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市援助就业5000人活动工作汇报
一、主要做法
1、高规格、严要求强化组织领导。“援助就业5000人”活动是市委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改善民生的一项重要内容,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按照市委**书记的要求,成立了“援助就业5000人”活动领导小组,由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同志任组长,**市长亲自过问活动的筹办情况,听取工作汇报。5月初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专门制定了活动实施方案,向市委、市政府作了专题汇报。5月中旬又召开了各县(市、区)劳动保障局分管局长、就业中心主任及相关部门负责人会议,要求各地尽快对接,主动向县(市、区)政府汇报情况,成立相应的工作班子,并按照市总体方案和步骤安排,组织好这项活动。
4、实名制、广覆盖全力托底安置。一是筛选发布。对招聘会后的空缺岗位及仍未就业的困难人员,逐一进行登记建立人员花名册,在社区实名张贴发布,使要求岗位援助的每户就业困难家庭都能知晓市区公益性岗位使用空缺情况。二是分类包干。根据花名册对未就业的就业困难人员按社区落实到人头,实行分类包干援助。对有劳动能力年龄在40周岁以下且人数较多的,由社区通过组织举办小型专场洽谈会的形式进行援助;对年龄在40周岁以上就业较为困难的,由社区通过社区公益性岗位进行援助;对社区自身难以消化或难以通过岗位推荐实现就业的,由户口所属地街道在开发的社区公益性岗位中统筹安排,实行托底安置就业。三是动态援助。开展了周跟踪、月家访、季调查的帮扶制度,定期了解就业困难人员对岗位的适应情况、收入状况,帮助其稳定就业,同时不定期地了解就业困难人员工作和生活情况,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有关矛盾与问题,切实做到帮助一人就业,解决一家生活,维护一方稳定。
二、成效与特色
这次全市“援助就业5000人”活动的成功举办,极大地提高了广大用工单位和求职者对政府的信心,切实解决了相当一部分企业用
工和困难群众就业的问题,让企业和群众得到了实惠,先后建立健全了就业困难群体登记管理、援助岗位采集、再就业援助跟踪服务动态管理三项工作制度,实现了“五个全部”,凡是符合援助条件的,全部登记管理;凡是需要政策帮扶的,全部及时帮助落实;凡是有培训愿望的,全部提供免费技能培训;凡是自谋职业、自主创业的,全部给予社会保险补贴,凡是不挑不拣工作岗位的,全部提供就业机会。与以往相比,本次活动具有以下三大特色。特色二,把动员组织与政策引导相结合。为组织好这次“援助就业5000人”活动,吸引用人单位主动吸纳就业困难对象。在工作中,始终注重发挥三点优势作用:一是政策优势。凡吸纳就业困难对象的市区各类企业,均可全额享受为期不超过3年的企业应缴部分的社会保险补贴和岗位补贴。二是网络优势。结合各类用人单位的缺工情况,通过市、县(市、区)、街道(镇)、社区(村)四级基层就业服务网络,有针对地组织劳动力资源,开展定向培训,最大化地满足各类企业的用工需求。三是服务优势。对提供援助岗位的企业,选聘就业困难人员的机关事业单位、就业援助基地、街道社区就业实体除享受再就业优惠政策外,给予人力资源市场会员服务、免费服务和绿卡服务。诚恳的态度、优质的服务和不折不扣落实各项优惠政策的良好工作作风赢得了不少部门、单位的信任,改
变了过去不愿接受、不愿招收就业困难对象的做法和态度。市城管局主动与劳动保障部门联系,要求从就业困难人员中招用城管执法协管员。市规划局也准备从就业困难人员中选聘一部分规划监察协管员。三、问题分析
这次活动仍有609名就业困难人员未能实现就业。其原因有三:一是对援助的岗位期望值较高,在工作时间、福利待遇、工作地点上提出种种不切实际的要求,导致就业难,难就业,不少人几经推荐,仍未能尽快实现就业。据统计这部分人员约占78.1%。二是已接近法定退休年龄,希望实现稳定就业,平稳过渡到退休,不愿接受托底安置到公益性岗位就业的约占4.1%。三是受扶持创业优惠政策的影响,改变求职就业的初衷,打算通过自主创业实现自我价值的约占17.8%
四、下一步打算
我们将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第三阶段整的要求,做好这次“就业援助5000人”活动计划的跟踪落实,巩固前阶段取得
的成果,进一步广开就业渠道,加大援助力度,扩大困难群体就业。1、强化责任,确保目标任务到位。进一步落实市政府就业再就业和社会保险工作目标考核机制,组织对各县(市、区)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进行督查,确保按序时进度完成各项目标。严格按照市“就业援助5000人活动方案”的要求,定期检查就业援助服务组织开展情况,实行责任到人,目标到人。
2、分类指导,确保跟踪服务到位。继续做好就业困难人员的援助工作,对活动期间未能实现就业的困难对象,继续提供多形式、多渠道的就业服务。对有就业愿望的特别困难的就业对象,继续做好托底安置就业工作,确保一个不漏。对有创业愿望的,帮助落实创业项目、提供小额担保贷款政策帮扶。对接近退休年龄的,依托街道社区做好解困帮扶工作。
3、健全台帐,确保动态援助到位。各地要及时掌握就业困难人员的基本情况,建立健全就业困难人员登记台帐、托底安置就业服务工作台帐及跟踪服务情况台帐,确保出现一个,登记一个,援助一个,解决到位一个。
www.xiexiebang.com【xiexiebang.com范文网】第二篇:我市援助就业5000人活动工作汇报
为贯彻落实市委关于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部署要求,进一步改善民生,援助城乡就业困难群体就业再就业,5月15日至6月底,在全市组织开展了“援助就业5000人”活动,按照“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发动、全员参与”的思路,采取“市县整体联动、市区统一运作、政府部门搭台、市场供求对接、重点托底安置”的方法,经过宣传发动、资源
组织、信息发布、供求对接、托底安置五个阶段,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全市共登记就业困难对象5790人,援助就业5181人,其中:通过组织市县联动的大型招聘洽谈会供求对接,提就业岗位22376个,帮助4949名困难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通过托底安置,帮助232名困难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目前尚未就业的有609人。
一、主要做法
1、高规格、严要求强化组织领导。“援助就业5000人”活动是市委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改善民生的一项重要内容,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按照市委**书记的要求,成立了“援助就业5000人”活动领导小组,由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同志任组长,**市长亲自过问活动的筹办情况,听取工作汇报。5月初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专门制定了活动实施方案,向市委、市政府作了专题汇报。5月中旬又召开了各县(市、区)劳动保障局分管局长、就业中心主任及相关部门负责人会议,要求各地尽快对接,主动向县(市、区)政府汇报情况,成立相应的工作班子,并按照市总体方案和步骤安排,组织好这项活动。
2、大范围、高密度认真调查摸底。一是成立了全市就业困难对象调查组。全市共组织了36个专项调查小组,按照x政发[2009]74号文件明确的10种对象,在全市范围内开展逐人逐户的调查登记工作。市区专门印制就业困难对象调查登记表,由市区各街道、社区分别负责辖区内的就业困难对象调查摸底工作。各县(市)也依托基层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开展了形式多样调查摸底工作。经过一周的仔细摸排,建立了就业困难人员基础台帐,汇总上报就业困难对象5790人,其中特别困难对象(零就业家庭、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家庭、双下岗失业或单亲家庭)1955人。二是成立了全市“援助就业5000人”活动岗位采集组。按照方案中明确的全市援助岗位不少于10000个,其中市区不少于3500个的要求,分50个采岗小分队,分别到机关事业单位、就业援助基地和其他各用工单位采集适合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的岗位。先后采集就业岗位22376个,其中公益性岗位1298个,30家就业援助基地岗位872个,企业用工岗位20206个。市劳动保障局和市人事局还专门召开市直机关事业单位公益性岗位申报工作会议,要求及时上报空缺的公益性岗位,共采集公益性岗位26个。
3、多层次、大规模合力举办活动。5月31日上午,由xx市委、市政府主办,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承办的“援助就业5000人”暨服务企业用工市县联动大型招聘洽谈会在xx市奥体中心隆重举行。活动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层次高。这次活动由市委、市政府主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到市区主会场宣布招聘洽谈会开幕,市政协主席**,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市委常委、秘书长**,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等领导出席开幕式察看主会场。各县(市)同步设立分会场,当地党委、政府领导亲临现场,出席分会场开幕仪式。建湖县于5月31日和6月19日分别举办了专场招聘和小本创业项目推介暨成果展示会,县长**、县副书记**、常务副县长**出席了会议。二是规模大。此次活动,市区主会场及各县(市)7个分会场共组织492家用人单位进场招聘,提供岗位21078个,动员和组织下岗失业人员、返乡农民工、高校毕业生等各类劳动者4.6万人进场求职,其中市区主会场有6000多人。三是效果好。活动中,求职人员和用工单位纷纷向报道活动的新闻媒体表示感谢党和政府对就业困难人员的关心,为企业用工搭建平台提供载体,有效解决了一批困难对象就业难和企业用工难的问题。全市共有7229人达成就业意向,其中就业困难对象2860人。
4、实名制、广覆盖全力托底安置。一是筛选发布。对招聘会后的空缺岗位及仍未就业的困难人员,逐一进行登记建立人员花名册,在社区实名张贴发布,使要求岗位援助的每户就业困难家庭都能知晓市区公益性岗位使用空缺情况。二是分类包干。根据花名册对未就业的就业困难人员按社区落实到人头,实行分类包干援助。对有劳动能力年龄在40周岁以下且人数较多的,由社区通过组织举办小型专场洽谈会的形式进行援助;对年龄在40周岁以上就业较为困难的,由社区通过社区公益性岗位进行援助;对社区自身难以消化或难以通过岗位推荐实现就业的,由户口所属地街道在开发的社区公益性岗位中统筹安排,实行托底安置就业。三是动态援助。开展了周跟踪、月家访、季调查的帮扶制度,定期了解就业困难人员对岗位的适应
情况、收入状况,帮助其稳定就业,同时不定期地了解就业困难人员工作和生活情况,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有关矛盾与问题,切实做到帮助一人就业,解决一家生活,维护一方稳定。
二、成效与特色
这次全市“援助就业5000人”活动的成功举办,极大地提高了广大用工单位和求职者对政府的信心,切实解决了相当一部分企业用工
和困难群众就业的问题,让企业和群众得到了实惠,先后建立健全了就业困难群体登记管理、援助岗位采集、再就业援助跟踪服务动态管理三项工作制度,实现了“五个全部”,凡是符合援助条件的,全部登记管理;凡是需要政策帮扶的,全部及时帮助落实;凡是有培训愿望的,全部提供免费技能培训;凡是自谋职业、自主创业的,全部给予社会保险补贴,凡是不挑不拣工作岗位的,全部提供就业机会。与以往相比,本次活动具有以下三大特色。
特色一,把市场服务与托底安置相结合。在发挥市场调节就业作用的同时,注重运用帮扶手段解决困难人员的再就业问题。对有一定市场就业能力的就业困难对象,通过日常服务和举办劳务集市及大型招聘洽谈会的形式,解决一批困难人员就业。对市场就业能力弱的,落实专人提供送岗位、送培训、送政策“三送”服务的方式,帮扶一批困难人员就业。对提供上述两种市场化服务仍难以实现就业的,由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开发的公益岗位中,托底安置一批。活动期间,通过综合运用上述三种方式实现就业的分别为2860人,1857人,232人,占总数的57.8%,37.5%,4.7%。
特色二,把动员组织与政策引导相结合。为组织好这次“援助就业5000人”活动,吸引用人单位主动吸纳就业困难对象。在工作中,始终注重发挥三点优势作用:一是政策优势。凡吸纳就业困难对象的市区各类企业,均可全额享受为期不超过3年的企业应缴部分的社会保险补贴和岗位补贴。二是网络优势。结合各类用人单位的缺工情况,通过市、县(市、区)、街道(镇)、社区(村)四级基层就业服务网络,有针对地组织劳动力资源,开展定向培训,最大化地满足各类企业的用工需求。三是服务优势。对提供援助岗位的企业,选聘就业困难人员的机关事业单位、就业援助基地、街道社区就业实体除享受再就业优惠政策外,给予人力资源市场会员服务、免费服务和绿卡服务。诚恳的态度、优质的服务和不折不扣落实各项优惠政策的良好工作作风赢得了不少部门、单位的信任,改变了过去不愿接受、不愿招收就业困难对象的做法和态度。市城管局主动与劳动保障部门联系,要求从就业困难人员中招用城管执法协管员。市规划局也准备从就业困难人员中选聘一部分规划监察协管员。
特色三,把两项新规与社区兜底相结合。将市政府新近出台的解决就业困难人员就业的《xx市区公益性岗位认定使用和管理办法》(x政发[2008]215号)和《xx市区建立就业援助基地安置就业困难人员试行办法》(x政发[2008]216号)这两项政策,与原由社区单一对就业困难人员进行兜底的做法结合起来,为托底安置就业困难人员提供了政策依据和岗位来源,有效地解决市区公益性岗位开发使用管理政策不统一、管理不一致、工作不协调的矛盾。xx区7个街道在这次活动中一次性提供219个社区公益性岗位专门用于托底安置就业困难对象,收到了较好的社会效果。
三、问题分析
尽管这次活动层次高、影响大,效果好,但也存在着以下一些问题,主要是劳动力供求结构矛盾呈现出新特点:一是劳动密集型、技术含量低的传统纺织、服装企业招工难。xx是纺织大市,除xx悦达纺织外,各县(市、区)的纺织企业都是传统的生产工艺,对年轻新成长的女性劳动力需求较多,而我市的初高中毕业生,大部分不愿在本地工作,以亲带亲,以邻带邻,纷纷到上海和苏南打工。因此,这类企业招工难是近几年一直努力解决的难题。据统计,本次招聘会需求缝纫、服装等岗位12407个,而报名人数只有823人。二是“一高一低”(年龄偏大、技能偏低)就业困难对象求职难。企业为了降低成本,大多数是根据岗位需要,招收专业对口的技能人才,而不是传统的先招工后培训,同时,由于劳动强度大,工作节奏快,企业普遍不愿意招用年龄偏大的劳动力者。本次招聘会共提供就业岗位22376个,要求年龄在35岁以下的18714个,占83.6%,无年龄要求的仅有1392个,占6%。三是技能性、技术性岗位用工缺口大。这类工种实行了特殊工种操作证书制度和技能等级准入制度,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和实践才能取得,此类人员在人力资源市场一直比较抢手。本次招聘会全市共提供车工、焊工、电工等技术性岗位2315个,但报名的只有428人,xx钢铁有限公司招收5名行车工,无人报名。四是部分企业工资偏低,工作环境较差,导致招工难。如**工艺品有限公司等3个企业招收近200名缝纫工,生产操作工,由于待遇较低,加之工作辛苦,无人报名。
这次活动仍有609名就业困难人员未能实现就业。其原因有三:一是对援助的岗位期望值较高,在工作时间、福利待遇、工作地点上提出种种不切实际的要求,导致就业难,难就业,不少人几经推荐,仍未能尽快实现就业。据统计这部分人员约占78.1%。二是已接近法定退休年龄,希望实现稳定就业,平稳过渡到退休,不愿接受托底安置到公益性岗位就业的约占4.1%。三是受扶持创业优惠政策的影响,改变求职就业的初衷,打算通过自主创业实现自我价值的约占17.8%
四、下一步打算
我们将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第三阶段整的要求,做好这次“就业援助5000人”活动计划的跟踪落实,巩固前阶段取得的成果,进一步广开就业渠道,加大援助力度,扩大困难群体就业。
1、强化责任,确保目标任务到位。进一步落实市政府就业再就业和社会保险工作目标考核机制,组织对各县(市、区)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进行督查,确保按序时进度完成各项目标。严格按照市“就业援助5000人活动方案”的要求,定期检查就业援助服务组织开展情况,实行责任到人,目标到人。
2、分类指导,确保跟踪服务到位。继续做好就业困难人员的援助工作,对活动期间未能实现就业的困难对象,继续提供多形式、多渠道的就业服务。对有就业愿望的特别困难的就业对象,继续做好托底安置就业工作,确保一个不漏。对有创业愿望的,帮助落实创业项目、提供小额担保贷款政策帮扶。对接近退休年龄的,依托街道社区做好解困帮扶工作。
3、健全台帐,确保动态援助到位。各地要及时掌握就业困难人员的基本情况,建立健全就业困难人员登记台帐、托底安置就业服务工作台帐及跟踪服务情况台帐,确保出现一个,登记一个,援助一个,解决到位一个。
第三篇:我市援助就业5000人工作总结汇报
一、主要做法
1、高规格、严要求强化组织领导。“援助就业5000人”活动是市委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改善民生的一项重要内容,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按照市委赵鹏书记的要求,成立了“援助就业5000人”活动领导小组,由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陈正邦同志任组长,陈市长亲自过问活动的筹办情况,听取工作汇报。5月初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专门制定了活动实施方案,向市委、市政府作了专题汇报。5月中旬又召开了各县(市、区)劳动保障局分管局长、就业中心主任及相关部门负责人会议,要求各地尽快对接,主动向县(市、区)政府汇报情况,成立相应的工作班子,并按照市总体方案和步骤安排,组织好这项活动。
4、实名制、广覆盖全力托底安置。一是筛选发布。对招聘会后的空缺岗位及仍未就业的困难人员,逐一进行登记建立人员花名册,在社区实名张贴发布,使要求岗位援助的每户就业困难家庭都能知晓市区公益性岗位使用空缺情况。二是分类包干。根据花名册对未就业的就业困难人员按社区落实到人头,实行分类包干援助。对有劳动能力年龄在40周岁以下且人数较多的,由社区通过组织举办小型专场洽谈会的形式进行援助;对年龄在40周岁以上就业较为困难的,由社区通过社区公益性岗位进行援助;对社区自身难以消化或难以通过岗位推荐实现就业的,由户口所属地街道在开发的社区公益性岗位中统筹安排,实行托底安置就业。三是动态援助。开展了周跟踪、月家访、季调查的帮扶制度,定期了解就业困难人员对岗位的适应情况、收入状况,帮助其稳定就业,同时不定期地了解就业困难人员工作和生活情况,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有关矛盾与问题,切实做到帮助一人就业,解决一家生活,维护一方稳定。
二、成效与特色
这次全市“援助就业5000人”活动的成功举办,极大地提高了广大用工单位和求职者对政府的信心,切实解决了相当一部分企业用工和困难群众就业的问题,让企业和群众得到了实惠,先后建立健全了就业困难群体登记管理、援助岗位采集、再就业援助跟踪服务动态管理三项工作制度,实现了“五个全部”,凡是符合援助条件的,全部登记管理;凡是需要政策帮扶的,全部及时帮助落实;凡是有培训愿望的,全部提供免费技能培训;凡是自谋职业、自主创业的,全部给予社会保险补贴;凡是不挑不拣工作岗位的,全部提供就业机会。与以往相比,本次活动具有以下三大特色。
特色二,动员组织与政策引导相结合。为组织好这次“援助就业5000人”活动,吸引用人单位主动吸纳就业困难对象。在工作中,始终注重发挥三大优势:一是政策优势。凡吸纳就业困难对象的市区各类企业,均可全额享受为期不超过3年的企业应缴部分的社会保险补贴和岗位补贴。二是网络优势。结合各类用人单位的缺工情况,通过市、县(市、区)、街道(镇)、社区(村)四级基层就业服务网络,有针对地组织劳动力资源,开展定向培训,最大化地满足各类企业的用工需求。三是服务优势。对提供援助岗位的企业,选聘就业困难人员的机关事业单位、就业援助基地、街道社区就业实体除享受再就业优惠政策外,给予人力资源市场会员服务、免费服务和绿卡服务。更重要的是党委、政府对解决就业困难对象的高度重视和强力推动。诚恳的态度、优质的服务和不折不扣落实各项优惠政策的良好工作作风赢得了不少部门、单位的信任,改变了过去不愿接受、不愿招收就业困难对象的做法和态度。市城管局主动与劳动保障部门联系,要求从就业困难人员中招用城管执法协管员。市规划局也准备从就业困难人员中选聘一部分规划监察协管员。三、问题分析
原因分析:这次活动仍有609名就业困难人员未能实现就业。其原因有三:一是对援助的岗位期望值较高,在工作时间、福利待遇、工作地点上提出种种不切实际的要求,导致就业难,难就业,不少人几经推荐,仍未能尽快实现就业。据统计这部分人员约占78.1%。二是已接近法定退休年龄,希望实现稳定就业,平稳过渡到退休,不愿接受托底安置到公益性岗位就业的约占4.1%。三是受扶持创业优惠政策的影响,改变求职就业的初衷,打算通过自主创业实现自我价值的约占17.8%。
分析结论:一是我市有条件、有能力、有政策、有机制、有综合服务措施解决困难对象的就业问题,关键是要引导劳动者转变择业观念,只要不挑不拣,都能提供就业岗位。二是消化本地劳动力要从外输为主迅速调整并加大力度满足本地企业用工需求。三是要创新培训机制,有针对性培训劳动力技能。劳动保障部门要动态掌握行业、企业的用工量和用工结构,有针对性地对劳动力进行定向培训并进行供求对接,提高就业成功率;或者由企业先招工,劳动保障部门上门提供免费技能培训,减少企业培训成本。四是本地企业要承担社会责任,提高工资待遇,改善劳动环境,能留住人。
四、下一步打算
我们将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第三阶段整的要求,做好这次“就业援助5000人”活动计划的跟踪落实,巩固前阶段取得的成果,进一步广开就业渠道,加大援助力度,扩大困难群体就业。
1、强化责任,确保目标任务到位。进一步落实市政府就业再就业和社会保险工作目标考核机制,组织对各县(市、区)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进行督查,确保按序时进度完成各项目标。严格按照市“就业援助5000人活动方案”的要求,定期检查就业援助服务组织开展情况,实行责任到人,目标到人。
2、分类指导,确保跟踪服务到位。继续做好就业困难人员的援助工作,对活动期间未能实现就业的困难对象,继续提供多形式、多渠道的就业服务。对有就业愿望的特别困难的就业对象,继续做好托底安置就业工作,确保一个不漏。对有创业愿望的,帮助落实创业项目、提供小额担保贷款政策帮扶。对接近退休年龄的,依托街道社区做好解困帮扶工作。
3、健全台帐,确保动态援助到位。各地要及时掌握就业困难人员的基本情况,建立健全就业困难人员登记台帐、托底安置就业服务工作台帐及跟踪服务情况台帐,确保出现一个,登记一个,援助一个,解决到位一个。
xiexiebang.com范文网(FANWEN.CHAZIDIAN.COM)
第四篇:我市就业援助月活动正式启动
我市就业援助月活动正式启动
近日,市人社局举办了“濮阳市2012年就业援助活动启动仪式暨专场招聘会”,标志着我市以“帮扶到人、岗位到手、政策到位、服务到家”为主题的2012年就业援助月活动正式启动。活动当天共有26家用人单位参加现场招聘,为700多名求职者提供就业岗位500余个。
为切实帮扶高校毕业生、零就业家庭、下岗失业人员等各类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再就业,确保活动取得良好效果,全市各级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机构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一是提供就业困难人员实名制登记管理和援助服务。为辖区内符合条件的就业困难人员提供实名制登记认定服务,并纳入当地就业信息监测系统。保证每一位援助对象至少得到1次职业指导、3次职业介绍服务;零就业家庭中至少1名登记失业人员在活动期间实现就业。二是加大对国家和地方各项就业扶持政策的宣传力度。采取媒体宣传、悬挂横幅、公共就业服务人员到社区宣讲等种方式宣传国家和地方的就业扶持政策。三是做好残疾人就业专项扶持。落实残疾人专项就业扶持政策,为辖区内每一位有就业能力、有就业愿望的残疾人提供“一对一”的就业服务,制定出具体帮扶方案,突出援助成效
第五篇:完善我市妇女就业援助机制
完善我市妇女就业援助机制
截止2005年7月,我市现有常住人口1281857人,其中本地人口637157人,女性319922人,新昆山人644700人,其中新昆山女性302738人,全市女性622660人,占全市总人口的48.6。外来人员的大量涌入、社会的固有偏见,使女性的就业压力加大,建立妇女就业援助机制刻不容缓。
2005年8月15日至16日,第四次全国妇女儿童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广大妇女儿童是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妇女儿童工作的重大意义,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切实保障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进一步推动我国妇女儿童事业健康发展。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温家宝在报告中强调,尊重妇女、保护儿童,是现代社会的一项基本准则。各级政府要重视解决妇女的就业困难。进一步加强对城镇妇女就业再就业和农村妇女转移就业的技能培训,消除性别歧视,关心女大学生就业,依法保障妇女平等就业机会,促进妇女就业再就业。
妇女工作是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在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推进妇女事业的进步与发展,就必须把妇女工作放到我们昆山“率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大背景中去思考、去谋划、去推进。做好就业与再就业工作,实现城乡统筹就业是我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是维护改革、发展和稳定大局的重要前提。但是,传统性别观念仍然对劳动力市场产生着影响,部分用人单位对女性的能力和价值认识有偏差,过分夸大生育、养育、更年期对女性就业的负面影响,传统性别歧视加剧了妇女在就业竞争中的不利处境。在这样的背景下,审视我市“妇女就业援助机制”是非常必要和及时的,完善“妇女就业援助机制”,让她成为“春风常驻、惠及家庭”的暖人心工程是非常有意义的。
建立和完善“妇女就业援助机制”是妇联根据“党政所急、妇女所需、妇联所能”的原则,整合社会资源、凝聚各方力量、协调各个环节的创造性工作。但是,“妇女就业援助机制”是一个社会系统工程,光靠妇联的力量是不可能使之不断完善的。实践证明:建立和完善“妇女就业援助机制”环境是前提,能力是关键,服务是基础。
观念先行,提高认识,营造妇女就业援助的环境机制。创造有利于妇女全面发展的社会环境是妇联孜孜以求的目标。为此,我们首先向全社会加大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宣传力度,宣传妇女与男子具有同等的人格和尊严,同等的权利和地位,宣传妇女与男子平等获得经济权利,共享经济资源和社会发展成果,与此同时,我们大力宣传妇女在创造人类文明、推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成就,宣传我们身边的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女性形象,增强全社会尤其是决策者和管理者的社会性别意识,逐步改变社会对女性的歧视和偏见,大力营造尊重妇女的社会氛围。经过我们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我们昆山的社会环境对昆山妇女全面发展是十分有利的,市委市政府的决策和措施为昆山妇女的就业提供了光明的前景。原创:http://www.xiexiebang.com/近年来昆山的“城市化战略”,消除了城乡劳动力流动的障碍,使城乡联动、城乡统筹安排妇女就业有序开展;“三有工程”“人人有工作、个个有技能、家家有物业”的目标纳入了开发区及各镇政府考核体系,各部门争相开展劳动力技能培训,采集就业岗位,老百姓参加技能培训由政府买单,激发了广大女性的就业动力。2005年,昆山市委市政府全面实施服务业跨越发展计划,今年上半年完成第三产业增加值96.3亿元,同比增长21.6。社区服务业、旅游业等三产服务业的发展为女性的就业再就业创造了新的就业机会和就业岗位。为了鼓励老百姓自主创业,今年上半年,全市各乡镇都建立了农民创业指导服务中心,农民创业担保中心,我们市妇联也在今年上半年设立了“昆山市女性创业扶持金”,在全市妇女中唱响“创业开辟新天地,就业铺开幸福路”的主旋律,通过市场化运作方式,首期筹集资金20万元,对有创业计划、创业项目、创业欲望或处于创业初始阶段的女性给予一定金额、一定期限的无息借款,聘请工商、税务、环保、消防、卫生、质监等十个部门的主要负责人担任市女企业家联谊会顾问,召开创业女性与国税局领导座谈会。所有的这些都表明:昆山妇女事业发展的前景是好的,妇女就业的环境是健康的,完善“妇女就业援助机制”也是切实可行的。
示范先导,激发活力,形成妇女就业援助的培训机制。根据我们对昆山劳动力市场的调查显示:妇女的就业和再就业不是缺岗位,而是缺理念、缺技术。由此我们认为:我们
必须在就业观念和职业技能上帮助广大妇女得到有效提升。于是,我们首先采用宣传引导的方法,积极开展以“树立新观念、适应新岗位、创造新业绩”为主要内容的宣传教育,引导妇女转变观念,自立自强,引导妇女转变择业观念,树立全新就业观,摒弃只有正规就业或端“铁饭碗”才算就业的传统观念,引导妇女改变亚健康就业心态。从“等靠要”到自己创业造饭碗,通
过临时就业、短暂就业、兼职就业、自由就业、家庭就业等多种灵活形式,拓宽就业门路,从而激发妇女的创业热情,营造良好的再就业氛围,树立全新就业观。其次,我们采用示范引导的方法,把蕴藏在妇女中的积极因素充分调动起来,我们隆重召开女性创业就业风采展示会,表彰十佳创业女性和十佳家政服务员、“双带”妇女干部、再就业女明星等一批先进典型,邀请苏州、昆山成功创业女性作创业报告,推动广大女性走上创业之路。在此基础上,我们积极开展各类教育培训活动,今年上半年,我市各级妇联扎实开展妇女就业技能培训,上半年,各镇妇联发挥组织优势,配合“三有工程”技能培训项目,加强与劳动部门的密切合作,整合各类培训资源,通过多种途径,开展针对妇女特点的就业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积极为广大农村妇女争取培训机会,据不完全统计,上半年,全市有5000多名农村妇女劳动力参加技能培训好阿姨服务中心为妇女免费举办家政服务培训班4期,262人持证上岗,同时注重提高农村妇女的科技意识、技术素质和学习的能力,市镇两级妇联聘请农业、水产、科技等部门的专家举办各类实用技术培训班,引导农村妇女不断适应市场对农产品优质化和多样化的需要,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妇女的就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许多妇女通过职业技能培训,掌握技术,实现就业,取得了的良好效果,技能培训已成为提高妇女就业率的必由之路。通过完善各项促进培训的政策措施,建立促进培训就业的援助机制是完善“妇女就业援助机制”不可或缺的内容。
服务先锋,拓展领域,构建妇女就业援助的服务机制。积极构建妇女就业的服务机制是完善“妇女就业援助机制”的重要内容。2005年,我们联合有关部门城乡联动举办城乡妇女劳动力统筹就业、再就业招聘专场,采集就业岗位1225个,2200人进场,987人与企业达成了就业意向。与此同时市妇联加强好阿姨服务中心中介服务载体建设和家政服务培训基地建设,着力构建好阿姨培训、信息、职介平台,继续把转移农村妇女劳动力作为引领“4050”农村妇女奔小康的富民工程来抓,规范好阿姨中心及其11个分部的运作,多方采集就业岗位,定期发布用工信息,上半年市镇两级妇联共转移农村妇女劳动力1135人。城乡妇女再就业指导中心、社区再就业咨询服务站、昆山女性网站为妇女就业提供了公共援助。
“妇女就业援助机制”应该是一个长效机制,我们妇联应当把她作为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来抓。今后我们将抓住“一一二三”工程,第一个“一”就是营造好一个妇女就业援助的环境机制,第二个“一”就是完善一个提高妇女就业观念和能力的培训机制,“二”就是抓好每年二次的城乡统筹的妇女劳动力就业专场,“三”就是做强好阿姨培训、信息、职介三大服务平台,整体推进“妇女就业援助机制”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