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卖火柴的小女孩赛课教案 2
14.卖火柴的小女孩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朗读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卖火柴的小女孩命运的悲惨,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领悟作者虚实结合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
1.从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所看到的种种幻想体会她的悲惨生活,关注小女孩的命运,体会作者虚实结合的方法。
2.从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课件教案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课文。(板书课题)首先我们来回忆一下这篇童话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指名说)
二,阅读课文,理解内容.
1.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a.师:下面我们就静下心来,仔细地品读课文,试着走进作者和小女孩的心灵世界。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第一部分,边读边思考:小女孩卖火柴的处境是怎样的?她卖掉火柴了吗?画出相关的句子,并说说你的体会。
b.看到如此可怜悲惨的小女孩,你是什么感觉,试着用朗读的方式体现出来。(1.指名读,2.分组读配乐朗读)。(播放《天鹅》。)
c.如果你是小女孩,你现在最需要什么?(温暖、食物、疼爱等)可是,她又冷又饿,有家又不敢回,除了旧围裙里的火柴,一无所有。
2.、深入品读,a.师:又冷又饿的小女孩接下来会怎么做呢?请同学们自由轻声读小女孩擦燃火柴的部分,边读边把你最受感动的地方画下来,多读几遍,然后小组合作,讨论交流下列问题:请看屏幕(多媒体显示)
(1)卖火柴的小女孩共擦燃了几次火柴?每次都看到了什么?(如,在擦燃火柴美好的幻象
中,感受到女孩现实生活的残酷:小女孩特别寒冷,渴望温暖,就幻想到了大火炉;特别饥饿,渴望食物,就幻想到了烤鹅;现实中孤独,渴望亲人的疼爱,就幻想到去世的奶奶。)
(2)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是从那些语句体会到的?
(3)小女孩为什么接连不断地擦燃火柴?
B.老师这里有一个表格,(出示课件)请同学们结合我们刚才解决的问题填一填。(指名回答)从这个表格你感受到什么?(板书残酷的现实美好的幻想)
你知道作者运用什么写作方法
过度:现实与幻想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幻想的越美好,越是衬托出了现实的悲凉,让人越发感觉到女孩命运的悲惨。
C.分组比赛读:女生读幻想的句子,男生读现实的句子(注意读出幻想的美好,现实的残酷)
d.课文第二部分最后一句话“他两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这句话你怎么理解?
三、围绕中心,提出疑问
过度:在别人幸福地欢度新年的时候,女孩却悄无声息地冻死在街头。多么可怜的小女孩啊,让我们带着对这个女孩的同情一起来读读课文的最后两部分。(生有感情朗读课文)
师:刚刚读的时候你觉得那句话最让你感触?(生读感受深刻的句子)
(预设)生:我觉得这句话让我感动:“她死了,在旧年的大年夜冻死了。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师: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出示课件)“她死了,在旧年的大年夜冻死了。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这句话中两个“幸福”是什么含义,小女孩真的得到幸福了吗?想一想作者想要表达什么感情?
师:太阳升起来了,可是小女孩却冻死了。人们看着小女孩的尸体是怎么说的?听了这话你有什么感受?
四,课堂小结(出示课件)
五、拓展延伸
读完这个感人的童话,我们一定有许多话想对那个可怜的小女孩说。请同学们先来读一首9岁儿童刘倩倩的诗歌《你别问,这是为什么》。再把你想说的话写下来。
板书设计:
14卖火柴的小女孩
残酷的现实美好的幻觉命运悲惨
第二篇: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2
冀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设计
教材分析:
《卖火柴的小女孩》是冀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三年级下册第六组以安徒生和他的童话为专题中的一篇精读课文。本组课文的单元要求是要引领学生读名家名篇,既读作品,又读作家,从而把学生领入文学的殿堂。从了解安徒生的作品入手,了解安徒生作品中“同情与关爱”的主题,正是这种对和自己一样出生贫苦的弱小者的爱与同情,他的作品才穿越国界,穿越时代,影响和打动了一代又一代读者。这篇课文进述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冻死在街头的故事。作者以凄美的语言,给读者描绘了小女孩儿的悲惨境遇,表达了作者对弱小穷苦的同情,对苦难人生的关注,对美好追求的赞颂,深深地传达给每一位读者。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2)学习本课生字,积累优美词语。(3)说话训练,发展学生的想象思维。
(4)写一写自己对小姑娘的心里话,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多媒体直观教学,使学生深入了解西方的圣诞节,及西方人的信仰。
(2)通过研读重点句子,品味语言,想象画面,感受卖火柴的小女孩儿的形象,体会作者对弱小穷苦的同情,对苦难人生的关注,对美好追求的赞颂的真挚情感。采用文本细读的方式,教学生如何批注,超越既往的咬文嚼字,读出文字背后的信息,读出文字背后的感受,读出文字背后的思考,从而从多种角度读出故事的不同味道。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作者对弱小穷苦的同情,对苦难人生的关注,对美好追求的赞颂的真挚情感。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通过研读重点句子,品味语言,想象画面,感受卖火柴的小女孩儿的形象,体会作者对弱小穷苦的同情,对苦难人生的关注,对美好追求的赞颂的真挚情感。
2、教学难点:
从童话创作的角度,深入体会经典创作的内涵。通过对小女孩的“小”,发觉对应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家庭环境中一个个的“大”,以及内心包蕴的物质世界、精神世界追求的“大”,从而体会童话永恒的魅力。教学方法:
教学策略:
1、运用情境教学法,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充分感受小女孩的形象,让学生在学习中受到人文的熏陶。
2、使用朗读法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在读中悟情明理。
3、采用自主、合作、评价学习的策略,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教学环境和资源准备:
1、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室
2、资源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了解 “圣诞节”等词语。
2、有感情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品读课文词句,解读小女孩儿的不幸,逐渐引导学生学会读书,做批注。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新课。
1、(师生配乐朗读)妈妈给我两块蛋糕,我悄悄地留下了一个。你别问,这是为什么?爸爸给我穿上棉衣,我一定不把它弄破。你别问,这是为什么? 哥哥给我一盒歌片,我选出了最美丽的一页。你别问,这是为什么? 晚上,我把它们放在床头边,让梦儿赶快飞出我的被窝。你别问,这是为什么? 我要把蛋糕送给她吃,把棉衣给她去挡风雪。在一块儿唱那最美丽的歌。你想知道她是谁吗? 请问问安徒生爷爷——她就是卖火柴的那位小姐姐。(背景音乐为卡农钢琴曲)
2、这是当年九岁的刘芊芊读了《卖火柴的小女孩》写下的诗。今天,我们就走进这个女孩(板书:女孩。学生读一读)。加上“小”字再读,带给你怎样的感觉?
3、那么卖火柴的(板书:小。至此补充完整课题)小女孩,给你怎样的印象呢?打开书浏览全文,谈一谈。(学生静场,进行整体阅读,之后汇报。)
二、品读重点词句,汇报交流感受,解读小女孩儿的不幸
(一)寒冷
读第一自然段,重点品读第一句:天冷极了,下着雪,又快黑了。从三个黑体字中,引导学生读出天气、季节、故事发生的时间信息,使学生深切的体会到小女孩儿的处境,慢慢教给孩子品读课文的方法。(板书:寒冷)
(二)恐惧
(1)品读第一自然段,第二句:这是一年中的最后一夜——大年夜。(介绍西方圣诞节的相关信息)对比学生自己过年时的情形,衬托女孩的不幸。
(2)品读小女孩的穿着:光着头赤着脚,虽开始还穿着一双原属于妈妈的拖鞋,但也因为躲避马车和调皮小男孩而丢掉了。
光着头赤着脚,虽开始还穿着一双原属于妈妈的拖鞋,预示着家庭的贫困。小女孩已经够可怜的了,“她在穿过马路的时候,两辆马车飞快地冲过来,吓得她把鞋都跑掉了”——从这个“吓”字看出小女孩当时一定很害怕,所以她拼命地跑,把鞋都跑掉了。感受小女孩的内心是恐惧的。(板书:“恐惧”)
(3)品读第二自然段
就在这样寒冷环境里,小女孩心中充满恐惧,没有办法(出示第二自然 段)—— 小女孩只好赤着脚走路,一双小脚冻得红一块青一块的。她的旧围裙里兜着许多火柴,手里还拿着一把。这一整天,谁也没有买过她一根火柴,谁也没有给过她一个钱。
想象这里的谁,都会是哪些人?体会社会的冷漠,人们的无情,人世间的冷漠无情。自然环境的寒冷,加上社会环境的冷漠恐惧,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这对小女孩来说那可真是——雪上加霜!
(三)饥饿
学生自学品读三自然段,体会小女孩儿的饥饿(1)她又冷又饿,哆哆嗦嗦地向前走:“哆哆嗦嗦”就是因为她一整天没有吃东西,又“光着头,赤着脚”走,“又冷又饿”。小女孩整个是“饥寒交迫”。
(2)“雪花落在她的金黄的长头发上,那头发打成卷儿披在肩上,看上去很美丽,不过她没注意这些。”“每个窗子里都透出灯光来,街上飘着一股烤鹅的香味,因为这是大年夜---她可忘不了这个。”(图片展示:小女孩儿走在大街上)
联系学生自己对衣着、外貌的看法,分析小女孩的处境,黑体字的对比,显示出小女孩的可怜和不幸。(板书:饥饿)
(四)孤独
学生自学品读三自然段,体会小女孩儿的孤独
(1)“她找了房子的一角坐下,蜷着腿,缩成一团,可她觉得更冷了。”“她不敢回家,因为她没有卖掉一根火柴,没有挣到一个钱,她爸爸又会打她。”
这个冷首先指天气非常寒冷恶劣,第二我觉得她的内心非常寒冷。自然环境的寒冷,社会环境的冷漠,我们还读到了家庭环境的冷淡。可以说,整个世界对于小女孩来说,是冷酷的。
看,(屏幕出示小女孩配字画像)茫茫黑夜,小女孩只好一个人孤零零地坐在高大的墙角边,想象小女孩什么心情,为这幅画像题词吧(板书“孤独”)
(五)痛苦
(1)小女孩!她实在太孤独,太难过了,她要点燃这些没有卖出去的火柴。她一共点燃了几次?
(屏幕出示文中体现女孩可怜的部分语句,师配乐梳理,增强对前面所学内容的整体感受)
尽管如此,可每一次,火柴都灭了。要知道这可是令人们欢乐无比的大年夜啊,可小女孩呢——
这寒冷,这饥饿,这恐惧,这孤独,当我们把这些散乱四处的句子规整一起,整体阅读的时候,可以想象小女孩的内心又是怎样的情感?(板书“痛苦”)
(2)读小女孩最后的希望“奶奶!啊!请把我带走吧!我知道,火柴一灭,您就会不见的,像那暖和的火炉,喷香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一个样,就会不见的!”(想象画面朗读)“她死了 在旧年的大年夜冻死了 ”(出示这句话,句子的空白处为下一步让学生加标点。)感受标点符号在的含义。
三、梳理“不幸”
故事结束了。回过头来再梳理阅读的内容。再看课题。我们发现,在这矮小、瘦小、弱小的女孩的生命里,对应着我们读到的,却是那些看得见的“大”—— 那双可以用来做摇篮的大鞋。那两辆冲过来的大马车。那些不肯买火柴的大人。还有那堵高大的墙。还读到了那些看不见的大——(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板书)不尽的寒冷,无边的饥饿,不尽的恐惧,难掩的孤独和无限的痛苦
引导学生学会读书,学会感悟文字背后的信息。
四、作业布置(课件出示)
基础训练题:
1、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
2、积少成多:把文中的优美的句子在摘抄本上写下来。信息搜索题:
1、通过各种途径继续了解有关西方的家居摆设、用餐礼仪。
2、利用互联网搜索了解有关西方人的信仰,理解词语“上帝”、“灵魂”等词语。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安徒生作品的语言美。
2、品读课文重点语句,理解交流小女孩儿的“幸福”,小姑娘“幸福”的死去中,我们如何面对苦难,汲取怎样活着的勇气和力量。
3、说话训练,发展学生的想象思维。
4、写一写自己对卖火柴的小女孩的话,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教学过程:
一、回顾课文,激情导入新课
(一)新课导入
《卖火柴的小女孩》给我们讲述了在合家欢乐的大年夜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儿冻死在街头的悲惨故事,上一节课我们一起从文章的语句中感受到了小女孩儿的寒冷、饥饿、恐惧、孤独和痛苦,这节课就让我们再一次走进这个感人的故事,来继续探索小女孩儿内心深处的感受。学生有感情朗读全文,回顾课文内容。(播放纯音乐配音伴读)
(二)引出“幸福”
(一位同学配乐有感情的朗诵)
——寒冷的夜晚,最冷,不是呼啸的北风。饥饿的小女孩,怎能承受生命的沉重。为什么,有家却流浪风中?为什么,人们忘记了同情?火柴燃尽,梦却在夜空。为什么?天堂的路,没人肯送你一程?为什么?……
一个和你们同龄的同学,在读完这个童话后,他并没有像刘芊芊,像我们一样停留在同情怜悯的层面,而是产生了进一步思考,批注了这段话。看来,批注不仅可以写下信息,写下感受,还可以写下疑问、写下思考——(生说出自己对课文的诸多疑问)
教师总结:所以,一个最大的“为什么”需要我们好好的来梳理、来回答。让我们再一次回到课文里去,再细细地品读。正像刚才那位同学所说,小女孩获得的幸福是因为她曾经看到过这么多美丽的东西,哪一个给你印象最深,你就找出来,读给我们听。(这一处,学生谈到哪里,就讨论朗读到哪里,最后再梳理顺序。)
二、品读重点词句,汇报交流感受,解读小女孩儿的“幸福”
(一)温暖(第一次憧憬)
“多么温暖多么明亮的火焰啊,简直像一支小小的蜡烛。这是一道奇异的火光!小女孩觉得自己好像坐在一个大火炉前面,大火炉装着闪亮的铜脚和铜把手,火烧得旺旺的,暖烘烘的,多么舒服啊!”(配上大火炉的图片)交流西方家居火炉的摆设。
开头一个温暖对应后面的“暖烘烘的”;明亮对应后面的“旺旺的”。“多么温暖多么明亮”照应后面的“多么舒服”。(板书:温暖)
多美的对称语言。你看,阅读批注的时候,不仅注意句子的对立的一面,还要注意句子照应的一面,体会得会更丰富。再来读出这温暖的感受吧!(女生读第一句话,老师读中间的部分,男生读最后一句话,师生合作完成。)
(二)满足(第二次憧憬)
“桌上铺着雪白的台布,摆着精致的盘子和碗,肚子里填满了苹果和梅子的烤鹅正冒着香气。更妙的是,这只鹅从盘子里跳下来,背上插着刀和叉,摇摇摆摆地在地板上走着,一直向这个穷苦的小女孩走来。”(配上插图)
瞧瞧安徒生,是太有意思了。把这烤鹅写得就仿佛走到了我们面前,我们仿佛闻到了香气。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小女孩那么饥饿,可烤鹅是主动走上来的。那可是肚子里填满了苹果和梅子的烤鹅啊,该怎么从盘子里跳下来,怎么摇摇摆摆地向这个穷苦的小女孩走来呢?用你的朗读告诉我们吧!(学生朗读,配以形体的动作,体会“摇摇摆摆”的样子。)
烤鹅明明是不会动的,可它却从盘子里跳下来,摇摇摆摆走来,多么富有童话趣味!它要带给小女孩什么呢?有了食物,小女孩就不必再忍受饥饿了,而是获得了满足。(让学生批注这个词语,并板书“满足”。)
(三)安宁(第三次憧憬)
“这棵圣诞树,比她去年圣诞节透过富商家的玻璃门看到的还要大,还要美。翠绿的树枝上点着几千支明晃晃的蜡烛,许多幅美丽的彩色画片,跟挂在商店橱窗里的一个样,在向她眨眼睛。小女孩向画片伸出手去。”(配上插图)
圣诞树上那许许多多美丽的画片,不就是圣诞节时候我们送给别人祝福的贺卡吗?瞧!它们正向小女孩眨眼睛。眼睛可是心灵的窗户,每张画片都写满了祝福,你们就是那一张张的贺卡,你们在向小女孩眨眼睛,想送给小女孩怎样的祝福呢?(找到一个女同学扮演小女孩,进行口语交际)
其他学生送祝福,扮演小女孩的女同学说自己的感受。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小女孩儿在听到祝福的话语后感受到的片刻心灵上的满足。(板书:安宁)
(四)疼爱(第四次憧憬)
小女孩不仅要获得这些物质上的满足,她还要追求更大的精神上的满足。所以,她第四次、第五次点燃火柴就看到了奶奶。(出示句子,生读)
“她在墙上又擦着了一根火柴。这一回,火柴把周围全照亮了。奶奶出现在亮光里,是那么温和,那么慈爱”。(板书:慈爱)
有了温和慈爱的奶奶,小女孩就不再孤独,她多么高兴啊,可以想象当她见到奶奶的时候,该怎么呼喊——(引导学生体会小女孩的心情,朗读课文)(配乐静听,课件显示这段文字)
http://
“奶奶!请把我带走吧!我知道,火柴一灭,您就会不见的,像那暖和的火炉,喷香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一个样,就会不见的!”(当时情境宁静而感人。)
(五)快乐(第五次憧憬)
“奶奶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高大,这样美丽。奶奶把小女孩抱起来,搂在怀里。她们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有感情朗读,配上插图)
小女孩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她们俩是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板书:快乐)
三、梳理“幸福”
故事又结束了。现在再回顾一下课文,然后回过头来再看题目中的“小”。通过朗读讨论,原来小中还包蕴着这些我们读到的,在火柴的亮光中看得见的“大”(出示刚才学生朗读过的那五次“幻想”的内容)——大大的火炉、大大的圣诞树、大大的烤鹅,还有高大的奶奶。
透过这些看得见的“大”的阅读中,批注出了这么多看不见的“大”—— 无限的温暖,无比的满足,永久的安宁,永远的慈爱和永恒的快乐。(和学生一起完成对板书的梳理,从而又回扣整体。)
四、“幸福”来源
(1)什么让女孩从黑暗与痛苦的世界,获得了这些光明与快乐?是小女孩一而再,再而三,三而四,四而五点燃火柴,也体现着这些梦想来自于小女孩内心的渴望。
(2)你们再来对比课文的前半部分和后半部分,你发现了什么?(对照黑板两节课批注的词语。)
(对比左右概括总结)弱小与强大,黑暗与光明,寂灭与狂欢,痛苦与欢乐——感谢同学们发现了课文的内在结构,让我们懂得了小女孩的渴望源于内心,并获得一次次升华。就在这样的阅读对比的批注中,我们竟然发现了文章的结构。到此,我想你的思考一定没有停止,你一定还会产生追问,会是什么呢?生:(沉默,思考。)
让我们再次走进故事中,进行角色转换。只改名称,假如把小女孩换成你,试想:(屏幕出示,上节课梳理女孩不幸的语句——
大家都在欢度大年夜,可你赤着脚走,一双小脚冻得红一块青一块的时候,你会怎么想?
当你好不容易有了一双妈妈的大拖鞋,可是两辆马车飞快地冲过来,吓得你把鞋跑掉了,一只怎么也找不到,另一只让一个男孩捡起来拿着跑了,他说将来他有孩子的时候可以拿它当摇篮,你是什么情绪?
当这一整天,谁也没有买过你一根火柴,谁也没有给过你一个钱……
当你在一座房子的墙角里坐下来,蜷着腿缩成一团……你不敢回家,因为爸爸一定会打你的时候,你的心情又会怎么样? 当你一次次点燃火柴,可是火柴一次次熄灭,你面前只有一堵又厚又冷的墙…… 此刻,你会怎么想、怎么做、怎么说?
联系学生自身感受,来反思小女孩的渴望,那么这些字里行间究竟隐含着小女孩一颗怎样的心灵?就请拿起笔,把你最想对小女孩说的话,批注在课文中吧。哪怕是一个字、一个词、一句话都行。(板书隐含。配乐学生动笔,之后汇报。)
这含在字里行间的是一个“忍”啊。如果说“隐”是埋藏是一种隐含,原来埋藏在心的是一颗“隐忍”之心。(板书:把“隐含”的“含”改成“忍”,最终变成“隐忍”。让学生批注这个词语。)苦难把女孩放到尘埃里,却开出了幸福的花儿。原来,心怀渴望并不难,而在苦难中拥有一颗隐忍之心,才是这小小的女孩获得幸福的真正原因啊。
五、提升“幸福”
小女孩也许不懂这些,可正是因为我们的阅读赋予了小女孩这么高贵的形象,她就是我们人间的天使!正是如此,她和奶奶一起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没有痛苦的地方
去了。小女孩飞到的是什么地方呢?她们是跟上帝在一起。(让学生在课文中补充上这句话)简单交流西方信仰
上帝是西方文化的代名词——那么,跟上帝在一起,就是和什么在一起?联系学生查阅的有关西方信仰的信息。
所以有着西方文化信仰的安徒生创作这篇童话后,批注过这样的一句话——(齐读)“幸福不是艺术家的名声,王冠的光辉。幸福存在于对清贫的满足,对苦难的承受„„追求幸福的途中,才是最幸福的。此刻,上帝与我们同在。”
基于中国的文化背景,我们都钟爱大团圆的结局,死亡意味着不幸。可是借助批注呢?我们觉得这时的小女孩是幸福的,我们读到了女孩的幸福。
因为有了这份背景,小女孩相信世界是美好的,未来是美好的,最终他们来到的是上帝身边。正因为是这种力量,故事读来就不再凄惨而是凄美在心中。也许,正是基于这样的文化背景,安徒生这样写到-----(出示课件)人们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是啊,故事不再凄惨,而是一种凄美在心头。于是,我们发现,面对现实的世界,我们可以去创造一个我们心中向往的美好世界。这正是童话故事的永恒魅力,安徒生的博大也在这里。童话读完了,新年的钟声敲响了,天使飞走了。剩下我们,该怎么办?(学生沉默,之后发表感言。)
你们的感言,不就是你此刻批注的内心情感吗。让我感受到,无论是从哪个角度的阅读,重要的是回到了我们自己的心灵。我们不是把希望寄托于上帝,而是在小姑娘所获得的这份“幸福”中,你们已经学到面对苦难的勇气和力量,并引起我们对生命的珍爱与警觉,相信你们越来越高尚起来,越来越走向高贵。幸福着幸福当然好,不过,我相信,即使生活遇到磨难,我们最后批注的一段话一定是——
即便生活遇到不幸,也能够在寒冷中播种温暖;在饥饿中获得满足,在恐惧中创造安宁,在孤独中寻求慈爱,在痛苦中追求快乐。只要你拥有一颗隐忍之心,并不放弃对梦想的渴望,你就能获得幸福!(和学生一起总结板书,完成上面的内容。)板书:
卖火柴的小女孩
寒冷 温暖 饥饿 幸 满足
恐惧 隐忍 渴望 安宁
孤独 福 疼爱 痛苦 快乐
六、作业布置:
1、修改自己写给小女孩儿的话。
2、自己认为易写错的生字词写几遍。
3、用百度搜索进一步了解安徒生本人的经历,搜集安徒生的童话故事,课下与同学交流。
教学反思:
《卖火柴的小女孩》是童话大师安徒生的代表作,本课设计以“语文阅读教学应该更好地体现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努力提高教学的实效性”为指导精神,设立了“以情为基点、以读为主线、以悟为手段”的新课程教学理念,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积极发挥互联网的作用,扎扎实实地训练学生的资料搜集能力、朗读能力、想象能力以及口语表达和写话的能力,从现实生活、文化背景、童话角度多方面的视角和学生一起剖析卖火柴的小女孩儿的内心感受,引领学生获得生活中的勇气。教学中创设各种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步步推进的多种形式朗读、自主、合作、评价学习中动脑、动口、动手,落实语文教学的基本功训练。本课的教学达到“以文本的具体语言为载体,使学生深层感悟课文所蕴含的人文精神。”的教学目标。
第三篇:《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 2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
桑树坪小学 李蒙兰
【教学目标】
1、学会6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裂缝、橱窗、圣诞树”等词语。
2、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文脉。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关注人物命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4、了解作者虚实结合的表达方法,体会表达效果。
5、人文教育:感受小姑娘面对困境美好的渴望,明白面对困境应拥有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
关注人物命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了解作者虚实结合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
人文教育:感受小姑娘面对困境美好的渴望,明白面对困境应拥有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谈话 《安徒生童话》是世界儿童经典里一颗闪烁着奇光异彩的钻石,在世界各地广为流传,影响了一代又一代孩子的心灵。谁能讲讲其中的故事。
2、学生讲故事
3、引导交流“安徒生”的相关资料。
4、切入读文:
读故事,看会有怎样的一番感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章。
2、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交流读文感受:
读完课文,我知道了()。教师引导学生从文章内容,对人物的认识,文章写法等不同的角度去谈。
3、引导交流:
(1)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课文分几部分写?每一部分写什么?
(3)幻景部分,小姑娘几次划着了火柴,分别看到了什么?学生读幻景和五次划着火柴的句子。
三、学习生字新词
1、学生再次默读课文,画出读不准的生字和不懂的词语,先自己思考再查工具书解决。
2、检查自学情况。
3、学生书上批注。
四、板书设计
卖火柴的小女孩
1、卖火柴
2、擦火柴写幻景的句子
3、冻死街头
五、作业布置
1、抄写生字、新词。
2、读读安徒生的童话。,5次擦燃火柴的句子
第二课时
一、导入,揭题
1、做游戏:看图片,猜故事名。
2、谈话、揭题
卖火柴的小女孩,这是一个感人至深,催人泪下的故事,这是一个令天下小孩都牵肠挂肚的故事,这更是一个给我们的成长能带来巨大精神财富的故事。今天,我们就走进这个小女孩,关注她的命运,看小女孩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思考。
二、感受“不幸”
1、初读感知:
这个小女孩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切入:回到课文,品味语言,丰富对小女孩的认识。
3、.品读感知
从第一自然段入手,引导交流
A、体会寒冷
B、体会世人之冷漠
C、体会饥饿、孤独、痛苦
3、小结体会:
对于小女孩来说,整个世界都是冷酷的,她最终命运如何?
三、感受“幻景”
1、读文段,感受命运悲惨
“她死了,在旧年的大年夜冻死了。”
2、读“擦火柴”部分
1、生书上批注:
几次擦火柴,看到了什么?
2、交流,填表格
3、读“擦火柴和出现幻景的句子”交流体会
A、交流:现实无法拥有,只有在火光中有片刻的幸福,表达了内心的强烈渴望。
B、幻景是美好,现实是残酷的。作者既写了实景——现实的残酷,又写了幻景的美好,这样虚实结合,对比鲜明。
C、读中感悟,读出幻景的美好,小女孩的幸福。
四、感受“幸福”
过渡:小女孩的梦想在幻觉中实现了
课件出示:“她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
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1、理解两个幸福,理解句子
2、总结:小女孩在这个世界上没有活路,只有死才能摆脱痛苦。
五、感受“人文”
1、作者写小女孩只有死才能摆脱痛苦的原因
2、我们应该学小女孩的什么?
“哀莫大于心死”,小女孩虽然命运悲惨,但有幻想,有追求。如果连这样的幻想和追求都没有,那才是真正的悲哀与不幸,卖火柴的小女孩教会了我们对待艰难的一种人生态度。
3、总结:
课文学完了,我相信同学们获得了巨大的精神财富。《卖火柴的小女孩》教会了我们面对困窘的人生态度,在我们心里播下了一颗人生因梦想而伟大的种子。相信这粒种子定会生根、发芽,成为繁茂的精神大树。
六、板书设计
卖火柴的小女孩
寒冷
(命运悲惨)
饥饿———渴望————死去“哀莫大于心死
(深切同情)
痛苦
孤独
七、作业布置
1、读一读安徒生的其他童话。
2、阅读文学作品《诘问生命》。
3、关注世界,从各种媒收集资料,寻找21世纪“卖火柴的小女孩”。
第四篇:卖火柴的小女孩直播课教案
[设计理念]:
以教师的真情唤起学生对卖火柴的小女孩深切的同情,以情促读,以情促写。从老故事旧教材中寻找新的切入点,设计有创意的教学思路。找寻这个老故事在新时代的意义,引导学生关注并关爱社会中弱势群体。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会写六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摇篮、围裙、蜷着腿”等词语。技能目标:了解作者虚实结合的表达方法,体会这样表达的效果。
情感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关注课文中人物的命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关注课文中人物的命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了解作者虚实结合的表达方法,体会这样表达的效果
[教学准备]:
学生搜集作者相关资料,课件
[教学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卖火柴的小女孩
第一课时
一、诗歌导入,激发阅读兴趣
师:我曾经被一首小诗深深地打动,它是作者在九岁时读过一个故事后写下的感受。今天老师想把它带给大家
你别问,这是为什么
刘倩倩
妈妈给我两块蛋糕,我悄悄地留下一个。你别问,这是为什么? 爸爸给我穿上棉衣,我一定不把它弄破。你别问,这是为什么?
哥哥给我一盒歌片,我选出最美丽的一页。你别问,这是为什么?
晚上,我把他们放在床头边,让梦儿赶快飞出我的被窝。你别问,这是为什么?
我要把蛋糕送她,把棉衣给她去当风雪,在一块唱那最美丽的歌。
你想知道她是谁? 请去问一问安徒生爷爷—— 她就是卖火柴的那位小姐姐。指名配乐读
1、听了这首诗,你的心中有哪些疑惑呢?
【设计意图】:从诗歌引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质疑能力,从而对文本产生深入探究的兴趣
生:我想知道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做?
生:我想知道这是为怎样的“小姐姐”值得做这样做? 生:我还想知道安徒生爷爷怎样描写这位卖火柴的小姐姐的,会让作者有这么深刻的感受
2、看来这首诗也打动了你们,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安徒生的这篇著名童话故事《卖火柴的小女孩》通过预习你对安徒生得了解有多少?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主动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的习惯,提高搜集信息和对信息 整合的能力.生:安徒生是丹麦作家,是世界著名的童话大师。生:安徒生的作品(课内、课外)
生:他立足于现实生活,运用浪漫主义的手法,生:他创作了168篇童话故事。他的作品被译成80多种文字,是丹麦对世界文学最伟大的贡献
生:安徒生生活背景当时是资本主义社会,反动政府统治,剥削和压迫穷苦人民,社会贫富分化严重
师:同学们很成功地把搜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涉及面广,为我们下面的学问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大屏出示词语)这些是在文中出现的一些词语,我们开火车每人大声读一遍,有问题的大家及时纠正。
师:开火车读词
师:提示“兜”字的写法:上下结构,上半部分他的写法规律还记得么?(先中间后两边)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规范的书写习惯。
二、初读课文,概括主要内容
在卖火柴的小女孩身上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自由读课文然后概括。
生:在一个寒冷的大年夜,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又冷又饿冻死在街头的事。语言很精练,你用的什么方法概括的?(抓住六要素)还有用其他方法概括的么?
生:在一个大年夜的晚上,一个小女孩赤着脚在街上卖火柴,他又冷又饿先后擦然了五次火柴,在亮光中他看到了美丽的幻象,最后冻死在街头。
师:很完整,能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概括的么?(把课文每部分内容连起来)对,这也是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
【设计意图】:根据单元训练重点培养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提炼概括主要内容地方法.三、品读感悟,感情朗读
1、让我们再次走进这个感人的故事,默读课文,找出文中那些描写让你最感动,多读几遍,把感情充分的读出来。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的阅读习惯,边读便批注感受.汇报:以第三段为例指导朗读
生:抓住“哆哆嗦嗦”
师:孩子你抓住哆哆嗦嗦这个动词很好,是什么让他哆哆嗦嗦地走?(又冷又饿)能用你积累的词形容小女孩此时的感受么?(饥寒交迫)你有从哪儿体会到寒冷的?(联系前文)能带着这种感受再来读一读吗?瞧,你不仅会抓重点词,还会 运用联系上下文体会,读得多好啊!
师:还是这一段,有同学想在来读一读么? 生:抓住“美丽”“都”“飘着”“大年夜”
师:重点词不同感悟也不同,能来谈谈你的理解么?
生:因为大年夜家人欢聚的时刻,所以“都”看出家家都是这样,“飘着”说明每家每户都准备了丰盛的年夜饭,所以香气才会充满整条街。而这么美丽的小女孩却要忍饥挨饿,我觉得她可怜。
师:对比得好,这种方法让这个可怜的小女孩的形象更加清晰了。把你的感受通过对比的朗读让我们再来感受一下吧。
师:同学们刚才用心挖掘出词语背后的这么多信息,自己再来读读这一段,看看感受是不是更深了。
学生自由读
师:除了语言文字,作者还可以借助什么表达感情呢?请同学们再细细的品一品。生:通过“!”“——”“不过”“可”小女孩的现状与但年夜其他富人是如何度过的进行对比用“——”写出小女孩不仅身体冷心更冷。“!”更加强烈地表达了作者对小女孩的同情,对社会贫富分化严重的愤恨。
师:你真了不起!还联系社会背景发现了作者对表电视用的独具匠心。你们已经走进了文本走进了作者的内心,我们一起带着感受读一读这段话吧。
师:老师不禁要向你们竖起大拇指,刚才我们用多种方法读出了对同一段话的不同感受。一起来回忆我们用了哪些方法?
1抓重点词2联系上下文3对比4结合时代背景5体会标点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提炼感悟课文的方法,提高学生品读课文的能力.2、聪明的你们一定还有更好的方法,用这些方法再去读读你们找到的其他感动的 句子。把感受和好的方法及时批注在旁边。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能力,培养学生将所学理解课文的方法融会贯通的能力.然后小组交流 学生小组汇报
【设计意图】:培养小组合作能力,以强扶弱,培养同学之间互相帮助,互相尊重,团结协作的精神及学会认真倾听的能力.小结:老师很欣赏你们能把各种理解课文的方法融会贯通地使用,值得赞赏的还有你们小组交流的能力,让老师看到你们能互相帮助互相尊重,团结协作的精神。
四、写法指导
师:让我们再回到课文,刚才同学们找到的这些句子哪些是对悲惨现实的描写,哪些是对小女孩美好幻想的描写?和同桌对比读读。
师:你能体会这样写的好处么?
生:幻想越美好就更突出了现实的残酷小女孩命运的悲惨。
这种幻想与现实相结合的写法就叫——虚实结合。这是这篇童话故事的特点,也是这个凄美故事最打动人心的地方。
【设计意图】:从学生对句子的感悟过渡到对写法的总结,提炼写法培养学生运用写法习作的能力.五、拓展练习,升华感情
师:还记得前面老师带给大家的那首小诗么?(大屏出示诗歌)合作读
妈妈给我两块蛋糕,我悄悄地留下一个。你别问,这是为什么?
爸爸给我穿上棉衣,我一定不把它弄破。你别问,这是为什么?
哥哥给我一盒歌片,我选出最美丽的一页。你别问,这是为什么?
晚上,我把他们放在床头边,让梦儿赶快飞出我的被窝。你别问,这是为什么?
我要把蛋糕送她,把棉衣给她去当风雪,在一块唱那最美丽的歌。
你想知道她是谁? 请去问一问安徒生爷爷—— 她就是卖火柴的那位小姐姐。
不知道你心中的疑惑是否解开? 生:小女孩是个可怜坚强的孩子。
生:安徒生爷爷用了虚实结合的方法来描写小女孩的 生:作者很同情这个小女孩悲惨的遭遇。
师:拿起你手中的笔,也写几句话送个小女孩吧,有能力的同学也可以勇用诗形式来写。配乐
六、总结
师:小女孩悲惨的命运是当时社会穷苦人们的写照,这与作者童年时的经历十分不开的,要想继续了解这位童话大师,就请同学们在课下多去读读他的作品吧。
[板书设计]:
14、卖火柴的小女孩
幻想 现实
虚实结合
第五篇:《卖火柴的小女孩》说课教案
一、说教材
《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义务教育人教社教材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五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课是一则童话,写于1845年,是丹麦着名的童话作家安徒生的一篇不朽的传世之作。课文讲述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大年夜冻死在街头的故事。这个故事表达了对穷苦人民悲惨遭遇的深切同情。全文以火柴为线索,重点写了小女孩五次划着火柴,使小女孩产生了美好的幻像,渴望得到温暖的火炉、喷香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慈爱的奶奶。
二、说学生
从学生基本素质看,大部分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课堂比较活跃,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但学生两极分化比较严重,相当部分男生缺乏学习的自觉性,学习能力较差。学生的表达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对课文的深入理解不够。在对一些问题的思考上,个别学生的思维特别宽广、新颖。
三、说教学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到倡导学生的经历、感受、体验学生学习的过程,尊重学生的独特情感体验。教师抓住情感线,步步深入,让学生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看到社会制度的黑暗,从而受到情感的熏陶。因此我拟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感受卖火柴小女孩命运的悲惨,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句中的深刻含义和思想感情。
3、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基于现实合理想象进行片段练习。
四、说教学重、难点
《课标》中明确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悟、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而高段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等环节,拓展学生思维空间。根据以上理念,我确定了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了解课文中小女孩为什么会产生这些美好的幻像。
与此同时,基于六年级学生年龄段的特点,理解含义深的句子,体会作者对穷苦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对贫富悬殊社会的强烈不满的思想感情,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五、说学法分析
《课标》中指出:语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因此,教学中我准备让学生采用以下几种学法:
合作学习法涉及到课文中关于重点、难点的问题,让学生展开讨论,共同完成任务,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交流讨论法相互交流自己的感受和看法,学习他人的学习方法。
质疑探讨法通过学生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和感兴趣的话题,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说教学策略
《课标》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能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因此,教学中采用情境教学法为主,辅以点拨引导法,以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交流的形式,运用假设让学生在情境中开展学习实践活动。
七、说教学过程
根据我在本课所采用的教学策略,把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几方面:
一、温故、感知;
二、理解、体会;
三、运用、讨论;
四、交流、强化;
五、对比、升华;
六、拓展延伸。
(一)温故、感知
阅读教学中各个环节都要特别重视创设情境,激情激趣,因此,在开课时,运用假设创设课文情境,激发学生情感,以一个简单的问题:如果你看到风雪中的小女孩,你觉得她怎样?引入新课,把学生极快地引入到课文的情境中去,然后让学生谈谈如果你遇到小女孩,会为她做些什么?对她说些什么?这样的引入为学生理解课文重点句子,体会感情,奠定了良好的基调。
(二)理解、体会
1、引导、授于学法
《课标》中提出:教学中应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而六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学习方法。因此,开课后,让学生自由读书,读出自己的初步情感体验。然后让学生重点读文中写卖火柴小女孩第一次擦燃火柴的部分,边读边思考:小女孩是在什么情况下擦燃火柴的,擦燃后看到了什么?想一想小女孩为什么会看到这些?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课文中写小女孩第一次檫燃火柴的部分。
2、理解重点句子,体会感情。
在学生朗读和了解了课文这一部分内容的基础上,此时应抓住对文中重点词句的理解,以突出教学重点,攻破教学难点。这时,抓住关键问题:小女孩手上抓着成把的火柴,为什么一根也不敢擦呢?为什么她又终于抽出了一根呢?理解文中重点的词句,然后让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评议读的情况。
3、小结学习方法
通过对文中写小女孩第一次擦燃火柴这部分的学习,老师和学生一起总结出刚才的学习方法:
一、默读课文,了解小女孩是在什么情况下擦燃火柴的,看到了什么;
二、接着轻声读课文,搞清楚小女孩擦燃火柴后为什么会看到这些事物;
三、最后感情朗读课文,把自己的体会表达出来。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后面的课文起到指导作用。
(三)运用讨论
《语文课程标准》基本理念中提到:语文教学应注重能力的培养,体现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化学生自能读书能力的培养。于是,我让学生运用刚才总结的默读、了解内容;轻读,体会含义;朗读,情感表达。这样的学习方法,小组合作学习小女孩第二次到第五次擦燃火柴的情景。学生抓住重点句段进行朗读,写出自身独特感受,即作批注。让学生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
(四)交流、强化
通过刚才学生的学习,让学生把学习的收获进行汇报。根据学生的汇报,抓住每一部分重点词语、句子进行理解,体会小女孩感情的变化:擦燃火柴前是迫切之情,燃烧时是高兴之情,熄灭后是失望之情。让学生在幻象与现实的对比中,发现小女孩在美妙的幻象中没有寒冷、饥饿、享受着快乐与疼爱。她是幸福的。当火柴熄灭时,她又会回到冷酷的现实,学生此时认识到小女孩这时的幸福是可怜的。
教师紧接着创设情境:读到这里,我仿佛听到小女孩的声音,你们听到了什么?学生从小女孩的角度说自己听到了什么,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对小女孩所处的社会冷酷有了初步的认识。
学生有了理解与情感的积淀,教师引导学生引深原问题:为什么说小女孩冻死了也是幸福的,她真的走向自己的幸福了吗?配着音乐,播放与课文相关的幻灯片。学生静静的聆听,细细的品味,注意看小女孩的表情。
幻灯片播放结束后,学生抒发自己的情感,教师引导学生:如果小女孩没有被冻死,她活了下来,接下来她的命运会是什么样的?
学生各抒己见,在讨论中最终发现:小女孩只有在幻象中才是幸福的,现实只会带给她寒冷、饥饿和痛苦,也只有死亡才能让她摆脱这一切。死对小女孩来说是幸福的,这个幸福是悲惨的。
这样的设计,让学生接触到问题的实质,理解句子中蕴含的深厚情感,让学生入情入境,激发学生情感,唤起了学生的情感体验。
(五)对比、升华
此时,学生的心灵已有所撞击,并对小女孩的悲惨命运产生了深切的同情心,于是,教师接着创设情景:此刻你想对谁说些什么?学生可以对小女孩说,可以对安徒生说,学生还可以对社会说。在学生多角度抒发自己内心的感受时可以层层深入到对社会制度的认识: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像小女孩这样的穷苦人完全不可能得到真正的幸福。
(六)拓展、延伸
阅读教学与习作训练的有机结合是当前教学的重点。因此,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我设计了一个延伸训练:以假如卖火柴的小女孩来到我们的生活中为线索续编故事,这样的设计,为整个教学过程的设计起到了画龙点睛之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