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每日时评:别用局长辞职掩盖“特招”内幕
每日评论:公车改革无定式,关键能否少花钱
摘要:逼出这个“已聘人员”的真实身份实在很重要,倘非如此,在另外一些场合,隐形的他仍会用诸如此类的方法来危害公权与侵犯私权。
近年来,各级政府机关与事业单位招聘需要通过公示和考试已渐成制度,尽管实际操作中仍不乏猫腻,譬如在面试这一环打通关节。但有制度总比没制度强,而制度的执行力度往往与透明度相关,有了更大的透明度,才能抑制潜规则起作用。被称为“史上最强政府工作人员招考”事件就是在这个背景下发生的,此前一个单位要招谁,私下在暗箱中就能搞定,根本用不着花这种面子上的功夫。
有人最近在天涯论坛公布了福建宁德屏南人事人才网上的一则招聘通知,全文如下:县财政局下属收费票据管理所招聘1人,条件为:普通高校全日制应届本科毕业生,获得国外学士学位,国际会计专业,大学英语四级,屏南户籍,女,年龄25周岁以下。因为针对性实在太强,发帖者戏称:“恐怕只有ⅹⅹ领导的女儿才符合报考条件。”
如果我们把它放到上述框架里来观察,设计这种招考条件本身已透出某种历史的进步。相关部门操作手法看起来很拙劣。聪明点,装模作样地弄得条件更宽泛些,然后再在其后的过程中达成最初的目的,其实一点也不困难,因为类似的过程现在并不透明。但可能当事者太需要向“某人”表达自己的意愿与忠心了,因此才毫无顾忌地写出这样的“通知”。当然他们或许没有被“围观”的经验,认为那不过就是做做样子,像不像样子根本无所谓,权力的傲慢是出于本能的。
没想到会在网上遭到阻击,开始有关人员还不以为意,用一些似是而非的理由来搪塞。然而事情弄大了,宁德市人事局出来发布消息,称取消招聘计划,取消已聘人员的聘用资格。也算是一种积极的回应吧?但人已聘了,为什么不把已经获得聘用资格的那个据说叫“陈晨”的身份与情况公布出来?如果想以正视听,没有更好的办法,真的想反腐,也只有此法。
但据东南网报道,25日中午,屏南财政局长游代进与人事局长张功成在面对媒体时,都拒绝透露所招聘人员的相关信息,宁愿由自己来承担责任。游代进此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由于工作上的这个失误,他将引咎辞职。如此一来,人们不免更狐疑了:都说流言止于公开,而被“围观”困扰的两位局长,却宁愿为流言缠绕,也不敢公开,这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我们都知道如今的潜规则,只要不断了上面的线,即使下台仍可以换个地方或职务当官。那么,游或张这样做,无疑是聪明的,因为网上围观很快会过去,而来日方长。事实上,网络监督确有很大局限,即只有这样明目张胆的“暗箱”才可能引起关注,对更多真正隐秘的操作,根本无能为力。
问题仍在于制度建设,譬如硬性规定通过招聘任用的人员必须公开其姓名与基本信息(包括在网上),以备围观者“人肉”。如果有这样的规章,我们就可以较少担心官员舞弊。
事实上许多空当是故意留着的,就像屏南这则招聘通知,对象完全是预知的,当事人预先留下空当本来就准备由圈内的自己或别人来利用。那么,逼出这个“已聘人员”的真实身份实在很重要,因为他或她一旦现形,身后的那条线就不可能不露馅。那个人才应当也必须为此承担责任,因为倘非如此,在另外一些场合,隐形的他仍会用诸如此类的方法来危害公权与侵犯私权。
此人是谁?我们拭目以待。
第二篇:别用局长辞职掩盖“特招”内幕
别用局长辞职掩盖“特招”内幕 摘要:逼出这个“已聘人员”的真实身份实在很重要,倘非如此,在另外一些场合,隐形的他仍会用诸如此类的方法来危害公权与侵犯私权。
近年来,各级政府机关与事业单位招聘需要通过公示和考试已渐成制度,尽管实际操作中仍不乏猫腻,譬如在面试这一环打通关节。但有制度总比没制度强,而制度的执行力度往往与透明度相关,有了更大的透明度,才能抑制潜规则起作用。被称为“史上最强政府工作人员招考”事件就是在这个背景下发生的,此前一个单位要招谁,私下在暗箱中就能搞定,根本用不着花这种面子上的功夫。
有人最近在天涯论坛公布了福建宁德屏南人事人才网上的一则招聘通知,全文如下:县财政局下属收费票据管理所招聘1人,条件为:普通高校全日制应届本科毕业生,获得国外学士学位,国际会计专业,大学英语四级,屏南户籍,女,年龄25周岁以下。因为针对性实在太强,发帖者戏称:“恐怕只有ⅹⅹ领导的女儿才符合报考条件。”
如果我们把它放到上述框架里来观察,设计这种招考条件本身已透出某种历史的进步。相关部门操作手法看起来很拙劣。聪明点,装模作样地弄得条件更宽泛些,然后再在其后的过程中达成最初的目的,其实一点也不困难,因为类似的过程现在并不透明。但可能当事者太需要向“某人”表达自己的意愿与忠心了,因此才毫无顾忌地写出这样的“通知”。当然他们或许没有被“围观”的经验,认为那不过就是做做样子,像不像样子根本无所谓,权力的傲慢是出于本能的。
没想到会在网上遭到阻击,开始有关人员还不以为意,用一些似是而非的理由来搪塞。然而事情弄大了,宁德市人事局出来发布消息,称取消招聘计划,取消已聘人员的聘用资格。也算是一种积极的回应吧?但人已聘了,为什么不把已经获得聘用资格的那个据说叫“陈晨”的身份与情况公布出来?如果想以正视听,没有更好的办法,真的想反腐,也只有此法。
但据东南网报道,25日中午,屏南财政局长游代进与人事局长张功成在面对媒体时,都拒绝透露所招聘人员的相关信息,宁愿由自己来承担责任。游代进此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由于工作上的这个失误,他将引咎辞职。如此一来,人们不免更狐疑了:都说流言止于公开,而被“围观”困扰的两位局长,却宁愿为流言缠绕,也不敢公开,这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我们都知道如今的潜规则,只要不断了上面的线,即使下台仍可以换个地方或职务当官。那么,游或张这样做,无疑是聪明的,因为网上围观很快会过去,而来日方长。事实
上,网络监督确有很大局限,即只有这样明目张胆的“暗箱”才可能引起关注,对更多真正隐秘的操作,根本无能为力。
问题仍在于制度建设,譬如硬性规定通过招聘任用的人员必须公开其姓名与基本信息(包括在网上),以备围观者“人肉”。如果有这样的规章,我们就可以较少担心官员舞弊。事实上许多空当是故意留着的,就像屏南这则招聘通知,对象完全是预知的,当事人预先留下空当本来就准备由圈内的自己或别人来利用。那么,逼出这个“已聘人员”的真实身份实在很重要,因为他或她一旦现形,身后的那条线就不可能不露馅。那个人才应当也必须为此承担责任,因为倘非如此,在另外一些场合,隐形的他仍会用诸如此类的方法来危害公权与侵犯私权。
此人是谁?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