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影片居里夫人观后感
吹尽狂沙始见金—《居里夫人》观后感F***50
拉起窗帘,关上灯,投影仪的光打在幕布上,一切开始熠熠生辉,我们一同走进一部黑白的经典作品。两小时的电影不算太长,一次心灵的朝圣却受益终生。
皮埃尔居里和居里夫人的名字对于科学界应该无人不知,而在我们小学就已经开始对他们的故事耳熟能详,会把他们的事迹用到作文中诠释什么是伟大的人格魅力、诠释一种对科学献身的无私与虔诚。今天再看一部上世纪的黑白电影,从另一个角度我们审视居里以及居里夫人。知道了剧中的人物、情节、以及结局,剧透理应是索然无味的一件事,然而看过之后,剧中的一幕幕还清晰的留在心里,他们的台词依然萦绕在耳边,依然为他们提炼镭的故事感动得无以复加。我相信这除了电影中深层次的高超的表达之外,皮埃尔以及居里夫人的人生理想与价值观,他们的人格魅力才是真正能够让我们心悦诚服高山仰止的原因。
电影一开始,在大学的课堂上,教授生动的讲解,一个痴迷于科学的女生,嘴里喃喃念什么却因为过度疲惫而晕倒,已然为居里夫人对科学全身心投入的精神做好了铺垫。一个人如果有了坚实的信仰,他便不会迷失,他便有了坚持,他就会全身心投入到建筑自己的信仰的工作中,在追寻信仰中实现自身的价值,而献身科学、为全人类谋福祉就是居里夫人的信仰,也是居里夫人一生践行的事。
之后,就是与居里的相识,一个后来成为她的丈夫并且改变了彼此一生的人。如我们所知,真正的科学家大抵是孤僻的,他们沉浸在科学的世界中无法自拔,而旁边不相干的人不能理解他们。他们需要的是宁静专注,所以皮埃尔居里会认为女人会干扰自己的研究,他认为自己一生只有科学就足够了,一切直到他们遇见。是默契使然也好,是心有灵犀也罢,他们完全是属于同一世界的人,他们有共同的语言——科学,他们有相同的信仰——奉献,他们是一世难寻知己,他们携手前进才能在发现镭的曲折道路上义无反顾百折不回。电影中皮埃尔居里在居里夫人将要离开回到自己的祖国波兰的时候,他思前想后,终于放下格调、鼓起勇气,径直走上了楼梯,推开了那扇门,到心爱的人面前说出自己心中的爱意与欣赏,愿与她共度余生的誓言。毕竟科学家不善抒情,他挽留的告白甚至于有些生硬、苍白,然而我想也正是如此,才正是玛丽要找寻的伴侣,或许只要他一个眼神够坚定,什么都不用说,她就什么都懂了。她理所当然地同意了,他们结婚、度蜜月,再重新返回科学研究,故事步入了一个全新的时段。
如我们所想,两位彼此相爱,又同样对科学如痴如醉的人走到一起,他们会帮助彼此实现人生的价值,这同样是科学界之幸运。从巴黎大学同意给他们实验室让他们提炼镭说起,那所谓的棚屋实验室根本没有任何设备,而且丝毫不能抵抗任何恶劣天气的袭击,夏天热得像火炉,冬天冷得像冰窖,然而居里夫人的一个眼神的交换说服了居里,他不再跟董事会的人解释,他们同意在里面进行工作,没有报怨,不提要求。为了对科学的那份虔诚,他们什么都能忍受,他们能够克服一切困境。
之后是长长的旁白,他们的工作开始了,8吨从波西米亚运来的沥青矿渣摆在他们面前,麻袋在他们面前堆成一堵墙,却丝毫无法阻挡两个意志坚定的人,他们一干就是几个月过去了,几年过去了。他们先是干完了化工厂的所有工序,熔了所有的矿石,他们要从这些矿渣中提限所有的已知元素,直到剩下几盎司的物质,然后再从这几盎司的物质中提取他们那种非常宝贵的新元素——镭。他们干的是一项又一项艰巨的任务,他们不在乎有多辛苦,有多危险,在极度疲劳的折磨中他们还必需时刻与燃烧的烟气做斗争。然而从沥青矿渣中提取的物质还要经过反复的过滤,“5677”这个数字即使在看完影片之后依然清晰地铭刻在脑中,那是他们最后分离钡和镭经过结晶的次数,连到访的开尔文都为之惊叹。从手上的烧伤,居里夫人没有为自己的伤痛感到难过,而是想到他们的工作会产生医学上的应用,镭有可能使某些病症找到新的医疗途径,然后又马上以更大的热情投入那恶劣的实验环境中去,她想用自己的努力换取更多人的健康,这是多么伟大的一颗灵魂!
故事再度出现波折,他们花了4年的心血汗水,8吨的沥青矿,他们坚持下来了,可是难道换来的结里就是最后碗里剩下的那一小块污迹而已吗?皮埃尔呆若木鸡不发一言,我们似乎能够听见他内心深处心跳的节奏都是乱的,他面无表情,他也找不到合适的表情表达他当时的失望。那一刻,居里夫人也失去了所有的耐心,所有的忍耐瞬间崩塌,她一遍又一遍地重复着“must be there”“four long year”。在沉重的打击下,她的声音失去了平时的腔调,完全是迭到了绝望的深渊。而他们不知道,他们已经攀上了绝顶的山峰。那个碗里沉淀的是他们最热烈的梦想,只是他们当时还没有意识到。与他们先前的失落伤情形成巨大反差的是,两个迫不急待的趴在窗户上看向屋内的惊喜万分的脸,屋内的碗里发出的幽绿的光映照出他们笑得那么灿烂的脸庞。终于,终于,老天没有辜负他们的苦心,狂沙被吹尽,揭开了镭神秘的面纱,那碗里闪耀的是他们的所有努力与虔诚,同时他们心灵的“金子”也在闪闪发光。
看完电影我们会有很多词形容皮埃尔和玛丽,伟大无私、坚强勇敢、热爱科学、淡泊名利、待人谦和......然而总感觉还不够。给我最大的感触在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观价值理念,而皮埃尔和居里夫人的价值观就是把自己整个人生投入到科学研究,为了全人类的进步,他们宁愿牺牲自己的利益,最后他们四年的心血都无偿地捐出。他们的价值是在社会奉献,在科学探索中实现的,时代给了他们实现自身价值的机会,他们也抓住了机会回馈于时代。是他们的幸运也是时代的幸运。
对于我们当今的大学生要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就必需要先找淮自己的价值所在,客观地认识自己,从自身的条件出发,不一定像居里夫人他们那样伟大而又高远,只要对我们自身来说是恰当的、是可能实现的。然后就是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增强实现人生价值观的本领。在实现人生价值观的过程中要像居里和居里夫人那样自强不息、尽心尽力、一往无前,如此我们的人生才终会有价值。
最后的最后,再回到影片中皮埃尔为他们的女儿讲的那个枕边故事。“故事里有一个公主,还有一个不是王子的很坚强的人,他们彼此深受,他们一起去远方寻找藏在石头中的宝藏。公主坚信他们能找到宝藏,他们在一起努力地寻找,最后......”此时他们的女儿刚刚进入梦香。
第二篇:居里夫人观后感
居里夫人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唯一两次获得诺贝尔奖金的女科学家。她出生于波兰,一生热衷并献身自然科学。1903年11月的一天,英国伦敦皇家学会把该会的最高奖赏——戴维奖章,挂在一对年轻夫妇的胸前,以表彰他们为人类发现了一种极其珍贵的放射性元素——镭。这对年轻夫妇,就是举世闻名的科学家居里夫妇——彼埃尔.居里和他的夫人居里夫人。夫妇两人望着纷纷前来祝贺的人们,同时流出了热泪。人们只知道发现这种稀有元素的意义,可有谁知道他们付出多少艰辛的劳动。尤其是居里夫人,她不仅是镭元素的主要发现者,更主要的是,她有着别人没有的艰难的历程。
居里夫人1867年11月7日出生在波兰,原名叫玛丽.斯可罗多夫斯卡。少年的玛丽,虽然家境贫寒,但十分好学,16岁那年,她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华沙女子中学,并获得金质奖章。但那时的波兰,已被俄、普、奥三国瓜分,波兰女子没有上大学的权利。家境贫困,又无力到国外求学,因此只好到乡下当了5年家庭教师。在此期间,她省吃节用,积了一点钱准备到国外求学。1891年的冬天,这个年轻波兰女青年只身踏上了去巴黎的旅途。虽然这时天气很冷,但这位女青年的胸中,蕴含着一股渴望的烈火,因为,她马上要到着名的巴黎大学学习,这是她多年梦寐以求和为之奋斗的理想。现在,她的理想就要变为现实,怎么能不激动呢!进入巴黎大学理学院之后,这位贫穷的波兰姑娘每天上课来得很早,总是坐在教室的第一排,全神贯注地倾听教授讲解。下课之后,除吃饭之外,不是到实验室搞实验,就是到图书馆读书。很快,便成为全班中最优秀的学生,备受教师的重视和同学的尊敬。在生活上,玛丽因经济拮据,过着非常艰苦的生活。她在学校附近租了一间又小又矮的阁楼,忍受着夏天的闷热和冬天的寒冷。为了挤时间学习,常常几天不做饭,只吃现成的涂上黄油的面包。晚上为了节省灯油,就到附近图书馆看书,一直到图书馆关门后,才回家点起小煤油灯,伏案学习直到凌晨两三点钟才去休息。由于长期劳累,再加上营养不良,玛丽得了贫血症。玛丽为了节约钱去购买必要的学习用品,经常每天只吃一把小萝卜和半磅樱桃,同时,为了赶功课每天睡不足三个小时。就这样,这位贫穷的女学生,终于以她超人的吃苦精神,于1893年夏,以第一名的好成绩在物理系毕业,获得物理学硕士学位。次年夏天,又以第二名的成绩在数学系毕业,获得数学硕士学位。学成毕业后,玛丽本想回波兰为祖国服务。但由于认识了志同道合的法国物理学家彼埃尔?居里,才决定留下工作。1895年,玛丽和居里结婚,以后,人们称玛丽为居里夫人。就在这一年,德国科学家伦琴发现了一种能透过固体物质的X光射线。第二年,法国物理学家贝克勒,又发现铀矿物能放射出一种与X光线相似的奇妙的射线。这种奇妙的射线,对玛丽来说,具有莫大的吸引力,使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看着妻子认真而坚定的面孔,彼埃尔开始为妻子奔东忙西,做起筹备工作,经过彼埃尔的多次努力,理化学校校长才允许居里夫人使用一间潮湿的小屋作理化实验。
居里自己也放下正在研究的课题,同妻子一道进行工作。居里夫妇的实验室条件极差,夏天里面被太阳晒得像一个烤箱,冬天又冷得人都快冻僵了但居里夫人根本不把这些外在条件放在眼里,因为她知道,科学研究方面的难度比这些更大,她心中关心的只是她的研究课题。就在这样的实验室里,居里夫人把成袋的沥青矿渣,把它们倒在一口口大铁锅里,用粗棍子不停地搅拌,为的是不断的溶解分离钡与镭。经过一千多个日夜的辛苦工作,在几百个蒸发碗中历经5677次“微量除钡法”结晶试验,8吨小山一样的矿渣最后只剩下最后一个蒸发碗中的一点液体,再过几小时将结晶成一小块晶体,那就是新元素镭。居里夫人和居里满怀信心,舍不得离开实验室,与居里一起在实验室等待新元素诞生的时刻。当她满怀希望抑制住激烈跳动的心朝那只小玻璃器皿中看时,她看到4年的汗水和8吨的沥青矿渣最后的结果却是什么都没有,蒸发器上只有一点污迹。居里夫人带着失望和疲倦地回到家,女儿还在等待她讲故事才能入睡,可是此时居里夫人又如何能够讲得出来。望着妈妈失落的神态,女儿问妈妈是怎么回事?居里走进屋里,坐在女儿的床前,为女儿讲述一个美丽童话故事,故事里的美丽金发公主就是居里夫人,居里肯定了夫人的努力,并无私地付出所有支持她,和她在一起继续工作。女儿很乖地进入了梦香,我看到这里就感动得流下了泪水,因为泪水就是最好的真情。晚上她躺在床上,还在想着那团污迹,想找出失败的原因:“如果我知道为什么失败,我就不会对失败太在意了。为什么只是一团污迹,而不是一小块白色或无色晶体呢?那才是我们想要的镭。”居里夫人像是对自己又像是对居里说话,突然,他眼睛一亮:也许镭就是那个样子,不象预测的那样是一团晶体。他们起身跑到实验室,还没等开门,居里夫人就从门缝看到了她伟大的发现:蒸发碗里不起眼的那点污迹,此时在黑夜中发出耀眼的光芒。这就是镭!一种具有极强放射性的元素。
虽然居里夫妇经过四年的努力只提炼出0.1克镭盐,但镭的发现,引起科学乃至哲学的巨大变革,为人类探索原子世界的奥秘打开了大门。可以说,它的发现,开辟了科学世界的新领域,并由此诞生了一门新兴的放射学,所以,镭被誉为“伟大的革命者”。正是因为居里夫妇为科学革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第二年,他们便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奖金。整个影片让我们感到居里夫人那种不计名利,献身科学,造福人类的高尚品质。“个人是渺小的,每个人只能获取一丝知识之光,却能照亮人类获取真理的希望。”居里夫人的话过去了近一个世纪,但她的精神和信念将永远鼓舞我们像她一样相信真理、追求真理,哪怕自己达不到伟人的高度,也要用自己的双手去摘一颗属于自己的星星。
也许很多人的偶像是周杰伦、李宇春、郭敬明、韩寒等等,但在我看来,这些人都是二流货色,真正能够担当得起我的偶像这一重任的除了邓小平和爱因斯坦,便只有居里夫人了。
崇拜居里夫人,最初的动机是因为她是一位伟大的女科学家。这句话的重心在于一个“女”字。在“男生宜读理科,女生宜读文科”的思想浪潮席卷全国校园时,居里夫人无疑是一盏指路明灯,让我这个喜欢理科、又害怕受到“女生上了高中智力发育不及男生”这一诅咒的女子看到了希望。怀揣着寻找理想模板的心态,我在网上看了《居里夫人》这部获得奥斯卡七个奖项的影片。
居里夫人的成功再次证明了“天才是靠99%的汗水,加上1%的灵感”这话不是盖的。她在一次实验中察觉有一种未名的放射性元素存在,带着刨根问底的精神,踏上了寻找新元素的征程。他们遇到了一般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因为年轻、身份是女人、没有实验结果等原因,学校不能提供实验室,只是提供了一个破旧的连风雨都不能遮挡的篷房。他们花了四年功夫,将八吨的沥青通过最原始的方法,结晶一千多次,最终得出一点点水渍样的东西,这正是镭元素。镭元素公布后,震惊世界,对于人类攻克各种疑难杂症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学校决定授予他们最优越宽敞的实验室,但在参加授予仪式的路上,居里教授因车祸去世。后来居里夫人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继续她的科学事业,并培养出了许多出色的科学家。
你可以用“坚持不懈、刻苦奋斗、头脑冷静、永不放弃……”诸如此类的词语来形容居里夫人,她也的确如此。好了,人尽皆知的话就说到这了,下面进入本文主题,也就是我个人的观后感:
一:也不知道是谁说“女生擅长语言艺术,男生擅长逻辑推理”,咱们的班主任甚至还在班会上讨论这个问题,她也很赞成这一观点,还说男生到了高中智力上升较快。我是无论如何都不会相信这一观点的,我只相信有志者事竟成。究竟是什么导致了上述观点的出现呢?我认为那些专家学者们是看了杰出的科学家中,男女各占的比例而得出这一结论的,因为世界上大多数杰出的科学家都是男的。那又是什么导致“世界上大多数杰出的科学家是男的”这一现象呢?那是古代社会长期的重男轻女造成的后遗症,特别是中国这个占据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的国家,重男轻女现象在农村依然存在,由于中国对重男轻女集团的鼎力支持,杰出女科学家所占的比例就更小了。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本段开头的那个观点,误导了中国无数喜欢理科的女生。就这样恶性循环。
居里教授刚开始知道居里夫人要来他的实验室做实验时,不太乐意,他认为女人和科学是绝对对立的,然而居里夫人后来的表现令他刮目相看。学校要选院士时,有人提出女人不能当科学院院士,他哪知道居里夫人根本就不稀罕这个,她的成就早就超过了这个学校的任何一个院士,“院士”的称号不足以承担她神性般的光辉。
有梦想的人都是伟大的,追梦去吧。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二:居里夫人在巴黎攻读数学和物理的硕士学位,学业繁重,有一次在课上晕倒了,教授问她:“你在巴黎难道没有朋友吗?”居里夫人说:“我没时间交朋友。”这话我真是感同身受啊。初中,班里的同学都认为我是个只会学习的人,他们还自祤为是很重视友谊的人,我承认除了学习外还有很多很重要的东西,但我不想像他们那样下课串门聊天,三天两头地过生日买礼物。朋友是自然而然流露出来的,而不是故意去讨好的。
后来我在《哈佛女孩刘亦婷》看到关于交朋友的见解,有了些安慰:“交友有两种方式,一是完善自我的方式,以自身的优秀吸引其他优秀的同学,这是建设性的交友方式。另一种是嬉戏度日的方式,既浪费自己时间,又浪费别人的时间,这是消耗性的交友方式。”
三:居里夫人在片中的最后一段话特别令我感动:“即使现在经过二十五年的深入研究,我们仍然感到前面的路还很遥远。我们取得了许多发现,皮埃尔·居里曾向我表达过的思想,以及他留在笔记里的建议,给了我们很大的指导。但是,个人是渺小的。而每个人他有可能获取一线知识之光,即使非常微弱,也能够照亮人类追求真理的梦幻。正是这些黑暗中的小小蜡烛使我们一点一点地看到前面那改变宇宙的宏伟蓝图的淡淡轮廓。也正是因为如此,我赞同这样的信念:科学是伟大而美丽的,它那伟大的精神力量,将最终洗涤世上的一切邪恶、一切无知、一切贫穷、疾病、战争和痛苦。探索通向真理的光明,开拓未知的新的途径。无论你的视力变得多么的敏锐,圣洁的好奇心将永远伴你成功,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梦想,尤其属于昨天的梦想,让我们高高举起知识的火炬去营造明天的美好殿堂。”
我本来还想用一段话去赞美一下科学,让你们知道科学比人文更实际,比办公室生活更有意义。不过现在不必了,居里夫人的话已经够完美的了。
写到这里,我忽然觉得,我才是自己真正的偶像。其实,人最初的偶像是自己,因为懵懂,人最终的偶像也是自己,因为偶像交予得太多,最终修成正果。
在 巴 黎 大 学 的 一 间 课 堂 里,坐 着 一 位 聚 精 会 神 的 女 学 生,脸 上 露 出 对 知 识 的 渴 求。她 就 是 后 来 两 获 诺 贝 尔 奖,被 称 为 “ 镭 之 母 ” 的 玛 丽 · 居 里。是 什 么 促 使 玛 丽 · 居 里 这 个 名 字 在 物 理 学 史 上 熠 熠 生 辉 ?
居 里 夫 人 成 功 的 源 泉 在 于 她 勤 于 思 考,勇 于 探 索。正 是 由 于 她 主 动 捕 捉 新 的 科 学 现 象,大 胆 推 翻 前 人 的 理 论,才 使 她 一 步 步 揭 开 镭 的 神 秘 面 纱,如 果 她 总 是 被 动 接 收 而 不 敢 创 新,她 将 与 镭 失 之 交 臂。我 们 在 学习中 常 一 味 接 受 老 师 的 指 点 而 缺 乏 独 立 思 考 和 质 疑 的 勇
气,居 里 夫 人 告 诉 我 们,只 有 敢 于 自 己 找 出 一 把 打 开 未 知 之 门 的 钥 匙,才 能 真 正 对 科 学 有 所 贡 献。
居 里 夫 人 用 了 四 年 的 精 力,从 八 吨 铀 沥 青 中 提 取 少 量 钡 镭 混 合 物,在 进 行 5677次 蒸 发 后 才 获 得 了 少 到 肉 眼 看 不 见 的 镭,而 这 一 惊 世 实 验 是 在 一 间 徒 有 四 壁,没 有 取 暖 设 备 又 漏 雨 的 破 屋 子 里 完 成 的。未 知 领 域 的 大 门 打 开 后,还 要 有 一 段 艰 辛 而 漫 长 的 跋 涉 方 能 摘 取 科 学 的 桂 冠。能 否 在 恶 劣 的 环 境 前 不 退 缩,在 反 复 的 失 败 前 不 放 弃,将 决 定 我 们 是 否 能 获 得 成 功。作 为 一 个 理 工 科 的 大 学 生,如 何 使 自 己 甘 于 困 苦 寂 寞,为 科 学 奋 斗 不 息,应 该 从 居 里 夫 人 那 里 得 到 一 些 启 示。
影 片 的 感 人 之 处 还 在 于 玛 丽 · 居 里 那 种 不 计 名 利,献 身 科 学 以 造 福 人 类 的 高 尚 品 质,在 发 现 镭 的 放 射 性 对 人 体 组 织 的 损 伤 时,她 首 先 想 到 的 是 对 医 学 的 贡 献 而 不 顾 自 身 可 能 引 发 绝 症 的 危 险,在 镭 问 世 后,她 又 毫 无 保 留 地 无 偿 公 诸 于 世。这 使 我 想 起 清 华 的 校 训 “ 自 强 不 息,厚 德 载 物 ”,说 的 正 是 为 学 与 为 人 之 道,献 身 科 学 的 精 神 和 造 福 人 类 的 情 操 乃 一 位 科 学 家 的 真 正 伟 大 之 处,也 是 飞 向 科 学 最 高 殿 堂 的 双 翼。
个 人 是 渺 小 的,每 个 人 只 能 获 取 一 丝 知 识 之 光,却 能 照 亮 人 类 获 取 真 理 的 希 望。居 里 夫 人 的 话 过 去 了 一 个 世 纪,但 她 的 精 神 和 信 念 必 将 鼓 舞 今 天 的 莘 莘 学 子,像 她 一 样 相 信 真 理、追 求 真 理,用 自 己 的 双 手 去 摘 取 一 颗 科 学 之 星,为 人 类 做 贡 献。
在没有观看<<居里夫人>>这一影片前,我只知道她是镭的发现者,曾二次获得诺贝尔奖,仅次而已.我也不曾想过去探索她的成功之秘,也不想过去了解她的生活.在我眼里,伟人的辉煌成就背后的牺牲是必然的,也是我们平常人无法做到的,索性也就远远地仰慕他们,不去管他们那些风风雨雨和惊天动地.但是,<<居里夫人>>却在无意中向我走来,让我对她有了更多的认识,更多的感动.她是一位美丽`善良`聪明`勤奋和执着的女性,温柔`体贴的妻子,和蔼的母亲,孝顺的女儿,伟大的科学家。她有辉煌的人生,也有寻常的生活;有欢乐,也有痛苦;有迷惘,也有果断。影片把居里夫人的真实人生表现得淋漓尽致,让我们感觉到伟人并不是那么的高不可攀,只要敢于付出,敢于拼搏,说不定下一个成功的人就是我们。
而我看了影片后,最大的收获是真正明白了获得伟大成就的人,成功不仅源自于他们的聪明`坚韧和勤奋,更离不开亲人`师长朋友的帮助`支持鼓励和关怀。
居里夫人在巴黎留学时,贫穷困扰着她,性别歧视袭击着她。然而,她却凭着聪明`勤奋和执着先后取得物理学和数学硕士学位,并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于巴黎大学。这些成绩使我们感到惊讶,而让我们更为惊讶的是她后来的实验室生涯。在那简陋`条件恶劣的实验室,她用了几年的时间进行提炼镭。她和丈夫两人的工作量就相当于一个工厂的工作量,那是我们无法想象的事。没有坚韧不拔和不屈不挠的精神,如何承受得起这沉重的工作?还有她无论是在吃饭还是睡觉,她都会思考问题,不是勤奋,怎能如此疯狂? 成功绝非偶然,正如她所说:“在成名的道路上,流的不是汗水而是鲜血,他们的名字不是用笔写而是用生命写成的。”而她,也是用鲜血和生命将名字记在史册上,从而也推翻了当时“女人是科学的天敌”这一谬论。
成功的丰碑里,自身努力固然重要,但是,周围人的帮助也不可忽视。
在我看来,居里夫人的成功,还得归功于帮她的人,尤其是她的教授和丈夫。
要不是教授为她介绍了居里先生,并推荐她到居里先生的实验室工作,要不是居里先生的挽留,她很有可能毕业后回到波兰教书,做一名教师。但是,他们的帮助使她放弃了教书的打算,并从此走进了实验室,走上科学研究的道路。
可以说是他们为她指明了方向。
而在她丈夫去世后,要不是亲人`师长`朋友的慰问关怀和开导,她也许会在痛苦中倒下,而不是继续奋斗,再创辉煌。
成功的路上同样洒有别人的汗水和鲜血。
看了她充实`不朽的人生,我们要做的不仅仅是惊叹于她获得的荣誉,我们应该学习她那种执着`坚毅,勤
奋的精神,更要学习她的伟大抱负,为“手持知识的火炬,创建崇高的殿堂”而努力奋斗。
第三篇:影片观后感
《》
-影片观后感
05031301 2013301303
马健
这是一部有关青春年少的电影。
十一岁的单亲男孩从孤儿院逃离,母亲一意寻找爱情,嫌儿子在家里是累赘,不愿收留,于是小男孩寄住在一间弃船上,靠捡易拉罐和废铜烂铁为生。弃船对面一家富家女孩,大概相同年纪,但因为容貌不出众,受人冷漠,与小男孩成了朋友,甚至相约“私奔”,终被貌美如花的姐姐设计,没有走成。
这是一部有关孤独的电影。
年轻母亲寻寻觅觅,四处找寻真爱,找到的却只是男人床上的疯狂。置亲骨肉不管不顾,放纵的肉欲填补不了虚空的魂灵。男孩无处投奔,被母亲赶出门之后深情地痛哭。笔者多成想,孩子乃爱情的结晶,却成了情爱的牺牲品。女孩没人爱是因为不漂亮,问起愿望,答“做个老处女”,讽刺的是,她最希望的仅仅是有人亲亲她的嘴唇。孤独,如果孤独是自找的,有情可原,如果是外人强加的,无论外人是总统,借口,金钱,女人,还是制度,白天没时间,夜晚也要诅咒。人之所以喜欢孤独是因为他更多时间根本不孤独。就算是那个貌美的姐姐,在夕阳下湖塘边,还是孑然一身,窗户前偷偷打量,形单影只。如果妹妹出于同病相怜而与小男孩交好,姐姐幼小的心灵却被浸染了成人世界的地位感优越感,实属孤独的翻倍。
这是一部有关理想的电影。
“诗人”男孩,因为“复述”了一首《我的颂歌》,被人嘲笑,老师,孩子,无一例外,即使小男孩擦抹委屈的泪水,谈到理想还是答“想做一位诗人”。有人说,所谓理想就是坚持,下一秒扛下来了,理想便实现了,而我宁可为自己立一个永远达不到的理想,只为不让欲望与理想一起水涨船高,只为不亲自目睹梦想实现的刹那,上演的另一场烟花落寞。但我始终为有理想的人加油,因为没有理想的人连欲望和悲剧都不曾体验。
这是一部有关乐观的电影。
黄色的暖调画面贯彻始终。无论怎样无助,小男孩拒绝堕落,拒绝与混混为伍,拒绝烟酒。得知破烂地的猫儿被淹死,后悔不已。而儿时的摇乐玩具毕竟代表了男孩的希望,最后绝望了,一狠心将玩具扔了,但还是跳入寒冷的河水里将它捡回来。生活永远不是想象的那么糟糕,也不是热恋时的那么美好。《V字仇杀队》里炸掉政府大楼,不是为了彻底颠覆或者改变,只是为了给人一点希望。而这点希望足以让一个人下得油锅,上得黄泉。
总有一种寂寞,不断盲目寻找爱人,最后只是无尽的寂寞。
总有一种自卑,只是需要一个亲吻被证明。
总有一个笑声,咯咯笑进你心窝里。
总有一篇乐章,触动你内心的柔软。
总有一种陪伴,习惯成自然。
总有一种力量,就算被全世界抛弃,也拒绝与堕落为伍。
总有一个理想,即使众人嘲笑,你依然坚持。
总有一个长者会跟你说:“孩子,这就是生活”
因为看的时间已经是后半夜,困倦中难以全情投入,可细节依然震撼心灵。每次看这种片子,都会惊叹小孩子们怎么这么会演,是灵气的问题,还是心智...怎么形容呢?心智.....看了这片子后,就很感激我妈妈,她真是个好女人。妻子和母亲都做得很好~
看到小猫那段,真想伸手把它们全抱过来。那小孩后来说的话也厉害~生活就是存在,名字不重要,存在方式也不重要,活着,想活着就可以了。而其它所谓的遭遇、所谓的堕落、所谓的尔虞我诈、欺凌凌辱、被亲人抛弃,都不重要,甚至没有阳光只有黑夜也可以,没有布料有塑料也可以,没有温暖有火也可以。
今天被一个干干净净看似真诚的男子介绍护理卡,他说了半天,我说,我用不着这些。他说,你不用护肤品么?你多大了?我说24,他说,比我大哟......周围的女人,各个年龄的,都趋向于精致,而且面部最为精致,相对而言,我的面部却最为邋遢~~~我是女人,我不知道这样的懒散自由还能坚持多久,但,这是我的一个坚持,更直接的体会自然,更直白的存在,也是我的追求。
片子里,我一直不明白的是姐姐对男孩的态度。是讨厌还是妒忌?是讨厌妹妹还是讨厌他?是保护妹妹还是保护自己的自尊?
他的妈妈真是个疯狂的女人,疯狂的女人都不适合做妈妈,但疯狂的妈妈却总有个很特色的小孩儿~这小孩儿比生他的人疯狂,却比他们更有魅力。
对孩子有种很复杂的情绪,一方面是他们的反叛和不负责任;一方面是他们的善良单纯。生活的两面性也如此。或者说,生活介于人与自然之间,所以生活的两面性更明显。
自然本来是最单纯的,却被人类搅乱,而生活既保留了单纯性,又处处体现着混乱。可自然需要搅乱它的人生活着才能被感受存在,感受它的单纯,所以,活着吧,不要想着生死的问题,如果,你很虔诚,就别对自然太多索取,对生活太多抱怨。因为你本来只是个媒介,需要消耗资源的媒介而已。
第四篇:影片观后感(本站推荐)
为学生撑起一处自由翱翔的天空
——观影片《春风化雨》有感
张家港市鹿苑小学陈桦
影片中的故事发生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末一所名叫威尔顿预备学院的中学里。这所升学率不错的重点学校,拥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及良好的声誉。学院的校旨是所谓的四大支柱:传统,荣誉,纪律,卓越。可当学生们关上房门,这四大支柱却变成了:虚伪,恐怖,颓废,污秽。学生们为学校起了一个非常形象的名字:地狱。这座地狱像一部毫无热度与感情色彩的机器,将每一名学生加工成面目一致的合格产品。“异类”教师基廷的出现改变了学生压抑的生活状况。他摒弃了刻板与教条,不用教鞭和体罚,却以诗歌、音乐、运动、以深厚的学识和热诚的心灵开启一颗颗懵懂的心灵。剧情看似简单,但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观看电影时内心深处会跟随剧情一次次深深地被感动。一群受传统教育的学生,和一位反传统教育的老师,在他们之间究竟有什么值得我们去深思?
片段一:教书是为了育人
学生尼尔按照基廷的要求朗读教科书上一篇关于“如何理解诗”的导论。文章的作者矫作地以数轴的方法分析诗歌创作,显然是一篇学究味十足的说教。基廷老师说道:“鬼话!这不是在修水管,这是在谈诗。撕掉吧!”学生们无比震惊。一个叫查理的率先撕去了自己的一页。“刷刷——”,“撕吧!这是一场战争,它关系到你们的心智和灵魂,你们要学习独立思考。”
一个反传统的教师,撕掉了教科书上的腐朽,需要何等勇气,而又有哪位位教师会想到以撕毁课本的极端方式来告知学生“尽信书不如无书”。孔子让我们三岁起就背“学而不思则惘„„”可有的人到了三十岁未必付诸实践。为此教师能做的是什么?一个优秀的老师并不是为教书而教学。爱因斯坦曾说,学校教育的成功与否,在于学生将书本知识遗忘之后,还剩下什么样的素质,精神生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教书与育人和教书育人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教书是为了育人,不是为了知识本身。把教书与育人割裂开来只会两败俱伤。
片段二:教育是充满真诚平等和爱的的事业
上课了,基廷老师这回又带来了个意外,他竟公然站到了课桌上“知道我为什么站到台子上吗?我是提醒自己,要用不同的角度看待事物。读诗的时候,不要只想到作者的见解,还要有自己的见解。马克思恩格斯合写的第一部著作,要寻找自己的声音,要突破!”伴着老师的话音,男孩子们一个接着一个爬上讲台。下课铃声响了,老师布置下一份作业,下周一,每人读一篇自己写的诗。这是一次深刻的互动,那时我在想孩子们站在讲台上看到了或
者想到了什么?
教育要突破定势是需要自由开放的学术氛围。讲桌是什么?讲桌意味着什么?古代也好今天也罢,教师的三尺讲台永远是学生不可也不肯亲近的地方——教条、严肃、压抑。可是在基廷的讲台上我们看不到教鞭更感受不到压抑。让学生站到自己的讲台上不仅仅让学生切身体会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而且通过此举也赢得了学生们的尊敬与信任。此刻,学生脚下的讲台也发生了蜕变,三尺大的讲台是师生之间情感交流的见证,是孩子们值得信赖的精神支柱。试问,一个敢于这样做的老师还有什么学生不愿意亲近他,还有什么学生不愿意把四十五分钟全身心的投入在同他的思想交流中?用自己真切的爱去感化学生,教育是需要真诚、平等和爱的事业,需要教师和学生一同完成的事业。
片段三:做个眼疾手快的伯乐
“一个疯子,狂野的疯子!”学生托德看到黑板上的文字后情绪有些失控,这正是青春的咆哮,最原始的生命状态——诗一样的生命。基廷老师突然捂住了托德的眼睛,托德延续着他的想象“我看见一个令人冒冷汗的疯子,他在告诉我关于真理,真理像使你脚发冷的毡子,只能盖住我们的脸„„”同学们怔住了,多么新奇的修辞啊。
“人一旦被人发现,就发现了自己。”就在这一天包括学生托德在内的所有人都发现了另一个托德。在新生班里教师能尽快记住孩子的名字或者能先记住某个孩子的名字,带给学生的情感交流是不一样的。一旦孩子发现老师记住了自己,就会产生一种强烈的归属感和被认同感,学习动力与自信就是从这些方面一点点积攒起来的,这是我作为学生的切身感受。“世界上不是缺少美丽,而是缺少发现美丽的眼睛”,既然人常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那么老师就做一个眼疾手快的伯乐吧。
影片中还有很多细节很值得我们回味,也带给我们很多思考,因为它隐藏了很多深刻的教育理念。用理解、宽容、耐性和爱心智慧地引导学生的成长,为每一个学生撑起一处自由翱翔的天空。
第五篇:影片观后感
影片观后感
梦想,是茫茫大海中的灯塔,为迷失方向的航船引导方向。梦想,是晴朗夜空高高在上的北极星,为迷失的人指明回家的方向。没有梦想的人,就像迷失在偌大森林里的游客,惊慌失措。没有梦想的人,就像是散乱在天空中的蒲公英,不知何去何从。
中国梦,再不只是梦
可能在观看此影片之前我不会很了解中国当代的事情与发展,更没有理解当代中国到底有如何的强大繁荣,我很感谢这次省情课,是它让我对中国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更让我明白了“中国梦”的含义。
梦想连接道路,道路决定命运。没有正确的道路,就无法汇聚各方的力量,再美好的梦想也无法实现。90多年来,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独立自主走自己的路,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取得革命建设改革伟大胜利,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事实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国梦”的唯一正确道路。
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经过近100年艰苦卓绝的奋斗,付出了最大牺牲,不可逆转地结束了近代以后中国内忧外患、积贫积弱的悲惨命运。从此,中国梦是“中华民族将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进军,使具有五千多年文明历史的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梦想是一种信念的代名词,有梦想才有前进的动力。一个国家能够给予国民,特别是给予青年以梦想,是这个国家能力和发展自信的标志。让梦想来引领青年方向,用梦想去凝聚民族精神。我们今天的“中国梦”,体现的是一种对生活和未来的自信;体现的是对民族复兴、国家发展和改革前行的自信。
一个落后挨打的民族,是没有资格谈论梦想的;一个还没有找到发展方向的国家,也没有能力谈论梦想;一个让多数人没有受益感的国家,人们生活在贫困和不公之中,当然不敢、不愿、也不会有梦想。民族复兴的伟业,改革开放的大业,国家发展的愿景,让中国人站起来和富起来,就是为了让国民,特别是年轻人有资格做梦,为了让国家有能力兑现关于“中国梦”的承诺!
有了党的十八大的召开,给我国指出了明确的方向,大会的主题: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这一主题为我们大力发展,提供了明确方向,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
中国一个繁荣而富强的国家,即使困难重重却依旧昂首阔步的国家,加长久屹立于强国之中,因此“中国梦”富国强国梦,在十八的引导,各族人民的努力下将不再是一个口号,而是一个事实。
我的梦,教师梦
梦想使人疯狂,他是人生的动力,也是人生的源泉,因此我们应该有自己的梦想,即使人家如何奚落我们,即使前面如何坎坷,我们都应该用梦想的动力促使自己前行。
我的梦想很简单就是能够在毕业后做一名伟大的人民教师,为祖国,为下一
代做出一点微不足道的力量,也能更好的利用只是,将所学毫无保留的传授出去,将更多的专业只是吸收进来。对于很多人来说,英语可能是一个非常长吓人的词,对我而言也不例外,但是为了梦想我不得不前行,不得不做出努力与目标,只得告诉自己“Where there is a will, there is a way.”面的着强劲的对手心里面总是会有放弃的念头,但是每每想到父母,想到自己的目标坚持下来啦,我想也正是因为一次又一次的战胜了自己内心消极的想法,我才有可能走向现在。我很感谢我的梦想赐予的力量,是他让我懂得了坚强,懂得毅力的重要性。
大一以来日子似乎很轻松,因为课程不多,所以对自己要求也很低,方向感也没那么明确。踏入大二,似乎迫切感就立马袭来,普通英语四级,专业英语四级„„看着这些字眼,心里面的压力真的好大,看着一本本没有背完的单词本,一套套没有完成的真题试卷,似乎方向感埋没在压力之下,但竞争如此强烈,面对学习,面对我还没有接触的工作,我的这些消极颓废的想法只好被消灭,再也不能让他们滋生,因为我的梦想是当一名教师,所以我的加把劲,给自己足够的动力,一步步去触及成功,我每天都要逼着自己去练习口语,背诵单词,练习写作,每天都听听力,实话说着真的很累很辛苦,但是看着自己的进步,退一步想,其实也值得啦!无劳不获嘛,我为自己梦想付出了,我想我一定会成功的。
Nothing is impossible这就是我的动力。
少年强,则国强。
少年智,则国智。
中国梦里有我,我的梦里有中国。如果说中国梦如同临天大夏,我愿做大厦里的一石一木,成国之栋梁,尽绵薄之力。
班级:2012级英语5 班专业:外语系
姓名:彭媛媛
学号:122002015049时间:2013年11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