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宁夏石嘴山市缓解“招工难”和“就业难”现实困局努力化解就业结构性矛盾
宁夏石嘴山市缓解“招工难”和“就业难”现实困局努力化解就业结构性矛盾
何玉芬 程树 李娜
“招工难”、“就业难”是当前全社会普遍存在的问题,不同程度地困扰了企业发展,同时也给就业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和压力。如何缓解“招工难”和“就业难”困局,化解就业结构性矛盾?石嘴山市劳动就业服务局深入用工单位、求职人员开展调查研究,并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对策建议。
一、“招工难”和“就业难”的现状及问题
“招工难”、“就业难”现象被称为结构性“用工荒”。具体对招工难的企业来说,又叫做结构性用工短缺或结构性招工难。而对于求职者,尤其对高校毕业生来说,这种就业难造成的无法就业又被称为“选择性失业”。目前我市招工就业存在两大问题:
(一)劳动力供求总量的矛盾仍然存在。出现“招工难”现象不仅由东部经济回暖,周边地区经济增长扩大招工因素,还有新成长劳动力就业期望值与企业用工条件差异较大因素;供求双方在技能素质、招工时间及信息对接上的差距因素;劳资矛盾突出,导致劳动者流动性大因素等。
(二)就业结构性矛盾异常突出。劳动力技能素质与企业岗位需求不相适应,大量劳动力和就业岗位不相匹配。在深入部分企业及求职者中调研发现:约有80%的企业存在用工紧缺现象,六成以上的求职者在为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徘徊于人才市场,出现一方面是求职者众多,“有人没活干”,另一方面则是岗位众多,“有活没人干”的现象。劳动力需求与供给之间出现“错位”,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2011年春节后,石嘴山市举办的各类招聘洽谈会上出现了劳动力的需求大于供给的现象,据统计,自“春风行动”以来,石嘴山市共举办30场招聘洽谈会,各类用工单位879家,提供用工岗位 26014个,进场求职应聘16000余人,实际达成就业协议的仅3961个(见图1)。求人倍率为1.62,求人倍率大于1,反映了1-6月份我市劳动力市场上劳动力需求总量大于供给总量的现状。然而在“招工难”这一现象悄然显现的同时,招聘会现场反映出,有许多劳动者已前来应聘多次,但仍然没有找到适合自已的岗位。显然,部分企业的“招工难”并未改变求职者“就业难”的问题,“招工难”和“就业难”两难并存。突出表现在餐饮服务业、煤炭行业以及企业中的技术工种。
图1 石嘴山市2011年1-6月人力资源招聘洽谈会情况
1、住宿和餐饮业持续缺工,凸显“招工难“问题
从2010年第一季度至2011年第二季度的需求情况看,住宿和餐饮业供需缺口较大,“用工荒”成为了目前我市许多餐饮行业的共性,这严重影响了餐饮行业的发展。其中在第一季度缺口最为明显,今年第一季度的缺口数达到了1330人。(见表
1、图2)
表1 住宿和餐饮业供求人数对比
图2 住宿和餐饮业供求人数对比
在调查中,企业人力资源负责人表示,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用工需求也在不断增长,但是招工却特别难,餐厅服务员更是难招。目前企业采取基本工资+加班工资+提成的模式,普通餐厅服务员的实际月工资1800元左右,相比同类行业已是高出许多,企业也在改善员工食宿条件、生活条件、人文关怀、组织培训上投入了大量的经费,但是仍然不能吸引求职者。据分析原因,一是我市的餐饮类企业增多,用工量大。二是工资待遇较其他行业还是有一定的差距。三是求职者普遍对服务类行业在观念上存在认识偏差,吃苦精神差,尤其是20岁左右的年轻人认为服务员是不体面的工作,宁可在家闲着。四是部分餐饮行业管理经营不规范,社会反响较差。五是员工流动性大,这也此类行业普遍存在的问题。
2、技术工人大量缺口,企业出现“技工荒”
在开展企业用工调查中发现,多数企业存在铆工、铸造、电工、钳工等技术工种人员短缺现象。其中,宁夏天地西北煤机有限公司缺口最大。据公司领导介绍,目前企业铆工、铸造、电焊工等技术工种短缺严重,铆工更是难招。随着企业规模不断扩大,一方面,企业用工量增加,一方面,企业难以招聘到所需人员,这一现象源于目前出现的就业结构性矛盾。据了解,我市一些工业企业电焊工等
技工人员多数由西北外事中专学校推荐,但是该校铆工专业已停办多年。从目前就业市场来看铆工人员需求量较大,就业率高,显然出现了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脱钩现象,据分析,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铆工专业招生难。目前企业的铆工工作环境较差,技术要求高,自动化水平低,工资与其他电焊工等岗位差别又不大,致使学生择业出现偏向性。二是铆工专业技术要求高,培训周期长,费用较高,办学成本高。国家助学金扶持力度不够,各级劳动就业部门当前开设初级培训班,补贴经费远远不足。
在调查的中色东方集团公司、石嘴山市星瀚集团等多家企业中,主要集中反映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当前职业技术院校在专业设置上与企业岗位脱离。学校在专业设计时从考虑就业面宽的角度出发,专业设置不够细,如将钳工、铆工等统称机械,导致在教学中课程安排不够具体,什么都学,但什么都学不精。随着社会分工越来越细,这些专业学生到企业就业与实际岗位脱离。二是就业者技能低。目前委托培训机构进行劳动者就业技能培训,一方面由于校企脱钩,没有达到针对性培训的效果,另一方面由于培训机构的实训基地有限,培训人员实操水平低,到企业后动手能力弱,不能适应岗位要求。
3、八成煤炭行业员工流动性大,招工难,留人更难
我市的中小型企业中多半是煤炭行业,这也是我市出现“招工难”比较严重的行业,企业员工的稳定性较低,流动性相对较大。其主要原因:一是煤炭行业的工作环境相对较差,工作强度大;二是企业规模较小,有些企业管理不规范;三是工资待遇不高。
二、“招工难”和“就业难”的原因分析
(一)从社会层面上看,一是随着我市经济的回升向好,企业用工需求增加,就业岗位增多。二是部分高校的专业设置、培养模式已不适应目前市场的需求。三是用工信息发布机制不够健全,招工时间及信息对接上有差距。
(二)从企业层面上分析,“招工难”反映了部分企业用工单位工资偏低、工作时间长、工作环境差;在用工观念上存在偏差,员工使用上存在短期行为,薪酬偏低、克扣拖欠工资、超时加班等情况存在,劳动关系紧张;在经营理念上落后,人性化管理意识淡薄,部分企业不能够为员工缴纳社会保险,招工难,留人更难;此外虽然多数企业已经意识到提高薪资待遇可以缓解现实困局,可是企业的利润空间狭小又使其进退两难。“就业难”则表明,部分企业对人才市场劳动力的结构、现状不够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期望值相对较高,直接导致了求职者进入企业的门槛高,就业难。
(三)从劳动者层面分析,“招工难” 反映了劳动力结构的变化,新成长 “80后”、“90后”的年轻劳动力已是目前人力资源市场上的主力军,他们大多数耐受力差、能力弱、生存压力小、就业期望值高。主要表现在高校毕业生及新成长农村劳动力,在择业过程中,不能正确摆正自己的位置,存在眼高手低、好高骛远的现象。依然存在很多高校毕业生市场意识淡薄,择业时一味强调“我想干什么”,而不考虑“我能干什么”,不是从自身的特点、能力和社会需要出
发,给自己恰当的职业定位,而是把目光盯在大单位和热门行业,对就业抱有过高的期望值。这种不顾客观的就业形势和自己的竞争实力,盲目乐观的择业心态,无异于是为自己的就业设置障碍。新城长的农村劳动力存在“活轻点、家近点、钱多点”的思想,在择业过程中,对工资收入、发展前景、工作稳定性的要求较高,不愿意从事劳动强度大、工作环境差的工种。就业难则表明,部分求职人员技能水平仍无法满足企业用工要求,空缺岗位与求职者无法对接。
三、对策和建议
(一)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以产业发展带动就业
一是在产业结构调整的同时,加大人员培训力度.近年来我市提出调整产业结构,加快经济转型,于此同时对劳动力的需求也提出新的要求,因此,各级政府应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同时针对新型产业对人才的需求加大培训力度,以适应岗位要求。二是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增加就业岗位。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越发达则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的比重越大,近年来石嘴山提出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出台了《促进服务业发展的办法》,从财税上为服务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第三产业发展加快了步伐。
(二)调整高等教育学科、专业结构,使人才培养符合社会需求
首先,各高校在扩大招生规模的同时,应该考虑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以此作为学校创办和培养规模、学科专业设置的依据。其次,要逐步把高校就业指导纳入日常教育内容之中,建立起完善合理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体系,并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全过程。再次,高校在培养人才的时候,要注重培养其实践动手能力,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为社会培养实用型的人才。一方面,高校通过建立与社会的密切广泛的联系,了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以增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另一方面,为在校生创造接触社会的机会和场所,有助于培养他们适应社会的能力。用人单位可根据人才需求向高校提出培养要求,高校也可安排学生定期到对口用人单位实习,把学生在学校学习与在单位实习统一到培养过程之中。
(三)多方联动开展培训,满足企业对技能人才需要
为解决企业技工人员“招工难”问题,建议企业、学校、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多方联动共同加强培训。一是企业应与技术院校紧密联系,及时沟通,采取校企合作,订单培训等方式储备人才。二是企业应积极改善电焊工等技术人员的工作环境,提高工资待遇。三是各级劳动就业部门应积极动员和组织城乡劳动者参加职业培训,提升自身就业能力。培训期间严把质量关,确保参加培训的人员能够实实在在的学到一门技能。建立职业技能培训招标管理制度,选择优秀培训机构和优秀教师,根据就业市场需求和企业岗位实际要求,加强校企合作,加大相关领域技能人才的培养、储备力度。组织城镇失业人员、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农村进城求职劳动者等群体参加就业技能培训,提高培训后就业率。一是加强就业培训,解决企业要求与劳动者素质不匹配的问题。大规模组织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和创业培训,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努力实现 “培训一人、就业一人”,“就业一人、培训一人”,“培训一人、提高一人”的目
标;二是加强再就业培训,通过培训,增强下岗失业人员通过市场竞争重新就业的信心和能力。同时,突出培训中的创业内容,将培训与创业、就业指导、小额贷款等有机结合起来,以培训促进就业工作。三是大力开展面向新市民的培训,推进素质就业。针对新市民长期在山区生活,思想比较保守,文化程度偏低、技能水平不高,对城市陌生,不熟悉企业,工作生活习惯不同等特点,积极开展就业技能、城市文明、工业文明、法制文明培训,促进稳定就业。
(四)落实各项扶持政策,大力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
综合运用各项扶持政策,构建促进创业的综合政策体系,支持更多的劳动者成功创业;推进创业型城市创建工作,努力优化创业环境,更好地发挥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加强创业服务体系和能力建设,切实改进创业服务。对创业者从创业前到创业中再到创业后全过程、全方位帮扶服务,提供创业培训、项目开发、政策咨询、开业指导、小额担保借款等“一站式”服务。
(五)加强公共就业服务,促进信息有效对接
一是及时收集发布供求信息,为劳动者和企业建立快捷有效的信息对接平台。坚持举办各类专场招聘洽谈会,丰富企业空岗信息内容,提高信息质量,拓展发布渠道;加强招聘信息异地发布合作机制、签订对口劳务合作协议、联合举办招聘会等多种方式,促进人力资源在区域间优化配置。二是加强就业指导服务工作,帮助求职者树立正确的的求职择业观。对求职者开展职业指导服务,帮助求职者认识分析自身的条件,确定就业的选择方向。建议求职者在择业时需跟随市场变化,多关注公共职介机构、职业技术培训等部门及时发布的劳动力市场供需动态信息,调整就业方向,更新技能,适应市场变化,缩短失业周期。通过宣传就业方针政策,介绍就业形势,帮助求职者树立“先就业,后择业” 的就业观念。
(六)加强就业环境建设,做好劳动者权益维护工作
一是帮助企业建立工资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规范用工行为,形成企业与职工利益共享机制,增强企业吸引力。及时发布人力资源市场工资指导价位,引导企业合理确定和及时调整职工工资,增强岗位稳定性。坚持纠建并举,加强上门宣传和服务,引导和协助企业按照劳动法律,修订和完善厂纪厂规。要稳步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形成工资公平决定机制,保障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努力形成企业和职工利益共享机制,增强企业吸引力。二是着力建立健全就业环境优化机制,实现企业用工与劳动者就业的保障对接。采取明查暗访,接待求职者投诉,摸底调查等多种形式对职业介绍结构进行“地毯式”检查,积极协调工商、城管、公安、工会维权中心、劳动监察等部门查处非法职业中介,净化劳动力市场环境,维护人力资源市场正常秩序,确保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的保护。为缓解招工、就业“两难”困局形成上下联动、部门配合、协调统一、齐抓共管的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