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理论和实践的浅析

时间:2019-05-12 12:13: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理论和实践的浅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理论和实践的浅析》。

第一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理论和实践的浅析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理论和实践的浅析

彭文雯玉城街道办事处

【摘要】:随着党的十八大胜利闭幕,我们国家也吹响了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军的号角。究竟小康社会的本质是什么?我们要全面建成的小康社会有些什么特质? 如何确定小康社会的实践取向?如何建成小康社会?本文就上述问题作一个浅要的分析。

【关键词】:小康社会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综观国际国内大势,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准确判断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涵和条件的变化,全面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

从“解決温饱”到“小康水平”,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从“全面建设”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提出、责任制展和完善,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开创新境界,步入新阶段。着眼地解決当代中国发展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我们党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的各项部署,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战略性、指导性,需要我们紧密结合实际,把各项任务贯彻好、落实好。

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首先要正确认识小康社会的本质

在推动小康社会由建设向建成转化的时候,我们首先必须正确把握两个基本前提。这两个前提是: 小康社会的本质是什么?我们要全面建成的小康社会有些什么特质?认识小康社会的本质,需要从当代中国的社会形态来入手。当代中国的小康社会发展,是以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基本背景的。对现代化发展作出小康的定性要求,是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共产党基于改善民生,解决人民群众的衣、食、住、行、用是首要任务,现代化发展在不同时期有不同重点的考量。这是从生活层面提出的一种阶段性的社会理想或者叫发展的目标导向。1979年12月6日,邓小平会见日本前首相大平正芳,在回答对方关于中国现代化发展问题的提问时,用了“小康之家”来直观、形象的描述中国未来的发展目标。邓小平说,我们要实现的四个现代化,是中国式的现代化。我们的四个现代化的概念,不是像你们那样的现代化概念,而是小康

之家。从生活角度看,所谓小康社会,就是虽不富裕,但日子好过。从此,建设小康之家,成为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目标。而建成小康之家,也成为实现现代化建设“三步走”发展战略第二步战略目标的最终体现。2002 年1 月14 日,江泽民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他指出,到建党一百年时,将建成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小康社会。这一要求,以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发展的维度延伸到与民生相关的各个领域,使小康社会发展有了新目标,小康之家建成有了时间表。而在2012 年11 月18日中共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上,在离我们确定2020 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还剩下不到十年的时候,胡锦涛又一次明确强调了这一时间。

通过几代领导人的论述,我们对小康社会的本质可以作这样的理解: 小康社会是一个历史和时间的概念。从历史维度看,它是中国现代化发展过程中某一个特定历史阶段的特定社会形态;从时间维度看,它处在由温饱有余向现代化的转化期,贯穿这一时期的主线,是以民生为导向的现代化发展;从其基本表象看,它是一种极具动态性的社会形态,随着历史的演进、时间的推移而发展,总是呈现出不同的特征,为更高水平的现代化发展准备着必要的条件。

小康社会的这些特质,虽然给我们带来了认识和把握它的难度,但也为我们与时俱进、因时而变不断推动其发展,在发展过程中依据主客观条件的改变不断调整发展目标,提供了可能。循着这一理解和认识,要把握目前在我们理论视域中的“十二五”时期要努力去为其全面建成打下坚实基础的小康社会,可以从历史和时间的维度出发,结合改革开放以来几代领导人关于小康社会的相关论述,从中抽象出我们将要努力去建成的小康社会的基本特征:

(1)经济方面: 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成;经济发

展方式转变,经济结构调整基本完成;创新型国家建设取得进展,经济发展的资源环境代价减小,生态良好,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

(2)政治方面: 党的领导制度进一步完善,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能力提高;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扩大,民主形式丰富、民主渠道拓宽;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取得新进展;全面改革的攻坚期基本结束,上层建筑更加适应经济基础发展。

(3)文化方面: 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上升;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大

发展;人民群众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明显提高。

(4)社会建设和民生方面: 社会管理体制完善、社会公共服务和

保障体系建立健全,收入分配趋于合理;“五有”问题得到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极大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

在以上成果的基础上,冲刺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以及以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为核心内容的,超越了“生活型的”更高水平的现代化发展,就有了坚实的经济基础、政治保障、智力支持和稳定的社会环境以及强劲的主体动力,中国的发展将进入新阶段。

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践取向

(一)坚持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夯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物质基础。

坚持科学发展, 就是要坚持扩大内需战略, 充分挖掘我国内需的巨大潜力, 着力破解制约扩大内需的体制机制障碍, 加快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局面, 从过度依赖投资和出口, 转变为消费、投资和出口协调发展。发展现代产业体系, 改造提升制造业, 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加快发展服务业, 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 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 使经济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加快发展文化产业, 推进文化产业结构调整, 培育新的文化业态, 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 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加快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 提高生态文明水平, 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 大力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发挥人才资源优势, 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从过度依赖资源消耗转变为主要依靠技术进步来推动经济发展。可见, 坚持科学发展,其实质和核心是解决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结构性问题, 加快转变发展方式, 全面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水平, 是一种综合性的、系统性的、战略性的转变, 更加符合经济规律、科学规律和自然规律。

(二)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夯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社会基础。

坚持以人为本, 构建和谐社会, 就是要完善符合国情。比较完整、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提高政府保障能力, 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 广开就业门路, 促进就业增长和基本稳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完善收入分配格局, 合理调整收人分配关系,努力提高居民收人在国民收人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往重公平, 改变以往在分配中过分强调效益为先的做法, 把社会公平放在更加突出的位

置。创新社会管理机制, 健全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 加大社会管理薄弱环节整治力度, 积极化解影响社会和谐的突出矛盾, 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增强公共安全和社会治安保障能力, 严密防范、依法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 切实维护社会

和谐稳定。可见, 十七届五中全会解决民生问题更加系统全面,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 表明了党和政府在今后

五年将以更大的决心继续改善民生, 以更高的执政智慧破解民生难题, 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

(三)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文化强国, 夯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文化基础。

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就是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加

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信念教育, 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思想, 巩固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柱。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 大力培育文明风尚, 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构建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要求、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德和行为规范,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培育新人。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推进重点文化惠

民工程, 加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 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建设和谐文化, 加强人文关怀, 注重心理疏导, 培育奋发进取、理性平和、开放包容的社会心态, 充分发挥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功能, 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大力推进文化创新, 加快推进文化传播手段的创新, 促进文化与科技相结合, 不断增强文化的自主创新能力, 不断提升文化的核心竞争力。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 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 努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文化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 增强文化发展活力。

三、展望未来,全面建成小康新玉城

党的十八大召开标志着我国已进入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时

期,完成全面建成小康新玉城的任务历史地落在了我们身上。面临全街道人民尽快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新期待,我们要以更大的决心和更有力的措施,一心一意谋发展,千方百计惠民生,尽心尽责促和谐,努力把玉城街道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做得更好。

以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为动力,加强科学发展,率先全面建

成小康新玉城。玉城街道办事处作为玉州区政府的派出机构,理所当然要按照玉州区的部署,按时按质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目标任务。同时,还要组织全街道党员和干部群众认真学习党的十八大文件,深刻领会党的十八大精神,明确新时期的目标任务,投身到街道的经济社会发展实践中去,扎实工作,有所作为,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新玉城贡献自己力量。

以率先全面建成小康新玉城为目标,谱写玉城街道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华章。按照上级部署,抓好推进城乡一体化、创新社会管理、服务街道民生、传承街道文化、强化生态建设等工作。主要抓好旧村旧城改造、市场建设、购物街建设、推进“一服务两公开”工作,大力倡导开放包容、睿智灵性、重商立业、诚信义利、敢为人先、敬业奉献为主旋律的主旋律,提升文化软实力,彰显文化魅力。兴文化,聚民心;重教育,强民基,促进文化大繁荣。在创造宜居环境上下功夫,推进节能减排,保护生态环境。进一步抓好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各项工作,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让人民群众更多更广地分享改革发展成果,把为民办实事工作办好办实,让玉城街道干部群众的幸福感不断提升。

四、结语

党的十八大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时间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攻坚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我们必须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深刻领会其实质,把思想统一到党的十八大精神上来,把力量凝聚到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上来,为全面建成小康新玉城而努力奋斗。

第二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首先必须全面从严治党。

●用纪律管住大多数,才叫全面从严治党。

●反腐败斗争要坚持标本兼治,严肃纪律就是治本。只要把纪律管到位、严到份,就能够减少腐败存量,遏制腐败增量,“病树”必将减少。

●党的各部门和各级党委都要自觉承担起从严治党的政治责任,发现违纪苗头要马上去管,触犯了纪律就要及时处理,像啄木鸟那样,发现虫子,就及时啄出来,保证树木的健康,否则就是失责。

●把纪律和规矩挺到前沿是“三转”的深化。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形势与任务之五

以啄木鸟精神严格执纪

来源: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 发布时间:2015-03-29 22:00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首先必须全面从严治党。能否按照“四个全面”的要求做好纪律检查工作,取决于纪检干部对总体形势的驾驭和对工作任务的把握。要转变思想观念、跟上中央要求,找准在全面从严治党中的定位,以啄木鸟精神,严明党的纪律。

用纪律管住大多数,才叫全面从严治党。党的团结统一靠什么来保证?靠共同的理想信念、严密的组织体制,靠严明的纪律和规矩。我们党有8700万党员,纪律是要针对大多数的,还是只管少数人?毫无疑问,纪律就要管全部,否则从严治党就不可能做到“全面”。如果多数党员都“脱管”,只有严重违纪违法领导干部受到惩处,其结果必然是组织涣散、纪律松弛。长此以往,党员干部可能心存侥幸,对纪律浑然不觉,根本不把纪律当回事,视纪律如无物。“纪”在“法”前。党的先进性和执政地位决定了,党规党纪严于国家法律,必须把纪律和规矩挺在法律的前面,让纪律和规矩成为不可触碰的底线。否则,依法治国、依规治党就无从谈起。反腐败斗争要坚持标本兼治,严肃纪律就是治本。只要把纪律管到位、严到份,就能够减少腐败存量,遏制腐败增量,“病树”必将减少。要把纪律立起来,让党员干部时刻牢记党纪这条红线,自觉做到敬畏纪律、遵守纪律。

“全面”就是管党治党要全方位、全覆盖。从严治党,每一名党员、每一个党组织都在其中、不能例外。落实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都要冲着纪律去,使党员受到纪律的刚性约束。党的各部门和各级党委都要自觉承担起从严治党的政治责任,发现违纪苗头要马上去管,触犯了纪律就要及时处理,像啄木鸟那样,发现虫子,就及时啄出来,保证树木的健康,否则就是失责。纪委作为党内监督的专责机构、管党治党的重要力量,必须依纪监督、从严执纪,听到反映就打个电话问问,找本人谈话核实一下,让他写个材料说明情况,都能起到提醒和监督的作用,这样才能把执行纪律抓细抓实。这不就是把纪律挺到前面、抓早抓小,不就是真正把全面从严治党落到实处吗?

把纪律和规矩挺到前沿是“三转”的深化。纪检监察机关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把不该干的事交出去,把该干的事担当起来,聚焦主业,监督执纪问责,工作效率和质量大大提高。“三转”无止境,要在坚持中深化、在深化中坚持。真正管住纪律,就是深化的方向。纪委既面对党员干部,又面对广大党员,监督执纪不能只管“极少数”,惩治几个腐败分子,必须在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上下更大功夫。要立足当前,遏制腐败蔓延势头,态度要坚决、震慑要足够,重点惩处“三类人”,让腐败分子收敛收手;还要着眼长远,加强纪律建设,实现监督执纪问责常态化,使纪律真正立起来、严起来。

广大纪检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提高认识、克服惯性,推动纪律检查工作不断与时俱进,切实担负起从严治党的责任。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形势与任务之一

形势决定任务

来源: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 发布时间:2015-03-01 22:00

有什么样的形势就有什么样的任务。认清形势,是作出正确决策的前提,也是掌握规律、赢得胜利的条件。落实好十八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精神,就必须冷静清醒、实事求是地分析判断形势,这样才能明确任务,把握正确方向。

重视分析形势,是我们党重要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我们面临的发展机遇和风险挑战前所未有。在我们面对的内外挑战中,最根本的还是来自党内,不正之风和腐败就是来自党内的挑战之一。人心向背是最大的政治。人民群众痛恨腐败,反对腐败是党心民心所向。如果我们党不能遏制不正之风和腐败蔓延势头,任由其横行,就会丧失宝贵战略机遇期,最终将导致脱离群众、失去人民的信任和支持,动摇党的执政之基。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长期积累,解决起来也非一日之功。总书记在中央纪委五次全会上,深刻分析当前形势,系统论述了反腐败斗争的严峻性、复杂性,强调在实现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上还没有取得压倒性胜利。从查处的案件和巡视发现的问题看,“四风”问题面上有所收敛,但是病根未除,禁而不绝;近年来腐败现象趋于严重化,高压之下腐败分子有所震慑,但还在窥测。腐败滋生蔓延,根本原因在于一些领导干部党的观念淡漠,组织涣散、纪律松弛。一些党委主体责任缺失,管党治党不力。有的被查处的高级领导干部在忏悔中甚至说,自己基本上没有党的观念,从来没感觉到还有党的组织存在。这些问题都反映出,管党治党、重构政治生态的任务相当艰巨。全面从严治党,关键在治、要害在严,必须贯穿到党的建设各个环节。

形势决定任务,也决定着工作的方针和方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是一场输不起的斗争,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内容和有力支撑。面对依然严峻复杂的形势,现阶段的目标任务就是遏制,要坚决遏制腐败蔓延势头;工作重点就是查处十八大后不收敛、不收手,问题线索反映集中、群众反映强烈,现在重要岗位且可能还要提拔使用的领导干部,三种情况同时具备的是重中之重。要用最坚决的态度减少腐败存量,用最果断的措施遏制腐败增量,使我们党始终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既要治标、也要治本,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五次全会工作报告开宗明义,标题就强调“依规治党”。依规治党首先要扎紧制度的笼子,深化纪检体制改革、推进制度建设。形势是严峻的,承诺是有力的。只要全党一起努力,保持坚强政治定力,把中央的要求一项项落实下去,我们就一定能从严峻复杂的形势中走出来。

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形势与任务之二

遏制的目标决不能动摇

来源: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 发布时间:2015-03-09 01:24

党中央以强烈的历史责任感、深沉的使命忧患感、顽强的意志品质,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成绩有目共睹。但是,遏制腐败蔓延势头的任务尚未完成,这个目标决不能有丝毫动摇。对此,必须冷静清醒,保持政治定力。

我们对反腐败形势的认识是在长期实践和斗争中不断深化的,遏制的目标也是逐步明确的。1993年,我们党首次提出,反腐败斗争形势是严峻的,要坚决“制止”腐败现象蔓延的势头。基于这一判断,中央决定中央纪委和监察部合署办公,中央纪委履行党的纪律检查和行政监察两项职能,对党中央全面负责。这是党的纪律检查体制的一次重大改革,目的就是加强党的统一领导。十六大,把纪委“协助党的委员会加强党风建设和组织协调反腐败工作”写入党章。十八大后,党中央审时度势,在“依然严峻”基础上,增加了“复杂”二字,这是我们党对形势认识的深化。查办的腐败案件、信访举报的线索、巡视和审计发现的问题、严重违纪违法者的自我忏悔,都有力印证了中央对当前形势判断是完全正确的。

经过驰而不息正风肃纪,“四风”面上有所收敛,但树倒根在,有人仍不把中央的禁令当回事,不知敬畏、依然故我,暗地里搞奢靡享乐,接着玩、接着乐,个别人打高尔夫成瘾。从近期查处的违纪违法案例看,违纪干部没一个是照着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去做的,全当了耳旁风。作风背后反映的是纪律问题。有的党组织党内生活不严格,组织涣散、纪律松弛,放松甚至放弃对党员干部的管理,造成思想滑坡、自由散漫、不守规矩,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大打折扣。有的领导干部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组织纪律意识严重丧失,甚至变着法子规避组织监督。无数案例表明,领导干部往往是从违反纪律开始、进而违法。改进作风、严明纪律,依然任重道远。

与十几年前相比,腐败问题的严峻程度和复杂程度大大增加。区域性腐败和领域性腐败交织,有的地方和单位一把手连续发案,窝案、串案、区域性系统性腐败滋生蔓延;权力寻租、设租领域不断扩散,土地出让、房地产开发、矿产资源、工程项目等领域成为腐败重灾区,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等行业在产业化、市场化过程中,也渐渐成为腐败多发区。用人腐败和用权腐败交织,买官卖官、跑官要官,带病提拔、带病在岗问题屡禁不绝,一些地方甚至出现严重拉票贿选;有的领导干部一家两制,国企领导亲属“靠车吃车”、“靠船吃船”,靠什么吃什么,一人当官、全家发财,一人出事、拎出一串。更为严重的是,腐败问题与政治问题相互交织,有的人既被围猎又搞围猎,官官勾结、官商勾结、利益输送;热衷于和有特殊背景的人交结,拉帮结伙、人身依附;在政治上当“两面人”,搞小圈子、耍阴谋诡计。这些问题严重恶化政治生态,反腐惩恶任务依然十分艰巨。

“严峻”有目共睹,“复杂”更是现阶段的特征。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永远在路上,意味着我们的工作只有进行时,必须踩着不变的步伐,拿出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地干下去,坚决遏制腐败蔓延势头。

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形势与任务之三

认识决定行动

来源: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 发布时间:2015-03-15 22:00

形势认识不清,任务就难以落实。“依然严峻复杂”的形势,就是“四大考验”、“四种危险”的具体表现。如果看不清这个形势,就认识不到全面从严治党的重大意义和现实紧迫性,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行动,也就不会那么自觉、坚定。

形势是具体的,不是抽象的。认识形势要能“高得上去”、“低得下来”。“高得上去”是准确深刻领会中央精神,自觉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低得下来”就是能紧密联系工作、生活和学习中的具体问题,剖析发生在身边的案例。有的领导干部在学习讨论时言辞热烈,讲“中央对形势的判断高屋建瓴、寓意深刻、坚决拥护”朗朗上口,成了套路,但一开完会就忘了联系自身实际,分析本地区、本部门情况,结果把中央要求悬在空中。党中央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形势的判断,针对性和指导性很强,是从无数个案例中抽象出来的,是有的放矢的。如果不把自己摆进去,密切联系思想和工作实际,就会讲别人问题成堆,说自己就拍胸脯、打保票,把别人摆进去、把自己摆出来。这是对中央精神和要求的抽象肯定、具体否定。

认识上不去,行动就跟不上。什么叫从严治党?就是眼睛里要有事,伸长耳朵、瞪大眼睛,决不能无原则的一团和气。抓党风廉政建设不是写文章,不能空论,要见诸行动。分析形势不能照抄照搬中央的提法,搞成千篇一律的“文章”;不能只谈“庸懒散”,不谈“四风”和腐败;不能只谈下面的问题,不谈自身和领导班子的问题。必须紧密结合实际,既有定性判断,又有个案剖析;既有一般性、普遍性认识,又要分析到具体的人和事,特别是要对本地区、本部门发生过的典型案例,进行深刻剖析和反思。只有这样,才能把握自身特点,对症下药。

认识决定行动,行动就要具体。“四风”泛滥、腐败蔓延,潜规则盛行,政治生态和社会风气受到严重污染,根子就在从严治党没有落实到位。“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不是套话,更不是念一念稿子就完事的,而是要硬碰硬地落到实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现在仍有一些领导干部认识上不去,等待观望。早跟上早主动!要切实增强忧患感、紧迫感,管党治党要管到位、严到份。今年,要在巩固深化省一级落实“两个责任”成果的基础上,把责任压到地市一级和国有企业。党委书记要做管党治党的书记,抓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书记。

只要各级党委旗帜鲜明,把责任扛起来,态度硬起来,纪律严起来,我们就一定能赢得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这场输不起的斗争。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形势与任务之四

全面从严治党要把纪律挺在前面

来源: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 发布时间:2015-03-22 22:00

“四个全面”是我们党引领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战略布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总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如“鸟之两翼、车之双轮”,全面从严治党是各项工作顺利推进的根本保证。从严治党就要把党的纪律挺在前面,让纪律立起来、严起来,保证党在各项事业中的领导核心作用。

党的十八大确立了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这个目标,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大特色、最本质特征。我们党始终强调,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只有把我们党建设好,才能全面推进“五位一体”建设,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顺利实现。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提到治国理政、兴党兴国的新高度,旗帜鲜明、立场坚定,意志品质顽强、领导坚强有力。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始终贯穿着从严治党、严明纪律的要求,他所列举的“七个有之”、“五个比如”等等,都是从当前现象和案例中抽象和总结出来的。如果我们8700万党员的党组织涣散、纪律松弛,怎么能够带领13亿人民应对复杂局面的挑战、实现奋斗目标?

管党治党靠什么?靠依规治党、严明纪律。纪律就是管党治党的尺子。纪委是管党治党的重要力量,必须回归本职、回归“原教旨”,把纪律挺在前面,立起来、严起来、执行到位。现在存在一种倾向,纪委只重视查办大案要案,只要领导干部不违法,违反纪律就是“小节”,就没人管、不追究,忽视日常监督执纪。这既是错把法律当作了尺子,也是错误的政绩观,放松了对党员的要求,损害了党纪的严肃性,造成我们的干部要么是“好同志”、要么是“阶下囚”。无数案例表明,领导干部“破法”者,无不从“破纪”始。纪委就要用纪律衡量党员干部行为,守住纪律这条底线,抓早抓小、动辄则咎,发现苗头就及时提醒、触犯纪律就及时处理,绝不能养痈遗患、放任自流。

纪委不是党内的公检法,纪检工作也不是抓小偷,我们的职责是依“纪”进行监督执纪问责。现在,有的领导干部根本不把违纪当回事,也不知纪律为何物。纪委不能不知不觉退到法律的底线上,比如把有的干部档案造假当成是“小错误”,认识不到这就是欺瞒组织;买官卖官也不仅是行贿受贿,这首先是严重违反政治纪律和组织纪律行为;被组织调查后不主动说明情况,反而转匿赃款赃物、订立攻守同盟的,就是对抗组织调查。纪委就是要用党章党规党纪去对照违纪干部的行为,突出执纪特点,把违反政治纪律、组织纪律作为重点,维护纪律的严肃性,体现纪律审查的政治性。只有这样,才能使党员干部敬畏纪律、遵守纪律。也只有这样才叫名正言顺。

纪检干部要转变观念、把握大局。我们要把握党风廉政建设的“树木和森林”,就要用从严治党的尺子来衡量“森林”,不能满脑子都是线索和案件,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中央纪委把案件室改称纪检监察室,案件线索规范称为反映领导干部问题线索,都不只是名称的改变,而是职能定位的深化,有实实在在的内涵。纪律审查也要服务于目标任务,创新方式方法,按照不同的违纪情况采用不同的处置方式,不能把全面从严治党混同于处理少数有严重问题的干部。发现违纪就要及时处理,该处分的予以处分,该降级的予以降级,这应成为纪律检查工作的重头,而立案审查、移交司法则应是少数。红红脸、出出汗,扯扯袖子、咬咬耳朵,警示谈话、纪律诫勉,都要成为我们的方法,才能真正实现抓早抓小,跟上中央的要求和工作部署。

纪律检查工作就是政治。我们要认真贯彻总书记从严治党的论述,认清形势、深化认识、创新方法,把全面从严治党赋予纪检监察机关的责任担起来。

第三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大意义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的 重大意义

2020 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在一个拥有 14 亿多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一个创举,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里程碑。这一重大历史成果,对于人类进步和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前景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小康社会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一个承上启下的重要发展阶段 摆脱贫穷落后状态,实现国家的现代化,是几代中国人的强国梦。一代代仁人志士为此进行了长期艰苦的奋斗。1964 年底,周恩来在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四个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在不太长的历史时期内,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之后,部署了实现四个现代化的“两步走”的发展战略:第一步,用 15 年时间,即在 1980 年以前,建成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第二步,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使我国国民经济走在世界的前列。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中国共产党根据当代中国国情和世界发展趋势,果断地提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是现代化建设,并提出了分“三步走”,用 70 年左

右的时间,到 21 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构想。第一步,从1981 年到 1990 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 1980 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从 1991 年到 20 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 21 世纪中叶,基本实现国家现代化,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过上比较富裕的生活。到 20 世纪末,我们完成了第二步发展目标,在2002 年召开的党的十六大上,党中央宣布,我国已总体上进入小康社会。但是,同时又清醒地认识到,这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明确提出再奋斗 20 年,即 21 世纪头 20 年,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经过近20 年的奋斗,今年我国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到本世纪中叶,还有“两步走”:第一步,从 2020 年到 2035 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 15 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步,从 2035 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 15 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这样,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大体上需要 100 年时间。中国的现代化战略大体上划分为几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从 1949 年到 1978年,这是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第二阶段,从 1979 年到 2020 年,这是建设小康社会时期;第三阶段,从 2020 年到 2035年,这是基本实现现代化时期;第四阶段,从 2035 年到 2050 年,这是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时期。小康社会承上启下,居于十分

重要的战略地位。它是中国摆脱贫穷落后的过渡时期,也是从落后状态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一个过渡阶段,是为实现国家现代化的奠基时期,是我国十几亿人口从贫穷到比较富裕的关键时期,也是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逐步强起来的时期。在中国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小康社会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个重要历史时期 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对社会主义、对当代中国国情进行再认识而得出的基本结论。它是从社会性质和社会发展阶段这个根本问题上对当代中国基本国情作出的科学的综合判断,是我国现阶段制定一切方针政策的根本依据。

为什么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要经历一个很长的初级阶段?这是因为中国的社会主义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生产力水平远远落后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中国必须经历一个很长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去实现别的许多国家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实现的工业化和现代化。因此,我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社会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这种经济文化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我国从上世纪 50 年代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需要将近上百年时间,都属于社

会主义的初级阶段。而小康社会则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承前启后的一个重要发展阶段。

小康社会处于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时期到实现国家现代化这一承上启下的过渡阶段和中间环节,是实现国家现代化、完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任务的关键一步,历史地位非常重要。

小康社会是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的重要借鉴 在一个拥有 14 亿多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功迈出现代化的关键一步,用几十年的时间,走完发达国家几百年的发展历程,这在中国发展史上是一个奇迹,在人类发展进程中也是一个前无古人的创举。中国小康社会的全面建成,对于发展中国家选择自己的发展道路,尽快实现国家现代化有着启示性的意义。

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是现代化,实现现代化是时代潮流。长期以来,很多人认为,以美国和西欧为代表的现代化发展道路和制度模式是成功的,而且是最好的选择,是其他国家走向现代化的唯一选择。因此,任何民族和国家要想摆脱落后状态,实现国家现代化,就必须效法西方,移植西方发展模式。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成功实践,为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提供了另一种选择,即不简单照搬西方发展模式,而是从本国的国情出发,在本国历史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吸收、借鉴西方文明的优秀成果,找出一条适合本国

国情的发展道路,在经济文化落后的条件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也可以实现国家现代化。

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成功实践,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成功实践,对于发展中国家具有重要启示:发展中国家在取得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之后,在强有力的国家政权领导下,集中精力发展生产力,一心一意搞建设,尽可能快地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也可以实现国家现代化。

小康社会对人类社会发展进步作出突出贡献 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全面小康社会,对于促进人类社会进步,推动世界经济发展,促进人类减贫事业,无疑是一个突出贡献。

对世界经济增长作出突出贡献。从 1979 年提出建设小康社会以来,40 多年时间中国经济增速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中国经济占世界经济总量的比重迅速提高,创造了世界经济发展史上的奇迹,为世界经济的稳步增长作出了重大贡献。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估算,2014 年中国经济增量对全球经济增量的贡献率已居世界首位,达到27.8%。中国在世界各国经济总量的排名,已稳居世界第二位。近年来,中国经济增速有所放缓,但依然保持中高速增长,发展速度位

居世界主要经济体前列。2019 年中国 GDP 占世界比重达到 16%,中国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 30%。这表明,中国仍然是世界经济发展的火车头,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引擎。

对促进人类减贫作出了巨大贡献。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曾是贫困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在推进小康社会建设的过程中,我国积极致力于扶贫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到 2019年底,我国农村贫困人口减少到 551 万人,比上年末减少 1109 万人,下降 66.8%。这为人类减贫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也为发展中国家实现经济转型和消除贫困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有益经验。

促进了人的全面发展。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理念,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就体现在生产力发展基础上人的全面发展。社会主义要想从根本上战胜资本主义,就必须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确保发展成果由全体人民共享,尽可能地满足人民群众全面发展的需要。小康社会就是一个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事实上,通过小康社会的建设,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民主政治建设、科学文化水平、社会治理能力以及人民群众的精神面貌和生活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整个社会文明水平、现代化水平都有了明显进步。一个占世界人口近1/5,拥有 14 亿多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稳步迈向现代化强国,这本身就是对人类社会进步的巨大贡献。

第四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教案

党课教育(十八大精神教育)

授课题目:深入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正确理解“全面建成小看社会”

授课目的:通过学习,使官兵更深入地领会十八大精神,一、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历史

(一)什么是“小康”

“小康”一词最早出现在我国最古老的诗歌经典《诗经》中:“民亦劳动止,汔可小康”。这是“小康”一词在中国文化中第一次出现。《辞海》中,“小康:指家庭生活比较宽裕,可以安然度日。”“小康”是天下为家、温馨和睦、讲究礼仪的亲情社会。

“小康生活”寄托了普通老百姓对丰衣足食、安居乐业美好生活的朴素向往。尽管”小康之家“、”小康生活“寄托了普通百姓对丰衣足食、安居乐业美好生活的朴素向往,但在古人眼里的小康社会,归根到底反映的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生产状态。

(二)邓小平的现代化“三步走”战略与小康社会的提出

小康,是邓小平1979年会见当时的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第一次提出的用于现代化发展战略的一个概念。“所谓小康社会,就是虽不富裕,但日子好过。”为了规划中国现代化发展的蓝图,邓小平设想了著名的现代化发展“三步走”战略,即: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实现温饱;第二步,从1991年到20世纪末,再翻一番,达到小康;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再翻两番,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2000年,我们已胜利地实现了“三步走”战略的第一、第二步目标,全国人民的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人均GDP达到848美元,实现了从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这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下一步将开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即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程度的现代化发展战略第三步阶段。

(三)江泽民新“三步走”战略——新的历史起点是对“三步走”战略的进一步展开

在当时历史条件下,邓小平设计的“三步走”战略,对第三步只作了一个大致的构想。现在,在走完前两步目标的时候,把第三步目标和步骤进一步具体化,作出新的战略规划,是历史的必然和现实的要求。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上指出:21世纪我们的目标是,第一个十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经过十年的努力,到建党一百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世纪中叶建国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江泽民在十六大报告中重申:“根据十五大提出的到2010年、建党一百年和新中国成立一百年的发展目标,我们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经过这个阶段的建设,再继续奋斗几十年,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这实际上提出了一个新的“三步走”发展战略。按照这个战略部署,我们从上世纪末进入小康社会后,将分2010年、2020年、2050年三个阶段,逐步达到现代化的目标。2010年前,是第一步。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奋斗目标是: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2010年到2020年,是第二步,根据十六大的规划,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的目标;从2020年到2050年,是第三步,通过30年的奋斗,基本实现现代化。

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离我们还有多远

(一)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及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标准 胡锦涛在十八大报告中指出,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准确判断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涵和条件的变化,全面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确保到二0二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

从此,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期。

全面建成小看社会标准:一是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3000美元。这是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根本标志;二是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万元;三是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8000元;四是恩格尔系数低于40%;五是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0平方米;六是城镇化率达到50%;七是居民家庭计算机普及率20%;八是大学入学率20%;九是每千人医生数2.8人;十是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率95%以上。

(二)目前我国小康水平现状

2003年初,国家统计局统计科学研究所开始研究制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指标体系,2007年进行了修订。这套指标体系由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生活质量、民主法制、文化教育、资源环境6个方面23项指标组成。

2011年底,这家官方研究机构发布的《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统计监测报告(2011)》表明,2010年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现程度达到80.1%,比2000年提高20.5个百分点,平均每年提高2.05个百分点。

从经济发展到社会和谐,从生活质量到民主法制,从文化教育到资源环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6大方面的实现程度都有较大提高。以“生活质量”为例:2010年中国在生活质量方面的实现程度为86.4%,其中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程度为67%,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依然较大;恩格尔系数为38.4%,人均住房使用面积达到27平方米,均达到预定目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16.4‟,实现程度为73.2%;平均预期寿命实现程度为98%。

监测同时显示,中国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现程度在10年间均有明显提升,2010年分别为88.0%、77.7%、71.4%和82.3%。

以上数据有力地证明了:一个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人民生活水平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从此,我们党在新时期的任务就是在这个基础上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努力。

专家指出,按照2000年到2010年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程度年均提高2个多百分点的速度,中国完全有希望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党的十八大报告再次重申了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有很强的紧迫感

(一)一字之变:倒计时开始

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给“小康”一词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提出到200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翻两番,人均GDP达到800美元,基本实现总体小康;21世纪之初,中国总体上实现了小康;2002年,面对社会发展不平衡,城乡差别、区域差别很大的现状,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2007年,十七大提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十八大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 “确保到二0二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伴随党的十八大胜利闭幕,中国吹响了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军的号角。从“建设”到“建成”,一字之变,引起外界普遍关注。分析人士认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国已进入“倒计时”。

(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如期建成

胡锦涛在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十分艰巨,全党同志一定要埋头苦干、顽强拼搏。

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只剩下8年零1个多月。“如期”两字重如千钧!这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宣示,只能如期,也必须如期建成。

“紧迫感”也出现在十八大报告之中。报告要求“全党要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牢牢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

白驹过隙,8年多时间加起来才2960多天,不到3000天!这在历史长河中,不过弹指一挥间。当前,中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紧迫感不仅来自时间的紧迫,更来自任务的艰巨——中国东、中、西部地区的发展仍然很不平衡,城乡差距依然很大;还有1亿多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

十八大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制定了路线图,指出了前进道路上面临的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等6大困难和问题。工作千头万绪,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和生态文明等各领域的建设任务都很繁重。时不我待,时不我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一场硬仗,十八大报告为经济社会发展号了脉,开了药方,必须有强烈的紧迫感,以分秒必争的精神抓好工作,抓好落实。四、十八大报告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的新要求

胡锦涛在报告中指出,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要在十六大、十七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努力实现新的要求。

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二0一0年翻一番。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上升,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工业化基本实现,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城镇化质量明显提高,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基本形成。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高,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

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民主制度更加完善,民主形式更加丰富,人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进一步发挥。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落实,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不断提高,人权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

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文化产品更加丰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中华文化走出去迈出更大步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基础更加坚实。

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进入人才强国和人力资源强国行列,教育现代化基本实现。就业更加充分。收入分配差距缩小,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扶贫对象大幅减少。社会保障全民覆盖,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住房保障体系基本形成,社会和谐稳定。

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主体功能区布局基本形成,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初步建立。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大幅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森林覆盖率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增强,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第五篇:十八大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学习十八大报告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要论述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综观国际国内大势,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准确判断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涵和条件的变化,全面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确保到二〇二〇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这是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向13亿人民的庄严 承诺,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担当。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党向中国人民的庄严承诺

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共产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务实选择。从历史和现实的维度看,中国共产党完全有智慧、有能力兑现自己的庄严承诺。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有科学的理论依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党 的十六大在对中国国情作出正确判断的基础上,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为新世纪最初20年的阶段性目标,制定了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纲 领。党的十七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更加全面、均衡、科学的发展目标和要求,既与十六大提出的宏伟目标的要求相一致,又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新的阶段性特征,作了进一步补充、完善和深化,从而构成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个方面的目标体系,为确保按期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重要理 论支撑。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有坚实的实践基础。作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阶段性目标,全面小康社会与我国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是一致的。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 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国人民艰苦奋斗,建立起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基于对时代特征、历史方 位的准确把握,提出了小康社会目标,制定了“三步走”发展战略,党的十五大把“三步走”战略具体化。经过全国人民的不懈努力,在20世纪末人民生活顺利达 到了小康水平。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朝着建设一个更高水平、更全面的、更平衡的小康社会的目标迈进,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成功地把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推进到新的发展阶段,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有充分的现实条件。在改革开放30多年一以贯之的接力探索中,我们党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 想为指导,勇于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出了一系列紧密相连、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形成了科学发展 观,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第 31 页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了科学回答,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清晰的理论指导。经过30多年改革开放,我国国民 经济持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显著提高,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以公有制为 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不断完善;宏观调控体系不断完善;开放型经济体系正在形成;社 会主义民主政治正向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方向发展;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机制正在完善;科学有效的社会管理体制加快形成;生态文明制度正加快建 立,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障。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使命

胡锦涛同志指出,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检验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这一重要论述,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庄严承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完全一致的。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应有担当。中国共产党把一个积贫积弱的旧中国引向了光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终实现共产主义,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 根本利益和迫切愿望,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最终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系列战略部署和政策主张,贯穿了人民利益至上的价值标准,是党的宗旨和责任使 然。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无论是在确立发展目标、实施发展目标还是发展成果共享等方面,都坚持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 成果由人民共享,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始终坚持执政为民的强烈宗旨意识和责任担当。

中国共产党人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不懈追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承上启下的关键,中国共产党人为此在理论和实践上进行了不懈探索。中 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始终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党的十八大报告认真总结了党的十六大以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取得的巨大成就,深刻分析了国内外 形势的新变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我国发展中出现的新的阶段性特征,强调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破除一切 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并明确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各领域深化改革开放的重点和突破口,突出改革开放的重要战略地位;首次 明确提出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的改革目标要求,在奋斗目标上完整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要求;提出了既鼓舞人心又切实可行的两个 “翻一番”的新要求,顺应了广大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

按期兑现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承诺

第 32 页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要按期兑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庄严承诺,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和机遇意识,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变为现实,不断增强广大人民群众对党的信任度和依存度。

坚定不移地走科学发展之路。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关系我国发展 全局的战略抉择。我们已经实现了由贫困到温饱又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飞跃,但与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为此,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 观,更加注重推动科学发展,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人与自 然协调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把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作为关键,把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主攻方向,把推动发展的立足 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

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之路。坚持和平发展,是历史为中国提供的机遇。中国的发展是世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开放的世界为中国提供了发展空间,中国的发展离 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稳定也离不开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既通过维护世界和平来发展自己,又以自身的发展促进世界和平。

坚定不移地走创新发展之路。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把增强自主创新能 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贯穿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让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成 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力量,成为有效利用全球资源的核心要素和主要动力。

坚定不移地走务实发展之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摆在全党面前的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能否牢牢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沉着应对各种挑战,按期兑现中国共产党 人的承诺,既取决于我们的战略部署是否科学,思想认识是否统一,更取决于我们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否端正,工作作风是否务实。各级党员干部务必以更加务实的作 风脚踏实地地工作,正确处理好己任和前任的关系、当前和长远的关系、局部和整体的关系、发展和稳定的关系,不断增强各族人民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把人民群众 关切的事办好,把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打牢,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乘胜前进,稳步前进,努力在建党一百年之际向全国各族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十八大报告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新要求

第 33 页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党的十八大提出“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从十六大提出“全 面建设小康社会”到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虽然只有这一字之改,但却是一个质的飞跃,它把全面小康社会的美好图景更具体更生动地呈现在全国人民 面前,也把我们党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强决心和信心展现出来。我们知道,“小康社会”是由邓小平在改革开放之初提出的战略构想。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的深入发展,小康社会内涵和意义不断地得到丰富和发展。在20世纪末基本实现“小康”的情况下,中共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党的十 七大根据形势发展提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经过10年的努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取得重大成就,为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 定了坚实基础。党的十八大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从五个方面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的目标要求,即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 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特别是报告提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 番”的“两个翻番”,使小康社会目标更加明确、更加切近,同时标准也更严、要求也更高。报告强调,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必须深化重要领域 改革,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报告提出了全面深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领域体制改革的目标要求,明确了各个 领域深化改革开放的重点。报告关于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要求,是对什么是小康社会、如何建设小康社会认识的新飞跃,必将极大激发 全国人民为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美好前景的奋斗热情。

一字之变: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再上新台阶

宏伟的事业,总是在不断奋进中腾飞;

壮丽的篇章,总是在不懈奋斗中续写。

在十六大、十七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要求基础上,十八大在报告主题中鲜明做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部署——从“建设”到“建成”,这是共产党人做出的郑重承诺!

第 34 页

下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理论和实践的浅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理论和实践的浅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是我们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着眼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对2020年经济工作作出重大部署,对于确保如期......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识荣辱。”这是古人对社会的期望;“有饭同吃,有衣同穿,有田同耕,有钱同使;无处不保暖,无处不均匀。”这是近代农民对社会的期望;而在......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理论底蕴体会心得(推荐5篇)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理论底蕴 体会心得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上指出,‚‘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即将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向前迈出了新的......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个人心得体会[本站推荐]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个人心得体会有哪些?必须要更加高质量的发展,抓住深巴发展机遇,大力发展大健康产业、旅游产业等,同时要保护好生态优势,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巴马县高质量发展重要......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工作总结2020年[本站推荐]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工作总结2020年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今年以来,在县委、政府和镇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全镇上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心得体会

    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心得体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是我们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经过党和人民接力奋斗,我们迎......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工作汇报(大全5篇)

    今年以来,我办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议和习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市委、政府对脱贫攻坚工作的统一安排部署,紧盯年度目标任务,重点任务挂牌作战,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