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屏南县示范基地简介
宁德市食用菌生产基地
屏南县熙岭乡塘后村致富示范基地简介
屏南县熙岭乡塘后村位于天渐线边,交通方便,平均海拔900米,年均气温19℃,靠山面田,村前是千亩良田,塘后溪在村前穿过,地理环境条件优越,是香菇、雪茸生产示范基地。塘后村银耳年产量达到180多万袋,产值近3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080元,成为屏南县的非木生菌生产基地,2007年5月被授予宁德市食用菌生产基地。
村里涌现出一大批青年科技致富、创业致富带头人和致富典型,同时,依托青年科技示范户、创业示范户、青年创业致富典型,开展“传、帮、带”活动,引导与激励广大农村青年踊跃投身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依靠科技、依靠知识勤劳创业奔上致富的快车道,让群众共同致富奔小康。
在生产发展过程中,通过建立“支部+协会”、“生产合作,技术共享”等模式,形成了科学发展银耳、杏鲍菇等食用菌的路子,村里还成立科技协会,食用菌协会,组建营销队伍、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组织,结合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和职业技能培训,为该村银耳产业、反季节蔬菜产业的壮大奠定良好的基础。该村银耳的生产技术和模式,辐射带动周边乡村,近两年来周边村庄相继地也开始发展银耳产业,初步形成了熙岭—塘后—梨洋银耳生产产业带,从而促进全乡银耳产业的壮大。
第二篇:核桃基地建设示范项目简介
玉田县核桃基地建设示范项目
简 介
一、项目名称:玉田县核桃基地建设示范项目
二、项目建设规模:玉田县现有核桃基地1.6万亩,新筹划发展1.4万亩,计划建设核桃基地总面积达到3万亩。
三、项目建设内容:新筹建的1.4万亩分7年完成,从2012年至2018年每年完成2000亩。筹划新建的1.4万亩基地集中分布在四个乡镇,郭家屯乡计划扩建5000亩,林头屯乡计划扩建5000亩,唐自头镇计划扩建2000亩,大安镇计划扩建2000亩。
四、项目建设投资:项目新发展面积1.4万亩,投资3234万元,争取贷款1940.4万元,占资金总额的60%;争取中央配套资金323.4万元,占资金总额的10%;贷款和中央配套资金,主要用于水电基础设施建设及项目苗木补贴。县级配套和实施单位自筹970.2万元,占资金总额的30%,主要用于项目栽植幼树管理等用工的补贴,这部分资金可由群众自己出工作为自筹。
五、效益分析
目前种植的优质核桃,2~3年可产果,4~5年进入盛果期,盛果树亩产量可达250~400公斤,核桃现在市场价在25元/公斤--50元/公斤,如果以亩250公斤计算,每公斤25元/公斤,3万亩产核桃7500吨,年可收入产值18750万元,去除生产各项投资费用6250万元,年经济效益12500万元,盛果期一年就可以收回投资成本,还清银行贷款。核桃寿命长,可达50年以上,可创效益值后劲十足。
第三篇:中药材基地建设示范项目简介[推荐]
玉田县中药材基地建设项目
简 介
一、项目名称:玉田县中药材基地建设项目
二、项目建设规模:玉田县现有中药材基地1.4万亩,新筹划发展0.6万亩,计划中药材基地总面积达到2万亩。
三、项目建设内容:新筹建的0.6万亩分4年完成,从2012年至2015年每年完成1500亩。种植药材的12个重点乡镇都有分布。
四、项目建设投资:项目新发展面积0.6万亩,共需项目资金2350万元。其中农民自筹1450万元,占资金总额的62%,主要用于基地租地费用、肥料费用、农药费用和栽植管理等用工的费用;申请各级财政补助900万元,占资金总额的38%,主要用于水电基础设施建设及基地种子补贴。
五、效益分析:我县中药材种植每亩地产量为250~400公斤,市场收购价为10~20元/公斤,每亩地产值为2500~8000元左右,2万亩基地建成后,当年产值为5000~16000万元,建设基地资金投入为2350万元,2万亩中药材基地一年纯收入在2650万元以上,经济效益显著。本项目涉及我县12个乡镇,面积2万亩,涉及农户3000多户,对促进当地经济全面快速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社会效益显著。
第四篇:XX 村扶贫示范基地简介
XX县XX镇XXXX农民专业合作社
残疾人扶贫示范基地简介
XXXX农民专业合作社残疾人扶贫示范基地位于道XXX村,由XX等5人发起,于2009年4月17日召开设立大会,注册资金5万元,发展社员30人,涉及农户16户,种植面积80余亩。先后引进七月鲜、梨枣、早熟王、中宁小枣等品种。XX村共有村民75户,360人,其中残疾人17户,17人。合作社成立之初,XX等人就考虑把同村17户残疾人家庭全部吸纳为社员,同时合作社所具有的优势有利于改变残疾人在市场竞争中的弱势地位,残疾人家庭与合作社之间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共同体,吸引了残疾人家庭的加入,2003年XX(精神残疾)、XX(视残)、XX(肢残)、XX(智残)4户加入,2011年XX(肢残)、XXX(肢残)2户加入。合作社为6户残疾人家庭制定了“量体裁衣”式帮扶措施,夯实党员干部“一帮一”帮扶责任制。在引进新技术、新品种、提供市场信息等方面,针对残疾人行动不便和种植技术相对薄弱的特点,送服务到家、到田地,让残疾人社员能及时了解市场信息,尽快掌握科学实用的种植技术;在科学生产中,合作社为社员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做到农药、施肥、修剪的统一,让残疾人不必担忧生产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障碍,能实实在在享受到合作社带来的便利和实惠;在产品销售方面,统一定制包装箱,统一信息、统一定价、统一交易,残疾人社员的产品先销售、先见利,尽量减少残疾人家庭的成本支出,突显合作社的优势。2009年合作社实现销售收入10万元,社员人均纯收入1000元;2010年实现销售收入12万元,人均纯收入1400元;2011年实现销售收入15万元,人均纯收入1800,加入合作社的残疾人社员比一般农户多收入1000元;2012年实现销售收入18万元。合作社的快速发展同时也得到了镇党委镇政府及县残疾人联合会的大力支持和帮扶,县残联不仅多次联系县果业局的技术人员到田间地头进行具体的种植技术指导,2012年还给合作社6户残疾社员提供价值6000余元的肥料和农药。让身残志坚的社员有想法、有作为,共同创造幸福美好生活。
合作社的发展靠的是党和政府的惠农政策,靠的是技术力量,靠的是社会各界的帮助。相信合作社今后的发展会更加辉煌,吸引更多的残疾人加入,成为我县残疾人扶贫示范基地的一个典范,成为带动周边区域产业发展的领跑者。
第五篇:林果示范基地建设情况简介(写写帮整理)
元宝山洼林果示范基地建设简介
翁旗桥头元宝山洼林果示范基地,位于桥头镇区东16公里处,距桥解线东500米,占地2400亩,2011年4月开工建设,是以种养殖相结合,采摘、庙会、旅游、观光、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绿色生态山庄。
元宝山洼占地2400亩,划分为六个区。一是果树精品园建设区,建设面积1300亩,栽植以蒙古色红果“123”苹果、大枣、李子、葡萄、油桃等为主的七种精品果树。二是生态林景观园建设区,建设面积600亩,是以常青樟子松、油松为主的林果生态园区。三是商品林丰产园建设区,建设面积100亩;四是天然家畜野禽训养繁殖场建设区。将林果种植与家畜野禽繁殖场复合发展,在林内修建家畜野禽舍,养殖育肥羊、生猪、奶牛为主,兼散养笨鸡、肉鸭、肉鹅,同时修建小型池塘,塘里养鱼,并供家畜野禽饮水等,形成复合经营模式。五是休闲、娱乐、垂钓建设区,建设面积50亩,是在办公生活区周边修建垂钓池、葡萄长廊、果蔬大棚等采摘园。此外,露天游泳场“宝山湖”,制高点的“望火楼”“邀月楼”、“宝山寺”、蒙古包、古老的碾磨坊、果树新品种展示区等多项旅游项目已列入规划。六是基地办公及生活建设区,建设面积50亩。社会福利院建设逐年实施。
该基地的目标是五年内形成规模,八年见规格、见效益,到2018年打造一个绿色、生态、高效、环保、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宝山、生态庄园。
现已完成投资700万元,2200亩林果栽植工作已全部完成,成活率90%以上。渠、林、路、电基本配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