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调研报告

时间:2019-05-12 12:47: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调研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调研报告》。

第一篇: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调研报告

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调研报告

 摘要:

12月5号的双选市场刚刚结束,就业者在增强自己能力,了解当前企业的人才需求状况,掌握各企事业单位人才需求规格结构的同时,也面临着很大的心理问题。很多就业者在强大的就业压力面前,首先心理上就败下阵来。为了了解大学生就业的心理问题,我对文学院毕业生以及在校生的就业理问题产生调查,希望通过此次调研,可以为在校大学生传递最新的就业信息,摆正在校毕业生的就业观、择业观和创业观,增强在校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为以后的就业做好充分准备。

 大学生的就业情况:

通过问卷,与辅导员聊天以及网上搜索信息方式调查企业对大学生就业的看法,为文学院毕业生的就业指导提供了充足的调研成果,近期通过与老师交流以及对相关资料的抽查,对08,09级的就业情况进行了全面调查,我院近年就业情况,08年毕业生就业率为98%,09年毕业生就业率97.27%。毕业生大多的就业地点都是在江苏境内。刚进入企业时大多数毕业生都在从事一线的工作,三年的毕业生大部分表现出很好的就业心态,得到领导的好评,但是部分毕业生的工作心不定,经常变动工作岗位,特别是08级毕业生。

2010年大学生毕业人数达610万,再创新高,而席卷全球的金融海啸更是让形势逐年严峻的大学生就业雪上加霜。但是国家,学校和企业也采取了各种措施来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例如:国家鼓励和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城乡基层就业,鼓励高校毕业生到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就业,鼓励骨干企业和科研项目单位积极吸纳和稳定高校毕业生就业,鼓励和支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强化对困难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援助,同时对大学生创业提供提供各式各样的优惠政策。学校把自己的课程设置与就业需求相结合,切实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例如:清华大学认真研究国家出台的新政策,在“早、快、深、实、细”上下功夫。我院今年也采取了各种各样的措施来加强大学生的专

业素质,例如:今年文学院举办师范生职业技能大赛,说新闻大赛等,同时注意增强大学生创业意识。

 面临的心理问题:

(1)就业心理压力与焦虑

当前激烈的就业竞争环境使就业问题给大学生带来了较大的心理压力,而且这种压力在各年级学生都存在。调查显示,个人前途与就业已成为大学生心理压力中最大的因素,而且压力有随着年级增高而上升的趋势。学生就业压力体验相当严重,尤其以心理体验最为严重。大学生毕业前心理压力较过去有明显增大,主要原因是毕业方向的选择、就业、考研、恋爱分合、大学中不愉快经历、离别感伤、突发事件、经济条件等冲突和事件;女大学生心理压力大于男大学生,农村学生的焦虑水平高于城市学生。而大学生面对就业压力的释放方式则过于内向化,主要是自己解决和求助于同学朋友。

(2)就业心理期望与失落感

许多大学生都有一种“十年寒窗,一举成名”的心理,因此对择业的期望相当高。大学生大多希望到生活条件好,福利待遇高的大城市、大机关、大公司工作,而不愿到急需人才但条件艰苦的中小城市和基层小单位,过分地考虑择业的地域、职位的高低和单位的经济效益。高期望驱使毕业生总是向往高薪水、高职位、高起点,渴求高收入、高物质回报率,并一厢情愿地对用人单位提出种种要求,将自己就业的目标定得很高,即使找不到合适的单位也不肯降低就业期望值。比如,有一些学生就说:“非北京、上海、深圳不去。”可是现实就业岗位大多不像大学生所想象得那么美好,因此当发现现实与理想的差异较大时,就容易出现“高不成,低不就”现象,并产生偏执、幻想、自卑、虚伪等心理问题,并可能导致择业行为的偏差。

(3)就业观念不合理

大学生的择业观念虽然在总体上是倾向于务实化与理性化,但由于处于择业观念的转型过程,因此各种不良观念也存在着,并影响了大学生的健康、顺利就业。这些不良观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只顾眼前利益,忽视职业发展。一些大学生在择业标准中只有工作条件、收入等眼前实在利益,而对自我的职业兴趣、能力、职业的发展前景等因素不作考虑,因而极易选择到并不适合自己的职业。

2、职业标准过于功利化、等级化。一些毕业生同学过分强调职业的功利价值,甚至还将职业划分为不同等级,而不考虑国家与社会的需要,不愿意到条件比较艰苦的地区和行业去工作。

3、求安稳,求职一次到位的传统观念根深蒂固。很多大学生仍然喜欢稳定、清闲、福利保障好的单位,希望以此就能选定理想的职业,而不愿意选择有风险、有挑战性的职业,更不敢去自己创业。

4、过分强调专业对口,学以致用。在求职时,只要是与自己专业关系不密切的职业就不考虑,这样做只能是人为地增加了自己的就业难度。 大学生对战就业

通过调查显示同学都有各自的就业小秘诀。以下是我总结的大学生对战就业的措施.1)自我定位

所谓“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在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如何给自己定位和提高自身素质上来。很多人通过职业性格测试来确定自己的职业取向或者听从别人的对自己的评价和建议,认清自己的优势和劣势,缺什么补什么。例如自己的性格冲动,专业素质不高,更或者所需的证书不足等等。自我定位有利于让大学生更有效的提高自身素质。

2)薪水期望值普遍降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作为就业主体的大学生逐渐收起往日高薪水优待遇的美梦,学会把自己定位在一个更加适合自己的位置。调查表明本科生对薪水的要求普遍降低300到500元不等,在发展前途与薪水面前我院学生普遍把目光锁定将来选择有发展潜力的行业。

3)要培养自己的就业能力

就业的大潮迎面而来,我院学生普遍认为提高自己的就业技能,以一变以应万变才是根本出路。就业形势不断严峻的今天,很多学生选择创业而不是被动的就业。在政府和学校社会提供的创业资金以及创业信息的帮助下,更多的学生开始规划自己的未来事业蓝图,以自己的行动来成就自己回馈社会。同时就业者认清当前的就业形势,调整好就业心态,放开视野,利用多种渠道了解企业及其就业信息的前提下也在不断提高自己的就业素质,通过拿到多种证书与文凭增加自己的就业机率。省教育厅学生处处长李孝武也认为,大学生进入了主动找工作的新就业阶段。

4)有压力但不要悲观

面对就业压力,很多大学生内心的压力也是可想而知。但是面对竞争,他们不是采取消极应对,而是变压力为动力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来笑对就业。据了解,我省各高校也正在采取多种举措,积极吸引用人单位,扩大就业市场。而今年我国面向大学生征兵,是促进就业的一项积极举措使得有文化、有技术的大学生,更容易在部队中脱颖而出。我省公招1.2万名大学生“村官”,在一定程度上也缓解了就业压力,考研、考公务员也成为更多大学生的选择一定程度上也缓解了就业压力。在学校与国家的双重帮助下,大学生相信他们的道路会越走越宽。

5)另辟蹊径:创业

在严峻的就业形势面前,很多大学生开始把方向转在创业上来,大学生自主创业也成为一个被人们普遍接受的话题。彼得.德鲁克说过“创业不仅仅是在有蓝图的情况下发生,也是作为对企业家如何看待未曾使用、未曾开发的机会的一种回应而产生的。”大学生创业不仅仅可以为自己的人生开辟新道路,也更好的缓和了就业压力。对于

大学生自身创业,他们在提高个人创业需要的基本素质:商业机会的识别和把握,认清没有被满足的市场需求,抓住创业机会,使自己提供的产品可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创建一支以创业者为核心的关系网络和企业团队。同时国家也有各种措施来鼓励大学生创业,比如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决定鼓励和支持毕业生自主创业。要建设完善一批大学生创业园和创业孵化基地,为高校毕业生创业提供“一条龙”服务。对高校毕业生从事个体经营符合条件的,免收行政事业性收费,落实税收优惠、小额担保贷款及贴息等扶持政策。

 总结:通过此次调研活动,我更深刻的认识到就业压力的严峻,蜗居电视剧的真实性,认为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解决刻不容缓。辅导员也认为加强大学生就业心理素质也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今后学校会加强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对于我们自己也要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提高技能,锻炼自身素质,从心理与行动上改变自己更好的适应社会,发挥自己的才能。人生哲学里面有句话: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对于就业不胆怯,要勇于另辟蹊径,大胆创业,年轻是资本,努力学习,充分利用身边的资源,做到每一天都不荒废,每一分钟都珍惜。

第二篇:大学生就业心理调研报告大纲1

大学生就业心理调研报告大纲

前言:随着经济的发展,过去的“包就业”与“铁饭碗”的情况在已不复存在,竞争上岗已成为人们就业观念中最基本的信条。这种就业制度的变化在实践中证明更好的的发挥了市场对人力资源的配置,也给毕业生带来了更广阔的择业方向,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但由于现在大学生就业渠道仍较为狭窄,信息网络建立不健全造成了大学生就业不充分,专业不对口等诸多问题。

一、大学生择业影响因素

(一)、所学专业的乐观程度

在校大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的就业前景的估计会很大程度上影响其对未来就业的选择。通过此次对大学生就业心理问卷调查的分析发现,理工学院的学生对自己专业的就业情况较为乐观,认为自己所学专业知识技能会给自己未来就业带来很大帮助。同时认为自己专业的就业前景很乐观,对自己的的专业充满信心。因此理工学院的学生就业目标明确,学习热情高,拥有积极的心态与上进的精神面貌。另一方面,经济管理专业与文法专业等专业的学生则对自己的专业信心不足,对未来的择业很迷茫,不清楚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在未来就业中怎样运用,会给自己带来怎样的帮助。因此其学习热情受到影响,对本专业的积极度不高,在校生活也较为颓废。

(二)、功利心理

在大学生择业中普遍存在功利心理。只注重自身的需要对客观的现实认识不清。在此次就业心理调查中表现为大学生择业方向多集中在精英领域而对一些较低领域的就业机会较为轻视,对工作地区的选择也多集中于沿海发达城市与内地发达地区。对自己的工资报酬期望值较高。

(三)、自身条件

大学生对自身条件的认识主要表现在对自身优势与不足的把握。很多大学生就业存在误区,主要原因是对自己认识不清所带来的迷茫。由于不能准确认识自己的优势与不足,很多大学生在择业时容易造成“大众心理”“随大流”,不能摆正自己的位置,找不到自己的方向。这也是很多职位存在过度竞争的主要原因。

(四)、对社会就业情况的了解程度

由于社会就业信息的不足,在校大学生对自己未来择业的方向存在严重的主观臆断。大学生在就业的选择中缺乏对就业信息的主动收集与分析判断,对自

己的职业目标、需要、价值观以及自身特点等没有明确认识,在就业时不能正视自己的能力、素质和择业的客观环境,造成现在大学生的考公务员热,以及对一些事业单位趋之若鹜的现象。对就业政策与就业市场的认识与把握的欠缺造成大学生就业的盲目。

一、调研时间

十一月中旬

二、调研地点

大学城熙街

三、调研对象

重庆市在校大学生(一百人左右)

四、调研方式

1、问卷调查——向本校学生发放纸板问卷,向其他高校的大学生通过网络发放电子版问卷,最终进行问卷汇总

2、访谈调查——走访同学以及环境专业相关专业人士获取更丰富、深入的信息

3、资料调查——上网或去图书馆查找收集相关资料作为参考、借鉴

五、调研范围

虎溪大学城

六、调研目的准确了解大学生就业识情况,把握大学生在就业问题上的及思想觉悟,发现大学生在就业意识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和建议。

七、小组成员及分工

组长:刘洁

4组员:刘宇、吴黄玲、李欣、高原、冯峙凯

任务分配:刘洁

资料查询:全体成员

问卷拟定:全体成员

发放问卷:全体成员

问卷汇总及统计:全体成员

调研报告:各自完成八、调研资料

重庆市对毕业大学生的就业政策

九、调查成果

同学各自完成一篇调研报告或两到三人完成一篇调研报告

十、调研报告的写作思路及分析

一、调研前的准备

对在调研的时候会出现的问题进行模拟解决

二、调研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三、所得资料的整理与分类

进行分类、鉴别、筛选,去粗存精,去伪存真。

四、资料分析

介绍调查所得到的基本情况,应注重具体事实、统计数据、文字应简明、准确,条理分明,也可兼用数字、表格、图示说明

重点分析所调查事情或现象的产生背景、原因、实质,条分析缕,有事这有依据,抓住问题的实质、规律,揭示出其重要意义或危害性,给人印象深刻,提醒世人或领导注意。

五、对此事的意见和建议

在有力的分析下,根据实际情况,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为有关部门恰当处理提供参考。

1、确立自己的观点、看法,但必须在尊重事实的基础上进行理性判断。

2、实事求是,不夸张、不隐瞒实情,如实将调查到的情况写出来,注意突出重点,不必面面俱到。

3、重点在于客观分析,在掌握的事实基础上分析,透过揭示其本质、规律。

4、讲求实效,贵在及时。

六、心得体会

第三篇: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分析

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分析及对策

李楠

摘要: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使大学生就业难题日益凸显。面对日益激烈的就业竞争,大学生就业心理日趋多样化。剖析大学生就业心理,加强大学生就业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求职态度是促进大学生就业的必然选择。本文对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心理问题的表现做了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以期强化大学生面对就业竞争的心理素质,提高就业竞争力,适应社会发展需求。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心理;对策前言

大学生就业心理是指大学生在考虑就业问题、为获得职业做准备及在寻求职业的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心理现象。2010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将达630余万人,加上往届未实现就业的,需要就业的毕业生数量更大,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依然十分严峻。目前,随着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和毕业生就业市场体制的逐步确立,毕业生就业实现了从传统的计划分配向市场调节的转变,即大学生就业的主要形式变为“双向选择,自主择业”。这种制度虽为广大毕业生提供了公平竞争的机会和施展才华的空间,但是对大学生就业心理的承受力提出了一个新的挑战。这就需要加强毕业生就业心理健康教育,帮助毕业生树立信心、认清形势、转变观念、调整心态、不断充实和提高自己,使他们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扎稳脚跟,在社会中占有一席之地。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分析

现阶段大学生就业心理的状况,在总体上是健康积极的,多数大学生面对就业,心态比较平和,情绪稳定;能积极面对和正确准备就业,对未来充满信心。但同时也存在着明显的问题,如自卑、焦虑、从众等心理。这应当引起社会、学校及家长的重视,加强就业心理指导,使大学生就业更加积极健康。

在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时,许多大学生很难及时、有效地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精神高度紧张,情绪异常,进而形成巨大的心理压力。这些心理压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自卑心理

自卑是一种因过多地自我否定而产生的自惭形秽的情绪体验。自卑的大学生 1

不敢正视现实,对自己的长处估计不够,怀疑自己的能力,不善于发现适合自己的职业岗位,在对自己的抱怨、贬低中失去了求职的勇气,丧失就业机会。所学的不是热门专业、成绩不够优秀、不是毕业于名校、自己是女生、甚至外貌不够帅气和漂亮等,都是他们产生自卑心理的原因。这些学生对自身的素质和就业竞争能力评价过低,不敢主动向用人单位推销自己,不主动参与就业竞争。在求职过程中,他们总认为自己事事不如人,自惭形秽,常常抱怨和责备自己,怕自己承担不了应聘的工作,即使是能够胜任的工作,也不敢大胆地说“行”,犹犹豫豫、退缩不前、缺乏自信。这种不自信使得他们在招聘人员面前不能适时展示其优势和长处,因而失去就业机会[1]。

2.2 焦虑心理

焦虑是由个人遭受挫折以及可能要遭受挫折而产生的一种紧张、恐惧的情绪状态,是心理冲突的一种复杂情绪反映。据《中国青年报》的一项调查表明:有七成以上的大学毕业生都对自己的前途感到担忧。毕业生在就业中出现的焦虑大多为过度焦虑,他们对自己的前途感到担忧,担心能否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工作单位,担心选择是否正确以及理想能否实现,表现为紧张烦躁、心神不宁、萎靡不振、意志消沉等[2]。学生求职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职业选择面大大拓宽。然而,职业选择自由度越大,职业选择行为的责任就越重,就业心理压力便越大[3]。这种

焦虑,使大学生背上沉重的精神枷锁,特别是面对用人单位严格的录用程序,笔试、口试、面试、心理测试等,感到心慌意乱。在遭受挫折后,对因自己“无能”而招致的“失败”怀有深深的自卑或自咎。

2.3 从众心理

从众心理是指在社会群体的压力下,个人放弃自己的意愿,采取顺从行为的心理倾向。当前许多大学生在求职中不考虑自己的兴趣与专业特点,出现盲目听从或跟随别人的意见以及盲目寻求热门职业的现象[4]。形成从众心理主要是由于

缺乏择业主动性,缺乏对现实就业市场和政策的充分了解,缺乏对就业信息的主动收集与分析判断,对自己的职业目标、需要、价值观以及自身特点等没有明确认识,在就业时不能正视自己的能力、素质和择业的客观环境,随大流而造成的。其表现为:缺乏自主性和竞争意识,不顾主观条件和客观现实跟着感觉走,实际上是在择业时想寻找安全保险的途径。一些大学生在从众的职业环境中被传统的价值观念和社会心理所左右,无法选择真正适合自己的工作。

2.4 攀比心理

攀比心理实际上是基于从众心理而产生的一种更加盲目的从众心理。青年学生大都血气方刚,喜欢争强好胜、虚荣心较强,容易引发攀比心理,形成了较高的心理期望值。表现在求职择业过程中,就是忽视自身特点,不能从自己实际情况出发,不量力而行。它导致不能积极地对自己进行正确、客观、公正的分析,相互攀比,舍其所长,就其所短。表现为:一味地追求个人意愿或盲目地与其他同学相比较。这种不良心理容易导致大学生不能正确地、客观地、公正地评价自己,是一种个人主观性很强且不符合实际的自我欣赏。有许多大学生把求职当作自我炫耀, 盲目攀比,不屑到基层工作,总想找到一份超过别人的十全十美的工作,这种攀比心理使得不少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高不成低不就,最终会错失很多好的择业机会。

2.5 依赖心理

依赖心理,是指在择业中缺乏独立意识和自主承担责任的意识。形成择业依赖心理现象主要是由于个人独立决策能力不强,缺乏进取精神而造成的。产生依赖心理的学生群体主要来自于独生子女或是家庭经济、社会条件较好的学生群体之中。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大学生的毕业分配制已经成为了历史。但是一部分毕业生还不能适应这一转变,他们希望找到称心的工作,又不想跑腿、费力。寄希望与学校、家长甚至是就业主管部门。另外一种现象就是当前大学生中有较多一部分是独生子女,他们大多数在填报中考、高考志愿时都是遵照父母意愿,甚至是老师做主,从而一开始就缺乏独立自主性。在就业过程中,他们往往没有任何主动性和积极性,不主动寻找和争取就业岗位,而是期望家庭成员利用各种力量为其提供现成的、优越的工作岗位,从而使得就业观念和进程滞后。

2.6 抑郁心理

抑郁心理主要是指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因多次遭遇意想不到的挫折而产生的情绪低落、意志消沉乃至悲观厌世的心理状态。随着现今“双向选择”的就业形式,择业竞争越演越烈,大学生承受的外在压力也就相应地提升,择业过程中所遭受的挫折也比以前的高校毕业生更大,有的学生在就业受挫后不能正确调整心态,常常表现为对事情消极处之,漠不关心,情绪低落,有的毕业生甚至放弃一切积极的求职努力,听天由命,更为可怕的是甚至对外界的环境漠然置之,不与外界交往,对一切都保持无所谓的态度,从而在心理上导致了抑郁症的发生。存在抑郁心理的学生往往会产生“破罐子破摔”的消极心理,从而人为地将就业

过程大大地滞后直至中断。

2.7 急功近利心理

目前在大学生就业市场化的条件影响下,大学生价值取向呈现趋“利”性的发展趋势。根据每年的就业调查情况看,60%以上的大学生把经济发达地区作为理想的工作地点。向往生活条件好,福利待遇高的大城市、大机关、大公司工作,而不愿到急需人才但条件艰苦的中小城市和基层小单位。高期望驱使毕业生总是向往高薪水、高职位、高起点,渴求高收入、高物质回报率,并一厢情愿的对用人单位提出种种要求,将自己就业的目标定的很高,即使找不到合适的单位也不肯降低就业期望值。大学生往往对职业的要求过于“理想化”,过分地看中经济利益和生活条件,与社会需求形成了强烈的反差。他们对职位、待遇等情有独钟,全然不考虑自己的专业特长、今后事业发展的前景,结果会造成在就业市场上四处碰壁、屡遭拒绝,这样在心理和预期上的强烈反差,造成大学生悲观失望、心灰意冷、怀才不遇的抵触情绪。

在大学生毕业后的就业过程中,必须克服上述的各种心理问题,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培养健康稳定的就业心理。这不仅有利于就业目标的合理确定,也有利于就业目标的实现,同时也有利于大学生尽快适应从学校到社会的心理转变,从而顺利实现就业。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教育对策

我国就业形势严峻,社会及家庭的影响是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外部原因,也是无法及时改变的现实。就现今学校教育的方式来看,学生从小学到大学十多年间,多数学生过的是被动安排的学校生活、溺爱娇惯的家庭生活和孤立狭窄的社会生活,在这种环境长大的学生学到的只是如何背书、如何应付考试,并没有为此后几十年的职业生活完成准备工作,一旦面临就业势必造成就业心理障碍。造成上述心理问题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是学生本人没有正确的择业态度和择业观念,不会做积极的自我心理调适等。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从大学生本身提出对策。

3.1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态度

大学生就业时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焦虑、从众、攀比等消极的心态,严重地影响着他们的就业。端正就业态度,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是重要的途径之一。首先,要积极主动。对大学生来说,竞争是残酷的,机会是均等的。其次,要富于进取、勇于竞争。现实社会是一个充满竞争与挑战的社会,大学生应该清楚地认识到,竞争已成为我们现实生活中实实在在的时代性格,那种惰性的保守时代已经过

去。大学生应充分认识自己,认清形势,合理定位,正确择业,主动推销自己。

3.2 指导学生转变就业观念

大学生就业思想和观念有误是大学生就业的最大障碍,突出的表现是有业不就,导致很多宝贵的就业机会擦肩而过。长期以来,“十年攻读寒窗苦,一朝成名天下知”,“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的读书功利化思想在大学生的脑海里根深蒂固。面对严酷的就业形势,他们依旧热衷于金饭碗、高收入,甚至“宁要城市一张床,不要西部一间房”。事实上,经过二十年的发展,我国的高等教育正在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大学生也从过去的天之骄子回归到普通劳动者。教育学生理性地面对现实和自我,转变就业观念,先求生存,再求发展,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所以,切实地转变就业观念,降低毕业生的择业期望值应该是当务之急[5]。

3.3 教导学生学会自我心理调适

尽管大学生的就业心理压力起于压力源,但压力的产生关键在于个体对压力源的认知评价。解决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根本对策是学生要学会自我调适,主动自觉地适应环境,克服自卑、焦虑和抑郁心理,排除心理障碍,保持稳定积极的心态。大学生就业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各高校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各高校教师及学生家长要密切关注他们的就业心理压力,通过各种辅导教育渠道使得他们的心理得到健康发展,才能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出优秀合格的人才。

3.4 指导学生调适大材小用与用非所学的就业困惑心理

学校的教育工作者及学生家长应当教育学生丢开“大材小用”等观念,先使自己有心理上的准备,甘愿接受即将面对的工作岗位[6]。至于“用非所学”的问题,需要教育学生不要抱怨社会。要抱怨的话,大部分责任在于学校和个人。以学校来说,各地师资力量的参差不齐和高校专业设置原因,就可能造成大学生的“用非所学”,但是专业是自己选择的。要教育毕业生,世界上成功的政治家和商界精英们,只有很小部分是“科班”出身。比如美国前总统布什大学学的是历史和工商管理,搜狐CEO张朝阳是学物理的等。因此,毕业生应该坦然接受所得到的任何职业,不必期望一开始就有最合适的工作岗位在等着你。

3.5 全面提高学生自身素质和能力,增强其择业的自信心

在我国现阶段就业市场的竞争是激烈残酷的,但相对来说也是公平的,它为大多数人提供了平等竞争的机会。在就业市场中,大学生的素质、能力永远是竞

争成败的第一因素。一个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高低、能力的强弱直接决定就业的结果。因此,要教育大学生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努力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加强科研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着力提高政治、思想、文化、心理、身体等方面的素质和实际工作能力,强化创新意识、市场意识和竞争意识,提高自己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

自信心是一个人前进的动力,是成功的第一要诀,它体现了求职者的精神面貌,同时也直接影响到招聘单位对求职者的第一印象,进而决定了择业能否成功。试想,一个人精神萎靡、畏首畏尾、迟疑不决、缺乏自信,又如何能打动别人,赢得成功?因此高校教师与学生家长要培养大学生的自信心,促使其充分相信自己的才能,主动出击,满怀信心地推销自己、展示自我。当然,自信要以坚实的基础、良好的素质、雄厚的实力作保证,不是盲目地自负和自傲。所以,大学生要不断地按照社会的需要充实和提高自己,以增强择业的自信心,实现顺利择业。

综上所述,大学生就业是大学生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大学生要摆脱不良就业心理的影响,这就需要社会一方面为大学生营造公开、公正、公平的就业环境,提高大学生的综合就业能力和竞争力,另一方面要加强就业指导,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培养大学生健康的就业心理。社会、家庭及学校共同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促使大学生以积极健康的心态度过求职就业过程。

参考文献:

[1 ] 张国华.大学生就业指导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 :25-26.[2 ] 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组.大学生就业指导[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42.[3 ] 李书友.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33.[4 ]徐献红.大学生就业心理分析与指导[J].经济师,2007,(7):97-98.[5 ]卢远荣,李凌.职业心理与职业指导[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6 ]徐敏华,王毅.高校辅导员做好大学生心理教育工作的思考[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7,(16):93-94

第四篇: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研究

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研究

我们关注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同时,另一个与就业有关的问题却被我们忽视了.那就是大学生的就业心理问题.由于缺乏就业经验和就业市场竞争激烈,许多大学生倍受就业问题困扰。他们在寻找工作的过程中或焦虑不安,茫然不知所措;或情绪亢奋,四面求职,一旦碰壁,又灰心丧气或怨天尤人;还有的学生优柔寡断,患得患失,整日心绪不宁,以至影响了正常的生活和学习。如何避免或减轻这种负性心理呢?掌握以下四点是很有帮助的。

第一: 确立就业目标

确立就业目标是维护良好就业心理的第一步,也是关键一步。确立就业目标要注意两个方面:一是正确认识自我,即认真客观地分析自己的兴趣特长、性格气质、能力水平等,检查自己想干什么,能干什么,竞争力如何。现在不少城市成立了人才及职业能力测评机构,大学生不妨去试一试;二是正确认识就业形势,即考虑自己的专业和理想职业在社会上的需求量如何,竞争强度如何;自己的理想职业与自己所学的专业是否相符,如果不符合,该如何弥补;将要去求职的单位对求职者有何具体要求等等,综合考虑以上因素,确立就业目标,就比较符合实际,可以避免过高的心理预期。

第二:树立自信心

自信是对自己的一种积极评价,大学生要相信自己具备某项职业所要求的条件,鼓足勇气,参与竞争。但自信是以充分的就业准备为基础的,即正确地认识自我及就业形势、确立恰当的就业目标、搜寻就业信息以及求职材料准备等等,但自信心并非短时间内所能树立。树立自信的最根本途径还是提高自己的能力水平。大学生只有搞好学业,发展特长,全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面对招聘者才可能信心十足。

第三:提高心理承受力

较强的心理承受力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是不可缺少的,它能使人们经受住挫折的打击,依旧保持进取的勇气。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肯定会遭受到求职失败。面对失败,有的人心情烦躁,精神不振,甚至产生自卑感,这显然是心理承受力不强的表现。真正的强者面对求职失败,会认真反思,吸取经验教训,努力去争取新的机会。

第四:增强应变性

应变性指大学生要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就业期望值和自己的知识能力结构,以便与就业市场的需求保持最大的适应性。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职业种类及要求的变化越来越快。有的人在刚进大学时所学专业还是紧俏的,但毕业时却已经饱和了,以至就业困难。因此,大学生免除就业烦恼的良方之一就是要大大增强应变性,如辅修第二专业或尽可能多地学习理想职业所需的知识和技能。所以,良好的心理和就业环境是广大大学生成功走向社会的基础.社会各种力量应该在这一方面多加强工作,帮助大学生走向社会,贡献自己.同时,广大的大学生朋友也应调整好自己,努力适应社会的大环境.

第五篇: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分析

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分析

随着现在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程度不断的提高,我们的教育水平不断的提高。现在上大学的青少年在每年不断的上升中。但是随之而来的就是每年都有大量的大学生不断的走出学校,走入社会。这就给社会的就业造成很大的压力。这种压力也在越来越大。很多的大学生,特别是名牌大学毕业的大学生,对自己的要求很高。

所以,现在社会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也是比较棘手的一个问题。很多毕业的大学生都比较的单纯。在他们的世界里,认为自己是大学毕业生就应该找一个高薪的工作,没有毕业的大学生是希望去做服务员的。很多人大学的择业的方向主要是公务员,国企员工,外资企业,以及一些政府机关。但是,有些大学毕业生择业存在着很严重的误区。主要是有些大学生比较急功近利。一毕业就希望找到自己非常满意的工作。其次是大学生刚刚毕业,依赖性还很强,在找工作方面,非常的依赖自己的家人,朋友。没有自己非常明确的目标。

并且大学生的社会阅历也是有限的。第三一个主要是大学生的情绪波动比较明显。喜怒哀乐都表现在脸上。第四主要是非常的焦虑。内心想找一个自己非常喜欢的工作但是一时半会又找不到。就会非常着急。还有些大学生心理非常的自傲,好高骛远。没有很好的接受现实,没有体会到社会是个什么样子的。就给大学生就业造成了影响。

本文由:上海心理咨询提供发布。

下载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调研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调研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5则范文

    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 1.大学生择业时常见的心理误区 急功近利。这是大学生择业时最为常见、最难避免的一个心理误区。它是指大学生在择业时一味地追求那些经济收入丰厚、社......

    大学生心理调研报告

    关于中国大学生毕业于与就业心理的调研报告 内容摘要:毕业大学生逐年增多,面对各种毕业就业压力,大学生的心理状况如何,择业方向又会有怎样的变化。众所周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

    大学生就业调研报告

    社会调研报告题目 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 专业名称国际经济与贸易 2008级 贺凤娇 中文摘要: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不断进行改革,高等教育加快了从“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

    大学生就业调研报告

    就业难、难就业 ——为毕业季做准备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对于现在满地一抓一大把的大学毕业生,就业成了竞争的主战场。每一个大学生都是希望自己将来能从事自己喜欢的职业,并......

    大学生就业调研报告

    大学生就业:难在哪里低工资就业:多一些经验拿汗水换明天。在一些高校的就业指导中心了解到,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加,宁愿选择“低工资”就业的大学毕业生越来越多,而他们共同的想法是......

    大学生就业情况调研报告

    《大学生就业情况调研报告》一、大学生就业现状 目前,我国正处在经济转轨的关键阶段,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十分严峻,用工市场已经出现了“僧多粥少”的尴尬局面,大量毕业生“漂......

    大学生就业调研报告

    重庆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调研报告 摘要:高校毕业生是人才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其就业问题不仅关系到个人及家庭的幸福和希望,也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

    大学生就业调研报告

    南通高校就业状况调查 高校毕业生是人才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其就业问题不仅关系到个人及家庭的幸福和希望,也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一直以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