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幼儿园如何加强幼小衔接工作
浅谈幼儿园如何加强幼小衔接工作
李春雪
摘要:近年来幼儿园的幼小衔接工作越来越被重视了,在常规的幼儿园教育当中,幼小衔接的工作就是幼儿教育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工作,《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因此随着幼儿教育课程的改革和发展,面对即将进入小学的孩子,幼儿园应该怎样帮助幼儿走好幼小衔接的路呢?当然,幼小衔接的工作是需要幼儿园、家庭和小学三方面的共同努力来完成的。关键词:幼小衔接;幼儿园;家庭;小学
从20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幼小衔接的问题就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并作为了世界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但是时至今日,幼小衔接仍然是一个没有很好解决的问题,孩子不能很好适应小学生活、学习的现象有增无减。为什么幼小衔接工作开展了这么多年还没有能很好的解决问题呢?这需要我们作更深层次的思考。
学前班幼儿即将进入小学成为一名小学生,他们是否能很快的接受从幼儿园幼儿到小学生的转变,让他们更快的适应小学的生活是幼小衔接工作的关键所在。在实施幼小衔接工作的同时既要考虑到认知内容的衔接,更要考虑到幼儿发展特点、社会环境等特点的衔接。幼儿的发展既有阶段性又有连续性,在幼儿园末期和小学初期幼儿的特点是有着细微的相同和不同的,所以在幼小衔接时尽量帮助幼儿更快的适应小学的同时也要注重幼儿懂得年龄发展特点,这样才能更好的发挥它的承上(幼儿园)启下(小学)的作用,所以幼小衔接是建立在整个幼儿阶段正确发展的基础上的,是帮助幼儿更好地适应小学生活的基础。
一、尊重幼儿发展年龄特点
目前,幼儿园小学化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其重要根源便是过分强调微观的幼小衔接。有的小学在招收新生时就进行摸底测验,内容几乎都是小学的内容,并以此为依据决定是否接受新生。所以一些家长被迫要求幼儿园对孩子进行汉语拼音、识字、计算以及英语等小学内容的教学。而幼儿园为了争得生源,也就盲目顺应家长的要求,在幼儿园过早地进行年龄范围外的教学。剥夺了幼儿大量的自由活动时间和游戏时间。为了和小学衔接,一些幼儿园经常训练学前班的孩子像小学生一样长时间地坐在位子上不许动。如此,幼儿园自然而然的就小学化了,哪还用得着幼小衔接,但,幼儿园小学化无异于就是拔苗助长,而违背自然发展规律的教育自然是有非常大的弊端的。法国思想家、教育家卢梭说过:“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之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我们若打乱了自然发展的秩序,必然会造成一些果实早熟的不健全。就是说,我们将造就一些“年轻老龄化”的新生人才。
二、兴趣——幼小衔接工作的重要切入点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缺乏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大克星,只有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做好幼小衔接才能使孩子尽快的更好地适应小学。孩子入学前认识多少字并不是很重要,保持孩子的学习兴趣是最重要的。
1、初步激发幼儿的入学兴趣
对孩子来说,全新的小学学习环境,不同的老师、同伴和不同的学习要求都有可能是孩子学习兴趣低的原因。因此,作为幼儿的教师及家长应在幼儿学前班时期有意识的带孩子参观了解小学,在沟通中给幼儿介绍小学的生活内容,使他们了解小学生活的丰富多彩,使孩子以此来喜欢上小学,以上小学为荣。
2、使幼儿了解进入小学后即将学到的新知识新本领,以提高学习兴趣学前班后期多数孩子都会对小学里的新内容充满好奇,借此教师及家长可多与孩子沟通交流,可以在平时的沟通讨论中有意识的说一些关于“小学里的好本领”之类的话题这样既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又可以为他们进入小学打下基础。
记得实习时的一个非常喜欢我的学前班学生经常在早上刚来幼儿园的时候给我讲超出幼儿园的学习内容,比如我会被乘法口诀等,然后还炫耀似的告诉我说我和我姐姐学的,他在XX小学上学。这种情况下我也会假装崇拜下他的姐姐,他就更以能上小学为豪了。
3、认识小学里的老师,进一步增强对小学的向往
孩子进入小学以后便会进入一个全新的大集体,在这之中,事实表明新的教师对孩子的接纳融入影响最大,所以幼儿园老师应抓住这一特点,像孩子介绍小学里的新老师,有可能的话,可以让孩子认识些小学教师,从而进一步引导孩子对小学的向往。
三、增加幼儿对小学的向往,减少他们的恐惧感。
快要毕业的学前班幼儿,大多向往小学的学习生活,愿意做一名小学生。但也有一些幼儿,由于有的教师对小学生活作过不恰当的描绘,甚至有时用小学老师来恫吓孩子,使得他们对上小学产生惧怕心理。怎样才能激发幼儿上小学的愿望呢?我们可从这几方面着手。
(一)增加孩子的求知欲望。
教师要积极利用孩子的好奇心理,启发孩子多动脑筋。如,给孩子讲科学家小时候爱科学的故事,帮助做些有趣的小实验,培养孩子广泛的兴趣。当孩子渴望学习时,不失时机地教育引导,你快上小学了,上了小学就可以学到很多的科学知识,长大以后也能成为科学家。
(二)增加孩子对小学学习生活的兴趣。
1、给孩子回忆自己刚上小学时的愉快心情,讲有趣的小学生活,使孩子知道小学和幼儿园一样,有老师、有同学。
2、带孩子去小学参观,看漂亮的校舍、美丽的校园,同时观看小学生一些生动活泼的活动情景。
(三)多培养孩子的各种能力和责任意识。
1、自理能力:穿脱衣服、自理大小便、整理书包、文具等.2、劳动能力,扫地、擦桌、浇花等;学习能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3、自控能力,养成自制、自律及良好的行为习惯。此外还要告诉孩子幼儿园与小学的区别,使孩子有充分的信心迎接小学生活的来临。
4、责任意识,有意识分配给幼儿一些任务,赋予其一种责任。
四、认真做好幼小衔接中的家长工作
幼小衔接并不只是幼儿园和小学和孩子的事情,家庭和社会因素都起重要作用,其中家长的作用尤其不能忽视。因此,在幼小衔接工作中我们要非常重视做好家长工作。
(一)针对家长中的认识问题,召开家长会和举办专题讲座
向家长了解幼儿的发展现状,介绍幼儿园培养目标和大班学期工作计划以及幼小衔接工作的具体措施。成立家长学校,请幼教专家来园讲课,使家长认识到入学准备不仅仅是知识上的准备,还包括身体和心理上的准备。
(二)充分发挥“家长园地”的作用
“家长园地”是幼儿园与家长沟通的窗口。大班末期可设立幼小衔接专栏,根据目标有计划地选择和更换内容,让家长在小小的“园地”中,学习并掌握科学地的教育观、儿童观,从而与幼儿园积极配合,为幼儿的发展共同努力
(三)幼儿园与家长达成一致,让教育工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陈鹤琴先生说:“幼儿教育是一种很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幼儿园一方面能单独胜任的,它必定要两方面共同合作方能得到充分的功效。它的成功注定这个孩子的未来。所以家长老师的积极配合,对幼小衔接工作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教师及家长应该经常交换了解孩子在幼儿园、家庭中的情况,创设合理的幼儿教育计划,避免教育的分歧,让孩子在老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中更好地实现幼小衔接。
当然,幼儿园与小学是两个不同的教育层面,大班幼儿升入小学都会有个适应的过程。但是,如果幼儿园和小学双方共同努力,加强双向交流与互补,实施大班后期对幼儿的适应性强化训练,小学低年级教师注重教学中的衔接性改革,幼儿的适应期将会大大缩短,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也就不再成为“难题”了。
总之,通过加强幼小衔接工作,促进了孩子的发展,在研究与实践中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加强家园沟通,让幼儿园与家长达成了共识,统一认识,家园合作共同做好幼小衔接工作,更好的提高幼儿园整体的工作质量,让幼儿更好的渡过幼小衔接这一转折点.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编写
2、王振宇《儿童心理发展理论》华东师范出版社2004年7月
第二篇:幼儿园幼小衔接工作自查
小学与幼儿园工作有效衔接的自查报告
周原镇军辉中心小学附设幼儿园,现有在园学生116人,其中幼儿大班52人,中班38人,小班26人,临聘教师4人,为了更好地做好小学和幼儿园的衔接工作,结合我校实际,现自查总结如下:
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在学习与生活制度等都存在着一些差异,前者是以游戏和能力发展为主导形式的教育,后者是以正规课业和静态知识学习为主导形式的教育,这种客观存在已造成幼儿入小学后的不适应,因此,为了处理好幼小衔接的连续性与阶段性问题,我们从幼儿园的实际出发,积极创造条件,通过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教育环境的创设、日常生活的管理、家长工作的开展等途径,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因此,帮助幼儿走好从幼儿园到小学这个“坡度”,为孩子顺利进入小学和个体的发展创造了可能性。
一、关注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
良好的学习、生活、卫生习惯从而加强幼儿生活能力的培养。每天要求幼儿做到早睡早起,有规律的生活。我们创设了生活墙:我的好习惯,让孩子逐渐养成晚上早睡觉,按时到园,不迟到。培养幼儿遵守作息制度,有规律的生活,升入小学后就能很快适应小学生活。
二、关注幼儿的任务意识、规则意识和独立意识的养成。
在日常生活中鼓励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做力所能级的事能按时行动,久而久之,就能形成良性的动力。幼儿做事很随便没有计划想要做什么就去做,要他们有条不紊地做事很难,于是在各种活动中,运用故事、儿歌、歌曲等方式取得幼儿们的强烈兴趣,从而做到按时完成不拖拉。给幼儿布置小任务:今天我来播新闻。回家准备几段新闻,让孩子轮流学当播音员。
每个班级都有小小值日生,他们每天为大家服务,在每天的值日生工作中逐渐建立起的任务意识。
三、关注幼儿能力、兴趣的培养
重视幼儿情商的发展在活动中发现幼儿的兴趣爱好,帮助幼儿分析成败的原因,增强其获得成功的信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是爱因斯坦的一句名言,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态度。因此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我们更加关注的是幼儿的学习兴趣与学习能力。如我们利用幼儿的游戏活动,提供一定的材料、创设情景,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区角活动中提供资料库,让幼儿自己查阅,使幼儿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做好家长工作,形成教育合力。
幼儿园、学校的教育没有家庭教育和社会的相互配合,教育就不成合力,教育就难以真正影响和实施。因此,为增加“衔接”工作的实效性,做好家长工作是非常重要的。针对幼小衔接工作,开学期初召开家长会,以取得家长的配合。定期开展家长开放日活动,让其了解幼儿园的幼小衔接教育,了解孩子在园的表现。吸引家长参与并重视幼小衔接工作。要求家长在家庭中做好幼儿入学前的生活、心理、学习物质的准备。
周原镇军辉中心小学
2013年10月
第三篇:如何做好幼儿园幼小衔接工作
如何做好幼儿园幼小衔接工作
当前,我国幼儿教育尚未被纳入义务教育阶段,正规的基础教育是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是对幼儿进行启蒙教育的两个相邻但又存在较大差异的学段。幼小衔接的顺利进行不仅对幼儿尽快地适应小学生活有着重要的作用,而且会影响着他们一生受教育的过程。
那么应如何做好幼儿园幼小衔接工作呢?
1.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注重全面发展的“和谐式”教育 幼儿能够顺利度过幼小衔接,不只是靠幼儿园大班的培养,而是建立在整个幼儿阶段的良好教育基础之上,以及小学阶段加强幼儿适应性的培养。尤其是幼儿园的教育应从幼儿入园起就开始着手准备,既要尊重幼儿发展的年龄特点,强化幼儿发展的内在联系,又要关注幼儿的生理成长,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才能为幼儿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为幼儿顺利实现幼小衔接做好充分的准备。
2.加强幼儿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及学习能力的培养
对幼儿学习兴趣的培养应重于幼儿知识的学习。幼儿末期和学龄初期的幼儿,随着知识的不断渗透和经验的不断积累,知识的获得相对于学习知识的兴趣要容易得多,而恰恰是学习知识的兴趣能引导幼儿学会学习、乐于学习。解决好幼小衔接问题,就要摆脱“智育至上”的错误观念,通过多种手段培养幼儿对学习产生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幼儿学会自我更新知识,提升幼儿的自我学习能力。
3.加强幼儿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做好入学前的社会性适应准备 社会性发展是婴幼儿发展的一个主要内容。幼儿和小学低年级幼儿的社会适应能力还处在最初的发展阶段,但是幼儿在获得社会化技能和社会适应性方面能够通过教师和同伴产生积极的影响,得到应有的发展。因此,幼儿园和小学应通过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来发展其遵守规则的能力;通过培养他们的任务意识来发展其人际交往能力,通
过培养他们的交往意识来发展幼儿友好相处、合作共事、乐于助人的社会化技能等。这既是今后幼儿教育的主要内容,也是现代幼儿教育的重要任务。
4.提升幼儿教师整体素质和待遇,增加男性教师的数量
幼儿教师对幼儿进行启蒙教育、基础教育。尤其是在促进幼小衔接这方面,幼儿教师承载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一方面幼儿园应重视对在职教师的培训,吸收高学历的师范类人才,多请专家型教师来园进行指导,鼓励教师继续深造,增加男性教师的数量和比例;另一方面,在幼儿园积极配合下,政府应出台相应措施,提高幼儿教师的待遇水平和地位,改变幼儿教师当前所处的不利现状。
5.加强幼儿园与小学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体现“双向衔接” 在幼小衔接工作中,幼儿园与小学的配合与协作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环节。而且衔接应是双向的,一方面幼儿园向小学靠拢,另一方面小学教师也应多与幼儿园教师联系,定期交流,共同研究教育理论、教学内容、探讨教学方法,研究教学对象的学习心理状况等。当然,“双向交流”并不单只研究教学方面,还包括如生活环境、师生关系、同伴关系其他方面。
6.帮助家长更新教育观念,以形成家长和社会对幼儿教育的共识 幼小衔接工作中,家长在教育方面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无论是幼儿的生活起居习惯,还是社会性行为习惯,都直接受家长的行为和态度的影响。一方面,幼儿园通过开办家长学校、邀请家长参加活动等方式,把现代教育的观念传授给家长,帮助他们树立起正确的教育观和幼儿发展观;另一方面,幼儿教师还应该对幼儿家长展开问卷调查,了解家长对班级工作的意见、建议,及时了解幼儿的发展与进步,并调整教育目标,使家园合作能有的放矢地进行。
总之,幼小衔接教育应以能力衔接为重点,做到全面而系统;要适应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促进其健康成长;要在关心幼儿学习能力的培养的基础上同时关注幼儿身体和心理的发育和健康;要遵循个体差异原则和循序渐进原则有计划、有步骤的进行,避免幼小衔接走向极端。(昌乐县宝城街道中心幼儿园 董萌萌)
第四篇:幼小衔接工作
皮亚杰(J.Piaget)是当代最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是认知发展领域最有影响的一位心理学家,他提出了认知结构的构造理论,强调了认知结构在认识形成中的重要作用。他关于建构主义的核心内容只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以幼儿为中心,强调幼儿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
建构主义的学习观认为: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幼儿,而是由幼儿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幼儿不是简单被动地接收信息,而是主动地建构知识的意义,这种建构是无法由他人来代替的。学习过程不是简单的信息输入、存储和提取,是新旧知识经验之间的双向的相互作用过程,也就是学习者与学习环境之间互动的过程。
在农村家长的观念中,幼小衔接的关键是知识的准备,家长总希望老师多教授一些一年级的知识,这种“填鸭式”知识灌输的落后观念为幼儿顺利进入小学设置了障碍,由此,从家长和幼儿入手,做好农村幼小衔接工作。我们的做法是:
一、创设良好环境,为幼小衔接做好准备
1、创设物质环境
在家中创设一种适合孩子学习的条件,让孩子顺利的完成角色的转换。让每位家长都为孩子准备一张小书桌作为孩子固定的学习场所,由幼儿自己设计物品的摆放。这样就给幼儿一个自主的小天地,为入学后独立自主进行活动提供了前提。
2、创设精神环境
农村儿童的主动性差,这就需要我们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幼儿主动性的形成,以便更好地适应新环境。让家长在家中注意挖掘孩子的优点,及时肯定鼓励幼儿的良好表现,促进孩子身心和谐发展。
另外,利用幼儿园的宣传栏宣传幼小衔接的重要性及意义,营造出幼小衔接工作的良好氛围。
二、开展多种活动,引导幼儿实现从他律到自律的转变
建构主义认为教师要成为幼儿建构知识的积极帮助者和引导者,应当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引发和保持幼儿的学习动机。幼儿是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和知识的积极建构者。建构主义教学比传统教学要求幼儿承担更多的管理自己学习的机会。成人应当注意为幼儿提供一定的辅导。
1、以“小闹钟”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
教师引导家长在家中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幼儿园作息时间,让小闹钟做幼儿的“定时伙伴”,提高了幼儿的活动兴趣,培养孩子的良好生活习惯和任务意识及时间观念,为幼小衔接打下良好的基础。
2、在幼儿园开展“小主人”活动
几个孩子共同在一起学习和游戏,幼儿自己做主开展什么活动和怎么开展。这种活动,打破了孩子封闭式的空间模式,创造了孩子与外界交流的机会;老师通过几个孩子活动的观察照顾,更能有效地鉴别孩子存在的不足,加强知道学习。
三、建立鼓励制度,保证长效发展
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及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相适应的教学模式为:“以幼儿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幼儿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
为确保幼小衔接工作的一致性、连惯性,我们组织开展以下活动:
定期组织“我长大了”“我是小学生”比赛活动
对比赛中的表现突出的小朋友我们会给予奖励,充分调动了孩子的积极性。鼓励活动的开展,调动起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农村幼小衔接活动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石。
综上所述,幼儿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教材所提供的知识不再是教师传授的内容,而是幼儿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以皮亚杰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从家长和幼儿入手,对农村幼小衔接工作进行了积极地探索。但实现从幼儿教育到小学教育的转变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怎样充分发挥幼儿的建构知识能力还有待于我们进一步的去探索。
第五篇:幼儿园幼小衔接工作计划
幼儿园幼小衔接工作计划
当孩子离开家庭,进入幼儿园所进行集体生活和学习时,许多孩子会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恐惧和焦虑,心理学家把这种现象称作为孩子的第一次心理上的断乳期,而当孩子离开幼儿园进入小学学习,则是孩子所要面临的第二次生理断乳期。因为不管是在学习的方式上、内容上,还是在学习和生活作息的时间上,幼儿园和小学二个不同的学习阶级有着比较大的差异,也是孩子们进一步的走向更加独立、更加丰富、更加多变的学习内容和生活天地,而这个转变往往使许多孩子不能很快的适应,进而也严重影响了孩子的学习积极性。为了使幼儿园的孩子能尽快的适应小学的学习和生活节奏,幼小衔接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而以往所开展的幼小衔接工作,不管是在时间的安排上,还是在内容和形式的安排上,都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和不足。首先是时间上的安排,一般都是在六月份才开始,对幼儿进行的教育和训练的时间都比较短,使幼儿不管是在理念上的认识,还是在行为上的训练都不能收到比较理想的效果;其次是在内容和形式上的安排,一般的安排就是
1、进行主题谈话,2、带幼儿参观一次小学,3、教幼儿学习整理文具及书包等,4、教幼儿掌握一些正确的书写习惯和要领。在具体实施中,基本上以幼儿园唱独角戏为主,而家长和小学老师这二块强大的资源几乎是没有被利用起来。所以,这样开展的幼小衔接工作所带来的效果,显而易见是不明显的。
我们幼儿园从这学期起,在幼小衔接工作上打破原有的模式,结合新《纲要》理念,将积极、大胆的进行一系列探索和尝试:
一、大班老师统一认识,认真学习新《纲要》的有关理念和观点,从而转变以往一些比较陈旧的教育理念,特别是在幼小衔接工作方面一些偏面的认识和理解,进一步理解幼小衔接工作的重要性,并在此基础上,各班根据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相应的幼小衔接工作的具体计划和安排。
二、在衔接的内容和形式上进行大胆的探索和尝试:
(一)在教学活动上,模拟小学上课的形式,适当地延长活动时间,并与小学老师进行积极的沟通,派大班老师去小学观摩小学老师的具体上课形式,并回园后进行积极的尝试,让幼儿初步了解小学的课程及活动形式;
(二)在家园合作上,及时将幼小衔接方面的有关知识或注意点放在“家园共育”栏目中,并召开家长会、举办家长学校、建立家长活动小组等多种形式,多方位让家长参与到幼小衔接的工作中来;
(三)在实践活动上,多次组织幼儿参观小学,观摩一年级的教学活动,请本园已升入一年级的毕业生来园,向大班幼儿讲述自己在小学学习、生活的亲身体验,培养幼儿入小学的兴趣。组织幼儿进行整理书包、文具等一系列的小学学习和生活自理能力表演赛;注重幼儿在书写方面的学习习惯的培养。
(四)注重个别指导:孩子的发展水平存在着明显的个体差异,为尽可能的消除这种差异,我们则利用家访、家长来园接送幼儿、电话沟通等,与家长进行积极的沟通和交流,使家园能做到互相积极配合,共同做好每一个孩子的幼小衔接工作。
三、具体的幼小衔接工作计划如下:
(一)期初召开家长会,向家长宣传和教育幼小衔接工作的重要性,使家长们能够主动配合幼儿园,并能积极的参与到此项工作中来。
(二)利用家园共育栏目,向家长们宣传和沟通本班在幼小衔接方面所开展的每一项工作,并向家长们提出一些相应的要求,如要求家长配合幼儿园在家督促自己的孩子能在指定的时间内完成某项具体的任务,这样做的目的,一可以培养幼儿做事的效率性,为入小学的学习提供在时间上的保证;二可以培养幼儿责任性,使幼儿进入小学的学习能够坚持有始有终,以防出现在学习上的虎头蛇尾。
(三)加强教师之间的沟通和相互间的联系。这种沟通和联系,除了要加强本园大班老师之间的,同是还要加强与小学一年级老师之间的以及与家长之间的相互沟通和联系。这样做的目的旨在能够及时的探讨在具体操作上所遇到的一些困惑和问题,尤其是对教学大纲内容上的衔接进行探讨和研究。
(四)改变以往的一些习惯做法,带幼儿多次去小学观摩,从单一的观摩小学的教学活动,可以涵盖到观摩小学的各种活动、环境布置、校舍面貌等,从而进一步的激发幼儿向往对小学的学习生活,更进一步的培养幼儿入小学的兴趣。
(五)建立家长活动小组。让家长自行或幼儿园帮助,与已进入一年级学习的本园毕业生联系,并结成相应的对子,加强家长们之间的互相交流和沟通,从而让大班的家长们能够初步了解并充分意识到自己的孩子在入小学前的各种准备工作,除了物质上的,更重要的是身体和心理方面的各种准备,并能够让这些家长有针对性的为自己的孩子进行各种有目的性的训练和培养。
(六)请已上一年级的本园毕业生来园,向大班幼儿讲述小学生的各种生活,以自己的亲身体会和感觉,为大班的孩子上一课,因为同年龄孩子之间的沟通是非常之必要的。
(七)组织大班幼儿进行小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表演赛,并注意对大班幼儿在书写,阅读等方面的良好习惯的培养。
(八)适时调整大班幼儿的生活作息时间表,使幼儿能够逐步适应小学学习与生活的节奏。
(九)向大班幼儿家长进一步宣传和教育,如何做好孩子的幼小衔接工作——开办大班年龄段家长学校。
(十)利用家访、家长来园接送幼儿、电话交谈等形式,与家长及时沟通和交流,使家长们能够及时了解和掌握自己的孩子在幼小衔接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准确把握自己的孩子当前的发展水平和状况,并对其进行专门的教育和训练,使家园能更进一步的配合,相互理解和支持,使每一个孩子都能顺利的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的学习与生活。
(十一)认真做好幼小衔接各项工作的资料收集、整理、归档工作。
幼儿园幼小衔接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幼儿园大班升入小学是教育过渡的关键时期,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如何让孩子顺利过渡小学的生活呢?这需要幼儿园、家长两方的合力,我园在今年的幼小衔接工作上具体做了以下的计划。
二、工作目标:
1、重视衔接工作,并将此项工作作为幼儿园的常规工作,列入每学期的工作计划。
2、通过活动,使大班教师了解小学阶段学生的行为习惯、心理特点和学校的教育目标、要求、方法、风格等,从而使处于衔接年级的教师能有意识地使自己的教育教学和管理风格接近相邻学段、主动适应学生特点,为学生尽快适应新学段的学习生活打好基础。
3、通过活动,使幼儿能顺利过渡,从生活、活动、学习、心理等方面较好地适应新的学习环境。
三、具体措施:
1、加强教师之间的沟通,互相探讨适合幼儿顺利过渡小学的有效途径。及时探讨在具体操作上所遇到的一些困惑和问题,尤其是对教学大纲(拼音等)内容上的衔接进行探讨和研究。
2、向家长宣传幼小衔接的重要性。
向家长宣传幼小衔接方面所开展的每一项工作,并向家长提出一些相应的要求,如要求家长配合学校在家督促自己的孩子能在指定的
时间内完成某项具体的任务,培养幼儿做事的效率性,为学校学习提供在时间上的保证;培养幼儿责任性,使幼儿的学习能够坚持有始有终。
3、加强班级幼儿日常生活管理,力求幼儿全面发展。
(1)、加强幼儿生活能力的培养。
培养幼儿遵守合理的作息制度,有规律的学习与生活,早睡早起,培养幼儿能独立地完成穿脱衣服、鞋袜,养成良好的进餐、等生活习惯。
(2)、对幼儿进行情感教育,培养幼儿任务意识、规则意识与独立意识。
鼓励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培养幼儿做事有计划,井然有序,不拖拉;通过各种游戏加强幼儿遵守纪律、规则,并锻炼幼儿的意志与品质。鼓励幼儿多与同伴、老师交往,鼓励幼儿建立合作意识。
(3)、注重教育的渗透性,提高幼儿的学习适应能力。
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如:专心听讲、保持文具和书包的整洁。适当改变学习环境,为了跟幼儿课堂环境接轨,在本学期桌椅的摆放上要进行改变。教会幼儿正确的坐立姿势和握笔姿势。运用各种活动提高幼儿听、说、读、写、算的能力,教幼儿认识书包与文具的使用,并学习简单的拼音和汉字,进一步加强幼儿的早期阅读活动,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