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身边的小康生活演讲稿
身边的小康生活
四(2)武璇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
我是武璇。早晨起来,可爱的老爸已经整出了几样精美的早点:金黄的煎鸡蛋,香浓的豆浆,还有热腾腾的馒头,我不由开心地亲了老爸一下。
吃着早饭,突然想起老师早上布置的一篇征文:我为小康做贡献。我还完全没弄清楚“小康”是个什么东西,这可咋办?我一边嚼着早饭,一边向爸爸求援:“什么叫小康?”爸爸点了点我的鼻子,想了想说:“衣食无忧,家庭生活比较宽裕,可以安然度日。”我如释重负:“嗨,这就是小康?!那咱们不是一直在‘小康’吗?”一旁的妈妈笑了起来:“孩子,‘小康’不是一个人的小康,是大家的小康。是能感受到的、人们共同拥有的小康。”“太深奥了,老妈!”“不深奥,不信,待会爸爸送你上学时,看看自己身边发生的一切。”
坐上妈妈的电瓶车,开始了我的“小康之旅”。我家住在广州路,妈妈的车一转,到了马路上,那里是一片错落有致的高楼大厦。还记得上幼儿园时,我家就在那里,拥挤破旧的两间房,厨房卧室不分家,老鼠时不时来溜门留宿。不过,大家差不多。现在不一样了,大家都住上了干净整洁的套间,面积也大了很多,舒服多了!我突然灵光闪现:对啊,这就是妈妈说的:大家的小康啊!
正想之间,妈妈的手机突然响了起来,“喂?到学校了吗?有人买东西,你快回来报个价格。好的,再见”。原来是爸爸,嗬,社会真是进步了。记得小时候只有固定电话,如果出们了,根本不方便联系,而现在手机实在便捷了我们的生活。
“注意,妈妈要拐弯了!”在林阴道上慢跑的叔叔,看起来很满意早晨的清新空气;练着自编健身操的老爷爷慢悠悠地哼着戏文,自得其乐;一些操着羽毛球拍互相“炒豆子”的阿姨们,一边打球一边笑嘻嘻地交谈。我记得一篇报纸上的报道这样揭密:运动能让人分泌产生快乐的物质。我想,他们身上一定充满了这种物质。这应该就是小康了——让大家共同快乐、感到幸福。
“到了。”妈妈的电瓶车停在学校的门口。我开心地朝着校门飞奔,突然想起我的“小康之旅”还有一个问题,连忙刹住脚步,回头问妈妈:“妈,小康是怎么来的?”妈妈回答:“当然不是天上掉下的馅饼,小康是大家共同建设出来的。”我又有点不明白了:“怎么建?像建大楼一样吗?”妈妈爽朗地大笑起来:“差不多吧。爸爸努力做一个好商人,为更多的人服务;妈妈争当爸爸的助手,做一个勤快的人;各行各业的人一起努力,就会把小康这栋大楼建好、建的更漂亮。”我豁然开朗,在早晨温暖的阳光里冲妈妈挥挥手:“我也会建设小康——当一名健康成长、文明又快乐的小学生!”
第二篇:我身边的小康生活
我身边的小康生活
宿豫区顺河中小学四(5)班谢可欣 金色阳光洒满大地,蔚蓝天空飘着白云,走在乡间小路上,我心情特别舒畅。“人逢喜事精神爽”。
今天,妈妈交给我一顶特殊任务:去探望“五保户”王爷爷。顺着蜿蜒小路,我来到王爷爷家,破矮的房子已经换成一幢新楼房,红瓦白墙,宽大的庭院里种着各种花木,牵牛花爬满了篱笆,丝瓜藤攀上了屋顶,紫红的葡萄挂满了枝头,两大盆兰花分列在大门两旁„„这是一幅多美的新农村图画啊!我推开了门,正好有人从房里走出,整个人看上去精神抖擞。我定眼一看,原来是王爷爷。“王爷爷”我笑着喊到。王爷爷笑道:“丫头,原来是你呀,有两三年没到爷爷这来了吧,哟,都长这么高了”。“爷爷,你们家可真漂亮!”“是呀孩子,这两年日子越过越好了,都是党的政策好啊!村领导、队领导多次来看我,给我送米、送油。我十分感激啊!”“是呀王爷爷,现在家家奔小康,所有人的日子都红火起来了!”“对对对,我呀,可算过上好日子喽!”王爷爷爽朗的笑了。不知不觉傍晚了,王爷爷非要留我吃晚饭。饭桌上,王爷爷不停地说:“得谢谢党啊,是党给了一切啊!”王爷爷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告别王爷爷,回家路上我一真在想:如今中国是一条腾飞的巨龙。“神五”、“神六”飞天,“嫦娥一号”奔月成功,实现了中华儿女几千年来“欲上青天揽明月”的梦想,证实了中国是强大的。
“全面创小康,建设新宿豫”全区人人响应政府号召,发奋图强,争创文明社区、共创小康社会。作为一名普通小学生,我的感受是深切的。
指导老师:罗芳
家长姓名:谢冰
第三篇:小康生活就在我们身边
小康生活就在我们身边
盼小康,奔小康,小康生活就在你我身边。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在日常生活中,宝应县民的钱袋子“鼓起来”了、衣着服饰靓起来了、食物精致起来了、住房更宽敞了、通讯方式更便捷了、私人轿车多起来了,假日旅游热起来了……每时每刻,我们在感受着变化,也见证着小康生活的来临。
早在西周时候,小康一词即已出现。《诗经》上的《大雅〃民劳》中便有“民亦劳止,汔可小康”的句子。在这里,小康是生活比较安定的意思。
宝应是个农业小城,宝应的“金湖银荡”得天独厚,特色农业享有盛名。境内拥有耕地 90万亩,湖荡水面70多万亩,全县常年种植荷藕12万亩以上,年产量10多万吨,有加工出口企业17家,荷藕的产量、品质、出口量均居全国之冠,所以该县也被命名为全国唯一的“中国荷藕之乡”。宝应的教育事业也是宝应人民自豪的.宝应实验初中这所学校以“德智双全,文理兼通,学创俱能,身心两健”为育人目标,着力培养“走向世界的现代中国人”,注重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课程改革,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作业创新,让学生乘上减负的快车;选修课程,使学生的潜能充分释放;综合实践,让学生的能力得到锻炼;英才工程,使学生的特长更加闪光;阳光计划,让学生走出人生的雨季;艺术教育,使学生形成完美的人格;对外交流,让学生感受精彩的世界;赏识教育,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合作教育,让学生学会和谐共处。
小康生活让宝应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小康生活就在我们身边!
第四篇:小康生活在我身边作文
小康生活在我身边
正红镇第二中心小学 三(4)班 陈亦 指导教师:高芳 前几天,我看到电视台播出了一些关于建设小康社会的宣传标语,我就问爸爸,小康是什么?爸爸说,所谓小康,其实是指在温饱的基础上,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达到丰衣足食。这个要求既包括物质生活的改善,也包括精神生活的充实。
奶奶慈祥地说:“你看你们现在生活得多好啊,像我们那个年代穿的衣服大多都带着补丁,很少能穿上新衣服。老的少的都穿蓝色,哪像现在衣服颜色、式样看得我眼都花了,当时就流传这样一个顺口溜——新老大,旧老二,缝缝补给老三。” “那时候我们上学一支铅笔用到捏不住了都不舍得扔掉,用个笔套套在铅笔上继续用。去上学最怕遇上下雨天,路上一片泥泞,为了不把鞋子弄得又脏又湿,就把鞋子脱下来光脚走着去上学……”爷爷感慨万千地说。
“是啊,是啊。”爸爸接着说,“我们小时候一个生产队才有一台电视机,到了夏天的晚上,主人家老早就把电视机抬出来,看的人比看电影的人还多,而且,就那么两个台,你看现在家家户户都有电视,还装上了数字电视,网络电视,你想什么时候看都行!”
“吃的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咱们小时候一年到头吃得多是咸菜、大酱,能吃上盘青菜就很不错了,每年过年是我们最开心的时候了。”妈妈微笑着说。
“为什么呀?”我不解地问。
“到那时候才能吃上好吃的肉和鱼呀。”妈妈意味深长的说。
想到这我不禁暗下决心,沐浴在这幸福的生活中,我一定要更加努力学习,将来成长为国家的栋梁,把国家建设得更加富强,把家乡建设得更加美好……
第五篇:小康生活
同创优良环境 共奔全面小康
(**##电子集团有限公司 ***)
**##电子集团有限公司位于余姚市泗门镇小路下村,公司的发展始终与“三农”的发展休戚与共、密切相关。反哺家乡、回报社会,既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企业应有的社会责任。
我们公司的前身是村办集体企业,1997年转制前,小路下村实行的是“以厂带村”体制,集团公司内部实行的是集体控股、个人参股的股份合作经营方式。集体企业的发展,带动村民脱贫过上小康生活,推动人居环境不断美化。1997年起,小路下村实行“村企合一”体制,村企工作分开,管理一套班子。2001年小路下村与贫困村庙山路村合并,集团公司实行转制,村集体退出所持股份,我仍担任村党委书记。
无论是集体控股经营时期,还是集体退出所持股份以后,公司管理层始终不忘自己是集体一员,个人致富不忘父老乡亲。公司在征地扩厂、人才引进、员工居住、员工文化和社会治安等方面赢得了良好的投资发展环境,广大村民也赢得了更多的就业岗位和创业空间,赢得了更多的公共福利和优美的人居环境。公司逐步成长,现已有45家成员企业,去年实现销售收入9亿元;公司所在的小路下村,也由一个“翻落大队”发展成为全国首批文明村和省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
回顾近几年我们村企共建新农村的情况,主要的做法有以下几方面:
一、村企发展同谋,经济发展共推。实行“村企合一”和企业转制后,我们公司决策层,一方面千方百计做大做强企业,另一方面,想方设法推进集体经济和农业、三产的发展。一是坚持饮水思源,主动回报家乡建设。近10年来,公司回报支持村公益事业的建设资金已经接近2000万元。特别是2001年后,每年向村集体上缴130多万元的公共事业建设基金,到去年年底,已累计向村集体上缴近千万元。二是转换发展思路,共推集体物业经济发展。积极协助村党委将集体经济的发展转到发展物业经济上来,盘活集体存量房产和土地,通过出租增加集体收入。目前,集体每年已有近600万元的固定收入。三是引入工业经营理念,支持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协助村积极引进和推广农业新技术、新品种和高效生态生产模式,大力发展绿色精品和休闲观光水果基地。目前,葡萄基地已被列为国家级农业示范项目和**市绿色精品水果基地,成为一个“农家乐”旅游观光点。
二、弱势群体同扶,公益事业共办。据不完全统计,2001年至今,公司及下属企业捐资用于村道改造等基础设施资金超过200万元。主动资助村里建立专职民防队,主动建立“爱心基金会”和“爱心物资超市”,与困难户和残疾人家庭结对,每年为85岁以上老年人发放慰问金,义务资助困难重病家庭和大学生就学。
三、村庄文明同育,和谐村庄共建。我们和村一班人坚持“口袋脑袋一起富、物质精神两手抓”的理念,共同培育精神文明,同心协力建设和谐村庄。2001年以来,公司累计捐资近100万元,支持建设村文化公园,改善老年协会活动设施,扶持组建村腰鼓队等业余文化团队,举办艺术周等群众文体活动。同时,出资建造企业员工公寓、大学生公寓。各企业配合村里开展“十星级文明户”评选活动。
企业是社会的细胞,社会是企业生存发展的落脚场所,财富积累来源于社会,也应该回报于社会。下步,我们将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的号召,更加主动地投身到新农村建设之中,积极探索回报社会、报效家乡的常态化、制度化路子,继续深化村企合一共建新农村的措施,在新农村建设中赢得企业的社会价值和不断发展。
积极探索企业帮扶建设新农村之路
(**华丰建设集团 王祉絖)
**华丰建设集团是一家以建筑为主业,集市政、装饰、安装、园林和房地产为一体的国家建筑特级资质总承包企业集团,拥有7个控股子公司、18个国内建筑分公司、1个海外建筑承包公司。2005,集团完成总产值32.5亿元,实现利税总额1.6亿元。华丰建设集团作为一家民营企业,是伴随改革开放而发展起来的。可以说,没有改革开放政策,就没有我们华丰的今天。当前,党中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这是一项惠及广大农民群众的民心工程,是构建和谐社会,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作为一个来自农村、依靠改革开放而不断发展壮大起来的企业,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带头参与新农村建设这一伟大事业,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这些年来,我们企业在逐年得到发展的同时,没有忘记回报社会,始终把回报社会当作一种责任和义
务。比如,为帮助农村建设,我们已捐资数百万元,先后帮助江西井冈山、浙江江山市农村,修路筑桥、建造农村学校教学楼。同时为支持农业和慈善事业,我们在提供市农业基金和象山县慈善事业等方面也做了一点小贡献。另外,为帮助贫困学生上学和灾区群众解难,除企业拿出资金捐款外,还积极发动职工捐资捐物等等。近几年来,已累计向农村公益慈善事业和各类“扶贫”及“希望”工程基金捐款总计达5000多万元。
我集团准备与象山黄避岙乡甲屿村开展村企结对共建活动。初步打算:
一、将选派有能力人员,成立工作班子,专门负责抓好此项工作。同时,根据各阶段工作进展情况,不断充实加强这方面的人才力量,为开展共建活动提供组织和人才保证。
二、结合甲屿村实际状况,我们将首先做好对该村的调查摸底工作。在此基础上,与该村干部共同商讨发展思路,并在政府的指导下,协助搞好发展规划,制定有关发展目标,为下一步共建项目的具体实施打好基础。
三、计划利用华丰自身产业优势与结对村的资源优势,具体选择投资建设项目,包括发展休闲旅游、观光农业、生态农业、新村建设等项目。通过项目投资,形成上下产业链发展,为建设新农村提供强有力的经济支撑,以此来促进甲屿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和村民收入的不断提高。
四、根据我集团的二次创业发展目标,今后一段时期,我们将结合自身产业优势,重点抓好建筑职业技能培训、劳务输出培训和高科技项目发展工作。
村企结对 互助共赢
(**永发集团 胡小良)
**永发集团有限公司位于北仑区小门村,始建于1988年,刚开始时属于村办企业,到现在已发展成为年产值1亿多元,拥有数百名职工,年创利税1000多万元的初具规模的集团公司。
永发集团从建厂初期的小规模生产,发展到现在的集团公司,这个过程可以说就是小门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的过程。永发集团的成长离不开小门村,两者相辅相成,共生共息。最初办保险箱厂是大家共同出资兴办的,后期由村办企业转制,但为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转制后村级原始资金(土地等)一直未脱股,而是作为村投资款,享受企业利润的分成。至去年年底,小门村在永发集团的投资款累计达1000万元,这种做法既满足了企业发展资本积累需要,又大大发展了村级集体经济实力,可以说是双赢。
村企结对的成效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增强了村级集体经济实力,为村级建设提供了强大的财力支持。二是解决了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问题,目前在永发集团工作的小门村村民有500余名,人均年收入1.8万元,促进了农民收入的增加。三是力所能及地帮助村里解决了村庄建设的资金缺口等,美化了村庄环境。
我们永发集团作为前阶段国家政策的受益者,对于帮助农村实现共同发展有义不容辞的责任。下步我们将在现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企业发展规模,加大对小门村的帮扶力度。我们将围绕小门村建设,力所能及地帮助解决一些实际困难,在促进企业联村帮扶上做更大的文章。一是要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小门村现有各种资源优势,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力;二是要加快农村环境整治建设步伐,打算与村合作治理污水;三是建立村企文明奖励基金,共同建设乡村文明。
找准切入点 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
(**富邦集团 谢松茂)
我们富邦集团公司最近几年工业和商贸服务业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最重要的基础还是来自于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乎企业可持续发展问题,完全符合企业发展的需要。企业是根植于社会的,应该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也应该回报社会,关心、支持和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我们认为,企业在参与村企结对建设新农村的过程中,应找准企业与农村、农民合作、支持农业发展的切入点。要辅助农村发展生产力,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这是企业支持和参与新农村建设的核心任务。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企业参与村企结对建设新农村要取得良好的“双赢”效果,还要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企业还需要培育农民敏锐的市场意识,培养其自我发展能力。
例如,富邦集团控股企业———**市五金索具有限公司位于洪塘镇,2005年销售收入2.1亿元,利税2000万元,公司的外加工业务很好地解决了农村部分劳动力就业问题,在其周边农村形成了产品加工链,直接带动了半浦、洪塘、慈城、庄桥等地20多个村。在农村的加工企业就有56家,外加工年产值达到了l
亿多元,占公司总产值50%左右,吸纳了外加工劳动力1500人。反过来,这些加工企业也为五金索具公司节省了管理成本,扩大了企业规模,增加经济效益。实践证明,企业在农村发展外加工业务能够实现村企“双赢”,是一种切实可行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效途径。
又如,富邦集团参股企业———**T.C.C佳酿有限公司,年消耗大米3000吨,总价值约700万元,主要供应源来自黑龙江农村;年消耗青梅100吨,总价值约200万元,主要来自奉化溪口农村;年消耗杨梅20吨,总价值约10万元,主要来自余姚、慈溪农村。这类产品原料是农产品,完全可以通过村企结对,形成产业链,指导农民种植、加工,提升农产品档次,提高农业效益,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再从我们集团公司的用工情况看,在15000名员工中,外来用工占了30%,大约5000人,而本地农村的用工只有35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