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邓小平文选》读后感

时间:2019-05-12 12:12:5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读《邓小平文选》读后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读《邓小平文选》读后感》。

第一篇:读《邓小平文选》读后感

读《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有感

——以人民出版社1993.10版本第12-15页“我们对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为例

这篇文章是邓小平同志在一九八二年九月二十四日会见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时的谈话,第一眼看到这篇文章我就被深深的震撼了。文章里所展现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和谈判的艺术吸引我读了一遍又一遍。

邓小平同志在谈话中首先讲到的是主权问题,他说:“关于主权问题,中国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回旋的余地。坦率的讲,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现在时机已经成熟了,应该明确肯定:一九九七年中国将受惠香港。(第十二页

第二段开头)”这几句话,可以说是语气强硬的,小平同志简明扼要的表达了中国政府和人民坚决捍卫国家主权的立场。是的,主权问题代表了一个国家的尊严,是不可以讨论的!在主权问题上,我们的确不能让步!在明确表态之后,小平同志又向撒切尔夫人表达了中国政府收回香港的原因及迫切希望,以期得到撒切尔夫人的理解。在这一部分的谈话中,我收获良多:小平同志的这段话起到了软硬兼施的效果,他在表明立场之后又软化语气,对对方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并表示中国可以推迟一、二年在宣布收回香港,充分体现了外交谈判的艺术。同时,这段话思维缜密,有理有据,适当的让步避免了因外交不慎导致的两国之间不必要的摩擦,堪称经典!

其后,小平同志又谈到了香港回归后中国将采取什么方式管理香港以及如何使香港继续保持繁荣的问题,他明确表示了香港回归后将继续实行资本主义制度。我们都知道“一国两制”是最先针对台湾问题提出来的,但是却被最先应用在解决香港问题上。我们不得不承认小平同志是一位伟大的先驱。从改革开放到

“一国两制”,小平同志带领中国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我非常的钦佩小平同志的改革与创新勇气,也佩服他的高瞻远瞩。正如当初决定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的时候受到的质疑一样,“一国两制”制度也挑战了当时人们的认知。我可以想象要在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小范围的资本主义制度所需要的勇气和所要面对的巨大压力,但是小平同志顶住了各界的压力和质疑,果断地把“一国两制”制度付诸实践并取得了显著成效。我想任何人都必须承认这件事做得漂亮!记得早先小平同志就表达过他对中国实行市场经济体制的看法,在他看看来市场经济并不是资本主义的专有物,社会主义也有市场,关键是达到发展生产力的目的。同样的,社会主义国家也可以允许资本主义的存在,但前提必须是保证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我们人类社会经历了从最早的奴隶制社会到封建社会,再到资本主义社会,最后发展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转变。社会主义者会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形态,当让,这是需要极高的社会生产力为前提的。资本主义既然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了,那么它自然有其存在的必要及价值,并且资本主义社会最终也会发展到社会主义社会的。既然如此,那么如果稍微变通一下我们就能以和平方式收回香港,何乐而不为呢?因此小平同志带领我们做了,并且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的成功实践,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伟大创新。

最后,小平同志谈到了如何应对中国宣布收回香港后在一九八二到一九九七年间可能出现的波动问题。小平同志的话让英国方面明白通过外交途径和平收回香港是我们最希望的方式,但并不是我们唯一的选择。我们是本着对双方都有利的原则来解决这个问题的,但是我们也同样做好了其他的准备。我们收回香港的决心不可动摇,我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可侵犯;我们既然决定收回香港,就会好好的治理这个地区,会维持并进一步发展它的繁荣。

通观全文小平同志的态度,我们可以看出强硬与让步同在。对于主权这样不可讨论的问题,小平同志的态度是相当强硬的;而在一些非原则性问题上小平同志作出了一定程度的让步。这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今后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也有助于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第二篇:邓小平文选读后感

邓小平文选读后感

读《邓小平文选》那博大精深的内容、准确鲜明的表达、深入浅出的语言风格,无不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邓小平文选共三卷,展现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逐步形成的历史全貌,集中体现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精华。

邓小平谈到,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现在我们正在做的改革这件事是够大胆的。但是,如果我们不这样做,前进就困难了。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这是一件很重要的必须做的事,尽管是有风险的事。六届人大三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了我们已经遇到的一些风险。我们在确定做这件事的时候,就意识到会有这样的风险。我们的方针是,胆子要大,步子要稳,走一步,看一步。我们的政策是坚定不移的,不会动摇的,一直要干下去,重要的是走一段就要总结经验。因为改革涉及人民的切身利害问题,每一步都会影响成亿的人。改革能否成功,再过几年就能看清了。农村的改革三年见效,包括城市、农村在内的全面改革更复杂了,我们设想要五年见效。这中间一定还会犯错误,还会出问题。关键是要善于总结经验,哪一步走得不妥当,就赶快改。最近出现的一些问题没有什么了不起,国际上有人把它看得比较严重,我们自己心里是踏实的。两个开放,即对外开放和对内开放,这个政策不会变,我们现在进行的改革是两个开放政策的继续和发展。改革需要继续开放。不久前,我在全国科技工作会议上讲执行开放政策时,强调了理想和纪律,这是必要的。有人认为,中国谈理想,是否意味着要收了。不是这样。对于开放可能带来的消极影响,我们的头脑是清醒的,不是盲目的。我们的方针不是收,而是继续放,也许今后要放得更大。外国有的评论家说,中国的现行政策是不可逆转的。我认为这个看法是正确的。

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使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实践证明邓小平关于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的论述是正确的。改革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也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最鲜明的特点。改革与革命是一对不可分割的社会矛盾范畴, 30年前在中华大地上推行的改革是中国第一次革命的继续。第一次革命是解放生产力的第一步,第二次革命是解放生产力的第二步。第一步是革旧制度的命,第二步是革旧体制的命, 前者是后者的前提和必要准备, 后者是前者的继续的发展。改革反映了社会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发展要求, 在中国推进的改革是一场深刻而广泛的社会变革。改革是亿万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 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指导,从根本上长远上保障人民群众利益的落实。

改革是眼前国内外的流行语, 可是越过30 年, 在哲学词典上却是找不到的词目。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中将改革释义为把事物中旧的不合理部分改成新的、能适应客观情况的: 技术改革、文字改革、改革经济管理体制;将革命释义为被压迫阶级用暴力夺取政权, 摧毁旧的腐朽的社会制度, 建立新的进步的社会制度。革命破坏旧的生产关系, 建立新的生产关系, 解放生产力, 推动社会的发展。历史唯物主义认为,改革与革命是整个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两个环节;改革是社会基本矛盾自我调整和完善的举措,是对社会具体体制与机制的变革, 体现了社会发展中的量变或部分质变;革命则是社会基本矛盾根本冲突的反映, 属于社会基本制度的变革, 体现了社会发展中的根本性质变。因此, 在本质意义上, 革命可解读为根本改革。邓小平把改革当作一种革命, 当然不是指文化大革命那样的革命, 而是革命的转义即通过对社会体制与机制的变革, 给人类社会面貌与人民生活带来的进步或变化。1985年8月21日, 邓小平明确指出:改革的性质同过去的革命一样, 也是为了扫除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障碍, 使中国摆脱贫穷落后的状态。从这个意义上说,改革也可以叫革命性的变革。过了几天,他说:改革是中国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在一定的范围内也发生了某种程度的革命性变革;这是一件大事, 表明我们已经开始找到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路子。中国的改革是第一次革命的继续。这里所说的第一次革命,包括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 领导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 经过长期奋斗, 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进而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大大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 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邓小平说过:过去我们进行了新民主主义革命, 建国后完成了土地改革,又进行了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建立了社会主义经济基础, 那是一个伟大的革命。但是, 在相当一段时期内, 由于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某些论断的教条主义理解, 由于照搬别国的经验, 由于对过去革命战争年代某些做法的盲目沿用, 结果形成了僵化的体制, 越来越束缚基本制度优越性的发挥, 不对它进行改革, 就不能解放生产力。邓小平坦率地告诉外国友人:那个革命搞了三十几年。但是在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以后, 多年来没有制定出为发展生产力创造良好条件的政策。社会生产力发展缓慢, 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条件得不到理想的改善, 国家也无法摆脱贫穷落后的面貌。这种情况,迫使我们在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决定进行改革。中国社会从1958年到1978 年二十年时间, 实际上处于停滞和徘徊的状态, 国家的经济和人民的生活没有得到多大的发展和提高。为此, 改革就是要解决这一重大历史课题, 革旧体制的命, 建立能够充分体现基本制度优越性和促进生产力迅速发展的新体制。可见, 在中国第一次革命的基础上, 进行一场新的解放生产力的改革, 是中国社会主义历史发展的必然。

改革反映了社会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发展要求,在中国推进的改革是一场深刻而广泛的社会变革。关于改革与社会主义之间的关系, 恩格斯讲过 一段著名的话, 至今难以忘怀。他说:所谓社会主义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 而应当和任何其他社会制度一样, 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历史事实表明, 改革作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的形式,特别是在社会主义社会里, 改革的对象是不适应社会基本矛盾要求的体制和机制, 决不是社会的基本制度。我国改革的目的, 就是通过体制和机制的革命, 扫除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障碍, 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里的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自从社会主义制度问世以来,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斯大林始终认为,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生产关系同生产力状况完全适合,生产力在这里以加快的速度发展着, 因为适合于生产力的生产关系使生产力有这样发展的充分广阔的天地。1952年,斯大林对此做了一点补充,认为完全适合这种说法不能在绝对的意义上来理解。毛泽东总结了苏联、东欧和中国等国家的社会主义实践的经验教训,指出社会主义社会没有矛盾的想法是不符合实际的,在社会主义社会中, 基本的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不过社会主义社会的 这些矛盾, 同旧社会的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矛盾, 具有根本不同的性质和情况罢了。它不是对抗性的矛盾,它可以经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不断地得到解决。它是又相适应又相矛盾的。但是,毛泽东没有看到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建立起来以后,还要解决很复杂的体制问题, 没有把体制和基本制度加以区分,错误地提出以阶级斗争为纲,抓革命,促生产,试图通过在上层建筑领域内不断地抓阶级斗争和在生产关系领域内不断升级的办法解决基本矛盾不相适应的问题。再是,他否认社会主义条件下还有解放生产力的问题,认为我们的根本任务已经由解放生产力变为在新的生产关系下面保护和发展生产力。邓小平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基本矛盾学说,提出社会主义基本矛盾在现阶段主要表现为旧体制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集中表现为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解决这个矛盾的基本途径不是大搞阶级斗争, 也不是生产关系不断升级,而是改革,通过对体制的革命来解决。所以,他说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同第一次革命一样,目的也是解放生产力。这场革命是在共产党领导下有秩序有步骤地进行的。它不是要改变社会主义制度的性质,而是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它不是对人的革命, 而是对体制的革命。30年来的改革, 是我们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一场大革命。面对当前社会转型和体制转轨,这场改革是以国家行政权力为轴心的整个旧体制的调换,需要开膛剖腹,从基础上进行深层次改革,决不是简单的进行一般管理方式的改进。面对从农村到城市、从经济体制到政治、文化、科技、教育体制,从对内搞活到对外开放,涉及各行各业的方方面面, 需要由点到面, 全方位的循序渐进,决不能放松改革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面对整个社会进入社会风险高发期, 过去的铁饭碗、大锅饭、平均主义要被奖勤罚懒、优胜劣汰所取代;过去的铁交椅、终身制要被任期制、考核制、选举制所取代;过去拍脑袋、长官意志的人治手段要被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民主决策、民主监督的制度和程序所取代。这一切表明,当前一系列直接涉及广大人民群众、政府团体、企业部门的改革,既有广度又有深度。我们一定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 处理好发展、改革、稳定的关系,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 把伟大改革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改革是强国之路,也是社会主义内在要求。世界上既有不搞改革而翻船的, 也有在改革中不能坚持社会主义方向而翻船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十分关注这个问题。粉碎四人帮以后,邓小平提出四项基本原则,即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党的十三大作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邓小平说:在改革中坚持社会主义方向,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我们的改革,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又注意不导致两极分化,过去四年我们就是按照这个方向走的,这就是坚持社会主义。那么,我们的改革要达到什么目的呢?邓小平说:总的目的是要有利于巩固社会主义制度,有利于巩固党的领导,有利于在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下发展生产力。1991年8 月20日,邓小平指出:坚持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一招。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还是要讲。我们搞改革开放,把工作重心放在经济建设上, 没有丢马克思,没有丢列宁,也没有丢毛泽东。老祖宗不能丢啊!问题是要把什么叫社会主义搞清楚,把怎么样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搞清楚。

三个有利于标准是衡量改革和一切工作得失成败的根本标准,推动改革深入发展。1992 年初邓小平在南方的重要谈话中提出了三个有利于的标准,即: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 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这三个有利于标准,首先根据是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标准。唯物史观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归根结底是生产的发展史。生产力的发展, 推动了整个人类社会的演变和发展,生产力是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在分析社会现象时,把一切社会关系归结为生产关系,而把生产关系又归结为生产力发展的一定高度。毛泽东早年在《论联合政府》中就已指出:中国一切政党的政策及其实践在中国人民中所表现的作用的好坏、大小,归根到底, 看它对于中国人民的生产力发展是否有帮助及其帮助之大小,看它是束缚生产力的,还是解放生产力的。邓小平在拨乱反正中,重新恢复并强调这一生产力标准。1978年9月16日,他在听取吉林省委常委汇报工作时谈话中指出: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讲,正确的政治领导的成果,归根结底要表现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上,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改善上。1979年他又指出:对实现四个现代化是有利还是有害, 应当成为衡量一切工作的最根本的是非标准。此后他还强调:各项工作都要有助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都要以是否有助于人民的富裕幸福, 是否有助于国家的兴旺发达,作为衡量做得对或不对的标准。

中国改革的历史进程,符合党心民心,顺应时代潮流。它为我们谱写了中国共产党人和亿万人民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谱写了中华民族的自强不息、顽强奋进的壮丽史诗;谱写了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的前进步伐。毫无疑义,改革作为一场新的革命,不可能一帆风顺,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要遵照党的十七大发出的号召, 倍加珍惜、长期坚持和不断发展党历经艰辛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 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

第三篇:邓小平文选读后感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读后感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是我们从初中开始就耳熟能详的一句话,但是对于它的具体出处一直不清楚,因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的课程要求,我认真的阅读了《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中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部分,也更加详细的了解了这句话诞生的背景以及其包含的深刻蕴意。

马克思曾经说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邓小平同志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强调了科学技术的重要性,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并详细的阐述了教育、科技和知识分子方面的问题,提出了长远发展的战略措施。

这这篇文章中,邓小平同志主要强调了三点内容:

一、从长远看,要注意教育和科学技术。十年文革已经使我们的科学技术水平整体落后于世界,要发展,就必须把教育搞上去,就整个世界的发展趋势而言,无论是农业还是工业,都将会与科学技术紧密相关,发展的快慢或好坏将真正取决于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

二、充分发掘和利用人才,解决好高级知识分子的待遇问题,调动他们的积极性,着重强调了要解决好留学生回国后的工作问题,尽最大努力创造科研和工作条件,防止人才的流失。

三、要改进科教投资的使用,把教育放在首要位置。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青少年的教育问题关乎整个国家未来的发展,所以提高教育水平刻不容缓;此外,一些科研机构的自主研发能力和成果也是至关重要,因此国家要加大教育科研方面的投资,做好人才和科研成果的战略储备。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邓小平科技思想的首要观点,是邓小平科技思想的精髓。这一观点的提出,反映了我们党对科学技术地位和作用的认识,经历了两个转变,即从“否定”到“肯定”的转变,从“之一”到“第一”的转变,把科学技术作为生产力的第一要素。这一论断是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理论的重大发展。他反复强调“将来农业问题的出路,最终要由生物工程来解决,要靠尖端技术”,“对科学技术的重要性要充分认识”,表达了科学技术对世界的深刻影响,展现了科学技术一往无前的持续发展前景。这是一个当代社会的新事实,是再也不能用任何过去旧的社会观念来观察和理解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求中国共产党人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必须高度重视科学技术在当代生产力中的中心位置,明确科学技术在现代文明发展中的至上性和不可超越性,真正以科技的崛起来推动民族的崛起。

第四篇:邓小平文选读后感

《邓小平文选》读后感

小平同志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提出者,更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和大战略家,他灵活、睿智、能驾驭各种复杂局面,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处理得恰到好处,引领着全党乃至全国人民走上了快速发展和民族复兴之路。

我有选择性地拜读了《邓小平文选》第三卷部分篇目,很多人认为《邓小平文选》最重要的部分是第三卷,也是邓小平思想的精髓与对中国影响最大的部分。我正是受这种说法影响与作业要求才去翻阅了第三卷。

第三卷里的内容,主要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邓小平一些重要讲话内容,体现了邓小平本人大部分的思想政治价值观。而作为一个可以与毛泽东相提并论的伟人,中国共产党的第二代领导核心人物,他的思想无疑影响着中国前进的进程,某些理论,甚至可以说彻底的改变了中国。中国现行的政治经济体制与如今社会上的流行的某些价值观都是在邓小平思想影响下形成的。

邓小平认为发展生产力是我们当前的头等任务。小平同志拨乱反正,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主的重大转变,将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理论在全党中广泛学习,反复强调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非常务实、非常及时必要。正是由于小平同志在关键时期、关键问题上能站出来坚定地表明态度,才为全国各地的改革探索撑了腰。实施证明,只有改革才能解放生产力,才能改善人民生活,才能保证社会稳定和进步发展。在他看来中国只有靠自己自力更生,才有发展壮大的希望。小平同志多次指出:“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无论过去、现在、将来,都是我们的立足点。中国人民珍惜同其他国家和人民的友谊和合作,更加珍惜自己经过长期奋斗而得来的独立自主权利。任何外国不要指望中国做他们的附庸,不要指望中国会吞下损害中国利益的苦果。我们坚定不移地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积极扩大对外交流。同时,我们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决抵制外来腐朽思想,决不允许资产阶级生活方式在我国泛滥。”“中国人民有自己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以热爱祖国贡献全部力量建设社会主义祖国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社会主义祖国利益、尊严和荣誉为最大耻辱。”现在看来同样也是如此,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要注意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但是,照抄照搬外国经验、别国模式,并不能取得成功。

中国必须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吸收对自己有利的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只有中国快速发展壮大了才能在国际社会中站住脚跟,才有话语权。80年代末,改革开放正处于关键的历史时刻,对于中国改革将向何处去等重大问题,人们没有统一认识,整个社会气氛亦见低迷。邓小平同志不顾高龄,前往有“改革开放窗口”之誉的深圳、珠海、上海、武昌等地视察,并发表一系列讲话。南巡讲话廓清了当时困扰国人的种种认识问题,经济走上了高速发展的轨道,走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那时候中国现在仍然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邓小平同志指出:坚持社会主义信念,社会主义在经历一个事情后,必将取代资本主义。在《一切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中,小平同志提到:“我们党的十三大要阐述中国社会主义处于一个什么阶段,就是处在初级阶段,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本身就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而我们中国又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的阶段。一切都要从这个实际出发,根据这个实际来制订规划。”

在《邓选三》中,我清晰的看到了在经济改革的问题上,他一直是主张加快步伐,“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就算是在八十年末改革遭遇重大挑战也从未放弃。他坚持认为只有“坚持社会主义,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则,就不会产生贫富过大的差距。”然而如今的中国可能是他当时所未料想到的。越来越拉大的城乡差距、区域差距、贫富差距,这些成为了中国现在乃至未来发展的重大包袱。

在我看来邓小平应该算得上是一个实用主义者吧。或许主要是因为在他的那句“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老鼠的就是好猫”!以及在对待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这个当时影响最大的问题,邓小平认为不管什么经济体制,只要能发展生产力就是好的。因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只是因为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市场经济更加实用于发展生产力,所以他才选择了市场经济,我想他一旦认为计划经济对于发展生产力更加具有实用性的话,那么他将会毫不犹豫的抛弃市场经济!

市场经济发展到今天受到的诟病也越来越多,骂者也越来越多,毕竟巨大的贫富差距摆在我们面前。可这些依旧不改他在我心中的伟人形象,尤其是在看完《邓选三》之后。他的思想,他的远见,他为了这个国家所付出的一切!当年他的一句“发展才是硬道理”,让多少中国人明白了我们落后挨打的原因。“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成了中国教育高速发展的里程碑。“坚持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一招”为中国的发展方向点明了出路。

或许我以一个大学生甚至与《邓选》初读者的身份来评价邓小平这一代伟人,是相当的不够格。但我确实是被《邓选》中邓小平的理论思想所震撼,下次我必将认真拜读。愿我们的祖国如小平同志所预想的一样繁荣昌盛,国泰民安。

以上是我读《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的粗浅感想。作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国的主要领导之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小平同志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第五篇:邓小平文选读后感

《邓小平文选》读后感

我怀着崇敬的心情读完了《邓小平文选》,受益匪浅,感触颇深。他博大而精神的思想体系、高尚的情操,让人信任与爱戴的人格魅力,都深深地感染了我。他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不仅继承了中国传统哲学观,继承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并在此基础上赋予了更加精准的定义和富有时代特征的内涵,并在实践中逐步丰富,从而成为了中华民族新的精神支柱。

邓小平的所作所为无不体现一个为官者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他曾提出:解决温饱问题,奔小康。针对这一决策,他提出了“三步走”战略,并带领全国人民朝着这个目标一步步挺进。只要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代表了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都可以大胆借鉴。可他也是理智的,共同富裕是需要一个历史过程的,在不可能同步富裕的基础上,必须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再通过先富带动后富逐步实现共同富裕。这种“允许一部分人先好起来,一部分地区先好起来”的暂时“不公平”的社会表象深处是邓小平同志深邃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把握能力,因为与其用同步富裕的谎言欺骗人民不如把历史进化过程中的必要代价和过程如实告诉人民。

邓小平是很具有先见之明的,在建设中国的道路上,他以独特的洞察力提出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他思想的精髓,他曾说: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不从实际出发,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将停止,就要亡国亡党。邓小平的这些简明扼要的论述中,体现了他深刻地思想内涵,即我们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也告诉我们一个国家要发展,要强大,它离不开人民的努力,而要人民更好的进行社会主义建设,首先就得解放人民地思想。只有解放了人民的思想,民族的发展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才能赶上先进社会的潮流。放眼世界,于是邓小平提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正是因为有了这些,中国的经济才能不断的发展,综合国力才能不断的提高。

邓小平是理智而务实的。他是务实的,他以殷实、富裕的生活代替任何空谈回报他深爱的人民。不拘一格搞好经济建设,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思想„„其中令我感触最深的一句话是:“不管白猫还是黑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 我认为,邓小平用生动的语言告诉我们,1.不管途径,不论办法。只要能达到制定目标,就算是成功。2.不管人的出身高低,只要能为社会做出贡献,就应该得到尊重和奖励。也是邓小平对其提出的“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更好诠释。

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学习邓小平理论的首要任务就是领会 邓小平理论的精神实质,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头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用邓小平理论构筑精神支柱,实事求是,树立信心,明确责任,确立科技兴国战略,为祖国的发展奉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下载读《邓小平文选》读后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读《邓小平文选》读后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邓小平文选》读后感

    读《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有感 邓小平同志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者,伟大的无产阶级政治家、思想家和改革家。作为......

    邓小平文选读后感

    邓小平文选读后感邓小平同志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下带头建设的总设计师,“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政治家、思想家和改革家。他为整个国家......

    邓小平文选读后感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论文 读《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有感 总以为,燥热的夏日是读不好书的,但是,在读到《邓小平文选》之后,便感觉为这炎炎烈日添了一抹凉意,轻......

    邓小平文选读后感(本站推荐)

    邓小平文选读后感(一): 邓小平文选读后感2000字 邓小平同志是我国伟大的革命家,他是新中国的创立与社会主义建设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邓小平文选》收入了邓小平同志在一九三......

    《邓小平文选》读后感

    《邓小平文选》读后感 邓小平同志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者,伟大的无产阶级政治家、思想家和改革家。作为一个时代......

    邓小平文选读后感(定稿)

    邓小平文选读后感 邓小平是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核心,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同时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他是......

    《邓小平文选》读后感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读后感 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很荣幸的参加学院第十三期发展对象培训班的学习,在这期间阅读了一些经典著作。在入学之前就看了点《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此......

    邓小平文选读后感

    《邓小平文选》读书笔记交流会发言稿班级:0112412姓名:王法建学号:011241203《邓小平文选》共三卷:第一卷集是邓小平在文化大革命以前28年中的重要文章和讲话;第二卷为邓小平在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