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社会实践开题报告

时间:2019-05-12 12:44:2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社会实践开题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社会实践开题报告》。

第一篇:关于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社会实践开题报告

河 南 财 经 政 法 大 学 社会实践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大学生就业状况的调查和分析

学生姓名翟利兵学号20094020121年级专业指导教师吴旻

2011年12月20日

一、选题意义

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尤其是自1999年大学扩招以来,大学生数量剧增,每年递增60万到70万左右。根据中国高等教育发展计划(2010年)最新统计,在校大学生2960万人,并以1.3—1.6%的速度扩招,2020年入学率将达到40%,高等教育在校学生达到5000万。这虽然提高了国民素质,但同时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也日渐突出。尤其受到近年来经济危机的影响,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更是雪山加霜。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当代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进行调查研究,找到问题的深层原因,从而制定相对应的政策,减轻大学生就业负担。这不仅关系着大学生的切身利益,更有利于“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促进社会的安定与团结,二、论文综述1、2010届大学生就业现状调查

 毕业去向。2010届大学毕业生中,83.5%的人毕业半年后受雇全职或半职工作;

1.5%的人自主创业;有9.9%的人处于失业状态。本科毕业生半年后就业区域主要集中在泛长江三角洲区域。2010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有17%在直辖市就业,30%在副省级城市就业,53%在地级及以下城市就业。其中本科毕业生比高职高专毕业生在直辖市就业的比例高6个百分点(分别为20%和14%)。

 就业数量。2010届毕业半年后的全国总体就业率为89.6%。其中本科院校2010

届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为91.2%;高职高专院校2010届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为88.1%。

 就业质量。大学毕业生半年后的月收入2009届、2010届连续两届呈现增长,2010

届毕业半年后的月收入的增长尤为明显。2010届毕业半年后的收入变化的最大特征是高收入人群增加,中低收入人群减少。收入的增加与就业率的上升是一致的,体现了社会对大学毕业生的需求增强。

2、专业预警

 2011年本科就业红牌警告专业包括:动画、法学、生物技术、生物科学与工程、体育教育、生物工程、英语、计算机应用技术、国际经济贸易等。2011年高职高专就业红牌警告专业包括:临床医学、法律文秘、国际金融、工商管理、法律事务、汉语言文学教育、电子商务等。这些专业失业量较大、就业率低,且薪资较低。

 2011年本科就业绿牌发展专业包括:地质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石油工程、采

矿工程、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审计学等。2011年高职高专就业绿牌发展专业包括:道路桥梁工程技术、生产过程自动化技术、焊接技术及自动化、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等。这些专业的就业率持续走高,薪资走高。

3、就业分析

经济危机过后,虽然利好消息不断,但是大学生就业的春天并没有来临。尽管复苏和回

暖是整个人才市场的主基调,但由于受到客观经济环境的影响,人才市场的回升趋势仍未达到2007年的巅峰状态。大学生就业仍然存在着各种问题。接受“零月薪”人群的比例增加,造成毕业生求职心理障碍;“文理不均衡”现象依然突出,导致大量文科生就业时专业概念淡化,进而产生“大学无用论”;就业歧视问题仍然存在;中国的高等教育内容和方式仍受人们的质疑和拷问。总体来说,大学生的就业前景并不乐观。

三、提纲

1、前言

大学生就业调查背景、目的、意义

2、正文

1)2010届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

2)结论

3)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

a)外部原因

b)内部原因

4)大学生就业对策

参考文献

1《2011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

2《中国高等教育发展计划》俞霞,《高校大学毕业生就业的现状级对策研究》,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05.12 4 史丽丽,《中国大学生就业难点与对策研究》,东北师范大学,2006.6

第二篇:关于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社会实践开题报告

一、选题意义

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尤其是自1999年大学扩招以来,大学生数量剧增,每年递增60万到70万左右。根据中国高等教育发展计划(2010年)最新统计,在校大学生2960万人,并以1.3—1.6%的速度扩招,2020年入学率将达到40%,高等教育在校学生达到5000万。这虽然提高了国民素质,但同时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也日渐突出。尤其受到近年来经济危机的影响,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更是雪山加霜。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当代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进行调查研究,找到问题的深层原因,从而制定相对应的政策,减轻大学生就业负担。这不仅关系着大学生的切身利益,更有利于“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促进社会的安定与团结,二、论文综述1、2010届大学生就业现状调查

 毕业去向。2010届大学毕业生中,83.5%的人毕业半年后受雇全职或半职工作;1.5%的人自主创业;有9.9%的人处于失业状态。本科毕业生半年后就业区域主要集中在泛长江三角洲区域。2010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有17%在直辖市就业,30%在副省级城市就业,53%在地级及以下城市就业。其中本科毕业生比高职高专毕业生在直辖市就业的比例高6个百分点(分别为20%和14%)。

 就业数量。2010届毕业半年后的全国总体就业率为89.6%。其中本科院校2010届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为91.2%;高职高专院校2010届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为88.1%。

 就业质量。大学毕业生半年后的月收入2009届、2010届连续两届呈现增长,2010届毕业半年后的月收入的增长尤为明显。2010届毕业半年后的收入变化的最大特征是高收入人群增加,中低收入人群减少。收入的增加与就业率的上升是一致的,体现了社会对大学毕业生的需求增强。

2、专业预警

 2011年本科就业红牌警告专业包括:动画、法学、生物技术、生物科学与工程、体育教育、生物工程、英语、计算机应用技术、国际经济贸易等。2011年高职高专就业红牌警告专业包括:临床医学、法律文秘、国际金融、工商管理、法律事务、汉语言文学教育、电子商务等。这些专业失业量较大、就业率低,且薪资较低。

 2011年本科就业绿牌发展专业包括:地质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石油工程、采矿工程、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审计学等。2011年高职高专就业绿牌发展专业包括:道路桥梁工程技术、生产过程自动化技术、焊接技术及自动化、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等。这些专业的就业率持续走高,薪资走高。

3、就业分析 经济危机过后,虽然利好消息不断,但是大学生就业的春天并没有来临。尽管复苏和回暖是整个人才市场的主基调,但由于受到客观经济环境的影响,人才市场的回升趋势仍未达到2007年的巅峰状态。大学生就业仍然存在着各种问题。接受“零月薪”人群的比例增加,造成毕业生求职心理障碍;“文理不均衡”现象依然突出,导致大量文科生就业时专业概念淡化,进而产生“大学无用论”;就业歧视问题仍然存在;中国的高等教育内容和方式仍受人们的质疑和拷问。总体来说,大学生的就业前景并不乐观。

三、提纲

1、前言

大学生就业调查背景、目的、意义

2、正文

1)2010届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 2)结论

3)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

a)外部原因 b)内部原因 4)大学生就业对策

参考文献

1《2011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 2《中国高等教育发展计划》 俞霞,《高校大学毕业生就业的现状级对策研究》,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05.12 4 史丽丽,《中国大学生就业难点与对策研究》,东北师范大学,2006.6

第三篇:大学生就业问题社会实践报告

大学生就业问题社会实践报告1

摘要:我国大学扩招后,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已经是一个不争的现象,且有可能越来越难的趋势。那就形成了现在这个局面:大学生毕业即失业,每年都有毕业生,也就是每年都有失业的。那么长久的持续下去,这个现象将会成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毕业生就业结构失衡,供给与需求矛盾突出。高校毕业生的总体供给与社会需求的矛盾,实质是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与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所处的转型阶段不配置的矛盾。

这个方面和国际经济形式近3年来连遭打击,一方面和中国经济结构体制和教育改革落后有关,更和当今大学生的就业观滞后有关。据统计,20xx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将超过640万,这些高校学子的就业问题成为社会和学校关注的焦点。新的一年中,在高手如云的求职大军中,如何脱颖而出,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职业道路,是每个毕业生都在思考的问题,同时也是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在能力结构上,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并不是基于职业路径的需要进行建构与培养,难以满足人力资源市场的需求。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变化,用人单位的需求模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用人单位的劳动力需求行为基于“职位分析下的任职资格模型”在劳动力市场上通过价格机制选用合

适的人才所以我们必须要重视这个问题,解决这个问题。 大学生就业难的几大原因:

一、每年新增大量劳动力

中国处于人口高峰期,存在着大量的新增劳动力需要就业。中国现有人口近14亿,人口基数大,新生劳动力增长过快,远远超过经济增长创造就业岗位的速度。那么这个原因导致我国出现了毕业生数量急剧增长,而就业岗位增长缓慢,经济高增长与就业增长脱节的就业困难局面。

二、高等教育大众化

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在短短几年内,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时代。高等教育大众化已成为一种必然,但一些问题也由此而带来,教育大众化要求中国普通高校进行大规模扩招,而扩招的直接结果之一就是高校毕业生的快速增长。在社会人力资源需求没有明显增长的前提下,这种量的变化对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影响是巨大的,大学生就业也从精英化走向了大众化,使从前的天之骄子到现在的满地都是。

三、高校自身问题

高校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不利于大学生就业。一些学校的办学方法和观念落后,没有市场意识,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脱节,大学生所学专业不符合市场需求,出现了供需的结构性矛盾。此外,部分高校对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就业工作还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就业工作往往毕业前才进行,就业指导仅仅是一种职业介绍,而在某种程度上还是脱离实际的泛泛而谈。

四、大学生自身问题

首先是大学生自身不合时宜的职业价值取向和就业观念是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原因。大学生作为公认的精英阶层,传统的儒家思想所编制起来的“精英情结”深深的束缚了他们的观念。

其次,大学毕业生自身综合素质不高,适应社会的能力差,难以符合用人单位的要求。一些大学生在学校里只满足所学课程,缺乏广博的知识积累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之语言表达能力不足,在应聘场合紧张、胆怯,不能充分展示自己,从而错过了许多工作机会。另外,大学生在择业时,缺乏对自己的清晰定位,择业缺乏目的性也导致成功率不高。

五、用人单位条件多

用人单位盲目设置的各种条件带来的就业难。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经验障碍,很多用人单位特别是企业动辄要求求职者二至三年的工作经验,许多应届毕业生往往因缺少实际工作经验而难以落实工作。另外,有些用人单位盲目提高选才标准,追求高学历。相当多的用人单位存在着重学历而轻视实践的倾向。

大学生就业问题社会实践报告2

所在学院:

外国语学院

学生姓名:

沈丹

学号:

0920307323

指导教师:

职务/职称:

实践单位:

实践日期:

20xx年2月5日――20xx年2月7日

单位联系人:

联系电话:

关于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调查报告

摘要: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末大学开始扩招以来,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就随之产生了,近几年,大学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下降,供需比日趋上升,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大学生就业问题成为当前最突出的社会问题之一。因此,我对大学生的就业问题进行了调查,以了解相关原因和一些措施。

一、主题简介

1、了解大学生就业问题

2、了解造成就业难的原因

3、了解解决就业问题的方法

二、活动日程

1、去太仓图书馆查阅相关书籍报刊资料

2、在网上查询相关信息,向附近的公司、工厂以及周围工作的亲戚朋友了解情况

3、整理资料,完成报告

三、调查情况

1、调查背景

按要求进行寒假社会实践活动,完成一份真实科学的调查报告

2、调查目的

了解大学生的就业情况和问题,为将来进入社会做好相关准备

3、调查对象

就业的大学生以及周围工作的亲戚朋友

4、调查方法

查阅相关书籍报刊;查询网上信息;询问亲戚朋友、公司职员

5、现状与问题分析

经过调查发现,大学生就业状况严峻,面临就业难问题,而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1)社会原因

每年毕业的大学生的数量比社会上所需要的就业岗位数量多得多,也就是供过于求,而且差距逐年增大。此外,大学没有迅速适应就业市场对高等教育所提出的日益苛刻的要求,持续的扩招进一步稀释了大学原有的教育资源,部分学校以营利为目的,难以保证教学质量,亲戚中有几个民办高校的学生就提到了这个问题。

(2)自身原因

首先,大学生自我能力认识不足,所学知识与现实要求不匹配。在我国的教育体制下,大学专业设置脱离社会的需求,学生的实际能力得不到培养。大学生有较扎实的专业知识,但缺乏良好的心理素质、礼仪和法律观念。此外,有些在校大学生不清楚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在校时没有想到就业的残酷,并没有有把心思花在学习,而是将大量的时间用于玩乐。我询问的人中也有这样的情况,他们对职业生涯规划不够重视,在择业时往往缺乏对自己的清晰定位,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所以只能听从长辈的建议,从而导致工作不适合自己而缺乏兴趣,最终失业。最后,大学生做事眼高手低,就业时一味追求稳定和高收入。多数大学生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不愿意从基层做起,宁愿等待,这样势必会在求职过程中受挫。

6、解决方法

(1)社会方面

企业应提供尽可能多的就业岗位,在保证企业利益的前提下接纳更多的大学生。政府要出台相关措施,促进大学生就业,如举办大型招聘会等。除了企业,各高校也应把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更积极的态度,更有力的措施,更扎实的.行动做好就业工作。

(2)大学生自身方面

大学生要摆正就业心态,不要局限于某些岗位和区域问题,抓住政策优势,树立自主创业的观念。大学生不能等待机会,而是要清楚用人单位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以积极的态度,树立市场经济观念,不断提高自己的竞争意识和综合竞争能力。毕业生应该先就业后择业,这样会在很大程度上减轻就业难这一社会问题。

四、结语

通过这次的调查,我了解到了大学生就业形势的严峻,而且大学生就业问题的产生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的。虽然通过政府的努力,大学生就业问题已得到了部分解决,但问题的根本解决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我们大学生自身的努力对就业来说有很大的影响,所以我们现在要努力培养自己各方面的能力,不断学习,努力提升自己,去适应社会的需求。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我希望我们大学生能够不断地完善自我,超越自己,实现自己心中的梦想。

大学生就业问题社会实践报告3

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大学生是人力资源中的优秀、精华部分,是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一股重要力量,基层是社会各种组织中的细胞,是处于最低位置的一层,也是跟群众联系最紧密、最直接的一层,基层的稳定与发展影响着整个社会组织的稳定与发展,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干事创业,一方面,可以为基层建设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另一方面,可以在为基层群众服务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这本该是一个双赢的选择,然而,现实生活中,由于受观念、体制和结构性矛盾三大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两者之间的融合存在着很大的障碍。

其一是观点因素。观念的影响主要来自于学生、家长、用人单位和社会。就毕业生而言,很多人不是从实际出发,选择最能发挥专长、最能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岗位,而是盲目追求大城市、大单位、高工资,认为基层单位待遇低、工作繁琐、辛苦,处理微观的具体事务的时间多,参与宏观管理、决策的机会少,到基层就业对自己来说是大材小用,主观上不愿到基层工作,即便有少数人自愿到基层就业,其目的也仅仅是解决暂时的生活困难,并不是真正想到基层有一番作为。调查中,有的大学生就对笔者说:“我本来不想回来,是父母让我回来的”、“我是在外面多方努力不成,才迫不得已回来的。”这些说法,反映了大学生们的一种普遍心态。XX年至XX年属凤庆生源的本科毕业生有一百多人,但截止XX年底,回县择业的仅有40人,占总人数的三分之一左右,绝大部分则“孔雀东南飞”,花落他乡了。

就家长而言,往往把高考时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期待延续、转化为毕业时望子女有一份稳定的、社会地位较高的工作,很多家长对“就业”的理解还停留在计划经济时代“国家分配、有一个固定的岗位、有一份稳定的收入、工资由财政核发”的层面,在子女就业问题上,“等、靠、要”的意识浓,自主择业、主动接受市场挑选的观念淡薄,认为大学毕业生,不需要参加公开招考、招聘和人才交流,不需要到市场上自主择业,国家自会作出妥善的安置,有的家长甚至多次来信来访,要求政府人事部门给子女分配工作。有的家长对子女过分溺爱,觉得基层条件艰苦、工作辛苦,怕子女消受不了,不愿让子女到基层就业,这种现象在独生子女家庭中比较普遍。还有的家长虚荣心作祟,认为子女在大城市、大单位工作,自己脸上也有光,在基层工作,则感觉低人一等。也有的家长认为,随着企业改制和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入,在事业单位,特别是基层事业单位工作,需要承担一定的“风险”,在企业工作则效益差、工资水平低等等。这些观念导致家长们从心理上不愿让子女到基层就业,客观上造成了“有的人没事干、有的事没人干”的“怪圈”。

就用人单位而言,观念陈旧,导致用人机制落后,一方面,部分用人单位招聘人才,不是从工作需要出发,而是不切实际地提出高学历、高要求,一些同样优秀但学历层次相对较低的人才因此被拒之门外,实际情况是,被聘用的不一定是最合适的,被淘汰的也不一定是不合格的;另一方面,用人过程中,只能进、不能出、只能上、不能下,缺乏必要的奖勤罚懒的激励竞争机制和优胜劣汰的进出交流机制,造成有的人长期占着岗位而不发挥作用,有的人空有一身才华却没有施展的机会,特别是在一些实行聘用制的事业单位和改制企业,经营管理者的权力没有得到有效的监管和约束,进人唯亲、任人唯亲的现象时有发生,挫伤了干部职工的积极性,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优秀大学生到这些单位和部门就业。

就社会而言,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子还在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社会对大学生这一特殊的群体认识不足、重视不够,“人才强国”的战略思想还没有深入人心,人才是资源,而且是第一资源,人才资源也要通过市场配置和优化的意识还没有完全形成,积极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到基层干事创业的社会舆论、社会环境还处于萌芽状态。

其二是体制因素。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对大学生实行的是“统、包、管”的一条龙服务,由各级政府下达分配方案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人才资源配置完全依靠单纯的国家指令性手段来实现,这种就业制度,符合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对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人才资源同其他资源一样要纳入市场化配置,通过供求关系的变化,调整人才在各行业、各部门的配置,实现人才资源效益的'最大化。然而,与经济体制改革的速度相比,人才资源配置体系的建设则显得滞后而缓慢,集中表现为:行政机关人才接近饱和,且基本处于封闭状态;事业单位没有完全的用人自主权,因事设岗、因岗聘人,并没有在实际工作中真正得到实施;企业效益差,发展后劲不足,人才需求不旺;作为人才市场主体的大中专毕业生和用人单位还没有完全进入市场择业选人,人才中介机构数量少,且服务项目还处于初级的、低级的水平。这些都对大学生到基层就业造成了无形的障碍。以凤庆为例,截止XX年登记在册的大中专毕业生有1868人,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家真正意义上的市场化运作的人才市场,已就业的722人,主要通过参加公开招考和政府举办的人才交流会实现就业,真正通过市场自主择业的几乎为零。

其三是结构性矛盾。这里所说的结构包括学历结构和专业结构。从学历结构来看,同等条件下,学历越高,在激烈的求职竞争中,成功的砝码就越重。凤庆县XX年至XX年回县择业的本科生有16人,通过人才交流,16人全部被推荐就业,就业率100%;而同一时期,回县择业的专科生有196人,通过各种渠道就业40人,就业率为20%。专业结构性矛盾则与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水平、产业布局乃至一定的发展时期有着密切的联系,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方,其人才需求的范围就广,反之,则其需求范围就窄;某一地方某一时期发展某项产业,该地对相关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量就大;一定时期,社会需求量大的专业,其毕业生就业率就高,反之则低。就目前的情况来看,乡镇基层缺乏的主要是农业、科技、教育、企业管理方面的有理论、懂技术、会操作的人才,而现有的大学生资源存量与此还有较大的差距。XX年,回凤庆择业的英语专业毕业的专科生全部被聘用到教学一线,顺利就业,而其他专业毕业生则少有人问津。同年,通过人才交流招揽回来的16名本科生中,其中1人因专业不对口,给安置工作带来了较大的困难,虽然,最终通过推荐,实现就业,但却用非所学,发挥不了本人的专长。象这样的结构性矛盾,往往容易导致“学非所用、用非所学”,造成人才资源的闲置与浪费,所以说这也是影响大学生到基层就业的因素之一。

大学生就业问题社会实践报告4

大学生就业形势一直是社会的关注点,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大学生在就业找工作太泛滥了,为了更好地了解当前大学生的就业现状,便于分析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以应对高等教育扩招之后毕业生面临的严峻的就业形势,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就业工作。我们放了发大概500份调查问卷,回收487份,在受调查的学生中男学生占30.4%,女学生占69.6%,基本上都是本科生,在问卷调查的设计中,充分考虑了学校、专业的分布,反映当前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总体状况。

一、引言

国务院主持召开国务院会议,研究如何做好今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提高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关乎经济升级、民生改善和社会稳定。要求采取有效措施,切实保障应届毕业生就业水平不降低、有提高。

大学生就业形势一直是社会的关注点,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大学生在就业找工作太泛滥了,为了更好地了解当前大学生的就业现状,便于分析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以应对高等教育扩招之后毕业生面临的严峻的就业形势,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就业工作。

我们放了发大概500份调查问卷,回收487份,在受调查的学生中男学生占30.4%,女学生占69.6%,基本上都是本科生,在问卷调查的设计中,充分考虑了学校、专业的分布,反映当前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总体状况。

二、调查形式与结果

1.调查的对象和范围

本次进行的大学生就业观调查,主要是利用大学生外出打工机会,调查打工所在地区的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具体涉及到大学生对当前就业形势、对就业前景的看法、就业方向期望、今后参与工作时所期望的资薪待遇等各个的方面。

2.问卷调查的方法

主要是在大学生所在各大工厂发问卷。调查为一对一的方式,填一份收一份。还有一小部分托熟人在其打工宿舍发放。最后统一整理,分析。

3.调查的目的

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成为一个越来越重要的问题。大学生的就业形式势的调查,更好的让大学生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及就业趋势;真实的掌握企业招聘大学生现状,了解企业用人标准,尽快找好自己的地位,让大学生提高就业危机形势,为自己的发展做一个新的规划,尽量避免产生就业盲目性。

三、结果分析

难点一:基层就业“非主流”

在近日举办的一些就业双选会、招聘会上,城市就业岗位竞争激烈,但是一旦涉及“基层锻炼”“基层服务”等字眼的岗位都少人问津,尽管各方面待遇和优惠条件与城市基本无异,但急需人才的基层医疗单位、基层事业单位等常常出现招不到人的情况。

尽管我国近年来逐步加强基层就业引导,但鼓励政策、待遇保障等对于求职者来说都缺乏足够的吸引力,并且还存在着发展机会受限、工作环境差等问题,导致基层就业“看上去很美”,实际并非求职者的主流选择,基层就业未能起到缓解一线、二线城市就业压力的作用。

难点二:“专业”冰火两重天

近日,“最赚钱的十大专业”“就业前景的十大专业”“薪资最低的十大专业”等榜单引发了一场关于就读专业与就业之间的讨论,一些就业率低、竞争力不强、缺乏特色的专业让毕业生直呼“坑爹”。某研究机构发布的“20xx就业前景最不看好的本科专业”中,动画、生物工程等曾经令人趋之若鹜的“好专业”赫然在列。

近年来,教育主管部门根据就业率等指标统计对一些专业亮出了“黄牌”甚至“红牌”,然而高校受到利益制约以及长期以来形成的僵化思想影响,不能根据市场需求及时做出富有预见性的调整,导致部分专业人才供过于求,陷入“滞涨”。就今年的就业情况来看,高校专业建设跟不上市场的情况依然没有得到缓解。忽视市场需求闭门造车,只能加剧专业发展的危险性,“热门”变“冷门”,导致毕业生的切身利益受到损害。

过去大学生国家统一分配,跟公务员似的,好坏给你安排个工作,不管对口不对口,喜欢不喜欢,对于单位也一样,不管新分配来的大学生是不是有能力有素质都要接收。其中有些还是不错的,像医生、老师等,工作不错,基本能对上口。过去大学不好考,含金量很高,当时的中专都比现在的大专难考。能考上的水平都不太低,尤其是机械电等理工类的大学生,水平还是相当高的,很多都成了企业的中坚力量。过去人们知识水平低,企业对人才需求门槛较低,所以大学生就业优势十分明显。例如,过去企业基本是人工操作,技术含量低,要求也相对低,大学生就业机会也大大增加。

近年来,中国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多,大学生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加上金融危机的影响,毕业生的就业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大学生在毕业后能否顺利就业,已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曾几何时,被誉为“天之骄子”的大学生找工作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如今就业前途却不容乐观。

1.经济原因

金融危机直接影响行业就业,并可能引发更大规模的就业冲击。因美国次贷危机而引发的国际社会金融海啸导致了金融机构的连锁性破产,引发了金融行业的裁员风潮。金融危机渗透到实体经济领域,会对整个经济增长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

就中国而言,作为国际金融体系的组成部分,行业性的冲击不可避免。此外,与国际贸易相关的行业就业会受到最为明显的冲击。如果这个过程继续影响到经济增长,这对就业增形势将是一个非常不利的信息。

2.社会原因

在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同时,用人单位也普遍存在着“选材难”的问题。好多企业虽明知其公司的栋梁和骨干是大学生,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大学生,但是,他们每年基本上不要应届大学生。

此外,大学没有迅速适应就业市场对高等教育所提出的日益苛刻的要求。从传递知识的`角度上看,在整个大学教育中,知识教育仍然是非常大的一个比重,理xx底及其相应的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构建仍然极为薄弱;对于大学生从学校到工作的转换,大学缺乏系统的职业指导与服务规划。

3.政府方面

政府要发挥它的宏观调控作用,就要通过各种经济的,行政的,法律的手段进行调节。

首先实现经济稳定发展,提高经济增长的就业含量;

其次面向社会经济发展需要,进一步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市场竞争意识;

第三,积极拓宽就业渠道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缩小自主创业制度的门槛。

最后,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发挥市场服务功能改善就业评估体系和加强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指导。

4.社会方面

企业应提供尽可能多的就业岗位,在保证企业利益的前提下接纳更多的大学生。在这一点上,企业领导人应该设身处地的为大学生们着想。作为工作第一线的各高校,更是把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更积极的态度,更有力的措施,更扎实的行动做好就业工作。

5.大学生方面

首先,强化择业的竞争意识,在正确自我评价的基础上,充分相信自己的实力,敢于通过竞争去达到理想的目标。在心理上必须从社会进步和深化改革的角度来加深对竞争机制的认识,强化自身的竞争意识,自觉地正视社会现实,转变观念,做好参加竞争的准备。

其次,要学会正确对待挫折,在求职择业中遇到挫折是正常的,切不可因此而自卑。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对人生总保持着自信心,如丧失了自信心,就失去了开拓新生活的勇气。顺境中有自信心不足为奇。逆境中更需要自信心的支持。生活中的挫折是造就强者的必由之路,挫折是锻炼意志、增强能力的好机会。遇到挫折后应放下心理包袱,仔细寻找失利的原因,调整好目标,脚踏实地前进,争取新的机会。

大学毕业生要充分利用整个社会营造的就业市场,按市场规律办事,把个人融入其中。也就是说,面对就业形势和就业市场,大学毕业生不能“等、靠、要”,更不要指望天上会掉馅饼。要以积极态度,树立市场经济观念,不断提高自己的竞争意识和综合竞争能力。

6.毕业生所应具备的素质

对于就业市场供求的双方,只有了解了需方企业所需要的是什么,我们才能有方向去提升自己,才能更具有竞争力,因而我们必须知道毕业生具备什么样的素质或技能才能为企业所青睐。为了让这部分更具有说服力,特别邀请到了xx王先生为我们解答关于这方面企业的态度。

问:你认为“人才”的概念应该如何介定?

答:人类所拥有的一切资源中。人力资源第一宝贵的,人才的概念太大,其实所谓的人才应该是不同的人在不同岗位上所发挥的作用及所展现的潜力、动力。我个人认为人才即把应该做的做好同时发挥自己的所长,向其它方向延伸。一般人才应具有的能力为专业知识、发展眼光、动作能力,指挥能力、协调能力、社会能力及其它各方面的相对具有的理解能力。

问:贵公司中,招聘应届毕业生的数量多吗?在招聘中最看重他们那方面的呢?

答:不多,如果要招聘应届毕业生我首先会考虑他的专业是否对口再次是看他们的沟通、演讲水平。因为专业只是代表他们以前的学习好坏,沟通、演讲基本一个人的可塑性。还会注意一些人接物的细节问题,细节能代表一定的素养及个人的观察性、能动性。

问:您认为当代大学生应具备那些素质?其中您认为最重要的是哪一点?

答:当代大学生普遍较浮躁。我认为当代大学生应具备以下素质:

①所学专业性知识;

②与人沟通、交流、协调的能力;

③吃苦耐劳的精神;

④知识面要广,专业性要强;

⑤良好的个人养成习惯;

⑥良好的动手、动脑能力,学以致用;

⑦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及心态的调整能力;

我认为较全面发展比较好,当然不是十全十美,只是全面的人协调力较强。

7.大学生应采取的对策与态度

在解决问题的所有方面而言,我们主观的意志与行为是我们能去改变和做到的,先xx好内功才能在应对竞争时占据主动地位置,面对这样严峻的就业形势与激烈的竞争环境,我们需要在态度上和行为上做出一定的改变。

(一)接受客观现实,调整就业期望值

其实中高等级的职位需求是较少的,而较低等级的职位需求是巨大的,但是,许多大学生对“市场”残酷的一面认识不足,对就业市场的客观实际了解不够,只是停留在自己对“美好前途的幻想”之中,这就导致了就业市场上许多大学生找不到工作的同时,仍然有大量的职位空缺的现状。我们说,与其不停地成天怨天尤人,浪费了时间、影响了自己心情,还不如勇敢地承认和接受当前所面临的现实,彻底打破以往的美好想象,脚踏实地地寻求解决问题的好办法。这就要求我们调整就业的期望值。

(二)充分认识职业价值,树立合理的职业价值观

当下,很多大学生在选择就业时所考虑的因素不外乎经济收入、工作条件、地点等因素,其实不然,我们选择时也要考虑到职业对自我一生发展的影响与作用,应看重职业是否有发展的潜力,能否帮助实现自我价值。对于那些虽然现在工作条件不怎么样,但发展空间大,能让自己充分发挥作用的单位要优先考虑;对于那些现在经济发展水平不太高,但发展潜力大,创业机会多的工作地点也要重视。

(三)xx内功,直面竞争

除了面对就业有一个正确的态度外,能力是面对竞争脱颖而出的更为关键的决定因素。xx好内功,才拥有谈判的筹码。在大学期间,我们大学生就应该树立一个明确的方向,这个方向应细致到具体的行业与职位,之后再去了解这些职位需要哪些方面的技能与素质,并通过大学的学习不断往这个方向靠拢、深化,让自己具备这些方面的技能,当我们在毕业应聘的时候,哪怕面对着激烈的竞争,xx过内功的我们会赢在起跑线上。

(四)鼓起勇气适度自主创业

我国教育局常常鼓励有条件的毕业生选择自主创业,这能够纾解就业的压力,也为毕业生通往成功提供了新的道路,但是,由于我国高等教育模式存在一定局限性,在大学期间没有为生存做好必要准备,导致很多学生放不开手脚,特别是自主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普遍不强,而创业者恰恰除了应该具备一般的知识结构、思想品质和心理素质外,还应具备积极主动的心态和强烈的创业精神以及不怕失败的勇气和毅力,这就导致了只有极少数的大学生在有条件的情况下选择创业,而许多人错失了机会。并不是说鼓励所有人去自主创业,只是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应该正视这方面的选择。

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从大的方向上说,这关乎社会的稳定与国家的发展;从小的方面说,它关乎着我们的切身利益,也是当下和不久的将来我们会面临的严峻的问题,因而全社会需要不断地探讨和关注这个问题,并为解决它作出不懈努力,而我们自己也需要树立正确的态度和培养自我内在的素质,为不久后迎接激烈的竞争做好准备。

第四篇:关于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社会实践

大学生就业问题社会实践报告

陈诚1,彭睿2,张晨光3,王赓浡4,丁蔚5哈尔滨工业大学电气学院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08级, 1080110414 2 哈尔滨工业大学电气学院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08级, 1080110407 3 哈尔滨工业大学电气学院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08级, 1080110401 4 哈尔滨工业大学电气学院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08级, 1080110403 5 哈尔滨工业大学电气学院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08级, 108011041

3摘要:调查分析了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

2、知识结构缺陷 大学毕业生自身知识结构存在缺陷,素质不高等问题,加上就业竞争异常激烈,因此大学生就业形势是不容乐观的。由就业难的问题引申出的考研族和“校漂族”现象日趋明显。

关键词:毕业生,就业,校漂族,压力

一、引言

当今大学生就业问题已成为社会的焦点。中国每年约有600万左右的大学毕业生参加求职,但是面对中国七亿多的从业人员,这显得有些微不足道。那么为什么大学毕业生还会出现非常不乐观的就业形势?为什么大学毕业生会一职难求而企业又是难招一人?没有找到工作的大学毕业生的去向又是如何?在寒假期间,我们就这些问题做了一些调查。

二、调查方法和结果

我们采取的调查方法主要是与人交谈和网络调查。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1、竞争激烈

3、大学生自身素质因素

总的来说,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面对这种有点惨烈的就业形势,许多大学生就成了“校漂”一族,在庞大的考研大军中,想通过考研这条路径来回避不容乐观的就业形势的人不在少数,这也就延长了在校时间,成为了“校漂”一族;

三、结果分析

1、竞争激烈

在我们的调查中,无一人对当前形势乐观。尽管有些人当前学的专业和工作不对口的情况下,但他们大多数还是觉得自己的专业是有前途的,由此可以看出大学教育还是相当重要的。面对就业竞争不断的加剧事实,大多数的学生对自己有个清醒的认识,在问及毕业初的薪酬时,大多数人认为在2000元左右。在物价日益增加的基础上,大学生要求这样的工资是不高的,可以看见竞争的大学生的影响。

我们的人力资源稀缺,尤其是大学生。我国7亿多庞大的从业人员中,高层次人才稀缺,受过高等教育的仅为5%左右,那为什么还出现大学生就业难呢?

除了思想认识上的问题外,主要是难在就业市场机制不完善。

每年的就业的群体主要由三部分组成,随着企业改革的深而失业的工人;农村转移到城市就业大量富余劳动力;城镇新增劳动力(大学毕业生)。前两种人或有丰富的劳动经验和社会阅历,或可以提供廉价的劳动力,这对于涉世未深、能力浮于理论之上、社会经验和办事能力不足的刚毕业大学生是相当大的一种压力。再次由于中国畸形企业结构,对高学历人才的需求量不足,出现了供远大于求的情况。还有部分用人单位存在用人误区,不切实际的追求高学历,而忽视了大学生的真正的能力。

大学生需求方面也存在着深层次的体制问题。主要是民间投资受到制约,中小企业数量人少,民间中介,社区等组织不发达,自由职业者受到限制。日本1.25亿人口有6 6 0万个中小企业,中国近13亿人口只有7 0 0万个。从世界性的规律来看,一个国家的企业,99.5%以上是中小企业;观察中小企业数量与在企业中就业人员的关系,中小企业平均从业者为10人左右:而从就业的结构看,一个国家65%—80%的劳动者在中小企业就业;随着发展水平的不同,每千人企业数量也不同,发达国家中小企业数量平均每千人50个左右;而许多大学生毕业后,为中小企业的技术工人,管理人员,创业者等,中小企业就是大学生就业的最多去处。中国为什么就业难,就是因为每千人中小企业数太少.除了社会,家长和大学生“吃皇粮”,官本位等观念外,办企业市场准入门槛高,时间长,手续多,成本大,开办企业后贷款难,政府收费项目多,中小企业很难经营和成活,是我国中小企业数量太少的最主要体制原因。

因此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竞争激烈。

2、知识结构缺陷

在我们受访的大学生中有一半的大学生对当前教育模式感到不满,充分体现我们学校教育模式还需加强。教育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因素有很多,我们主要从以下三点进行分析:

首先,课堂知识与实际不能建立联系。当前教育还是以书本为主,学生普遍动手能力不高。许多同学反映不能学以致用,不知道当前学习的知识可以用在什么地方。走入工作岗位后会发现大学学的很多知识没有用上,需要用的知识课堂上没有学习过。而且我国的现在的生产模式不能给毕业生提供适合的工作环境。我国现在生产模式是“世界加工厂”,主要需要的是廉价劳动力的“血汗工人”和有经验的技工,是体力劳动者,而大学教育培养的是高价劳动力的脑力劳动者。所以,要尽快改变我国的生产模式,使大学生的价值能够充分体现;使中国能够自主创新,发展生产。党中央一再强调发展自主创新经济,但大学生就业难却成了问题,这种情况说明发展自主创新经济还没有落到实处,还是停留在文件上。“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大学生就业的实际,可以检验党的发展方针。

第二,教育质量有所下降。素质教育的模式本没有什么错误,但是素质教育的实施上却存在着严重的问题,经常会出现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的问题。学生在课余花了大量的时间却没有得到相应的收获,时间与获取知识的比例不协调。而且略显不足的教师质量使得学生在课外不能得到老师的指导,遇到问题不能及时解决,如果所有问题都需要学生自己解决的话,那么学生将是费时费力却收获甚微,而且老师的丰富经验不能传承。现今出现了教育产业化,歪曲的产业化教育使得教育质量大打折扣。教育可以产业化教育产业化是为社会生产人才,现在许多学校名曰“产业化”,实质资本化。而许多被“产业化”人士评为资本化社会培训机构,却为市场化人才做出了具大贡献。比如新东方,北大青鸟教育。教育改革要拨乱反正,要改变对学校盲目扩大,;要学习培训机构,根据社会发展的进程需要,决定学校培育人才的结构,各专业的高、中、低人才要有比例。

第三,对教育投资与回报之间的关系认识存在问题。对社会接班人的教育是全社会的事情,是一件大事。要想社会能够不断的良性发展,对于教育是不能马虎的的。说教育是百年大计一点都不为过。对于教育的投资不应该是个人的投资,而应当是对社会发展的投入,是一种社会积累。教育费用应当由国家、社会承担,从物质基础上培养学生的为祖国、为社会“回报”而学习的思想观念。教育费用由国家、社会承担之后,缩小了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劳动力的生产价值的个人差别。这不仅有现实的意义,而且有很深远的意义。

3、大学生自身素质因素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大学毕业生的自身素质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1)大学生整体素质有下降趋势。由于近几年高校扩招,民办高校急增,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招生分数不断降低。这本是一个好现象,是更多的学生有了接收高等教育的机会。但是很多学校的扩招是盲目的,在不具备扩招的软硬件条件下仍然大量招收学生。但是在学生的管理上又不能完全到位。这使得从残酷紧张的高中解放出来的学生得到空前的自由,外加上缺少应有的自控力,不少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学习不认真,空度时日,最后混一个毕业文凭。这样毕业的学生知识缺乏,动手能力差,缺乏实践经验,不能满足招工企业的要求。大学生整体素质有下降趋势。

(2)存在一定的诚信问题。有一些自身素质不高的学生通过投机取巧或造假来骗取企业初步信任,对大学毕业生整体形象造成一定的损害。大学生已经成为假证书制造商的重要客户。在考试中的作弊现象越发严重,通过购买答案来考取证书的现象似乎变得公开化。还有某些大学生求职途径上做文章。有些大学生通过参加各种各样人才交流会“广泛撒网”的方法,或希望通过熟人“托关系”以捧上“金饭碗”。但是他们的个人能力并不是很强,不善于“推销”自己,没有针对自己的切实优势,通过了解用人单位实际需求情况,实现就业。这种不正当途径的就业使得本身有能力的大学毕业生在某些紧俏的岗位上处于

相当的劣势。而且这种现象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当代大学毕业生在企业招聘者心中的形象和地位。虽然这是少数人的行为,但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所有大学生的就业。

(3)大学生自身定位存在偏颇。大学毕业生不同于其他就业人员,他们年轻,受过高等教育,有活力,有理想,所以对自己工作岗位的期望都是比较高的,都希望号待遇、高收入。由于历史原因我国经济的发展存在严重的不平衡性,不同地区的经济水平相差甚大。所以大学毕业生选择就业区域时,都倾向与经济发达地区,一线城市。这种就业过度集中于热点地区的现象,使这些本身就业压力就相当的大的地区,在受到如此多大学毕业生的冲击后,显得更加的不堪重负。而一些急需人才资源的地区却出现一人难求的现象。这种现象是不合理的。据中新网报导造成本科生就业难的最主要原因之一是“目前本科生‘高不成、低不就’”的心理状态。该心理严重影响大学毕业生的就业。

“校漂族”在扩军 “校漂族”在扩军已成为社会和媒体关注的一个热点。所谓“校漂族”,是指那些已经毕业,却仍留连再校园内或者学校周围,经常到学校用餐,到学校图书馆查阅资料或参加学校一些讲座,闲暇时逛学校周边的小店„„的大学生。他们的目标是“坚决拼一个美好的未来”。他们已经觉得没有退路了,他们很苦。

“6点多起床,接着到教室自习,然后在学校食堂吃饭,晚上自学到10点多,最后回到自己的寝室或租的小屋。”这就是他们的生活。一时找不到一个好工作,考研也许就是一个别无选择的选择了。对“校漂族”而言,或许是人生的一个新的起点。

国家就业制度规定:未落实工作单位的高校毕业生,学校可根据本人意愿,其户口两年内可继续保留在原就读的高校,待落实工作单位后,将户口迁至工作单位所在地。这一规定的出台,使户口留在学校的尚未找到就业单位的学子,更是把校园作为一个人生的缓冲地带。暂缓就业成为许多大学生的选择。住在学校附近。他们感到有一份安全,有一份归属与依靠,也许是他们心中本能的选择。有专家说,部分学生进入社会后心理上仍然未“断奶”,无法适应社会,因此选择重回学校寻求心灵的依靠。“校漂族”工作暂无着落,经济拮据也是他们选择继续留住校园的重要原因。住在学校附近,傍依学校的食堂,图书馆等,生活经济实惠而方便。

哪儿漂都是漂,干吗浪费学校这份难得的资源呢,有许多“校漂族”,他们更多是看重了学校的资源和校园氛围。“校漂族”的出现是当前社会就业压力大的一个产物,许多大学生选择不停的考研来回避这个事实,或者依靠学校的便利来缓解自己的经济压力。总之,这样的人越来越多,这个事实不容回避。

五、总结

四、通过调查,当前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亟待解决,而且随之产生的“校漂族”或考研大军正在扩大,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第五篇:寒假就业问题社会实践报告

寒假就业问题社会实践报告

我迎来了寒假,我也迎来了社区服务。对于一个高中生而言,敢于接受挑战是一种基本的素质。我想通过,亲身体验社区服务让自己更进一步了解社会,在实践中增长见识,锻炼自己的才干,培养自己的韧性,想通过社区服务,找出自己的不足和差距所在。

在现今社会,就业问题就似乎总是围绕在我们的身边,成为说不完的话题。为了拓展自身的知识面,扩大与社会的接触面,增加个人在社会竞争中的经验,锻炼和提高自己的能力,以便在以后毕业后能真正真正走入社会,能够适应国内外的经济形势的变化,并且能够在生活和工作中很好地处理各方面的问题,我来到了一个小区,开始了我这个假期的社会实践。实践,就是把我们在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客观实际巾去,使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有用武之地。只学不实践,那么所学的就等于零。理论应该与实践相结合。另一方而,实践可为以后找工作打基础。通过这段时间的实习,学到一些在学校业学小到的东西。因为环境的不同,接触的人与事不同,从中所学的东西自然就不一样了,要学会从实践中学习,从学习中实践。

在中国的经济飞速发展,又加入了世贸组织后,国内外经济日趋变化,每天都不断有新的东西涌现,在拥有了越来越多的机会的同时,也有了更多的挑战,前天才刚学到的知识可能在今天就已经被淘汰掉了,中国的经济越和外面接轨,对于人才的要求就会越来越高,我们不仅要学好学校业所学到的知识,还要从生活中,实践中学其他知识,不断地从各方面武装自己,才能在竞争中突出自己,表现自己。

在实践的这段时间内,我们穿街走户接触各种各样的人和事,这些都是在学校里无法感受到的,在学校里也许有老师分配说今天做些什么,明天做些什么,但在这里,不会有人会告诉你这些,你必须要知道做什么,要自己地去做,而且要尽自己的努力做到最好。在学校,只有学习氛围,毕竟学校是学习的场所,每一个学生都在为取得更高的成绩而努力。无论是学习还是丁作,都存在着竞争,在竞争中就要不断学习别人先进的地方,也要不断学习别人怎样做人,以提高自己的能力!记得老师曾经说过大学是一个小社会,但我总觉得校园里总少不了那份纯真,那份真诚。

回想这次社区服务活动,我学到了很多,从我接触的每个人身上学到很多社会经验,?自己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而这些在学校里是学不到的。

在社会上要善于与别人沟通是需要长期的练习。以前没有工作的机会,使我与别人对话时不会应变,会使谈话时有冷场,这是很尴尬的。人在社会中都会融入社会这个团体中,人与人之间合力去做事,使其做事的过程中更加融洽,事半功倍。别人给你的意见,你要听取,耐心虚心的接受。

这次亲身体验让我有了深刻感触,这不仅是一次实践,还是一次人生经历,是一生宝贵的财富。在今后我要参加更多的社区服务,磨练自己的同时让自己认识的更多,使自己未踏入社会就已体会社会更多方面。

下载关于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社会实践开题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社会实践开题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大学生就业问题”社会实践活动感想

    “大学生就业问题”社会实践活动感想 05109329 龙起耀 据中国媒体援引人力和社会保障部的最新统计数据,我们发现二零一零年全国高校毕业生竟达到了630万人,比去年的611万多19......

    社会实践--开题报告

    研究沃尔玛对其周围一公里范围内小商店的影响一、选择本课题作为调查的理由和意义: 随着社会的日益发展,超市也逐渐走进了人们的生活。二战以后,它的发展速度更是令人震惊,从20......

    社会实践开题报告

    社会实践开题报告 院系:机电学院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填表日期:2013年7月11日 选题:我院学生紧急自救知识和技能掌握程度调研 本选题的背景及意义:为何调查这个:大学生社......

    社会实践开题报告

    社会实践开题报告 社会实践开题报告1 院系:机电学院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填表日期:20xx年xx月xx日选题:我院学生紧急自救知识和技能掌握程度调研本选题的背景及意义:为何......

    大学生就业问题实践报告

    大学生就业问题调查实践报告 摘要 高校毕业生是人才市场上非常重要的人力资源,近年,随着高校大规模的扩招,在校大学生人数急剧上升,毕业生人数也逐年增加,随之而来的就是毕业生就......

    大学生就业问题调研报告

    调研报告2010两会热点——大学生就业问题每年的两会,既是一次政治节日和民主盛会,更是一个话题的海洋。连日来,在代表、委员们参政议政的热情高涨的同时,社会对两会的关注度也越......

    关于大学生就业问题调研报告

    关于大学生就业问题调研报告就业是民生之本,大学生就业是我国就业问题中带有战略性的核心问题。然而大学生毕业就等于失业的话题早已不是危言耸听,如何正确分析原因,拿出正确的......

    浅谈大学生就业问题

    浅谈大学生就业问题时间匆匆过去,转眼大三即将结束,对于出于这个阶段的我们来说,首要考虑的就是自己未来的发展问题,是选择考研还是直接就业。在这里,我主要想谈谈大学生面临的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