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04年安徽营生态旅游报告——八公山旅游资源调查报告
2004年安徽营生态旅游报告——八公山旅游资源调查报告
作者 朱晓丽
2004年安徽营生态旅游报告
——八公山旅游资源调查报告
I、调查地点:
安徽省寿县八公山地区
Ⅱ、调查时间:
2004年7月26日—2004年7月29日
Ⅲ、调查人员:
组长:朱晓丽
组员:周翔、夏依敏、危凯、荣维龙、兰尉、朱德祥、刘静、许文龙、罗竹云、张贺骞、张彩飞、刘军、董志宝、储双霞等。
Ⅳ、调查背景
2004年7月26日界安徽营一队的同学结束在淮南市段的考察活动,前往寿县正阳关考察,我们本次活动调查的主要目的是对淮河水污染的情况做一个详细的了解,并对其进行宣传。但受当地政府的委托,希望我们对当地整体的经济发展状况做一个调查总结,并提一些建议。我个人对旅游经济发面比较感兴趣,就在参观了当地一些特色景区后,做了这个简要的调查报告。
Ⅴ、调查方法
PRA调查法、直接参观调查、在政府取得的二手资料汇总
Ⅵ、调查目的希望通过我们的调查对当地的旅游经济的发展提出一个比较好的建议,对当地经济的发展有所贡献;同时也希望通过此次调查锻炼一下自己的学习应用能力。
Ⅶ、调查内容:
一、寿春镇
寿县,古称寿春,自楚考烈王二十二年(公元前241年)迁都于此,曾10次为郡,并屡为州郡治所。古城基坚墙固,气势雄伟,迄今保存完好。今城墙为南宋宁宗十二年(1206年)建康都统许俊重筑,墙砖面亦常见“建康许都统造”字样。城之平面略呈方形,城墙周长7141米,高8.3米,底宽18-22米,顶宽4-10米,墙体以土夯筑,外侧贴砖,外壁下部有2米高条石砌基,通体向内欹斜,层层收分。城外东南为濠,宽约60米,北环淝水,西接寿西湖,外壁墙脚筑有宽约8米的护城石堤。城有四门,东为宾阳,南曰通淝,西称定湖,北名靖淮。四门皆有护门瓮城,其中西门的外门朝北,北门的外门朝西,东门内外两门平行错置,具有军事防御和防汛抗洪双重功能。宾阳门外是著名的淝水之战古战场黄昏的宾阳城楼,落日染金,巧云变幻,有如战旗重扬天幕。与城墙有密切关联的“留犊情深”、“刘仁赡死节守城”、“当面锣对面鼓”、“门里人”、“人心不足蛇吞象”等美好传说,伴随各城流传至今。若御风俯瞰,寿春镇应是淮河岸边一个小巧精致的“田”字,由方正的城墙,垂直的街道写成。严格地说寿县不算是古皖文化或徽州文化的分支,却是楚文化的余脉,楚风淮韵,赋予它许多灵异。1958年,寿县人民政府公布其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而在1954年、1956年、1991年淮河发大水的时候,很多地方被淹了,而寿县的人民却能安居乐业,这正是古城墙起到了保护作用。
这些可以说历史上出众的寿县,历史赋予寿县优秀的文化遗产,但是寿县人民并没有很好的利用他们的祖先留给他们的一切,甚至还有所破坏。如今在我眼中的寿县古城已经损坏的很严重了,四个城门除了南门经过休整以后还算保护完整,其他几个城门上的字体已经模糊不清了。
二、八公山
八公山位于淮河南岸,绵延30余公里,峰峦数百,距寿县城北2.5公里,故当地称之为北山。又因南临淝水,北濒淮河,峰峦错峙,向为兵家必争之地,历史上著名的淝水之战发生于此,有“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典故流传于世。西汉淮南王刘安都寿春,刘安笃好神仙黄白之术,宾客甚众,其中苏飞、李尚、左吴、因由、雷被、伍被、毛周、晋昌八人才高,称之“八公”。八公聚此炼丹,丹药方成,刘安因被告谋反畏罪自杀,除雷被一人外均被诛戮。后传武帝派宗正前往捕解,刘安吞服丹药与八公携手升天,余药鸡犬啄食亦随之升天,从此山因八公得名,“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神话亦广传今古。八公山景色秀美,著名景点有珍珠泉、玛瑙泉、瑞泉、碧沙泉、岚秀泉、浣泉、云宾泉、无女泉等二十四泉。据传珍珠泉为我国古代十大泉之一,位于马山山口,数十股泉水从池底上涌,状如贯珠,阳光下晶莹绚丽。八公山麓有古墓葬多处,另有淮南王庙、碧霞元君庙等古建筑。
这是古代的八公山,现在情况有点改变了,首先现在的八公山景区已经被一个旅游开发公司给承包下来了,但又不是全部承包,以至于现在的山是山,墓是墓,泉水是泉水。有点四不象。
三、豆腐发源地
距合肥只有120 公里的寿县古城,曾是淝水之战的古战场,如今城楼依然巍然临河而立,曾经“草木皆兵”的八公山下居然是中国豆腐的发源地,色香味俱全的豆腐宴能让人大快朵颐。不过作为旅游资源的开发,现状似乎并不乐观。豆腐在中国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但是作为它的发源地,却没有几个人知道,真是可惜了。
Ⅷ、总结和建议:
一、分块总结
1、在寿春镇,它的文化与遗迹是它的特色,一个古城的氛围就由他们烘托出来了,给人一种很安逸的感觉,同时小城的人民很古朴,这种感觉很适合开发休闲旅游业,让人远离喧闹的城市,去感受古意。同时作为政府此时要注意不要为了配合旅游而去刻意发展经济,可以在小巷子里开一些古色古香的“百年老店”,卖着当地的特产。这样既符合整体气氛,又可能成为当地又一旅游特色——游古店。
同时还有一个很突出的资源没有很好的利用,那就是著名的淝水之战的战场——淮河及其支流,这也是一个文化。试想当你走在淮河边的古城墙上,吹着凉爽的晚风,感受着当时的战况,也是一件很惬意的事。
2、八公山就比较有特色了,可是现在我想需要的是一个整体规划,当然我们这样的建议可能不是很专业,但是我还是想提提自己的看法吧。首先八公山需要的是把自己的文化定位好,它不只是一个普通的山而已,它也有自己的文化,它有很多古代文人的墓,却没有合适的去开发,却让很多人盗墓成功,成就了很多的富翁!另外,它的山顶有一个道观,现在很多都是寺庙,它就是一个特色。同时,在很著名的成语来源上也可以做文章。但不要脱离文化主题。而现在据我所看到的它在上面建设开发一些各地都有的景点,象动物园之类的,这就对整体形象有点破坏。其次,我想八公山做为一个整体,还是应该把其他的景点规划进去。最后,我想对政府提个建议,就是在八公山这块的整体规划交给一个部门,而不是零零散散交给很多部门,以至很多消息不能很及时的沟通与交流。
3、其实这个地方是我看到的最差劲的地方,作为豆腐发源地,只有一个已经很旧的牌子竖在村口外加一个玛瑙泉的井口,所以我觉得可以完全重新规划这个地方,如把豆腐工艺制作成雕塑,可以做一个磨房,让每一个旅游者亲手制作一下豆腐,并用自己做的豆腐成为豆腐宴的一员。当然说到豆腐宴,我觉得此地的豆腐宴真的很好吃,可以推广一下。
二、整体建设建议
在整体规划上,我想说的就是:可以把以上三个景点规划到一条旅游路线里,让旅游者整体感受一下寿县的古韵味和气息。
三、寿县旅游资源开发中的问题
1、当地政府官员对旅游资源开发的认识不足,也缺少合理的方法。
2、资金不足。
3、技术和人才缺乏。
4、交通不够便利,离一些交通枢纽和大城市较远。
四、个人感想
经过这几天的调查,我想我们只是见到一些表面我们所能见到的,听到大家都在议论的一些热门话题,感受到当时我们去最最强烈的感觉。而深层次的东西,也许并没有涉及到,所以可能我们做的东西有点片面,有点欠缺。在我们没有考虑全面的基础上,做的不足的还请见谅。不过我还是想说,既然这些这么表面的东西,已经引发了这么多的问题,相关部门的负责人理应引起重视了。
而作为我个人而言,我还是学到了很多东西,不光是在旅游资源的开发方面,还有其他方面的,诸如:管理团队,队员生活、工作协调,与人交流,如何获得自己想要的资料与信息等等。
在这篇文章里,可能涉及到的生态方面的东西比较少,更多是强调文化。但是现在的环保不只是环境方面的了,我想文化也是我们要关注的,对中国古文化的一种环保。所以我还是把它标题为生态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