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技推广中心主任奉献事业先进事迹材料(大全5篇)

时间:2019-05-12 12:31:1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农技推广中心主任奉献事业先进事迹材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农技推广中心主任奉献事业先进事迹材料》。

第一篇:农技推广中心主任奉献事业先进事迹材料

从我国江北第一个吨粮县,到小麦千斤县、小麦标准化生产县、**省粮食生产先进县**——这个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素有“鲁北粮仓”美誉的江北农业大县,凝聚着一个24载默默勤耕的农技人员的辛劳与汗水。他就是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高级农艺师孙茂真。

1985年,21岁的孙茂真从**省滨州农校中专毕业分配到**县农技站工作。自从那时起,孙茂真围绕全县农业生产的大局,狠抓各项技术指导和试验示范,全力做好农技推广工作,为“吨粮县”、“小麦千斤县”、“优质专用小麦标准化生产县”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正是孙茂真无怨无悔的执着,**县粮食生产各项技术措施得到全面落实,全县粮食生产实现了高产稳产。与他一起工作过的同志曾不无感慨地说:“孙茂真的青春和全部精力都奉献给了**农业,**粮食生产取得的各项成绩是他工作成果的最好展现。”

农技推广工作重点是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农业新技术的推广离不开技术培训。孙茂真将自己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用浅显易懂的语言,把小麦玉米标准化生产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等送到群众的手中。农民朋友打心眼里喜欢这个与他们打了20多年交道的农技员,经常有农民朋友点名要他到村里进行技术培训。群众在生产中遇到疑难问题,不管是刮风下雨、天气冷热、时间早晚,孙茂真都能及时赶到现场进行诊断,提出解决办法。今年4月底的一次倒春寒,使全县小麦遭受到低温冻害。冻害发生后,孙茂真及时搞好调查,并提出喷施叶面肥和提前浇抽穗扬花水等补救工作,将灾害损失降到最低程度,受到群众好评。用老百姓的话说就是:“有老孙在,我们粮食生产不用愁。”

24年来,为了大地的丰收,孙茂真在默默耕耘、播种、收获着。他耕耘的是钟情的沃土,播种的是执着的追求,收获的是人生的价值。

第二篇:农技推广中心主任先进事迹(记)

记XX县农技推广中心主任XXX ——“黄牛躬耕”三十四载

34年,只是历史长河一瞬间;34年,却是人生漫漫一长路。

1980年参加工作的XX县农技推广中心主任XXX,默默躬耕在农技推广一线,用34年的执着,奏出一曲‚为了大地的丰收‛动人之歌,在希望的田野上书写着‚黄牛人生‛。

在他脑中,没有周末休息概念

近三年,每年完成部级粮食作物高产创建6个,省级粮食作物高产创建2-3个,粮食作物高产创建示范面积达到8.2万亩,亩平增产35公斤以上;共计增产粮食289.8万公斤,增收695.52万元,亩平增收86元,示范区农民人平增收136元。

这一骄人的业绩,哪里来?答案,在XXX的工作日志里。

‚‘周末门开着,晚上灯亮着’是XXX的日常工作生动写照。可以说这么多年来,汪主任基本上没有周末、没有休息日,有的只是工作、工作!‛多年来一直分管他的农业局领导动情地说。

XX是茶叶生产大县。2011年12月7日,‚中央财政现代农业生产资金高效标准茶园建设项目‛,又重任落肩给XXX。

白天逐块茶园勘察,晚上分析数据、归纳总结,写可行性报告、制作PPT,8次易稿,深夜3、4点钟。经过XXX半个月艰苦奋战,XX成为全省12个县(区),成功地挤进了项目‚笼子‛,获得3000万的专项资金,新建茶园3850亩,改选老茶园2.6万亩,年可增效达4600万元。

这就是XXX多年来的工作状态缩影。由于县农技推广中心实际在岗的工作人员仅3人,为提高工作效率,XXX还自学了电脑打字、PPT制作。每一个项目,从申报、考评、验收,前后大小材料得10多个,好几万字,大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小到一项技术工作方案,XXX都是亲历亲为。

‚白天跑田埂搞指导,晚上做总结写材料。‛局主要领导介绍说,每年XXX还围绕产业化建设、结构调整、春耕备耕及抗灾救灾春等重大问题,开展调查研究,撰写调研报告及技术指导意见10多份。

在他眼中,工作没有份内份外

‚工作没有份内、份外之分。‛这是XX县农业局全局上下对XXX的共同评价。

据介绍,XXX以一已之力,不仅承担了整个农业系统近70%的项目申报和实施,而且还额外地担起了县直有关单位的项目策划人和实施者。

2011年,国家科技部实施‚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承担此项工作的XX县科技局,决定依托该县从2008年开始发展的高山蔬菜这一特色产业基地,申报《高山蔬菜优质高效生产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于是,县科技局负责人便找到了XXX这个‚内行人‛。

‚项目申报成了,都是我们XX的。何况对我们现在的高山蔬菜发展还有推动作用呢。‛XXX没有犹豫,一口答应下来。学习申报要求、下乡实地调研、编写申报材料,XXX处理好手头工作,一头扎了进去。一个多星期后,项目申报材料高质量地‚出炉‛。这年3月,项目终于成功申报,XX的高山蔬菜获得了国家140万元的项目支持。

因工作关系,与县科技局合作联系较多,渐渐地大家都把XXX称为‚科技局的编外人员‛。

类似事,常见不鲜。2012年7月,在县财政局的邀请下,XXX为该局成功申报了‚省级财政科技推广项目‛《高山蔬菜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示范》项目,获得了省级财政250万元的资金支持。

据统计,近四、五年来,XXX先后无私帮助这些相关单位申报争取项目达15个之多。这些项目中,小的只有10多万元,大的几百万元,XXX没有收过一分钱的额外报酬。

在他手中,每年都有科技“大餐”

4月中旬,正是高山蔬菜科学育苗和大田移栽前关键时期。

‚高山番茄和辣椒种植都要求在海拔800米以上,......‛4月16日,省农科院姚明华博士专程来到XX县板桥镇和薛坪镇南冲村,为山区干部群众送上一堂生动而适用的科技‚大餐‛。

这个镜头的背后,隐藏着一个默默无闻的‚牵线人‛——XXX。

2008年,XX县人民政府与湖北省农科院建立科技合作关系,成立了XX县院县共建专家大院,XXX是首选的XX‚大院‛的科技当家人。在‚专家大院‛这一项目平台的支持下,XX高山蔬菜生产风生水起。据统计,XX高山蔬菜面积从2008年的20多亩扩大到2013年的5500亩,亩平商品产量4479公斤,亩平产值9484元。今年,高山蔬菜面积预计可突破到6700亩。

‚近五年来,汪主任每年至少要牵头申报10个省级以上的科技项目,主持实施6个以上农业科技项目‛,县农业局分管项目工作的领导介绍说。

业绩,数字最能佐证。翻开XXX近三年的工作记录: 每年实施超级稻新品种及其配套高产栽培技术示范推广面积21万亩左右,主推广两优香66、Y两优1号、珞优8号和深两优5814品种,集成配套旱育稀播、合理密植、配方施肥、科学管水、综合防治和机械化作业技术等关键技术;

2012—2013年,示范‚籼改粳‛ 10080亩,开展粳稻品种引进试验、粳稻需肥规律研究和粳稻群体质量优化控制技术研究3项;

2011至2013年秋播在全县举办稻茬麦规范化机播技术示范片5个,示范面积1.08万亩。调查统计:亩平增产82.0公斤,亩平节省种子2.9公斤,节省肥料2.7公斤,减少用工0.4个,折资32.5元。亩平净收益442.2元,共为农民增收2197.0万元;

2012年以来,在肖堰镇环云台山水库7个专业村,建设高效标准化茶园1.15万亩。集成推广茶叶‚四机‛技术和无公害生产技术。2013年,全县茶叶总产值13967.7万元,比上年增长3000万元;

实施高山蔬菜项目的同时,在城关镇李家院村新建保障型蔬菜基地,基地蔬菜复播面积达到2765亩,年产鲜菜755.2万公斤,实现产值1354万元。

2011年1月,54岁的XXX进入‚改非‛年龄。一直忙碌奔波了30多年,本以为可以从主任的岗位上退下来,轻松一下,可组织以‚岗位较特殊、工作不可缺‛为由,又将他留了下来,一干就又是三年。‚只要组织和工作需要,我还会一如继往地干下去,直到干不动为止。‛XXX平静地说。当一个人的情感,真正融入那片田野,事业便有了不竭的动力,人生就会闪耀出高尚的亮色。由XXX主持开展的飞虱灾变成因及防控技术体系研究与应用项目、高香茶有机化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基地建设项目等,先后被省市认定为科技成果,2011年12月获农业部‚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工作者‛......据统计,自1998年以来,XXX同志主持完成的14项科研项目获省、市、县科技成果奖,先后18年次获国家农业部、省、市、县先进工作者称号。

XX县农业局

二〇一四年五月二十日

第三篇:农业科技领军人物——黑龙江省绥滨县农技推广中心主任王殿军

农业科技的领军人物——王殿军

当你走在绥滨这片广袤无垠的田野上,无论是在早春时节那一栋栋白色的塑料大棚里,还是在一片片正在插秧的稻田里;无论是在农家的炕头上,还是在旱田的垄台上;无论是在农业专家大院里,还是在农业科技示范园区里,到处都会感受到浓浓的科技氛围。昔日耕作粗放的农民,如今变成了科学种田的明白人,农业科技使他们走上了富裕道路,绥滨县“三农”的面貌因此而改变。

这些与绥滨县农业专家王殿军的突出贡献分不开的。一提起王殿君的名字,绥滨县的农民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绥滨农业的发展,离不开先进农业科技的推广和普及,更离不开农业科技领军人物王殿君的突出贡献。他把农业科技推广放在富民强县的战略高度加以推进,使科技成了农业增效的“助推器”,农民增收的“催化剂”。

王殿君,男,汉族,53周岁,中共党员,农业推广研究员。现任绥滨县农业局副局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兼任县农技推广协会会长。自参加工作以来,一直长期奋斗在农技推广战线上,兢兢业业,求真务实,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

王殿君说:“1982年,我从佳木斯农校毕业后,就回到家乡。原本我可以拥有一份安逸、舒适的工作;然而,我却选择了日里晒、风里走、雨里淋的农技推广生活。因为我深知,农村、农民迫切需要农业科学技术。毕业后工作34年,我已连续20年从事农技推广工作,为从有限的黑土地里获取最大限度的增产增收,我活跃在田间地头,农家小院,我的足迹踏遍了全县土地的每个沟沟坎坎,用自己的行动履行着一名农业科技工作者的职责。”

三十多年如一日,他把全部心思都放在工作上,先后建成了全省一流的县级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协助县委县政府实施水田开发战略,使绥滨县一举成为全省百万亩水稻专业县,水田占旱田的比例列全省之首。水田面积由2010年62万亩,亩产360公斤,发展到2015年125万亩,亩产567公斤。亩纯增收453元,125万亩纯增收5.7亿元,被省农委领导和全省各市县惊讶地称为“绥滨奇迹”。绥滨县的科技工作得到了农业部和省农委领导的高度肯定,在全省水稻生产会议上省农委领导多次对绥滨的经验做法提出表扬,并要求在全省重点推广。

特别是在转变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和推进互联网与现代农业深度融合发展工作中,更是开辟了绥滨县及鹤岗市的先河。王殿君在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发展上下尽了功夫。他重点扶持的绥滨县和田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发展中全程指导,扶持绥滨县和田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依托无污染的黑龙江水灌溉、肥沃黑土地滋养、北纬47度充足日照等自然优势,选用优质香稻品种,严格按照生产操作规程,帮助合作社建立了绿色富硒、有机水稻种植基地。

他对合作社认真实施科技引领。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是合作社技术指导单位,为合作社提出技术应用、生产管理、农作物收获标准。负责对合作社社员进行现场指导、技术培训。合作社成立以来,得到了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的大力扶持,指派一名副主任专门负责,选派10名经验丰富的科技人员对合作社签约的绿色有机食品基地进行全程指导,帮助合作社建立了7个绿色水稻基地和1个有机食品基地。通过各种技术手段提高农户的生产技术水平和经营管理水平。一是设立田间课堂对示范户进行培训,并将培训老师的联系方式公示于众,随时解答生产中的疑难问题;二是邀请群众身边熟悉的高产典型户开展示范户现身说法,进村演讲,大力宣传高产典型示范户的经验;三是通过现代互联网络、网上授课、在线课程和论坛学习等途径,为农户了解和学习新技术提供便利;四是利用当地的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加强对农业栽培新技术的宣传。

为了更好地发挥科技引领作用,合作社不仅加入了县农技推广协会,而且还吸收了全县40个村级农技推广核心户为社员。通过采取技术培训,技术指导,引进优良品种,开展试验、示范等手段,提高了社员的生产技术水平和经营管理水平。几年来,共组织召开各种技术培训会18余次,培训人数达1000余人次,使社员对有机食品生产技术及其标准等认知度加深,提高了经营管理人员和农户成员整体素质,增强了合作社可持续发展后劲。为准确掌握水稻生育进程,科学判断水稻的长势,全程实行科学管理,并进行定期技术培训,指导种植户采取有效的调控措施,做好记录。对水稻各个生长时期科学合理地进行肥水管理,适时做好防虫、防病等各项工作,防止病虫害发生,使水稻生产发挥最大的潜能稳产、高产,通过建立微信平台,实现生产过程可监控、可追溯,使消费者买的放心,吃的健康。广大社员的技术水平和经营管理能力得到普遍提高,单位成本降低,平均亩节约成本120元。

在他的辛勤努力下,帮助合作社申请了产品商标,“绥望”牌有机香米和“绥滨大米”富硒香米在国家商标局注册,并通过国家质量认证中心检验,获得有机食品和绿色食品认证。农业部第十一届中国优质稻米博览交易会“金奖大米”,合作社种植的水稻生长在黑土地的富硒带上,经国家农业部食品检测中心检验,绥望、绥滨大米的硒含量达到每公斤80-267微克,硒含量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被评为中国富硒行业金奖产品,中国十大富硒品牌大米,黑龙江大米十大区域品牌、第二届黑龙江消费者最喜爱的百种绿特色食品评选活动获奖产品,获得“龙江特产食品”标识,使合作社产品迈进了全国领先行列。5年前,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小的合作社,如今发展成为一个蜚声全国、令人瞩目的黑龙江省省级示范社、市级龙头企业、集水稻种植、大米加工、销售于一体具有进出口贸易权的农民专业合作社。

几年来,王殿君带着合作社是优质农产品,千里迢迢、风尘仆仆,参加了国内外十多次绿色有机食品展销会、农业科技博览会、农产品交易会,一致获得国内外客商的好评,称绥望、绥滨大米是中国最好的大米。

在2011年,在全县还不知道“互联网+”为何物的时候,王殿君就敏锐地认识到“互联网+”是未来销售的总趋势。随之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全县、全市率先打造了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帮助申办官网、建立淘宝网、1号店、微商城等多种网络销售渠道,拉动了“互联网+农业”在绥滨县的发展,他们遵循“安全、营养、健康”的食品理念,做优势大米,创名优品牌,变“种得好”为“卖得好”。采取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营销模式,线上在淘宝网1号店、邮乐网、中燃惠生活、绿色龙江网、佳天国际农商网等14个网站销售;线下: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哈尔滨等33处大中型城市发展代理商、加盟商,建立旗舰店、体验店,绥滨大米深受广大消费者的信赖和喜爱。使合作社向外年销售有机大米500余吨,绿色富硒大米10800余吨。有机绿色食品水稻生产技术以星火燎原之势在全县推开,为绥滨这块黑土地增收插上了科技的“翅膀”。优质农产品使农民快速增收,2015年合作社社员水稻销售价格比周边地区每公斤高出0.6元,社员增收864万元,带动全县稻农增收5000万元以上。

他带领合作社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提出把绥滨农产品推向全国、全世界的战略目标以打造中国最优质大米为目标,发展绿色有机水稻种植面积达5万余亩,成为绥滨县农业的主导产业,拉动了全县农业经济向优质高效发展。他们即将开发五谷杂粮、山产品、水产品、畜产品等新产品推向市场,进一步把合作社做强做大。

王殿君致力于优质、轻简农业等科技的发展,重视绥滨县农产品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主持的《黑龙江流域有机水稻配套生产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提出了有机水稻的栽培技术,为全省有机水稻发展奠定科技基础,荣获鹤岗市科技进一步1等奖。主持的《水稻旱种水管节水增效配套栽培研究与示范》项目,提出的旱播种、间歇灌溉的栽培技术,省工、节水、节约土地。2015年该项技术已经在我省绥滨县、虎林、建三江等地种植面积45万亩,项目每亩节约人工、育苗等费用共341.44元,45万亩共节约1.53648亿元,纯增效益1.17108亿元,为黑龙江省开辟了增收新通道,达到了国家提出的节能减排目的。

为了把新技术很好地推广到实际生产中,王殿君把完善推广网络,健全农技推广体系作为一项重点工作。2008年,他提出“县建科技示范园、乡建科技示范区、村建高产攻关田“的三级平台共建思路,提出了“提升县一级,强化乡一级,健全村一级,培育户一级”的四级推广网络,在全省得到推广。2012年牵头成立了绥滨县农业技术推广协会,有效地解决了村级农技推广队伍断层的问题。他领导协会围绕县政府重点工作,积极开展了“两化”技术服务,水田开发、绿色有机食品、科技园区建设、土地规模经营等多项工作,每名会员至少建设一块科技示范田,引导本村农业发展,切实解决了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建立和完善了新型的基层农技推广体系,被省农委称为“绥滨模式”,国务院农业调研组称赞绥滨县为“小县大科技”,其经验作法可以在全国推广。

1996-1999年,推广应用ABT生根粉,使作物的根部病害明显减轻,生长明显改善,提高了农作物产量和品质。1996-2009年,累计应用面积993万亩,增产粮豆7,425万公斤,增收7,202.25万元,该项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

从1999年开始主持大豆高产攻关,在总结大豆大垅密、平播密、暗垅密、深窄密等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在地势平坦,土壤肥力中等以上的大豆区采用45cm双条播栽培技术,对大豆窄行密植播法、品种、密度、肥料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取得了四方面的创新,并在全县大面积推广。1999-2007年,绥滨县累计推广112.07万亩,增产大豆3,328.48万公斤,增收7,988.35万元。2004年被省农业技术推广站誉为“绥滨栽培模式”,2005年在全省重点推广。全省累计增产大豆37,107.48万公斤,增收85,680.05万元。对我省今后大豆增产增收及指导大豆超高产攻关提供了可操作的栽培模式。

2003年,在水稻旱育稀植插秧栽培的基础上,主持研究和推广水稻钵育垅作摆栽技术,取得了七方面的创新。该技术在全省累计推广超过99.8万亩,亩增产103.5公斤,总增产10,329.3万公斤,累计增收14,461.02万元,该成果获省丰收计划二等奖,鹤岗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他主持并实施了水稻优质高产综合配套栽培技术。其中钵育摆栽、病虫草综合防治等技术取得了重大效益。近3年来,仅稻瘟病的防治就做出重要贡献。几年来,该技术累计应用面积107.1万亩,增产水稻4,000万公斤,增收5,600万元,减少农药使用量67.2吨,增收节支5,653.76万元。

2005年以来,强力推进水稻工厂化大棚育秧综合配套栽培技术,有效地解决传统小棚育苗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将该项技术向商品化方向转化,提高了全县水稻的育苗水平。2005-2009年,推广水稻工厂化大棚育秧栽培技术1,392万亩,亩增产52公斤,总增效益115.8万元。

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完成测土配方施肥面积120万亩,提出了理论施肥和经验施肥相结合的一整套施肥体系。提高了全县作物产量改善产品品质,达到了以肥防病的效果,提高化肥的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全县通过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增加效益3,600万元。

2001-2009年,主持实施了省农业开发科技项目5项。一是绥滨县优质水稻品种繁育及综合栽培技术推广项目,创造经济效益105万元。二是寒地高淀粉玉米高产综合栽培技术示范项目,创造经济效益91.2万元。三是绥滨县2003年高油大豆原种扩繁及高产综合配套技术示范项目,创造经济效益210万元。四是绥滨县绥滨镇中低产田改造示范(水稻基地),创造经济效益98万元。五是绥滨县寒地水稻叶龄指数诊断综合栽培技术示范项目,创造经济效益58.3万元。

另外,主持的A级绿色食品大豆高蛋白高脂肪品种高产综合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获鹤岗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002-2003两年共计完成101,559亩,增产大豆756.7万公斤,增收2,717.2万元。大豆“暗垅密”机械化综合高产栽培技术、高蛋白高脂肪大豆品种高产综合技术研究与示范,2000-2002年共计完成33471.1亩,增产191.93万公斤,增收435.63万元,上述两项目均获鹤岗市科技进步贰等奖。作为水稻新基质旱育苗技术的主持人,2003-2005年累计推广3.2万亩,平均亩增产46.7公斤,亩增收70.05元。此项技术在绥滨和全省推广,仅在绥滨县累计增产稻谷140.1万公斤,增收210.15万元。推广飞机航化防治病虫害,叶面肥喷施增产技术,解决了作物后期机车不能进地连片防治病虫,喷施叶面肥,实现提质增产增收。此项技术增收300万元。

此外,积极创新推广手段,完善为农服务方式。2001年,在全省率先提出并实施了“农业110”服务热线、开办《农事半月谈》电视专栏、编发《绥滨农业信息》、发放农技连心卡、建设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和专家大院、制作电视专题片、编写《绥滨县农业实用技术手册》、《绥滨县新型农民培训教材》等农技推广服务新方式,这些新方式的实施得到了全县广大农民和各级领导的一致好评和肯定。提起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绥滨人都知道,什么“农业

110、一拔就灵”,农业专家QQ群,老百姓都能说出个一二三来。黑龙江日报在头版头条以“绥滨农技推广直通农家”为题,对农技推广协会取得的成绩给予报道。

20年来,他先后主持或参加的20多项农业科技项目的研究或推广,多次荣获国家、部(省)、市、县科技进步奖和推广奖。其中,国家级2项、部级成果奖励4项、省级成果奖励5项、市级成果奖励4项,解决了绥滨县农业生产中的关键性技术难题,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创造经济效益20亿元以上,为高产、优质、高效农业,为促进绥滨县乃至全省农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多年来,王殿君同志通过不断学习和探索,系统地掌握了农学、植保、土化等方面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并在这几个专业领域有较高的造诣,熟悉和了解农业前沿理论在国内外的应用情况,对农业理论进行过创造性的研究,在省内享有较高的知名度。连续多年被鹤岗市委、市政府,绥滨县委、县政府授予模范工作者、为农服务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2004年被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授予“中国农技推广联通工作先进工作者”称号,同年获农业部“全国农业科技推广先进个人”;2006年获农业部全国测土配方施肥工作先进个人,同年,被鹤岗市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2007年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2009年获全省农业技术推广系统自主创新先进个人。荣获黑龙江省劳动模范、省长特别奖、鹤岗市劳动模范、全省首届“三农”工作突出贡献人物、全省农业技术推广系统自主创新先进个人、鹤岗市农业领军人物、绥滨县农作物栽培与耕作学科梯队带头人等荣誉称号。农民的认可、农业的连年丰收,使绥滨的农技推广工作走在了全省的前列,步入了快速健康发展的轨道。

他一年到头忙碌的身影,时时在全县农村父老乡亲的眼前闪现。当他面对着脱贫致富农民的笑脸,面对着堆积如山的粮食,面对着满载希望生机无限的田野,他那被日光灼黑的脸上露出了无比欣慰的笑容。很多人这么评价他:“专业水平是一流,与农民的感情是一流,工作业绩是一流,严格要求自己是一流,干起工作来是最拼命的”。十年前一头黑发的他,由于他日以继夜、废寝忘食的工作,长年累月奔波在田间地头和水稻育秧大棚里,风吹雨淋日晒,如今已两鬓斑白,头发也掉得没剩多少。熟悉他的人都说他这是为农业科技的发展和尽心竭力支撑和田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殚精竭力累的。他的老伴经常劝他:“都年过半百的人了,快退休了,何必还这样拼命工作。”他回答说:“这是我毕生追求的事业,也是我的梦想,无论多么操心费力,我也一定要实现他。”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身体力行的,他那种不屈不挠、锲而不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鼓舞着全县农业科技工作者以及和田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全体员工们继续顽强拼搏,向着更高的目标勇敢攀登。

第四篇:基层农技推广

隆回县基层农技推广(养殖业)补助项目邵阳市佳和农牧示范基地

实施方案

(2013)

邵阳佳和农牧有限公司

二○一三年八月

2013基层农技推广(养殖业)补助项目邵阳佳和示范基地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根据•农业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13年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实施指导意见‡的通知‣(农办财„2013‟38号)和†湖南省农业厅 湖南省财政厅关于印发•湖南省2013年基层农技推广补助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湘农业联„2013‟136号)的要求,确保实施好基层农技推广(养殖业)补助项目,充分发挥资金使用效率,全面提升基层养殖业农技推广体系公共服务水平,提高养殖业经济效益,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实施目标

着眼于现阶段养殖业发展需要,以满足农牧渔民的科技需求为出发点,以深化基层牧渔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和服务队伍建设为核心,以服务后农牧渔民的实际成效为检验标准,通过明确职能、理顺体制、优化布局、加强队伍、充实一线、创新机制等一系列措施,建立健全运行高效、服务到位、支撑有力、农牧渔民满意的基层养殖业技术推广机构,推进隆回养殖业健康持续发展。

二、实施内容

(一)深化体系改革,完善工作机制。

1、持续推动和深化基层养殖业技术推广体系进程。在隆回县畜牧水产局(隆回县畜牧水产技术推广站)、乡镇动物防疫站(乡镇畜牧水产技术推广站)择优选择猪场技术骨干做为养殖技术推广指导员(以乡镇为主),引导养殖专业大学生到基层做好推广体系服务工作,引领示范户(场)技术人员利用现代养殖先进技术进行生产,对项目实施指导员和养殖场专业技术员进行系统培训,为基层养殖技术推广体系注入新生力量。

2、建立养殖技术推广新机制。

(1)组建基层农技推广养殖业补助项目专家组。在县畜牧水产局的领导系统挑选技术过硬、工作积极、具有实战技巧专业技术水平的人员9名,组建养殖技术组。实行定点联系制,把我县想干事、能干事、干得成事的养殖业技术推广人员组织起来,认真履行技术指导职责。

(2)明确岗位人员的工作职责、范围、对象及内容,量化工作指标和任务要求。一是包场联户制度,每个养殖技术指导人员落实工作任务职责,联系服务工作区域和养殖示范户,实行包干责任制。二是在全面推行包干责任制基础上,实行公开服务机制,向社会公示养殖技术指导人员姓名、联系电话、服务内容、工作职责等。三是对每个养殖技术指导人员定岗定责,加强养殖户需求信息收集与反馈。四是确定养殖技术指导人员工作目标(包括新品种、新技术、示范任务、推广使用率等)、服务对象、任务要求和工作指标等。五是全面推行工作日志公示和考勤制度,把每个养殖技术指导员的下乡记录和技术服务情况张贴公示,强化群众监督。

(3)建立健全绩效考评机制。建立健全县畜牧水产局、乡镇政府、养殖户三方考评制度,将养殖技术指导人员的工作实效、辐射带动养殖户情况及畜牧水产局、乡镇政府、养殖户三方满意度作为主要考核指标,考评结果与养殖技术指导人员补助报酬、津补贴、奖金等挂钩。县畜牧水产局根据实施该项目的考核结果,综合考核工作,考核结果与评先评优、职务晋升挂钩,建立先进更先进,后进赶超先进的良好工作氛围,充分调动每个养殖技术指导员工作积极性。

(4)建立多元化养殖技术推广服务机制。以畜牧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为技术服务的突破口,切实提高技术的到位率;以网络专家咨询系统、网络书屋等现代化手段推广养殖业主导产业和主推技术。在强化公益性服务和公益 2

性职能基础上,充分调动社会资源,共同做好养殖技术推广工作,共同开展养殖技术服务。

(二)革新主导技术,主推实用成果

县项目实施小组根据县专家小组意见、养殖产业发展要求和养殖户的科技需求,通过邀请科研、教学、企业等单位专家,组织开展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的筛选与集成,形成技术操作规范,制定实用可行的养殖技术推广计划。

1、主导品种:杜洛克、长白、大约克。

2、主推畜牧技术

(1)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综合技术(2)猪人工授精及遗传改良新技术(3)畜禽粪污无害化处理与综合利用技术(4)兽药安全使用技术(5)自配饲料安全生产技术

(6)人工种草,青贮、氨化饲料生产技术

(三)明确示范区域,健全服务网络。

1、培育科技示范户。

在全县26个乡镇220个行政村实施2013年基层农技推广(养殖业)补助项目,全县共遴选30个养殖场(户)做为科技示范户,选聘养殖技术指导员9名,采取集中培训、分户指导、实地考察、观摩交流等方式,指导养殖技术科技示范户的应用,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提高其学习接受能力、自我发展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使每个科技示范户成为养殖情况调查员、养殖技术指导员、政策宣传员,成为农民看得见、问得着、留得住的“乡土专家”。在加大科技示范户培育的同时,充分发挥科技示范户的辐射带动作用,扩大培训覆盖面。

2、建设养殖科技示范基地

邵阳市佳和农牧有限公司做为县养殖科技示范基地,以湖南农业大学和湖南佳禾农牧有限公司专家技术团队开展新品种和新技术、新设备设施引进的试验、示范和开展培训观摩等活动。做到“四明确”暨一有明确的主导产业和主导技术;二有明确的基地责任人;三有明确的专家、技术指导员以及技术指导服务职责;四有醒目标示牌。

(四)夯实人才基础,提高服务水平。

通过基层农技推广项目的实施,着力解决基层养殖业技术推广机构人员断层和知识更新慢的实际问题,分层分类进行培训。根据上级要求挑选骨干养殖技术指导人员到国家农业部、省农业厅、省畜牧水产局进行培训。根据实际情况,以集中培训、异地研修、现场集训等多种形式,加强对聘任指导人员的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的培训,对养殖大户、养殖协会等主要从业人员加强指导,建立系统培训制度与准入制度的对接。鼓励一批热爱养殖事业、专业素质高、立志献身“三农”的高校养殖专业毕业生到基层从事养殖技术推广服务工作,改善养殖技术推广队伍结构。以阳光工程、各种惠农政策项目为依托,以推广养殖业主导品种、主推技术为目的,全面推进养殖业科技服务进村入户的比率,进一步提升技术推广水平。

三、实施步骤

根据上级要求,项目工作实施分三个阶段实施。第一阶段(8月19日-8月31日)宣传动员筹备阶段,筛选主导产业、主推技术、主推品种,成立项目实施领导小组、实施小组、专家组,细化养殖行业实施方案、编制•湖南省2013年基层农技推广(养殖业)补助项目实施方案‣,报送县畜牧水产局、省畜牧水产局。

第二阶段(9月1日-11月25日)组织实施阶段,一是遴选示范户和技术指导员。二是发布主导品种和主导技术名

录,编制技术指导方案和技术资料等。三是对示范场、示范户、带动户进行技术指导与服务。四是兑现“物化技术”补贴,促进主导品种、主导技术到位。五是开展以示范场、示范户和基层农技指导员为重点的培训等。

第三阶段(11月26日-11月30日,具体时间以上级文件要求为准)考评总结阶段,县畜牧水产局(县畜牧水产技术推广站)按照项目实施方案和上级要求,认真进行项目总结,开展绩效考评和验收检查,并形成验收总结报告报省和省农业厅,申请上级验收。

四、经费安排和使用

1、养殖业技术推广服务补助安排4万元。

(1)农技人员进村入户开展技术服务补助安排1.5万元,主要用于技术指导员交通、通讯和误餐补助。(2)聘请技术专家补助安排1.0万元,主要用于聘请专家的差旅、交通和劳务费等。(3)技术资料印刷、制度建设及工作考评等管理费安排1.5万元,主要用于技术推广资料的印刷及建立竞争上岗、责任推广、绩效考评、知识更新等相关管理制度和开展工作考评过程中的资料印刷费等。

2、养殖业技术人员能力建设补助安排2万元。(4)养殖业技术人员能力建设补助安排2万元,主要用于基层养殖业技术人员参加培训、继续教育补助和采用现代化手段开展推广服务补助;养殖业技术指导员参加农民田间学校、集中办班和现场实训等方面补助;以及实施“特岗计划”,支持大学生到乡镇从事农技推广服务工作补助。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健全组织。县畜牧水产局(县畜牧水产技术推广站)成立以主要负责人为组长,邵阳佳和农牧有限公司成员为副组长、组员。成员主要负责具体技术资料的编写、技术方案制定、资金落实、项目实施进度的检查、验收

等工作,切实组织、协调、管理,解决项目实施中的具体问题。

(二)落实工作责任制。项目实施小组主要负责项目的组织领导、综合协调、监督检查、宣传发动等工作;(1)项目管理、组织协调实行技术推广负责制。根据县畜牧水产局的要求制定实施措施,加强综合协调,整合行政、技术、项目资源,组织宣传发动,加强监督检查等。(2)技术推广实行专家负责制。专家组全面负责项目实施时的技术指导工作。专家组组长根据上级要求及时定期召集专家会议,研究解决推广实施中出现的技术问题。

(三)加强项目资金使用管理。设立项目专帐,专人负责,做到专款专用。建立相关财务管理和公示制度,细化支出范围,明确补助资金使用用途,用途符合上级规定,将科技示范户、科技示范基地、技术指导员的任务指标、经费补助标准等及时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一旦发现违规违法行为,按国家规定严肃处理。

附表1:

2013年基层农技推广(养殖业)补助项目专家组名单

组 长:

肖时健 隆回县畜牧水产局局长 副组长:

郭桢干 隆回县畜牧水产局总畜牧师 畜牧师 卿笃兴(常务)邵阳佳和农牧有限公司总经理

廖兴华 邵阳佳和农牧有限公司 场长 张战娥 邵阳佳和农牧有限公司 财务 张礼君 邵阳佳和农牧有限公司 外联 成 员:

卿小将 邵阳佳和农牧有限公司 兽医 阳波 邵阳佳和农牧有限公司 育种 肖洁 邵阳佳和农牧有限公司 护育 龙壮 邵阳佳和农牧有限公司 育种 卿菊英 邵阳佳和农牧有限公司 人工授精 马建华 邵阳佳和农牧有限公司 办公室主任

硕士 生

附表2:

基层农技推广(养殖业)补助项目

组 长:成 员:

实施小组名单

副组长: 郭桢干 卿笃兴 廖兴华

张礼君 卿小将 阳波

肖洁 卿菊英 马建华 肖时健 张战娥 龙壮

第五篇:农技推广体系

对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巴州区玉井乡党委书记、人大主席

何家美

最近,我作为乡镇基层干部、人大工作者有幸参加了区人大常委会组织的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的执法检查。在区人大常委会领导的带领下,先后深入部分乡镇和区农业局及其下属部分单位进行了认真检查。因我长期在乡镇工作,对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的情况比较熟悉,便利用检查的有利机会对区、乡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的成效、现状、问题作了全面的调查和了解,对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农技推广体系建设进行了认真的思考和研究。

一、主要成效

长期以来,区、乡两级农技推广服务体系致力于推广农业科学技术,广大农技人员精诚服务于农业生产和广大农民,为推进全区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作出了较大贡献。一是供应了大量的化肥、农药、农膜、优良种子等农用物资,有力的支持了农业生产。二是推广了一批优良品种和先进实用技术,有力的促进了生产发展。三是开展了多层次农业科技宣传培训,有力地加快了农业科技知识的传播和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的提高。四是实施了多项农业科研项目,建立了规模较大、标准较高、效果较好且各具特色的农业种养园区(科技示范基地),起到了辐射带动、典型引路的作用。

二、目前现状

1、机构设置。全区有14个区级农业技术推广事业单位,49个乡镇(办事处)农技站。

2、人员编制。全区实有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编制433人(不含农经),其中财拨304人,差补39人,自收自支(计划用工)90人。实有人员中,区级有农业技术推广人员225人,其中财拨155人,差补39人,自收自支31人;乡镇农业技术推广人员208人,其中财拨149人,自收自支(计划用工)59人。

3、年龄结构。根据年龄分段统计,在433人中,35岁以下的只有103人,占24%;35-40岁的91人,占21%;40-50岁的153人,占35%;50-60岁的86人,占20%。

4、学历结构。433人中,大学本科13人,占3%;大专143人,占33%;中专、高中247人,占57%;初中及以下文化的30人,占7%。

5、技术职称。全区共有高级职称34人,中级职称154人,初级职称121人。其中:区级有高级职称27人,中级职称92人,初级职称62 人;乡镇有高级职称7人,中级职称62人,初级职称59人。

6、阵地建设。全区有10个乡镇农技站无站址,无办公场地。

7、设施设备。区级农技推广机构除近两年购置有电脑和检测设备外,没有其他设施设备;乡镇农技推广机构无任何设施设备。

8、管理体制。区级农技推广机构管理体制上,仍采取的是各业务站独立运作方式。乡镇农技推广机构实行双重管理,区农业局负责业务指导,乡镇人民政府管理人、财、物。区、乡农技推广机构属财政全额拨款的事业性质,基本没有安排推广经费。

三、存在问题

当前,全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根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服务“三农”的要求,农技服务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队伍不稳、机制不活、保障不力、服务不到位等方面的问题,将严重影响农业科技进步和农村经济发展。

1、农技推广未摆上应有位置。一些基层干部和农民在思想上产生了“农业发展潜力不大”、“搞农业难以发家致富”的想法,自觉不自觉地把农业生产摆在了无足轻重的位置,农业技术推广工作逐渐从党政重点弱化为部门一般性工作,进而在体制设置、经费保障、工作安排等方面未能摆上应有的位置。

2、农技推广队伍整体素质偏低。一是年龄偏大。乡镇农技站40岁以上136人,占65%。他们大多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参加工作的,特别是近20%的50岁以上人员,长期在基层工作,形成了传统的思维定势,创新意识不强,工作精力减退,活力不足。柳林镇农技站站长陈永国说,他现已56岁,先后四、五次向主管部门递交申请,要求辞去站长职务,因缺乏人员至今仍在当站长。二是知识老化。大专以上文化156人,占36%,中专(高中)及以下277人,占64%。具有高级职称只有34人,中级职称154人,加起来才占43%。现有区、乡农技人员基本上都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进入的,有相当一部分是半路出征的非专业人员。十多年来,新进入农技队伍的农业院校毕业的大学生极少,据了解,十年只进了2名大学生。农技队伍已处于青黄不接时期。在职农技人员没有参加过系统的业务培训。据区农技站站长朱永显介绍,他作为站长,87年参工以来未参加任何进修或培训,其他人就更不用说了。导致了新一轮农技推广队伍知识断层及知识老化,业务能力下降,更难有效地向农民推广现代农业高新技术。三是力量不均。大多数乡镇只有2名左右的技术员,条件较差的边远乡镇只有一名,甚至没有,难以完成繁重的农技推广任务,而条件好的乡镇却多达30余人,造成干的干、看的看,技术力量未得到充分利用和有效发挥。

3、推广经费严重不足。公业务费虽从2009年由人平1500元提高到1800元,但扣除报刊订阅、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等费用外,真正能自身支配的钱很少;农技人员除财政直发工资外,福利待遇无法保证,90%的乡镇农技人员靠开展物化服务增加自身收入,抓农技推广的精力不足;农技推广经费一直未纳入财政预算,搞现场、抓推广、抓示范,不仅车费无钱报销,有时还贴上自己的工资。玉井乡农技站站长向刚每年引进水稻、玉米、小麦、油菜等各类新品种,在玉女村三社推广示范基地进行品种对比试验,以便有针对性地向农民推广适宜本地种植的优良品种,因无推广经费,每年无偿向农民提供近2000元的种子、农药、肥料款,均靠自己物化服务的收入支付。基层农技推广部门存在“有钱养兵,无钱打仗”的局面。农技人员情绪低落,纷纷感到“踏错了门,嫁错了人”、“一朝入农门,终身在基层”,付出多,回报少,单位穷,无任何下乡津补贴,工作无激情。

4、服务手段十分落后。大多数乡镇农技站的办公场所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年久失修,加之受“5.12”汶川特大地震影响,很多乡镇农技站的办公用房已成危房,现基本无法使用;部分乡镇农技站的办公场所已被卖掉,无处办公,工作打游击。许多乡镇农技站仍处于试验无基地、服务无设备、检测无仪器的状况,导致推广服务手段落后,推广人员仍然靠“眼看、手摸、口说、牙咬”、“下乡两条腿,推广一张嘴”来搞推广,难以单独开展技术推广和服务工作。

5、新技术推广难度较大。一是部分村社干部重视不够,支持减退,一些农户科技意识淡薄,在村社讲技术课很少有人参加。二是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青年外出打工,留守人员均是老、小、病、残,他们既没文化、也不容易接受和掌握新技术。三是部分农户耕作粗放,科技含量较低。现在是会种田的不能种田(均是老人在家),可以种田的不种田(青年全部外出,大中专学生毕业后基本不回农村,同时也种不来田)。由于农村劳动力缺乏,一些农户怕荒芜土地受人议论,只图种上,种植质量却不高,技术含量较低。

四、对策建议

面对农村改革发展的新形势和广大农民建设现代农业的新要求,必须切实解决目前全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建设中的突出问题,进一步加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建设,增强服务能力,提高服务水平。

1、进一步提高对农业技术推广体系重要性的认识。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是科学技术转化为农业现实生产力的主导力量,是实施科教兴农的重要载体。若没有积极有效的农业技术推广,就没有农业的稳定发展。各级党委、政府必须充分认识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在农业发展新阶段中的特殊地位和重要作用,切实把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作为一件大事,抓好抓实。

2、进一步推进农技推广机构改革。一要改革管理体制。实行“条块结合、以条为主”的管理体制。区农业主管部门既要加强对乡镇农技站的业务指导,又要保障有充分的人权、物权、财权,以便对人员进行调配和管理。二要分离公益性与经营性职能。要强化农技推广人员的公益性职能,集中精力抓本质,将种子、农药、肥料等生产资料的经营销售推向市场,并严格规范经营行为。三要改革人员流动办法。实行分乡(镇)定编,严禁超标,竞争上岗,整合资源,避免人才浪费;实行城乡交流、乡镇交流,激发工作活力和创新能力。同时,增加人员编制,提高新进大学生专业人才比例,增加新鲜血液。四要改革培训方式。通过分期、分批开展各种形式的培训,使农技人员掌握现代农业高新技术,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3、进一步创新农业技术推广方式。利用科技下乡、试验示范、以会代训、赶场宣传、巡回辅导、印发资料、技术讲座等多种形式,广泛推广农业实用技术,实现农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提高农业技术的推广普及率。充分发挥区、乡各农民专业协会的职能作用,使之成为农技推广的新生力量。通过创新,实现推广队伍多元化、推广行为社会化、推广形式多样化、运行机制科学化,真正发挥好新型农技推广服务体系的作用。

4、进一步加大对农业技术推广的投入。各级财政要进一步加大对农业的投入,特别是对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经费的投入。要按照《农业技术推广法》的要求,将推广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予以重点保证,确保对新技术、新品种、新设备的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确保公益性技术推广工作落到实处。

5、进一步强化农业技术推广的服务功能。一要搞好阵地建设,确保有阵地办公。二要配备必要的设施设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肩负着新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农作物病虫害及农业灾害的监测、预报、防治和处置,农业公共信息和培训教育服务等职能,必须要配备相应的设施设备,才能履行职责,开展工作,完成任务。三要开展技术承包、联产计酬、统防统治、领办园区等有偿服务,解决农民缺技术、缺劳力、推广难等实际问题,切实提高科技服务水平。

二O一O年七月八日

对湘西州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改革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谢建华

王汝荣

白应刚

为全面推进我州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建设进程,充分发挥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服务“三农”的基础性作用,由州人民政府牵头,组织州农业、畜牧水产、农机等相关部门,于4月上中旬开展了为期半月的专题调研活动。通过听取汇报、查阅资料、召开座谈会、实地查看和走访农户等方式调研,我们进一步了解分析了当前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的现状和问题,对加快我州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进行了一些思考。

一、我州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的现状及问题

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是指县市、乡镇两级为“三农”直接提供农业技术指导和服务的种植业、畜牧水产、农机化等公益性职能的事业单位。通过调查,这些单位目前改革建设的现状和问题主要是:

1.机构设置齐全但不够科学。据调查统计,目前全州共设置县乡两级农业、畜牧水产、农机化等推广机构602个,其中县级161个、区域站9个、乡镇级432个。从机构设置上看,虽全州每个乡镇都设有基层农业推广机构,但设置不够科学。县级推广机构设置分散,没有设立综合性农技推广中心,且有职能交叉重叠现象;乡镇综合服务站的设置不利于向上争资上项,不利于上下业务对口指导和服务。

2.编制经费虽有但不能保障。据调查统计,全州共核定基层推广人员编制3210人,其中县级1407人、区域站49人、乡镇级1754人。实有在岗人员3338人。全州161个县市级农业推广机构中,属财政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有146个,差额的有7个,自收自支的8个;全州441个乡镇(含区域)站中,属财政全额拨款的有366个,差额的75个。全州农业推广人员工作经费县市之间差异较大,人均在1000-4000元之间,部分县市没有工作经费。

3.人员队伍庞大但不够精干。据调查统计,全州实有在岗人员3338人,本科以上学历246人,大专学历1146人,中专学历1319人,中专以下学历499人,分别占7.7%、35.7%、41.1%、15.5%,高学历的专业人才比重低;在编人员中,高级职称61人,中级职称700人,初级职称1278人,初级职称以下1171人,分别占1.9%、21.8%、39.8%和36.5%,中高级职称不足25%,基层农业推广单位缺乏高学历、高职称、高素质的推广人才。

4.管理模式多样但不够高效。经调查,全州基层农业推广站目前管理运作模式主要有以下三种:一是以县管为主,即人、财、物、事由县农业行政部门管理,乡镇政府仅管日常工作;二是以乡镇管理为主,即人、财、物、事由乡镇政府管理,县市农业行政部门仅负责业务指导;三是县乡共管,即县农业行政部门管理人事和业务,乡镇政府管理财务和日常工作。从调查座谈走访中我们发现,基层站管理模式以县市管理或乡镇管理为主各有利弊,但都不够高效。

5.设施建设有所改善但仍滞后。近年来,全州基层站基础设施建设、办公设备配置虽有所改善,但尚有298个属于无站房、无设备、无基地的“三无站”,基础设施、设备、基地建设严重滞后,离“五有”标准(有较好的场所、有齐全的办公设备、有先进的技术服务手段、有一处较好的培训场所、有一定规模的试验示范基地)相距甚远,严重影响农业推广事业的发展。

二、对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建设的思考

1.进一步统一改革认识。我们应站在政治和全局的高度,从发展我州现代农业的根本要求和解决我州“三农”问题的客观实际出发,进一步充分认识加快推进乡镇或区域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改革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做好这项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明确工作要求,细化工作措施,加快推进步伐,确保改革与建设任务的落实。

2.进一步明确改革要求。加快推进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改革与建设,要坚持因地制宜、鼓励探索、改革创新,要以满足农民的科技需求为出发点,以服务农民的成效为检验标准,按照综合建设、分步实施的思路,加强机构建设、队伍建设、运行机制建设和条件建设,全面提升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公共服务能力。在管理体制上,要坚持公益性定位,强化县级农业主管部门的管理指导职责,切实解决乡镇或区域性农技人员服务缺位和不到位等问题;在运行机制上,要不断创新服务方式,增强公共服务能力,切实提高为农服务实效;在保障机制上,要对公益性人员编制、事业经费、服务条件等方面加大财政支持保障力度。

3.进一步突出建设重点。在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建设中,应突出抓好条件设施等基础建设。要坚持“重点支持县以下公益性农技推广机构,兼顾完善县级推广机构”的原则,突出抓好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在建站方式上,鉴于我州农业、畜牧水产、农机行政主管部门尚未整合,可以“节约土地资源、集约建设资金”为原则,采取“分别设站、整合建设、集中办公、协调管理”的方式,引导各行业站的办公场所相当集中,实行办公设施、仪器设备、试验示范基地等设施设备资源共享;二是在投入方式上,应实行“两级投入、一级建设”,即中央和省里承担起建设投入的主体责任,县一级负责具体组织实施;三是在建设内容上,要侧重于办公场所、仪器设备、交通工具、试验示范基地等四个方面,具体建设内容按照“填平补齐”的原则,由各县市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四是在建设标准上,应立足当前、谋划长远,适度提高建设标准,不搞只顾眼前的拼凑工程,切实提高建设质量,全面完善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基础条件。

我国现行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是按照计划经济体制要求建立起来的,其机构设置、人员配备、推广方式等均与当时的经济体制相适应,对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面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这个体系已经明显地不适应。主要表现为推广主体单

一、机制不灵活、经费保障不足、推广与科研教育衔接不紧密等。因此,尽快构建一个高效的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是一项十分紧迫而又至关重要的历史任务。

我国政府对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工作非常重视。国务院于2006年8月下发了《关于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意见》(国发[2006]30号),农业部于2006年11月下发了《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意见)的意见》(农经发[2006]29号),相继提出了逐步构建“多元化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培育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主体”的要求。围绕如何深入贯彻两个《意见》精神,把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落到实处,我们课题组进行了认真调研和分析。

构建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两个《意见》精神,重新整合现阶段的农业技术推广资源,在加强现有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建设的基础上,把农业科研、教育单位同时明确为农业技术推广主体;要坚持涉农企业、农业产业化组织、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中介组织等广泛参与的原则,实行政府统筹、多方协作、优势互补、平等竞争;要以项目为载体,依托科技特派员制度、鼓励支持农业科教人员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前提下到农村和农业企业兼职等,实现推广形式的多样化。

关于如何加强现有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建设,两个《意见》都提出了明确要求,我国各地也有许多成功的试点,如山东省牟平的经验,关键是认真贯彻落实。农业科研、教育单位如何在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中发挥应有作用的问题,需要我们认真地研究、探讨。

一、把农业科研、教育单位明确为农业技术推广主体的必要性我国每年大约产生7OOO项农业科技成果,但转化率仅为30%~40%,远远低于发达国家70%~80%的水平。目前的状况是:一方面大量的农业科技成果由于缺乏有效的推广渠道被闲置,造成了优质生产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农业生产缺乏科技创新注入,生产水平低下。究其原因,就是处于中间环节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线断、网破、人散”的局面仍无根本好转,处于主体地位的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无力把科技成果及时扩散到农业生产中去,也没有很好发挥农业科研、教育单位在农技推广中的作用。在加强现有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建设的基础上,把当前的两大科研创新和人才培养主体即农业科研、教育单位,在强化其科研自主创新和人才培养职能的前提下,同时明确为农业技术推广主体,有利于解决农业科研、教育和推广相互脱节的问题,形成三者之间的良性循环,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同时,把农业科研、教育单位明确为农业技术推广主体,对强化其科研创新和人才培养职能也具有促进和推动作用。对农业科研单位来说,通过科技人员直接参与农业技术推广,缩短了科技成果推广周期,科研人员可以获得更多的新信息,不断开拓新的研究领域,推广实践既是科研的延伸和继续,也是新的研究课题产生的源泉。对农业教育单位来说,教师和学生通过参与科技推广工作,能直接提高动手能力,增强对现代农业的感性认识,有利于理论联系实际,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特别是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学农、爱农的专业思想。

二、把农业科研、教育单位明确为农业技术推广主体的可行性农业科研、教育单位在农民培训和农技推广人员培养教育方面有独特优势。不断提高农民和农技推广人员的素质,是农业技术推广的基础。农业科研、教育单位拥有雄厚的师资力量和专家优势,具有先进的教学和科研条件,可以在农民培训和农技推广人员继续教育方面发挥关键作用。一方面,农业科研、教育单位可以利用自身的专家优势,通过多种培训渠道,全面提高农村劳动者的综合素质,使他们愿意并且有能力接受新技术。另一方面,农业教育、科研单位通过举办培训班、开设农业技术推广专业,培养农业推广学士、硕士和博士,有条件为农技推广战线培养大批高层次人才。

农业科研、教育单位具有丰富的农业技术推广实践经验。调查结果显示,我国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在单一的政府主导的五级推广网以外,正在形成农业科研教育单位、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涉农企业、中介组织等广泛参与的社会农技推广网络。特别是农业科研、教育单位,已经主动投身到农业技术推广的主战场,进村人户,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作出了自己的贡献,为构建多元化农技推广体系奠定了基础。以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为例,该院结合黄淮海农业科技区域创新中心建设,高度重视科技成果推广转化,把为全省及区域农业生产服务作为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建成了1.6万平方米的农业科技服务中心,在全省80多个县建立了210处科技推广服务联系点和50多处推广示范基地,初步建成了遍布全省17个市的推广网络,并辐射到周边省份,全院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80%以上,年均新增社会效益50多亿元。

农业科研、教育单位从事农业技术推广也有国外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

目前,世界各国都在不断探索完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推广主体渐趋多元化,推广形式渐趋多样化。其中一些比较成功的模式就是把农业科研、教育单位纳入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由其自身或联合其他机构来完成科研成果的示范推广工作,科技成果的创造者同时成为科技推广的生力军。

三、积极探索农业科研、教育单位发挥主体作用的有效形式和保障机制鉴于农业科研、教育单位已经广泛参与推广工作并具备明显优势的实际,建议通过修改《农业技术推广法》和地方法规,制定相关政策,以体制创新为突破,将农业科研、教育单位和现行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同时明确为农业技术推广主体,在资金投入方面给予支持,鼓励其通过多种形式在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实现三大推广主体的有效融合。

1.以项目为载体,推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要瞄准国内外农业发展趋势,每年选定一定数目的重大科技成果转化推广项目,鼓励农业科研、教育单位参与竞争;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申报转化推广项目必须有农业科研、教育单位作技术支撑;实现农业科研、教育与推广机构的有效对接。

2.建立农业科技示范园(基地),发挥辐射带动作用鼓励支持农业科研、教育单位与地方政府、涉农企业等联合建立农业科技示范园(基地)。通过有效运作达到以下目标:一是使农业科研、教育单位的科研成果进一步熟化;二是促进新技术、新成果的集成创新;三是辐射带动周边地区农民积极采用新技术;四是形成规模优势,进一步争取国家财政的支持。

3.选派科技特派员,参与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科技特派员制度是在新形势下,把科技、资本、管理等生产要素植入农村,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密切党和政府与群众联系的有效措施。要鼓励支持农业科研、教育单位选派科技特派员,深入农村基层,采取创办科技实体等形式,引领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不断深化。

4.鼓励科教人员深入农业第一线,直接参与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农业科研、教育单位要有计划按比例地组织科教人员深入农村,开展公益性推广服务工作。与之配套,建议在农业科研、教育单位设立一定比例的农业技术推广岗位,在科教人员工作量中规定10%-30%用于基层推广服务(山东省农业科学院自2005年起规定占中层班子任期目标考核的10%),并允许农业科教人员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前提下,到农村和农业企业兼职,其合法收入应受保护。

5.支持农业科研、教育单位举办农技“110”、网络医院等推广形式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推广服务,成为农技推广手段创新的一个新亮点。山东省寿光市2006年4月利用网络技术,建立了“蔬菜网络医院”。全市16个乡镇建立了210个站点,菜农和专家可以随时在网上见。网络一端连着菜农,另一端连着蔬菜专家。菜农与专家在网上互动交流,有声音,有图像,不出村就能及时诊疗蔬菜的各种疾病,可谓“民心工程”。

在构建以现有农技推广机构、农业科研单位、农业教育单位为主体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过程中,要积极支持涉农企业、农业产业化组织、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中介组织等广泛参与,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新体系。

山东是农业大省、强省,也是最早提出和实施科教兴农的省份,历来重视科技、教育在农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根据国务院“坚持政府主导,支持多元化发展”,“鼓励地方进行探索和实践”的要求,建议山东省在创新发展思路、建立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方面先行一步,再为全国提供新鲜经验,科教兴农更上层楼。

下载农技推广中心主任奉献事业先进事迹材料(大全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农技推广中心主任奉献事业先进事迹材料(大全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农技推广工作总结

    http:///3221788 (使用请双击删除页眉文字)专业好文档为您倾心整理,谢谢使用 农技推广工作总结二O一一年是继续深入贯彻执行党的惠民政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 面推进小康社......

    农技推广工作总结

    农技推广工作总结一年来,我站全体农技干部自觉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与时俱进,团结协作,弘扬奉献精神,在县委、县人民政府及县农业局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农业业务部门的指导......

    农技推广体系材料

    加强农技推广体系建设 提高现代农业科技支撑能力近年来,文登市紧紧围绕促进农民增收的目标,以实施“全国农技推广示范县项目”为抓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全面加......

    年度农技推广工作总结

    文章标题:年度农技推广工作总结2006年,**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按照年初全市农牧业工作会议精神和**各业务站的工作部署,积极主动开展各项工作,具体组织实施了国家和**良种推广......

    2011年度农技推广工作总结

    一年来,我站在县委、县政府及农业局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业务部门的关心指导下,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把农业科技推广放在首位,以服务粮食生产和特色农业“果、药、菌”三大支柱......

    农技推广工作总结

    农技推广工作总结 农技推广工作总结1 我站在镇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以推动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为主线,以促进农民增收减负为主要内容,积极引进、示范、推广农业新技术、新......

    农技推广简报

    农技推广简报 第三期 东西湖农技推广中心 东西湖维农种苗公司公司2014年6月8日早春西瓜嫁接苗出现空心、皮厚的原因及应对措施 今年春季嫁接苗第一批瓜普遍出现空心、皮厚等......

    信息中心主任先进事迹

    信息中心主任先进事迹本人xxx,男,汉族,xx年xx月生,籍贯xx县,xx年xx月参加工作,xx学历,现为xx中心副主任。自参加工作以来,一贯严格要求自己,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尊敬领导、团结同志,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