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北师大附属实验中学高中一年级语文《聂小倩》教学设计+袁金楠
《聂小倩》教学设计(第三课时)
北师大实验中学语文组袁金楠
一、指导思想
新课程在课程理念、教育目标、学习方式、评价方式等诸多方面均有创新之处。就课程理念而言,它强调了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性,提出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就教育目标而言,强调全面育人,要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就学习方式而言,不能是简单的教师“讲学”,而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就评价方式而言,新课程提出了发展性的评价观,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性,侧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基于以上认识,在准备北京市高中课程改革实验版《语文》教材必修
(三)第一单元第四课《聂小倩》的教学时,我作了如下的设计。
首先,利用网络平台教室,设置相关论题,让学生做好预习,预习内容:结合注释自己疏通文本,并质疑;根据第七段到第九段的内容改编成剧本——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为课堂教学做好准备,因为这三个段落是文章分析的关键点,这个内容的布置让学生对文本更为熟悉,课堂上的分析会容易突破一些;学有余力的同学可看看根据课文改编的影视作品。
其次,对文字和故事情节进行梳理,这一教学环节主要以学生的自学为主,教师对重点内容进行点拨与引导;
最后,进入文本讨论分析的环节。结合预习中的相关论题和学生质疑中比较集中的问题,引领学生从人物的言行及心理等方面品读人物的性格,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从而了解小说创作的主旨,并深切体会蒲松龄创作《聊斋志异》的“孤愤”情怀。
二、教学背景
1.教学对象为高一年级的学生,接触过小说单元,对小说有浓厚的兴趣;而且,本篇小说是一个“鬼故事”,对学生的吸引力应该比较大。但是,学生往往容易被小说离奇曲折的故事情节吸引住,而忽略对小说中人物内心世界的深层把握,而且,有的学生看过一些根据该小说改编而成的影视作品,可能对文本的人物关系、小说主旨等方面的理解产生偏差,比如时下正在热播的新版电影《倩女幽魂》就把聂小倩与宁采臣、燕赤霞写成了一段三角恋,故事倒是很凄美,但是与原文的创作意图相差甚远。因此,教学时应以人物关系与作者的创作主旨的分析与理解为重点。
2.小说的篇幅较长,这可能是高中阶段教材中学生所能接触的最长的一篇文言文(3242字),但因故事性强,学生自读的兴趣较高,且注解也比较到位,读懂文章的难度不大,因此文本字词的梳理以学生的自学为主。
3.本单元的主题是“小说与人物”,重在关注古今中外小说中人物的典型性,从祥林嫂到老葛朗台再到穆敏老爹,人物突出的性格与不同的命运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而聂小倩是蒲松龄笔下众多鬼狐妖魅中性格比较鲜明的一个形象,其思想倾向、艺术手法都很能反映蒲松龄的思想艺术追求,注重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人物的内心及作者的写作目的,并且不妨引导学生在叙述类文章的写作上有所借鉴。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蒲松龄及《聊斋志异》的基本常识;领略小说人物性格塑造的基本方法;初步掌握小说人物与情节、人物与环境、人物与主旨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深刻体悟“有比较才有鉴别”的道理;养成主动参与小组讨论的习惯,敢 1
于并善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学会借鉴别人的观点,学会比较自己的想法与别人想法的异同及高低,学会根据别人的发言或点评来修正自己的观点,提高对问题的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深入人物内心世界,体会聂小倩的“善、慧、诚、惠、韧”的性格、“以退为进”的方式,增进对社会生活的理解与认知;感受“知恩图报”的主旨,完善自身的价值观与人生观。
四、课时安排
3课时
五、教学过程(第三课时)
一、人物形象分析
1、探讨一:文章题目
问题:文题为何不叫“宁采臣”或叫“人鬼情”而叫“聂小倩”?
学生思考并回答,教师根据学生的理解进行归纳,并结合蒲松龄其他名篇的开头总结明确:这篇小说以聂小倩为主角,而以宁采臣为聂小倩争取的对象。《聊斋志异》的多数篇章都以女性为主人公,这也体现了尊重女性、重视女性的民主观念。
其他名篇的开头示例:
王子服,莒之罗店人,早孤,绝慧,十四入泮。母最爱之,寻常不令游郊野。聘萧氏,未嫁而夭,故求凰未就也。(《婴宁》)
——孔生雪笠,圣裔也。为人蕴藉,工诗。有执友令天台,寄函招之。生往,令适卒,落拓不得归,寓菩陀寺,佣为寺僧抄录。(《娇娜》)
——— 粤西孙子楚,名士也。生有枝指;性迂讷,人诳之辄信为真。或值座有歌妓,则必遥望却走。或知其然,诱之来,使妓狎逼之,则赪颜彻颈,汗珠珠下滴,因共为笑。遂貌其呆状相邮传,作丑语而名之“孙痴”。(《阿宝》)
2、探讨二:聂小倩人物形象
问题1:文中聂小倩完成了什么样的转变?
学生讨论作答后明确: 娼魅佣姑人妻(由鬼到人)
问题2:是什么促成了这样的转变?
(1)先观看学生根据文中7~9内容自编自导自演的小剧,引导学生认识到聂小倩“笑”的内涵以及从笑到惭的心理变化。
(2)问题3:结合文本,找出聂小倩转变的基础、外因与内因。
学生分组讨论后作答,明确:
基础——人性犹存,良心未泯(第九段自陈)
外因——宁采臣人格力量的感召(色诱与财诱均告失败的认识)
内因——向善的动力,自身的努力
(3)侧重强调聂小倩转变的艰难。过五关——
第一关:宁采臣(燕赤霞)
第二关:夜叉
第三关:宁母
第四关:宁妻
第五关:金华老妖
每一关都很难,尤其是宁母这一关,因为这涉及到了家庭伦理层面的问题,如果没有非一般的动力与努力,聂小倩很难达成“人妻”的转变。
(4)人物形象认识
•聂小倩人物形象概括:美、善、慧、诚、惠、韧。
是一个德才貌俱全的完美女子。
3、探讨三:宁采臣人物形象
引导学生找出文中的相应语句与情节,分析宁采臣的形象特点。
明确:
• 宁采臣慷爽自重,洁身自好,他信义刚直,光明磊落,讲究忠孝仁爱、礼义廉耻,是 一个近乎完美的儒家君子形象,不难看出在他身上寄托着蒲松龄对于封建文人的道德理想(修身)。
二、文章主旨探微
1、探讨一:为何要刻画小倩这一女鬼形象?
(1)分析文章最后一段
问题:末段的皆大欢喜是否是败笔?
学生讨论回答后明确:文章末段的聂小倩告别了大多数鬼女的悲剧命运——经历短暂的爱情相聚后, 不得不忍受永恒的分离——相夫生子,而且夫子均“仕进有声”。很明显,作者设置这样的一个结局即体现了他的一个人生理想,即儒家价值体系中的君子美好愿景——
功成名就,爱情美满,妻妾成群,子孙满堂,家族兴旺。
显然,“艳绝”女鬼聂小倩的出现,是对宁采臣坚持“修身”的道德理想的丰厚回报,是对他行善施德的褒奖。
2、探讨二:本文是一个爱情故事还是伦理道德故事?主旨是什么?
论后明确:本人是一则伦理道德故事。故事旨在借聂小倩因救人而被救,宁采臣因被救而救人,突显了儒家“扬善惩恶”的道德伦理,体现了知恩图报、好人好报的一种道德观念,寄托了蒲松龄对人生的完美想像。
三、认识意义延伸
1、探讨1:从现在的眼光来看,聂小倩最后真的变成人了吗?
讨论后明确:聂小倩虽然生下两个男孩,但是从宁采臣“生平无二色”到最后“纳妾”这一看似矛盾的情节交待,不难看出,这是聂小倩的主意,这样做无非是对宁母“恐于子不利”的一种补救,从而可以发现,聂小倩最后也只是达到一种高于鬼权但又不够人权的境地。
2、探讨2:现在看来,看似非常完满结局的背后,你还有什么样的体会?你是否读出蒲松龄在《聊斋自志》中所说的“孤愤”?
学生们进行小组讨论,然后回答,教师结合学生的理解与体会进行引导,这个问题没有统一的答案,鼓励学生结合文本来谈自己的认识,鼓励有创见的想法,言之成理即可。
例如:由“二者,凡以投时好耳”可以看出作者对当时好色、贪财的世风的揭露与批判;
由聂小倩不断努力争取的方式——不断妥协、以退为进,她的“愀然”与“惨然”让人感受到一种人生的悲凉;
„„
3、读学生的两则读后感片段,进一步体会与感受人物的内心世界与作者创作意图,提升自己的认识。
片段一:
聂小倩让我很同情,因为即使她再努力,也不可能成人,也只能永远是鬼。十八岁就不幸去世,然后又被胁迫做不好的勾当,就算到了宁采臣家有些人气,但也始终是鬼,并且永远也改变不了。她的命运像是被戏弄了一样,所有的不幸仿佛都降临在她身上了。然而宁采臣则正相反,有好运遇到剑仙,有贤惠的妻子,通情的母亲,有顺利的仕途,成功的子女。这样圆满的人生发生在聂小倩身边,更衬托出她的可怜。
片段二:
我不知你在金华城里目送了几载的冬去春来,或许又在尘世的獠牙前落泪,或许又在世人的无耻后哀叹,或许,你还想见到正直与忠义的光辉。
化为鬼魅后,你一天也没有放下对圣贤君子的等待,等一个人来救你于妖魑手中,用人格的光辉告诉你廉耻还未在这世上沦丧。但你只能一次又一次地媚笑,尔后……便是一次又一次地苦笑:人间道是满浊秽。
如果说你们的见面是缘分的实现,倒不如将它定义成一个形而上的精神营救,你在痛心的泥淖中下陷,宁采臣用道德与刚正的绳子把你拉了上来,拯救了你濒近碎裂的灵魂。
之后似乎顺理成章,像每个童话故事,一个圆满的大结局。
但其实这是你一个人的喜剧,一个时代的悲剧。
再让居士写一百遍《聊斋》,你都只是鬼魅与书生中的主角,你永远不会是人。你若是人,艳绝的姿容不会让你与书生结合,不一定哪个大官会把你夺去;你若是人,宁采臣也不会那么顺利进仕,黑暗的官场,早将他的前途噬去。
看着最后的美好,却浑然没有丝毫笑意。
六、教学反思
《聂小倩》文本内容的分析只安排了一节课,其实这一部分内容可以安排到两节课,因为可以分析的点很多,可是课时太紧,而且不能抻得太长,所以就只能用一节课来解决。这样就注定了这节课的容量一定会很大,而且得需要抓住核心的东西来分析,如果能做到牵一发而动全身最好。而对于这个文本,分析与解读的角度较多,而我试图从一个最接近作者原意的角度来进行分析,因而以人物的分析为重点,我把这节课的课堂内容分成三部分:
一、课堂的切入点——文章标题的研究。
结合学生在预习作业中所提的问题中的一个比较集中的点——书中主人公到底是聂小倩还是宁采臣——来作为这一课的切入点,我的解决方法是用聊斋其他名篇来对比阅读,让学生认识到蒲松龄尊重女性的一种民主观念。
二、课堂的重点——在确定聂小倩是主人公之后,以她的转变过程作为分析重点,关键词就是转变。
三、课堂的难点——对文本、对人物更进一步的思考,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与认识高度,从而让学生真正理解蒲松龄塑造这样一个艳绝女鬼的更深的意义所在。
应该说,这几个教学环节想在仅仅四十分钟的课堂上完成,难度不小,不过,这节课大体上完成了设计意图,而且在教学过程中有学生的朗读、表演、品评、讨论、赏鉴等,体现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性的特点。如果一些问题的设计再小一些,问题之间的联系更为紧凑,层次更加清楚,学生的思考与感受可能更加容易与深入,课堂的进展也就能更加顺畅,因此,一节课的设计,能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切入点固然重要,然而问题串的设计合理与到位对课堂顺利完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第二篇:语文北师大一年级上册《对韵歌》教学设计2[小编推荐]
........《对韵歌第三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复习声母b p m f d t n l 2.复习拼读拼音。
3.阅读《对韵歌》,读通课文,会认5个字,会写3个字,掌握新笔画。
教学重、难点:
1.巩固所学的字母以及两拼法。2.识字、写字。
教具准备:
1.ppt2.字母、音节卡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学过的八个声母吗。一起来复习一下。
过渡语:看来,大家已经和八个声母交上朋友了。
(二)拼读音节
过渡语:声母朋友可调皮了,它们现在躲到音节了,想考考大家会不会拼读呢。(会)
出示ppt:(还得拼读规则吗):声母短,韵母亮,两音相连猛一碰。1.拼读带汉字的音节。
过渡语:和同桌一起拼读下,不懂的,同桌可以互相帮助。
(拼音+汉字)大米 泥土 马路 伯父 书皮
过渡语:同学们拼读得真好,谁想自己来拼读一下。不过他如果拼读对了,全班得跟着拼读一遍。
师:棒极了。看来同学们已经掌握了拼读规则:(出示ppt)拼读规则:声母短,韵母亮,两音相连猛一碰。
2.拼读没带汉字的音节。
过渡语:真好!这是一组没有带汉字的音节,你们还会拼读吗?谁敢来挑战一下。
(拼音版)努力 踏步 抚摸 母女 地理 皮筏
试题试卷
........开火车拼读,同桌两个人合作拼读
(三)谈话,揭示主题
过渡语:真厉害,无论是带汉字的音节,或者是只有拼音,同学们都能准确拼读。这节课,曾老师要带大家学习一首诗歌,题目叫:对韵歌。先看老师写课题。1.齐读课题
过渡语:同学们,在第三单元里,我们背过一首对韵歌,大家还记得吗? 2.复习第三单元《对韵歌》
师:在这首诗歌里,我们知道了了其中的几个对子,那就是?(天对地,上对下,日对月,今对古)
师:这些对子,意思相对,字数也相同。今天我们也要再学习一首对韵歌,这首对韵歌同样藏着意思相对的字或词语呢,一起来听听这首诗歌。
(儿童是天生的诗人。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能力,再次学习《对韵歌》时,通过初步渗透对韵歌“意思相对,字数相同”的基本特点,让学生逐渐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四)初读诗歌 1.听《对韵歌》
2.和同桌一起读读对韵歌,不同的可以问问同桌或老师。3.请个别同学来读读《对韵歌》。
(五)读通课文,整体感知
1.这首对韵歌的音节里有我们刚刚复习过的八个声母,拿起笔把它圈起来,圈完了和同桌读读这些声母。(注意读得轻轻的,短短的)
2.孩子们读得真好,轻轻的、短短的。现在你能不能把这些词语也正确流利地拼读出来呢?
出示:葡萄 苹果 李 对 甜 风习习绵绵 地北 天南 指名生拼读,拼读对了,其他学生跟着读。
‚请小组拼读。
ƒ请男生或女生拼读。
3.同学们拼读得真好。那这几个字你们认识它吗,打算怎么记住它呢? ppt出示:苹 李 瓜 地 南 指名生拼读这些字。
试题试卷
........‚请同学们认真地看着字,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字,想想打算怎么记住它。苹:加一加的方法、组词的方法(苹果)
李:加一加的方法(木+子)、组词(李子、姓李《李振杰、李鑫杰》)
瓜:组词(西瓜、木瓜、瓜果、冬瓜)、象形字(爪)(找出象形字)
地:加一加的方法(土+也)、组词的方法(土地、大地、地上)
南:读拼音的方法、组词的方法(南方、南风、南面)、找相对词的方法(北)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在第一单元学习中,我们知道古时候的字都是一幅画,今天他们最初的字画也来了,帮他们找一找他们的祖先吧。ppt出示:
4.同学们的认字能力实在越来越强了,刚才我们采用了“加一加”、“组词”、“找象形字”等等记住了这些字。(多媒体出示:“加一加”、“组词”、“找象形字”、“读拼音”的方法能帮助我们记住认识很多字。)
5.好了。字我们会认了。我们来看一下,这节课,我们的写字任务是哪几个字? ppt出示:果、风、北
师:谁把他们介绍给大家。(拼读)指名生拼读。
‚这三个字中有一个字,我们学习过,找找看是谁?(果)
师:再给同学提个醒,写这个字的时候,哪一笔要写好(竖)
师:如果采用加一加的方法记住这个字,日+木,编一编顺口溜 风
师:一起来找找”风”字里哪一笔是我们没有学过。(新笔画横折斜钩)想想看跟我们之前学习过笔画很相似“横折弯钩”比较不同点。
(横折斜钩真调皮,一来就要坐滑梯。一滑滑到底,小脚要翘起!)
北:
师:看看这个字共有几笔,在田字格的什么位置?第五笔是什么?
师:同学们,字我们会认了,也会写了。那诗歌里的对子你们找到了吗?我们一起再读一遍对韵歌吧。
师:谁来说说有哪些对子。
(风——雨习习——绵绵 风习习——雨绵绵 地北——天南)
7.孩子们真能干,奖励你们读一读!(生读,师正音并相机让学生再读)
试题试卷
........8.孩子们,我们在课文中找到了那么多相对的词语,那你还知道哪些相对的词吗? 9.师引导生发言。
预设:大对小、长对短、胖对瘦……
10.孩子们真能干,说了这么多相对的词。现在,老师再奖励孩子一次读一读《对韵歌》。看哪个孩子是朗读小能手。
(六)总结
孩子们,今天我们在果园里的收获可真大啊!我们和声母宝宝做了捉迷藏的游戏,还认识了很多相对的词。孩子们,学会观察和积累,你定可以发现美!今天回家后把你的收获与你的父母分享一下吧!最后老师想送你们跟这首对韵歌很像的一首诗歌,一起来看看。悲对喜,爱对嫌,① 地北对天南,行舟对纵马,射日对移山。②
风习习,雨绵绵,李苦对瓜甜,③
蕊香蝶竟采,④ 泥软燕争衔。⑤
[注释]
①嫌:厌恶,不喜欢。
②射日:用箭射太阳,成语有“后羿射日”。
移山:把山移走,成语有“愚公移山”。③李苦:指味儿苦的李子。④蕊:指花。
竟,争着。
⑤泥软燕争衔:泥土软润,燕子争着衔去做窝
七、布置作业
1.“横折斜钩”、“果”、“风”、“北”各写一行字。2.背诵《对韵歌》
八、板书 对韵歌
苹果—葡萄 李—瓜 苦—甜 风习习—雨绵绵 天—地 北—南
试题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