一下。生:交流
师:但是现在我们中国捐献骨髓的人却寥寥无几,大量的白血病人因得不到医治而死去。
第二大环节:
师:课前我还欣赏了大家的字呢,同学们都写得很工整,大家来看看这两个同学的字,看老师圈出来的字,你有什么发现?
生:
师:那怎样才能把这两个字写好呢?我们来看看这两个字,他们都是上下结构,第一个字是上扁下长,第二个字是上长下扁,抓住了这两个特点,就能把字写漂亮了,咱们再写写这两个字,好吗?好,在你的课堂收获栏里把这两个字写两遍,看谁写的即美观又正确。师:看这两个同学改正之后特别的漂亮了。(展示)
第三大环节
师:现在就让我们快速走进故事中去看一看吧,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说说这是个怎样的故事?
生:谈
师:不知你们发现没有,这个故事是同一时间,发生在两个地点的一件事,你们把地点说清楚,就能把故事说明白了!
生:杭州的小钱得了白血病,台湾的李博士和青年冒着生命危险抽取骨髓救小钱的事。第四大环节:
师:哎,你们在预习中还提了很多问题呢,谁来说一说?
生:为什么是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师:(画海峡)解决
师:为什么是生命桥?
师:老师发现你们很会提问题,大部分同学都是围绕题目来提的,看来这种比较特殊的题目很值得我们去研究。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这座生命桥。
师:为什么是生命桥?赶紧到文中找找答案吧。
生:因为是救命的桥
师:小钱得了什么病?能找到相关句子谈一谈吗?
交流到小钱:
生:读第二段的句子
生:
师:好,咱们来读读这段话(出示:这个刚满18岁的年轻人,换了严重的白血病,生命即将凋零,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他获得新生.)
生:错了
师:你有什么发现?
生:
师:那意思不是一样吗?
生:比喻句形象
师:哦,这儿还有一个比喻句啊,联系下文再读读这段话,看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生:
师:是啊,这样说真形象,把小钱的痛苦,绝望表现的淋漓尽致,能把你的感情送进去,再读一读吗?(请一生读)
生:读
师:你们知道吗? 大约十万个人里才能找到一个适合骨髓的人,每年中国有4万多人,因为找不到合适的骨髓而死去.师:想象一下,医生可能在哪些地方为小钱找过骨髓?
生:
师:像我们刚才想像的这样的寻找过程,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就是——
生:辗转。
师:原来这样的寻找就是(辗转)小钱是幸运的,最后在哪找到了?
生:台湾
师:此时的小钱多么渴望一座生命桥呀?(画桥)
交流李博士:
师: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台湾的花莲磁济医院,去感受那感人的一幕。默读3-5段,画出令你 感动的语句,反复读一读,并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师:我们来交流一下
生:
师:先读一读你画的句子,再谈谈你的感受好吗?
师:李博士很“沉着”让他感动,他抓住了“沉着”这个词语谈出了自己的体会。还有谁也画了这句话?
生:这句话中,我还感受到博士的无私奉献的精神„„
师:你联系上下文谈出体会,这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我们要向他学习,再读读这段,还有什么感受?
师:余震都能把针头从肌肤里脱落出来,多么突然!多么强烈!那个词与表现了余震的突然和强烈?
生:“突如其来”。
师:这个词找得准!强调这个词,再读一遍这句话。(生齐读)
师:这么危险的时刻,李博士怎样地站着?
生:沉着地站着„„
师:现在什么地方最安全?读哪一句?(指名,生读“此时时刻,跑到空旷的„„”)师:手术室是空旷的地方吗?
生:不是!
师:想像一下,手术室还有什么在摇晃?
生:手术的器具在摇晃„„
生:还有那些瓶瓶罐罐在摇晃„„
生:人也
师:通过抓重点词,让我们感受到了李博士的无私,看来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师:当时的李博士已经是64岁高龄了,可他仍然坚持在这么危险的地方夜以继日的工作,这多么令人敬佩呀!再读
师: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涓涓流出„„”这涓涓流出的仅仅是骨髓吗?
师:比友谊还要重的一种亲情啊
(指名:爱心、希望„„)
师:骨髓只能保存24小时,李博士带着这生命的火种出发了——(生:(自由读)
师:让我们跟着李博士再回到那激动人心的时刻吧(出示时间表)
师:你想说点什么?
生:
师:这是多么宝贵的24小时啊,谁再来读(个人配乐读)
师:此时此刻,你觉得这是一座怎样的生命桥?
生:爱心
生:很多人
师:是啊,这座生命桥是在很多人的努力下搭建起来的。
其实这样的生命桥不止一座,迄今为止,台湾已提供给大陆骨髓接近400例,因为(两岸同胞的心是连在一起的。那血脉亲情,如同生命的火种,必将一代一代传下去。
师:茫茫的海峡割不断血脉亲情,如果有一天,李博士台湾青年和小钱真的有幸相遇了,他
们会用怎样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心情。?
生:会有这样的动作
生:用这样的话表达感激,祝福
师:看,这样的一个场面多么感人啊,让我们回去把这个场面想象一下,写下来。
第二篇:《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课堂实录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课堂实录 哈尔滨市南岗区复华小学 刘彩凤
一、揭示课题,质疑导入: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22课,齐读课题——
生: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师:看到课题,你有什么疑问?生:为什么会有生命桥? 师:是啊,生命桥指的是什么? 生:生命桥怎么跨越的海峡?
师:对呀,生命桥靠什么跨越了茫茫的海峡呢?带着这些疑问我们一起走进一个真实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学习词语,把握主要内容。
师:请大家打开课文,自由读书,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好读的地方多读几遍。遇到不懂的词语,可以请教老师,可以和附近的同学讨论,也可以查查字典。(生自由读书5分钟,师巡视时提示学一些词语的读音,帮助一名学生查字典。)
师:都读好了吗? 生:读好了。
师:这一课的生字词语很多,请大家看屏幕上的词语,自由读一遍,看看哪个词语需要提醒同学们注意?生:(自由读了一遍,纷纷举手。)师:你想提醒哪个词语?
生:我想提醒大家“凋零”的那个“凋”不要读成“调”。师:你领大家读。
生:凋零。生齐读后继续举手。
师:不着急提醒下一个。谁知道这个词语是什么意思? 生:花枯萎了
。师:对,凋零是花凋谢了,草木枯萎了。屏幕上有一个词正好与它意思相反,哪个? 生:(纷纷)“绽放”。师:一起读。(生齐读)。
师:这两个词语都是形容花的。课文里还有一个写花的词语,是——。
生:“含苞” 师:这三个词语在课文中还是写花吗?(出示课文中的句子:这个刚满18岁的年轻人……)自己读读看。(生大声读后纷纷举手。)师:在课文中指什么?
生:指他的是那个青年的生命。含苞是说他的生命18岁,刚刚开始,凋零是说他患了白血病要死了,绽放是说骨髓移植能让他……绽放……就是能…… 师:……能挽救他的生命。看来同学们真的读懂了。一起读一读这句话。(生齐读)师:还有哪个词语要提醒大家注意? 生:“暂停”,不要读成zhan停。
师:非常好。平舌音,第四声,跟老师读——(生齐读后,又指2生读,读得很准。)
师:谁来用“暂”组一个词? 生:就是那个,(很紧张)暂时。
师:好!读得很准确,回到句子中还能读准吗?(出示课文中出现“暂停”的句子)请一位同学来读。(一生读,不太流利,并且把“间隔”的音读错了。)
师:这位同学很努力,暂停读准了。不过这句话还有一些地方需要注意。首先,这句话里有一个多音字,(课件中“间隔”变红,出现“间”字的音节)是“间隔”的“间”,要读第四声。男声读——(男声读:“间隔”)女生读——(女生读“间隔”)还有这一课出现的生词“骨髓”(课件中“骨髓”变红,出现“髓”字的音节)“髓”要读第三声。每个人自己练习三遍——(生自由练习三遍。)再看这里(课件“大地震动”变红)该怎样读?(生自读一遍)现在这句话能读好了吗?谁来自己读一遍?(一名学生读,准确、流利。)
师:真不错。还有要提醒的词语吗?生:“辗转”都是卷舌音。师:很好,大家跟他读。(生齐读)
师:知道“辗转”是什么意思吗?(举手的学生很少)知道的同学不多……刚才有一个同学读书时查了字典,我们请他读一读字典上的解释。生:(读字典上的解释。)师:查字典理解词语,是个好方法。另外,我们还可以读课文理解这个词语的意思。大家看,辗转这个词语出现在课文第二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话里。(课件出示课文第二自然段最后一句)不过,要理解“辗转”的意思,只读这一句话不行,我们得先读懂它前面的两句话,(出示前两句)。谁先来读前两个句子,(指名)大家看看这两句话都是在说什么?(生读)
师:懂了吗?这两句都是在说什么意思呢?生:这两句话都是说要找到适合移植的骨髓非常不容易。
师:是呀!十万人,茫茫人海呀,才有可能找到几个有适合骨髓的人? 生:一个。
师:而且还是有可能,不确定啊!真是——
生:谈何容易!
师:想象一下,医生可能曾经在哪些人当中为这个患了白血病的青年寻找过适合移植的骨髓? 生:在美国……
师:哦,都找到国外去了。找到了吗? 生:没找到……
师:还可能在哪些人当中找过? 生:可能在台湾找。
师:哦,课文后一句告诉我们在台湾找到了。不过,请你想象一下在台湾找到之前在哪些人当中寻找过?
生:在他的亲人朋友中找…… 师:找到了吗?生:没找到。师:在他的家乡杭州找到了吗? 生:没找到。
师:在祖国大陆找到了吗? 生:没找到。
师:最后,在哪里找到了? 生:在台湾。
师:像我们刚才想像的这样的寻找过程,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就是——
生:辗转。
师:现在明白辗转的意思了吗?(生点头举手。)不用说出来,读第三句话,用你们的语气表现出辗转的意思。(生齐读句子。)
师:好,其他词语我们可以到课文中继续学习,现在我们一起再读读这9个词语。让老师听到每个人的声音。(生大声读词语)
师:好极了!词语都能读准,长句子也都读流利了,现在我们把整篇课文连起来读,一定比刚才读得好,有信心吗?谁愿意来分自然段读?(指一列4生分别读1、2自然段,3、4、5自然段,6自然段,7自然段。)其他同学别着急,有更重要的任务,注意听他们读,一会儿,老师请你用自己的话概括的说一说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4生读课文。)
师:读的准确又流利!其他同学的任务完成了吗?现在能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吗?
生:1999年9月22日,小钱躺在医院的病床上…… 师:哪里的小钱? 生:在杭州的,(师板书杭州)(生继续很具体地叙述,师随即点拨学生概括地说,并板书词语:杭州、小钱、白血病、台湾、同胞、余震中、捐献骨髓)师:这位同学讲得很清楚。老师在听她叙述的过程中把这个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一些关键词记了下来。我们把这些词语连成一句话,看看能不能把故事内容说得明白又完整?(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看着黑板上的词语说成一句话:杭州的小钱患了白血病,台湾同胞在余震中为他捐献骨髓……)
师:怎么样?一句话就把课文内容说得既明白又完整。那么,(换方位指板书)从这边开始,还是用这些词语只说一句话,还能说明白么?谁来试一试?(一生独自连词成句,生鼓掌。)
三、再读课文谈感受,相机指导朗读。
师:课文讲的就是这样一个真实而感人的故事。那么,这个故事最让你感动的是什么呢? 注:后一部分的课堂实际呈现与我的预设相差很大,我处理的不够机智稳健,有一些有效的训练亮点没有展示出来。这是我这次赛课的最大遗憾!
三、再读课文谈感受,相机指导朗读。
师:课文讲的就是这样一个真实而感人的故事。那么,这个故事最让你感动的是什么呢?
生:我最感动的是台湾的同胞冒着生命危险,给杭州市的小钱送骨髓。生:我最感动的是李博士在危险的情况下来给小钱做手术。
师:看起来,台湾同胞冒着地震的危险捐献骨髓的那一幕,感动了我们每一个人,就是课文的第3、4、5自然段的内容。同学们,对于感人至深的文字,我们要静下心来细细品读;尤其是让我们心中一动的词语和句子,我们最好画下来,再联系课文的其他内容去思考,我们就会发现,感动我们的不仅仅是词语表面的意思。下面,请同学们仔细默读这三个段落,看看青年和李博士的哪些做法最让你感动,把最让你感动的语句画下来,反复读一读,你能体会到什么,用一两个关键词简单地写在旁边。一会儿我们交流。(生默读画语句,师巡视。)
师:好,同学们读得这样认真,让老师很感动。谁愿意先来交流。谁先来说说你划下的语句,然后再来说说自己的感受。生:我划下的是“此时此刻,……李博士沉着地站在病床旁……”在这么危险的时刻,李博士没有跑,那么沉着的站在病床旁让我感动……。
师:李博士很“沉着”让他感动,他抓住了“沉着”这个词语谈出了自己的体会。还有谁也画了这句话?
生:这句话中,我还感受到博士的无私奉献的精神……
师:这位同学更会读书,能把“沉着”这个词语和这一自然段中的其他内容联系起来体会,体会到了李博士的精神。我们像这两位同学学一学,把“沉着”这个词和整个自然段中的其他句子联系起来读一读。一起来,都看第五自然段的句子。首先,李博士在什么情况下还那么沉着?找一找,读那一句?(指名,生读“针头向皮肤刺去……”)
师:余震都能把针头从肌肤里脱落出来,多么突然!多么强烈!那个词与表现了余震的突然和强烈? 生:“突如其来”。
师:这个词找得准!强调这个词,再读一遍这句话。(生齐读)师:这么危险的时刻,李博士怎样地站着? 生:沉着地站着…… 师:现在什么地方最安全?读哪一句?(指名,生读“此时时刻,跑到空旷的……”)师:手术室是空旷的地方吗? 生:不是!师:想像一下,手术室还有什么在摇晃?生:手术的器具在摇晃…… 生:还有那些瓶瓶罐罐在摇晃…… 生:人也在摇晃……
师:多么危险啊!可李博士怎样地站着? 生:沉着地!
师:他沉着地站在这充满危险的地方等什么啊? 生:等余震停下来继续抽那位青年的骨髓…… 师:是不是这样啊?读一读相应的句子……(生齐读“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句。)师:一个“沉着”写出了李博士的品质。再找一找描写青年的句子,谈谈你的感受。生:“一个青年人正躺在……”读这句话,我感动这个青年不像一般的人,它是各有爱心的人。一般的人在地震的时候都会跑到空旷的地方去,可是他还来捐献骨髓……
生:“但是,他知道,在海峡的另一边,有一青年正满希望……”地震了,他还像着别人……
师:你读哪句话知道了地震很可怕?
生:读“此刻,大地还在余震中摇晃。”(学生很紧张,句子没读通,老师鼓励再读。)
师:这位同学真会联系前面的课文体会自己的感动。还有谁联系了哪句话感受到青年心里想着别人让你很感动?(生读“自己的家人是否平安无事,目前还不清楚句”他感受。)
师:不清楚并不等于不牵挂,他虽然静静的躺在病床上,心里一定是极不平静的,他会牵挂自己的家人。但是,他想得更多的是——看这句话(课件出示“但是,他知道,在海峡的另一边有一位青年正满怀着希望,期待着自己的骨髓。”)(生齐读)
师:注意红色的词语再读一遍。(生读“希望、期待着”)
师:那么,台湾青年心里想着,自己的骨髓会带给小钱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看看课文第二自然段,听老师朗读,我们一起来感受小钱哪满怀着希望的期待。(配乐,师范读第二自然段)
师:现在,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生:小钱就是,就是那个……那个……快要死了。师:你很伤心,你是个有同情心的孩子。
生:我很想小钱能活下去…… 师:你有一颗善良的心。
生:要找到合适的骨髓多不容易!
师:是啊!多不容易!你在为小钱担心!
生:小钱是幸运的,他在台湾找到了又适合骨髓的人。师:你也为小钱高兴!那么小钱在台湾找到的这个人是什么样的人?他是不是也在想着小钱?再读“但是,他知道……”(出示课文第二自然段前三句话,其中五个词语变红。)
师:看着这些红色的词语,你能不能用上一个或者几个,说一说“台湾青年心里想着,自己的骨髓会让小钱 ”的生命出现什么样的希望呢? 生:台湾青年心里想着,自己的骨髓会让小钱的脸红润起来。生:台湾青年心里想着,自己的骨髓会让小钱的生命之花绽放。
师:正是因此,即使是在地震的摇晃中,台湾青年也会这样,读课文“……他知道有一位青年正躺在……”(生读相应的段落)
师:现在,再读第五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话“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涓涓流出……”这涓涓流出的仅仅是骨髓吗?(指名:爱心、希望……)
师:骨髓只能保存24小时,李博士带着这生命的火种出发了——(示:李博士送骨髓的时间表,师读。)同学们算一算,这个过程用了多少时间? 生:差5分钟就是12个小时。师:这是怎么样的12小时? 生:紧张 生:漫长
师:第6自然段有一个词语就写出了这12个小时的紧张与漫长? 生:“奔波”!
师:(板书奔波)读这个词语,读出紧张的感觉!(齐读奔波)读出艰辛的感觉!(齐读奔波)读出漫长的感觉!(齐读奔波)
师:经过十几个小时的奔波,李博士没有休息——(出示时间表后半部分)第6自然段又有一个词语表现出了李博士不顾疲劳,一直在工作。生:“连夜”
师:(板书连夜)多么令人感动!读这个词,读出你的感动!(生齐读连夜)师:把我们内心的全部感动都融入第六自然段的字里行间读出来吧!(齐读这一段)
师:小钱这样得救了。故事读到这里,关于课题的疑问,你解决了吗? 生:解决了。“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是指两岸同胞相互救助的爱。师:是什么让这座生命桥跨越了两岸? 生:爱心
师:正是两岸骨肉同胞的爱心(相应画板书“爱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 生:生命桥!
师:有没有谁想再读一读课文中令你感动的语句? 生:……
师:你看到这个结果,你高兴吗?让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这一句!生:……
师:最后一次机会,再来读读令你感动的句子。生:…… 师:让我面对祖国的版图,用心来读读这两句话——(配乐出示课文最后两句话“也许,小钱和这位台湾……”)
师:同学们,茫茫的海峡隔不断骨肉亲情,也许,有一天小钱会和这位台湾青年见面了,小钱会怎么感谢他?这位台湾同胞又会说些什么呢?下节课,请同学们在你们的班级里讨论交流吧。下课!
第三篇:《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课堂实录
刘彩凤《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课堂实录
一、揭示课题,质疑导入: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22课,齐读课题——师:看到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师:是啊,生命桥指的是什么?
师:对呀,生命桥靠什么跨越了茫茫的海峡呢?带着这些疑问我们一起走进一个真实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学习词语,把握主要内容。
师:请大家打开课文,自由读书,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好读的地方多读几遍。遇到不懂的词语,可以请教老师,可以和附近的同学讨论,也可以查查字典。(生自由读书5分钟,师巡视时提示学一些词语的读音,帮助一名学生查字典。)师:都读好了吗?。
师:这一课的生字词语很多,请大家看屏幕上的词语,自由读一遍,看看哪个词语需要提醒同学们注意?)
师:你想提醒哪个词语?。
师:你领大家读。
生齐读后继续举手。
师:不着急提醒下一个。谁知道这个词语是什么意思?
师:对,凋零是花凋谢了,草木枯萎了。屏幕上有一个词正好与它意思相反,哪个?师:一起读。(生齐读)。
师:这两个词语都是形容花的。课文里还有一个写花的词语,是——。师:这三个词语在课文中还是写花吗?(出示课文中的句子:这个刚满18岁的年轻人……)自己读读看。
师:在课文中指什么?
生:指他的是那个青年的生命。含苞是说他的生命18岁,刚刚开始,凋零是说他患了白血病要死了,绽放是说骨髓移植能让他……绽放……就是能……
师:……能挽救他的生命。看来同学们真的读懂了。一起读一读这句话。
(生齐读)
师:还有哪个词语要提醒大家注意?师:非常好。平舌音,第四声,跟老师读——(生齐读后,又指2生读,读得很准。)
师:谁来用“暂”组一个词?师:好!读得很准确,回到句子中还能读准吗?(出示课文中出现“暂停”的句子)请一位同学来读。
(一生读,不太流利,并且把“间隔”的音读错了。)
师:这位同学很努力,暂停读准了。不过这句话还有一些地方需要注意。首先,这句话里有一个多音字,(课件中“间隔”变红,出现“间”字的音节)是“间隔”的“间”,要读第四声。男声读——(男声读:“间隔”)女生读——(女生读“间隔”)还有这一课出现的生词“骨髓”(课件中“骨髓”变红,出现“髓”字的音节)“髓”要读第三声。每个人自己练习三遍——(生自由练习三遍。)再看这里(课件“大地震动”变红)该怎样读?(生自读一遍)现在这句话能读好了吗?谁来自己读一遍?(一名学生读,准确、流利。)
师:真不错。还有要提醒的词语吗?师:很好,大家跟他读。(生齐读)
师:知道“辗转”是什么意思吗?(举手的学生很少)知道的同学不多……刚才有一个同学读书时查了字典,我们请他读一读字典上的解释。
生:(读字典上的解释。)
师:查字典理解词语,是个好方法。另外,我们还可以读课文理解这个词语的意思。大家看,辗转这个词语出现在课文第二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话里。(课件出示课文第二自然段最后一句)不过,要理解“辗转”的意思,只读这一句话不行,我们得先读懂它前面的两句话,(出示前两句)。谁先来读前两个句子,(指名)大家看看这两句话都是在说什么?(生读)
师:懂了吗?这两句都是在说什么意思呢?师:是呀!十万人,茫茫人海呀,才有可能找到几个有适合骨髓的人?
师:而且还是有可能,不确定啊!真是——师:想象一下,医生可能曾经在哪些人当中为这个患了白血病的青年寻找过适合移植的骨髓?…
师:哦,都找到国外去了。找到了吗?……
师:还可能在哪些人当中找过?师:哦,课文后一句告诉我们在台湾找到了。不过,请你想象一下在台湾找到之前在哪些人当中寻找过?师:找到了吗?
师:在他的家乡杭州找到了吗?师:在祖国大陆找到了吗?。
师:最后,在哪里找到了?
师:像我们刚才想像的这样的寻找过程,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就是——
师:现在明白辗转的意思了吗?(生点头举手。)不用说出来,读第三句话,用你们的语气表现出辗转的意思。(生齐读句子。)
师:好,其他词语我们可以到课文中继续学习,现在我们一起再读读这9个词语。让老师听到每个人的声音。(生大声读词语)
师:好极了!词语都能读准,长句子也都读流利了,现在我们把整篇课文连起来读,一定比刚才读得好,有信心吗?谁愿意来分自然段读?(指一列4生分别读1、2自然段,3、4、5自然段,6自然段,7自然段。)其他同学别着急,有更重要的任务,注意听他们读,一会儿,老师请你用自己的话概括的说一说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4生读课文。)
师:读的准确又流利!其他同学的任务完成了吗?现在能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吗
师:哪里的小钱?(生继续很具体地叙述,师随即点拨学生概括地说,并板书词语:杭州、小钱、白血病、台湾、同胞、余震中、捐献骨髓)
师:这位同学讲得很清楚。老师在听她叙述的过程中把这个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一些关键词记了下来。我们把这些词语连成一句话,看看能不能把故事内容说得明白又完整?
(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看着黑板上的词语说成一句话:杭州的小钱患了白血病,台湾同胞在余震中为他捐献骨髓……)
师:怎么样?一句话就把课文内容说得既明白又完整。那么,(换方位指板书)从这边开始,还是用这些词语只说一句话,还能说明白么?谁来试一试?
(一生独自连词成句,生鼓掌。)
三、再读课文谈感受,相机指导朗读。
师:课文讲的就是这样一个真实而感人的故事。那么,这个故事最让你感动的是什么呢?、师:看起来,台湾同胞冒着地震的危险捐献骨髓的那一幕,感动了我们每一个人,就是课文的第3、4、5自然段的内容。同学们,对于感人至深的文字,我们要静下心来细细品读;尤其是让我们心中一动的词语和句子,我们最好画下来,再联系课文的其他内容去思考,我们就会发现,感动我们的不仅仅是词语表面的意思。下面,请同学们仔细默读这三个段落,看看青年和李博士的哪些做法最让你感动,把最让你感动的语句画下来,反复读一读,你能体会到什么,用一两个关键词简单地写在旁边。一会儿我们交流。
(生默读画语句,师巡视。)
师:好,同学们读得这样认真,让老师很感动。谁愿意先来交流。谁先来说说你划下的语句,然后再来说说自己的感受。师:李博士很“沉着”让他感动,他抓住了“沉着”这个词语谈出了自己的体会。还有谁也画了这句话?师:这位同学更会读书,能把“沉着”这个词语和这一自然段中的其他内容联系起来体会,体会到了李博士的精神。我们像这两位同学学一学,把“沉着”这个词和整个自然段中的其他句子联系起来读一读。一起来,都看第五自然段的句子。首先,李博士在什么情况下还那么沉着?找一找,读那一句?(指名,生读“针头向皮肤刺去……”)
师:余震都能把针头从肌肤里脱落出来,多么突然!多么强烈!那个词与表现了余震的突然和强烈?师:这个词找得准!强调这个词,再读一遍这句话。(生齐读)师:这么危险的时刻,李博士怎样地站着?…
师:现在什么地方最安全?读哪一句?(指名,生读“此时时刻,跑到空旷的……”)师:手术室是空旷的地方吗?师:想像一下,手术室还有什么在摇晃?…
师:多么危险啊!可李博士怎样地站着?师:他沉着地站在这充满危险的地方等什么啊?
师:是不是这样啊?读一读相应的句子……(生齐读“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句。)师:一个“沉着”写出了李博士的品质。再找一找描写青年的句子,谈谈你的感受。师:你读哪句话知道了地震很可怕?
生:读“此刻,大地还在余震中摇晃。”(学生很紧张,句子没读通,老师鼓励再读。)师:这位同学真会联系前面的课文体会自己的感动。还有谁联系了哪句话感受到青年心里想着别人让你很感动?(生读“自己的家人是否平安无事,目前还不清楚句”他感受。)
师:不清楚并不等于不牵挂,他虽然静静的躺在病床上,心里一定是极不平静的,他会牵挂自己的家人。但是,他想得更多的是——看这句话(课件出示“但是,他知道,在海峡的另一边有一位青年正满怀着希望,期待着自己的骨髓。”)(生齐读)
师:注意红色的词语再读一遍。(生读“希望、期待着”)
师:那么,台湾青年心里想着,自己的骨髓会带给小钱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看看课文第二自然段,听老师朗读,我们一起来感受小钱哪满怀着希望的期待。(配乐,师范读第二自然段)
师:现在,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师:你很伤心,你是个有同情心的孩子。
师:你有一颗善良的心。师:是啊!多不容易!你在为小钱担心!师:你也为小钱高兴!那么小钱在台湾找到的这个人是什么样的人?他是不是也在想着小钱?再读“但是,他知道……”
(出示课文第二自然段前三句话,其中五个词语变红。)
师:看着这些红色的词语,你能不能用上一个或者几个,说一说“台湾青年心里想着,自己的骨髓会让小钱”的生命出现什么样的希望呢?】、师:正是因此,即使是在地震的摇晃中,台湾青年也会这样,读课文“……他知道有一位青年正躺在……”(生读相应的段落)
师:现在,再读第五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话“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涓涓流出……”这涓涓流出的仅仅是骨髓吗?
(指名:爱心、希望……)
师:骨髓只能保存24小时,李博士带着这生命的火种出发了——(示:李博士送骨髓的时间表,师读。)同学们算一算,这个过程用了多少时间?
师:这是怎么样的12小时?师:第6自然段有一个词语就写出了这12个小时的紧张与漫长?
师:(板书奔波)读这个词语,读出紧张的感觉!(齐读奔波)读出艰辛的感觉!(齐读奔波)读出漫长的感觉!(齐读奔波)
师:经过十几个小时的奔波,李博士没有休息——(出示时间表后半部分)第6自然段又有一个词语表现出了李博士不顾疲劳,一直在工作。师:(板书连夜)多么令人感动!读这个词,读出你的感动!(生齐读连夜)
师:把我们内心的全部感动都融入第六自然段的字里行间读出来吧!
(齐读这一段)
师:小钱这样得救了。故事读到这里,关于课题的疑问,你解决了吗?师:是什么让这座生命桥跨越了两岸?师:正是两岸骨肉同胞的爱心(相应画板书“爱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生命桥!
师:有没有谁想再读一读课文中令你感动的语句?
师:你看到这个结果,你高兴吗?让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这一句!
师:最后一次机会,再来读读令你感动的句子。
师:让我面对祖国的版图,用心来读读这两句话——(配乐出示课文最后两句话“也许,小钱和这位台湾……”)
四。小练笔
师:同学们,茫茫的海峡隔不断骨肉亲情,也许,有一天小钱会和这位台湾青年见面了,小钱会怎么感谢他?这位台湾同胞又会说些什么呢?下节课,请同学们在你们的班级里讨论交流吧。下课!
第四篇: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课堂实录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课堂实录
赣县城关第三小学
陈军华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通过两个“静静地”感受小钱内心的不平静以及台湾青年的平静。理解“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3、体会两岸骨肉同胞的血脉亲情,感受生命的珍贵和爱心的无价。
教学准备:课前搜集白血病、骨髓等资料。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质疑课题:
本单元以爱为主题,生活中你感受到谁给你的爱?我们沐浴在爱的阳光中长大,(爱是生命的火焰,没有它,一切变成黑夜。法国—罗曼•罗兰)(爱,可以创造奇迹。英国—莎士比亚)。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一篇充满爱的文章,板书课题。指导峡的书写:本义是指两山夹着的水道。在这里指的是什么海峡?两旁有陆地夹着的形状狭长的海。通过预习我们知道课文中的海峡指的是哪个海峡?海峡的两岸连着哪两个城市?在他们之间不仅隔着千山万水,还隔着一 座茫茫的海峡,在它们之间架一座跨海大桥,怎么样?(生:那就更难了,不可能实现)可今天,台湾青年、以及两岸医护人员却用爱为杭州青年小钱架起了一座生命桥。生:齐读课题——《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师:看到课题,你有什么疑问?(指名问两名学生)师:是呀,生命桥指的是什么?生命桥靠什么跨越了茫茫的海峡呢?带着这些疑问我们一起走进一个真实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请大家打开课文,自由读书,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好读的地方多读几遍。遇到不懂的词语,可以请教老师,可以和附近的同学讨论,也可以查查字典。开始吧!师:这一课的生字词语很多,请大家看屏幕上的词语,自由读一遍,看看哪个词语需要提醒同学们注意?
(学生自由读了一遍,纷纷举手。)生:我想提醒大家“凋零”。(生跟读)师:谁知道凋零是什么意思? 生:花谢了。
师:对,凋零是花凋谢了,草木枯萎了。屏幕上有一个词正好与它意思相反,哪个?
生: “绽放”。师:一起读。(生齐读)。
师:这两个词语都是形容花的。课文里还有一个写花的词语,是——。
生: “含苞”
师:出示课文中的句子:(这个刚满18岁的年轻人„„)这三个词语在课文中还是写花吗?自己读读想想。
(生大声读后纷纷举手。)
生:这三个词语写的是那个青年的生命。含苞是说他很年轻刚刚18岁,凋零是说他得了白血病要死了,绽放是说骨髓移植能让他好起来。
师:看来同学们真的读懂了。一起读一读这句话。(生齐读)还有哪个词语要提醒大家注意?
师:真不错。还有吗? 生:“辗转”都是卷舌音。师:很好,是什么意思? 生:……(查字典)
师:这是一个好办法,向字典请教。不过,我们还可以从课文中找到答案。
(示课文片断“然而……的人”)师:说明什么? 生:很不容易。
师:想象一下医生可能在哪些地方为他找骨髓? 生:台湾。生:美国。
师:刚才我们想像了这么多的过程,这就叫“辗转”。现在我们一起读读这两句话。生:…… 师:词语我们可以到课文中继续学习,现在我们一起再读读这9个词语。
(生大声读词语)(生齐读句子。)
师;同学们,还有这一课出现的生词“骨髓”,“髓”要读第三声。每个人自己练习读两遍。
师:其他词语我们可以到课文中继续学习,现在我们一起再读读这9个词语。让老师听到每个人的声音。(生大声读词语)
师:好极了!词语都能读准,长句子也都读流利了,现在我们把整篇课文连起来读,一定比刚才读得好,有信心吗?谁愿意来分自然段读?(指4生分别读1、2自然段,3、4、5自然段,6自然段,7自然段。)其他同学有更重要的任务,边听边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一会儿,老师请你用自己的话概括的说一说。
师:读得既准确又流利!你们都进步了。其他同学的任务完成了吗?现在能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吗?
生:1999年9月22日,小钱躺在医院的病床上„„ 师:哪里的小钱?
生:杭州的。(师板书杭州)
(生继续很具体地叙述,师随即点拨学生概括地说,并板书词语:杭州、小钱、白血病、台湾、同胞、余震中、捐献骨髓)
师:同学们,我们把这个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一些关键词记了下来。我们把黑板上这些词语连成一句话,看看能不能把故事内容说得明白又完整? 生:杭州的小钱患了白血病,台湾同胞在余震中为他捐献骨髓„„
一、走近一个既平常又不平常的日子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事情发生在哪年哪月哪日? 生:1999年9月22日。
师:1999年9月22日,这是怎样的一个日子呢?请同学们打开书106页,哪个同学来读读课文的第一段? 生读。
出示:“1999年9月22日,早晨7时30分,阳光洒满了美丽的杭州市,桂树还没有开花,晨风中已经飘来甜丝丝的香气。”
师:我们大家也来读读这段文字,看看这是怎样的一天?。生自由读
师:你觉得这是怎样的一天?生:这是温暖的一天。师:那你能把它读好吗? 生读,有点紧张。
师:老师听出来了,你有点紧张。谁还愿意来说? 生:这是灿烂的一天。师:那你能把它读好吗? 生读。
师:听你的朗读是一种享受。
师:谁能把阳光读到同学们身上,把花香读到同学们的鼻孔里?看看谁最有本事? 指名读。
师:好。让我们一同来感受这美好的一天。齐读。
师:多美好的一天呀!是呀,这对我们来说是再平常不过的一天了,可是对于小钱来说,又是怎样的一天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看看这一天对于小钱来说,是怎样的一天?请你找出相关句子把它划下来。
二、走近一个既平静又不平静的小钱 生默读课文。
师:你觉得这一天对于小钱来说是怎样的一天? 生:我觉得对于小钱来说这是痛苦的一天。师: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生读:
出示:“小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灿烂的阳光没有使他苍白的脸红润起来。这个刚满18岁的年轻人,患了严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绽放。然而,要找到适合移植的骨髓,又谈何容易。”
生:如果对于一般来说,是很平常的一天,而对于小钱来说,他得了严重的白血病,他快要死了,所以对于小钱来说是痛苦的一天。
师:你感受到了小钱的痛苦。你呢? 生:对于小钱来说是难忘的。师:为什么样?
生:因为灿烂的阳光没有使他苍白的脸红润起来,这个刚满十八岁的年表青人,患了严重的白血病,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绽放。因为小钱就你即将凋零的花朵一样,很痛苦,很难受。
师:我们大家一起来看这段话,这是个长句,一共有四句,谁能把它读好?别急,请同学们练习一下。生练读。
师:刚才同学们说了,对于小钱来说这是痛苦的一天,这是难过的一天。你从哪些文字当中感受到的?说说看。
生:我从“然而要找到适合移植的骨髓,又谈何容易。”看出来的。因为小钱得了严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绽放。要找到适合移植的骨髓是很难很难的。师:那你能把这个句子读好吗? 生读得很有感情,尤其是“谈何容易”? 师:还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
生:我从“这个刚满18岁的年轻人,患了严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绽放。”一个人得了白血病已经很痛苦了,他的病还十分的严重。师:此时他正面临着什么? 生:死亡。
师:那你能把它读好吗? 生读刚才说的句子。师:含苞的花朵同学们见过吗? 生:见过。
师:老师这也有一朵。(课件出示)看到这含苞的花朵,你能用一个词形容一下吗?
生:圆乎乎的。生:又大又圆。师:你觉得它漂不漂亮? 生:漂亮。
师:我们还能感受到这朵花马上就要绽放了。是呀,小钱本应该像含苞的花朵一样,充满生机,充满活力,可是他患了严重的白血病,生命即将凋零了。(课件点红“凋零”)“凋零” 就是—— 生:枯萎。生:死亡。
师:那么大家能把这句话读好吗? 生读。师:还从哪里感受到小钱的痛苦?
生:还可以从“小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灿烂的阳光没有使他苍白的脸红润起来。”感受到小钱很痛苦。因为他得了严重的白血病,肯定很难受。师:脸都变得 生:苍白了。
师:你在平时的生活中有见过苍白的脸吗? 生:有。师:在哪里见过?
生:在医院里,有一些人发烧,烧得脸没有了血色。师:我想他此时也一定很痛苦,是吗?能把它读出来吗? 生读。
师: 阳光是那么的灿烂,可是仍没能使小钱苍白的脸变得红润起来。那晨风中甜丝丝的缕缕花香,小钱还能闻到吗? 生:不能。:让我们再看看这段文字,你还能高兴得起来吗?那应该用怎样的语气读? 指名读。
师:我从你的朗读中感受到一丝丝的忧伤。是呀,多么可怕的白血病呀,病魔把小钱折磨得只能
生:小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点红第一句)
师:同学们小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他的心情真的那么平静吗? 生:不是。
师:他在渴望什么?他在期待什么? 生:渴望活下来。生:渴望生命能够继续延续。
师:同学们,这只是他的渴望而已呀,再读第一句。师:他得的白血病好治吗? 生:不好治。
师:能用课文中的一个词语回答。生:谈何容易。师:你能把这个词读好吗? 生读。
师:“谈何容易”就是—— 生:非常不容易。生:极不容易。生:很难很难。
师:把它放到朗读中去。生读谈何容易。师:这朵生命之花想要绽放,为什么就这么不容易呢?请你在第二段中找找句子看。生:“如果没有亲缘关系,大约在十万人里才有可能找到一个有适合骨髓的人。”(出示)如果没有亲缘关系,大约从十万人当中才能找到一个。师:从哪两个词看出来的? 生:“十万”和“一个”
师:这还是有可能找到,还有可能—— 生:找不到。师:这就是什么呀? 生:谈何容易。
师:我相信同学们再读的过程中注意到这两个数,你一定能把这份不容易读出来。生读。
师:是呀,同学们,找到合适的骨髓已经不容易了,小钱想要活下来还有很多很多的不容易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3、4、5、6四个自然段,让我们看看在同一时刻的台湾发生了什么?划出有关句子,在你感触最深的句子旁边写写你的感受。
三、走进既不平静又平静的台湾青年 生默读课文,做批注。师巡视。
师:好,看来同学们有许许多多的想法,这笔尖都停不下来了。让我们来交流一下,当时的台湾发生了什么?
生: “但是,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旁,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利用大地震动暂停的间隔,台湾青年的骨髓,终于从身躯里涓涓流出„„”李博士不顾生命危险,还在那里做手术。师:你从哪个词感受到的? 生:仍沉着。
师:同学们也来看看这个句子,有同感吗?谁愿意来说说? 生:我觉得李博士都已经有大地震了,他仍在抽取骨髓,他很辛苦。师;仅仅是李博士吗?还有谁? 生:还有台湾青年。师:你觉得台湾青年怎么样? 生:他很坚强。
师:那你能把它读好吗? 生读。
师:老师注意到了,刚才你在读的时候把“一次又一次”突出出来,能告诉老师为什么吗?
生:因为李博士很坚强,失败来还敢再来。
师:就是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点红“沉着”、“静静地”、“一次又一次”、“终于”)老师相信大家在读的过程当中注意到这些词,一定会把这句话读得更有味道些。生读。
师:同学们,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旁,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可是他们的周围并不平静呀。当时的台湾到底发生了什么?
生:“就在昨天,一场里氏7.3级的大地震袭击了台湾地区。此刻,大地仍在余震中摇晃。”
师: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我感受到地震还在进行,把大地都震得还在摇晃。师:那你能把它读好吗? 生读。
师:谁还想说说看?
生:我从7.3级感受到地震威力很大。师:那你能把它读出来吗? 生读。
师:让我们也一同去感受一下这7.3级的大地震。生齐读。师:里氏7。3级的大地震是什么概念知道吗? 生:不知道。师:老师这有一段录像。(播放录像)生发出一阵阵惊叹声。师:老师听到同学们发出一阵阵的惊叹声。是呀,1999年9月21日,一场里氏7。3级的大地震袭击了台湾,在那场灾难中,有2000多人死亡,有1万多人受伤。而此时,大地仍在余震中摇晃。同学们,看到这一幕幕场景,你有什么话要说?
生:太可怕了。生:太恐怖了。生:好可怜呀。
师:那假如你身处其中,你会怎么样? 生:我想找个安全的地方藏起来。
师:逃到安全的地方,这可是人的本能呀。但是,读—— 师:同学们,地震刚刚过去,余震还在进行,李博士和台湾青年跟本不管这些。那么在当时的台湾还发生了什么?
生:“针头向皮肤刺去,一阵突如其来的余震,使针头从肌肤里脱落,李博士不得不停止工作。此时此刻,跑到空旷的地方才会比较安全。”我从这里感受到如果地震很小的话,地震也不会从肌肤里脱落。师:十分的危险。那你能把它放到朗读中吗? 生读。
师:谁还想说?
生:我觉得大地震不但很大,而且时间很长。师:那你能把它读好吗? 生读师:同学们想像一下,一阵突如其来的余震向我们袭来,我们仿佛感受到手术室的器具都发出—— 生:噼噼啪啪的声音。
师:使针头从肌肤里脱落下来。又过了一会儿,一阵突如其来的余震又向我们袭来,我们仿佛看到了手术室里的床都—— 生:摇晃起来。
师:使针头从肌肤里脱落下来。又过了一会儿,一阵突如其来的余震再一次向我们袭来,我们仿佛感觉到整个手术室都在—— 生:摇晃。
师:使针头从肌肤里脱落下来。这就是—— 生:一次又一次。师:能把它读好吗? 生读:一次又一次。
师:是呀同学们,如果不赶快离开,随时随地都有生命危险。但是,读—— 生读。
师:是呀,如果不赶紧离开,随时都有危险。当时的台湾还发生了什么? 生:“在这场灾难中,病床上的青年没有受伤,他的家人是否平安无事,目前还不清楚。”在这场灾难中,台湾青年虽然没有事,但是他的家人有没有事还不清楚。
师:假如这是你的家人,你会怎么样? 生:我会去找他们的。生:我会马上回家去。
生:我会马上停止抽取骨髓,马上赶回家去,把家人带到安全的地方去。师;是呀,这可是自己的亲人呀!又怎能不让人担心,又怎能不让人着急呀。而此时的那位青年,读——师:家下落不明,台湾青年还是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同学们,地震刚刚过去,余震还在进行,自己的家人下落不明,抽取骨髓随时都有生命的危险,真称得上困难
生:困难重重呀!(板书:困难多)
师:那么李博士为什么还沉着地站在病床上,台湾青年为什么还是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呢?
生:因为小钱快要死了。如果台湾青年去看自己的家人的话,那么小钱就会死掉。如果他不去救他的家人,还会有人去救的,那小钱也不会死了。师:多么无私的爱呀!谁还想说?
生:“但是,他知道,在海峡的另一边,有一位青年正满怀着希望,期待着他的骨髓。”他知道在海峡的那一边有一位青年满怀希望期待着他的骨髓。师:能把它读好吗? 生读。
师:就是为了这份希望呀,读—— 生读。
师:因为他们都是炎黄子孙呀。就是为了海峡那边的一个期望呀,读—— 生读。
师:他们的血管里流的都是中国人的血呀!那位台湾青年静静地躺在病床上,从他身躯里涓涓流出仅仅是这鲜红的骨髓吗?还有什么? 生:希望。
生:小钱的一条命。生:一份爱心。生:一份亲情。生:一次生命的救助。
师:同学们,这流淌出来的爱心克服了重重困难,真可谓—— 生:“谈何容易”读。师:骨髓想要来到小钱身边,还有哪些不容易呢?请同学们看看课文第六自然段,谁来说说看。
生:骨髓的保存期只有24小时。说明保存期很短,在路上还要经历十几个小时,可见很难。
师:那你能把它读好吗? 生读。
师:谁还愿意来说说看? 生:李博士很辛苦。(指导朗读)师:在这十几个小时中到底发生了什么?出示时间表:让我们来看看这爱心的传递吧。师读。9:20 骨髓跃出台湾青年的身体 9:30 飞机从台湾花莲起飞 10:20 到达台北桃园机场
13:25 飞机从台北桃园机场起飞赴香港 15:04 骨髓运到香港特区 19:55 到达上海虹桥机场 20:00刚过 骨髓装上救护车 21:25 骨髓到达医院 22:00 骨髓移植手术开始 午夜时分 骨髓顺利植入
师:从台湾花莲到台北的桃园机场,再到香港,又到上海的虹桥机场,再到医院,这就是十几个小时的—— 生:奔波。
师:从这十几个小时的奔波中你感受到什么呀?生:我感受到骨髓的传递很难很难。要想冶好一个人的病太难了。生:时间是很紧的,如果浪费一点时间,小钱都有可能有生命危险。生:李博士很辛苦,路上不能休息,要一直赶到医院,为小钱做手术。师:这个传递的过程是多么的难呀!(板书:传递难)
师:同学们,从台湾到杭州并不遥远,只隔着一湾浅浅的海峡,而这爱心却传递了十几个小时,却如此周折,小钱得救了,真是—— 生:谈何容易。
师:午夜时分,李博士和当地的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将骨髓顺利地植入小钱的体内,小钱得救了,他的生活又有了灿烂的阳光。生:回读第一小节后半句(欢快地读,音乐响起)
师:两岸同胞克服的种种危险和阻挠,用爱心架起了—— 生读课题。
师:宝岛台湾虽然至今还没回到祖国的怀抱,但是两岸同胞的血脉亲情是无法割断的,它架起了一座—— 生读课题。
师:同学们,这仅仅是一座生命桥吗? 生:这也是一座爱心桥。生:这是一座血脉桥。生:这是难得一次的爱心桥。
师:是呀,这是两岸同胞的血脉亲情架起的一座连心桥呀。师:也许读——
生:小钱和这位台湾青年永远不会见面,为—— 生:两岸同胞的心是连在一起的。师:那血脉亲情,如同生命的火种,生:必将一代又一代传下去。师:下课。师:这并不重要,因
第五篇: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是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六组元的第二篇课文。本组元的训练重点就是感受“人间真情”,用爱拨动学生的心弦,激起效仿的意愿。本文讲述了台湾著名骨髓移植专家李政道博士在余震中为一位台湾青年抽取骨髓,辗转数千公里,连夜赶到杭州,为大陆杭州青年小钱作骨髓移植手术,挽救了青年小钱生命的故事。文章语言朴实自然,叙事生动具体,情感淳厚感人,表达了两岸同胞的血脉亲情。本文的选编意图具有时代意义,体会两岸同胞的骨肉亲情,更重要的是要在情致醇厚感人的文章中,品味语言,提高学生的阅读评价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学情分析:
我们的学生来自五湖四海,大部分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对台湾和大陆的历史渊源不是很清楚,台湾和大陆问题,骨髓移植还有白血病的知识更是没有了解,没有相关的书籍获取网络上相关知识也很少,虽然说,大爱无疆,爱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感。再加上前面有关主题为“关爱”的课文学生在前几册教材中已学过不少,亲情之爱、朋友之情学生都有所体会,但是没有更深刻体味,所以在教授这篇课文继续引导学生感受人间真情,体会人与人之间无私奉献的爱能创造奇迹。我在教学时更注意引导学生体会互相关爱带来的快乐和幸福。课前引导学生先了解课文相关背景,自己发挥主观能动性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利用查字典理解词语的,本节课在巩固的基础上要指导学生抓关键词句归纳课文主要内容和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含义的方法。在学习本课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注意引导学生多读、多想、多体会,再由课文内容想开去,这样会使文章的理解更深入。这一点在教学中要注意落实。
三、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跨越、海峡、桂树、苍白、红润、移植”等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抓重点词、句,运用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等方法去体会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借助文本中关键的词句,理解课题“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3.体会李博士和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
四、学习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骨髓移植对挽救小钱生命的重要,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的危险,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劳累,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五、学习难点:
通过抓关键词体会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通过联系台湾当时正处于余震之中,手术条件恶劣来体会台湾青年和李博士的高尚精神。
六、关键:一是理解关键词句,二是借助文本,朗读体会。
七、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地球仪
师生:有关骨髓移植的知识、对两岸历史问题的了解。
八、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理解课文。第二课时:感情朗读,升华情感,读写结合。
九、教学过程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中的“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这一要求,结合教材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课教学,我采用自读自悟的教学方法,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在读中去想去说,从而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思考和感悟。因此,本课教学,我设计以下几个环节:
第一环节:激情导入,激发情感
阅读文本收获知识,读书,读好书,会读书是语文教学 成功的第一法宝,古代诗人杜甫曾说过,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让学生陶醉在文本中 在阅读体验中,产生或喜悦或惋惜、或憎恨或崇敬、或向往或同情、或奇怪或思索等不同感受和体验来。
所以,在导入环节,我采用配乐范文朗读方法,将本课用最美声音呈现出来,结尾用一首课文改编诗歌,在音乐中结束,从感观,听觉上得到一种震颤,升华课文感情让不灭的血脉亲情永驻大陆海峡两岸。第二环节:抓重点语句,理解课文
1、首先自由读文,扫清识字障碍,并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从学生的汇报中抽取“杭州、白血病、小钱、台湾青年、余震中捐献骨髓”等词语做抓关键词归纳主要内容的指导。
2、然后由“课文中哪些词句让你深深的感动并揪住你的心”这一问题切入,借助多媒体课件的帮助,我预设从 “这个刚满18岁的年轻人,患了严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绽放。”句中体会骨髓移植的紧迫性和重要性,通过学生查阅资料,进一步了解白血病的有关知识。“然而,要找到适合移植的骨髓,又谈何容易。如果没有亲缘关系,大约在十万人里才有可能找到一个有适合骨髓的人。小钱是幸运的,几经辗转,终于在台湾找到了这样的人。”“骨髓的保存期只有24小时。李博士带着刚抽取的骨髓,经过十几个小时的奔波,赶到杭州,和当地的医护人员一起连夜为小钱做了骨髓移植手术。”结合课件演示的李博士一天的时间表和介绍李博士的有关知识帮助学生进一步体会这骨髓的来之不易。随着课件出示中国地图,在台湾,上海,杭州之间用红色箭头批示出帮助学生建立形象,直观的表象。通过品词析句,引导学生知道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性和寻找合适骨髓的不容易而台湾青年和李博士却在危险的余震中完成捐髓手术,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劳累,体会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
第三环节:升华情感,理解题义
1、爱是心灵的呼唤,爱是生命的源泉,两岸骨肉同胞用他们真挚的爱,用他们血脉亲情挽救了小钱的生命。这真是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这座生命桥还是什么桥?
2、那种浓浓的的血脉亲情让我们为之感动,那种互相关爱令我们感到幸福与快乐,让我们怀着一颗感恩的心,用最饱满的感情读一读课文诗(伴随着爱的礼物的音乐,)第四环节:课外拓展,读写结合
在这一环节中,我主要想让学生升华学习体会,进一步体会海峡两岸同胞血脉亲情。在读完课文诗,这个环节后,学生仿写表达爱和亲情的三句诗歌。我鼓励学生大胆发言,说出自己的想法,并给予一定的肯定和引导。
板书:
22、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爱心
杭州———————台湾
血脉亲情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品味“含苞待放”、“凋谢”感悟小钱生命垂危和对生的渴望。”“静静地”“辗转”看似平淡的语句,在朗读中体会李博士和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不辞辛苦,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
3、通过人物的行为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读写结合,体会海峡两岸血浓于水的亲情。
【设计理念】
阅读教学应理解内容,领悟情感为经线,以读写训练为纬线,使语言形式的领悟、表达与内容的感悟、情感的体验相互交融,以读促情,以情促写,以写抒情,实现读写与情感的相携共生。
【教学说明】
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的对话过程,而对话的目的就是激活对话的载体──语言文字“走入”学生的内心。《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用平实的语言向我们讲述了一个真实的故事:台湾同胞冒着生命危险,用爱心挽救了大陆青年钱畅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文中“白血病”、“地震”、“骨髓移植”都是平时学生甚少涉足的领域,因此学生关注不够,积累不多,不能真正“发乎于情”,那么,怎样让学生走进文本,让他们能真真切切地去感受,去理解,去体验,乃至与文本产生共鸣?于是,我尝试着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抓住重点语句,加强朗读
语文课要扣住“读”,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但这还远远不够,必须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抓住具体生动的语言形象进行深入地感悟,点燃学生心中的情感火花,最终形成心灵上的高峰体验。因此在深入品读,感悟真情时,我引导学生抓住了几个关键的语句,或进行场景的对比,品析语言;或补充相关的资料,丰实人物形象;或重点指导朗读,感受人物的精神„„发挥情感的纽带、驱动作用,顺学而导,使学生通过对具体的语言现象的感悟、品味,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得以提高。
二、注重语言实践,加深体验
语文教学就是要让学生脑能思,口能说,笔能写。因此,语言实践训练既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又有助于学生说写能力的提高。教学中,我结合课文内容,设计了多处语言实践活动。如:小钱得了严重的白血病,静静地躺在病床上,但心中难以平静,他在想些什么?余震不断,台湾青年静静地躺在病床上,他不知道什么?当小钱得救了,静静地躺在病床上,此时,他又想些什么?这些说话、写话的过程不仅仅是语言实践的活动,同时也是情感态度价值观得以提升的过程。在说写中学生的体验融进了精神和灵魂,学生的感悟不断升华,真正由“文”走向“人”。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教学设计【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品味“含苞待放”、“凋谢”感悟小钱生命垂危和对生的渴望。”“静静地”“辗转”看似平淡的语句,在朗读中体会李博士和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不辞辛苦,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
3、通过人物的行为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读写结合,体会海峡两岸血浓于水的亲情。
一、聆听范读谈,引入课题 1、师:播放课文范读录音,提问谁需要救治?出示多媒体躺在病床上青年图片。
师介绍故事背景:这是1999年9月20日,早晨的阳光撒满了美丽的杭州市,一位刚满18岁的年轻人,静静地躺在病床上,灿烂的阳光没有使他苍白的脸红润起来。因为他患了严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含苞的花朵,不曾开放就面临着凋零的危险。这位正值花样年华的年轻人,他的生命还有救吗?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生: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我们一起来朗读感悟、体会──(生: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让我们一起来关注这位年轻人的命运吧,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读课文,读通顺,读流利。再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学生交流。
3、对比感知生命流失,出示多媒体播放含苞待放的鲜花和凋谢鲜花图,学生深深惋惜生命将失去的残酷。齐读,男女生对比读相关句子有更深认识。
三、感悟危情,触动心弦 1、师:同学们,你们了解白血病吗? 2、生交流资料。
3、师:一听说癌症,就会让人想到什么? 4、引读:
小钱,这个才刚满18岁的年轻人,他就患了„„,他的生命就像„„。在这如花的年龄,他却患了„„,只能静静地„„,但他心中却难以平静,他在想些什么?
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小钱看着窗外快乐孩子,青年,聆听鸟儿欢快叫声他在想什么? 18岁的你远足,在世界各地,静静躺在病床上的小钱在想什么?
5、师:得了白血病,真的没有一线希望吗?引读:目前有效的办法惟有„„,才能使„„。
6、师:但要找适合移植的骨髓容易吗?请读读这两句话,找找有关词语说一说。
出示句子:然而,要找到可移植的骨髓,又谈何容易。这样的骨髓,在没有亲缘关系的十万个人里,大概才能找到一个。小钱是幸运的,几经辗转,这样的骨髓终于找到了,就在一位台湾青年的身上。
多媒体出示白血病和骨髓移植相关资料。师:“几经辗转”是什么意思?他们可能去哪些城市找过?
朗读句子。
四、深入品读,感悟真情
1、师:1999年9月21日,对小钱来说,是刻骨铭心的,对海峡彼岸的花莲慈济医院的人们来说,同样刻骨铭心。同一时刻,那里正上演着感人的一幕。好好读读3~6自然段,很多地方会让你感动,一个字,一个词,一个句子,甚至一个标点都会震撼你的心,请你圈圈点点,好好体会。
2、学生自主研读。3、交流感动: ⑴预设一: 从地震感悟真情。
余震不断,这个青年和李博士的团队所有的医护人员 依然神清气定。他们在这场灾难中没有受伤。然而他们的家人呢?在昨夜的天崩地裂中,可曾安然无事,没有人能够知道。但是,他们知道,在海峡的另一边,有一位名叫小钱的青年,正怀着十万分之一的希望,期待着他的骨髓。
师点拨: ① 这个青年和李博士的团队所有的医护人员刚刚经历的是一场怎样的灾难?
②7.3级大地震是一种怎样的场面呢?播放地震录象。③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地为台湾青年想象:此时,他不知道„„,但他依然神清气定,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因为,他知道„„。
④引读句子。⑵预设二:
从情形之别感悟真情。
也许,此时此刻,大家都应该跑出去,在空旷的地方保全自己的生命──所有地震知识都教人们这样做。但是,李博士庄严地站着,青年人静静地躺着。
师点拨: ①指导读。
②“此时此刻”指什么时候?“此时此刻”可能会发生什么?
③结合最近几年地震图片学生互相讨论说说,如果是你会说什么,做什么!
④有层次地引读。⑶预设三: 从抽髓之痛感悟真情。
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后,利用大地震动暂停的间隔,台湾青年的骨髓,像生命之泉,终于从身躯里涓涓流出„„
师点拨:
①出示抽取骨髓的针筒,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感受。②指导读。
③此时,从台湾青年身躯里涓涓流出的仅仅是骨髓吗? ④多么令人感动的一幕啊!齐读第5自然段。⑷预设四:
从护髓之劳感悟真情。
经过十几个小时奔波,李博士带着骨髓,赶往杭州,连夜为钱畅做了移植手术。
师点拨:
①出示李政道博士十几个小时奔波的路线图。②出示李政道博士的照片及他的话语,师简介。③齐读第6自然段。
五、读写结合,体验真情
1、师:一场爱的传送,爱的接力完成了,浓浓血脉亲情连接大陆和海峡两岸正如课文诗这样写。2、生齐读。
3、师:此时此刻,千言万语也难以表达我们的心情,让我们一起在读读这首诗。
4、师生总结:
这是一座(跨越海峡两岸的生命桥),这座生命之桥是有形的,因为在这座桥上写了一个“爱”,写了小钱对(生的希望),点燃了小钱(生命的火种),写出了两岸同胞的(血脉亲情),这座生命之桥又是无形的,因为它就在我们两岸同胞的心中。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教学反思:
一堂语文科爱的教育结束了萦绕脑中问题多多,“静静地”处理不得当,今后关注词语和句子与课文见联系。正如《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因此,我引导学生潜心阅读之后再对内容进行理解,感悟,使学生有自己的感受。在设计本节课时,我采用了“以读代讲,读中体会”的方式,采取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在读中体会,读中思考,读中感悟。首先,以情入手,感悟课文的感人之处。在初读课文时,通过深入理解“凋零、含苞、绽放”等词语体会小钱生命的危险,通过理解“辗转”让学生体会为挽救一个鲜活的生命找到合适骨髓的不容易。让学生逐步走进文本的情感之中,激发他们与文本对话的热情。为了更好的体会文中的情感,我注意以读为主,体会课文的情感。教学中以台湾青年和李博士的表现为研读点,组织学生进行阅读、讨论、思考,让学生从词、句中体会人物的心理,深入的体会课文的情感,引起和作者的共鸣。在研读的过程中,注意引入了学生的情感提炼,引导学生进行换位思考,和文本中的人物进行对话,体会人物的情感。最后配乐有感情的朗读更是学生情感的抒发,内心真实的表达。其次,重视学习过程,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文本的特点,制定较合理、准确的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发挥自主能动性,自己掌握关键词语学会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并且用联系生活实际、联系上下文、抓关键词语的方法理解关键句子,从而,在学生自己的学习过程中,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情感,使文章的人文性与工具性得到和谐统一。
最后,读写有效结合。以一首诗结束课文,让生情感收获爱的教育,自己尝试写几句爱的表达的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