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习心理健康书籍心得体会
学习心理健康书籍心得体会
内容摘要: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要树立现代的儿童观和教育观、促进小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要创设和谐的教育环境,促进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要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小学生日常生活中,促进小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要开展心理辅导;家园要密切配合,巩固发展小学生的健康心理。
关键词:儿童观 教育观 教育 环境渗透 心理辅导 家校配合现代小学心理专家认为:小学阶段必须把保护小学生的生命和促进小学生的健康放在教育工作的首要位置,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小学生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重视小学生的心理健康。
一、树立现代儿童观和教育观
儿童观是对儿童的总的认识,即各种看待儿童观点的总和;教育观是在一定的儿童观指导下,对儿童的态度和所实施的教育思想。科学的儿童观和教育观是教师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
赞可夫说:“当教师必不可少的,甚至几乎最重要的品质,就是热爱儿童。”
(爱是相互的,只有教师给予孩子们爱,孩子们才会去爱别人。)
二、创设和谐的教育环境
给孩子一块绿地,让他们栽花种草;给孩子一片绘画壁,让孩子自由描绘;给孩子一片饲养园地,让他们感受动物的可爱。
1、创设优美、安全、舒适的物质环境。
如校园的户外场地富有变化,则具有激发小学生多种经验,诱发小学多种活动行为的功能。
在活动场内,我们设计了丰富多彩的设备和材料,使处处充满绿色和生机。活动室小学生主要的活动空间,我们力争使室内宽敞明亮,稳馨舒适。所布置的内容随着教育目标、季节变化而变化。我们还创设了科学游戏室,小学生获得许多感性经验。整洁优美的物质环境唤起了小学生对生活的热爱,陶冶了小学生情操,充实了小学生生活,激发了小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了小学生的探索精神。
蒙台梭利说:“教师不仅是一个教师,还是一个心理学家,因为他要指导儿童的生活和心灵。”
2、创设民主和谐的精神环境
校园的精神环境是指校园校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及校园校风、氛围等,它包括小学生生活、学习和游戏的人文因素和活动空间。
教师是精神环境的核心因素。良好的精神环境依赖于教师完美的形象、高尚的品德和对教育事业执着的追求。(xiexiebang.com www.xiexiebang.com)教师要不断地加强心理保健,提高心理素质,以自己的言行、健康的人格给小学生以积极的感染。(教师在平日的教学中应该注重自己的一言一行,即使是自己非常生气时也应该有所克制,不能够说一些伤害孩子们自尊的话,也许自己无意间的一句话,会对孩子的一生产生不良的影响。)在小学生提供精神环境的过程中,教师的作用在于引导小学生的心理活动和身心发展。教师不仅是环境的创设者,还要做小学生的观察者和引路人,小学生在和谐的氛围中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同伴关系,引导小学生形成奋力向上、积极进取的个性品质,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成长。
三、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日常活动中
游戏是校园的基本活动,是小学生身心发展的摇篮,是开启心灵的钥匙。(尤其是低年级的孩子,这种形式更适合他们,也有利于培养他们学习的兴趣。)
小学生日常活动中蕴藏着许多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在教学活动中,我们把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和内容融入其中,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周教育目标和教学计划。如通过语言领域《打电话》的教学活动,丰富了小学生的社会经验,培养小学生乐于与人交往的性格。通过社会领域《我不怕,我勇敢》的教学活动,小学生懂得生活中什么是勇敢,学做勇敢的孩子,培养小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
游戏是校园的基本活动,是小学生身心发展的摇篮,是开启心灵的钥匙。如学生通过玩方法“学做解放军”、“过家家”、“超市”、“儿童医院”等角色游戏,培养了 学生之间的友谊,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小学生的交往能力。玩“插塑”游戏时,教师提出具体要求,要求学生收拾玩具,玩过的东西放回原处,摆放整齐,培养了小学生的责任感。
在生活活动中,通过洗手、穿衣、做值日、整理衣物等活动,不仅培养了小学生的良好卫生习惯,而且也培养了小学生的独立生活能力,增强了小学生的自信心。
四、开展个别心理辅导(尊重孩子们的个性差异,没有一劳永逸的教育方法。)
心理辅导是指根据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与规律,由教育者设计和组织,以活动为基本方式,引发小学生的主观体验和感受,从而小学生的心理状况产生积极的影响,达到形成和改善小学生心理的一种方法。学生心理辅导的内容包括人格辅导、学习辅导和生存辅导三个方面。如小学生感受爱、接受爱的情绪体验,在和同伴、老师交往时懂得基本的交往原则,对尊重、合作、帮助等良好交往品质有初步的体验;有初步的真、善、美的感受能力,能以此来衡量别人和自己的行为;培养小学生初步的学习能力,在学习中体验成功;培养小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初步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自主意识等。
五、家 校 配 合家长是儿童教育中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家校达成共识,协调教育方法,统一教育要求
是促进小学生心理发展的重要保证。(家长是孩子们的第一任老师,家长在教育中的地位不可小视。)
我们通过“家长园地”,向家长宣传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让家长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一个初步的认识。通过开办家长学校,邀请专家做有关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题,使家长对其有更深的认识。通过家校联系栏向家长介绍近段各平行班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内容与操作方法,使他们主动地配合学校的教育。通过家访,了解小学生在家的真实表现,对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和总结,指导家长掌握教育小学生的科学方法。教师与家长通过面对面的有针对性的探讨,解决了许多实际问题,巩固和促进了小学生健康心理的发展。
有一个性格内向的孩子,胆子特别小,不敢与同伴交往,不愿参加活动,有时甚至上课想小便时都不敢说。我分析了孩子内向的原因,并指导家长平时多带孩子出去游玩,有意识地接触邻居家的小伙伴。带孩子上超市,鼓励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在校园,教师更是关注这个孩子,多为他提供参加活动的机会,找性格外向的孩子与他亲近。稍有进步,我就给予鼓励和表扬。经过两个学期的密切配合,孩子进步很快,能主动与教师说话,和其他孩子一起游戏,“六一”还参加了校组织的文艺演出。
以上是我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几点体会。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不断地探索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方法,有效地促进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并带动他们的全面发展
第二篇:学习心理健康书籍心得体会
学习心理健康书籍心得体会
内容摘要: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要树立现代的儿童观和教育观、促进小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要创设和谐的教育环境,促进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要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小学生日常生活中,促进小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要开展心理辅导;家园要密切配合,巩固发展小学生的健康心理。
关键词:儿童观 教育观 教育 环境渗透 心理辅导 家校配合现代小学心理专家认为:小学阶段必须把保护小学生的生命和促进小学生的健康放在教育工作的首要位置,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小学生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重视小学生的心理健康。
一、树立现代儿童观和教育观
儿童观是对儿童的总的认识,即各种看待儿童观点的总和;教育观是在一定的儿童观指导下,对儿童的态度和所实施的教育思想。科学的儿童观和教育观是教师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
赞可夫说:“当教师必不可少的,甚至几乎最重要的品质,就是热爱儿童。”
(爱是相互的,只有教师给予孩子们爱,孩子们才会去爱别人。)
二、创设和谐的教育环境
给孩子一块绿地,让他们栽花种草;给孩子一片绘画壁,让孩子自由描绘;给孩子一片饲养园地,让他们感受动物的可爱。
1、创设优美、安全、舒适的物质环境。
如校园的户外场地富有变化,则具有激发小学生多种经验,诱发小学多种活动行为的功能。
在活动场内,我们设计了丰富多彩的设备和材料,使处处充满绿色和生机。活动室小学生主要的活动空间,我们力争使室内宽敞明亮,稳馨舒适。所布置的内容随着教育目标、季节变化而变化。我们还创设了科学游戏室,小学生获得许多感性经验。整洁优美的物质环境唤起了小学生对生活的热爱,陶冶了小学生情操,充实了小学生生活,激发了小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了小学生的探索精神。
蒙台梭利说:“教师不仅是一个教师,还是一个心理学家,因为他要指导儿童的生活和心灵。”
2、创设民主和谐的精神环境
校园的精神环境是指校园校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及校园校风、氛围等,它包括小学生生活、学习和游戏的人文因素和活动空间。
教师是精神环境的核心因素。良好的精神环境依赖于教师完美的形象、高尚的品德和对教育事业执着的追求。(本网)教师要不断地加强心理保健,提高心理素质,以自己的言行、健康的人格给小学生以积极的感染。(教师在平日的教学中应该注重自己的一言一行,即使是自己非常生气时也应该有所克制,不能够说一些伤害孩子们自尊的话,也许自己无意间的一句话,会对孩子的一生产生不良的影响。)在小学生提供精神环境的过程中,教师的作用在于引导小学生的心理活动和身心发展。教师不仅是环境的创设者,还要做小学生的观察者和引路人,小学生在和谐的氛围中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同伴关系,引导小学生形成奋力向上、积极进取的个性品质,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成长。
三、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日常活动中
游戏是校园的基本活动,是小学生身心发展的摇篮,是开启心灵的钥匙。(尤其是低年级的孩子,这种形式更适合他们,也有利于培养他们学习的兴趣。)
小学生日常活动中蕴藏着许多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在教学活动中,我们把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和内容融入其中,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周教育目标和教学计划。如通过语言领域《打电话》的教学活动,丰富了小学生的社会经验,培养小学生乐于与人交往的性格。通过社会领域《我不怕,我勇敢》的教学活动,小学生懂得生活中什么是勇敢,学做勇敢的孩子,培养小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
游戏是校园的基本活动,是小学生身心发展的摇篮,是开启心灵的钥匙。如学生通过玩方法“学做解放军”、“过家家”、“超市”、“儿童医院”等角色游戏,培养了 学生之间的友谊,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小学生的交往能力。玩“插塑”游戏时,教师提出具体要求,要求学生收拾玩具,玩过的东西放回原处,摆放整齐,培养了小学生的责任感。
在生活活动中,通过洗手、穿衣、做值日、整理衣物等活动,不仅培养了小学生的良好卫生习惯,而且也培养了小学生的独立生活能力,增强了小学生的自信心。
四、开展个别心理辅导(尊重孩子们的个性差异,没有一劳永逸的教育方法。)
心理辅导是指根据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与规律,由教育者设计和组织,以活动为基本方式,引发小学生的主观体验和感受,从而小学生的心理状况产生积极的影响,达到形成和改善小学生心理的一种方法。学生心理辅导的内容包括人格辅导、学习辅导和生存辅导三个方面。如小学生感受爱、接受爱的情绪体验,在和同伴、老师交往时懂得基本的交往原则,对尊重、合作、帮助等良好交往品质有初步的体验;有初步的真、善、美的感受能力,能以此来衡量别人和自己的行为;培养小学生初步的学习能力,在学习中体验成功;培养小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初步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自主意识等。
第三篇:学习心理健康书籍读后感
学习心理健康书籍读后感
席平
一、关于教书
身为班主任工作量最大的任务是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我主要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抓的:
1、以习惯为抓手,提高学生自能学习的本领。俗话说:积千累万,不如养个好习惯。当学生做错一件事情时,我对学生们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做错了这一件事情不要紧,千万不要养成了习惯。”我认为小学阶段,学习还不是第一位的,主要任务是培养他们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认真听课的习惯,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经常读书的习惯,按时作息的习惯,独立处理一些小事情的习惯,与他人和睦相处的习惯,主动关心集体的习惯,热爱劳动的习惯,主动参加班级活动的习惯……如果这些好习惯一旦养成,他们将受益终生,这也是我们做家长所希望的。所以,请家长们针对自己孩子的情况,抓好子女在家的行为习惯,促其养成良好的习惯。一朝一夕不见效,可三年下来确实达到了“绳锯木断、滴水穿石”的效果,不仅帮助学生养成了习惯,而且学生的能力也得到了锻炼。为学生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班内逐渐形成了良好的班风。
2、以师爱为载体,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的爱也会影响学生对某学科的学习态度。“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师爱学生,学生更愿意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并努力去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教师爱学生会促使学生产生一种不学功课对不起老师辛勤栽培的内心体验(对后进生尤其是这样),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了学生对学习某学科的兴趣和自觉性。作为一名教师,我深知这一点,所以我处处关心帮助学生,当落后的学生稍有进步,我就会拍拍他的肩膀,说一句:“有进步,老师就喜欢和你一样的学生。”并及时在班里加以表扬,这样,不仅后进生学习有了劲头,别的同学也受到榜样的力量鼓舞,所以,我们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学习气氛很浓,这也是取得好成绩的原因之一。
二、关于能力
习惯决定一切,能力创造奇迹。一个人将来能否有所作为,除了良好的态度习惯,更主要的是看这个人的能力如何,因为“能力决定成就”。那些高分低能的人,一旦走上社会,离开父母的保护伞,是难以立足的。尤其是当今这个充满竞争的知识经济时代,能力的培养更是不容忽视。我的理念是:
1、不以成绩论英雄。我时常跟学生探讨:“学会”与“会学”的关系,“学会了”并不等于“会学了”。学习成绩好,并不意味着思想好、能力高;学习成绩落后,并不意味着思想差、能力低。天生我材必有用,只要有能力,任何一个学生都能在社会上立足,并且成就一番事业。
2、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了发展学生的一切。为此,我启动了以学生自主管理为主题,以班值日为形式的自我锻造工程,最大限度地给学生提供锻炼的机会和展示的舞台,使学生在参与活动中认识自我,发展能力。坚持对学生进行组织管理能力、学习处世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动手实践能力、表达表演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当然,差异毕竟是存在的,现在班级还存在一些不好的现象,如:有的同学上课说话,做小动作,有的同学喜欢攻击别人,和同学关系相处不好,有的同学对班集体漠不关心,有的同学不愿意承担责任等等。这就需要家长和老师及时联系,积极配合,及时帮助学生改掉这些缺点。早改早受益。
以上一点体会,只当是我向家长们上交的一份不尽人意的答卷,我一定虚心接受家长的检阅,敬请各位多多指教,以便我以后能够向更多的家长交上一份更为满意的答卷。尊敬的家长朋友,请记住这样一句话:“你可以不是天才,但你可以成为天才的父母。” 让我们家校合作,共创孩子美好人生。
第四篇:心理健康参考书籍
参考书目
1.燕良轼:大学生心理健康教程.中南大学出版社,2007年。
2.沈德立:非智力因素与人才培养.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1年。3.张进辅:青年心理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06。4.王祖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07。5.佐斌:大学生心理发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07。
6.彭希林:青年道德心理学研究.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05。7.张金彦: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石油大学出版社,2002.01。8.张丽珊:成长是首流动的歌.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2002.10。9.田志华:青年心理与心理咨询.中国青年出版社,2001.03。10.韩翼祥,常雪梅:大学生心理辅导.浙江大学出版社,2003.09。
11、董广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应用.中国纺织工业出版社,2004.03。
12、玺璺:象牙塔里的困惑:大学生心理障碍个案与诊治.广东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4.08。
13.刘建新: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疏导.暨南大学出版社,2005.01。14.冯正直:大学心理素质教育.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2。
15.沈贵鹏著.心理教育活动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5 2.陈家麟著.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原理与操作.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3.刘宣文著.学校发展性辅导.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5.岳晓东,祝新华著.中小学心理辅导实用理论与技巧.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6.张守臣著.心理教育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7.刘华山著.学校心理辅导.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96.8.樊富珉编著.团体咨询的理论与实践.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6 9.郑雪,王玲编著.中小学心理教育课程设计.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 10.毛振明,王长权编著.学校心理拓展训练.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 11.李百珍主编.学校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0.8 12.吴丽娟著.理情教育课程设计.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3 13.段鑫星,赵玲.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14.马建青.大学生心理卫生.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1992 15.樊富珉.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发展.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7 16.王登峰等.大学生心理卫生与咨询.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17.压力与健康 PhilliP L.Rice著 石林 古丽娜 梁竹苑 王谦译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18.谢炳炎主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指导》,湖南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19.黄希庭主编:《中学生心理健康》教师读本,新华出版社1999年版.20.刘华山主编:《学校心理辅导》,安徽人民出版社,21.郑日昌、蔡永红、周益群著:《心理测量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22.谭顶良主编:《高等教育心理学》,河海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23.林清文著:《大学生生涯发展与规划手册》,心理出版社2000年版.24.钱铭怡编著:《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25.张大均著:《大学生心理的发展》,重庆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26.冯江平.挫折心理学.江西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27.江光荣.《心理咨询与治疗》.安徽人民出版社,1995.28.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国家教育发展委员会编著.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29.王德华 高希庚.青年交往心理学.湖南.湖南人民出版社,1988 30.雷敏著.当代大学生心理疾病报告.中南大学出版社,2005.31.挫折应对与大学生心理建康 著译者: 张 旭东,车文博 出版者: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32.韦彦凌,贾晓明.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咨询.中国经济出版社,1995年版.33.林永和.求职与择业.改革出版社,1992年版.34.林永和.大学生就业指导.时事出版社.35.胡凯主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36.何彬生等.大学生心理与健康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37.燕良轼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红旗出版社.2006.38.李晖等.心理素质培育.中国经济出版社.1999.39.陈会昌等译.人格心理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40.岳晓东著.登天的感觉.41.吕国荣著.小故事大成功.金城出版社.2005.42.郑日昌主编.中学生心理诊断.山东教育出版社.1994.43.谢影等译.互联网心理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44.钱禧主编.现代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及心理测试指导全书.
第五篇:心理健康书籍好句摘录
1.有了困难要学会适当的向别人求助,因为别人帮助你克服了困难,不仅增进你对他的好感,而且因为你诚挚的致谢,别人也会感到愉快。
2.实际上,生活没有任何改变,改变的仅仅是你的心理状态。心理学的术语叫:定势。你有什么定势,将决定你未来有什么生活。只要你愿意选择一个健康的心理定势,你将获得财富、幸福。每个人都有定势的权利,定势幸福,还是定势倒霉,在于你自己。《心理课堂》
3.模仿别人的肢体语言,能够让他们感受到自己被接纳。,而且能够为彼此之间的交往建立一种纽带。通常这种现象会在朋友以及地位相同的人之间自然而然地发生。<身体语言密码>
4.乐观、热情、自尊、自信是人际间产生相互吸引的重要条件,能使彼此间心理距离缩短、情感融洽。情绪具有感染功能,保持积极而稳定、适度的情绪反应,对大学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有着不可划缺的作用。——《大学生情绪管理与辅导》
5.悲剧危害人格的作用是相同的,只是程度有所不同。日本人做过调查:顺境中成才的几率可以达到70%,逆境中成才的几率仅有5%。当中国人崇尚悲剧、崇尚逆境、崇尚痛苦,天天找麻烦,找痛苦,就会永远走不出来,还以为可以锻炼自己。《心理课堂》
6.人可以要求完美,但要适可而止,不要变成一个“主义",不要变成完美的奴隶。一个人能够取得成就应该是多方面的因素,如果把所有的成果都归功于"完美主义"恐怕不能成立,也不足称为唯一的理由。这样下结论,对自己不客观,对别人可能造成误导。------破解幸福的密码
7.如果”好事"好到了远远超过理想的自我,麻烦也随之而来了。最大的麻烦在于不相信,也就是不相信自己竟然配的上这样的好事。《你不知道的自己》
8.恐惧对方不喜欢自己,是人们常见的思维担心。在人际关系领域中,镜子理论常常反映了这一点:如果你最初假设“别人是不喜欢我的”,那么如同有魔力的镜子那样,对方的反应会验证这一点;如果你最初假设“大多数人是友好的,他们想对我友好”那么对方的反应同样也会验证这一点。——《大学生情绪管理与辅导》
9.我们的价值不是为别人喜不喜欢而存在的,别人如何看待你,是她(他)的自由,我们管不着。但是我们管得了自己,相信自己,作出行动把自己往越变越好的方向推,活出精彩的自己。——毕淑敏《破解幸福密码》(为“我不讨人喜欢”翻案)
我们不可能做到让每个人都喜欢自己,但至少我们能活出自己的优秀与魅力,不是吗
10.杞人忧天,是所有欲求的起点!因为害怕没有,所以努力追求,因为害怕不足,所以想要更多,因为害怕失去,所以抓得更紧,这些都是压在你身上的每一根细小的稻草,而周而复始的欲求与烦忧,却逐渐蚕食了你的生活。你要的所有快乐秘方,都在“放下”二字!《放下就是快乐》
“好言一句三春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在人与人的接触过程中,应该多用关心、爱护、尊重、赞美等积极情绪去感染对方,让对方感到你的关心是发自内心深处的,这才能将彼此的感情拉得更近、更亲,也更容易得到他人相同的反馈。——《改变一生的60个心理学效应》 人心的距离远不远,在乎你花费了多大的力气去拉动它。
11.幸福不仅仅一种感觉,它是一种可以学会的能力。只要你能够逐渐做到经常微笑、和别人保持眼神交流、让自己放松、对新的体验有好奇心、有天马行空的想法,并且能随时调整自己的期望值,那么那种神奇的“幸运感”就会逐渐来到你的身边,而且它真的会带给你神奇的幸运。《心智》
12.人们总是不满足于现状,经常会在生活中寻求新的发展机会。于是,在一次又一次的寻求中产生了盲目效仿的现象,甚至迷失自己。所以在现实中不论遇到什么样的事情或者试图做什么事情,都不能随意地效仿他人,应该时刻保持清晰、理性的头脑。<<改变一生的60个心理效应>
13.给予就会被给予,剥夺就会被剥夺。信任就会被信任,怀疑就会被怀疑。爱就会被爱,恨就会被恨。——这就是心理学上的【互惠关系定律】。生命就像是一种回声送出什么就收回什么;你播种什么就收获什么;给予什么就得到什么。你怎样对待人们,取决于你怎样对待他们,这是普遍的真理,爱别人就是爱自己。——《心理学的八大定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