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两个务必,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时间:2019-05-12 12:12:5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坚持两个务必,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坚持两个务必,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第一篇:坚持两个务必,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坚持两个务必,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1979年12月6日,邓小平会见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把人均国民生产总值800至1000美元、低于发达国家现代化标准的“中国式的现代化”称之为“小康之家”、“小康的国家”。到了1984年3月21日,他在会见另一位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时,又把这种“中国式的现代化”称之为“小康社会”。他

还指出:“所谓小康社会,就是虽不富裕,但日子好过。”后来邓小平又提出分三步走实现现代化的战略设想,即以1980年为基点,到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解决温饱问题。到20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达到小康水平。再经过50年,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收入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正式将实现小康确定为“三步走”发展战略的第二步目标。1992年,党的十四大又根据国际国内形势的新发展,提出提前实现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番”的目标,到20世纪末使我国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和综合国力迈上一个新台阶,人民生活由温饱进入小康。登过泰山的人都知道,中天门以北有个“快活三里”。这里地势相对平坦,“凉风习习,景色宜人”。从山下艰难地攀登到此,游客已经非常疲劳,忽逢坦途,会产生一种“快活似神仙”的感觉,在这里歇脚的人特别多。然而,如果贪图轻松潇洒,在“快活三里”流连忘返,不想再攀登前面更加艰险的“十八盘”,那么,我们最终将难以达到光辉的顶点。

20多年来,特别是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经过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当人类社会跨入21世纪的时候,我们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第二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改革开放20多年来,特别是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的13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3%,经济总量已由世界排名第10位跃升到第6位;市场化取向的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确立;开放型经济迅速发展,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科技教育和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可以说,这13年,是我国综合国力大幅度跃升、人民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是我国社会长期保持安定团结⒄ㄈ撕偷氖逼冢俏夜视跋煜灾┐蟆⒚褡迥哿笤銮康氖逼冢夜母锟藕蜕缁嶂饕逑执ㄉ枞〉昧司偈乐跄康某删汀GО倌昀蠢抛胖泄说某苑刮侍猓谥泄膊车牧斓枷碌玫礁窘饩觯蛔孀姹脖补赜谛】瞪畹拿蜗耄裉煲丫汲晌质怠U馐巧缁嶂饕逯贫鹊奈按笫だ侵谢褡宸⒄故飞弦桓鲂碌睦锍瘫?但是,必须清醒地看到,和攀登泰山一样,我们目前只是达到了“中天门”,离光辉的顶点还有很长的距离,越往上攀登,需要付出的努力就越大。

成就可以振奋人心,但如果骄傲自满,盲目乐观,就容易被胜利冲昏头脑,在成绩面前停滞不前。因此,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艰巨任务面前,我们必须时刻牢记“两个务必”,警惕在胜利面前沾沾自喜,重步太平天国洪秀全的后尘。我们应清醒地看到,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所谓低水平,就是虽然我国经济总量已经达到一定规模,但人均水平还比较低。所谓不全面,就是小康社会所要求达到的社会生活各项指标还没有全面达到,发展性消费还没有得到有效满足,社会保障还不健全,环境质量还有待提高。所谓发展很不平衡,是指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发展水平差距不小。党的十六大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的基本经验,明确提出,要在21世纪的头20年,集中力量,建设一个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并且制定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纲领,向全党和全国人民展现了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光明前景。

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就任之初,胡锦涛总书记就率领中央书记处同志前往西柏坡学习考察,重温当年毛泽东同志在西柏坡提出的“两个务必”:“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其目的就是要提醒全党在新起点面前,不因胜利而骄傲,不因环境改变而贪图安逸,不因生活改善而不思进取,而是继续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勤政为民,开拓进取。

建设小康不停步,发展才是硬道理。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就是建设一个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小康社会;一个更高水平的、更全面的、发展比较均衡的小康社会。所谓更高水平,就是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用大体20年的时间,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达到4.3万亿美元,人均超过3000美元;基本实现工业化,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所谓更全面,就是经济、政治、文化全面进步,社会主义物质文明

第二篇:坚持“两个务必”

坚持“两个务必”[日期:2005-2-17]

来源:

作者:朱小观

[字体:大

小]

1949年,随着全国解放的即将到来,党中央决定中央机关和解放军总部由柏坡迁往北平。出发时,毛泽东对周恩来说,“今天是进京的日子,进京赶考去。”周恩来接过话题:“我们都应该考试及格,不要退回来。”毛泽东意味深长地说:“退回来就失败了,我们决不做李自成,我们希望都考个成绩。”毛泽东讲这些话决不是一句囗号,而是赋予了它实实在在的内容,早在移驻北平之前,毛泽东就向全党发出了“务必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进城后不久,他又亲自领导开展“三反、五反”运动,坚决、果断严惩了在党内的一大批腐败分子。

新春伊始,发表了胡锦涛同志在西柏坡学习考察时的重要讲话《坚持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

努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这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文献。它的公开发表,对于深入学习、全面贯彻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自觉贯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把党的艰苦奋斗、谦虚谨慎的作风进一步发扬光大,以不辜负时代赋予我们的庄严使命。

学习贯彻胡锦涛同志的重要讲话,要与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结合起来。党的十六大全面分析了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一道确立为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和推进各方面工作的方针政策,选举产生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从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为党和国家事业的新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这样一个重要历史时刻,胡锦涛同志立足现实、思考历史、把握未来,重温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的重要讲话,重温邓小平、江泽民同志关于要艰苦奋斗的一系列论述,再次郑重地把坚持“两个务必”的问题提到全党面前,可谓寄情殷切、托意深远。这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深入贯彻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举措,是在新形势下对全党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提出的新要求,这就是这一重要讲话与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深刻内在联系。不把握这一内在联系,就不可能吃准、吃透讲话的精神。只有认真学习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才能深刻领会这一重要讲话的精神实质和重要意义;而认真贯彻这一重要讲话精神,必将有力地推进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贯彻和落实。

学习贯彻胡锦涛同志的重要讲话,重点是“结合新的实际”广泛开展坚持“两个务必”的教育。经过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20多年特别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13年来的艰苦奋斗,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我们完全有理由为此感到自豪,但我们决不能自满,决不能懈怠,决不能停滞,决不能因此而忘乎所以。必须看到,我们取得的伟大成就只是在伟大征途上迈出的坚实一步。我们现在所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要实现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要完成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历史任务,要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我们要走的路还很长,肩负的任务还很艰巨,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还会很多。还应当看到,当前全党同志的作风和精神面貌总的是好的,但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中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有滋长蔓延的趋势,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在一部分党员干部那里被淡忘了,在少数人那里甚至被丢得差不多了。大量事实证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能不能坚持“两个务必“,能不能经得起权力、金钱、美色的诱惑,对每个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是一个很现实的考验。我们必须针对这些新的实际,针对自己的工作实际和思想实际,在改造世界观上下工夫,在保持党的先进性上下工夫,在密切联系群众、永远同人民群众心连心上下工夫。要通过深入细致的思想教育,使每一个党员都真正懂得“我们党是靠艰苦奋斗起家的,也是靠艰苦奋斗发展壮大、成就伟业的”深刻道理,真正懂得“越是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越要弘扬艰苦奋斗的精神”的深刻道理,真正懂得“即使将来我们的国家发达了,人民的生活富裕了,艰苦奋斗的精神也不能丢”的深刻道理。只有这样,全党同志才能在日益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中保持清醒的头脑,才能保持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和浩然正气,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学习贯彻胡锦涛同志的重要讲话,关键是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党的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领导干部,是各级党组织的带头人,代表人民行使着权力,也就是说,无论在党的组织生活还是社会的政治生活中,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都处于主导的支配的方面。他们的作风如何,直接影响着全党的作风,直接关系到党在广大人民群众中的形象,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安危治乱。俗话说,“上梁不正下梁歪,中梁不正倒下来。”如果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不能坚持“两个务必”,全党的艰苦奋斗、谦虚谨慎作风就无从谈起;如果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自我放任、骄奢淫逸,必然造成我们党内和社会上各种歪风邪气横行。我们的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一定要从自己在党和国家中所处的重要地位出发,深刻认识带头坚持谦虚谨慎和艰苦奋斗的极端重要性。古人云:“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忧劳兴国,逸豫亡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所有这些,都是从治国安邦的成功经验和人亡政息的沉痛教训中概括出来的格言警句。历史和现实一再证明,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的党,是难以兴旺发达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的民族,是难以自立自强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的国家,是难以发展进步的。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应当比普通党员站得更高些、看得更远些,从巩固我们党的执政地位出发,深刻认识带头坚持谦虚谨慎和艰苦奋斗的极端重要性。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领导干部坚持“两个务必”,就是要带头做到胡锦涛同志提出的“四个牢记”:牢记我国的基本国情和我们党的庄严使命,树立为党和人民长期艰苦奋斗的思想;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不渝地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牢记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以艰苦奋斗的精神做好各项工作;牢记党和人民的重托和肩负的历史责任,自觉在艰苦奋斗的实践中加强党性锻炼。只要我们的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做到这“四个牢记”,就能有力地带动全党的思想作风建设,就能使党和人民群众心连心,就能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伟大实践获得强大的精神动力。

在这篇重要讲话的结尾,胡锦涛同志意味深长地引述了毛泽东同志从西柏坡动身前往北京时发表的一句名言:“今天是进京赶考的日子。”这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在重大转折关头表现出来的对于历史发展和自身使命认识的一种高度自觉性。正是因为有了这种高度的自觉性,我们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才在各种复杂的局势面前不迷失、不懈怠,牢牢掌握历史发展的主动权,团结和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取得了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胜利。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在新世纪新征途中,只要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续保持和发扬这种高度的自觉性,切实始终坚持“两个务必”,把本质工作扎扎实实做好,就一定能够在新的考试中经受考验,向历史和人民交出优异的答卷。作者工作单位:平湖中学

第三篇:两个务必、八个坚持、八个反对

两个务必:

1949年3月,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于西柏坡召开的七届二中全会上讲话指出:“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这一点现在就必须向党内讲明白,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我们有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武器。我们能够去掉不良作风,保持优良作风。我们能够学会我们原来不懂的东西。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

八个坚持、八个反对: 1.“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反对因循守旧、不思进取”; 2.“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反对照搬照抄、本本主义”; 3.“坚持密切联系群众,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4.“坚持民主集中制,反对独断专行、软弱涣散”; 5.“坚持党的纪律,反对自由主义”; 6.“坚持艰苦奋斗,反对享乐主义”; 7.“坚持清正廉洁,反对以权谋私”; 8.“坚持任人唯贤,反对用人上的不正之风”。

第四篇:社区工作也要坚持两个务必

社区工作也要坚持两个务必

近日,总书记视察河北期间,又一次重申了“两个务必”,深刻指出,毛泽东同志提出的“两个务必”,包含了对我国几千年历史上治乱规律的深刻借鉴,包含了对我们党艰苦卓绝奋斗历程的深刻总结,包含了对胜利了的政党保持先进性、纯洁性,对即将诞生的人民政权实现长治久安的深刻忧思,也包含了对我们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深刻认识,思想意义、历史意义十分深远。

众所周知,两个务必,是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首次提出的,“务必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保持艰奋斗的作风”,它是西柏坡精神的核心,充分表现了革命者在敢不敢胜利问题上的坚定不移,和对胜利后革命前途的冷静思考。坚持两个务必,不仅在革命战争年代有关重要意义,同时,在我们目前的和平建设时期,也同样具有非常意义。对于我们的基层党组织来说,坚持两个务必,保持良好的工作作风,深入群众,才能更好的做好工作,让人民满意。居委会工作,看似平常,却是与人民群众密切相关的工作,作为与群众接触的第一线,基层党组织人员时刻保持良好的工作作风,才能得到群众的信任与理解,而群众的信任与理解也是我们做好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坚持两个务必,保持良好工作作风,始终走群众路线,是我们基层工作者做好工作的法宝。

第五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论文

怎样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论文

11秋船舶与海洋工程(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711961480015 代士杰

摘要:本文就“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时代背景,对我国经济与社会建设目标的确立,进一步阐述小康社会对我国人民的深远影响,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我国现实发展的重大意义。

关键词:小康社会

目标

经济

发展

富强

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结合20实际中后期世界的发展状态及其趋势,反思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经验,并吸取传统文化中的合理因子的基础上,根据“三步走”战略和对社会主义的新认识、建设社会主义的新经验等提出建设小康社会的构想。

中国共产党在十六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进一步确定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制定出了在21世纪头20年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蓝图,并且明确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任务,2007年党的十七大召开进一步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为全党和全国人民指明了在新世纪的前进方向。正确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科学内涵,对于我们在新世纪正确实施这一战略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什么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在谈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我们要了解什么是“小康”。所谓“小康”,是与“大同”对应的社会发展状态,意味着居民生活无忧,安居乐业。小康生活,是中国老百姓梦寐以求的幸福生活,小康社会是一个历史范畴。指的是财产丰富、生活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论文

宽裕、上下有序、家庭和睦、讲究礼仪的社会状态。尽管这种社会理想从来没有实现过,但在中国老百姓中却影响深远,成为普通百姓对富裕生活追求的目标是中国共产党苦苦奋斗、孜孜追求、一心想为老百姓创造的一种幸福社会。经过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20世纪末,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

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意义

小康社会是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和当代中国经济政治文化发展水平等具体情况相结合的产物,具有鲜明的社会主义特色和中国特色,并包含着丰富的时代内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符合我国国情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符合人民的愿望,催人奋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具体说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强国富民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实现强国富民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但是这一美好的愿望实现起来并不是那么轻易而举,特别是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农业国家而言就更加困难,我国目前的生产力和科技、教育还比较落后,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还没有改变,地区差距扩大的趋势尚未扭转,贫困人口还为数不少。人口总量继续增加,老龄人口比重上升,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增大;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我们仍然面临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占优势的压力;经济体制和其他方面的管理体制还不完善等等。所有这些,都要求我们必须在现有小康水平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全面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客观需要。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论文

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在制度上、体制方面的特色主要是:公有制为主体多重所有制经济并存的基本经济制度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人民代表大会和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及政治协商、民族区域自治、基层民主等基本政治制度与社会主义的法制体系;马克思主义指导下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与全民共享的国民教育体系。这些特殊存在于小康社会的全过程,随着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和发展,这些制度和体制也随之日臻完善,达到成熟。

(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党的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就是要求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把目前这种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推进到更高水平、更全面和发展更平衡的小康,无疑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因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本质上就是要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不断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的全面发展。也就是说,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历史的、逻辑的统一。

(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凝聚人心、鼓舞斗志,加快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行动纲领。

回顾我们党的奋斗历程,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都是根据人民的意愿和事业发展的需要,提出具有感召力的目标,从而团结和带领广大人民为之奋斗并取得胜利,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奋斗目标,无疑也是一个符合国情而又顺应时代,代表着人民的根本利益而又体现了事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论文

业发展的需要,实事求是而又充满创新精神的奋斗目标,它必将起到凝聚人心、鼓舞斗志,加快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巨大作用。

总之,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这是思想新世纪阶段奋斗目标的重要保障。可以肯定,实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我们的祖国必将更加繁荣富强,人民的生活必将更加幸福美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将进一步显示出巨大的优越性。

下载坚持两个务必,全面建设小康社会word格式文档
下载坚持两个务必,全面建设小康社会.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浅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小康,曾是多少代人追求的梦想,今天人们在衣食住行中感受到小康生活的到来。人们实现由温饱到总体小康的历史跨越,中华民族千百年来丰衣足食的梦想变成......

    201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一、战略机遇期及其政策选择 1.判断战略机遇期的依据 能不能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能不能赢得主动和优势的关键所在。 我们对我国目前所处......

    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这一论断用八个字概括“举世瞩目,意义深远”。 首先,这一论断直接丰富和完善了邓小平同志“三步走”发展战略的思想,为我们国家未来20......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目标,是与加快推进现代化相统一的目标。符合我国国情和现代化......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一、我国为什么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1、由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的; 2、现在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 3、是实现共同富裕的要求; 4、发展才是硬道理,是......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2011级市场开发与营销1班Bocker20号 内容摘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就是要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第三课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㈠教材分析 1.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总体小康”和“全面小康”; 2、教学目标 ⑴正确认识我国的小康水平; ⑵了解我国建设全面小康的目标; ㈡学生......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012年11月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代表十七届中央委员会向中共第十八次代表大会作了报告,报告中明确指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建设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