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关于劳动行政部门在工伤认定程序中是否具有劳动关系确认权请示的答复
(2009年7月20日,(2009)行他字第12号)
湖北省高级人民法院:
你院《关于劳动行政部门在工伤认定程序中是否具有劳动关系确认权的请示》收悉。经研究,答复如下:
根据《劳动法》第九条和《工伤保险条例》第五条、第十八条的规定,劳动行政部门在工伤认定程序中,具有认定受到伤害的职工与企业之间是否存在劳动关系的职权。
此复。
第二篇: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关于劳动行政部门在工伤认定程序中是否具有劳动关系确认权请示的答复
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关于劳动行政部门在工伤认定程序中是否具有劳动关系确认权请示的答复
(2009年7月20日,(2009)行他字第12号)
湖北省高级人民法院:
你院《关于劳动行政部门在工伤认定程序中是否具有劳动关系确认权的请示》收悉。经研究,答复如下:
根据《劳动法》第九条和《工伤保险条例》第五条、第十八条的规定,劳动行政部门在工伤认定程序中,具有认定受到伤害的职工与企业之间是否存在劳动关系的职权。此复。
第三篇:认定工伤是否须先确认劳动关系
认定工伤是否须先确认劳动关系
为切实保护劳动者的生存权、健康权,我国相继制定了有关工伤保障的法律、法规,建立起了一套完整的工伤保险法律制度,对于受到事故伤害的劳动者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然而法律的规定只是为保障权利和解决问题提供一种有效途径,在权利变为现实时还须履行必要程序,认定工伤中遇到问题如何处理,成了劳动者迫切需要了解的问题。
发生工伤后,通过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确认劳动关系,是否为工伤认定的前提程序?在对是否存在劳动关系存在争议时,劳动保障部门是否具有劳动关系确认权,本文拟以案例进行剖析。
沈某在从某时装公司下班回家的路上发生交通事故,遂向某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申请工伤认定。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受理了工伤认定申请后,沈某向当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仲裁申请,要求确认与原告之间存在劳动关系。时装公司知悉上述情况后,向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提出中止工伤认定申请,请求在劳动争议仲裁结果出来前,对沈某的工伤认定予以中止。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未采纳时装公司的意见,认定沈某工伤成立。时装公司不服,提起行政诉讼,要求法院撤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的行政行为。
有观点认为:劳动关系的认定不属工伤认定的范畴,而应归属于劳动争议范畴。劳动争议是基于劳动关系而存在,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确立劳动关系有关事项的通知》第五条规定:“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就是否存在劳动关系引发争议的,可以向有管辖权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故工伤认定中对劳动关系是否存在争议的,应先通过劳动仲裁程序解决。
上述观点有一定的代表性,在实践当中也存在此类做法。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这种观点有失偏颇。理由是: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关于劳动行政部门在工伤认定程序中是否具有劳动关系确认权请示的答复》(〔2009〕行字第12号)明确规定:“根据《中华
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九条、《工伤保险条例》第五条、第十八条的规定,劳动行政部门在工伤认定程序中,具有认定受到伤害的职工与企业之间是否存在劳动关系的职权。”据此说明,在工伤认定程序中确认劳动关系是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的固有职权。
工伤的主体只能是劳动关系中的劳动者,劳动关系的确定是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进行工伤认定的首要程序,若不能确认劳动关系,则受伤职工所受的伤害就不能称之为工伤,而只能是人身伤害。《工伤保险条例》第十九条明确规定了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对事故伤害的调查权,这不仅是调查存在事故伤害的事实,更重要的是确认受伤职工与用人单位之间是否存在劳动关系。
《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八条、第十九条规定,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要审查是否存在劳动关系,受伤职工提交的证明材料不能显而易见证明存在劳动关系的,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还应调查核实。证明存在劳动关系的证据有多种,如工资发放记录、工作证、相关裁判文书等。劳动行政部门经审查判断,受伤职工提交的证明材料或其调取的证据能够证明劳动关系的存在,即可作出劳动关系存在的认定,无需再通过劳动仲裁确认劳动关系。
综上所述,在工伤认定程序中确认劳动关系是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的固有职权,劳动仲裁机构确认劳动关系不是工伤认定必需的前置程序。
许国君
第四篇:关于工伤认定中劳动关系确认有关事项的通知
关于工伤认定中劳动关系确认有关事项的通知
厦劳社〔2008〕267号
各区人事劳动保障局:
《工伤保险条例》规定:劳动关系是认定职工工伤的前提,职工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应当提交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包括事实劳动关系)的证明材料。当前仍然有部分用人单位未能按照《劳动合同法》规定与职工签订书面劳动合同,而当职工发生工伤事故后,为逃避工伤责任,又拒不履行为职工申请工伤认定、劳动能力鉴定等责任义务,侵犯工伤职工合法权益,导致工伤职工不断频繁上访、越级上访,影响稳定。少数用人单位在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进行工伤认定核实调查处理时,拒不提供存在劳动关系证明,甚至销毁原始书面凭证,拒不配合,严重影响了工伤认定工作。为切实保障工伤职工依法享受工伤保险权益,预防过激行为发生,严格依法行政,依据《劳动合同法》、《工伤保险条例》规定和部、省有关精神,现对职工个人申请工伤认定中的劳动关系确认有关事项提出如下意见,请认真贯彻执行:
一、对职工个人申请工伤认定而未能提供劳动关系(包括事实劳动关系)证明材料的,工伤认定职能部门应当书面告知申请人补正劳动关系等证明材料;对职工个人无法补正劳动关系等证明材料的,工伤认定职能部门应填写《协助确认劳动关系执法办案函》、并附《劳动关系证明》空白表一份,以转办信件形式移交给同级劳动监察机构,劳动监察机构再根据劳动监察管辖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理。不属本机构管辖的,移交给有管辖权的劳动监察机构调
查处理。
二、劳动监察机构在接到《协助确认劳动关系执法办案函》后,应当根据《劳动合同法》和《关于确立劳动关系有关事项的通知》(劳社部发[2005]12号)的规定,对申请人的劳动关系进行调查。对事实清楚、劳动关系明确的,应要求用人单位为与其具有劳动关系的工伤职工出具《劳动关系证明》。对事实不清、争议较大、根据劳动监察机构调查材料,仍无法确定劳动关系的,工伤认定职能部门应书面告知工伤职工或申请人提请劳动仲裁机构就劳
动关系进行仲裁。
三、协助确认劳动关系的管辖以劳动监察机构对用人单位的管辖分工为准,工伤认定的管辖范围与劳动监察的管辖范围不一致或出现交叉的,应以劳动监察机构的管辖分工为准。无法明确管辖权或管辖不清的,由市劳动监察支队转办或指定管辖。工伤认定职能部门应当就工伤职工的认定申请、劳动关系确认等有关情况加强与劳动监察机构的联系、沟通和协调,及时反馈相关信息,确保工作运转有序顺畅。
四、各区人事劳动保障局应当加强领导,建立工伤认定职能部门与劳动监察机构横向联系工作机制。工伤认定职能部门应当将工作中发现的未参保企业、未与职工签订劳动合同的企业登记汇总,并定期将登记汇总的企业名单移送劳动监察机构进行监察。劳动监察机构应当根据《劳动合同法》、《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的规定,严格执法,对未参保企业、未与职
工签订劳动合同的企业,加强监察,加大处罚力度,依法严厉查处。
第五篇: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关于退休人员与现工作单位之间是否构成劳动关系以及工作时间内受伤是否适用
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关于退休人员与现工作单位之间是否构成劳动关系以及工作时间内受伤
是否适用<工伤保险条例>问题的答复 发表时间: 2009年05月21日 14时33分
阅读次数: 359简要描述: 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关于退休人员与现工作单位之间是否构成劳动关系以及工作时间内受伤是否适用<工伤保险条例>问题的答复(2007年7月5日,[2007]行他字第6号)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你院[2006]渝高法行示字第14号《关于退休人员与现工作单位之间是否构成劳动关系以及工作时间内受伤是否适用<工伤保险条例>一案的请示》收悉。经研究,原则同意你院第二种意见,即: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2条、第61条等有关规定,离退休人员受聘于现工作单位,现工作单位已经为其缴纳了工伤保险费,...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关于退休人员与现工作单位之间是否构成劳动关系以及工作时间内受伤是否适
用<工伤保险条例>问题的答复
(2007年7月5日,[2007]行他字第6号)
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
你院[2006]渝高法行示字第14号《关于退休人员与现工作单位之间是否构成劳动关系以及工作时间内受伤是否适用<工伤保险条例>一案的请示》收悉。经研究,原则同意你院第二种意见,即: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2条、第61条等有关规定,离退休人员受聘于现工作单位,现工作单位已经为其缴纳了工伤保险费,其在受聘期间因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应当适用《工伤保险条例》的有关规定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