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医疗纠纷中尸体检验鉴定质量控制体系的初步设想
【关键词】 医疗纠纷,尸体解剖,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d922.16;d919.
4【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 1007—9297(2004)01—0007~0
3在涉及死亡的医疗纠纷中,患者的尸体检验鉴定质量是医
疗纠纷处理的关键环节之一。高质量的尸体检验鉴定,是公正、客观、科学地处理
医疗纠纷的前提和科学的依据。但是,目前我国缺乏一个涉及医疗纠纷的尸检鉴定质量管理控制体系,从而
无法保证每一例涉及医疗纠纷的尸体检验鉴定的质量。
因此,建立一个涉及医疗纠纷的尸体检验鉴定质量管理与
控制体系,是相当重要和迫切的。它既能体现医疗纠纷处理的公正性、科学性,又能提高法医学鉴定人自身素质,促进法医学
及临床医学的发展。
在管理与控制体系建设方面,我国已在某些领域已有先例,如医疗质量管理控制体系、医院管理等等,这些均为涉及医疗纠
纷的尸检质量管理与控制体系提供了成功的模式和经验。本
文参考了相关文献,结合尸体检验鉴定及医疗纠纷的特点,对涉
及医疗纠纷的尸体检验鉴定质量的管理与控制体系提出一些初
步的设想。
一、医疗纠纷的尸检鉴定质量管理与控制体系的含义
医疗纠纷尸检质量管理与控制体系指按法医尸检工作的特
点和客观规律,运用管理学、系统学的有关理论、方法,以及相关的法律和法规,结合医疗纠纷的特点,对尸体解剖及法医学鉴定的全过程,进行有计划、有组织的管理和控制,以达到尸检鉴定的公正性和科学性,实现为社会大众服务的目的。
二、医疗纠纷尸检质量管理体系的指导思想
医疗纠纷尸检质量管理体系的指导思想包括公正、科学的思想;为社会服务的思想;全面质量管理和控制的思想;标准化、规范化、程序化的思想;管理的科学性、实用性的思想。
公正、科学的思想是医疗纠纷中尸检鉴定工作的出发点和
基础。如果没有这一点,有关医疗纠纷尸检鉴定的质量管理和
控制就无从谈起。对尸检鉴定的质量管理和控制,实际上是全
面质量管理,它包括全系统、全员、全程的质量管理,从过去的事
后质量评价变为尸体检验中的全方位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即包
括接案检案程序、尸检鉴定人员资格、尸检规范程序、实验室规
范管理及工作程序、诊断标准化、会诊制度化、鉴定书书写格式
等一系列的有关部门、人员、工作程序及规范标准的质量管理,形成一个质量管理体系。
在尸检鉴定中必须要实行标准化、规范化、程序化,只有这
样才能尽可能减少人为的失误。涉及医疗纠纷的尸检鉴定质量
管理应是一个系统工程,但不是一个繁琐的工程。尸检鉴定工
作要求从实际出发,需符合医疗纠纷案件中的特点和规律,以求
实用、快捷。
三、医疗纠纷尸检质量管理体系的原则
尸检质量管理体系的目的就是使鉴定过程合法化、管理程
序化、技术操作规范化、鉴定结论的公正和科学化。具体原则:
(1)宏观控制与微观控制相结合,突出宏观控制的原则;(2)全面
鉴定质量与环节鉴定质量相结合;(3)科学性与可操作性相结
合,突出可操作性。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每一例具有不同的条件
和特征医疗纠纷尸检鉴定的质量。
四、涉及医疗纠纷的尸检鉴定管理体系构想
涉及医疗纠纷的尸检鉴定管理体系实际上包括两大方面的管理体系,一是尸体检验鉴定程序的管理,即管理的合法化和程
序化;另一方面是针对医疗纠纷的特点,而对涉及医疗纠纷的尸
体检验鉴定具体技术的要求,即鉴定技术的规范化、标准化。
(一)尸体检验鉴定程序的管理方面
· 8 ·
尸体检验鉴定程序的管理具体包括对鉴定人鉴定资格的认
定、相关技术人员的基本要求和规定、实验室硬件的要求、涉及
医疗纠纷法医学尸体检验有关法律规定及接案、受案的程序要
求等方面。
1.涉及医疗纠纷法医学尸体检验有关法律规定
涉及医疗纠纷的尸检鉴定可被用于判断医生的行为是否存
在过失,也有利于改进医疗质量。《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16条
规定:“患者死亡,医患双方当事人不能确定死因或者对死因有
异议的,应当在患者死亡后48小时内进行尸检;具备尸体冻存
条件的,可以延长至7日。尸检应当经死者近亲属同意并签字。
尸检应当由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取得相应资格和病理解剖专业技
术人员进行。承担尸检任务的机构和病理解剖专业技术人员有
进行尸检的义务。”由此可见,对涉及死亡的医疗纠纷尸体检验
是法制化的要求,尸体检验必须严格按有关法律规定执行鉴
定人的资格认定
涉及医疗纠纷的尸体检验,最重要的就是对死者的死因鉴
定准确、科学,因此,要求法医学鉴定人应具备一定的资历和水
准。因为涉及患者的死亡原因、死因与疾病、损伤和医疗差错的关系等复杂问题,要求鉴定人具有较高的基础医学、临床医学、法医学知识及相关的法学等知识,以及具备一定程度的综合分
析
判断的能力,由此对法医学鉴定人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我国目前缺乏一个相关的医疗纠纷尸检鉴定人资格的考
评、审核标准及体系。但在发达国家,如在美国,这些均由法医
局承担,因此对承担尸检鉴定的法医病理学鉴定人要求就很严
格,只有获得法医学鉴定人资格的技术人员才能承担该工作,而
法医学鉴定人资格一般是规定从业人员必须在医学院校毕业
后,做3~4年的病理科医生,再到指定的大城市法医鉴定局工
作一年,具有500例的法医尸体解剖实际经验,然后再经过国家
考试委员会考试合格,才能获得法医学鉴定人的资格,发给从业
执照。获得从业执照后定期换发执照,换发时要审核其实践工
作量及知识更新程度,合格者才能换发执照。英国、加拿大等国
家也有类似规定_3。
同济医学院法医学系是整个湖北地区医疗纠纷尸体检验鉴
定的定点单位,1993-2002年10年间承担了410例涉及医疗纠
纷的尸检,而尸检鉴定人均为从事法医学研究、教学20年以上的法医学专业人员,均为副教授以上职称,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
历,但通过根据聚类分析仍有16例属于不合格鉴定_4一,提示我们仍要加强法医学鉴定人的自身专业知识的学习和业务水平的提高。所以,为了提高涉及医疗纠纷的尸检鉴定质量,笔者认为
在审核和考评法医学鉴定人资格时,应注意学习经历、工作经
历、实际工作能力和工作经验以及通过相关的考评等几个方面。
具体的包括:(1)学历:硕士研究生以上法医学专业毕业;
(2)经历:系统学习过法医学及病理学相关知识;(3)能力:独立
承担200例以上系统病理解剖及鉴定;(4)考评:通过相应考试
或考评。
3.其他相关工作人员技术水平的考核
对其他相关工作人员,着重提到的是实验室技术人员,他们
虽然不具备鉴定人资格,但技术人员对尸检中提取的检材的检
验,是鉴定人做出正确鉴定结论的依据。因此对技术人员的资
格也应做出相应的规定,如应具备大专以上学历,能熟练掌握实
验室各种常规检验方法,如常规病理切片、法医学特殊检查方
法律与医学杂志2004年第ll卷(第1期)
法、免疫组化技术及相应毒理毒化检验技术等,同时,最重要的是定期的对其技术方法和水平进行考核,使其达到鉴定所需要
求。
4.尸检鉴定的程序
整个尸体检验鉴定工作必须按接案、受案、全面尸体解剖、检材的提取、实验室检验、病理学鉴定及其他如药物或毒物鉴
定、会诊讨论、鉴定结论的规范书写等过程严格进行,只有这样
才能保证整个尸检鉴定结论在程序上合法,从而保证其科学性。
涉及死亡的医疗纠纷的尸体检验应按法律要求,受理案件,但必须严格按“接案、受案的程序和要求”,对案件进行有关资料
进行审核和相关案件情况进行调查。其目的主要是:(1)使尸体
检验鉴定合法化;(2)对医疗纠纷中患者的疾病、治疗及其他可
能情况如损伤程度、药物过敏等有所了解,为全面的尸检和分析
打下基础;(3)审核医患双方提供的病历资料,辨别有无涂改和
伪造,以保证鉴定结论的科学性。
全面尸体解剖、检材的提取、实验室检验、病理学鉴定及其
他如药物或毒物鉴定等工作应严格按技术管理部分的规范和标
准进行。
会诊制度的实施,可以纠正鉴定人在鉴定活动中出现的某
些可能影响鉴定结论的主观意识,对死因进行全面的分析,以保
证鉴定结论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5.尸体检验鉴定质量评估
每例鉴定结束后,可通过本研究提出“涉及医疗纠纷的尸检
鉴定质量控制体系”的关键指标,如鉴定人资格、尸体解剖规范
化、检材提取的标准、诊断标准等方面的指标,对鉴定质量进行
评估,使鉴定人能发扬优势,改正工作中的不足,不断提高鉴定
水平。
(二)涉及医疗纠纷的尸检鉴定技术管理
尸检鉴定技术管理主要是指对尸体解剖、检材提取、病理检
查和实验室检验等鉴定技术的标准化和规范化的管理,以保证
鉴定结论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1.尸检的规范和标准化
尸检的规范和标准化已由公安部在1997年制定,即《尸检
操作程序及规范》,它包括一般尸体系统解剖的程序和操作标
准,但由于涉及医疗纠纷的尸体检验受医疗手段、患者本身疾
病、损伤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使其还需要结合每一个医疗纠纷案
件的特殊性和实际情况,采用特殊的解剖步骤和方法。如肺栓
塞是临床最常见的诊断错误_5。张海东等_6(2003)报道一患者
因踝部骨折外科手术数天后死亡,尸检虽发现急性肺动脉栓塞,但尸检常规没有规定查找栓子来源和原因的方法和规则,因此
对栓子来源无法确定,法院认为骨折不能作为死亡的直接原因,认定医院无医疗过失。所以,要针对医疗纠纷案件的特殊性,制
定一些特殊的尸体检验的规范化、标准化操作程序和规则。
2.检材提取方法及其标准化
《法医病理学检材的提取、固定、包装及送检方法》是对常规的尸体解剖提出的要求,而医疗纠纷案件往往涉及疾病死亡、损
伤死亡、药物中毒以及其他相关的医疗过失所致的死亡。因此,需针对涉及医疗纠纷的特殊情况,进行特殊的鉴定,在此方面,需做出相关的具体规定,制定相应的标准。
3.实验室的技术操作规范及标准
实验技术标准化是病理诊断的基础。规范的技术操作,既
法律与医学杂志2004年第11卷(第1期)
可以节约时间,又可以提供高质量病理样本。实验室应建立一
套规范技术操作程序及管理方法。如羊水栓塞是妇产科的常见
并发症之一,也是产妇分娩中常见的猝死原因,在实验室检验
中,常规的he染色可能造成漏诊,但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羊水中的角化上皮细胞,可提高羊水栓塞诊断率。李树
华等(2003)研究医疗纠纷中涉及中草药中毒的法医学检验鉴
定程序及方法时,提出中草药鉴定的五步法,可对案件所涉及的中草药的毒性和毒理作用进行客观的认定和评价。
4.疾病病理诊断标准
目前,对常见疾病已有病理诊断标准,但还有不少疾病缺乏
诊断标准,需进一步研究,包括对其进行免疫组织化学和分子生
物学研究,以期规范辅助诊断依据。如婴儿不明原因的猝死,通
过尸体解剖后为阴性解剖时,往往易诊断为婴儿猝死综合征
(sudden infant death syndrome,sids),reinhard(2002)曾对六
十余例sids进行原因分析时,通过免疫组织化学和rt-pcr
方法确诊4例为病毒性心肌炎猝死。
5.尸检鉴定报告的规范书写
尸检鉴定报告的全面和完整,对保证尸检鉴定报告内容的真实性及其具有的法律效力非常重要,也有利于有关人员审查
和运用鉴定结论。鉴定报告应包括治疗经过、纠纷原因、临床治
疗病历记载及诊断、尸体解剖及病理所见、死因分析和最终结论
等具体内容,同时要求文字精练,表达准确充分,结论简洁。
· 9 ·
参考文献
[1]傅征,张力主编病例分型管理理论与实践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 l7— 20,200~ 2l
1[2 任真年著i≮院i 疗质最管理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
[3 祝家镇,父京 .左 津关于制定我国《法医法》的建议第五次全国
法医学术交流会论文集l996年9月:370~372
[4 刘艳,朱f々红,刘良,等医疗纠纷中尸检鉴定质量评价模型的初步研
究待发表
[5j kirch w .,et a1.misdiagnosis at a university hospital in four medical
eras m ed. 1996,75:4l~ 43
[6]张海东,卢德宏尸体解剖在医疗纠纷案件中的角色法律与医学杂
志2003,10(3):184~ 188
[7]高彩荣,任广睦,候养栋,王英元等.实验性兔羊水栓塞肥大细胞类胰
蛋白酶的含量变化中国法医学杂志2002,17(1):4~7
[8]李树华,于建云,秦光明,等.涉及中草药中毒的法医学检验鉴定程序
及方法.昆明医学院学报.2003,(2):98~101
l9jdettmeyer r,baasner a,marc schlamann,et al coxsackine b3 my—
ocarditis in 4 cases of suspected sudden infant death syndrome:diagnosis
by immunochistochemical and molecular — pathologic investigations.
pathology research and practice 2002,198:689~ 696
(收稿:2003—06—25,修回:2003一l0—08)
第二篇:浅谈临床检验ABO血型鉴定的质量控制方法
浅谈临床检验ABO血型鉴定的质量控制方法
【摘要】血型是人类血液以血型抗原为表现形的遗传性状,ABO血型系统和Rh血型系统是红细胞的两大血型抗原抗体系统,在临床输血和血液遗传学研究上有重要意义。血型鉴定(blood typing)是临床输血的首要问题,正确的血型鉴定是保证输血安全的前提条件。目的:总结探讨血型鉴定的影响因素。方法:对418例学生采用玻片法和试管法进行血型鉴定。结果:玻片法和试管法存在一定结果不符,其准确率低于试管法。结论:血型鉴定存在一定的影响因素,血型鉴定时,需要综合考虑。【关键词】ABO血型;血型鉴定,遗传
血型是人类血液以血型抗原为表现形的遗传性状,ABO血型系统和Rh血型系统是红细胞的两大血型抗原抗体系统,在临床输血和血液遗传学研究上有重要意义。血型鉴定(blood typing)是临床输血的首要问题,正确的血型鉴定是保证输血安全的前提条件。临床常用的血型鉴定方法有盐水凝集法和凝胶微柱法。盐水凝集法因简单易行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其又分为玻片法和试管法,结果在实际操作中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本文通过对418名学生的玻片法和试管法的血型鉴定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探讨ABO血型鉴定中的影响因素。资料和方法对象:我校检验学院2004年8月 2009年10月间418名学生,年龄18~25岁,平均年龄21.4-t:2.5岁。每名学生同时用玻片法和试管法两种方法进行ABO血型鉴定。
标本采集:抽取EDTA抗凝血,在2小时内完成ABO血型鉴定操作。
统计学方法:全部数据采用SPSS1 1.5统计软件包处理,计量资料以 ±s表示。计数资料用频数和率表示,计数资料比较用 检验。P<9.05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① 玻片法和试管法的血型鉴定结果见附图:从图中可以看出不论是玻片法还是试管法,418名学生的血型分布是一致的,即O型最多,之后依次为B、A、AB,即O>B>A>AB。② 玻片法和试管法的鉴定结果显示AB型人数相同,而A型、B型和O型人数不完全一致,存在一定的差异,具体数据见附表。讨论
血型由血型基因决定,是血细胞的主要特征之一,在临床输血和血液遗传学研究上有重要意义。输血安全是临床输血的首要问题,正确的血型鉴定(blood typing)是保证输血安全的前提条件。此文笔者就临床血型鉴定的经验和体会进行简单交流。
3.1 医务人员的问题
临床医生在填写输血申请时,没有做血型检测,单凭印象或听信患者的自诉血型而造成血型错误;临床护士在抽取血标本时,未校对患者的姓名、床号,仅凭印象,抽了其他人的血液而造成血型报告错误或交叉配血不合;检验科人员没有对报告核对正确,造成血型鉴定错误。
3.2 被检红细胞
亚型更少。⑤ ABO血型抗体减弱:ABO血型规则抗体合成量的不足也是造成正反定型不符的重要因素。当献血者血清中抗一A和抗一B效价减弱,其反定型格局总表现为AB型。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通过增加血清用量,降低反应温度,延长反应时间,应用低离子强度溶液等方法,检出低效价的抗一A和抗一B。
3.3 实验器材
① 所用器材必须清洁、干燥,试管、滴管要专用,标记清楚。②用试管法定型时,应同时进行正向和反向定型。每批测定均须设置对照。③红细胞浓度按要求配制,红细胞与相应抗体的比例适当。④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离心时间是血型鉴定的重要影响因素,要按操作规程严格控制。
3.4 其它因素
① 经输血或妊娠等免疫刺激产生,在献血者中常见的不规则抗体是抗一M、抗一N和抗一A等。在反定型试验中,不规则抗体可以和标准红细胞上相应的抗原发生凝集反应,而这种反定型结果与A或B抗原无关,所以导致ABO血型鉴定时正反定型结果不一致。②类B抗原某些受肠道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的病人,红细胞获得了类B抗原,A型病人可误定为AB型,O型误定为B型。因此,感染体征病人配血不合时,应考虑类B。③磺胺类药物引起的凝集有人报道一个B型的献血员阑尾术后用氨苯磺胺,3个月后,其血清能凝集A、AB型的红细胞,也能凝集B型的红细胞。另外,注射青霉素后,有些人的血清中含有青霉素抗体,而青霉素已吸附在红细胞表面,当此红细胞
第三篇:《卷烟配方设计、生产工艺技术与感官鉴定及质量控制检验实务全书》
《卷烟配方设计、生产工艺技术与感官鉴定及质量控制检验实务全书》..作:本书编委会
中国科技
2005年6月
16开
4册
光盘:1张
定价:998元
优惠:468元
..详细 :
货到付款
...........内容介绍
卷烟配方设计、生产工艺技术与感官鉴定及质量控制检验实务全书卷烟配方设计、生产工艺技术与感官鉴定及质量控制检验实务全书
书籍目录
卷烟配方设计、生产工艺技术与感官鉴定及质量控制检验实务全书
第一篇 总论
第一章 卷烟概述
第二章 卷烟原料及制品的物理化学特性
第三章 卷烟烟气气溶胶
第四章 卷烟制造原理及工艺流程
第二篇 卷烟新产品规划
第一章 概述
第二章 市场调查与市场分析
第三章 卷烟新产品构思
第四章 卷烟新产品活动的目标
第五章 卷烟新产品目标规划的实现
第六章 卷烟新产品品牌规划设计
第三篇 卷烟原料配方设计
第一章 概述
第二章 卷烟原料配方的原理
第三章 卷烟原料配方设计的依据
第四章 卷烟原料配方设计
第四篇 卷烟叶组配方设计
第一章 烤烟型卷烟叶组配方设计
第二章 混合型卷烟叶组配方设计
第三章 其他型卷烟叶组配方设计
第四章 计算机在卷烟研制中的应用
第五章 卷烟叶组配方的管理与维护
第五篇 卷烟加料与加香设计
第一章 卷烟加料
第二章 卷烟加香
第三章 卷烟加料加香设计与香味补偿
第六篇 卷烟辅助材料设计
第一章 卷烟纸设计
第二章 滤棒成形纸设计
第三章 接装纸设计
第四章 卷烟滤棒设计
第五章 卷烟包装装潢与商标设计
第七篇 低焦油卷烟研制设计
第一章 概述
第二章 薄荷卷烟设计技术
第三章 低焦油卷烟香味补偿技术
第四章 低焦油卷烟微胶囊技术
第五章 低焦油卷烟计算技术
第六章 低焦油卷烟其他设计
第八篇 卷烟生产工艺技术
第一章 制丝工艺
第二章 烟草膨胀技术
第三章 卷接包装工艺
第四章 卷烟滤棒成形工艺
第五章 再造烟叶制造工艺
第九篇 卷烟感官鉴定
第一章 概述
第二章 评吸人员
第三章 评吸前的准备
第四章 评吸方式方法
第五章 烟叶及其制品的感官质量评定
第十篇 卷烟质量控制
第一章 卷烟质量控制
第二章 卷烟质量管理
第十一篇 卷烟质量检验
第一章 制丝制品质量检验
第二章 再造烟叶及再造烟丝质量检验
第三章 卷烟包装质量检验
第四章 滤棒质量检验
第五章 卷烟产品的技术检验
第十二篇 相关标准规范
信诚图书网:
《卷烟配方设计、生产工艺技术与感官鉴定及质量控制检验实务全书》 内容介绍
卷烟配方设计、生产工艺技术与感官鉴定及质量控制检验实务全书卷烟配方设计、生产工艺技术与感官鉴定及质量控制检验实务全书
书籍目录
卷烟配方设计、生产工艺技术与感官鉴定及质量控制检验实务全书
第一篇 总论
第一章 卷烟概述
第二章 卷烟原料及制品的物理化学特性
第三章 卷烟烟气气溶胶
第四章 卷烟制造原理及工艺流程
第二篇 卷烟新产品规划
第一章 概述
第二章 市场调查与市场分析
第三章 卷烟新产品构思
第四章 卷烟新产品活动的目标
第五章 卷烟新产品目标规划的实现
第六章 卷烟新产品品牌规划设计
第三篇 卷烟原料配方设计
第一章 概述
第二章 卷烟原料配方的原理
第三章 卷烟原料配方设计的依据
第四章 卷烟原料配方设计
第四篇 卷烟叶组配方设计
第一章 烤烟型卷烟叶组配方设计
第二章 混合型卷烟叶组配方设计
第三章 其他型卷烟叶组配方设计
第四章 计算机在卷烟研制中的应用
第五章 卷烟叶组配方的管理与维护
第五篇 卷烟加料与加香设计
第一章 卷烟加料
第二章 卷烟加香
第三章 卷烟加料加香设计与香味补偿
第六篇 卷烟辅助材料设计
第一章 卷烟纸设计
第二章 滤棒成形纸设计
第三章 接装纸设计
第四章 卷烟滤棒设计
第五章 卷烟包装装潢与商标设计
第七篇 低焦油卷烟研制设计
第一章 概述
第二章 薄荷卷烟设计技术
第三章 低焦油卷烟香味补偿技术
第四章 低焦油卷烟微胶囊技术
第五章 低焦油卷烟计算技术
第六章 低焦油卷烟其他设计
第八篇 卷烟生产工艺技术
第一章 制丝工艺
第二章 烟草膨胀技术
第三章 卷接包装工艺
第四章 卷烟滤棒成形工艺
第五章 再造烟叶制造工艺
第九篇 卷烟感官鉴定
第一章 概述
第二章 评吸人员
第三章 评吸前的准备
第四章 评吸方式方法
第五章 烟叶及其制品的感官质量评定第十篇 卷烟质量控制
第一章 卷烟质量控制
第二章 卷烟质量管理
第十一篇 卷烟质量检验
第一章 制丝制品质量检验
第二章 再造烟叶及再造烟丝质量检验
第三章 卷烟包装质量检验
第四章 滤棒质量检验
第五章 卷烟产品的技术检验
第十二篇 相关标准规范
信诚图书网:
作者:本书编委会 出版社:中国科技 出版日期:16开 册数:4册 光盘数:1张 定价:998元2005年6月 开本:
第四篇:品管圈活动在检验标本分析前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品管圈活动在检验标本分析前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黑簪 口吕。
圈活动在检验标本分析前质量 控制中的应用 周丽萌徐建萍
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管理工具在降低检验标本分析前缺陷率,提高标本分析前质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 通过品管圈活动步骤,运用质量管理常用工具对检验标本分析前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并将改进前、后状况进行比较。结果:临
床检验标本缺陷率由实施品管圈活动前的.%降低至实施后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品管圈
质量改进工具可有效降低临床检验标本缺陷率,提高圈员运用品管圈管理工具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品管圈;检验标本;分析前;质量改进 中图分类号】【./..?.../ /// ,: 】: ?.: ?..:.%.%..:,.;;;检验分析前阶段质量保证的重要性 的手法加以分析、改善,取得了良好的 据医院方针、可实现性、经济效益、急
迫性、圈员能力个评价项目,采用“、在于保证所提供的检验信息对临床医生 效果。现将具体做法与体会报告如下、”的评分法汇总出分数,最终将降 用于患者诊断和治疗时的有效性及可靠 成立品管圈。选定主题
低检验标本分析前缺陷发生率定为本次 性,也是临床实验室质量保证体系中最.成立品管圈 活动主题。
重要、最关键的环节之一,是保证检验 , 品管圈
信息正确、有效的先决条件和基础,也 制定活动计划
是由相同、相近或互补性质工作 是目前临床实验室质量管理中最薄弱的 根据主题,运用六何分析
场所的人们自动、自发组成数人一圈的 阶段,应该引起重视?。法制定活动计划,包括拟定计划、把握 活动团队,通过全体合作、集思广益, 我院年月的 例检
现况、分析要因、设定目标、解析问题、按照一定的活动程序,应用科学统计工 验标本中,出现了例因血液凝集、拟定对策、实施与评价对策、确认效果、具及品管手法,来解决工作现场管理、标本量不合适、容器使用错误、标志识 标准化、决定活动日期、圈员的工作分 文化等方面所发生的问题及课题”。我 别困难等原因导致的缺陷标本,缺陷率 配等,并绘制成时间甘特图。活动周期 院“滴水泉”品管圈活动小组共名 为.%。缺陷标本的退回影响了临床 定为年?月,主要运用头脑风 圈员,以护理部组织,临床一线护士主
工作的有序进行,重复采集检验标本易 暴法、鱼骨图、柏拉图、雷达图等品管
动报名的形式成立。圈长负责整个小组 引起患者的不满。为解决检验标本管理 工具。活动的策划与组织,护理部副主任担任 中存在的问题,我院护理部于年.把握现状及分析要因 辅导员,在活动过程中给予支持和辅导, 设计查检表,由检验科标本接收处
月成立了“滴水泉”小组,针对分 并组织圈员学习品管圈基本理论知识。工作人员协助,收集年月不合
析前检验标本存在的不足,通过头脑风.选定主题 格检验标本的基本信息。将数据进行整
暴方式,不断发掘检验标本分析前质量 采用品管圈活动主题矩阵图,圈员 理汇总,得出检验标本总数为 例, 将工作中发现的问题点一一列出,并依 控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利用品管圈
作者单位:山西医科大学护理学院,太原市周丽萌;山西省人民医院护理部徐建萍
作者简介:周丽萌,硕士在读
通信作者:徐建萍,硕士,主任护师,副主任,:.中国护理管理年月日第卷第期
万方数据其中缺陷标本例,检验标本缺陷率 应依据效益性、可行性、经济性等各种 本的方式刚刚起步,在与信息
衔接和条码使用方面存在不足。将调查
为.%。对出现例缺陷标本的原 因素作综合评价,选择要实施的改善 因进行分析发现:护士缺乏相关知识 方案】。此阶段经讨论决定,对策为: 发现的信息系统问题与医院信息中心沟 例、系统衔接漏洞例、护士操作不 规范检验标本运送小组,统一检验标本 通,调整系统以解决无法接收标本的现
当例、送检过程不当例、条码使 运送箱,彻底改善检验标本运送条件, 象,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简化临床工作的
用不规范例、护士责任心不强例、确保检验标本送检安全;加强护士对检 作用;邀请专业人员就系统和条码使用
标本容器质量问题例、系统使用不当 验标本知识及条码使用的培训,提高其 进行专题讲座,使护士能够正确使用信
例。检验标本采集技能,保证分析前检验标 息系统、粘贴标本条码,避免系统和条
了解现状后,分析造成检验标本缺 本质量;调整医院计算机信息系统,最 码引起的标本缺陷。
陷的主要原因为:医生方面如检验项目 大限度地发挥其简化临床工作的作用。..组织检验标本相关知识专题讲座
医嘱申请错误;护士方面如对患者宣教 品管圈成员采用头脑风暴法,针对 品管圈小组成员通过收集资料、查
不足,未掌握条码使用方法,采集标 要因列出多项干预措施,制定降低检验 阅文献、咨询检验科专家,针对临床护
本操作不规范,缺乏检验相关知识;患 标本缺陷率对策矩阵表表。士的检验知识漏洞,制作了检验标本相
者方面如自身血管情况欠佳;运送方面.实施对策 关知识培训课件。在护理部的支持和协 如送检人员不固定、缺乏送检相关知..调整信息系统 助下,圈员组织并主持了检验标本相关
识,送检容器不实用;医院信息系统 系统衔接漏洞、条码使用不规范主 知识专题讲座,分层次对临床一线护士 , 要是由于我院采用条码技术管理检验标 进行了知识及操作培训。讲座内容主要
方面如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 , 与系统衔接漏洞等。将引起 检验标本缺陷的原因制成柏拉图图, 利用定律发现护士采集标本操作不
规范、医院信息系统漏洞、缺乏相关知识、运送过程不当是造成检验标本出现缺陷 的主要原因。.设定目标
明确重点内容后,拟定改善目标。目标值现状值一现状值圈员能力, 圈员能力是基于品管圈每一个成员就管 理目标对自己能力进行的评估而得出, 图改善前检验标本缺陷原因柏拉图平均分为.分,以分为%计算, 表 降低检验标本缺陷率对策矩阵表 本次品管圈活动圈员能力为%,目标 值一%.?。.解析问题
圈员通过头脑风暴法,对检验标本
分析前质量控制各环节中的人、物、方法、环境等个方面进行检验标本缺陷特性 要因分析,绘制鱼骨图图,寻找缺 陷检验标本出现的根源,最终确定改进 重点为医院计算机信息系统、工作人员 相关知识和标本送检个方面。.拟定对策
一个原因可衍生出多个相应对策, 列.,.., 万方数据包括静脉血、动脉血、尿、便、痰标本 的基本知识、规范的标本采集操作、注意 事项、相关影响因素等。培训过程中采用 以参与者为中心的教学方法,结合操作视 频,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保证培训效果。..规范检验标本的运送 我院于年月成立后勤服务部
门,固定检验标本运送人员并购买了运 送专用工具箱,保证专人送检、专具运 送、准时交接检验标本。通过组织检验 标
标本相关知识培训,使运送人员掌握了 存
检验标本的运送要求及运送过程中的注 意事项,避免合格标本在运送过程中出 方法
现质量问题,确保标本的送检安全。其次, 图检验标本缺陷原因分析鱼骨图 对存在缺陷的检验标本给予图片展示, 提高了运送人员的质量核查能力,使其 能够在标本送检前发现缺陷标本,并及 时与科室护士沟通,解决缺陷标本存在 的问题,避免缺陷标本的无效送检。享
..建立缺陷标本与科室信自.沟通平台 蚤 “
每科选定一名固定的护士,作为检 求 血 土
验标本安全员,对科室出现缺陷标本的 嘴
根本因素进行及时探究,并以飞信的形 式向护理部反馈。通过科室反馈的信息, 了解我院缺陷检验标本发生的根本因 素,以及护士在检验标本方面遇到的问 题和困惑,汇总整理后,作为拟定对策 及培训内容的依据,保证制定措施的临 图改善后检验标本缺陷原因柏拉图 床意义。效果确认
品管圈实施后的成果包括有形成果 与无形成果两部分。鏊.有形成果
本次品管圈活动的有形成果主要为 检验标本缺陷率的降低。改善措施实施 前年?月,例检验标本
缺乏相 系统衔 护士操 送检过条码使用护士责任标本容器系统使 关知识 接漏洞 作不当 程不当 不规范 心不强 质量问题用不当 中有例缺陷标本,检验标本缺陷率 图改善前、后检验标本缺陷原因对比图 为.%,改善措施实施后年 提升创造力,多提出合理化建议和提高 品管圈活动的开展有效降低了检验标本 月,例检验标本中有例 的缺陷率。工作效能等Ⅲ。采用自制评分表,对每 缺陷标本图、图,低于目标值
位圈员进行品管工具运用能力、团队合.无形成果
例,检验标本缺陷率为.%。经
作、创新精神、问题解决能力、工作热 品管圈活动的无形成果是指营造愉.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差异有统 情等项内容的调查,每项分值~分。
.,.,说明 快的工作环境,鼓励员工发挥聪明才智、计学意义
中国护理管理年月日第卷第期 殆
万方数据方法,巩固了临床护士检验标本相关 巧,提升了综合能力,为进一步推动品
分别统计项内容总分,计算出平均分 管圈活动奠定了基础。
并与改进前比较,绘制检验标本分析前 知识,规范了标本采集操作,将检验标
本总缺陷率由.%降低至实施后的.促进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质量控制品管圈活动的无形成果雷达图
.%,效果显著,达到了检验标本分 品管圈活动使护理管理实现了由以 图,结果显示,无形成果显著。
析前质量控制的目标。物为中心的传统管理向以人为中心的现 ?~.改善前
团队合作 一改善后
.提高工作效率,节约医疗成本 代管理转变。通过参加品管圈活动, 通过固定检验标本运送人员,购买 临床护士用数据说明问题的意识逐渐提 具 力
运送专用工具箱,改善了我院检验标本 高,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逐渐增强。此 运送条件,优化了送检流程,不仅保证 次品管圈活动取得显著效果,对我院 了标本送检质量,而且提高了工作效率, 护理队伍实施自我质量管理具有指导意 防止了医疗资源的无效使用,节约了医 义。临床科室已经纷纷组织开展品管圈 图品管圈实施前后效果对比 疗成本。活动,并邀请“滴水泉”圈员参与其中, 标准化
.提升圈员的综合能力
指导、协助品管圈活动的顺利开展,为 经过此次品管圈活动实践后,将实 本次活动按照品管圈步骤逐步进行, 促进我院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以及整 践证明的有效降低检验标本缺陷率的措 圈员体验到从不懂到熟练应用品质管理 体护理水平的提高贡献了力量。施进行整理汇总,最终修订了我院检验 基本工具的过程,提升了个人综合能力。参考文献
医嘱处理流程,制定了条码使用标准, 从选定主题到解析问题,提高了圈员自
【】秦晓光.分析前阶段质量保证.中华检验医学 统一了患者健康教育方法,规范了标本 杂志,:?.主学习的意识、分析问题的能力;拟定
】刘庭芳,刘勇.中国医院品管圈操作手册.北京: 采集、运送流程。
与实施对策体现了圈员创新能力、策划 人民卫生出版社,:卜.讨论
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的升华;本次主题 【】许晨耘,柯雅娟,陈茹妹,等.品管圈活动在手
术病理标本安全管理中的应用.中国护理管理, 我院将品管圈工具应用于护理质量 涉及部门众多,圈员在与各部门协调解。:?.改进活动中,以降低检验标本分析前缺 决问题的过程中锻炼了沟通能力;通过
【】徐建鸣,丁万红,方亭妮,等.应用品管圈实施 患者跌倒管理的实践.中国护理管理,: 陷发生率作为活动主题,取得了良好的 分析活动效果,使圈员具备了严谨的科
.效果,对品管圈这一质量持续改进工具 研思维。整个品管圈活动参与过程中, 】谢炜坚,钟华荪.护理部推行品质圈活动的实
在我院的推广具有参考价值。圈员学会了查阅文献,掌握了制作幻灯 践与成效.实用护理杂志,:卜.收稿日期:.保障检验标本分析前质量 片,绘制柏拉图等技能,并在专题讲座 编辑:贺欣萍张立新英文编辑:张俊娥 中锻炼了表达能力,增强了自信心。每 针对检验标本分析前质量控制阶段 位圈员均掌握了质量管理工具的应用技 存在的问题,品管圈活动小组利用品管 信息 “
年护理质量管理暨品管圈培训班”在京举行
为帮助广大护理工作者学习护理管理的科学方法,掌握并运用现代质量管理的手段及工具,卫生部医院管理研究所护理中心
于年月初在北京分别举办了第一期和第二期“年护理质量管理暨品管圈培训班”。卫生部医政司副司长郭燕红出席开
班仪式并作重要报告。卫生部医院管理研究所护理中心主任么莉、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博士简伟研、复旦大学中山医院护理部
主任徐建鸣、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护理部主任冯志仙等专家围绕护理质量管理和品管圈进行了精彩演讲。
郭燕红在题为《实施优质护理与公立医院改革》的报告中,从“深刻理解实施优质护理的目的和内涵”扫“实施优质护理是
医院改革的重要内容”两方面进行了阐述,同时对优质服务和优质护理服务进行了定义。她指出,优质服务是指在符合行业标
准或部门规章等通例的前提下’所提供的服务能够满足服务对象的合理需求和适当期许值,保证一定的满意度,要求从服务对象 的利益诉求出发,完善服务理念、提高服务质量、规范服务操作、科学简化服务流程,力求合规、高效、人陆化。优质护理服
务则是从服务对象的需求和利益出发,落实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优化服务模式,全面履行护理职责,规范行为,丰富内涵, 拓展外延,为病人提供全面、全程、主动、专业、人性化的优质服务。摘自中国健康护理网 阳.,.., 万方数据
第五篇:PC、PCF体系在住宅工程中的施工应用及质量控制
PC、PCF体系在住宅工程中的施工应用及质量控制
(发稿时间:2012-01-10 阅读次数:7337)
陈
亮1
周广良2
(1、南京市建筑安装工程质量监督站
江苏·南京210007)(2、南京市江宁区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
江苏·南京211100)
[摘 要] 本文介绍了PC、PCF体系的施工特点及对住宅产业化的推动,结合工程实例重点阐述了PC外墙板现场安装的施工技术,质量控制的重点、难点及其质量缺陷的整改措施。
[关键词] PC外墙板安装 质量控制 质量缺陷 整改措施 工程概况
南京某住宅小区工程,总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位于南京市江宁区东麒路北侧,沧麟路和润发路之间。该住宅小区工程由11栋18层的住宅楼、中心车库以及临街商铺构成,其中01、03、05、06、08、09、10、11栋东、南、西外墙采用PC、PCF技术,部分空调板为PC技术,楼梯为PC楼梯,住宅产业化率大大提升。PC是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英文简称,是以预制构件为主要构件,经装配、连接而成的混凝土结构;PCF是预制构件外墙模的简称。本工程外墙PC、PCF构件主要采用HR保温装饰板无网现浇系统(本文统称为PC外墙板),HR保温装饰板无网现浇系统=保温装饰板+无网现浇+PC,即以保温装饰复合板、工厂化无网现浇砼形成一体化PC外墙、外保温及装饰的整体装配式体系,该系统目前全国领先。本文结合工程实例主要介绍了PC外墙板的现场安装施工技术、质量控制及其质量缺陷的整改措施,供大家交流探讨。工程特点
本工程PC和PCF构件在房屋建筑施工中的应用,与传统建筑施工相比,有以下主要特点:
(1)采用了HR保温装饰板无网现浇系统,外维护结构与外墙保温装饰施工同时完成,大大提高施工进度。
(2)预制装配式构件的制作工业化程度高,预制构件全部采用在工厂流水加工制作,质量稳定可靠。
(3)工业化节能降耗成效显著,机械化程度高、劳动强度低,劳动力资源投入相对减少,成型模具和生产设备一次性投入后可重复使用,耗材少,节约资源与费用。
(4)现场装配、连接施工使得建筑废弃物、扬尘、噪声污染等得到有效控制,可避免或减轻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PC、PCF构件吊装顺序及安装施工流程 3.1 吊装顺序
每层构件吊装沿着外立面逆时针方向逐块吊装,不得混淆吊装顺序,外墙PC、PCF构件为建筑平面图中外围黑线部分,如图1所示。
3.2 安装施工流程
地下室结构顶板施工完成→预制构件进场校验、按吊装顺序堆放→预制构件编号弹控制线→地下室顶板面弹轴线、标高控制线→支撑连接件设置、复核→PC外墙板吊装校正→剪力墙扎筋→PC外墙板预留连接钢筋锚入剪力墙扎筋内→机电管预埋→剪力墙支模→支撑排架、模板搭设→预制楼梯、预制空调板安装→现浇楼板钢筋绑扎→机电管预埋→墙、柱、顶板混凝土浇捣→下一楼层施工同此流程(流程分解见图2→图8)
图
2定位放线
支撑排架
图
5支撑排架搭设
空调板
图6
预制楼梯、空调板吊装
图7
楼板钢筋绑扎
图
4剪力墙钢筋绑扎
固定斜撑 预制墙板
剪力墙筋筋 预制墙板 固定斜撑
图
3外墙板吊装 PC外墙板安装质量控制的重点、难点及质量缺陷的整改措施
4.1 引测与轴线、标高、垂直度控制
预制装配式结构,轴线、标高及垂直度控制,是施工的一项重要控制内容,是装配式结构关键的质量控制点。
4.1.1引测与轴线控制
每块预制构件进场验收通过后,统一按照板下口往上1000mm弹出水平控制墨线,按照左侧板边往右500mm弹出竖向控制墨线。每层楼面设置四个轴线控制点,控制轴线在纵、横轴方向各一条,楼层上的控制线用经纬仪由底层原始点直接向上引测。预制构件控制线依次由楼面控制轴线引出,每块预制构件均有纵、横两条控制线(轴线内翻200mm)。
4.1.2初步就位及调节
首先安装调节标高的螺栓(详见图9),根据标高控制点将螺栓标高调整到指定标高。预制构件从堆放场地吊至安装现场,由1名指挥工、2~3名操作工配合,利用墙板下部的定位卡和待安装墙板的定位螺栓进行初步定位(详见图10)。然后,对构件进行三向微调,确保预制构件调整后标高一致、进出一致、板缝间隙一致,并确保垂直度。
4.1.3高度调节
根据楼层水平控制点,通过精密水准仪对构件标高进行复核。每块预制构件吊装完成后须复核,每个楼层吊装完成后须统一复核。
4.1.4垂直度调节
构件垂直度调节采用可调节斜拉杆,每一块预制构件设置2道可调节斜拉杆,拉杆后端均牢靠固定在结构楼板上。斜拉杆与预制构件、现浇楼面的连接采用双点固定,不应采用单点固定,从而可以有效地降低构件跑位的几率(详见图11)。拉杆顶部设有可调螺纹装置,通过旋转杆件,可以对预制构件顶部形成推拉作用,起到板块垂直度调节的作用,如图12所示。每块预制构件吊装完成后须复核,每个楼层吊装完成后须统一复核。(PC外墙板吊装实例详见图13)
4.2 PC外墙板与现浇结构的连接施工
本工程PC外墙板与现浇混凝土剪力墙、梁连接,预制墙板锚固钢筋锚入剪力墙和楼面梁筋内。在建筑物结构外围护部位先把预制墙板安装调整就位,再进行剪力墙及楼面钢筋的绑扎施工,从而有效地避免了预制墙板锚固钢筋与剪力墙、梁钢筋的相碰,使得预制墙板能顺利就位。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剪力墙锚固钢筋过于密集且强度太高,现场PC外墙板安装就位困难,通过设计改进,将原直径10mmⅢ级钢改为直径8mmⅠ级钢+16mmⅢ级钢组合,同时增加了锚固钢筋的间距,改进后大大降低了现场施工的难度,具体如图14所示。预制构件安装就位固定后进行剪力墙、梁、板现浇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楼层顶面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值70%后,方可以拆除拉杆。
4.3 PC外墙板接缝处理
微膨胀水泥砂浆填塞
预制墙板接缝主要是指墙板之间的水平缝和竖向缝,接缝均采用柔性材料和微膨胀水泥砂浆进行填塞。水平缝采用双面带胶的胶条,在墙板吊装之前,将需粘贴胶条部位清扫干净,不得有积水、浮尘,以免影响胶条的粘结,胶条粘贴到位后,再进行墙板吊装。当两块墙板吊装完成,调整固定后,两者之间的竖向缝先用海绵条进行填塞,再在两面用微膨胀水泥砂浆塞实、抹平。
4.4 PC外墙板墙面防水构造与防水材料
预制墙板外墙面与楼板之间、外墙面之间的水平缝和竖向缝,按照设计图纸,用高分子密封材料封闭,密封材料采用硅酮耐候密封胶(详见图15 图16)。
4.5 PC外墙板外墙面水平、竖向缝偏差超标的整改措施 现场施工过程中,已安装好的PC外墙板外墙面水平缝和竖向缝偏差常会出现超标现象,单纯依靠打胶将造成外立面胶缝宽窄不一,严重影响建筑外立面的观感质量。具体的整改措施为:首先以缝为中心线在缝两侧弹好水平或竖向控制线,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再用切割机沿缝单侧或两侧对称切除100mm的保温装饰板,并将基层及缝内清理干净,涂刷界面剂后,根据控制线将此处的保温装饰板再进行重新铺贴。为保证此处的修补质量,修补处的保温装饰板采用满贴处理,固定保温装饰板的锚固件数量不得少于每平方米6个,沿缝两侧的条形板每米不少于3个。后贴保温装饰板与原墙面保温装饰板之间缝隙的构造做法及后贴保温装饰板的具体做法应满足国标图集10J121《G型-保温装饰板外保温系统》的相关要求。
4.6 PC外墙板破损、缺陷的修补
PC外墙板在制作、运输、吊装过程中及吊装施工后等各阶段成品保护措施不到位或操作方案不得当,均可造成预制构件的破损、缺陷。该工程PC外墙板破损、缺陷分为无保温装饰板贴面的混凝土构件破损和有保温装饰板贴面的复合保温板破损、剥离。
4.6.1 无保温装饰板贴面的PC外墙板砼构件破损修补
无保温装饰板贴面的混凝土构件缺棱掉角后应及时用新配制的水泥胶泥或聚合物水泥砂浆进行修补,对于较大的缺损应采用二次填补方式修补。修补的工艺流程如下(混凝土构件破损修补前后比照见图17):
(1)破损部位面积较小,破损厚度较小:基层清理→洒水润湿→涂界面剂→分层修补→压光→养护→打磨
(2)破损部位面积较大,破损厚度较深:植筋→基层清理→洒水润湿→打底→中层→面层→压光→养护→打磨
4.6.2 有保温装饰板贴面的PC外墙板复合保温装饰板破损、剥离修补
由于构件脱模、蒸汽养护温度过高、成品保护不当等种种原因,易造成PC外墙板外侧复合保温装饰板破损或与砼构件产生剥离现象。如出现该类问题,复合保温装饰板必须修补或更换,确保工程质量。基本工艺流程:板面检查→损坏、剥离部位分类、标注→切除破损、剥离部分或整体铲除复合保温装饰板→清理界面→裁取相应大小的保温装饰板,面层硅钙板修边5mm左右→保温装饰板背面满刮专用粘结砂浆,并粘贴于相应的修补部位(修补的板块面积大于0.3㎡时,加装锚栓与基层连接)→5mm左右的修补缝隙分别采用柔性砂浆及柔性腻子修补平整→缝隙修补略高于原板面部分待干燥后用砂纸磨除→修补部位验收(保温装饰板破损修补主要流程详见图18)
住宅产业化是住宅领域的一次重大变革,预示着住宅生产模式的巨变,主要过程是以工业化的方式来建造住宅,其目的就是实现住宅建设的高效率、高品质、低资源消耗和低环境影响。住宅的产业化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实现了住宅产业由传统的劳动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的转变,是未来产业发展的方向。目前我省乃至全国在住宅产业化领域相对落后于一些发达国家,因此,我们应该认真总结、交流其好的经验、成果,使其设计与施工水平不断得以提升,相关标准不断得以完善,从而促进住宅产业化在探索道路上的快速推进。
参考文献
[1] DG/TJ08-2069-2010 装配整体式住宅混凝土构件制作、施工及质量验收规程.上海.2010
[2] DGJ32/TJ86-2009 保温装饰板外墙外保温系统技术规程
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
[3] 10J121 外墙外保温建筑构造
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出版,2010
作者简介:陈 亮(1977—),男,英国利物浦大学结构工程专业毕业,硕士研究生学历,从事工程质量监督工作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