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开展2010年度省级充分就业示范社区认定和充分就业村创建考核工作的通知

时间:2019-05-12 12:47:5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开展2010年度省级充分就业示范社区认定和充分就业村创建考核工作的通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开展2010年度省级充分就业示范社区认定和充分就业村创建考核工作的通知》。

第一篇: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开展2010年度省级充分就业示范社区认定和充分就业村创建考核工作的通知

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开展2010年度省级充分就

业示范社区认定和充分就业村创建考核工作的通知

浙人社发〔2010〕154号

各市和义乌市人事劳动社会保障局(人事局、劳动保障局):

自2006年全省开展创建充分就业社区试点工作以来,各地围绕创建目标,采取各种措施,积极开展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为进一步巩固创建成果,提升创建水平,推动创建工作向农村延伸,健全完善促进就业长效机制,经研究,决定开展2010年度省级充分就业示范社区认定和充分就业村创建考核工作。现将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关于省级充分就业示范社区的认定工作

按照浙劳社就〔2008〕80号文件明确的充分就业社区考核范围、内容、方式、标准,对历年已认定的充分就业社区进行复核认定,对新申报的社区进行考核认定,在此基础上,按要求做好省级充分就业示范社区的申报认定工作。

(一)申报认定的范围和数量

申报认定的范围为2009年底前,经各市认定,达到充分就业社区创建标准的社区。2010年将认定的省级充分就业示范社区共100个,具体名额根据各地创建工作情况和所辖社区数量等因素分配(详见《省级充分就业示范社区名额分配表》,附件1)。

(二)申报认定的标准和要求

1.连续三年以上达到充分就业社区创建标准;

2.创建工作目标和工作任务全面完成,各项指标高于当地平均水平;

3.巩固扩展创建成果的工作机制健全,制度完善,保障措施落实到位;

4.实现服务标准化、就业援助精细化和长效化;

5.工作善于创新,典型性、示范性强;

6.群众满意度高。

(三)申报认定的原则和步骤

申报认定工作原则上每两年进行一次,按照“统一部署、严格标准、分级实施”的原则进行。2010年11月20日前,各市报送《省级充分就业示范社区申报表》(附件2);2010年12月20日前,省厅对各市申报的社区组织开展抽查和审核;2010年底前,完成省级充分就业示范社区的认定。

二、关于充分就业村的创建考核工作

(一)创建的目标和要求

充分就业村的创建目标是:各项扶持创业和转移就业政策得到全面落实,困难群体基本生活得到保障。有转移就业愿望的劳动者积极参加就业准备活动,被征地农民和低保家庭劳动力等就业援助对象得到有效的就业援助。转移就业渠道畅通,自主创业环境良好,转移就业的稳定性和农民收入得到提高。行政村范围内登记转移就业人员实现就业的人数达到95%以上。

根据厅党组确定的“2010年全省30%的村达到充分就业村标准”的工作目标,结合2010年建设1万个村级工作平台的要求,将充分就业村创建工作任务分解到各市,由各市逐级分解落实(具体任务另行下达)。已经建立村级平台的行政村,应首先达到充分就业村创建目标。

(二)考核的范围和方式

充分就业村的考核范围为全省农村地区参加创建“充分就业村”活动且自评达标的行政村。考核内容主要包括充分就业情况、政策落实情况、平台建设情况、基础工作情况、就业服务情况和其他情况等六个方面。

考核采取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根据考核得分情况综合确定考核结果(详见《浙江省2010年“充分就业村”考核评分表》,附件3)。考核总分达到85分以上(含85分)的行政村为“充分就业村”。

(三)考核的程序和安排

充分就业村考核工作由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组织实施,按行政村申报,街道(乡镇)、县(市、区)考核,市局抽查、省厅审核的程序进行(详见附件4)。2010年11月20日前,完成考核抽查工作;2010年12月底前,省厅完成审核工作。

三、关于省级示范社区和充分就业村的表彰奖励

对审核认定的省级充分就业示范社区、考核达标的充分就业村,以及新考核认定的充分就业社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发文予以公布并授牌。对复核认定并已授牌的充分就业社区,颁发复核认定证书。对在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和充分就业村工作中作出显著成绩的,予以通报表彰并给予适当奖励。

四、关于申报认定和创建考核工作的要求

(一)各地要充分认识开展申报认定和创建考核工作的重要意义,精心组织,切实加强领导,按照工作部署和要求,高标准地做好认定考核工作。

(二)各地要结合实际,细化省级充分就业示范社区认定指标,坚持实事求是,公开、公平、公正地开展申报认定,认定一批就业工作任务较重,且善于创新、成效显著、示范性强的社区,确保认定工作质量。

(三)对未达到充分就业村创建要求的行政村,要帮助分析原因,查找薄弱环节,制定整改措施,尽快改进落实。要充分发挥考核工作对促进和推动创建工作的积极作用,提高创建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四)要认真总结认定和创建工作中的主要做法和先进典型并形成书面材料。请各市于2010年11月20日前,将总结材料、2010年度省级充分就业示范社区推荐材料、2010年度充分就业村名单及电子版,一并报省就业局。

第二篇:内蒙古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开展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活动的通知

内蒙古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开展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活动的通知内

劳社办字[2006]78号

发布时间:2008-07-08来源:

内蒙古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开展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活动的通知

内劳社办字[2006]78号

各盟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满洲里市、二连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自治区关于实现充分就业的要求,进一步完善社区功能,发挥社区在就业再就业方面的重要作用,建立就业再就业工作长效机制,推动全区就业再就业工作取得新突破,根据2006年自治区劳动保障工作要点,决定在全区开展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活动。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开展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活动的重要性

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社区是城镇的细胞,社区就业工作是城镇就业工作的基础。社区实现充分就业可促进社区和谐稳定,因此,开展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活动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

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是实现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要实现“社会就业比较充分。”因此,我们开展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活动是贯彻落实十六大精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举措。

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是落实新的积极就业政策的有效载体。国家对下岗失业人员就业再就业给予的税费减免、社保补贴、小额担保贷款、再就业援助等一系列优惠政策,都要通过社区劳动保障平台来实现。开展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活动可以促进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的建设,同时,为进一步落实新的积极的就业政策提供了有效的载体。

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是提高就业服务质量和效益、巩固就业成果的重要基础。社区劳动保障平台通过建立各类台帐,实行实名制服务,可对辖区下岗失业人员的就业状况了解一生,跟踪一生,服务一生,全面巩固就业成果,提高就 业服务质量和实效。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社区就业,各级劳动保障部门也充分认识到做好社区就业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采取有力措施,取得了一定成绩,树立了一批社区就业工作的典型。但我们清醒看到,当前社区就业也存在一些薄弱环节,我们要以开展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活动为切入点,进一步促进社区就业工作,落实各项再就业优惠政策,更好地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深入开展对“4050”人员、零就业家庭等就业困难群体再就业援助行动,稳定就业局势。

二、创建充分就业社区的主要内容

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是指以社区为单位,通过促进就业与再就业工作的一系列措施,使各社区有就业愿望和能力的劳动者的就业率达到90%以上,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社区登记失业人员就业率达到90%以上,失业率低于所在盟市的平均水平。

(二)对本社区就业困难对象底数清,并建立了完善的援助制度和援助计划。对有求职要求和劳动能力的“4050”人员和就业困难群体再就业率达到95%以上。

(三)社区内基本消除了“零就业家庭”,并对零就业家庭建立了跟踪调查制度,实施动态管理。

(四)建立详实的社区下岗失业人员台账。认真作好下岗失业人员的求职(失业、就业)登记、统计和管理服务工作,详细了解掌握本辖区内下岗失业人员和大龄就业困难人员情况,建立台账。做到五清:人员底数清、择业意向清、技能状况清、家庭情况清、就业去向清,并及时上报就业再就业

各项统计数据和就业工作情况。

(五)构建社区服务平台,增强服务功能,积极有效地开展政策咨询、职业指导、职业介绍、技能培训、小额贷款申请和社会保险接续等就业服务。

(六)落实再就业优惠政策

1、开展政策宣传。设立就业和再就业政策宣传栏,并能够深入辖区企业和下岗失业人员家中宣传就业再就业各项政策。

2、落实各项政策。符合享受再就业优惠政策的企业和下岗失业人员都能享受到就业和再就业的各项优惠政策。

(七)组织辖区失业人员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职业培训,对有就业愿望的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培训率达到95%以上。

(八)社区劳动保障平台建设做到了“六个到位”。

1、机构到位。当地政府已下达文件,建立了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站,落实了编制。

2、人员到位。每个社区要有1—2名以上专职人员,专职人员取得了职业资格证书。

3、经费到位。社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经费纳入了当地财政预算,使经费有切实保证。

4、场地到位。社区劳动保障机构有方便人民群众的专门的服务场所。

5、制度到位。社区劳动保障机构建立健全了工作制度,使各项管理服务有章可循。要实行多窗口衔接,“一站式”服务和内部管理制度。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将工作和服务制度上墙公示,增加工作的透明度,树立良好形象。

6、工作到位。积极开展各项就业服务工作,较好地完成当地政府和上级劳动保障部门下达的就业和再就业目标任务。

(九)社区就业服务制度完善,符合制度化、专业化、社会化的基本要求。

(十)社区没有因就业问题出现群体性上访事件或其他影响社会稳定的事件。

三、创建充分就业社区的评估办法

创建充分就业社区的评估认定工作每年进行一次。自治区劳动保障部门负责制定实施方案及考评办法,并加强对各地开展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活动的指导。具体评估认定以盟市劳动保障部门为主,由各盟市根据自治区实施方案要求,结合当地实际,细化评比标准和考评办法。

每年11月底,各地社区劳动保障平台通过自查,向旗县区劳动保障部门报送参评申请报告。旗县区劳动保障部门会同有关部门逐一审核,符合当地“充分就业社区”标准的,于每年12月15日前报盟市。盟市对参评社区进行评估认定,确定充分就业社区名单,同时报自治区劳动保障部门备案。自治区劳动保障部门对盟市上报结果进行检查,并于次年6月底前公布全区充分就业社区名单,并颁发充分就业社区证书。授予充分就业社区的,由盟市予以表彰或奖励,奖励办法由各地自行制订。

四、创建充分就业社区的具体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活动,要在当地党委、政府领导下进行。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负责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工作的组织和协调工作,由各级就业服务机构具体组织实施。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站按充分就业社区标准组织创建。各地要加强对创建充分就业社区的组织领导,明确责任,推动工作的深入开展。

(二)建立工作情况报告制度。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是一项长期的经常性的工作,政策性强,工作难度大,各地劳动保障部门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对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应主动向当地政府报告,并及时与自治区沟通,确保该项工作健康有序进行。

(三)各地要安排一定资金对充分就业社区、特别是对开展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活动中成绩突出的予以扶持和奖励。

内蒙古自治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厅

二○○六年四月六日

第三篇:郑陆镇创建省级充分就业示范社区汇报材料

北街社区创建省级充分就业示范社区汇报材料

北街社区位于湖塘大通河以北,武宜北路以东,大运河以南,常

漕路以西,辖区面积约1.2平方公里,涉及6个小区,有新小区、老

小区和金鸡安置小区,设置56个居民小组。社区一个党总支,有三

个党支部,党员人数71名。现有户籍1332户;户籍人口3506人。

北街社区在湖塘镇党委政府正确领导下,在区人社局和镇人社科的领

导关心指导下,北街社区积极创建省级充分就业示范社区。近年来,北街社区先后被评为“江苏省创建文明社区先进单位”、“江苏省和

谐示范社区”、“江苏省绿色杜区”,“江苏省充分就业社区”、“常州市

五星级社区”。“常州市先进基层党组织、武进区“五好”社区党组织、武进区阳湖之星五星级社区。

北街社区按照上级要求,在区人社局和镇人社科的行家们精心指

导下,发挥社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服务站作用。以消除零就业家庭、解决就业困难人员就业为核心开展各项促进就业工作,北街社区以人

为本,服务居民,积极开展充分就业示范社区创建工作。

一、加强领导,健全网络,推动就业再就业工作的顺利开展。

1、由于社区区域范围的调整,社区户籍人口大量增加,社区就

业成为就业服务工作的重点。为此社区召开会议,成立了社区书记任组长。副书记、副主任任副组长,专职劳动协管员,杜区工作人员为

成员的创建充分就业示范社区领导小组。社区干部实行网格化分片管

理,制定了创建充分就业示范社区工作的工作计划和工作目标,设有

专人负责;初步形成了服务网络。为失业人员提供快捷、优质的服务。

2、完善劳动保障志愿者队伍,社区通过招募、发动、带动等方

式壮大劳到保障志愿者队伍。目前发展固定志愿者19人,另有2名

大学生志愿者、52名党员志愿者,在社区中围绕政策法规宣传。就

业服务项目、人力资源普查等主题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二、摸清底子,了解实情,金面掌握社区劳动力状况

做好再就业工作,首先是要掌握辖区的人力资源总量、结构、分

布及培训、就业等情况,建立人力资源数据库。北街社区今年7至8

月配合我区全面完成人力资源普查活动。社区工作人员切实有效地深

入住户调查摸底,对下岗失业人员、困难家庭做到心中有数,登记造

册,摸清下岗失业人员底数,全面掌握社区劳动力状况,通过此次普

查北街社区还初步登记了外来务工人员基本情况,了解和掌握劳动力的就业愿望,使我们可以针对不同类里的未就业劳动力有针对性地开

展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介绍工作,增强职业技能培训的实用性,充分

提高劳动力素质,提升社区就业水平,同时为企业发展储备和输送各

类劳动力。建立下岗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零就业家庭等台帐,实现了电脑化管理,逐步做到了五个清;失业原因清、家庭状况清、择业意向清、技能水平清、收入情况清,平时做好这些人员的动态管

理和跟踪管理服务工作;从而为开展创建充分就业示范社区工作夯实

了基础。

三、加大宣传力度,服务居民就业。

1、真诚服务失业人负一直是北街社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

站的工作宗旨。北街社区从宣传就业政策入手,在上级部门的指导下,通过政策宣传、入户走访、建立台帐、职业指导、开发岗位等多项措

施,为本社区失业人员提供了全方位一条龙优质服务。社区利用宣传

橱窗,发放宣传资料等,开展就业宣传创业优惠扶持政策的宣传,通

过宣传引导就业困难人员利用政府帮扶政策,加速实现自身的失业再

就业,确保符合条件的就业困难人员在就业再创业的进程中都能享受

到政府的忧扶政策。

2、从社区实际出发、积极为就业困难人员提供就业服务。北街

社区 2011年共有新增及原有在册就业困难人员15名,失业人员51

名,本社区对所有在档的失业人员都逐一做了动态情况调查。至2011

我们累计进行入户及电话走访失业人员51人次,其中走访

“4050”人员30余人,通过政策宣传使大龄失业人员进一步转变就

业观念,2011办理社区灵活就业23人。为了让每一位失业人员

及时了解现行的社保政策,我们坚持人户与电话走访相结合的方式、耐心地一对一作好政策宣传工作。

北街社区为帮助社区里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北街社区劳动保障

站联系辖区内单位,为失业人员搜集用工信,挖掘就业岗位,为失业

人员牵线搭桥,并组织辖区单位在家门口开展就业调查问卷和招聘

会。

3、关爱民生听民意,社区“红珊瑚党群之家”和人力资源社会

保障服务站,以“科学实践强阵地,凝心聚力展核,从党群灯火亮万

家,惠民服务促和谐”为服务目标、“党员舒心、群众暖心、党群同

心、奉献爱心”为服务理念,“热情、真诚、细致、高效”为服务作

风,积极为社区失业困难人员服务。

党员韩加泉在“红珊瑚党群之家”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服务站的帮扶下,由小面店发展成生惫兴隆的饭店,在创业旅途中有了起色的韩加泉深知下岗生活的艰辛,将自己饭店作为社区就业援助岗,专门为社区失业人员和就业困难人负提供岗位。目前饭店内9名员工,有5名下岗失业人员。

社区党员刘法根两次下岗,其妻身体有病,常年病休在家,“红珊瑚党群之家”和人力资源杜会保障服务站根据其他自身特点两次介绍他工作,如今在平安物业当保安,不仅可以照顾家庭。而且还可补贴家用。

杜区贫困失业母亲吴迎春,丈夫突发心脏病死亡,一个人要照顾三个孩子和七十多岁长期服药的婆婆,房子要还贷。今年大女儿又考上大学,家庭的重担压在了吴迎春一个人的身上。“红珊瑚党群之家”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服务站了解情况后帮助她到党员韩加泉开办的饭店做了一名服务员,并办理了每月390元的最低生活补助,申请到贫困单亲母亲的助学金1000元,为整个家庭解决了燃眉之急。另外社区为失业人员提供保安、保洁、车辆管理员、家政服务、饭店服务员等再就业岗位20人,义务介绍岗位信息62人次。

4、配合镇人社科下达的培训任务指标。为失业人员提供职业指导和培训信息,鼓励他们参加就业技能培训班,为促进就业奠定基础。至 2011北街社区共有 14人参加技能培训,获得良好效果。

四、扎实工作,确保就业工作落到实处

1、建立并完善社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站工作制度

在区、镇级人社部门的帮助及大力支持下,社区有取得三级资格证书的专职劳动协管员,负责社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站工作。建立并完善工作制度、职责、服务内容及工作流程等管理机制,并设立完善的组织结构,确保社区失业人员、就业因难人员就业服务工作的顺利实施。

2、健全各种就业服务台帐

北街社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站设有失业人员动态管理台帐、失业人员走访台帐、失业人员就业台帐、灵活就业台帐、就业援助活动记录台帐以及其他类等备种就业服务台帐,准确记录了各项信息及动态管理情况。

3、通过各种形式开展多样化援助活动

北街社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站自创建以来,利用电子屏经常更新劳动保障用工信息,利用宣传栏、黑板报宣传就业、再就业优惠政 策。另外,本社区居委会19名社区居民志愿者也是社保政策的长期宣传者,为社保宣传工作提供了保障。不使失业人员尽快实现就业,社区以上门走访及电话随访模式,及时了解摸清其家庭情况、失业原因、择业愿望。技能水平及就业意向等基本情况,全面掌握失业人员基本信息。今年以来社区与就业困难人员签订7份就业援助协议以及个性化就业援助方案,耐心宣传再就业优惠政策并及时提供适合本人的就业岗位,为本社区创建省级充分就业示范社区打下坚实的基础。

4、提供社区日常服务

为了营造社区居民人人关注的创建氛围.将社区就业援助电话及江苏省创建充分就业示范社区监督电话及邮箱长期在橱窗内公示,截止到目前无一人投诉(填写满意度测评表30张),社区服务站的工作得到了失业人员和广大居民的一致好评。

北街社区以创建省级充分就业社区为契机,以人为本,创新就业,充分享用政府就业政策,更优更好地为社区居民提供充分就业服务;提高居民群众的就业率和幸福感,让居民安居乐业,让社区温馨和谐。

2011年12月15日

第四篇:转发关于促进零就业家庭就业和进一步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就业村的意见的通知

转发关于促进零就业家庭就业和进一步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就业村的意见的通知

苏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转发关于促进零就业家庭 就业和进一步创建充分就业社区

就业村的意见的通知 苏府办〔2007〕188号

各市、区人民政府,苏州工业园区、苏州高新区、太仓港口管委会;市各委办局,各直属单位:

经市政府同意,现将市劳动和社保局、市财政局、市民政局、市国税局、市地税局、苏州工商局、人行市中心支行制定的《关于促进零就业家庭就业和进一步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就业村的意见》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苏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二○○七年九月十八日

关于促进零就业家庭就业和进一步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就业村的意见

近年来,我市就业再就业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工作进入第三个年头,已成为我市就业再就业工作的制度性安排;充分就业村的建设已经启动并初见成效。但是,我市面临的就业再就业形势依然十分严峻。为贯彻落实《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劳动保障厅等部门关于促进零就业家庭就业和创建充分就业社区的意见的通知》(苏政办发〔2007〕90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现就促进零就业家庭就业和进一步完善、提升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村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进一步加大就业援助力度,促进零就业家庭和就业困难人员就业

(一)明确帮扶对象和工作目标。零就业家庭是指法定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家庭成员均处于失业状况的城镇家庭。各地要切实按照“源头控制、动态管理、政策扶持、跟踪服务、确保落实”的要求,加快建立就业援助长效机制,对经申报认定的零就业家庭,确保1个月内至少有1人实现比较稳定的就业,月内动态消除家庭零就业状态;对法定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不挑不拣就业岗位的就业困难人员,帮助其在登记后1个月内实现比较稳定的就业。比较稳定的就业的标准是:被用人单位招聘录用的,应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缴纳社会保险费;自谋职业的,应正式领取工商营业执照或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证,月均收入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缴纳社会保险费,并正常经营3个月以上;灵活就业的,应由本人向劳动保障部门申报,月均收入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缴纳社会保险费,并稳定在3个月以上。

(二)建立健全申报登记制度。实行零就业家庭专项调查、登记统计制度,按照市统一规定建立基础台账和数据库,全面摸清底数,做到家庭情况清、就业要求清、个人技能清、就业去向清、培训愿望清、身体状况清。零就业家庭的认定按统一程序进行,由居民持有效证明到居住地社区申报,社区劳动保障工作机构负责登记并对其就业状况进行核实后,报街道(镇)劳动保障工作机构认定。街道(镇)社区劳动保障工作机构要将认定办法和相关就业扶持政策告之于民,并采取适当方式向社区居民公示被认定的零就业家庭。

(三)大力拓展社会公益性岗位。各地要进一步拓宽公益性岗位范围,加大政府购买社会公益性就业岗位的力度,大力开发社会公益性服务岗位、社会公益性管理岗位、社会公益性事业岗位等,优先安排零就业家庭成员和其他就业困难人员就业。

社会公益性岗位的具体范围由劳动保障部门确定。对经过认定的公益性岗位安排零就业家庭和其他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并签订1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的,按规定享受岗位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岗位补贴的具体标准由各地根据实际确定,所需资金由当地财政解决。

本意见的“其他就业困难人员”包括:“4048”人员,即女40周岁以上、男48周岁以上的下岗失业人员;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并且失业的人员;夫妻双方均下岗失业的人员;单亲家庭下岗失业的人员;特困职工家庭有就业能力和就业愿望的人员;有就业能力和就业愿望的残疾人员等。

(四)进一步完善就业扶持政策,并加强对《再就业优惠证》的管理。对零就业家庭和其他就业困难人员,由劳动保障部门发给《再就业优惠证》,凭证享受再就业扶持政策。在2008年底之前,持《再就业优惠证》享受再就业扶持政策期满后又失业的就业困难人员,进行失业登记并经县级以上劳动保障部门在《再就业优惠证》上确认后,可凭证继续享受再就业扶持政策。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重点帮扶零就业家庭和其他就业困难人员就业。

要加强对《再就业优惠证》的管理。对持证者转让、出借、出租等非法使用《再就业优惠证》的,没收其《再就业优惠证》并停止其已享受的有关扶持政策;对用人单位伪造、租借等违法使用《再就业优惠证》骗取国家政策扶持资金的,取消其享受优惠政策资格,并严肃查处,情节严重的要依法追究有关责任人员的法律责任;对发证机构违反有关规定变卖或滥发《再就业优惠证》的,要严肃处理,对有关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

1.吸纳零就业家庭人员就业并签订1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的各类用人单位(除广告业、房屋中介、典当、桑拿、按摩、氧吧等外),按实际招用的人数,3年内按规定享受社会保险补贴。有条件的地方,社会保险补贴标准可提高到单位应为所招人员缴纳的社会保险费(不含个人应缴纳的社会保险费)。

2.持《再就业优惠证》的“3545”人员即女35周岁、男45周岁及其以上的就业困难人员在公益性岗位工作,享受社会保险补贴3年期满后,可相应延长补贴期限;对其中距离退休年龄不足2年的就业困难人员,可延长至其达到法定退休年限。

3.对持《再就业优惠证》人员从事个体经营并吸纳持《再就业优惠证》人员就业的,可按个体经营户在规定限额内依次减免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个人所得税,申请享受最高不超过8000元的税收减免;也可比照企业吸纳下岗失业人员享受税收减免的条件,按实际吸纳人数,在相应期限内定额依次减免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个人所得税,申请享受每人每年不超过4800元的税收减免。但两者不能累加执行,每名持《再就业优惠证》人员累计享受期限不超过3年。

4.对当年吸纳符合小额担保贷款发放条件的人员,并与其签订1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的劳动密集型小企业,可根据实际吸纳人数,按每人不超过8万元的标准,由银行发放最高不超过人民币100万元的贷款。有条件的地方可由小额贷款担保基金提供担保。要积极探索银行批发、社区分售、循环授信的贷款运作模式,具体办法由各地根据实际确定。

5.加强对大龄失业人员的政策扶持。对距离退休不足2年(含2年),具有本市户口,非本人原因未就业,且累计缴纳失业保险费满10年的在领失业金人员,经本人申请可适当延长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限,最长不超过24个月。具体办法由劳动保障部门另行制定。

要进一步加强失业保险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健全促进就业的激励约束机制,加快形成就业与失业保险、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的联动机制。

(五)切实加强就业管理服务。零就业家庭成员和其他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工作实行属地化管理。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积极采取措施,加强动态管理,为零就业家庭和其他就业困难人员提供及时有效的服务。对登记失业的零就业家庭,要为每位家庭成员制订一项符合其特点的促进就业计划,发放一套就业政策宣传资料,告知免费就业服务承诺,进行一次面对面的专项职业指导,提供一次免费职业技能培训机会,推荐一组有效的就业岗位信息。依托街道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对辖区内零就业家庭实行专人负责,定期进行跟踪服务,掌握其就业和失业状况,不断调整对策措施,建立及时发现、充分了解、即时解决问题的援助机制,把帮助困难对象就业落实到人。

建立零就业家庭高校毕业生绿色帮扶通道,使高校毕业生求职有门、就业有路、困难有助。各地要在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基层劳动保障工作平台设立专门服务窗口,为回原籍登记失业的零就业家庭高校毕业生提供“一对一”的就业援助,优先按规定为其办理失业登记手续,领取《就业登记证》和《再就业优惠证》,享受再就业优惠政策;优先安排其进入就业见习基地见习;优先给予免费职业技能培训和技能鉴定;优先帮助申请小额担保贷款和享受规定贴息;优先提供岗位信息并推荐就业;优先安排公益性岗位实行保底就业,确保当年回原籍失业登记的零就业家庭高校毕业生100%实现就业。

二、以统筹城乡就业为统领,完善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活动,加大创建充分就业行政村的工作力度,不断提升基层劳动保障工作平台服务能力

(一)确定充分就业社区标准。充分就业社区应符合的条件是:社区内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登记失业人员就业率达到90%;零就业家庭登记后1个月内应做到动态消除,就业困难人员得到有效援助,实现比较稳定的就业;就业扶持政策充分落实,社区就业岗位充分开发,基层劳动保障工作平台作用充分发挥,就业服务充分完善,就业渠道畅通,自主创业的环境进一步改善,失业人员基本生活得到保障,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劳动者参加到积极的就业准备活动中。

(二)继续完善和提升创建工作。到2008年末实现全市90%以上的社区达到充分就业社区创建标准。具体要求是:

1.继续建立健全下岗失业人员定期普查登记和就业帮扶制度。按月登记造册,落实零就业家庭和其他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帮扶措施,明确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实行动态管理;做好《再就业优惠证》发放工作,既要严格把关,又要方便申领,确保应发尽发;加强就业再就业政策宣传,做到入户到人、落实到位。

2.大力开发就业岗位。积极由社区公益性岗位向社会公益性岗位延伸,加大公益性岗位拓展力度。在原已明确社区保安、保洁、保绿、保养、社区劳动保障协管员,老年公寓、工疗站后勤人员,按户收费的小区物业和区或街道增设的公益性岗位管理人员的基础上,再扩大公益性岗位范围如下(其中财政供养人员不享受公益性岗位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

(1)公益性服务岗位:城区社会福利居家养老服务组织的老人护理、老人陪护人员;街道开办的幼儿园的后勤服务人员;机关事业单位使用的编外工勤人员。

(2)公益性管理岗位:村级劳动保障协管员、劳动保障助理监察员;城市、交通协管员。

(3)公益性事业岗位:街道开办的清洁服务公司的清洁服务人员;街道、社区公共设施管理维护人员;街道、社区图书馆工作人员;街道、社区文体中心(文化站、文化社等)工作人员;街道使用的编外司法社会工作人员。

充分挖掘辖区内各类用人单位的空岗信息,动态掌握有效岗位信息,并提供给失业人员。

3.开展社区就业援助。定期走访零就业家庭和其他就业困难人员,跟踪了解其就业再就业情况;积极推进职业培训、职业介绍、社会保障服务进社区,使零就业家庭和其他就业困难人员不出社区就能得到优质高效的“一条龙”就业服务,努力做到零就业家庭“出现一户、帮扶一户”,及时消除家庭零就业状态。

4.加快信用社区建设。把创建充分就业社区与加快建设信用社区结合起来,依托街道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通过建立信用社区、强化个人信用体系,探索建立创业培训、信用社区和小额贷款联动机制。

(三)提高公共就业服务能力。大力推行岗位责任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首问负责制、失职追究制,规范服务内容和办事程序,全面提高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服务质量和水平。切实按照苏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国务院省政府进一步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通知的意见》(苏府〔2006〕38号)要求,继续加强街道(镇)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建设,设立并明确村级劳动保障协管员岗位的职责。同时要进一步整合资源,打破地区、部门的分割,加快建立统一的社会保障工作平台,完善就业服务功能,实现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劳动保障监察等职能向基层有效延伸,建立劳动保障助理监察员队伍,推进劳动保障监察网格化和信息化管理。对街道(镇)劳动保障工作机构有编制而暂时难以到位的,可在缺编额度内临时招聘劳动保障协理员以满足工作需要;对社区劳动保障工作机构,当地政府可通过政府购买公益性岗位充实加强与工作需要相适应的协管员队伍。社区劳动保障工作人员要定期了解掌握辖区内居民就业和社会保障状况,及时发现新产生的零就业家庭和其他就业困难人员,进行跟踪服务。加强再就业基地的建设,积极发挥其就业援助的效应。

(四)加快统筹城乡就业工作步伐。建立健全管理城乡就业的组织体系,统筹规划和管理城乡就业工作,全市实行城乡统一的劳动力资源信息库和台账制度;推进常熟、昆山、太仓和高新区等地区的社会登记失业率试点工作;全市在3年内要建立4000万元的“创业引导性资金”,其中市本级1000万元,各市、区不低于400万元;每年公平地向城乡所有劳动者新提供不少于30万个就业岗位。建立覆盖城乡的职业培训体系,为城乡劳动者提升职业技能提供有效服务。建立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为城乡劳动者就业、再就业、转移就业提供有效服务,实现就业服务城乡一体化、劳动力市场建设网络化和就业服务规范化。健全劳动用工管理制度,切实维护城乡劳动者权益。完善社会保险制度,妥善解决农村劳动者的社会保障问题。

(五)确定充分就业行政村标准。在创建充分就业社区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创建充分就业行政村的工作。充分就业行政村应符合的条件是:行政村劳动年龄段内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人员就业率达到90%;行政村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在“机构、人员、经费、场地、制度和工作”等六个方面落实到位(即“六到位”);沟通市、区(县级市)、街道(镇)与社区(行政村)的网络连接;建立适合村级劳动保障管理服务的政策配套机制,使农村居民的培训、就业、保障和维权等政府的社会化服务更加亲民、便民和利民,实现农村居民享受就业服务不出村。要以我市创建农村劳动力充分转移村为契机,为行政村内有劳动能力、有转移就业愿望的适龄劳动力提供就业服务,对农村贫苦户、被征地无业农民等就业困难群体实施重点帮助,进一步发挥基层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就业服务和就业援助功能,开展职业培训,落实各项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扶持政策,支持劳动力输出和自主创业。

(六)全面实施劳动保障信息“村村通”工程。按照“六到位”要求,2007年,全市行政村的劳动保障工作机构90%完成平台建设,并在2008年全面实现“村村通”。形成覆盖市、区(县级市)、街道(镇)、社区(村)的四级劳动保障信息化网络系统,并逐步实现实时对接以及劳动力资源和就业服务的动态管理。

(七)加强行政村劳动保障协管员队伍建设。建立行政村劳动保障服务站并建立相关工作制度,建立一支专职的村级劳动保障协管员队伍,引入公开招聘机制,每个行政村设置不少于1名的专职村级劳动保障协管员,所有村级劳动保障协管员都必须经市劳动保障部门组织的培训后持证上岗。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要加强对村级劳动保障协管员的工作指导和管理。村级劳动保障协管员的办公硬件设施等,由当地财政予以解决;人员经费及相关工作经费,由当地财政予以补贴。

三、加强领导,共同做好促进零就业家庭就业工作,进一步完善和提升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村工作

(一)强化政府责任。促进零就业家庭就业和创建充分就业社区、行政村紧密联系、相辅相成,是当前就业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各级政府要充分认识做好这两项工作的重要意义,切实把帮助零就业家庭就业作为就业工作最重要的目标,把创建充分就业社区、行政村作为促进零就业家庭和困难就业人员就业的重要举措抓紧抓好。要坚持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各有关部门分工负责、通力合作,逐步建立帮助零就业家庭和其他就业困难人员就业的长效机制,使促进零就业家庭和其他就业困难人员就业与完善、提升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和行政村工作互动并进。要建立落实再就业政策的信息通报制度,市劳动和社保局、财政局、民政局、国税局、地税局、工商局、人民银行市中心支行等部门要通力合作,通过工作例会等方式互通信息,及时解决政策落实中存在的问题。

(二)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各级政府要根据工作需要,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增加对包括促进零就业家庭和其他就业困难人员就业以及创建充分就业社区、行政村的就业再就业的资金投入,合理安排就业再就业专项资金。要切实加强对就业再就业资金拨付使用的监督检查,确保专款专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三)完善考核机制。要建立零就业家庭和其他就业困难人员就业援助季度通报和调度制度,实施专项检查制度,每年至少组织一次专项检查。建立举报监督制度,畅通零就业家庭和其他就业困难人员投诉求助渠道。对未及时兑现对零就业家庭的就业援助承诺或没有达到比较稳定就业标准的,以及因就业问题影响社会稳定的,要追究有关地区、部门领导和相关人员的责任。市对促进零就业家庭和其他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创建充分就业社区、行政村工作实行评估考核。对创建达标的社区、行政村和先进单位、先进个人,由当地政府给予表彰奖励,其中对达标的社区、行政村,奖励金额为1万元,奖励资金在社会保险市级统筹地区由市级财政安排,在其他市、区级统筹地区由所在市、区财政安排。

(四)营造良好氛围。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国家和省促进零就业家庭和其他就业困难人员就业的方针政策,宣传帮助零就业家庭和其他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和行政村活动的先进典型,营造全社会关心和参与的良好氛围,推动促进零就业家庭和其他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和行政村工作扎实开展。

第五篇:黑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开展2010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知识更新培训工作的通知

黑人保函〔2010〕29号

黑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开展

2010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

知识更新培训工作的通知

各市(地)、县人事局,省农垦总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省森工总局人事局,省直各单位人事(干部)处:

根据原人事部、教育部、科技部、财政部《关于印发<关于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的意见>的通知》(国人部发〔2007〕96号)要求,为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创新能力、专业水平和科学素质,现就开展2010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知识更新培训工作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培训报名

(一)培训对象:具有高、中、初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专业技术人员。

(二)报名时间:2010年1月30日至3月20日。

(三)报名方式:专业技术人员可根据申报专业科目的专业直接到培训院校报名(培训院校及专业科目培训专业详见附件

1)。

(四)录取要求:

培训院校要认真做好学员的资格审查工作,并将拟录取学员按要求填写《黑龙江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知识更新培训学员录取表》(见附件2),同时填写《黑龙江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知识更新培训学员登记表》(见附件3),于培训班开班前报送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备案。

二、培训与教学

(一)培训科目:公需科目和专业科目。

(二)培训时间:72学时(12天),其中,公需科目为24

学时(4天),专业科目为48学时(8天)。

(三)培训方式:采取函授与面授相结合的方式。

1、具有初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专业技术人员只参加函

授学习,函授60学时(10天);

2、具有高、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专业技术人员参加

函授和面授学习,其中,函授60学时(10天),面授12学时(2

天)。

(四)培训内容: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经济社会发展和

科技进步需求为导向,以能力建设为核心,以专业技术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为主要内容,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按需

施教、学用一致、讲究实效,着重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创新能力、专业水平和科学素质,使各类专业技术人员了解本专业的科技发

展动态,掌握本专业的最新科技理论和技术成果。公需科目以《创

新能力建设:专业技术人员创新案例》为主要内容,公需科目和

专业科目具体的教学大纲和培训计划由培训院校负责编写,2010

年3月5日前报送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备案。

(五)培训班次:培训院校可以根据各专业科目报名的实际

情况,于2010年3月至5月期间举办多个培训班次,所有培训班

次的培训工作,要于2010年6月11日前结束。

三、考试

(一)培训班实行单科结业制。凡坚持参加学习,公需科目

和专业科目考试均取得及格以上成绩者方可结业,颁发专业技术

人员知识更新培训公需、专业科目合格证书,证书由省人力资源

和社会保障厅统一制发。

(二)培训班实行培、考分开制。公需科目和专业科目由培

训院校各拟试题三套,于2010年3月5日前报省人力资源和社会

保障厅选定。

四、收费标准

继续教育知识更新培训费用严格按物价部门核定的收费标准

收取,不得擅自提高标准,增加收费项目。

专业技术人员所在单位根据国家、省及单位的有关规定核销

全部或部分继续教育知识更新培训费用。

五、有关要求

(一)根据原人事部印发《全国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暂行

规定》(人核培发[1995]131号)、原省人事厅、教育厅、科技厅、财政厅联合下发《关于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的意见》

(黑人发[2008]132号)和原省人事厅印发《关于全省专业技术

人员参加继续教育有关事项的通知》(黑人发[2009]20号)文件

精神,继续教育知识更新培训公需科目和专业科目成绩作为本年

度(从2010年起累计计算)专业技术人员专业技术职务任职

资格的条件之一,未完成规定培训学时要求及参训学员考试不及

格未获得培训合格证书的专业技术人员,当年不能申报专业技术

职务,次年不得在原岗位聘用。所学专业与申报专业技术职务任

职资格不一致的专业技术人员,还应参加黑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

会保障厅《关于做好2010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专业培训工

作的通知》(黑人保函[2009]578号)文件规定的继续教育专业培

训。

(二)各市(地)及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继续教育知识更

新培训工作,认真组织,抓好落实。

(三)培训院校要充分把握继续教育知识更新培训工作的新

情况、新特点,正确处理培训中出现的一些新问题,认真遵守和

执行培训工作的规定和要求,确保培训质量。

(四)培训院校应在各培训班培训结束后10个工作日内,将《黑龙江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知识更新培训学员结业表》

(附件4)加盖公章,一式三份报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培训

与监督处备案。

附件:

1、培训院校及专业科目培训专业明细

2、黑龙江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知识更新培训学员

录取表(培训院校填报)

3、黑龙江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知识更新培训学员

登记表(学员与培训院校共同填报)

4、黑龙江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知识更新培训学员

结业表(培训院校填报)

二〇一〇年一月二十五日

黑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办公室2010年1月26日印发

共印200

主题词:人力资源继续教育知识更新培训通知

下载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开展2010年度省级充分就业示范社区认定和充分就业村创建考核工作的通知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开展2010年度省级充分就业示范社区认定和充分就业村创建考核工作的通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