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社区居民喜庆国庆60征文
赞美新**,乐做**人
2005年国庆前夕,一家三口从苏州河畔、浙江北路桥动迁到**镇**嘉园,成为了新**人。入住4年来,**市镇“日日展新颜,一年一变样,三年大变样”的建设速度,让我们动迁居民笑逐颜开。
河水变清鱼儿畅游,虬江河流经小区内,五六十米长的小河,入住时河水发黑,河面多处漂浮水葫芦,蚊蝇滋生,附近居民不
时闻到臭味,苦不堪言、头痛不已。而今,在**镇开展的“万河整治行”环保行动后,整个**镇的108条段河道都进行了整治,河道有专人养护,常年保持“水洁、面清、岸绿”的优美环境。流经小区的这条小河,“水变清、鱼儿游”,更是吸引了不少垂钓爱好者,每天在垂柳下垂钓修心养性、其乐融融。
从“鸡声茅店”到商铺林立,小区门口有一条200公尺长的临夏路,东端是先农村,西端是黄家花园路,入住时,临夏路上没有一家商店,只有先农村中有几家小杂货店。居民买菜要跑到2里外的**三村菜场,或者横穿当时还有隔离栏的曹安路,到农民自产自销的流动摊位买菜。真是费时又费力,也不安全,让我们这些扎“闹忙”惯了的老上海很不习惯,短短几年,如今的临夏路已经是商店林立商品琳琅满目。据了解,**镇各类商业店铺多达600余家,超市、药房、家具、百货、水果、茶叶等商店应有尽有,真是购物环境优越人欢畅。
大型超市免费购物班车比市区老房子家门前还多。动迁居民喜欢到大卖场购物,大卖场物品丰富,种类齐全,质量保证,有时还能买到打折商品。入住时,小区门前没有一家大型超市的班车,到大型超市购物要跑刻把钟到十号桥乘车,购物回来大包小包越拎越重,挤公交车更是疲劳。四年后的今天,易初莲花等各类大型超市开到小区门前,不仅如此,**卫生院、大宅门诊就医免费班车,凌云幼儿园接送孩童班车也开到了小区门前。动迁居民向市区老邻居和亲朋好友谈及此事,真是笑也笑不动。而在以前,来小区探亲访友的8点以前都要走了,因为晚上8点后就没有末班车了,大家吃个晚饭也是匆匆忙忙的。居民在市区上班,晚上回家,乘不到车就得拼车或坐摩的,费用又贵,也不安全,现在公交车换乘可到达南京路、淮海路、人民广场等闹市中心。561在家门口设站点,和地铁换乘,740早高峰延伸到金园一路,**1路可与740换乘,居民上班,去市区方便多了。来访亲的好友晚饭也吃得安心了。**交通越来越便捷了,动迁居民“乐开了花”。
**新市镇前景,让动迁居民欣喜不已。今后三年,**城市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全国一流、上海首个大型社区的开发,13号地铁的开通,各类银行网点的建立,总面积7万平方米的南京路新世界的开发,新**面貌的日新月异,“**速度”让我们动迁居民引吭高歌,动迁居民赞美新**,乐做**人。
第二篇:社区居民国庆60周年征文
追寻共和国诞生的足迹 住房变奏曲
1954年腊月,天出奇地冷,城北高桥附近一间几个平方米的出租屋,却连门都没有,主人只能用一张破草席抵挡刺骨寒风。初六大早,我就出生在这间小破屋里。
过了两年,我家从高桥搬到渡江路西侧木香巷,新家比小破屋好不到哪去,但这毕竟是20多个平方米一间带一厢的房子,而且紧靠父亲工
作单位,因此父母还是高兴的。
1962年冬季,我们由租屋住上父亲单位分配的公管房,不仅房租低廉(月租金只要8毛钱),而且有了安全感。一晃几年,我们兄妹四人逐渐长大,住房小的问题日益突出,我们动了许多脑筋,在天井搭披屋,在屋内搭楼阁,尽管如此,18平方米狭窄的有限空间,让杂七杂八的家什和大小5辆自行车填充得严严实实,即使你侧身走路(母亲常说,我们是属螃蟹的),衣服还时常不是被门搭子钩住,就是被自行车车把套住。还有一次,挂在墙上的小木梯(上阁楼睡觉用)掉下来,把母亲的脚面砸成骨折。住房问题也给我的婚姻造成困难,以至我领了结婚证两三年却办不成事……
1983年1月,先是父亲单位分了套厨卫设施齐全的61平方米的新房,紧接着我单位5月又让我享受到18平方米(12平方米的房间、6平方米的厨房)的婚房。
1993年的盛夏,当我们一家三口居住在64个平方米的厨、卫、煤气配套,装饰一新的楼房时,感受绝对是屋宽心更宽,庆幸赶上了改革开放的好时光。1998年,趁着房改的东风,我用不到两万元买下了单位租给我们的住房。当我们的新房尚未褪去装修的色彩,2008年底,我们又在东区购买了一套三室两厅两卫的大户型住房和30多平方米的车库,光车库面积就超过了当初我们的婚房。
第三篇:社区居民喜庆新中国成立60年征文
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祖国发展日新月异,百姓生活更是一步一层天。忆昔日,三座大山压在头上,国家积贫积弱,苦难无边;人民饥寒交迫,度日如年;哪一家不为衣食住行苦恼?哪一户不为柴米油盐发愁?看今天,人民当家做了主人,国家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百姓家庭富裕,生活日益充实;更多的居民家庭开始崇尚健康生活,更多的普通百姓尽情享受娱乐休闲。
为此,赋诗一首,聊表心愿:
好日子 比蜜甜
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
望神州大地纵情欢颜
各民族共建美好家园
老百姓生活如日中天
忆往昔发愁柴米油盐
看今朝富裕充实休闲
促和谐实践科学发展
好日子更是比蜜还甜
以下是我们这座城市,普通百姓参加晨练、享受休闲的一组照片,可以从一个侧面折射出亿万百姓生活得巨大变迁。
百姓生活——晨曲
男女老少齐上阵
一招一式练太极
公园一角舞彩绸
健康舞蹈踏旋律
丰富知识爱学习
自娱自乐添人气
夕阳红霞无限美
欢乐腰鼓震天地
养生休闲颂和谐
清泉喷涌谱新曲
第四篇:农村喜庆国庆60周年征文
老人之家赞歌
潮南成田中心四乡其中三乡银青后人
自古至今辈出人才域中海外裔孙繁衍
家美三村小学一所业己乔迁旧址置闲
老人之家善加改用推陈出新新建之前
我村耄耋远瞩高瞻
描绘蓝图再行兴工
海外乡亲故里仁人慷慨输将集腋成裘
历时年余大功垂成零九四月吉日揭牌
喜看今天老人之家美轮美奂林木森森
鸟语花香娱乐健身阅读谈心济济一堂
改革开放社会和谐科学发展扶老辅仁
愉快健康温馨陶然益寿延年惟望乡亲
继往开来光前裕后团结奋斗为乡争光
合力齐心保护环境共富奔康国泰民安
第五篇:新村居民喜庆建国60周年征文
潺潺的流水,绚丽的鲜花,清脆的鸟鸣,淡淡的薄雾,晨练的身影……这诗一般的境界并不是电影中的布景,而是我现在居住的小区。
搬到这个名为“世纪新村”的小区仅仅半年多时间。生活在这个如诗如画的社区里,我真是如沐春风,感慨万千……
1980年以前,我家一直住在农村。房前是一片蒿草地,屋后是一方臭水塘。小院里蚊
蚋飞舞,臭气熏人,尤其是盛夏,风丝全无,屋里屋外像整蒸笼一样,天天生活在“桑拿”中,全家人真是苦不堪言。
1982年,做了多年生意的父亲用积攒下的钱在县城买了两间家属房,全家这才从“蒸笼”中搬出来。梦想着从此可以进入天堂的家人,来到县城后便失望了:家属房年久失修,破损严重,不仅小得像鸽笼,而且还漏雨。每逢雨天,家人不论在上班还是在做生意,都得匆匆忙忙赶回家,搬盆举钵,接雨水。屋顶漏雨倒在其次,最让我和姐姐尴尬的是:家属房只有两间:厨房和卧室。作为四口之家,实在是不方便。父亲没办法,只好在厨房里搭了两张简易的木板床,拉上了布帘——这里白天是厨房,晚上便是我和姐姐下榻的卧室。于是,我和姐姐与油盐酱醋共同生活了四年多。姐姐考上大学后,父亲又在县城的东郊买了所平房。新家一共三间房,院落宽敞、洁净,家人很中意,我更高兴:平生第一次有了自己的“专间”!雪白的墙壁,清晰的有线电视,宽阔的客厅,平坦的甬路……这一切都让我心醉神驰,我暗想:大概这就是所谓的人间天堂吧!
两年后,我也考上了大学,离开了新家。我在外求学的四年中,父亲卖掉东郊的平房,在县城中心区买了一栋三层小楼:三室一厅,一厨一卫,89平方米。躺在松软的席梦思床上,我心里陶醉得要死:真是上有天堂,下有楼房啊!
几年后,我拥有了自己的小巢,我和老公在“世纪新村”买下了一处楼盘。室内的装饰自不必说,单单小区的环境就让我心旷神怡:楼前一大片开阔地,西侧是一片绿地,茵茵绿草,生机盎然;东侧靠墙是高高的假山,山上瀑布飞溅,“一条界破青山色,万古带凝白练飞”;泉水淙淙,从凉亭、石凳下蜿蜒流过,一尾尾金色的鲤鱼追逐嬉戏,“游鱼细石,直视无碍”;假山的南侧是一条葱茏的葡萄长廊,紫黑的葡萄悬挂廊下,“高楼下、葡萄深碧。犹自带、岷峨云浪,锦江春色。”长廊西面是一片健身广场,分列着许多健身器材,小区居民在这里打球、荡秋千、扭秧歌、下棋、聊天,“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广场的尽头是“儿童乐园”,各式各样的活动器材每天都吸引着孩子们在这里嬉戏欢笑……
置身这样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生活环境,遥想蚊蚋飞舞、臭味难闻的蜗居,我心里真是有说不出的感慨!伟大祖国日新月异,作为社会细胞的每一个家庭都感受着阳光般的温暖,我们一家作为普通的“个体”,从住的变迁中,见证了祖国60年来跨越发展、繁荣富强的坚实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