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城镇建设考察学习报告
赴兄弟县市学习考察心得体会
为学习借鉴兄弟县市的先进城建经验,创新城建思路和措施,加快推进我县小城镇建设,8月中旬,xxx带领各部门的负责人,赴我市多个县(市)考察学习小城镇、工业园区及新农村建设等经验。通过参观,大家触动很大、收获很多,看到了与兄弟县市的差距,感受到了压力;同时也开阔了视野,拓宽了工作思路,增强了建设好我县小城镇的信心。下面我就本次考察学习情况谈谈自己的认识和体会。
一、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创新机制,切实增强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SSS县安平镇、WWW梅田镇、WWW金龟镇等小城镇建设成功经验充分说明:理念就是财富,创新才能进步,转变观念方能突破。在考察学习中,我时时处处能够感觉到他们开拓创新的意识、艰苦创业的精神、扎实认真的作风。在以后工作中,我们要大力提倡“敢为人先、敢为一流”的创新精神,敢于先行先试,创新工作方法机制。只要是有利于工作开展并符合法律规定的就大胆尝试。不断自我加压,不断超越自我,目光要更加高远,发展意识要更加强烈。
二、小城镇建设要把握关键环节,扎实推进
我们一行所参观的小城镇都能因地制宜打造出亮点,如SSS县平安镇用EPC建设模式,打造了农贸重镇;WWW县用BT模式建好金龟镇等,他们的共同点都是抓好了小城镇
1建设的关键环节,给我们的小城镇建设工作以深刻的启示:
(一)小城镇要搞好科学规划,形成合理布局。因为规划是建设的先导,只有规划得好才能建设得好、管理得好。要全面规划小城镇。对城镇性质、功能分区、交通体系、地下管网、绿地系统、空间发展方向等都要作出科学安排,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经济发展,铸造特色文化,改造新建并举”的原则。
(二)要加大对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居民住房和市场建设,着力完善小城镇功能、提高其承载能力,营造一个设施齐全、服务配套、生态优美、适宜人居的环境。
(三)要注重产业发展,增强小城镇吸纳能力。
要注重培育主导产业。各乡镇要分析自身的比较优势,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找准切入点,抓住优势产品和产业进行重点培育,使之成为主导产业。实践证明,凡是有产业集群的,小城镇就发展得快、发展得好。我县的444镇在农产品方面就具有一定优势,为小城镇的建设发展提供了比较好的产业基础。
(四)要打造个性特色,构筑小城镇环境魅力。
我们在小城镇建设中,一定要结合自身经济、文化等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尽量不破坏自然资源,保护好山岭、河流、森林等天然美景,保持人与自然景观的和谐统一,努力营造城镇自我特色。
(五)要加强小城镇管理,提高文明水平。
城镇的管理水平影响着城镇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程度,直接体现当地党委、政府的执政能力。对小城镇市民要抓好文明教育,养成良好文明习惯;要建立长效机制,使城镇管理体制更加顺畅,管理机制更加灵活,管理效能更加到位。不断提高小城镇净化、绿化、亮化、美化水平。
三、要完善小城镇建设工作机制
小城镇建设是一项综合性、系统性工程,必须加强领导,明确责任,提供必要的组织、资金、工作保障。工作责任要明确,党政主要领导是第一责任人,要亲自挂帅;各相关领导和部门要从职责出发,积极参与,形成合力,把具体责任落实到具体个人,进一步完善考核评价机制。
对于小城镇建设的资金问题,我认为可以借鉴兄弟县市的一些做法:一是政府投入要集中,把有限的资金用在试点镇建设上,不能全县撒“芝麻盐”。二是向上级争取。三是吸引社会资金。四是盘活土地资产。五是招商引资。总之,就要通过积极拓宽投融资渠道,建立起“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多元化投入”的投融资机制。
通过参观学习,我认为: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心动更要行动。我县的城镇建设正处于一个可以大有作为的时刻,只要我们有决心、有信心,进一步抢抓发展机遇,坚持解放思想,创新工作机制,就能在经济社会发展的滚滚浪潮中,开创临武更加美好的明天。
第二篇:小城镇建设考查团考察情况的报告
关于赴**等镇考察情况的报告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全省小城镇改革与发展工作会议精神,不断提高我市小城镇建设与发展水平。经请示市委主要领导同意,由市委**同志带队,率市农委、**等镇党政主要领导及其相关站所负责同志一行十人,于***日至8月6日,对**镇,**市**镇、**市**镇、**市**镇,***市***镇等五个省内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镇进行了实地考察学习,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关于**等镇建设与发展的基本经验 **等五个试点镇大多都为老建制镇。而且均为九十年代初期开始先后被确立为省乃至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镇的。近十年来,它们抢抓机遇,乘势快上、强化改革、加速发展。客观上已成为所在县、市城市经济与农村经济的扭带和桥梁,极大地促进了农村第二、三产业发展,缩小了城乡、工农差别。镇域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得到健康快速发展,城镇整体功能明显增强,城镇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前不久召开的全省小城镇改革与发展工作会议上,这五个镇均被省政府命名为“小城镇改革与发展先进单位”。
1、科学论证,合理规划,制定城镇建设发展目标。为使小城镇建设健康有序进行,上述五镇根据《**省小城镇“十五”总体规划》,结合各自实际,都调整、制定了自己发展规划,为本镇长远发展奠定了较好的基础。***镇投资50万元,聘请清华大学建筑设计专家来镇实地考察,研究制定规划,确定了高起点、高标准,按照县城规模10万人口,设计了50年不落后的明城镇建设总体规划。科学地提出了城镇建设发展方略,即:“改造旧区、开发新区、全面推进、共同发展”。明确了近、远期城镇建设发展目标。**镇投资10万元,对本镇的原来规划进行了科学、合理地调整,与此同时,按照环境园林化、街道柏油化、住宅楼房化、管理城市化的“四化”标准,建设小城镇。在执行规划上,始终坚持“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建设一盘棋、管理一个法”的原则,坚持城乡一体化,统筹安排、协调发展,坚持做到宁可不建,也不乱建。各镇在实施小城镇规划中,都能够严格执法,对无视总体规划,挤占红线、标准较低、不分功能和私建、乱建,都强行制止、严格处罚,有力地维护了规划的法律性和严肃性。
2、不折不扣地落实上级赋予小城镇建设的各项优惠政策,不断增强镇政府管理城镇功能。从1995年开始,省委、省政府先后制定下发了《鼓励和扶持“十强镇”综合改革试点若干政策》、《关于加快省“十强镇”改革与发展的若干政策》、《关于进一步推进小城镇改革与发展意见》。应该说,这些政策为小城镇建设与发展创造了一定条件。上述五个镇所在县(市)党委、政府不失契机,不折不扣地落实了这些政策。具体说向镇里下放了五项权力:一是下放了城镇规划建设管理权。县(市)党委、政府明确规定,小城镇规划、建设和管理由镇委、镇政府负责实施,除建筑工程参加县(市)建设部门组织的公开招、投标外,其它各项工作均由镇政府直接管理;二是下放了财税管理权。各镇财政都自设金库,与县(市)财政之间严格实行分税制,超收分成,赤字不补,充分调动了镇政府当家理财的积极性;三是下放了建设项目立项审批权。凡在镇域内建设的项目,镇政府与县(市)政府享有同等的立项审批权,凡是县(市)政府能够立项审批的项目,一律下放给镇政府立项审批;四是下放了机构设置和人事管理权。镇委、镇政府内部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完全由镇委、镇政府根据需要研究决定,只需报县(市)有关部门备案;五是下放企业、事业单位管理权。凡是县(市)企业、事业单位在镇境内的,能下放给镇里,下放后对小城镇发展有利的,一律下放给镇里。除公安、工商、税务、金融等部门外,其它行业驻镇企、事业单位全部放给镇里。既扩大了镇委、镇政府的权力,又明确了镇与县(市)之间的利益关系,镇委、镇政府可以放开手脚大胆工作。借助这些政策的落实,各镇采取得力措施,全面实施了财税、户籍、城建、土地、教育、卫生等项综合改革,推动了小城镇建设健康有序向前发展。
3、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城镇整体功能增强。在小城镇建设实践中,各镇始终都坚持把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城镇整体功能作为首要任务,常抓不懈,重点围绕与老百姓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舍得投入,建成或改造了一大批道路、桥梁、供水和排水、市场等设施项目,增加了镇区绿化面积,城镇面貌发生明显变化。昔日萧条、破烂景象正在被繁荣、整洁、规划有致的形象所代替。***镇按着城镇总体规划,投资2,500万元,新建一条长3000米,宽40米,双向三排车道的吉港大街。建设了环城外环路及主要街巷路,完善了路上、路下基础设施。投资5000万元建立、完善了农贸、轻工、牲畜、建材、煤炭、车辆等七个专业市场。其中,肉牛市场已成为东北最大肉牛交易市场。城镇基础建设的完善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兴起,建筑、运输、建材、饮食、服务等行业解决了大批劳动力就业问题。同时,在提高农民素质、改善生活质量、扩大内需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4、发展支柱产业,壮大镇域经济。各镇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断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它们从本镇实际出发,充分挖掘自身资源,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培育和发展支柱产业,并初步形成规模。***镇坚持“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的发展方向,立足资源,突出特色,积极培育了养牛、造酒等六大支柱产业,走出了一条“工业推动农业,城镇推动农村”的发展之路。**镇充分利用本镇资源,发展重工业,先后引资10亿元,新建了**水泥公司,两个企业已成为**镇支柱产业,推动了全镇经济健康发展。**镇投资5000万元,新建一处畜牧养殖厂,该厂投产后,效益相当可观。**镇2002年实现社会生产总值33.4亿元,国内生产总值9.55亿元,全口径财税收入4,180万元,农村人均收入3914元,成为全省小城镇发展的排头兵。
5、各项社会事业蓬勃发展,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加强。在考察中,我们深深地感到这五个试点镇还有一共同点就在实施农村城市化过程中,他们既注重城镇建设、发展经济,又十分注重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坚持做到统筹兼顾,协调发展。坚持以人为本,从提高人的综合素质入手开展工作,用城市标准规范人们的行为。与此同时,各镇加大了对教育、科技、文化和卫生等方面的投入。“普九”义务教育工作全部
第三篇:小城镇建设考查团考察情况的报告
关于赴**等镇考察情况的报告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全省小城镇改革与发展工作会议精神,不断提高我市小城镇建设与发展水平。经请示市委主要领导同意,由市委**同志带队,率市农委、**等镇党政主要领导及其相关站所负责同志一行十人,于***日至8月6日,对**镇,**市**镇、**市**镇、**市**镇,***市***镇等五个省内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镇进行了实地考察学习,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关于**等镇建设与发展的基本经验 **等五个试点镇大多都为老建制镇。而且均为九十年代初期开始先后被确立为省乃至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镇的。近十年来,它们抢抓机遇,乘势快上、强化改革、加速发展。客观上已成为所在县、市城市经济与农村经济的扭带和桥梁,极大地促进了农村第二、三产业发展,缩小了城乡、工农差别。镇域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得到健康快速发展,城镇整体功能明显增强,城镇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前不久召开的全省小城镇改革与发展工作会议上,这五个镇均被省政府命名为“小城镇改革与发展先进单位”。
1、科学论证,合理规划,制定城镇建设发展目标。为使小城镇建设健康有序进行,上述五镇根据《**省小城镇“十五”总体规划》,结合各自实际,都调整、制定了自己发展规划,为本镇长远发展奠定了较好的基础。***镇投资50万元,聘请清华大学建筑设计专家来镇实地考察,研究制定规划,确定了高起点、高标准,按照县城规模10万人口,设计了50年不落后的明城镇建设总体规划。科学地提出了城镇建设发展方略,即:“改造旧区、开发新区、全面推进、共同发展”。明确了近、远期城镇建设发展目标。**镇投资10万元,对本镇的原来规划进行了科学、合理地调整,与此同时,按照环境园林化、街道柏油化、住宅楼房化、管理城市化的“四化”标准,建设小城镇。在执行规划上,始终坚持“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建设一盘棋、管理一个法”的原则,坚持城乡一体化,统筹安排、协调发展,坚持做到宁可不建,也不乱建。各镇在实施小城镇规划中,都能够严格执法,对无视总体规划,挤占红线、标准较低、不分功能和私建、乱建,都强行制止、严格处罚,有力地维护了规划的法律性和严肃性。
2、不折不扣地落实上级赋予小城镇建设的各项优惠政策,不断增强镇政府管理城镇功能。从1995年开始,省委、省政府先后制定下发了《鼓励和扶持“十强镇”综合改革试点若干政策》、《关于加快省“十强镇”改革与发展的若干政策》、《关于进一步推进小城镇改革与发展意见》。应该说,这些政策为小城镇建设与发展创造了一定条件。上述五个镇所在县(市)党委、政府不失契机,不折不扣地落实了这些政策。具体说向镇里下放了五项权力:一是下放了城镇规划建设管理权。县(市)党委、政府明确规定,小城镇规划、建设和管理由镇委、镇政府负责实施,除建筑工程参加县(市)建设部门组织的公开招、投标外,其它各项工作均由镇政府直接管理;二是下放了财税管理权。各镇财政都自设金库,与县(市)财政之间严格实行分税制,超收分成,赤字不补,充分调动了镇政府当家理财的积极性;三是下放了建设项目立项审批权。凡在镇域内建设的项目,镇政府与县(市)政府享有同等的立项审批权,凡是县(市)政府能够立项审批的项目,一律下放给镇政府立项审批;四是下放了机构设置和人事管理权。镇委、镇政府内部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完全由镇委、镇政府根据需要研究决定,只需报县(市)有关部门备案;五是下放企业、事业单位管理权。凡是县(市)企业、事业单位在镇境内的,能下放给镇里,下放后对小城镇发展有利的,一律下放给镇里。除公安、工商、税务、金融等部门外,其它行业驻镇企、事业单位全部放给镇里。既扩大了镇委、镇政府的权力,又明确了镇与县(市)之间的利益关系,镇委、镇政府可以放开手脚大胆工作。借助这些政策的落实,各镇采取得力措施,全面实施了财税、户籍、城建、土地、教育、卫生等项综合改革,推动了小城镇建设健康有序向前发展。
3、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城镇整体功能增强。在小城镇建设实践中,各镇始终都坚持把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城镇整体功能作为首要任务,常抓不懈,重点围绕与老百姓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舍得投入,建成或改造了一大批道路、桥梁、供水和排水、市场等设施项目,增加了镇区绿化面积,城镇面貌发生明显变化。昔日萧条、破烂景象正在被繁荣、整洁、规划有致的形象所代替。***镇按着城镇总体规划,投资2,500万元,新建一条长3000米,宽40米,双向三排车道的吉港大街。建设了环城外环路及主要街巷路,完善了路上、路下基础设施。投资5000万元建立、完善了农贸、轻工、牲畜、建材、煤炭、车辆等七个专业市场。其中,肉牛市场已成为东北最大肉牛交易市场。城镇基础建设的完善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兴起,建筑、运输、建材、饮食、服务等行业解决了大批劳动力就业问题。同时,在提高农民素质、改善生活质量、扩大内需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4、发展支柱产业,壮大镇域经济。各镇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断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它们从本镇实际出发,充分挖掘自身资源,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培育和发展支柱产业,并初步形成规模。***镇坚持“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的发展方向,立足资源,突出特色,积极培育了养牛、造酒等六大支柱产业,走出了一条“工业推动农业,城镇推动农村”的发展之路。**镇充分利用本镇资源,发展重工业,先后引资10亿元,新建了**水泥公司,两个企业已成为**镇支柱产业,推动了全镇经济健康发展。**镇投资5000万元,新建一处畜牧养殖厂,该厂投产后,效益相当可观。**镇2002年实现社会生产总值33.4亿元,国内生产总值9.55亿元,全口径财税收入4,180万元,农村人均收入3914元,成为全省小城镇发展的排头兵。
5、各项社会事业蓬勃发展,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加强。在考察中,我们深深地感到这五个试点镇还有一共同点就在实施农村城市化过程中,他们既注重城镇建设、发展经济,又十分注重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坚持做到统筹兼顾,协调发展。坚持以人为本,从提高人的综合素质入手开展工作,用城市标准规范人们的行为。与此同时,各镇加大了对教育、科技、文化和卫生等方面的投入。“普九”义务教育工作全部达标,小学入学率达100%,中、小学巩固率达98%以上。镇卫生院达一类标准,普遍开通有线电视,计划生育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均取得较好成绩。各镇内基本上形成了事业兴、人气旺、商气浓、二个文明协调发展的良好氛围,为促进小城镇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关于我市小城镇建设与发展存在的的主要问题 就我市的小城镇建设而言,应该说,经十多年的实践,有了长足发展,取得一定成绩。各镇分别成为国家、省、通化市的综合改革试点镇,各方面指标和工作均居全市乡镇(街)之首。客观上已成为***市西、东、南部区域经济中心。但严格地讲,按综合改革试点镇要求,和上述试点镇比,我们的小城镇建设工作还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试点镇领导有的思想解放程度不够,改革发展意识不强,实施小城镇建设积极性不高,工作存有短期行为;二是上级赋予试点镇各项优惠政策落实的不到位。如试点镇应享有部分县级经济审批权始终没有完全到位,致使工作出现严重两层皮现象。城建项目管理、审批等权限还没有放下来。驻镇企、事业单位管理权限不明确,今天放权,明天上划,随意性大,镇级管理权限不稳定;三是投资体制不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匮乏,严重制约发展;四是管理人才短缺,政府及所属部门管理人员思维方式滞后于形势的发展,缺乏现代思维意识和现代管理城镇能力;五是缺乏科学规划。据了解,只有***搞了简单的建设发展规划,其深度和水平远远不够,***镇还没有一个成型的建设发展规划,小城镇建设无所遵循;六是土地管理、户籍管理等项制度尚需改革等等。这些问题涉及到方方面面,既包括了经济基础的微观改造,又关系到上层建筑的全面改革。因此,我们一定要按上级的有关要求,借鉴兄弟试点镇经验,搞好小城镇建设,防止出现“新城镇、旧体制现象”。强化改革,积极探索,重点突破,全面推进。
三、关于小城镇建设与发展的建议 加快小城镇建设与发展,是实现“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解决“三农问题,改变城乡两元经济结构和加速城镇化的重要途径。***作为一个县级城市,加快小城镇建设与发展更具有特别重要意义。根据我们工作存在的差距,参照兄弟试点镇经验,建议在今后小城镇建设与发展实践中,坚持做到”六抓”。一是抓思想。就是说,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充分认识加快小城镇建设与发展的重大意义,从而增强各级领导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实施小城镇综合改革是认真贯彻十四届五中全会精神提出的,十多年的实践证明,是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成功之路,是深化农村改革,解决农村深层次问题的一条重要途径,其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难度大。因此,各级领导,特别是市镇两级主要领导一定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抢抓机遇,真抓实干。切实把小城镇建设与发展工作纳入重要日程,以此统领农村工作全局。二是抓领导。根据兄弟试点镇的成功经验,试点成功的一个重要保证,就是各级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因此,我们要切实加强对小城镇建设工作的领导。主要领导应给予足够重视,亲自抓负总责。要把此项工作摆上位置、抓在手上。试点镇的事不仅仅是镇里的事,也是市里的事。因此,市、镇两级主要领导要自觉把小城镇建设当作重中之重,抓紧抓好,抓出成效。三是抓重点。目前看,各小城镇建设与发展积极性空前高涨。针对这种情况,我们的工作一定要有针对性,要突出重点。总的原则应是抓好国家级试点镇带动省“十强镇”和**市试点镇,指导一般镇的综合改革工作。实行重点突破,梯式推进的工作模式,力争把全市的小城镇建设和发展工作推向一个新的阶段。四是抓落实。就是要进一步落实国家、省关于小城镇建设与发展的优惠政策。特别是(吉发[1995]22号)、(吉政办发[1997]1号、(吉办发[1999]36号)、(吉发[2000]7号)等文件精神,要不折不扣地给予落实,使试点镇真正做到有权有责、权责挂钩。市直相关部门应着眼大局,彻底解决政策不到位问题,理顺市镇之间关系,增强镇政府管理城镇功能。具体说,市委、市政府应给试点镇下放如下权力:(1)建设项目立项审批权;(2)凡镇内市属企、事业单位管理权(垂直管理部门除外);(3)城镇规划建设工作管理权。包括建设项目审批、工程监理,独立执法等权限。五是抓考核。为确保小城镇建设与发展顺利进行,建议市委、市政府对“试点镇”实行主要领导负责制度,部门联系制度,工作汇报制度,建立动态监测管理系统,引入竞争机制,将试点镇综合改革,城镇建设,经济发展总目标,任务,阶段性成果纳入到小城镇建设考核内容,强化考核标准,实行目标管理。六是抓规划。科学合理规划是保证小城镇建设上规模、上档次、健康发展重要基础,是改革、建设、发展懒以遵循的法律依据,也是一项功德无量、利在千秋的伟业。因此,市里应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帮助各镇从实际出发,认真研究制定小城镇建设与发展规划,要立足优势,面向未来,突出特点,产生合力。使改革、发展、建设在规划上融为一体,三者成为有机整体。同时注意强化特色意识,突出本地资源、地理、交通、人文等优势,形成各具特色、类型各异的小城镇经济发展模式。此项工作应在10月末前全部结束,确保小城镇建设与发展健康有序进行。以上情况,特此报告。市小城镇建设考查团
小城镇建设考查团
考察情况的报告一文由www.xiexiebang.com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第四篇:关于赴上海学习考察旅游小城镇规划建设的报告[范文模版]
关于赴上海学习考察旅游小城镇规划建设的报告
为学习借鉴上海市在旅游小城镇规划建设管理方面的先进经验,扎实推进我省旅游名镇规划建设,按照省委吉书记的指示精神,省建设厅组织了由厅长杨占报带队,副厅长杨春青、厅机关有关处室负责人,部分市(地)主管城建副市(副专员),省农垦、森工总局副局长和12个旅游名镇党委书记、管委会主任组成的学习考察团,于2010年5月19日至22日赴上海市进行学习考察。重点考察了泰晤士小镇,并参观了龙湖·滟澜山别墅区、东方绿舟园区、朱家角古镇、松江城市规划展示馆等,学习了上海市在旅游小城镇规划建设管理等方面的成功经验和做法;考察团还召开了座谈会,大家交流了学习体会,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圆满完成了学习考察任务。
一、泰晤士小镇规划建设的基本情况
泰晤士小镇是上海松江新城英式风貌区,是上海市政府“一城九镇”的重点项目,位于上海松江新城西区居住区组群以及新城商务中心区之间。小镇总开发者为上海松江新城建设发展有限公司,是由松江区政府、上海地产集团、上海中星集团、上海国际集团共同出资组建的一级开发公司。小镇的规划由英国阿特金斯集团进行设计,并邀请香港建设有限公司参与全程建造。
泰晤士小镇的规划设计充分发挥了松江良好的生态环境优势,采用英国特有的红与黑相协调的建筑元素,配合乡村自然的田园生活氛围;小镇以英式风貌为主要风格,不仅将经典的英国空间引入小镇,更着力塑造英国风情的生活情态。自然流畅的道路系统与优美的河道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作为整个区域开发的骨架。一条多功能步行街以及湖畔英式广场成为总体规划的主轴线。小镇内景观层次丰富,引人入胜,整体气氛充满情调和乐趣。无须远渡重洋,就能让人体验到原汁原味的英伦风貌。
在小镇的住宅设计上,不仅借鉴了伦敦郊外住宅自然、典雅、和谐的特点,同时也充分吸取了现代英国住宅讲究环保、注重实用、追求现代的理念。大部分区域的住宅容积率在0.3以下,保证了一流的住宅间距空间;小镇大量实施装修后交房标准,符合了人们对现代住宅的最新要求,且大多采用新型的绿色环保建材,以实现人与住宅、住宅与自然的最佳和谐。
泰晤士小镇占地1平方公里,总建筑面积为35万平方米,设计安排了7万多平方米的公建和3万多平方米的商业服务设施,占总建筑面积28.6%。如此高的公建和服务配置比例,为一般社区所少见。除了拥有市政厅、中学、艺术中心、商业街、宾馆等功能性社区公建设施外,还配有一流的会所、幼儿园、影院、超市等社区配套设施。泰晤士小镇因此荣获了上海市2004最具投资潜力楼盘称号,也成为“一城九镇”中的“领头羊”。
二、上海市旅游小城镇规划建设管理的主要经验
上海市旅游小城镇规划建设之所以成为全国的典范,除了优越的自然、文化条件和雄厚的经济实力外,有很多好的经验和做法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经验之一,着眼大局,高度重视小城镇发展战略谋划。面对长三角经济圈快速发展和构建特大型国际经济中心城市城镇体系的新形势,上海市及时调整小城镇建设发展思路,把小城镇建设发展放到全市乃至全国的大背景下去思考,作为提高经济综合实力的重大措施去研究。上海原来有212个镇,面积和规模都比较小,竞争力不强,发展后劲不足。因此,上海市在十五期间就把建设新城和
中心镇作为城镇体系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通过两镇合一,三镇合一,形成了100多个镇,为了使这100多个镇符合上海的城镇体系,2001年1月,上海市政府1号文件提出了重点建设展现异国风情的“一城九镇”的战略构想。即在10个郊区里每个区试点建设一个城镇,松江是个新城,其他9个是中心镇。按照这一构想,上海郊区依托重大经济项目和骨干交通建设,重点发展新城和中心镇,构筑上海现代城镇体系,改变中心城区蔓延扩张、郊区分散布点的格局,形成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的城镇群和都市经济圈。“一城九镇”战略构想成为上海市小城镇建设和城镇体系建设的重要方针和工作思路。
经验之二,科学规划,精心打造旅游小城镇精品。一个城市特别是新城能否得到科学合理的发展,关键之一是城市规划能否科学合理的制定和实施。作为上海松江新城核心区泰晤士小镇无论在规划选址、功能定位和规划实施等方面都做到了科学合理。一是科学选址,准确定位。泰晤士小镇选址充分考虑了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环境,它的东北面是有7所高等院校的松江大学城,北面是上海佘山国家旅游度假区,西面是以IT产业为特色的松江科技园区搜狐网,南面是有1000多年人文历史的古城。小镇的功能定位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突出体现国际化、现代化、生态化,体现21世纪新城市生活的特色风貌,并集旅游、休闲、居住于一体。科学选址和准确定位为小镇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二是舍得投入,聘请高手。为了使泰晤士小镇的规划建设能充分体现英国的风貌特征以及具有一流的设计水准,开发单位不惜重金,聘请高水平的规划设计单位,进行了多轮国际招标,最后由欧洲知名的、在全球拥有15000多名各类专家的英国阿特金斯集团获得了设计合同,规划设计费为200万美金。阿特金斯集团凭借其强大的技术资源,综合了英国本土历史形成的典型小镇规划和建筑精华,以莎士比亚故乡小镇为原型,融入英国历史各个阶段的建筑特点、建筑选料,最终完成了一个蕴含大气、纯正英国文化的作品—泰晤士小镇。三是执行规划,严格认真。泰晤士小镇规划设计对建筑材料的要求非常高,几乎每一个立面的建筑材料都不一样。甚至有的建材国内没有,必须从英国进。但开发单位始终秉承“对客户负责,对土地负责,对历史负责”的理念,严格执行规划,层层把关,并斥巨资聘请承建“国家大剧院”内外装饰工程的“香港建设有限公司”作为项目工程的监造顾问。泰晤士小镇之所以能成为旅游小城镇中的精品,是与开发单位注重细节,严格执行规划分不开的。
经验之三,创新机制,广筹建设资金。建设资金不足是各地的共性问题。虽然上海经济实力比较雄厚,但在创新投融资体制和小城镇建设开发运作模式方面也进行了成功的探索,积累了一些可资借鉴的经验。泰晤士小镇投融资和开发运作模式是由松江区政府和企业共同出资10亿组建一级开发公司,松江政府组织编制规划,企业负责拆迁和基础设施建设,将生地变为熟地,然后出让,土地出让金由政府与企业分成。同时,为了实现多元化的投资结构,开发单位引入了上海恒和、上海旭嘉等多家优秀房产公司参与小镇建设。从中可以看出,在小镇开发建设中,政府只负责组织编制规划,而本应政府负责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是通过市场运作完成的。
经验之四,强化管理,创造良好的宜居环境。从一定意义上讲,城市管理是城市规划和建设的延伸,也是对城市规划和建设的完善。小镇投入使用之初,就成立了泰晤士小镇社区管理委员会,专门负责物业监督、风貌保护和业态控制。社区管委会制定了《特色风貌管理公约》,对业主安装空调及有可能改变小镇风貌的行为作出了明确规定,保证了小镇原有的特色风貌。还制定了《业态控制管
理办法》,并与工商、环保等部门联合,严禁对环境有影响的企业进入小镇,保证了时尚的文化休闲商业成为小镇的主要业态。据了解,上海市绝大多数婚纱摄影公司都在小镇设立了分公司,每天到小镇拍摄婚纱照的情侣络绎不绝,也成为了小镇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泰晤士小镇的社区管理实现了智能化,物业管理实现了国际标准化,业态管理实现了专业化,也使小镇真正成为了幸福小镇、艺术小镇、休闲小镇。
经验之五,加强宣传,不断提高泰晤士小镇的品牌知名度。自正式启动,泰晤士小镇开发单位就开展了强有力的宣传工作。新闻晨报、第一财经日报等许多国内知名媒体都对小镇进行了大量的报道,扩大了泰晤士小镇的影响,提高了知名度。开发单位还组织了大型招商团远赴英伦三岛,与英国商界进行了广泛的接洽,得到英国商家的积极响应,扩展了泰晤士小镇的国际知名度。许多社会名人和日、韩、法、美等国的商家、社团也来到泰晤士小镇参观,洽谈业务。BBC、美联社、日本电视台也对泰晤小镇进行了专题采访。他们都对泰晤士小镇商业区的投资前景非常看好,认为泰晤士小镇将成为世界一流的高级居住社区和商业区。
三、上海的经验对我省城乡建设的启示
启示之一,转变思想观念,抢抓发展机遇。通过短短几天的考察,我们感到上海在解放思想、把握重要发展机遇、推动城乡建设方面认识深刻,工作到位。而我省在某些方面还存在等靠要、“坐而论道”等思想障碍。在考察团座谈讨论时,大家也都提出我省在城乡建设中仍然存在体制不顺、机制不活、资金不足、政策不宽等问题。因此,我们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正确认识我省城乡建设大发展、快发展的大好形势,抓住旅游名镇建设的机遇,坚定信心,理清思路,破解难题,乘势而上,以旅游名镇建设为突破口,进一步创新体制机制,用足用活政策,把发展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推进全省城乡建设又好又快发展。
启示之二,提高规划水平,科学指导旅游名镇建设。一个完善、科学的规划对一个城市而言是100年的幸事,一个有缺陷的规划会给一个城市留下100年的伤疤。推动我省旅游名镇建设必须坚持规划先行,从科学选址入手,对人口规模、资源需求、产业发展、交通组织和环境保护等方面作出科学预测,合理确定旅游名镇的发展方向。要坚持“政府组织、专家领衔、部门合作、公众参与、科学决策”的方针,科学编制旅游名镇规划。要坚持文化是灵魂、特色是生命的理念,深入挖掘特色,体现文化,切实解决“走过一村又一村,村村像城镇,走过一镇又一镇,镇镇像农村”的问题。要坚持以人为本,注重满足人们对新型居住环境的追求和期盼。要坚持“请进来,走出去”,聘请名流、名师、名家,引入先进的规划设计理念,认真学习借鉴国内外的先进经验,全面提升旅游名镇规划建设水平。
启示之三,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作用,推进小城镇建设全面发展。任何工作都要抓典型、做示范,小城镇建设更是如此。上海市推进“一城九镇”建设,就是树立典型、以点带面的成功范例。因此,我们要积极学习借鉴上海的经验,善于抓点带面,通过抓好12个旅游名镇建设,打造小城镇建设的亮点,尽快形成辐射和带动效应。通过典型引路,带动全局,走出一条中国北方特色的小城镇建设路子来。
启示之四,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氛围。泰晤士小镇之所以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声名鹊起,享誉国内外,除了原汁原味的英伦风情和美轮美奂的建筑
外,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宣传到位。因此,我们的12个旅游名镇也要通过各种媒体进行广泛宣传,向国内外推介我省旅游名镇的资源优势和投资热点,扩大影响,增强知名度和社会认可度,为旅游名镇的招商引资和快速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启示之五,整合各方力量,提升推进层次。泰晤士小镇建设得到了上海市领导的大力支持,市委、政府领导多次到泰晤士小镇视察工作,特别是上海市政府以1号文件提出“一城九镇”的小城镇发展思路,充分体现了上海市委、市政府对城乡建设工作的重视和关注。从上海的机构设置看,城乡建设的主管部门是建设交通委员会,下辖4个部门,有效整合了城建的力量。从上海的做法可以看出,城乡建设不能简单地看作是某一部门的工作,而应将其纳入政府的责任体系,提到当地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战略和全局的高度进行全面规划、统筹计划、一体化安排。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城乡建设,各相关部门要积极配合抓城乡建设,调动社会方方面面的力量共同抓城乡建设,从根本上提高城乡建设工作的地位,形成建设工作的合力,提升推进建设工作的层次。
第五篇:小城镇建设考查团考察情况的报告
关于赴**等镇考察情况的报告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全省小城镇改革与发展工作会议精神,不断提高我市小城镇建设与发展水平。经请示市委主要领导同意,由市委**同志带队,率市农委、**等镇党政主要领导及其相关站所负责同志一行十人,于***日至8月6日,对**镇,**市**镇、**市**镇、**市**镇,***市***镇等五个省内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镇进行了实地考察学习,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关于**等镇建设与发展的基本经验
**等五个试点镇大多都为老建制镇。而且均为九十年代初期开始先后被确立为省乃至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镇的。近十年来,它们抢抓机遇,乘势快上、强化改革、加速发展。客观上已成为所在县、市城市经济与农村经济的扭带和桥梁,极大地促进了农村第二、三产业发展,缩小了城乡、工农差别。镇域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得到健康快速发展,城镇整体功能明显增强,城镇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前不久召开的全省小城镇改革与发展工作会议上,这五个镇均被省政府命名为“小城镇改革与发展先进单位”。
1、科学论证,合理规划,制定城镇建设发展目标。
为使小城镇建设健康有序进行,上述五镇根据《**省小城镇“十五”总体规划》,结合各自实际,都调整、制定了自己发展规划,为本镇长远发展奠定了较好的基础。***镇投资50万元,聘请清华大学建筑设计专家来镇实地考察,研究制定规划,确定了高起点、高标准,按照县城规模10万人口,设计了50年不落后的明城镇建设总体规划。科学地提出了城镇建设发展方略,即:“改造旧区、开发新区、全面推进、共同发展”。明确了近、远期城镇建设发展目标。**镇投资10万元,对本镇的原来规划进行了科学、合理地调整,与此同时,按照环境园林化、街道柏油化、住宅楼房化、管理城市化的“四化”标准,建设小城镇。在执行规划上,始终坚持“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建设一盘棋、管理一个法”的原则,坚持城乡一体化,统筹安排、协调发展,坚持做到宁可不建,也不乱建。各镇在实施小城镇规划中,都能够严格执法,对无视总体规划,挤占红线、标准较低、不分功能和私建、乱建,都强行制止、严格处罚,有力地维护了规划的法律性和严肃性。
2、不折不扣地落实上级赋予小城镇建设的各项优惠政策,不断增强镇政府管理城镇功能。
从1995年开始,省委、省政府先后制定下发了《鼓励和扶持“十强镇”综合改革试点若干政策》、《关于加快省“十强镇”改革与发展的若干政策》、《关于进一步推进小城镇改革与发展意见》。应该说,这些政策为小城镇建设与发展创造了一定条件。上述五个镇所在县(市)党委、政府不失契机,不折不扣地落实了这些政策。具体说向镇里下放了五项权力:一是下放了城镇规划建设管理权。县(市)党委、政府明确规定,小城镇规划、建设和管理由镇委、镇政府负责实施,除建筑工程参加县(市)建设部门组织的公开招、投标外,其它各项工作均由镇政府直接管理;二是下放了财税管理权。各镇财政都自设金库,与县(市)财政之间严格实行分税制,超收分成,赤字不补,充分调动了镇政府当家理财的积极性;三是下放了建设项目立项审批权。凡在镇域内建设的项目,镇政府与县(市)政府享有同等的立项审批权,凡是县(市)政府能够立项审批的项目,一律下放给镇政府立项审批;四是下放了机构设置和人事管理权。镇委、镇政府内部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完全由镇委、镇政府根据需要研究决定,只需报县(市)有关部门备案;五是下放企业、事业单位管理权。凡是县(市)企业、事业单位在镇境内的,能下放给镇里,下放后对小城镇发展有利的,一律下放给镇里。除公安、工商、税务、金融等部门外,其它行业驻镇企、事业单位全部放给镇里。既扩大了镇委、镇政府的权力,又明确了镇与县(市)之间的利益关系,镇委、镇政府可以放开手脚大胆工作。借助这些政策的落实,各镇采取得力措施,全面实施了财税、户籍、城建、土地、教育、卫生等项综合改革,推动了小城镇建设健康有序向前发展。
3、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城镇整体功能增强。
在小城镇建设实践中,各镇始终都坚持把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城镇整体功能作为首要任务,常抓不懈,重点围绕与老百姓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舍得投入,建成或改造了一大批道路、桥梁、供水和排水、市场等设施项目,增加了镇区绿化面积,城镇面貌发生明显变化。昔日萧条、破烂景象正在被繁荣、整洁、规划有致的形象所代替。***镇按着城镇总体规划,投资2,500万元,新建一条长3000米,宽40米,双向三排车道的吉港大街。建设了环城外环路及主要街巷路,完善了路上、路下基础设施。投资5000万元建立、完善了农贸、轻工、牲畜、建材、煤炭、车辆等七个专业市场。其中,肉牛市场已成为东北最大肉牛交易市场。城镇基础建设的完善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兴起,建筑、运输、建材、饮食、服务等行业解决了大批劳动力就业问题。同时,在提高农民素质、改善生活质量、扩大内需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4、发展支柱产业,壮大镇域经济。
各镇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断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它们从本镇实际出发,充分挖掘自身资源,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培育和发展支柱产业,并初步形成规模。***镇坚持“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的发展方
小城镇建设考查团考察情况的报告来自xiexiebang.com-www.xiexiebang.com,仅供学习,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