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两会热点思想汇报——“入园难”、“择校热”的看法与理解
“入园难”、“择校热”带来的困扰,几乎让每一个孩子的家长感同身受,两会热点思想汇报——“入园难”、“择校热”的看法与理解。政府工作报告回应说,将增加学前教育资源,抓紧解决“入园难”问题。长期以来,我国的幼教经费一直只占整个教育经费支出的1.3%左右,而发达国家学前教育经费占总教育经费支出一般达到3%以上。报告对现状的判断符合客观实际,没有回避矛盾,表明当前存在的教育热点难点问题已经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视。报告提出提供更加多样、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教育让人充满期待,与之相应的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增长措施也让这一难题的解决有了支撑,使人踏实。就业:投入423亿元扶助和促进就业一方面沿海地区用工难,一方面大学生就业难——当下就业形势凸显的两难局面广受关注。政府工作报告回应说,要继续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今年中央财政拟投入423亿元,用于扶助和促进就业。继续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放在首位,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思想汇报《两会热点思想汇报——“入园难”、“择校热”的看法与理解》。就业难与用工难同时出现,并不是一对矛盾,最后都指向一个问题,那就是产业结构不尽合理,需要加快转型升级步伐。沿海地区缺工很大程度是新一轮产业转移的结果,大学生就业难很大程度上是吸纳大学生就业的现代服务业占比太低,要加快发展,对这两个问题都要高度重视。报告提出的扶助和促进就业的一系列举措将有力地促进这个两难问题的解决。同时,就业难使得公平问题显得更加重要,对此,报告给了明确关注,显示政府将会更加重视就业过程中的公开透明度,努力保证公平就业、和谐就业。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关注山东的“转方式,调结构”,我认为还是做得比较成功的!
第二篇:申论热点:“入园难”
入园难
如何按照以人为本的要求,解决好教育、医疗、住房等民生问题,不仅是政府工作重点,也是申论考试的热点。民生问题属于比较热、比较大众化的问题,属于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但迄今为止国家公务员考试命题尚未涉及教育、医疗、住房等领域的命题,各位考生切不可掉以轻心,目前各地方公务员考试中已多次出现相关的申论题。本文从公务员考试申论特点出发,阐释了“入园难”这一申论热点。
(一)政策解读
2010年7月13日至1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召开全国教育工作会议。这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世纪召开的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会议的召开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颁布是我国教育改革发展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会议专门邀请了部分中小学、幼儿园学校代表出席,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学前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
(二)背景链接
“入园难”,是小孩上幼儿园困难,有的家长甚至觉得比上大学还难。北京、上海、广东、江西等地的幼儿园已经出现入托难现象,成为社会问题引起关注。
近年来,随着适龄入园儿童数量的迅速上升和人民群众对优质学前教育的迫切需求,家长从学前教育开始就追求“不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学前教育也像“小升初”一般出现了择校现象,学前教育资源不足的矛盾更加突出,社会对“入托难”反映强烈。
(三)问题表现
(1)目前,对全国31个省(区、市)10400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其中“80后”占56.7%,“70后”占28.6%),78.5%的人感觉周围存在幼儿园入园难的情况,其中33.8%的人说这个情况“很普遍”。89.6%的人赞成把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其中59.1%的人表示非常赞成。
(2)有关统计数字显示,在我国,幼教占公共教育经费的比重仅为1.3%,这一数字远远低于东南亚的泰国16.4%,也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公共投入不足,幼儿园的运营开支就不得不转嫁到社会,由家长埋单。
(3)在北京,全市1266所幼儿园中,公办园只有331所,在园幼儿占北京市收托总量的35.2%。现有幼儿园的接受能力约22.7万人,只能容纳一半的适龄幼儿。在南京,目前全市有440多所幼儿园,其中教育系统办园只占10%左右。
(四)原因分析
第一,各级政府部门对学前教育定性不清晰,造成政府职能弱化趋势。学前教育在学校教育之前、基础教育之外,忽视了学前教育的基础性、公共性和公益性特征,过于强调它的非义务性质。
第二,政府的办学体制总体思路设计出现偏差,造成办学结构不均衡。学前教育越来越分化为:体制内为特定群体服务,体制外优质高价和一般水平的学前教育,从而导致了学前教育资源的总体规模不足与结构不均衡。
第三,对学前教育的保障机制不健全,造成了投入严重不足。由于学前教育的责任不明确,使得学前教育的财政经费保障非常薄弱。长期以来,学前教育事业经费没有单项列支,一直包含在中小学教育预算之中,总体水平很低。
第四,目前政府、社会和家庭对幼儿园的成本分担机制极不合理。不同类型幼儿园中,个人和政府成本分担的模式和比例也完全不同。公办园主要是政府负担,家庭承担很少一部分费用;而大量的民办园
和集体办园,基本上由家庭承担成本费用。这种由于幼儿园因性质不同,造成个人分担成本即收费差异,引起社会很大非议。
(五)对策建议
第一,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办好幼儿园作为办人民满意教育的组成部分,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第二,要建立健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加大政府投入,完善成本合理分担机制,加强学前教育管理,保障幼儿园安全,大力构建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
第三,要探究并遵循学前教育规律,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和教育观,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健全幼师培养培训体系,依法落实幼师地位和权益,完善资格准入和质量监管,全面提高学前教育的质量。
第四,健全学前教育的保障机制。健全这一保障机制,可以更好地保障学前教育的经费,要做到专款专用,提高学前教育经费在GDP中的支出比例,以促进和提高儿童智力开发和学前教育水平。
【社会问题的背景】
(1)国务院将于近日召开会议,专门研究部署发展学前教育的政策措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来到北京市的两所幼儿园,深入了解目前学前教育的现状和遇到的问题,并与教师和家长代表进行座谈。详细情况,来看中央台随行记者刘乐的报道。
(2)今年(2010年)年初,温家宝主持召开座谈会,曾经把从事幼儿教育的老师请进中南海,就正在制定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听取意见。这次,温家宝总理又专门来到北京市的两所幼儿园,看望教师和小朋友们的同时,就目前大家比较关注和关心的学前教育问题进行了调研。座谈会上,来自北京市第一幼儿园的冯惠燕园长介绍,他们为解决入园难问题,进行了改扩建措施。
冯惠燕:改就是把一些闲置的小学,还有院落房舍改造成幼儿园;扩是政府出资支持有条件的幼儿园去扩班,政府是有支持和补贴的;建是在北京市新建三百多所幼儿园,解决入托难问题;这是一个就是支持公办园办分园,重新发挥公办园辐射的作用。
温总理充分肯定了冯惠燕的建议,他说要增加政府投入,城市建设要为幼儿园留出空间,千方百计解决学前教育供不应求问题,通过立法把发展学前教育纳入法制轨道。
(3)北京市二十一世纪幼儿园的园长朱敏,不仅是民办幼儿园的管理者,也是幼儿园的投资者,他向总理提出了为民办学前教育提供公平政策环境的问题。温总理对朱敏园长说:“我们要解决供不应求,或者简单说叫做入园难,入园贵的问题,必须实行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方针,在政策上公办与民办要一视同仁。”
入园难,难于考公务员;入园贵,贵过大学收费”,网上流传的这段顺口溜看似戏谑,却反映出不少家长面对现实的无奈。昨晚,《新闻纵横》随机采访了一些刚刚经历或正在经历“入园难”的家长,他们讲述了目前幼儿园难进的几个问题。
家长A:我们家孩子是今年9月份上的幼儿园,之前在孩子两岁的时候我们带着他去过好多幼儿园,有些幼儿园连门都进不去,直接在门口人家就说网上报名,网上报名,但真正你上网上去的时候他告诉你其实早就报满了,后来就想进在一个在小区里的公立幼儿园,之前我们曾经去过私立,育儿费4年一共要花10万块钱,实在是接受不了,所以我们就努力要进公立,最后几经周折,托了人然后才算是能进了公立幼儿园。
家长B:我们家孩子去年上的幼儿园,还是挺紧张的,因为包括私立幼儿园在内,他能够满足的需求应该还是供小于需,在你家周围好一些的幼儿园可能就这么几所,这周围的小区的孩子可能都要想进,必然就比较紧张。
家长C:我们家小孩今年9月份上的幼儿园,之前是报公立的,我们提前半年报名但是当时都没有轮到我们,后来找了一家私立幼儿园,提前半年报的,排上了,还算比较顺利。
家长D:我们家当时物色的几家幼儿园,然后就带着孩子一家一家的跑,想法就是能上就行,但是确实感觉不太好上,好几个幼儿园没给我们回信,总算一个给我们回信的,没挑没捡就上去了。
家长E:我们家小孩现在准备上幼儿园,但是入园实在太难了,私立幼儿园太贵上不起,好一点幼儿园都得排队,坏一点的幼儿谁也不愿意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我现在很发愁,希望多一些公立幼儿园,多一些条件比较好的幼儿园。
(4)“幼儿园入园难是大城市普遍存在的问题,这是一个事实。”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秘书长、中央教科所幼教研究室王化敏副研究员坦言。
“其实我国幼教事业,从上世纪50年代起取得了巨大进步,到2000年时,各类幼儿园基本满足需求。”王化敏说。但从2000年开始,情况发生了变化。
教育部门的统计数据清楚地显示,从这一年开始,由于各种原因,我国幼儿园的数量在减少。据统计,2000年时教育部门主办的幼儿园为3.5万个,企事业、机关办幼儿园为1.6万个,街道乡镇等集体办幼儿园为8.1万个,社会力量办园为4.4万个;到了2007年,企业事业机关办园和街道乡镇集体办园急剧减少,分别下降为0.5万个,2万个,公办幼儿园下降得缓慢些,变为2.7万个,只有社会力量办园增长较大,变为7.7万个。但是总体数量从 2000年的17.6万个减少到了2007年的12.9万个,几乎减少了30%。来自同一数据源的另一组数据表明,城市幼儿园的数量由2000年的3.7万个,下降到2007年的3.3万个,乡镇幼儿园从2000年的4.5万个,下降到2007年的3.5万个。无论是城市还是乡镇,幼儿园的数量都在减少。
按照《中国统计摘要(2007)》,我国乡村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已经从2000年的63.78%下降到2007年的55.06%,反之,城镇人口增长到现在的44.94%。
“上个世纪90年代大量人口进入城镇,现在这些年轻人已经到了生育期,而且比他们的上一代更重视对子女的学前教育。但是现实却是,幼儿园的数量不升反降,远远满足不了人民的需求。”王化敏习惯用严谨的数字来说明问题,她认为北京的问题最为突出。
这一升一降造成的最直接后果是,幼儿园的入园人数增长缓慢。据统计,幼儿园在园人数从2000年全国的2244万名幼儿,只是缓慢增加到2007年的2348万人。“当然,随着年出生人口数从2000年的5900万人下降到2007年出生人口5300万人,入园率还是提高了。”王化敏说。
(5)在公办园、企事业机关办园大量减少的情况下,幼儿教育被直接推向市场,社会力量办园迅速发展。但是在国家鼓励社会力量开办幼儿园并出台相应优惠政策的同时,却出现了教育部门无法掌控幼儿园收费的偏差。按照有关政策规定,学历教育收费要通过教育部门审核,但是非学历教育则是备案制。恰恰在《民办教育收费管理暂行办法》中,幼儿教育被列入非学历教育,而非学历教育的主要概念是培训机构。这样,幼儿园就被简单地纳入非学历教育,等同于社会上的培训机构,幼儿园教育收费管理一下子陷入失控状态。
“当时这一收费管理办法出台的时候并没有征求幼教相关负责部门的意见,等发现时,为时已晚。”一名曾经了解这一政策出台过程的教育界人士不无遗憾地说。
正是当年的这一疏忽,加上中国家长“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的焦虑,让一些看到市场需求的社会办学力量,打出各种教育理念,借机抬高收费,造成了当前幼儿园收费的混乱现状。一个典型的例证是,近两年,在天津、河南、广东、河北等地区都先后出现过一年10万元的“天价幼儿园”。
在这种情况下,公办园也相应地提高收费标准,动辄几万元的赞助费、支教费。双语、蒙台梭利、天才实验班——名目繁多的“概念”更是成了高收费的借口。
但是公办园也有自已的委屈。北京一家建在古典园林建筑内的幼儿园,纯粹老牌的公办园,入园赞助费3万元到5万元。园长对此也无可奈何:“我们其实不想收,不愿背这种骂名。这些收上来的钱全部交给上级主管部门。主管部门再以投入形式返还给我们。”
【核心观点】
(1)学前教育不仅已成为我国整个教育体系的薄弱环节,同时也成为当前我国加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和满足民生重大需求中一个突出的薄弱环节。入园难、入园贵的根本还是在于学前教育的定位仍未明确。一个繁荣而健康的学前教育市场,应当给市民提供符合他们各自收入水平和需要的幼儿园,学前教育事业应该实现多元化发展。
(2)教育部门要重视教育结构的调整,包括学前教育,包括教育规划部门对学前教育整体的发展规划,我觉得政府要加大投入,要多办一些公办的幼儿园。第三,要调整相关的政策,积极鼓励社会力量来兴办各种幼儿园,鼓励社会力量办学,同时要加大法律法规的执行,加大监督的力度。
(3)让幼儿园回归公益、回归政府责任是关键。一方面,需要政府主导,把发展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城镇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加大幼儿教育政府财政专项资金投入力度,增加师资力量;另一方面,需要社会参与,按照市场化的力量实现民间办学与政府支持和补贴结合,积极鼓励、扶持和规范民办幼儿园的发展;再者,加大对教学质量不高、设施不完备,存在安全隐患条件差的“黑园”整治,并予以取缔。很显然,这些都是现阶段扩大幼儿园资源,同时适当降低幼儿园学费的重要措施。
第三篇:教子撒谎与入园难难分难解
教子撒谎与入园难难分难解
佘宗明:5月5日,浙江宁波某幼儿园报名日。网友“宁波阿宽”微博曝,他带儿子排队报名时,听到一番雷人的母子对话——“待会老师问你妈妈在哪上班,你要怎么回答?”“教育局”“爸爸在哪里上班呢?”“公安局”“你给我记住了,否则报了名也没希望”。这引发网民热议。
言必带“局”,无疑难逃炫“权”之嫌。诡谲的是,它竟以“母亲教儿子撒谎”的形式呈现。而虚构家庭背景、教子撒谎的初衷,只是为了取得入园“通行证”。这幕景象,委实耐人寻味,也发人深省。
从常理上看,该母亲堂而皇之地撒谎的做法,确实欠妥。孩子年尚懵懂,家长当寓教于行,以身垂范。对孩子施以“谎言教育”,灌输“权力通吃”的畸形观念,或是在其价值观白纸上涂抹败笔,无益于孩子心智的良性培育。尽管如此,对此行径,不少网民表示理解,认为谎言虽坏,却纯属无奈。不得不说,母亲教子撒谎之举,确有为现实所迫的成分:一者,在时下,幼儿园“入学难”已是社会性难题,在教育资源配置失衡、优质资源向公立幼儿园集中的情境下,公立幼儿园已是一位难求;二者,教育领域的“拼爹”乱象已屡见不鲜,在幼儿园入园名额分配上,也存在着权力通吃等潜规则。在此语境中,为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家长将“官二代”身份嫁接到孩子身上,以积攒入园筹码,虽说手段离谱了些,却未尝不是用心良苦。涉事幼儿园称,不可能向孩子盘问家境。这也许衬出了“教子撒谎”的过度焦虑,但这般焦虑,其来有自:在现实中,“拼爹上学”现象并不少见。据媒体曝,今年年初,在深圳某幼儿园,家长报名时收到短信,要求将幼儿父母的职业、工作单位等资料上交学校。这激起不小的质疑声:读个幼儿园,莫非还有“身份门槛”?
在潜规则通行的染缸式环境中,公平竞争,难免被暗箱操作取代。新闻中劝子撒谎的母亲,固然情有可原,但其错位的言行,也是寻租意图的投射:它预设了不公的前提,然后试图以不公手段来获利,实现向“利益既得者”的身份移植。本文地址:少年文学网
第四篇:幼儿入园难的原因与策略
幼儿入园难的原因与策略
[摘要]“入园难”是小孩上幼儿园困难,有的家长甚至觉得比上大学还难。近几年来“入园难,入园贵”已成为很多地方普遍存在的问题,尤其是一线城市的幼儿园学费甚至超过大学。农村幼儿没有园可以进入学习。与此同时,幼儿教师的地位低、待遇差导致师资严重缺乏,也成为制约学前教育发展的突出瓶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征求意见时,学前教育这个教育发展的“短板”,已经成为民众意见最多的领域。这些状况已经引起了高层的高度关注,多次强调发展学前教育,解决好“入园难,入园贵”的问题。
[关键字]幼儿;入园难;原因;策略
“入园难,难于考公务员;入园贵,贵过大学收费”这种说法虽然有点夸张,却是现在幼儿家长们热议的焦点话题,这也充分说明“入园难”已成为人们反映强烈的民生问题。入园难究竟难在什么地方呢?第一,农村和偏僻地方的幼儿没有机会进入幼儿园。在偏僻的地方,幼儿园的数量少之又少,大量的幼儿无法在幼儿园中学习。第二,城市幼儿园收费高组织了幼儿的入园。幼儿园本身的宗旨应该是为孩子服务,而部分幼儿园却为了自己园的利益,不断提高入学学费,变相的收取其他费用,由此使幼儿入园变得难上加难。第三,入优质园难,伴随着经济的增长,家长对孩子的教育问题要求提高了。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能上一个好的幼儿园,不输在起跑线上,这也是入园难的一个表现。目前的现状造成了许多孩子入园困难。
一、原因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入园难是诸多矛盾长时间积累后的的集中爆发。对于今日入园难的问题,只有对其进行详细分析,才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以下将从政府、社会、幼儿园、家庭四个方面对幼儿入园难形成的原因进行具体的分析。
(一)政府
政府对于学前教育不重视,忽视了学前教育对我们社会的重要性。各级政府部门对学前教育定性不清晰,造成政府职能弱化趋势,对学前教育的保障机制不健全。首先,政府没有充分发挥其管理、监督、规范职能,让私立园、幼教机构在市场经济下自我生存,对“他们”不管不问,没有做到政府应有的职能,结果只能是将私立园办学推向两极化;其次,政府财政投入严重不足,政府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在高等教育上,而在基础教育方面投资的少而又少,使得优质幼儿园供不应求,这是“入园难”的主要原因;另外,这几年来学前教育发展迅速,才使各式各类的私立园百花齐放,但政府在立法方面明显滞后,没有充足的政策法规来制约幼儿园的发展,没有拉住幼教事业产业化这匹脱缰的野马。
(二)社会
1、幼儿园少,幼儿人数多,供大于求
伴随着2007年“金猪宝宝”和2008年“奥运娃娃”扎堆出生,连同持续
“婴儿潮”中“生二胎”的家庭越来越多,近年来新生幼儿不断激增。同时,随着城市化的到来,越来越多的打工族涌入城镇,而且随着收入的不断提升,其子女到入园年龄需要在城市入园受教育,此人数数以万计,自然增大了亟待
入园孩子的数量。然而,幼儿园的数量却不能满足数以亿计幼儿上学的希望。
以北京为例,2008年前后出生的金猪宝宝、奥运宝宝人数就高达16万,在京
接受义务教育的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由2000年的9万人增长到2009年的41.8万人,占学生总人数的千分之四十,而幼儿园的入园名额却无法达到如
此高的数量。近年来新生幼儿数不断激增,再加之家长急切的择校心理——
“不想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更加剧了入园难的紧张气氛。所以全国范围内的生育高峰以及家长们的择校心理带来了旺盛的入托需求。另一方面学前教育
资源不均衡,优质特色幼儿园少,民办幼儿园贵。所以两方面原因造成了生源
充足,供大于求的尴尬局面。
2、公办幼儿园少,民办园收费混乱由于政府对幼儿园的投资不足,造成了公办幼儿园的数量屈指可数,由此
给幼儿提供的入园机会少之可数。民办幼儿园发展迅速,社会力量多层次、多
渠道发展学前教育,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幼儿教育资源供需的矛盾,为幼儿增加
了入园机会,固然是好,但民办幼儿园也成了乱收费的多发之地。经查证发
现,目前幼儿园的收费标准基本上是在2001年正式实施《条例》时确定的。
收费情况分三类:第一类是政府定价,按级类收费标准收费,公办园最高收费
420元;第二类是按体制改革收费标准收费,属于政府半定价,最高收费900
多元;第三类是按《民办教育促进法》收费,完全由市场自主定价。由规定发
现民办幼儿园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来制定收费价格,这无形之中,就提高了民
办幼儿园的收费。而现在的民办幼儿园变相的收取其他费用,例如:据了解,福州一所公立幼儿园的赞助费是1年1000元,保教费是350元;一所中上等
级的私立园收费为每月2700元,还没有算其他费用。什么概念?一所大学的学费一年不超过一万元,而一个三四岁小孩一年学费开销竟要三万多元,上一
所幼儿园比上大学还贵。试想一个普通的工薪家庭怎么能承受这样一笔开支?
(三)幼儿园
1、幼儿园数量少,没有普及到每个地方
近年来公办幼儿园数量以平均每年3%的速度递减,民办幼儿园以3%的速
度递增,最重要的是幼儿园分布不均匀,不论公办园还是民办园大都集中在地理位置相对比较好,经济较发达的区域。据统计,“九五”“十五”期
间,幼儿园所数量以2001年为分水岭。“九五”期间,幼儿园数量呈缓慢下
降趋势,从1996年的18.73万所减少到2000年的17.58万所,减少了1.15
万所,下降了6.14个百分点;2000年到2001年的11.17万所,一年间减少
了6.41万所,是“九五”期间幼儿园减少总数的6倍;“十五”期间,幼儿
数量呈现缓慢回升的趋势,五年间回升了1.27万所,但2005年的幼儿数量
较1996年仍少6.29万所。
2、幼儿教师收入低,整体素质不高,缺乏吸引力
幼儿家长承担着高额学费,而幼儿教师却拿着低工资。一些幼儿园的薪
水已使不少长年从事幼教事业的老师辞职,因为中国目前对幼儿园教师编制
和资格标准制定不完善,致使《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对幼儿园教师身份
待遇的规定落实不足,大多数幼儿教师待遇低,工资水平得不到基本保证。
在编制、职称与收入挂钩的情况下,因为编制少、待遇差、社会保障不完善
等原因,幼教队伍不稳定,特别是年轻教师流动性大,尤其是在民办园和农
村园,优质教师的补充困难重重。幼教队伍稳定性不高,正因为如此,优秀的毕业生不愿报考幼师专业,使幼教师资短缺,幼儿园只能从社会上聘请非
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所以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不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
多数幼儿园的教育的质量。而家长们又都想让自己的孩子进入师资力量好一
些的幼儿园,培养幼儿健康全面和谐发展,这也间接导致了幼儿入园难的困
境。例如:在城镇地区多在800到1500元每月,而农村幼儿教师的工资甚至
只有三四百元左右,这还不到公办中小学教师工资的20%,普遍比企业工资
水平低。幼师工资增幅不大,即使教龄几十年的幼儿教师,工资也还普遍较
低。
(四)家庭
从家长方面来说,近几年生活发展了,经济建设上去了,老百姓的素质提高
了,对教育问题的关注度无形之中也提高了,所以现在家长们越来越想让孩子
在早期就接受到比较良好的教育,家长对优质园的迫切需求,不让孩子输在起
跑线上的心态以及攀比、从众等心理,为市场中各式各类、各种名目的私立
园、早期教育机构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而私立幼儿园没有政府财政
上的投入,费用比民办幼儿园高,家长为了孩子不惜多交许多学费,也要孩子
进质量好的民办幼儿园。长此以往,民办幼儿园费用越来越高,家长就因为学
费贵而无法让孩子进入幼儿园,这样就加剧了入园难的现象。
二、策略
学前教育是教育的奠基,只有基础教育打得结结实实,以后的教育才会得到更好的发展。学前教育对人格品质的发展和对人的认识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要促进学前教育的发展,解决幼儿入园难的情况时刻不容缓的。公共财政应该面对最广大的人群、最弱势的群体。而
现实是,幼教方面的公共财政只有少数强势家庭的孩子在享用,这有失公平。所以应完善成本合理分担机制,对家庭经济困难幼儿入园给予补助;完善幼儿园收费管理办法;改扩建、新建幼儿园,;支持贫困地区发展学前教育。针对以上造成幼儿入园的种种原因,提出了以下解决问题的方法。
(一)尊重学前教育规律,促进学前教育健康发展
尊重学前教育规律,自觉按学前教育规律办事,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提高学前
教育质量的必然要求,也是促进学前教育内涵发展、扩大优质学前教育资源、缓解
“入园难”的根本举措。学前教育作为一个独立的学段,有自己的教育理念、教育目
标、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既不能被其他学段所取代,也不能照搬照抄其他学段。学
前教育研究人员要静下心来,力戒浮躁,努力探究学前教育的规律,树立正确的儿童
观和教育观,为学前教育的健康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二)强化政府责任
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是国民教育的组成部分,是重要的社会公益事
业。推动学前教育发展、提高学前教育水平,是各级政府的一项重要公共职能。强
化政府责任,将学前教育纳入公共服务体系,是化解“入园难”的根本保证。另
外,拓宽渠道,加大投入。加快发展学前教育,财政投入是保障。近些年来的实践
证明,各级政府必须切实承担起投入责任,不能单纯依靠市场机制来解决学前教育
发展问题。各地要认真落实《若干意见》提出的要求,切实加大学前教育投入力
度。要落实各项财政支持政策,做到预算有科目,增量有倾斜,投入有比例,拨款
有标准,资助有制度,改变一些地方对学前教育不投入、少投入的现状,不断提高
财政投入水平。对家庭经济困难儿童、孤儿和残疾儿童接受普惠性学前教育给予资
助,发展残疾儿童学前康复教育。加强监管,规范办园。各级教育部门特别是区县
一级要采取有效措施,充实管理力量,建立科学有效的监管机制,切实履行好职
责。要加强对幼儿园准入、安全和质量等方面的监督管理和指导,对教师资质、人
员流动、工资待遇、教育教学、卫生保健与安全管理等方面实行动态监管,规范办
园行为,不断提高各类幼儿园的办园水平。
(三)增加幼儿园的数量
加大幼儿园的数量是改善幼儿入园难情况的重要手段之一。国家按照有关规定配
套建设幼儿园。要努力扩大农村学前教育资源,各地要把发展学前教育作为社会主义
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将幼儿园作为新农村公共服务设施统一规划,优先建设,加
快发展。各级政府要加大对农村学前教育的投入,从今年开始,国家实施推进农村学
前教育项目,重点支持中西部地区;地方各级政府要安排专门资金,重点建设农村幼
儿园。公共财政投入要向农村地区、边远地区、民族地区倾斜承担更多的责任,在偏
远地区建立幼儿园,使农村、边远地区幼儿有机会进入幼儿园学习,改善幼儿园分布
不均的现象。对于城市幼儿园杂乱现象,政府要对幼儿园进行调整和整合,同时提高幼儿园举办的要求,避免私立幼儿园随意开放。在国家加大对学前教育的同时,社会也要为幼儿提供更多的入园机会,大力发展和增加幼儿园,提供覆盖面广,基础设施全的幼儿教育平台,新建、改建、扩建一批安全、适用的幼儿园。例如,鼓励开办社区幼儿园,在区域创办幼儿园。可以满足一些中低收入入群的需要,与此同时,有关部门要加强管理,让这些园的教师、保育、安全、卫生等方面都符合标准。镇小区没有配套幼儿园的,应根据居住区规划和居住人口规模,(四)加强幼师队伍建设,提高学前教育吸引力 高质量的幼儿教师队伍是高质量学前教育的核心和保障。造就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专业幼儿教师队伍,是提高学前教育质量,满足家长对优质学前教育资源需求、缓解入园难的一个重要举措。吸引更多优秀人才进入幼教并安心从教,是提高幼儿教师队伍整体质量的重要保证。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一是严格准入,实行幼儿教师资格准入制度,严把入口关。幼儿教师既要具备专业素养,更要富有爱心、耐心、细心,善于与孩子互动交流,要把热爱这一岗位、适合这一岗位的人选拔到幼教队伍中来。二是核定编制,根据国家规定逐步配齐教职工,多渠道补充合格教师,从根本上解决一些地方长期存在的教师数量不足问题。三是落实待遇,切实解决好幼儿教师的工资福利、职称和社会保障等问题,保障合法权益,消除后顾之忧,让广大幼儿教师心情舒畅搞教学。四是加强培养,做好师资队伍培养培训规划。造就一支师德高尚、热爱儿童、业务精良、结构合理的幼儿教师队伍,是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关键。加强幼儿教师队伍建设,还有必要研究建立幼儿园园长、教师资格制度,严格上岗、聘任等环节的资格准入监管,并创新幼师培养方式,努力办好中等师范学校、高等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提高幼儿教师的培养质量。
(五)严格制定收费标准
家将进一步规范幼儿园收费管理,制定幼儿园收费标准,减轻学龄儿童家庭的入
园经济负担。国家有关部门2011年出台幼儿园收费管理办法,一是根据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办园成本和群众承受能力制定收费标准;二是按照非义务教育阶段家庭合理分担教育成本的原则,制定公办幼儿园收费标准;三是加强民办幼儿园收费管理,完善备案程序,加强分类指导。四是幼儿园实行收费公示制度,幼儿园要对收费项目、收费标准等内容予以公示,加强社会监督。五是加强收费监管,坚决查处乱收费。
俗话说,三岁看老,当家长们普遍把幼儿园当做孩子们人生的第一条起跑线时,入园难,入园贵的问题深深困扰着千千万万的家庭。然而,这又何尝不是国家的困扰?强国必先强教。只有一流的教育,才能培养一流人才,建设一流国家。今年两会上代表委员们关于教改的呼声言犹在耳,我们有理由期待,学前教育公平在不久的将来,必将来到!
参考文献:
[1]张霞.“九五”“十五”期间我国幼儿园数量变化状况分析.幼儿教育,2008,1
第五篇:2014金华公务员考试时事热点:未来3年,基本解决入园难入园贵
http://jinhua.offcn.com/
2014金华公务员考试时事热点:未来3年,基本解决入园难入园
贵
未来3年,基本解决入园难入园贵
教育部26日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实施情况。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截至2013年底,在园幼儿比2010年增长了918万人,相当于之前10年增量的总和,“入园难”问题初步缓解。此外,发布会还介绍了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的计划内容。
去年全国共有幼儿园19.86万所,较2010年增长32% 2013年是三年行动计划的收官之年,通过实施三年行动计划,各级政府将发展学前教育纳入各地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大工程,努力破解资源短缺、投入不足、体制机制不健全等瓶颈问题。
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快速增加。各地加快公办园建设,在资源严重不足的地区新建幼儿园,利用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富余资源和其他公共资源改扩建幼儿园,依托农村小学增设附属幼儿园。据初步统计,各地已新建2.5万余所,改扩建3.4万余所,增设小学附属幼儿园4.6万余所。
把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办成普惠性幼儿园。各地新建、补建、回收了一批配套幼儿园,办成公办园或委托办成普惠性民办园,使小区配套幼儿园成为扩大城镇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的主渠道。
积极扶持企事业单位办园、集体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园。各地采取补助生均经费、以奖代补、派驻公办教师、免费培训教师等方式,已经扶持6.9万所次,受益幼儿约1000万人次。
在偏远地区开展学前教育巡回指导。中央财政学前教育巡回支教项目支持陕西、贵州等13个省(区、市)设立支教点1500余个,聘用乡村幼儿园老师和志愿者4000余名,受益幼儿约4万人。
2013年全国共有幼儿园19.86万所,比2010年增加4.82万所,增长了32%;在园幼儿达到3895万人,比2010年增加918万人,增长了31%。全国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67.5%,比2010年增加了10.9个百分点。
过去3年中央财政学前教育项目经费投入500亿元
过去3年,学前教育投入大幅增长。2011—2013年中央财政学前教育项目经费投入500亿元,带动地方各级财政投入1600多亿元。全国财政性教育经费中学前教育占比从2010年1.7%提高到了2012年3.4%,预计2013年将进一步增加。各地普遍建立了学前教育资助制度,3年来已投入36亿元,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幼儿超过400万人次。此外,2013年企事业单位办、集体办幼儿园和民办园比2010年增加3.2万所,增长26%。
http://jinhua.offcn.com/
幼儿园教师队伍持续壮大。2013年全国幼儿园教职工达283万人,比2010年增加98万人,增长了53%。2013年培养幼儿园教师的高等院校和中等师范学校已达739所,在校生规模达53.7万人,比2010年增加了25.8万人,增长了近1倍。幼儿园教师国培计划投入11亿元,培训农村幼儿园教师29.6万名。
幼儿园办园水平和保教质量不断提高。国家出台了《幼儿园收费管理暂行办法》,教育部组织修订了《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建设标准》等。各地积极完善幼儿园准入制度,提高幼儿园教师专业素质,防止和纠正“小学化”现象。
扩总量、调结构、建机制、提质量是未来3年的主要任务
由于底子薄、欠账多,我国学前教育事业仍是教育体系中的薄弱环节,存在不少问题: 一是普惠性资源短缺依然是主要矛盾。城市入公办园难、入普惠性民办园难、就近入园难、流动人口子女入园难的问题仍比较突出。中西部农村地区,特别是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留守儿童集中地区和人口分散地区入园率整体偏低。二是学前教育成本分担和运行保障机制尚未普遍建立。绝大部分地区幼儿园教师工资和日常运行主要依靠收费,家长负担较重。农村幼儿园办园条件差,运转困难。三是师资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幼儿园教师数量短缺、工资待遇低、队伍不稳定的现象仍普遍存在,专业素质有待提高。四是幼儿园保教质量参差不齐。一些幼儿园办园行为不规范,“小学化”现象仍然比较严重。
教育部相关负责人介绍,解决上述问题的总体思路是:组织各地实施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坚持以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为主,努力实现幼儿园布局结构与老百姓的入园需求相协调,促进学前教育可持续发展。再经过3年努力,在全国范围内基本建成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网络,基本解决“入园难”“入园贵”。
推动各地通过实施三年行动计划,主要完成4个方面的任务:
扩总量。统筹考虑边远贫困地区学前教育资源短缺的现状、城镇化发展趋势、人口流动以及“单独二孩”政策带来的人口增加等因素,继续扩大城乡学前教育资源。
调结构。重点是调整资源结构和布局结构,努力扩大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覆盖率,让孩子们就近入园、方便入园。
建机制。重点是研究探索幼儿园成本分担机制,确保幼儿园正常运转,提高幼儿园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提质量。重点是健全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估监管体系,完善区域教研和园本教研制度,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本文来自:金华公务考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