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四年级科学实验总结
2、四年级科学实验总结
秒表,米尺。
在测量和排序中感受速度的快与慢,再一次体会速度的组成要素。
3、计时器,小车,尺子,垫圈等。
小车运动的快慢。当的重量,行进的距离不变时,拉力大,小车运动得快。当拉力和行进的距离不变时,车的重量大,小车运动得慢。
第二篇:2014四年级下学期科学实验总结
四年级下学期科学实验教学总结
小学科学课是以培养科学素质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制作等活动进行探究。实验是小学科学研究中十分重要的认识方法,也是小学科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方法。实验教学对于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如何开展小学科学实验课教学?这是摆在我们每个科学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因此,我们应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充分发挥实验在学习科学知识中的功能和作用,启发学生通过认真观察实验,达到自行探求和应用知识的目的。我结合科学教学工作的实际,从一下几个方面进行科学课实验教学。
一、通过趣味性实验调动学生实验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小学阶段,学生学习的动机大都取决于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因为他们的好奇心强,求知欲旺,遇到感兴趣的问题总要弄个究竟,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这一特点,选择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实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在调动了学习的主动性的同时,进而使学生明确实验的目的,自觉地投入到本节课的学习中去。
二、实验方式要具有探究性
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科学教材中实验部分大多为探究性实验,以促进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形成。探究性实验相对于验证性实验,两者原理不同,前者是指人们在结果、现象未知的情况下通过实验设计去探索,进而获得结论,而在探究中往往有新发现,因而指向性不强。在实验中应鼓励学生大胆探究,坚持事实求是的科学态度,探究实验培养了学生分析实验结果的能力,同时又培养了他们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
三、实验实施要小组合作化
小学科学的基本理念告诉我们: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这意味着要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公平的学习科学的机会和有效的指导。例如,我在一些学生分组实验教学中,总是根据每组学生的特点先确定谁是材料员、操作员、记录员、监督员、汇报员等,都分工合作,安排得井然有序,学生开展小组比赛,激发了学生协调完成任务的积极性,同时又培养了学生尊重他人意见,敢于提出不同见解,乐于合作与交流的良好品质。
四、实验形式应具有开放性
科学教材中实验教学的开放性体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方面体现在实验内容、方法、设计等方面的开放性。另一方面许多探究性活动,由课堂内向课堂外开放活动空间,学生探索活动的空间除了教室外,更多的应是大自然。因为学生要认识探索的就是大自然中的秘密,因此,要大力提倡科学课回归大自然,做到室内外结合、校内外结合,如认识蚂蚁、蟋蟀,认识叶、花、果实,认识石头等,都要让学生到大自然中自己去学习科学。
第三篇: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总结
2017—2018学第一学期四年级
科学实验总结
工作总结
转眼间,一个学期的教学工作结束了,为了更好的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本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具体做法:
1、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学生对周围的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学习科学应该是他们主动参与和能动的过程。把科学课程建立在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和已有经验的基础之上,提供他们能直接参与的各种问题,比单纯的讲授训练更有效。做到科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和亲密的伙伴,对学生在科学学习活动中的表现给予了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并以自己的教学行为对学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2、严格设计好每一节课的学生实验与课堂演示实验。实现学生实验与课堂演示实验开出率达100%。实验是探究式教学与探究式学习的最主要的载体之一,依靠实验,一些客观的科学现实能够转变了学习探究的科学规律,从而使学习在科学的实验操作过程中体会着科学规律有存在,体验着科学知识的形成。
3、仪器的使用与保管。在教学中,我对仪器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给学生进行了详细的讲解,使学生了解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并且对易碎的玻璃等仪器要小心轻放。从而降低了仪器的损失率。同时还对学生进行实验安全教育,使学生注意实验安全事项,因而降低了实验安全事故的发生。
二、存在的问题
在实验教学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学生动手能力差。在学生分组实验中,有部分学生对实验的方法步骤没有很好的掌握,从而导致操作的失误。对实验的结果不能很好的归纳整理。
2、有部分实验由于缺乏器材,不能开展,而且数量不足,因而影响实验效果。
通过努力,本学期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还存在很多困惑,以待于以后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解决:一是知识的全面性问题,特别是一些原有教材中没有而新增的内容,有待于进一步去学习;二是如何更好地把信息技术与新课程进行整合的问题;三是新课程的实施需要更多的外界条件的支持,但是学校的条件往往达不到这方面的要求,如何去合理地解决好这一问题。今后我将继续努力。
第四篇:小学四年级科学实验总结
科学实验总结
一、花生中含脂肪,请你设计一个实验证明
1、材料用具:花生、纸
2、实验过程:把花生放在两层纸之间,使劲挤压,观察现象。
3、实验现象:纸上留有油渍。
4、实验结论:花生中含有脂肪。
二、植物的根是否吸收水分,请你设计一个实验证明
1、我的猜想:植物的根能吸收水分。
2、材料用具:有根的月季花、玻璃杯、棉花、水
3、实验过程:a、在玻璃杯中装入适量的水;
b、把植物放入玻璃杯中;
c、用棉花把口密封,防止水分蒸发,固定好植物,并在杯壁水面
处做标记;
d、把植物放在向阳的地方,观察玻璃杯中液面的变化。
4、实验现象:玻璃杯中的液面会逐渐下降。
5、实验结论:植物的根能吸收水分。
三、设计实验证明,植物的叶子是否有蒸腾作用?
1、我的猜想:植物的叶子有蒸腾作用。
2、材料用具:一盆有叶的植物、一个透明塑料袋
3、实验过程:在植物上套上塑料袋,扎紧,浇足水,放在阳光下,观察现象。
4、实验现象:塑料袋内壁有小水珠。
5、实验结论:塑料袋内的小水珠,是植物蒸腾作用形成的。
四、设计实验将叶子中的叶绿素除去。
1、材料用具:2个烧杯1大1小、新鲜绿叶、浓度95%的酒精、三角架、石棉网、火柴
2、实验过程:a、把一片绿叶放入小烧杯中,再加入95%的酒精到淹没叶片为止;
b、把小烧杯放入大烧杯中,在大烧杯中倒入热水;
C、在三角架上放好石棉网,然后把大烧杯放在上面,点燃酒精灯加热
3、实验现象:会看到小烧杯中无色酒精变成绿色
4、实验结论:叶绿素能溶解在酒精中。
五、设计实验证明茎有运输水分的作用
1、材料用具:凤仙花、水、滴入几滴红墨水的水、玻璃杯、刀片等
2、实验过程:a、剪取一支凤仙花的枝条;
b、把凤仙花插入装红墨水的玻璃杯内;
c、将插好凤仙花枝条的玻璃杯放在较强的阳光下照射,使叶面迅速蒸腾水分,从而使红色液体上升到叶脉;
d、当看到叶脉微红时,从瓶中取出枝条,用清水冲洗,再制成切片观察
3、实验现象:看到茎内导管被染红,其他部分没被染红
4、实验结论:茎有运输水分的作用,方向是自下而上。
六、设计实验探究热气球上升的原理
1、材料用具:塑料袋、蒸发皿、酒精、火柴、木块
2、实验过程:a、把蒸发皿放在木块上,往蒸发皿内倒入适量酒精;
b、将塑料袋展开,罩在蒸发皿上方;
c、点燃蒸发皿内的酒精;
d、过一会,塑料袋膨胀起来,当感觉到有种向上的冲力时,轻轻放手,观察现象。
3、实验现象:点燃酒精后,先看到塑料袋充满气,膨胀变鼓,然后上升。
4、实验结论:空气受热后,体积膨胀,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轻,会上升。
七、设计实验证明纸蛇旋转的原理
1、材料用具:纸片、铁架台、酒精灯、剪刀
2、实验过程:a、在纸片上先用铅笔画出螺旋纹,然后用剪刀沿纹路剪出一条纸蛇;
b、把纸蛇挂在铁架台上;
c、点燃酒精灯放在纸蛇下面;
d、观察纸蛇的变化
3、实验现象:悬挂的纸蛇旋转起来。
4、实验结论:热空气会上升,带动纸蛇旋转。
八、设计实验证明“瓶吞鸡蛋”的原理
1、材料用具:火柴、熟鸡蛋、广口瓶
2、实验过程:a、将鸡蛋剥掉壳;
b、用火柴点燃一张纸,放到广口瓶中;
c、迅速将剥了壳的鸡蛋小头朝下塞人瓶口,把瓶口堵严不漏气;
d、观察鸡蛋位置的变化
3、实验现象:鸡蛋被“吞”进瓶子。
4、实验结论:燃烧消耗氧气,瓶内气压降低,大气压力将鸡蛋“推”进瓶子里。
九、设计一个证明水流是否有力量的实验
1、我的猜想:水流有力量
2、材料用具:小水轮、玻璃杯、水盆、水
3、实验过程:a、在玻璃杯内盛满水,在小水轮上方半米处对着小水轮的叶片均匀地倒水;
b、观察水轮的变化
4、实验现象:当用水冲小水轮时,小水轮转动起来
5、实验结论:水流有力量。
十、观察木屑在水中运动的实验报告
1、我的猜想:木屑在热水中,有的向上运动,有的向下运动
2、材料用具:烧杯、锯末、火柴、石棉网、酒精灯、三角架
3、实验过程:a、在三角架上放上石棉网,把装有冷水和锯末的烧杯放在上面;
b、点燃酒精灯给水加热,观察水中锯末的变化
4、实验现象:在加热过程中,有的锯末循环运动,有的一会上升,一会下降
5、实验结论:加热烧杯底部,水受热会变轻上升,周围较冷的水会流过来补充,然后又被加热上升······冷水热水相对流动,使整杯水逐渐变热,这就是对流。
十一、对比试验:搅拌能加速某种物质的溶解,设计实验证明
1、材料用具:烧杯、玻璃棒、药匙、冰糖、小锤、冷水、热水、白砂糖(食盐)
2、实验过程:a、在两个烧杯内分别倒入等量的冷水;
b、将颗粒大小相同的冰糖分别同时放入两个烧杯中;
c、用玻璃棒搅拌其中一个烧杯中的水,观察比较实验过程中发生的变化
3、实验现象:搅拌的烧杯中冰糖溶解的快,不搅拌的烧杯中冰糖溶解的慢。
4、实验结论:搅拌可以加快溶解。
(用热水、研碎的对比实验同上)
十二、对比实验:设计实验证明,水位越高,水流的力量越大
1、材料用具:小水轮、玻璃杯、水盆、水
2、实验过程:a、玻璃杯内盛满水,在小水轮上方30厘米处对着小水轮的叶片倒水;
b、再在玻璃杯内盛满水,在小水轮上方60厘米处对着小水轮的叶片倒水,水量要保持不变;
c、重复以上两个步骤,观察小水轮转动情况
3、实验现象:水位低时,小水轮转的慢;水位高时,小水轮转的快
4、实验结论:水位越高,水流的力量越大
(流量越大,水流力量越大的对比实验同上)
十三、对比实验:设计实验证明植物的根吸水与根毛多少的关系
1、材料用具:有根的凤仙花(一根根毛多,一根根毛少)、玻璃杯2个、棉花、水
2、实验过程:a、在两个玻璃杯中装入适量的水,水量一样多;
b、把植物分别放入两个玻璃杯中;
c、用棉花把口密封,防止水分蒸发,固定好植物,并在杯壁水面处做标记
d、把植物放在向阳的地方,观察玻璃杯中液面的变化
3、实验现象:根毛多的玻璃杯液面下降得多;根毛少的玻璃杯液面下降的少
4、实验结论:根毛多,根吸收水分多;根毛少,根吸收水分少。
第五篇:四年级科学实验操作竞赛总结
四年级科学实验操作竞赛小结
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培养小学生观察和动手操作能力,推动我校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水平,2012年6月15日下午,罗亭中心小学在实验室举行了四年级科学实验操作竞赛活动,共有12名学生参加了此次竞赛。
这次实验操作的题目是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课本的电路单元实验,利用两种方式(串联和并联)点亮小灯泡,通过实验操作,考察了学生动手、动脑、动眼的统一协调能力,检测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也反馈了教师对教材的驾驭能力。
本学期,我校对学生的实验操作比较重视,科学教师也加强了对学生实验操作的指导和培训。竞赛中,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能够比较熟练、准确的操作实验过程,在本次竞赛中得以较好的发挥。
罗亭中心小学 2012年6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