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组合作学习总结
小组合作实效性的研究阶段性总结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新认识
小组合作学习是20世纪70年代初兴起于美国,并在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新型教学组织形式,所谓合作学习就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目标与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它的基本做法是:依其任务类型或学业水平、能力倾向。个性特征、性别等方面的差异将学生组成若干个异质学习小组(每组4人),创设一种只有小组成功小组成员才能达到个人目标的情境,即小组成员不仅要努力争取个人目标的实现,还需要帮助小组同伴实现目标。合作学习是对班级学习方式的补充和改进,它强调以集体授课为基础,以合作学习活动为主体形式,力求体现集体性与个体性的统一。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
如何有效增强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我认为:在正确理解和把握小组合作学习基本理论内涵的前提下,针对以上影响因素应采取以下有效策略:
1.科学组建合作学习小组
学习小组的组建是合作学习活动顺利开展的前提。组建学习小组,老师要对学生的分组进行认真研究设计,按1:2:1,也就是一个优生,2个中等生,一个学困生的比例建立,使各个小组总体水平基本一致,以保证各小组开展公平竞争。小组一般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进行。分组时,不仅要求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思维特点出发,而且在构成上要求小组成员在性别、个性、才能、倾向、学习、家庭背景等存在合理差异,以便学习
时发挥各自的特长和优势,小组建成后,还必须要求每个小组中的成员相互友爱,坦诚相见,民主平等,体现小组的团体力量和精神。
2.明确小组合作学习的目标和责任
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责任分工是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关键要素。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各成员要有明确的合作学习目标和具体的责任分工,分工明确,责任到人。才能使小组成员全员参与,并明白各自应该承担的角色,掌握各自所分配的任务,使合作学习有序又有效地进行。在这里,值得提醒的是:小组合作学习目标是小组成员共同的学习目标,是小组成员共同努力的方向。这就要求小组成员不仅要努力争取个人目标的实现,更要分工协作帮助小组其他成员共同达到预期的合作学习目标。
3.培养小组成员团队意识和合作技能。
培养小组成员团队意识和合作技能是小组合作学习活动顺利开展的重点。合作学习不是一种个人的学习行为,而是一种集体行为,为了达到共同的学习目标,需要每个成员具有足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技能:即小组成员之间必须相互了解,彼此信任,经常进行有效地沟通:组员不仅要对自己的学习负责,而且要为所在的小组中其他同学的学习负责,要互相帮助和支持,形成强烈的集体责任感,并妥善解决可能出现的各种矛盾,建设起一种融洽,友爱的亲密伙伴关系,培养小组成员的团队意识和合作技能。互相信任,团结互助的意识和技能。主动表达自己见解的意识和技能,学会小组讨论的的意识和技能,尊重别人发言的意识和技能,以友好的方式对待争议的意识和技能。
4.建立合理的小组合作学习评价机制。
合理的评价机制是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效果的重要途径。在合作学习中,我们要充分发挥每个成员的最大潜力,实现共同目标和个人目标的辩证统一,就应该建立一种促进学生作出个人努力并且小组内成员互助合作的良性制约机制。这种良性制约机制主要是合理的评价机制,合理的评价机制能够将学习的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对小组集体评价与小组个人评价相结合,从而使学生认识到合作学习的价值和意义,并更加关注合作学习的过程。
评价机制包括以下几类:(1)定期评价小组共同学习的情况,检查小组功能发挥的程度,以便学生了解自己小组的学习成果。让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上认识合作学习的方式。(2)以学生自主学习,参与程度、团结合作、完成任务。让学生认识到小组合作成员是一个学习的共同体,只有每个成员的共同参与才是合作学习所要实现的目标。(3)教师要进一步反思自己的引导、调控和组织能力,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以保证教学质量稳步提高的同时,使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会团队合作,提高学生自我表现的自信心,真正发挥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教学组织形式的优势和价值。
三、影响小组合作学习实效性的几个因素
1.教师的认识意识不清
有的教师没有真正领会小组合作学习的内涵。有人只是把学生简单的分成若干个小组进行讨论,目前我看到的所谓小组合作学习,仍停在传统的小组讨论,然后汇报学习结果就算完成任务的层面,没有意识到仅让学生在距离上靠近,不一定能促进学生认知和情感的变化,形成一种合作学习的精神和意识,从而获得有效的合作学习才是目的。
2.老师缺乏指导和组织小组合作学习的知识和技能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是个体设计师,又是主要的组织者。教师必须对合作学习进行精心设计。然而现实中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在实践操作中显得很茫然,缺乏小组合作教学的知识和技能,例如:有的教师苛求学生参与合作、不管问题是否适合让学生合作讨论。
3.有的教师生搬硬套,使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成为制造主体学习热烈气氛的工具。
4.重议轻思,有时教师出示问题之后,马上要求学生讨论合作,并没有腾出一点时间让学生个体进行思考,致使部分学生不动脑筋思考,讨论不深刻,不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5、还有的教师放任自流,忽略了教师的引导,组织作用,使合作学习放得开,收不拢。
四、要使小组合作学习取得好的效果,我觉得应注意以下几点:
1.精心选择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它有利于发挥每个学生的优势,使各小组成员互相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有便于组际之间的竞争,提高教学质量。但并不是说,所有的学习内容都需要小组合作学习,而应根据课文的重点、难点、学生的疑点,有选择性有针对性的设计小组合作学习内容。
2.恰当地选择合作学习的时机。有效的合作学习必须建立学生充分独立思考之后才会产生交流,表达的欲望,在大多数学生产生这种欲望时,小组学习的出现就为学生畅所欲言提供了交流的平台,提高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益。
3.小组合作学习,老师要发挥引导、帮助、组织作用,而学生要发挥主体作用,组内成员互相合作,组际之间相互竞争,既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又挖掘了个体学习的潜能,使学生在互补促进中共同提高。
第二篇:小组合作学习总结
小组合作学习总结
梁玉芝
我校开展了小组合作学习课堂研讨活动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它是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新学习方式。回首这两个学期的教学实践,在小组合作学习课堂这个领域,想要实现生生互动,智慧生成,全员达标,就需要在以下几个环节上做足功夫:1教师必须有激发学生学习愿望和动力的能力;2指导小组中每个成员明确目标和任务,做好学习的分工与合作;3抓住合作的契机,培养学生善于合作,主动发言的能力;4根据不同的文体,设计出新颖的、符合学生身份和认知能力的可操作性强的合作内容;5注重对合作过程的对个体参与度,小组发言以及课堂的生成给予及时到位地评价。只有做到这些,才能避免小组合作流于形式,否则,表面上课堂的热闹互动,掩饰不住课堂的内在的底气不足和学生思维发散的混乱无序。因而如何有效的组织好小组合作学习,是很值得研究的。
一、基础知识检测需要合作学习。
学习第四课《紫藤萝瀑布》时,无法实现当堂达标的目标,的学习热情。就把字词部分再班上听写完了以后小组互换批改,两分钟后统计出达标小组和不达标的情况,及时强调易错字形,当堂改正,学生印象深刻,乐意接受。
二、解决难点问题时需要小组合作。
《紫藤萝瀑布学生》在品味句子时,有从句式特点入手的,也有从修辞角度考虑的,起来表述时答案众说纷纭。授课的时候,我都直接肯定了他们不同的答案,并且顺势帮他们梳理出品味句子的几种不同角度。第二个班级授课的时候,这个句子的赏析也出现了争论,这个时候我改变了策略,适时地组织学生进行了小组合作讨论。最后一个小组还联系以前所学课文,补充梳理出品味句子的角度可以从句式,修辞,关键词等方面综合考虑,这个合作的契机是准确的,所以智慧的生成是灵动的。
三、解决开放性习题时最好需要合作学习。
现在有许多练习题是开放性的,这类题目答案多样化,言之成理即可,但学生往往考虑问题单一,想不到多种答案,这时,我们就可以采用合作学习。例如:在《论语十则》中最后一个习题,组织小组合作学习,集中大家的智慧,就会想出多种答案。在这时学生寻求答案的思维是发散的,智慧的火花在合作学习中闪耀。由此,掌握契机,适时进行的合作学习能够激励同学高效学习,建立合理的小组评价及奖励机制也是保证小组合作学习有效进行的重要依据。
合作学习研讨后教师要及时进行总结评价,一方面是对小组学习的情况进行总结,让学生把小组讨论的结果进行汇报,观点可以是自己的也可以是小组的,把小组讨论拓展为全班交流,允许学生互相质疑,让学生在思考和探讨中,使思维得到充分发展。另一方面,对小组的活动情况进行评价,分阶段在小组内对每个同学的表现进行评价,主要从参与是否积极、合作是否友好、工作是否认真负责等方面进行,目的是让每个学生了解自己在小组活动中的表现。同时在组与组之间进行评比,看一看哪个小组的活动开展得最好,哪个小组的同学最积极主动、团结友好,尤其要特别关注那些在学习上有一定困难的学生,他们是否积极参与。例如:学生课堂表现,个人作业、日清、周清,单元过关要及时总结并给奖励,奖励喜报。奖励机制为等级式,晋级奖励。一周一总结,一月一评选。被评为“优秀个人”,“优秀小组长”奖励喜报。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它”,需要我们教师不断的指导和长期的熏陶,并不断学习和探讨,不断改进、反思、校正。我相信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随着我们认识的不断提高,我们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会进一步深入。作为一名教师,我愿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用自己的身心去实践,迎接创新教育的明天!
第三篇:小组合作学习总结
小组合作学习总结
本学期我们学校为深化“惜时增效、轻负高效”的教学改革,实施小组合作学习,一学期下来有许多困惑,也有收获。现在总结如下:
一、组建合作学习小组
组建合作小组时,我尊重学生自己的意愿,四人为一组。按学习成绩优、中、差搭配,让他们先自由组合,在这基础上,再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性格、能力等因素,进行适当的调配,从而将一个班级组建成十四个最优化的“同组异质,组间同质”的合作学习小组。这样既能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优势,有利于组内成员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又便于开展组间竞赛,公平竞争,发掘小组的群体智慧,实现优势互补。
二、培养合作组长
培养小组长关键在于培养他组织小组活动的能力,如怎样进行预习检查,怎样组织讨论,怎样提问同学,怎样给组员讲解,掌握小组的秩序等,尤其要关心学习成绩较差的同学。尤其是训练组长怎么给组员讲解。在合作学习中小组长的作用明显体现出来了。大多数小组长工作十分认真负责,他们负责检查小组成员每天的作业,组织本小组的每个组员在讨论时都要发言,课堂练习也由小组长组织批改、订正。我们每个月还采取了小组与小组之间的评比,每周分别评出一个优秀小组,每个组员分别奖励三分、二分、一分,其组长多奖励两分。这样,就有效地激励了每个小组长的上进心,也增强了每个组员的集体荣誉感,不管是在学习上,还是纪律方面都有了明显的进步。
三、培养学生学会倾听
开始合作,很多同学在其他同学发言时,有的是因为没有轮到自己发言而丧失了刚才的那份热情;有的是还在等着发言,在思考着自己的想法;也有的是因为没轮到他而觉得无所事事„„很少去关注同学的发言,才出现了“老师,我来说” “老师,我还有„„”“前面不是说过了吗?”这样的情况。因此,我着重培养学生静下心来,学会“倾听”:在“听”的过程中学会“挑刺”,发现其他小组存在的问题;更要在听的过程中吸收其他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果;在“听”的过程中学会如何规范、清晰地表达,提高“说”的质量。
四、小组合作的评价
小组合作学习“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因此,我把个人之间的竞争变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把个人计分改为小组计分,把小组总体成绩作为奖励的依据,形成了“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的新格局,使得评价的重心由鼓励个人竞争转向小组合作。例如:试卷讲评课完后,我让各小组对本组成员进行总结和评价,有的小组说到本组总的学习气氛,好的是能够互相帮助,互相监督,不好的是爱说小话,行为涣散。各组成员都要为本组争光,积极帮助学习后进的同学。达到了共同进步的目的。
以上是我在本学期教学中的一点做法,还有许多困惑的地方,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探索。
第四篇:小组合作学习总结
如何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一、开放分组,多向交流
小组的组成应由教师与学生共同商讨决定,要考虑学生的成绩、性格、性别、交际能力等。同时,要引导学生学会与不同的人相处,尤其要关心那些交际能力弱、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同学,争取组内同学共同进步,要求组内每一个成员做到全身心投入和全程参与。每个小组的人数应适当。各小组确定一名组长,组长可以由组员轮流担任。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操作程序
1、创设学习情境。
设计一个有利于学生相互之间展开合作研讨的活动情境,以此一方面为学生提供合作探究的机会,另一方面让学生产生与同伴合作交流的心理需要。
2、明确合作学习任务。
这一步就是让学生明确即将进行的合作学习将围绕着什么主题进行,合作学习将采用什么方式进行、最后达到什么样的学习目标和要求等问题,以此为后面的合作探究作出正确的目标导向。
3、合作探究。
明确学习任务以后,教师应立即组织学生围绕活动主题展开合作探究。
4、评价与反思。
这一步主要是组织全体学生对各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和结果进行交流,在广泛交流的基础上师生共同对各小组学习效果作出评价,学生对照他人的学习情况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进行反思。
三、合作学习应注意的问题
1、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需要有充分的理由。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现象:有些课堂尽管采用小组学习的组织形式,但所讨论的问题没有思考性、启发性和探索性,学生不加思考就能回答;有的所提的问题虽有思考性,但学生刚刚转过身,还未进入讨论状态,教师就宣布讨论结束;有的小组内的分工不明确,一开始讨论,学生就显得手忙脚乱,要么组内优生一言堂,其他学生惟命是从;要么一哄而起。。。使得小组讨论成为一种课堂教学的“摆设”,把小组合作学习简单化和庸俗化。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对采用小组学习策略准备不足,有很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它需要教师做大量的课前准备工作,包括对学生的学习特点、教学目标、教学环境和资源等的深入和细致的分析,把问题情景、自主学习、协
作环境和学习效果的评价等方面进行系统的设计,只有这样小组学习才能真正发挥作用。
2、小组合作学习应让更多的人表现自我、体验成功。课堂教学中学生存在着差异,所以在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时候,教师应走到学生中间去,在组间巡视,关注学习有困难、默默不语的学生,让他们在老师与同伴的帮助鼓励下,积极地在合作学习中表现自我,从而获得成功的体验。
3、小组合作学习并不仅仅只是座位方式的变革。不少教师只要一提到小组合作学习,首先想到的就是座位方式的改变。如果问及为什么要改变座位方式,却说不出很充分的理由。正因为如此,我们常常看到一些课,光有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几个人一组围座一起,事实上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合作,既没有照顾到学生的个别差异,也未曾注意让小组学习中每个成员机会均等的参与。为了避免一部分学生由于得不到充分的参与学习活动的机会不得不处于“旁观”、“旁听”地位的学习状况,我们就应该恰当的采用小组合作。
4、小组合作学习离不开教师的组织和引导。要让小组合作学习真正发挥作用,必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课前要认真的做准备。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准备:(1)为什么这个环节要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不用可以吗?(2)如果要用什么时候进行?问题怎么提?大概需要多长时间?可能会出现哪些情况?教师该如何点拨、引导?(3)如何把全班教学、小组教学、个人自学三种具体的教学形式结合起来,做到优势互补?(4)学习中哪些内容适合进行班级集体教学、哪些内容适合小组合作学习、哪些内容适合个人自学?如果这样做课前准备,小组学习的效率就会大大提高。
5、合作的方式和习惯需要长期培养。
(1)让学生学会倾听,处理好踊跃发言与虚心听取的关系。(2)让学生学会思考,处理好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关系。(3)要让所有的人积极参与,特别关注小组学习中保持沉默的学生。
6、融入竞争机制,优化合作学习。
有竞争才有提高,针对学生好胜的心理特点,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不失时机地引入竞争机制,对合作学习的效果能起到纠正、提高、深化的作用,使合作学习更具实效、高效。合作学习是一种共同的,开放的,包容的学习。它要求学习小组成员共享目标和资源,共同参与任务,直接交流,相互依*。在教学中,教师常常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要求小组成员共同完成某一设定目标,如讨论、演唱、合奏、创作、游戏等。它不仅可以使教学民主化,活跃课堂气氛,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机会,而且也能增加学生的信息交流量,使传统的信息传播网络化,扩展学生的深度和广度,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第五篇:小组合作学习总结
小组合作学习情况总结
孙新艳
高效课堂教学方式中提出了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倡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正是基于这一理念的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它能真正让学习成为学生生活中的一部分,促进学生主动全面地发展。目前,我校老师们在校领导的倡导下,都在尝试运用这种新的教学手段。怎样才能更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结合我校小组合作学习实施情和平时的听课情况、自己的上课情况来谈谈我的一些感受:
在全体教师的不懈努力下,小组合作学习的工作有了很大的进展,在听课过程中,我们发现很多学科的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都在尝试运用小组合作学习,而且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表现的较好,课堂开始变得精彩起来,学生在课堂上的讨论、发言、评价甚至质疑都非常精彩,“兵教兵”的现象开始在课堂上出现。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习惯正在逐步养成,教师的评价在逐步到位,极大的激发了学生在课堂上表现的热情。现谈谈存在的问题:
1、在分组方面个别班级分得不齐一,各组之间存在较大差异。
2、有些考评细则没有落实到位。比如课前学习用品和课前学习知识的准备。
3、课堂上合作研讨环节没有设计或设计内容有问题(难度不够),部分老师单个提问学生,不太给学生小组探究问题的时间。学生就是为了加分而自己举手回答问题,只是在竞争,不是合作竞争,达不到激发兴趣和有效的合作探究学习的目的。
4、“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还存在,有的老师思想观念上还没有完全转变过来。不敢放手学生,自己讲课的欲望还比较强烈,总想把知识直接教给学生。教师应大胆放手,解放思想,把课堂上表现的机会让给学生。
5、学生合作探究时间太短,流于形式。在小组合作学习时,往往是教师呈现问题后未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就宣布“合作学习开始”,不到两三分钟就叫“停止”。这时,有的小组还未真正进入合作学习主题,有的小组才刚刚开始。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不但达不到合作学习的目的,而且很容易挫伤学生合作学习的热情,养成敷衍了事的不良习惯。
6、学生合作学习中,教师忽略了对学习过程、知识生成过程方法的指导和学生参与过程的评价。老师很少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参与程度以及创新意识、实践能力进行评价,特别是很少关注那些平时性格内向、少言寡语的学生。这种不公正、不全面的评价极易挫伤学生参与合作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更不可能很好地发挥“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
7、开展小组活动后常要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全班交流,但小组代表一站起来发言就是“我认为……”、“我觉得……”、往往不是代表本组意见,而是代表个人意见。教师对小组汇报的评价也常常是“你说得真好!”、“你的见解真不错”。显然,学生的不正确的发言方式是由教师的不科学的评价造成的。其主要问题表现在:偏重于对学生个体的评价,忽略了对学生所在小组集体的评价。
8、没有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动”的欲望。在听课中发现,学生参与的面还不够大,有一小部分学生还没有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也就是说还没有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动”的欲望。要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来。
9、需要指出的是,有的老师对合作情况无评价,还有的老师评价不够及时。在讨论发言后,老师想起了的就给小组加分,不记得的就不了了之。这样严重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也养成了学生无所谓的态度。
10、班级记录监管力度不够,课代表和班干部有的不能自觉完成加减分记录。
希望老师们通过科学的设计,利用学生喜欢交流和互动的天性,喜欢探索和发现的年龄特征,借助于小组合作的形式,提高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与时效性,让小组合作学习在学生知识的获取、能力的培养等方面充分发挥功效,使学生“动”起来,“活”起来。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需要我们教师不断的指导和长期的熏陶,并不断学习和探讨,不断改进、反思、校正。我相信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随着我们认识的不断提高,我们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会进一步深入。作为一名教师,我愿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用自己的身心去实践,迎接小组合作学习灿烂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