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传记读后感

时间:2019-05-12 12:56:3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屈原传记读后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屈原传记读后感》。

第一篇:屈原传记读后感

是谁曲解了屈原的爱国情怀?

说道屈原,第一时间想到的词就是 “爱国主义”,而这一主题一直都贯穿于屈原作品的传统解读。

写这篇文章是因为当我维基百科屈原词条时,赫然发现,在屈原这一词条下竟有关于性向的解读,仔细阅读竟发现,他竟然是一位同性恋者,原来战国也是一个“基情四射”的年代,而这也就牵扯到了屈原的爱国情怀以及一系列屈原自杀缘由的解读。

首先需要了解屈原生活的时代,屈原生于战国战国。屈原(前340年-前278年),战国时期楚国人,芈姓,屈氏,名平,字原,以字行;又在《离骚》中自云:“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出生于楚国丹阳。楚国公室。

战国时期(前476年,一说前453年或前403年~前221年),或称战国时代,简称战国,是中国历史上东周的一段时期(秦统一中原前),这一时期各国混战不休,故被后世称之为“战国”。战国之前的时代为春秋,都是后世史家为研究这两段时期的历史,对东周这段历史时期的再次划分,历史上并不存在春秋、战国这样的朝代。

伴随着私田制和铁器的广泛运用,社会新兴阶层的崛起,战国时期的中国从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上迎来变革的高峰。由于郡县制度的加强,以获取土地、财富、人口的国家不断开展兼并战争,促使这个从春秋时期开始便战争不断的土地逐渐走向新的时代。战国承春秋乱世,启帝秦发端,中续百家争鸣的文化潮流,中原经济技术的新发展与各国相继图强而展开的举国变法,名士的纵横捭阖,宿将的战场争锋,涌现出了大量为后世传诵的典故。塑造了帝制中国的雏形。

七强并立形势的形成战国时期诸侯各自为政,相互混战,国际社会非常不稳定。战国初期东周境内尚

十几个国家,其中以齐、晋、楚、越四国的实力最强,有四分天下之势。

后来晋国内乱,以智氏、范氏、中行氏和韩、赵、魏六家为主的“六卿”又互相兼并,范氏和中行氏倒下后,以智伯瑶为首的智氏,于前455年联合韩、魏两家合兵攻赵,把赵襄子围在晋阳,决汾水灌城。韩、魏突然和赵氏联合起来,于前453年消灭智氏,瓜分了智氏的全部土地。不久,三家又将晋公室的土地和人民,除曲沃(今山西闻喜县)、绛州(今山西翼城东南)外,也都瓜分了。这时的晋国国君降到了三家之下,卑屈到要朝见三家大夫(三家分晋)。齐国卿族田氏到陈完的第五世孙田恒,联合鲍氏,灭了当时专权的栾、高二氏篡夺齐国政权(前386年田氏代齐)。后来燕国崛起,秦国中兴,及其它一些小国陆续的被吞并或沦为附庸。到了战国中期,剩下来的七个主要大国秦、楚、韩、赵、魏、齐、燕被称为战国七雄。

经济的繁荣,各国开始纷纷变法图强,相互征战吞并。

齐、秦斗争的焦点在于争取楚国。楚国是春秋老牌强国,和晋国争霸了百年,虽在春秋末期遭受了吴国大举入侵,国势大损,但随着楚昭王,楚惠王数十年的修养以及不断对南北拓开疆域,渐渐有了复兴的苗头。战国初期,楚悼王任用吴起为令尹,实行变法,楚国北败三晋,西却秦,南开长沙,苍梧,天下诸侯畏楚之强。

公元前381年,楚悼王死后,贵族叛乱,射杀吴起并箭中王尸,新即位的楚肃王将其叛乱贵族尽灭,但同时造成楚国朝政大为混乱,楚肃王为稳定朝政,与剩下的贵族达成协议,废除吴起的部分变法,以求稳定国家。变法虽被大大缩减,但不影响楚悼王为楚国留下的强国之体,其后楚宣王,楚威王即位后,创造了楚国在战国前所未有的盛世情况,即楚国历史上的宣威盛世,在此期间,楚宣王扶持过秦献公,秦孝公,秦楚两国通婚连好,共对魏国。楚宣王又发兵救赵,离间三晋,削弱强魏。齐魏徐州相王而不通知楚国致使楚国大怒,楚威王在徐州大破齐军,给了齐威王一个教训,楚国在此期间国势达到最强的局面,总体发展还是向上的,并使这一盛世延续到楚怀王前期。

在楚怀王时期,秦齐两国前后强盛起来,楚国对其双方的倾向是一个重要的砝码,两国开始了争取楚国的支持。但自齐国大破燕国后,楚国与齐国结盟和好,齐楚联盟,致使秦国想要攻伐齐国的打算落空,秦国想要打击削弱齐国,就要拆散齐楚联盟不可。可楚国此时的国君偏偏是爱贪图便宜的楚怀王。

为了破坏楚、齐联盟,周赧王二年(前313)张仪出使楚国,使楚与齐绝交。秦国派张仪入楚向楚怀王鼓吹“连横”,劝楚绝齐从秦,并口头许愿,以归还楚国商於(在今河南淅川县西南)600里地方为代价。楚怀王信以为真,就和齐国断交。当楚国派人向秦国讨取土地,秦相张仪狡猾地说:“我和楚王商定是六里,没听说是六百里。”楚怀王十分恼火,发兵攻秦。秦军在丹阳打败楚军,楚兵被杀八万人,楚将屈匄被俘,秦攻取楚国的汉中地六百里。张仪又说服韩、赵、燕与秦连横。周赧王十四年(前301),齐、韩、魏联合攻楚,杀楚将唐昧。周赧王十六年(前299),楚怀王不顾屈原忠告,受骗往秦,被扣留,最后死于秦国。

楚顷襄王即位后,楚国愈加衰弱,虽在抗秦方面攻取旧巴国之地取得一系列胜利,但更激起秦国的报复与打击。其后楚考烈王即位后,用春申君为相,北救赵国,与诸侯共同抗秦,攻灭鲁国,楚国有了中兴之势,但难以弥补楚怀王,楚顷襄王留下的巨大创伤。楚国在楚考烈王去世后,内部宫廷不断倾扎,楚国日渐衰弱下去。

看到这样的历史背景,屈原处于国家由盛转衰的时代。屈原家系,出于楚王宗室。楚王的本家中,和屈氏家族类似的,还有昭氏和景氏,屈原曾任三闾大夫,据说就是掌管昭、屈、景三氏的事务。

屈原是楚王的本家,当时叫作“公族”或“公室”,屈氏子孙如屈重、屈完、屈到、屈建等,在楚国都曾担任过要职。屈原的父亲叫伯庸。到了屈原这一代,屈氏为高官的人不多,只有屈原和后来被秦国俘虏的大将屈匄。屈原楚辞《九章》中的《惜诵》曾说道:“忽忘身之贱贫”。很可能当时这个贵族家庭已经衰落了。

在科举尚未施行的战国时代,文学家没有独立的社会地位和生存条件,他们

只有依附于当时的国君与贵族才能生存,即成为“文学弄臣”。

在维基百科关于“弄臣”是解释的:弄臣(中国古称优,原作演员解),是古代宫廷中以插科打诨来为国王消烦解闷的人物(但未必是正式的职衔),常由侏儒担任。虽然身分卑下,但弄臣往往是宫廷中唯一享有言论自由的人,文学、传说中他们常被塑造成“谈言微中,亦可以解纷”的讽谏者,例如莎剧里的一众弄人,以及《史记·滑稽列传》里记述的优孟和优旃,他们常利用了滑稽的讽刺功能对君王进行谏言。

作为一个没落的文学贵族,屈原也就只能依附于楚怀王,可是作为一名“文学弄臣”,跟出柜有什么关系呢? 屈原在两次流放无情的被抛弃之后,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我在高中时期也学习了一些屈原流放期间的文学作品,当时老师对文中的解读现在看来是非常牵强的,因为屈原的作品中大量的诗句体现的男女之间缠绵悱恻的意境,而老师说那只是作者的象征手法。

众女嫉余之娥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后宫弄臣姬妾争风吃醋。)

初既与余成言兮,后悔遁而有他。(男女情人相责的口吻。)

余即不难夫离别兮,伤灵修之数化。(眷恋旧情,依依不舍。)

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冉冉其将至兮,恐修名之不立。——及年岁之未晏兮,时亦其为央。(顾惜青春,惟恐色衰。)

心犹豫而狐疑兮,欲自适而不可。(旁人劝他自动回宫。他依然负气,不肯服软。)

苟中情其好修兮,又何必用夫行媒?(自想请人疏通,恐怕也是枉然。)会歔欷余郁邑兮,哀朕时之不当,揽茹蕙以掩泣兮,沾余襟之浪浪。(但知自伤命薄,做出一副女儿相。)

闺中既已邃远兮,哲王又不寤,怀朕情而不发兮,焉能忍与此终古!(终以热情难制,决定自杀。)

对于屈原诗句这样的解读原因是战国时代有崇尚男性姿容,和男性姿态服饰以模拟女性为美的风气,他举《墨子·尚贤篇》“王公大人,有所爱其色而使”,“今王公大人,其所富其所贵,皆王公大人骨肉之亲,无故富贵面目好美者也”,和《荀子·非相篇》“今世俗之乱君,乡曲之儇子,莫不美丽姚冶,奇衣妇饰,血气态度,拟于女子”等语为证。他说作为文学弄臣的男性,正属于这类,而屈原即其一例。离骚中每以美人自拟,以芳草相比,说“昭质未亏”,说“孰求美而释女”,又好矜夸服饰,这都代表着那一时的风气。《离骚》,据孙先生看,当作于怀王入秦以前,是这位文学弄臣,因与同列“靳尚之流”争宠,遭受谗言,使气出走,而年淹日久,又不见召回,以绝望自杀时的一封绝命书。他分析其内容,认为那里“充满了富有脂粉气息的美男子的失恋泪痕”

至于篇中所以称述古代的圣主贤臣,孙次舟以为,那还是影射怀王对他宠信不终,听信谗言,乃至和他疏远那一连串事实的。“因为屈原和怀王有一种超乎寻常君臣的关系,”他说,“所以在《离骚》中多有暧昧不清的可作两面解释的辞句。”“但他确是一个“天质忠良”,“心地纯正”,而且“情感浓烈”的人,不像别人只一意的引导着君王欢乐无度,不顾“皇舆之败绩”他——屈原是要让怀王欢乐而不妨国政,以期“及前望之踵武”的。然而他究竟是一个“富有女子气息的文人”孙先生还申斥道,“无能的把事情闹糟,即使能够知耻的以死谢国人,那也逃不了孔子“自经于沟渎”,是“匹夫匹妇之谅也”的严正批评的。”总之,他“是文人发展史上一个被时代牺牲了的人物,”(因为男色的风习,在古代中国并不认为是不道德的。)但我们也不因此就“剥夺了他那《离骚》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从对楚国时代的分析,以及他作品中的影射,我们看到了一个在朝中不得志,无法得到楚王宠幸,而郁郁寡欢的文学弄臣形象。这样对于屈原的解读完全弱化了屈原的爱国主义的形象,削减了他看到楚国没落后,毅然投江的英勇忠贞的情怀。

是“正统”的史学家曲解了屈原的爱国主义情怀。

人常说:“历史是一面镜子”“读史使人聪明”。可我们更应该看清楚,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社会的风气,政治制度,以及人文情怀,不能牵强套作,把当时屈原的行为过分的解读,一厢情愿的认为楚国屈原的行为就是如今我们民族精神当中的爱国主义情怀最好验证。

这是一个娱乐的年代,人们拥有了足够的包容度,可以接受不同的民族,信仰,宗教,甚至是性的取向。但是我想人们对于这种出柜的行为,还是嗤之以鼻,内心报以嘲弄的态度,我认为这是不对的,历史在发展,人们在不断地走向更加文明的时代的同时,人类的意识的形态也在不断地演进,对于道德的约束也是不断地变化,这种约束时而会是对人性的否定与虐待,时而又是过度自由,完全没有限制。可是不论怎么,不论我们是思考历史,还是思索未来,都应该以一种与时俱进的视野去观察世界,去观察人类!

第二篇:读屈原传记心得体会

读屈原传记心得体会

瓦屋小学 万芳

前段时间,湖南电视台在热播电视剧《思美人》,该剧以战国时期的屈原的一生为主题,勾起了我对屈原生平进一步了解的欲望。通过查找资料,读屈原传记,我对其有了一些的了解和感想。

屈平(前340年-前278年),汉族,芈姓屈氏,名平,字原,中国战国末期楚国丹阳(今湖北秭归,新考古发现可能实际为龙阳,今湖南汉寿,)人,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中国最伟大的诗人之一。屈原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常与怀王商议国事,参与法律的制定。同时主持外交事务。主张楚国与齐国联合,共同抗衡秦国。在屈原努力下,楚国国力有所增强。但由于自身性格耿直加之他人谗言与排挤,屈原逐渐被楚怀王疏远。前305年,屈原反对楚怀王与秦国订立黄棘之盟,但是楚国还是彻底投入了秦的怀抱。使得屈原亦被楚怀王逐出郢都,流落到汉北。屈原被逐出郢都,流放期间,屈原感到心中郁闷,开始文学创作,在作品中洋溢着对楚地楚风的眷恋和为民报国的热情。其作品文字华丽,想象奇特,比喻新奇,内涵深刻,成为中国文学的起源之一。前278年,秦国大将白起挥兵南下,攻破了郢都,屈原在绝望和悲愤之下怀大石投汨罗江而死。传说当地百姓投下粽子喂鱼以此防止屈原遗体被鱼所食,后来逐渐形成一种仪式。以后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人们吃粽子,划龙舟以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1953年是屈原逝世2230周年,世界和平理事会通过决议确定屈原为当年纪念的世界四位文化名人之一。

对照自己,我看到了太多的不足,在以后的工作中,我要努力做一个有担当的人,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一是要处理好社会责任与个人价值的关系,培养社会责任感。我们立志投身人民事业,就肩负了历史的使命和社会的责任,在这个过程中,必须要处理好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辩证关系,这样才能把个人追求与时代的需求结合起来。

二是要处理好大事与小事的关系。所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我们难免会有一种眼高手低、好高骛远的思想,小事不愿做,大事做不好,最终只是碌碌无为、纸上谈兵。我们应该清晰的意识到,小事成就大业。只有通过小事的点滴积累,才能为大业的实现奠定厚实的基础,做到干一行、爱一行、懂一行。

三是要处理好理想与现实的关系。理想是必须的,它是我们行进的航向和指南针,我深谙实践出真知的道理,只有通过基层工作的磨砺,才能对工作开展的现实因素有深刻的体会,才能把理论与实践统一起来,进而知行合一,突破空洞理论的障碍,实现想与做的深度结合,使高效有序的工作与不是偏颇的创新相互促进、完美协调起来。面对现实,以平和的心态来看待生活和工作中的挫折。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非淡泊无以明德,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宽大无以兼覆,非慈厚无以怀众,非平正无以制断。保持一颗平常心、感恩心,以诚立人,以信处事,在工作中愿干小事、多干实事、善干难事,做到知行结合,用耐人信服的综合能力来践行领导的厚望,赢得别人的尊重,实现人生的价值。

第三篇:传记读后感

读《武则天传》看武后

10151092万文辉

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她坚强不屈、努力拼搏,她也阴险狡诈、心狠手辣。她虽身为女子,却没有女子的温婉顺从,而是觊觎朝政,胸怀天下。小小的皇宫抑或是怯懦的丈夫并不是她所想要的,她追求无上的权利以及绚丽的荣耀。她就是武则天。

武氏生的极其健硕,脸方,下颌秀美,两眉明媚,两鬓微宽。她有自知之明,料事如神,治事有方,十四岁时被太宗看中带入宫中,但直到二十七岁才被做到才人。既然没被太宗提拔,那么对于一般女子来说一生的幸福也已毁灭殆尽。然而她的命运并不是这样,她主动出击,令太子治对她倾心,进而满足她的各种要求。在太宗驾崩后,她被送去做了尼姑。武氏既为太宗的才人,现在又成了尼姑,高宗理应不在有什么非分之想。但高宗年轻气盛,又是一个多情的种子,自然常去与武氏幽会,武氏当然不能错过这个机会,已经怀有龙子的她理所当然的被接回宫中。于是她的第一步计划已经完成。

关于回宫这件事,表面上好像只是高宗的意思,但是事实上武氏自己已经做了很多的努力。其实在太宗重病时,她就已经认准了,只有高宗能够拯救她的人生。这后来发生的一切也都是按照她的意愿发生的,包括她做尼姑,高宗时常来看她等。我们可以看到,她是一个用于向命运发起挑战,主动制造机遇的人。她所做的这些可以认为是善用计谋、扩张欲望,但我却觉得她的这点很是令人敬佩,在困难面前冷静分析,在逆境中不屈不挠,不论结果成功与否,都要放手一搏。

武氏精明强干,她不甘屈于人下,便生出计谋害死王皇后,自己坐上皇后之位。但是她还不能满足,她想象皇帝那样处理政务,甚至君临天下。无限膨胀的欲望与精明强悍的内心令她一步步向前,一寸寸逼近那张令无数人艳羡的龙椅。为了这个目的,她除掉朝中异己,连长孙无忌、遂良这样由先帝亲自制定的辅政忠臣都难逃一劫;她培养自己的耳目走狗,皇宫之中大小事务都逃不过她的眼睛;她管制皇帝,令一个风流多情的皇帝卑怯无助,宛如行尸。她日日临朝,参与政事,而皇帝却偶尔临朝,权力已经悄然想武后倾斜。

武后在情感方面也是不容侵犯的。高宗虽有三宫六院,但是生活中真正的妻子却只有武后一人。并不是因为高宗专情,那是由于但凡他喜欢的女子都不长命,她们一定会暴毙而亡,在这些暴毙的后宫佳丽中还包括着武后的姐姐、侄女。无论是出于嫉妒还是对自己地位的巩固,武后都有理由谋杀她们。

用传统的眼光来看,武后的所作所为早已超出了对女子的规定。她没有以夫为天,而是自己创造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虽然手段卑劣,但是若没有这卑劣的手段就成就不了如今的武后,也就没有看到自己梦想成真的一刻。古时候有乱臣贼子某朝篡位,武后也不过是篡谋了李氏天下,使之姓武而已,并没有比其他乱臣贼子卑劣到哪去,相反的,她迈出的步伐是那样特别,那样不俗,她知道人们就是见不得女人做皇帝,她却偏偏要这么做。对于感情也是一样,皇帝只属于她一个人,她不允许其他人分享——也许只有这样霸道的女人才能成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女皇帝吧。

我读的这本《武则天传》是林语堂先生所著,书中没有提到武后的功绩,而是不停地描写武后的内心世界以及谋取利益的手段,可以看出来作者对武后持批判态度,他认为武后没有做女子该做的事,而是欲望太强,心狠手辣。我却认为在那样的时代那样的环境下,也只有像武后那样做才可以真正保全自己,活出真正的个性,否则在那个弱肉强食的宫廷中,在那个封建礼教的时代,武后的下场一定是悲惨的。

第四篇:屈原读后感

颂橘游香溪,心属昭碧霞——荐屈原传

屈原,相信每个人都知道,他我国伟大的浪漫主义爱国诗人,在这篇作品中,作者塑造了一个高大而雄浑,深沉而奔放的屈原形象。

全书以《橘颂》开始,极力地塑造屈原诗意的灵魂,表现了他高尚的人格和从高的德行。他教育弟子宋玉:在大波大澜的时代,生要生得光明,死要死得磊落。他被张仪他们陷害,致使被革职,又被他们称为疯子。在向风,雷,电的呐喊中,使人看了心情也跟他的一样,心潮澎湃,有一种恨铁不成钢的感觉。那是反抗的呐喊,战斗的召唤;那是对黑暗的猛烈攻击,对光明的热切向往;那是高尚情操的独白,是凛然气节的赞颂。最后,屈原与卫士甲一起到汉北去抵御强暴,捍卫祖国。

“最毒妇人心”。也许我不该说这句话,因我也是一名女子。但是看到南后这一形象,我又觉得我说这句话没有错。她是一个心狠手辣的阴谋家,在妖艳的躯壳里,藏着放纵,身居高贵,荣耀的皇后之位,却阴险,冷酷,凶残,为巩固宠位,不惜残害无辜,诬陷忠良,与乱臣狼狈为奸,愚弄国王,把楚国和百姓推向覆灭的深渊。

在遭小人诬陷,被流放偏远地区后.屈原十分悲愤,痛惜自己的理想不能实现,于是,他写下了《离骚》,《九章》等作品.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些都是屈原的名句,他一心爱国,让人着实为之感动!

公元前278年,秦国消灭了楚国,屈原悲痛万分,写下《怀江》后投江自尽.屈原的文采令人惊叹,以诗抒情,以诗来表达自己坚持正义,遭受打击,信念绝不动摇的坚定决心.我敬佩他那颗爱国之心.忧国忧民,爱国爱民.为了国家能富强,他呕心沥血;为了人民能幸福生活,他倾入了满腔热血.作为新时代的一名青年教师,我希望自己也能将屈原之爱国精神践行在平凡的工作中来。要忠诚党的教育事业,遵守教育法律法规,履行教书育人职责,引领学生健康成长,争取做一名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合格教师!我的分享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第五篇:《毛泽东传记》读后感

《毛泽东传记》读后感

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1949至1976年,毛泽东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领导人。他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发展、军事理论的贡献以及对共产党的理论贡献被称为毛泽东思想。因毛泽东担任过的主要职务几乎全部称为主席,所以也被人们尊称为“毛主席”。毛泽东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杂志也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100人之一。

这是百度百科里面对毛泽东的这个伟人的解释,也是官方对毛泽东的注释。但是在我看来毛泽东这个伟人的一生还有更多的荣誉!

毛泽东出生于韶山的一个农民家庭,毛家比韶山村里多数人家要富裕一些,所以在物质方面,毛泽东从小没有缺失过,但在精神食粮上面由于父亲是商人,在这方面所受教育较少。

尽管当时已经废除了科考制度,但韶山仍然在教授《四书》、《五经》等科考制时期的课程。毛泽东被送进了村里一所十分古板的私塾,任何新鲜的事物都不可能在这里出现,它尊尚的是孔孟之道,学的也是科考时期的课程——《四书》、《五经》,教授的方式仍然是让学生们死记硬背。

毛泽东比别的孩子显得成熟,他不爱做声,也不爱跟别的孩子一样贪玩,他唯一的嗜好就是看书。

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有一种很强烈的触动感。

1.毛泽东主席小时候酷爱读书

不满足于当时私塾里所交的四书五经,而是在老师不注意的时候读一些当时禁止阅读的读物。孜孜不倦地读书生活伴随着他的一生,用他自己的话说是“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他在书山学海中遨游,他研读马列著作、中外哲学和古今文史书籍,他勤于思考,善于发现,从读书中不断得到解决实际问题的灵感。

2.主席有着自己独特的高品思维

每次当先生用戒尺惩罚那些不会背书的同学的时候,他就想起来领导同学们和先生斗争,他认为这是极不公平的,为什么先生就可以任意打骂学生呢?都是父母所生,都是有自尊、自爱的人,每一个人在这个世界上都是平等的,是没有高低贵贱之分的!都应该得到公平的对待。但儒学的观点恰好相反,它传授给人们的思想就是“忠孝”,要求人们忠实、愚昧的遵循儒家以及统治阶级的所谓道德和法,盲从,不能存在自己的观点,不能有半点的不忠与反抗思想,希望每一个人都成为它奴役的工具。循规蹈矩地遵循于它、迂腐的盲从于它的意识行事。

在毛泽东的观念里,觉得这是可悲的、可耻的,因为,他认为,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思想观念与意识的存在,都是自由的,平等的,那些强加在人们身上的道德观念与儒家思想是犯罪的!它在扼杀人的创造才能,毒害人的思想,使所有人都变得愚昧、变得愚忠,任统治者们屠杀、践踏!

可见,我们伟大的毛主席从小就与常人不一样,有着与常人非一般的思想与见识。这也成就他未来注定不平凡!

3.毛泽东是一个擅长思考、勤于思考的人。

他老人家几乎是走到哪里就思考到哪里,是个不停地思索的人。毛泽东是一个身体力行的人,有奋斗的目标人,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去着手实现。给我们今天的党员干部和年轻人,树立了很好的榜样。毛泽东毕生所倡导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那样,毛泽东用毕生的精力为自己的目标奋斗着。学习毛泽东的历史,我们可以从中学到许多……,阅读他奋斗的一生,我们可以从中得到许多的启迪和帮助。毛泽东博学好思,终身热爱读书,从年轻到终身书陪伴他一生。毛泽东的心里想着人民,通过不断的学习,增强为人民服务的领导能力,这就是伟大的毛泽东。

1910我觉得是改变毛泽东的日子,只身一人前往长沙求学,而正是到了长沙,有了更多接触这个国家的机会,让他一步一步走向拯救国家的地步!

在创立共产党的期间,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以及加入,他不断的创立学堂,一本又一本的书写书刊熬到深夜,帮助同学到国外留学学习国外的先进思想。并参加各个会议付出了极大的贡献。不光是对他人,他对于自己的要求也十分的高,不断的阅读各种书籍,不断的与比自己优秀的人接触努力提高自身。他的这些品质放在当时以及现在都很少有人能做到。

他的理论和实践,是我们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其影响广泛而深刻地存在于我国社会的各个方面,渗透在人们的灵魂深处,在人类历史上很少有人像他那样,生前其思想即受到人们热情的颂扬和真诚地学习与运用,去世后更得到深切地尊重和广泛地传播。巴基斯坦前总理布托说:“毛泽东的思想将继续指导世界各国人民和各民族的命运,一直到太阳永不再升起。”美国前总统福特说:“毛泽东的确给人类文化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他确实是我们时代的一位杰出人物。”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说:我们要高举旗帜,就是要学习和运用毛泽东思想这一科学体系。“我们必须世世代代地用准确的完整的毛泽东思想来指导我们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把党的社会主义事业,把国际共产主义的事业,胜利地推向前进。”从各个方面的反映,各个角度的透视表明:毛泽东思想的影响表现在现实生活中---她是改革开放的理论源泉,也表现在空间的拓延上---将成为中国社会主义历史进程的理论原点,成为人类社会精神寻求归宿的一座丰碑。

虽然毛主席一生对我们祖国做出了无数的贡献,但有些不好的地方我们也得指出,他所领导的文革是中国经历了痛苦的十年,在这十年里使党、国家和人民遭到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这次革命使中国大陆发生了极大的**。许多中共高级干部和知名人士都遭到了红卫兵和造反派的攻击,无数的公共纪念物和公共艺术与文学作品都被销毁。街头**使数以万计的人失去了生命。并且提倡的批判中国历史上的孔子和孺子思想也是中国古代的文化思想遭到破坏。这场长达十年的文化革命给我国带来的影响不可磨灭。

一个不会犯错的人,是不可能成功的,因为成功是由无数的失败积累后才获得的。这是我自己的经验所得,但我发现那些伟人也是遵循这条原则的。

我看的这本传记是偏向于理论性的,并不是像小说一样写的那么生动形象,而是用一种记录的方式将其一生叙述出来,读起来让我这种理工科的学生感到非常乏味,尤其是读到书的中间部分的时候,甚是乏味。各种理论,各种思想,各种见解鱼涌而出。让我感觉在阅读一种思想政治方面的教材。但是尽管如此,我还是从中体会到了毛主席的伟大。从一开始的一个普通的学生到最后的国家主席,一步一步走来,他凭借自己的意志取得了成功。

读《毛泽东传》,并不仅仅去看毛主席是怎样一个人,他是怎样成功的。我会去联想到很多类似的人。我发现很多成功的人或者伟人他们都会有共处,那样我就有了学习的榜样。《毛泽东传》是经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审定,而具有权威性。《毛泽东传》的最大的好处是给出了一些真实的历史记录。同时,也让我相信,任何事实和可能性都会发生。因为,历史是由人创造的,所以,很多时候我们应该把无论是何种类型的人,都应该放在具体的时间和地点去考虑,因为,任何人都有自己的七情六欲,视野局限。

读完《毛泽东传记》,我们不仅要感叹主席的伟大,同时也得反省自身,我们应该怎么做,应该怎么去学习他的那种品质。不是要求我们每个人都要成为国家领导人,带领中国走向辉煌,而是说我们至少要有一颗爱国的心,要时刻想着为祖国做出自己的贡献。而先如今我们能做的就是干好我们自己的本分工作,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做一个有贡献的人。不说拯救世界,实现自我价值,足矣!

下载屈原传记读后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屈原传记读后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名人传记读后感

    今天,我看了《名人传记》,海伦·凯勒这位坚强的女性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海伦·凯勒出生在美国,一岁半时,她生了一场大病,毁了她的一生,她变得又聋又瞎。她的家庭教师安妮·莎......

    几篇名人传记读后感

    在这部《城南旧事》中,所有的人都很善良,无论是小偷、疯子还是保姆,其中总是可以看到阳光和光明,有时,一点也感觉不到旧社会的黑暗,然而难过的地方总是有的。那个疯子本来是个好人......

    《毛泽东传记》读后感

    《毛泽东传记》读后感 近日重读毛泽东传记,拜读领袖灿烂诗篇手迹,心潮起伏,思绪万千。 遥想当年中国,军阀混战,匪患猖獗,民不聊生,官僚恶霸残民以惩,苛捐杂税民不堪命。外患......

    毛泽东传记读后感

    毛泽东传记读后感 要想了解近代中国的历史的脉络,绕不开的一个人就是人民军队和人民共和国的创始人毛主席。读《毛泽东传》,让人不得不钦佩毛主席的孜孜不倦的工作精神,朴实的......

    丘吉尔 传记 读后感

    《丘吉尔传》读后感 ————高尚、伟大的代价就是责任 英国首相温斯顿丘吉尔(1874—1965)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带领英国人民取得反法西斯战争伟大胜利的民族英雄,是与斯大林......

    名人传记读后感

    名人传记读后感 穿越无涯的时光,纵观古往今来那些青史留名的人的生活故事,我们也许可以思考可以得到些什么。 首先先把目光投向遥远的唐代。一说到唐代,人们往往想到的是歌舞升......

    邓小平传记读后感

    邓小平传记读后感 最近应老师作业要求我读了《邓小平传》,本意随心读过完成作业,后发现这本书的内容令我大受启发,便静心拜读一遍,邓小平传记读后感。这本书总共分为15个章节,它......

    马克思传记读后感【原创】

    马克思传记读后感【原创】 马克思,一个让全世界都记住的名字。他是共产主主义学说的创立者,他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他从中学时代起,就在心中播下了崇高理想的种子,他刻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