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妇产科医生先进事迹材料(用踏实工作铺就母婴安全健康之路)
用踏实工作铺就母婴安全健康之路
怀揣医为仁术、救死扶伤的希波克拉底誓言,带着对著名医学家、中国妇产科学先驱林巧稚的仰慕和崇拜,就读于专业医学院校的我,一毕业就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妇产科工作。从医十多年来,我始终坚持“对待患者,不分地位高低,不分贫贱富贵”原则,把病人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作为科主任,虽然有很多的行政管理工
作,但我始终都不会忘记我是一名医生,一名系母婴安危祸福于一身的妇产科大夫;身处区域医疗条件最好的县人民医院,县内兄弟医院如遇到危、急、重病患者抢救,我只要接到会诊通知,便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协助抢救病人;作为唯一新生儿窒息复苏的驻县专家,我还需时刻兼顾全县妇幼工作的全局,为“降消”项目顺利开展和实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
一母三命让我淑女气质尽失
通常的我,性格内敛,不喜张扬,心理学上被称黏液质气质类型,换一句通俗和时髦话就是“比较淑女”。但在一次对一位双胞胎产妇抢救及预后康复的过程中,我最初由温文而雅的医生变成“高分贝开道员”,之后又从“高分贝开道员”变成了不收佣金的“广告商”,几近从淑女变成了“捍妇”。
那是一个清晨,我正在科室安排一天的日常工作,突然接到我县妇幼保健院的紧急会诊请求,说是有一位双胞胎产妇,孩子是生出来了,可是产妇大出血。当我以最快的速度赶过去时,人已经奄奄一息,连血压脉搏都测不到。万分危急之下,我果断叫来本院外科医生,迅速做了静脉切开。
由于该院当时条件很有限,最关键是没有血库,只能转到条件相对较好的我院。但按病人当时的情况,又怕转院途中就有生命危险。两难之下,我用电话一边紧急请示院长,一边与我院相关科室详细沟通。当120车火速开到该院楼下,用最快速度做好相关工作后,我们抱上双胞胎、抬着产妇就跑。路上遇到塞车,我一改往日的矜持与涵蓄,伸出头去就用平生最高嗓门为救护车开道。唯一的想法就是快点、快点再快点,全然顾不上因失态而引来的惊奇与诧异。
经过迅速有效地救援和抢救,产妇总算转危为安。但接踵而来的问题是,产妇家实在太穷,不说住院费用,连吃饭的钱都成问题。非但如此,由于之前的大出血,术后又并发了极其可恶的席汉氏综合症,这也就意味着两个可怜的小生命一出生就要面临无奶可吃的困境。无奈之下,我又由医生客串起“掮客”,通过朋友的关系,找到县电视台替他们寻求社会帮助。或是出于对产妇境遇的真切同情与关爱,抑或被我们对一母三命的真诚敬畏所感染,很多单位和个人都慷慨解囊,纷纷送来钱和奶粉,产妇和两个她刚刚带来的小生命得以彻底走上安全健康之路。
身先士卒助我以实干促管理
我院为一所二级乙等综合性医院,妇产科为其中一个重要的科室,并已取得母婴保健技术服务许可证,荣获爱婴医院光荣称号。我科共有医护人员22人,其中医生10人,护理人员12人,相关人员除在我科轮转的两名低年资医生外,均已取得执业资格及助产资格。人员结构较为合理。由于有业务副院长亲自负责产科质量工作,各级医护人员之间均有明确的工作职责。因此,我们科室无论从技术水平,还是从服务质量上看,相关工作总体上有保障的。
然而,为医者的最大追求是怎样用最简捷的方法为患者解除病痛。正因为如此,精湛而全面的医术既是做一名好医生的必备基础,更是成为一名合格部门负责人的安身立命之本。鉴于此,对于临床工作每一个病例,我都仔细研究,不断总结,力求长出最合理、最科学的救治方案,本着最高的专业精神,影响和带领同事,为生命开始的地方把关,为母婴安全和妇女生殖健康营造最稳妥、最安全、最便捷的绿色通道。五年前,介入手术不开刀、保留子宫、延长妇女生理年龄的优点,引起了我的浓厚兴趣,攻克它,普及它,让子宫肌瘤患者不再忍受开刀切除子宫的痛苦,成了我坚定不移的追求。经过艰苦的努力和不懈的探索,不到一年的时间,我就主导了我县首例子宫肌瘤介入疗法并获成功。
在成绩面前,我没有止步,随着微创技术的蓬勃兴起,我又开始了新的追求。,我率先在我县开展了“阴式子宫全切术”;自开始,我又熟练掌握腹腔镜、宫腔镜妇科微创技术并将其大规模应用于妇科临床操作,我个人及所率团队因此而获得州级“新科技成果奖”的殊荣。与此同时,由我开展的leep刀微创手术,在妇科手术方法上另辟蹊径,以其微创、快捷的手术优点,极大地缓解了妇科病患者的痛苦,由我提议开展的微生物感染检查运用于临床后,为优生优育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在医疗工作中,我力求严谨,从未出现任何医疗差错或事故。精通本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尤其在辅助生殖技术及新生儿窒息复苏方面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与此同时,积极掌握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努力吸收最新科技成果及最新诊疗技术并应用于临床医疗实际工作,努力提高诊疗水平及医疗质量。凭借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胜任各种妇产科病人的检查、诊断及处理;掌握危重病人的抢救、疑难病症的分析、综合判断及处理。始终坚持以业务服众,以实干促管理。
抓“降消”为母婴筑牢生命防线
“降消”项目是国务院牵头,全国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和卫生部针对我国农村,特别是西部农村地区实施的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和消除新生儿破伤风的项目。作为县人民医院相关科室的负责人和唯一驻县专家,我首先把加强宣传作为项目实施的基础来抓。一是认真
组织“亿万农民健康促进宣教”等活动,把“降消”项目知识送到农村和社区;二是积极推动对孕产妇和家庭成员以及有流动人口等一些需要关注的人群进行入户宣传;三是亲自深入边远和交通不便的村屯,面对面地进行降消项目相关知识的宣传。此外,还尽量挤出时间撰写妇幼保健知识,充分利用查房、发放降消补助卡等工作便利,不失时机做好降消项目的宣传和推介工作。
服务是让群众尽快接受“降消”项目的前提。为此,我非常强调并着重了抓服务质量和就医环境的建设。一方面着力加强母婴保健技术服务的行业管理和对全县妇幼保健工作的监管,进一步提高妇幼保健管理水平。另一方面严格落实限价收费制度,积极建议对于边远山区的孕妇提前住院待产时予以免收任何费用。此外,还认真组织并亲自参与降消项目补助卡的发放工作,利用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有利条件,动员孕妇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她们能住院分娩并获得一定的补助。
不仅如此,我还通过严格管理和言传身教,不断提高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努力夯实母婴保健的技术基础。一是继续巩固产科质量建设工作,加大母乳喂养的宣传力度,巩固爱婴医院的创建成果。二是产科急救中心按照《县级产科急救中心评估标准》进行设置,以确保达到设置规范要求。三是强化培训并使之常规化,自以来,我每年都主持两期县、乡两级妇产科人员业务知识强化培训班,共培训基层卫生院妇幼保健人员、妇联主席、村医、家庭接生员等人次,培训后考试合格率达100%。通过上述三个方面的工作,我以自身的努力为我县妇幼卫生工作建设和发展作出了应有贡献。
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是我人生的理想,也正是为了这个理想,我选择了医生这个职业。适逢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大喜之年,举国同庆。在这个意义非比寻常的时刻,我极为荣幸地被推举为黔东南州三八红旗手。受此殊荣,激动、兴奋、感激和无比自豪之余,更多感受到的是殷殷众望和自身肩负的责任,那就是用自己踏实工作铺就母婴安全健康之路。我很高兴将自己的工作点滴和所思所想出来与大家共勉,并以此权当自己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胜利,实现黔东南州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的一点微薄之力。
第二篇:用踏实工作铺就母婴安全健康之路杨会兰
用踏实工作铺就母婴安全健康之路
-------记优秀共产党员杨会兰
杨会兰,女,1963年11月出生,1984年参加工作,中共党员,妇产科副主任医师,现任人民医院副院长。
怀揣医为仁术、救死扶伤的希波克拉底誓言,带着对著名医学家、中国妇产科学先驱林巧稚的仰慕和崇拜,杨会兰同志于医学院校一毕业就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妇产科工作。从医二十多年来,她始终坚持“对待患者,不分地位高低,不分贫贱富贵”原则,把病人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对待每一位病人做到认认真真检查,详细解说病情,当遇到患者或家属不理解时,不厌其烦地耐心做好解释工作。医院妇产科工作相对较特殊,特别是产科,要求医生必须密切观察产妇产程进展,遇情况危急时须立即剖腹产,以确保母婴生命安全。同时,多年作为科主任,特别是如今作为副院长,有很多的行政管理工作,几乎固定的节假日都没有正常休息,且常常因会诊或做手术在医院饭堂吃饭,睡在值班室,但不管多累她都坚持每天下班前详细查看每一位病人,掌握病人的病情变化,就连区内兄弟医院遇到危、急、重病患者抢救,只要接到会诊通知,便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协助抢救病人。
作为一名医生,只有通过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才能赢得患者信任。对我区医院的医生来说,能到上级大医院进修是提高业务技能的难得机会。她非常珍惜每次培训学习机会,带着平时工作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虚心向别人请教,不断学习和掌握妇产科疾病治疗的新知识、新技术和新疗法,了解妇产科发展的新动态,积累新经验。回到人民医院后,她把学习到的新技术广泛应用于临床,利用自己掌握的医学知识,尽量减轻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如率先引进腹部横切口行全宫切除术,手术时间从原来2个半小时缩短至1小时左右,且解决了用老手术方法创伤较大、出血量多的难题,采用新的手术方法几乎不用输血,以前通常手术病人需输血200-400ml,这样既为患者减轻了痛苦,节约了医药费用,且术后患者恢复快,切口疤痕小。又如宫颈炎、盆腔炎是已婚妇女常见多发病,患者常常因腹痛、白带异常等症状严重影响工作和生活质量,用传统治疗方法治疗效果欠佳、易复发,但引进新疗法微波治疗技术,利用超声聚集治疗后,效果明显、疗效巩固,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
妇产科是个高风险的科室,既要保证母亲的安全,又要让小宝宝平安降生,有个孕妇三次手术史,第一次巨大畸胎瘤剥除史,第二次剖宫产史,第三次宫外孕,再次怀孕临产第四次手术,腹部瘢痕累累,开腹后盆腹腔广泛粘连,进不去腹腔,子宫下段不能充分显露,取不出婴儿,时间长了胎儿会有宫内窘迫窒息的可能,她和助手果断的分离粘连,离断腹直肌,下推膀胱,开辟出有限的子宫下段取出胎儿,又另辟蹊径困难地做了输卵管结扎,这个产妇的子宫再也经不起怀孕的折磨了。手术结束她们长长的舒了口气,但她的右手中指因分离粘连用力过度,水肿的很严重,但她顾不了自己,并且始终坚持工作在第一线。
妇产科是个辛苦的科室,正月初五人们还沉浸在过年的气氛里,她值夜班,早晨急促的敲门声,“快,医生,我们怀孕是臀位要生,要剖腹产”,经检查宫口开全来不及手术了,立即找来护士长帮助抢救婴儿,与值班人员一起努力,婴儿顺利降生,处理完产妇,还没顾上吃早饭,又来了一个前庭大腺脓肿的病人,看着病人痛苦的表情,没说的,准备手术,手术完毕已经是下午两点了,两顿饭一起吃吧。正月十五大雪纷飞,狂风肆虐,夜里十二点急诊手术,早晨六点急诊手术,上午又有病人需要处理,顶着狂风暴雨回到家里已经是下午了,真累了,没办法,病人需要。像这样不分白天和黑夜地工作,杨会兰同志是经常的事情。
妇产科是手术科室,小宝贝又要经过妇产科医生护士的手来到这个世界,为了所谓的“放心”“保险”,有的患者给医生送红包、请吃饭是常有的事。为了创建服务品牌,减轻患者的负担,赢得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医院向社会公开承诺“创建无红包、无吃请、无回扣医院”,医院的员工应该遵守医院的规章制度,但更多的是医生的职业道德约束着她们,当她及科室其他同事一次又一次把钱送还给病人家属,一次又一次拒绝患者宴请的时候,很多患者及家属深受感动。有的患者讲:“听人说到医院生孩子做手术要给医生红包,才放心,可在人民医院给红包不要,请吃不到,在云溪有这样的好医院、好科室真的是老百姓的福分”,而杨院长和她的手下则认为“这样做我们心里踏实”。
随着人民医院对外宣传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医院的优质服务、优美环境、精湛技术和优良设备,在云溪及周边地区已经深入人心,妇产科更以细心、耐心、热心、优质的诊疗护理工作得到了广大患者及家属的认可,“回头患者”增多,有一天快下班了,来了一位患者,怀孕五个月,因为喝了一袋坏酸奶,呕吐剧烈要住妇科,因为不是妇科的病,告诉她要去别的科室住院,可陪同来的家属说:我媳妇前两天才出院,是你给做的手术,你们科的人好、技术好,住你们科我们放心。“信任”二字弥足珍贵,她们辛苦点、累点也值了。杨会兰同志从事妇产科医生工作以来,凭借关爱之心和精湛的医术,得到了组织的肯定和社会的认可,先后被评为云溪区先进个人、“巾帼建功先进个人”,连续多年单位考核被评为优秀。
杨会兰同志,一个妇产科医生,一位副院长,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她以她的行动践行着一个医生的责任,一个党员的义务。
第三篇:用心铺就母婴安全健康之路[模版]
用心铺就母婴安全健康之路
---淮阴区保健院包玉梅先进事迹材料
序言--无悔的选择
一袭粉衣 一尾燕帽,潺潺而归 淙淙而至。一张笑靥 一句问候,如温如玉 如婉似慰。
有人喜欢唐诗,有人喜欢宋词,曾是一枚文艺青年的她,唯独对这两句话情有独钟,也许这是对护理工作的真实写照,让她倍感亲切;也许这是是对护理工作的诗意描绘,让她浪漫满身。着淡粉色的护士服,穿梭在洁白的病房里,那么艳丽、那么明亮,那么安静,步履那么轻盈,她选择做一名天使,一名承担守护生命重任的天使,成为她一生无悔的选择。
点滴做起---做他人的榜样
她从2008年任淮阴区妇幼保健院护理部主任,至今已有近十年的时间。始终把母婴安全放在首要的地位,她对年轻护士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我们对生命要有敬畏之心,对工作要有慎独之心。因为母婴安全关系千家万户的幸福。作为一名护理部主任,她始终坚持以临床工作为重点,以护理质量为核心,深入病房检查护理质量,参加危重及抢救病人的护理,督促护理人员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做好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工作,十年来参加护理质控200余次。制定业务学习计划及护理查房计划,五年来主持业务学习80余次,主持护理查房40次。新护士岗前 培训20次。护理不良事件讨论40余次,疑难病例讨论15余次。组织护士长例会110次,5.12护士节比赛10次。在她的影响下,2014年她领导的护理团队荣获省巾帼文明示范岗的光荣称号,她被区妇联评为三八红旗手。在2013.05至2015.12月任淮阴区护理学会副会长期间,参加淮阴区卫计委组织的淮阴区基层卫生单位护理质量月月查工作共计15次。任淮阴区基层护理岗位大练兵竞赛评委2次。业务上精益求精,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她本人是目前淮阴区卫生系统唯一的护理正高职称。付出总有汇报,2016年她被聘为淮安市护理学会常务理事,在护理事业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工作中始终把病人放在心中,做到心中有爱,把爱洒向每一位患者。记得有一次有个骨折术后拄着双拐的孕妇来找她就诊,孕妇产检时要检查小便,她就陪着孕妇到卫生间协助孕妇留取小便,并且亲自把小便的标本 送到检验科....遇到家庭困难的产妇,她会伸出援助之手,记得有个产妇家庭非常困难,她把这一情况与护士们商量,所有护士在她的带领下纷纷献出自己的爱心,为这名孕妇共捐款2000元整。产妇及家属激动地说“淮阴区保健院就是我温暖的家”。这样的温馨画面 在她的多年如一日工作中还有很多很多....经典回顾---照亮前行的路 她已记不清,迎接过多少个小生命,护理过多少位产妇,核 对过多少次医嘱,指导过多少个产妇的母乳喂养,参与过多少次抢救„„
还记得那天晚上的一名因产后胎盘植入而造成大出血的产妇抢救的场面仍然历历在目,她的心还在隐隐作痛。一张脸如纸白、神情淡漠的脸一直在她脑海中盘旋,挥之不去。血液迅速布满白色的床单,收缩压从70到60,60到50,50到40…血压测不出了…产妇四肢的血管塌陷,静脉穿刺异常困难,她以娴熟的护理技术第一时间从颈外静脉穿刺成功,病人的生命通道打开了!配合医生进行抢救,当血液快速的输入产妇的体内,当血压从60到70到90到100,当监护仪上传来有力的生命的节奏,她的心里无比的喜悦,护理职业的热爱源于她对生命的敬畏之心。手术室内,产妇在死亡线上挣扎,医护人员在与死神抢夺生命;手术室外,挤满了闻讯赶来的病人家人和亲友,一个个坐立不安,眼神里满是期待,一个年迈的老人搂着一个一米左右高的小孩,极力想压抑但未抑制住的哽噎声,孩子眼神里的恐惧,无不紧紧的揪住每一位参与抢救的医护人员的心,感到肩上责任之重,不敢有丝毫懈怠,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经过合力抢救,产妇暂时度过危险期,此刻已经夜深了………
就是这样,曾几何时,她和她的姐妹们主动放弃了万家团聚的日子,奋战在临床第一线,曾几何时,她和她的姐妹们舍弃了花前月下的漫步,去照顾产妇,曾几何时,她和她的姐妹们不怕脏和累,奔走在抢救的第一线,曾几何时,她和她的姐妹们已经 没有生物钟的规律巡视于病房………
转瞬间,她在这岗位上已近三十年,女人的“特殊时期”过早来临了,她失眠、头痛甚至烦燥,可她不甘心,开玩笑说,“我是淮阴区目前唯一的护理正高职称,我为老百姓服务的时间还未到,离退休还有十几年呢”。
适逢单位组建孕产妇健康服务团队,她第一个主动报了名。老公知道她是闭不住的人,对此也无可奈何。可已在上海工作的儿子发话了“老妈,你还是别逞能了,安稳一点把自己的身体养好”,“儿子,什么意思?瞧不起你妈了?你妈想干的事,还没有干不成的”。
驻乡镇,走村庄,进家庭,产前指导、产后访视、开设孕妇学校讲座……,她马不停蹄地忙碌着,很快就有了自己的孕产妇“粉丝”,而且是遍布大淮阴各地的粉丝,宋集的、韩桥的、开发区的……。为方便为自己的“粉丝”服务,她组建了美丽妈妈微信群,自己就是群里最大的“官”--群主,在群里,她是包大姐,也是包主任,每天为孕产妇答疑解惑,不亦乐乎。老公曾因半夜三更不绝于耳的嘀嘀微信声提出抗议,她一句话就说服老公了,“你不觉得我更年期的症状消失了吗?我忙不觉得累,是因为我高兴,我乐意,同时我也充实,我很幸福”。
自从加入医院组建的孕产妇健康管理团队,有了自己为孕产妇组建的微信群,夜里从来不关手机网络,还记得有一次深夜微信的滴滴声连续响了三次,她敏锐地意识到肯定是她的粉丝遇到了什 么特殊的事情,打开手机一看,粉丝的留言吓了她一跳“包主任,包主任,在线吗?我怀孕38周多,肚子不疼,怎么出血了,还不少呢。”看了这留言,深夜的困意早已经跑掉了,以她丰富的临床经验,迅速意识到孕妇前置胎盘出血了。她一边电话联系孕妇赶紧到医院,一边自己立即起床,骑着电动车直奔那没有硝烟的战场...立即汇报并联系值班医生,B超声,手术室....产妇急救绿色通道立即开通,当手术室内传来婴儿响亮的第一声啼哭,当产妇露出幸福的微笑,她的心里也盛开一朵鲜艳的生命之花....没有豪言壮语,没有惊天伟业,甚至许多人还叫不出她的名字,但她把每一天都过得实实在在,风风火火,至少让老百姓记住了,淮阴区妇幼保健院有一位热心、热情、专心、专业的包大姐,那就是淮阴区妇幼保健院的包玉梅。
第四篇:用爱心铺就留守儿童的成长之路——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先进材料
用爱心铺就留守儿童的成长之路
——记留守儿童管理工作先进个人徐懿同志
有一位普通的教师,凭着对教育事业的无比热爱和忠诚,他扎根于山区教育事业,把青春和爱心献给了山区的孩子们,把时间和精力献给了学校,把心血和汗水都倾注在留守儿童身上,殚精竭虑为孩子们营造温馨的家园,用爱心为留守儿童铺就宽广的成长之路。他就是单龙寺乡中心学校的教导主任——徐懿老师。
体贴入微,他是每个儿童的“代理家长”
单龙寺乡中心学校所在地理环境特殊,地处大别山区深处,学生家长为了生计,很大部分都外出打工,留下了大量的留守儿童。当“留守儿童”还是陌生的词语时,徐懿老师就开始了自己的留守儿童关爱行动。每接手一个新的班级,他都要到每个学生家庭走访,了解学生的家庭环境、心理性格特点。针对留守儿童成绩欠佳、逃学迟到普遍存在的情况,徐老师利用晚上时间经常到这些孩子家中去转转,对于需要辅导的孩子予以辅导,成绩太差的进行补课。有迟到现象的看一下是因为家里做饭晚了;还是学生在路上玩了。如果是因为家里做饭晚了,就叮嘱家长注意按时做饭;如果学生在路上玩了,对学生进行教育以后改正。逃学的学生则与其谈心让其认识自己这样做不对,以后改正。徐老师还注意留心他们生活上有没有需要帮助的,尤其是冬天大多数留守儿童家里是靠碳火进行取暖的,每到一家他都会向他们宣传如何预防煤气中毒、如何自救。由于徐老师的细致关照,孩子们的学习得到辅导、生活上和思想上没有负担,自然个个十分开心快乐,在外务工的家长也少了许多后顾之忧。为了弥补学生在亲情上的缺失,徐老师把自己的手机变成了孩子和他们的家长进行沟通的“热线电话”。在他的手机上,80%的电话号码都是学生家长的。即使学校后来设置了专门的亲情电话,学生和家长依然习惯于用徐老师的电话来进行联系。家长跟徐老师打电话聊了自己孩子的情况就觉得心里踏实放心,徐老师对频繁转接电话也从来不觉得厌烦,也没有因为话费支出大增加而有什么怨言。有时因为学生的事需要与家长联系,他也很少用学校的办公电话,因为用自己的“热线电话”已经成了习惯。徐老师
无私的付出赢得了学生由衷的敬爱和家长无保留的信任。每到新年或节日之际,总有很多毕业多年的学生打电话或寄贺卡向他致意,他也为此而感到十分欣慰。
全面周到,他为孩子们营造温馨的家园
自2007年起,中心学校鉴于徐懿老师在留守儿童工作上的成绩和丰富经验,安排他负责全乡的留守儿童工作。为了做好这一工作,徐老师首先投入到“留守儿童之家”建设上。他感到,留守儿童首要的问题是心理和生活问题,而这些都是因为家长不在身边、家庭的关心和教育缺位造成的。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为留守儿童营造一个温馨的家,让他们重新享受到家庭的温暖。他在学校的支持和其他老师的协助下,建立了一个比较完备的“留守儿童之家”,开通了互联网、亲情电话,配置了音响、图书、爱心雨伞、常用药品等,还有乒乓球、篮球、羽毛球、象棋、跳棋等活动器材,具备了家的硬件。在“家”的经营维护上,徐老师始终把“亲情”当做一条主线,贯穿其中,每逢节假日都会开展以“亲情”为主题的一系列活动。如亲情补偿,就是在班级内或少先队活动中对留守儿童充分关注,对他们的学习、生活给予跟踪,专门听取他们的倾诉,及时了解他们心理动态,通过课下一起游戏、一起学习等形式,缓解他们对亲情的心理饥渴,力争把父母缺少他们的亲情补偿回来。还有节日关怀,因为每逢佳节倍思亲。徐老师充分理解留守孩子在节假日对亲情的思念和渴望。因此每逢清明、端午、中秋、春节等传统节日,他总是想在孩子前面,老早地准备好节日礼品。一枝柳条、一个粽子、一只鸭蛋、一块月饼、一粒糖果都备含着关怀和情谊。徐老师还特别注重通过留守儿童之家经常性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来提升孩子们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为留守儿童的生活赋予别样的风采。他协调各班主任和少先队辅导员,成立形式多样的兴趣活动小组。如:书法小组、足球队、篮球队、舞蹈小组、故事演讲赛等。每周都有活动,安排专人负责,保证每一次活动的落到实处。徐老师在各个学期先后组织开展 “崇尚科学,拒绝邪教”、“远离毒品,珍爱生命”、“五好五爱”等一系列主题教育,引领孩子固守心灵净土,健康快乐地生活。徐老师还始终把培养留守孩子的独立自主意识放在重要位置,安排老师定期或不定期地教给孩子们做饭、叠被、洗衣等一系列家务活动的能力。比如端午节教孩子
包粽子,过年前教包饺子。孩子们参与兴趣浓厚,自主生活能力得到了锻炼、提高。
创新举措,他用制度建立留守儿童工作长效机制
自从担负起全乡留守儿童工作管理职责后,徐老师就感到自己肩负的责任重大。怎样建立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长效机制,确保他们健康成长,是他一直思考的问题。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和实践,同时借鉴其他地区的成功做法,对照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结合本乡的实际情况,徐老师逐渐形成了一套成熟的留守儿童教育管理思路:在各村小学建立“代理家长”制度、应急处理制度、与留守学生谈心制度、家校联系制度、留守学生与父母联系制度、对口帮扶工作制度、奖励制度等7项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制度。他督促各村小学成立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组,制定切实可行的关爱留守儿童教育的工作计划,确立校长、班主任、教师各级责任制。首先由各班主任走访调查,摸清本班留守儿童的底数,建立留守儿童专门档案和联系卡,再由各村小学集中报送到中心学校分类存档。徐老师向中心校领导提出把关注关心留守儿童作为教师绩效考核的一项指标,得到学校领导的肯定和支持。在强有力的政策支持下,全乡所有的班主任和任课教师人人都成了“代理家长”,共同承担了几百名留守儿童的监护职责。老师在教学的同时还成了孩子生活的贴心人、成长的守护者。为了持之以恒地推进这项工作,徐老师组织各校开展了“五个一”活动,即:每日一问(每天要给每一个留守儿童一个关怀的问候);每周一谈(每周与留守儿童谈话一次以上);每月一通(每月帮助留守儿童与父母通一次书信或通一次亲情电话);每季一会(每季对留守儿童的委托家长培训一次);每期一评(每学期以年级为单位对关爱留守儿童活动开展一次评价)。徐老师还在全校和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组织开展结对帮扶活动,具体有师生结对、生生结对,社会爱心人士资助帮扶等形式,并定期召开帮扶教师、爱心人士、留守孩子、监护人或委托监护人座谈会,大家说体会,讲心得,推动关爱留守儿童工作不断向前。由于学校地处山乡小镇,周边环境较为复杂,对孩子的成长有负面影响。为了营造有利于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育人环境。徐老师还通过学校加强和地方乡、村及派出所的联系,达到齐抓共管的目的。
爱心滋润春苗壮,汗水挥洒铸辉煌。徐老师的辛勤付出和其他老师的共同努力换来了单龙寺乡留守儿童工作的累累硕果。几年来,中心校和各村小学的留守学生成绩稳步提高,综合素质全面发展,有多人次在市县组织开展的书法、演讲比赛、读书征文及歌舞比赛中获奖。留守儿童之家建设也多次在上级的检查评比中获得表彰,学校开展的一系列活动也获得家长的赞誉,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徐老师本人也多次评为先进工作者、优秀党员、师德标兵等,受到有关部门的表彰和奖励。
岁月如歌,徐懿老师从一个风华正茂的小伙子,渐渐步入成熟的中年。这20多年中,他经历了很多很多,既有春花烂漫,也有风霜雨雪。坚定的信念,不懈的努力,使他克服了重重困难,提升了自己的能力,收获了学生的尊敬,家长的信任。无论是普通老师、班主任,还是当教导主任,他都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干得最棒。我们相信,有坚定的信念作笔,有对学生满腔的爱心为墨,徐懿老师一定会在他未来的教育生涯中书写更多的精彩和美丽!
单龙寺乡中心学校
2012-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