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国庆征文:我的家乡金山口
我的家乡山口镇,有一个闪亮而富贵的称号——金山口。金山口在泰安境内几乎家喻户晓,有“金山口,银大吴”之说。大吴在哪儿?大吴属于大汶口镇,是汶阳大地上的一颗绚烂的明珠。汶河两岸大片肥沃的土地,东起大汶口,西至肥城境内的汶阳镇,延绵百里,是有名的汶阳田。是历史上兵家必争之地。上中学时老师就说:“苏联有个乌克兰,中国有个汶阳田。”意思是中国的汶阳田,能和世界上最富庶的地方相媲美。那么,汶阳和我们山口相比呢?它就不行了,汶阳的王牌大吴,也只能拿银牌。山口是一块风水宝地。
古时候山口曾是鲁中南通往济南的交通要道,也是泰安至莱芜、博山的必经之地。山口镇曾经相当繁荣,东西南北来往过客,出山入口,常云集于此,而留给山口的是锃亮的金钱。山口的买卖好做,小镇上几十家店铺常年生意兴隆。“要想吃饱饭,围着山口转”,叫它金山口,我想或许也有这个缘故吧。
然而有兴就有衰。自从有了泰莱公路,人们避开山口绕道而行了,金山口的光辉开始暗淡。镇上生意越来越萧条,后人也不好意思再打“金”字招牌,渐渐地“金山口”销声匿迹了。山口成了被遗忘的角落,甚至一提起它,竟有人认为是一个偏僻的山村,而真正的山村象徂徕、黄前等,倒比家乡的知名度高了。
上世纪六十年代,家乡第一批创业者开始兴办自己的企业,能生产镢头、锄头,能做木杆秤了。后来又靠人民公社的“一大二公”,全民办企业,先后建起了砖瓦厂、炼焦厂、磷肥厂、水泥厂等,当初建这些小厂,都是围绕农业兴办的,因此谈不上盈利,一直都不景气。后来又建了规模较大的造纸厂,挣了钱,人们才真正看到了“伟大的光明灿烂的希望”。于是家乡的决策者开始思考了,开始上大项目了。先后上了衡器厂、锅炉厂、潜水电机厂、棉纺厂、压力容器厂等一大批大中型企业。其中有华东最大的液压机,有全国最大的直径四米辗环机,有从意大利引进的世界最先进的织布机。当年只能造木杆秤的衡器厂,现在能生产电子汽车衡、火车轨道衡等十几种产品,销往韩国、泰国、阿联酋等国家。进入八十年代,改革开放给企业注入活力,给家乡带来生机。一个个企业红红火火,一批批产品登上省、市乃至全国的金榜,效益成倍翻番,山口经济进入鼎盛时期。
从此,山口镇的地位变了,山口人的形象变了。不管走到哪里,只要一提到山口,人们就会刮目相看,山口的名字传遍泰山南北。新闻媒介,文人墨客接踵而至,争相报道山口,热情颂扬山口。他们用书上最好的词汇来描绘山口,他们用最好的地方来比喻山口。什么“泰山脚下的小温州”,“璀璨的明珠”,“崛起的城镇”。山口有些神乎其神了。不错,随着经济的发展,山口的精神文明建设,小城镇建设也有了飞速发展。山口变 [此资料转贴于学习网 ]www.Gzu521.com 美了,山口长高了,和二十年前相比,山口已经面目全非。金融大厦、百货商城高高对峙,建行大楼、山口商厦相映争辉。学校、幼儿园、医院、、影剧院等各式建筑或古朴庄严,或现代豪华。一位外地司机曾向我问路:“去岱庙怎么走?”我说:“岱庙在城里,还远着呢。”他惊讶了:“这么漂亮的地方,我以为到了泰城哩。”听了这话,作为山口人你不觉得自豪吗?
如今的山口人,已不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庄稼汉。五万人的小镇,约有一万人在工厂上班。有的常年奔波于各大城市,联系业务,推销产品。有的已成为经理、老板,成为经营企业的行家里手。有的出门坐着高级轿车,住星级宾馆,为山口的发展跑上跑下。如今的山口人不仅去过北京、上海、深圳、香港,他们不少已迈出国门,饱览世界风光。从富士山下到莱茵河畔,从阿尔卑斯山到加勒比海,到处都有山口人的足迹。
今天,当你走在拓宽的镇中心大街,再看看那些商店的招牌、门匾,你会惊喜地发现,在“山口”二字前面又多了一个熟悉而陌生的字,多了一个“金”字,久违的“金山口”又回来了!而且“金山口”一名还在继续演变。有人把“金山口”缩写成“金山”,什么金山商城、金山饭店、金山照相馆等等。是的,在有些人眼里,山口就是一座金山,一座光芒四射的金山。它诱惑着多少人,它吸引了多少人。在这座金山上,多少人摘掉了贫穷的帽子,走上了致富之路。在这座金山上,多少人成了大款……
山口的当家人心里明白,如果不继续创业,再高再大的金山也会坐吃山空。勤劳聪明的山口人,正发扬创业精神,奋力拼搏,要让山口这座金山越长越高,伴着泰山高耸于鲁中大地。
祝福你家乡,永远的金山口!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052aad50100eo49.html
第二篇:我的家乡新发展国庆60年优秀征文
多少美景共宝藏,多少传说历风霜。多少历史伴理想,多少日月含希望。
锦秋荷花千载香,马踏湖景万里扬。乌河水畔炉姑庙,忠勤祠边古牌坊。
辕固颜躅鲁仲连,渔洋山人冠文坛。万马嘶鸣三千载,渔翁白发说齐桓。
徐夜故居邻冰山,湖光苇荡映五贤。王氏故居松柏翠,史家遗址并华严。
啊,**,我的家乡,我的家乡!说不尽的风流,说不尽的沧桑!
财政支农及时雨,踊跃春笋文化院。合村并点住高楼,农村旧貌换新颜。
龙头带动少年宫,饮水同网又同源。城乡水系大治理,水青岸绿赛江南。
双手编织锦画卷,心血浇灌美花园。齐国故地明珠闪,科学发展富强县。
欢歌唱出盛世甜,劲舞跳出情无限。汗水抒写好诗篇,人民与党心相连。
第三篇:我的家乡征文
我的家乡征文
在我小的时候,妈妈经常给我讲故事,其中一个故事就是家乡抚顺的由来。
妈妈说:从前有一位老奶奶,在夜里挑灯织补着梦想,织补着一个北方汉子的衣衫,把它披在了努尔哈赤的身上,让孩儿跃马疆场,更让大军驰骋四方,横扫了倭寇,让我们挺直了脊梁。我们的家乡是清王朝的发祥地、是共和国的长子、更是雷锋精神的肇兴地。
长大上学读书识字以后,知道了家乡有三十里煤海,有着“煤都”的美誉;有八十里河床的浑河,宛如一条腾飞的巨龙。它又是满洲故里,是启运之乡,更是雷锋精神的发源地。我仿佛看到二十七个兄弟民族紧挨着肩膀,捧起无数溅血花朵的芬芳,托起了新世纪的太阳。故乡血与火的洗礼,铸就了抚顺人钢的意志与坚强。踏着先辈雄赳赳的足迹,我更看到今天的你,霓虹灯下粼粼波光,倒映在浑河上,像川流不息奋进的骄龙,诉说这座城市时代的巨变。
不同的时期有着不同的梦想,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希望。而我的梦想与希望是在我长大后,用我的忠诚与知识,去铺设家乡走向辉煌的路轨,去构筑家乡兴旺强盛的大厦。用我这份赤子之心,去承载家乡美好的希望。
我的家乡、我的抚顺,你就是我的梦想,我的世纪之光。你是我永远美丽的家乡,你是我永远骄傲的地方。
第四篇:我的家乡征文
我的家乡——广南莲城!山青水秀,是一个古老而悠久的历史文化名城。元代即设广南西路宣慰司于此,至今已700余年的古城。青山环城壁立,似盛开的莲花花瓣,县城即在花瓣中心,像一只花蕊而得莲城之名。
我热恋这一片美丽而神奇的土地,因她养育了我。就好比父母生我养我,我与她已有了不可改变的血缘关系。
我在这里出
生、成长。浓浓的乡音、乡土注入了我特定的种族遗传,民族的个性已经深深地融化在我的血液里,生活基础、社会关系、价值理念、文化素养,尤如一种天然的血缘关系。古城的名誉、利益和我的名誉、利益紧紧地连接在一起,于是,我与神奇而美丽的莲花之城便有了情感上的依托,内心深处思绪上的一致。我深深地爱恋着她的山川、草木,还有憨厚、朴实的民族。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公元前三世纪境内九个句町部族组成句町国,在广南、富宁及右江上游设句町县。宋仁宗五年,大批宋朝军队尾随侬智高进入特磨道(即今广南、富宁和滇东南),这些戍守边疆之兵及家属子女就地屯田,逐渐落籍。明清时代,朝廷在广南实行土司和流官并存制,朝廷官员的到任,加强了对广南的开发和治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也明显加快。清宣统三年之前,广南商贾往来较多,市场繁荣,人丁兴旺。而今,句町古国的烽烟已尽,其美名与风光尽收史册。
纵观莲城古今:明珠莲湖更加璀璨悦目,焕然一新;文笔高塔神指云霄,接天地之灵气;城中大小二十余座庙宇星罗棋布,香烟缭绕,信徒云云向善;句町古乐与盛唐礼乐如同出一辙,铿锵跌宕,余音绕梁;壮家民风民俗独具,代代相传;狂飙诗人柯仲平诗情传承,精神永驻;书法大家陆铸书风苍劲有力,独得自然之道;古城地道人仕,多为儒雅之世家,礼尚往来颇为细腻、考究,仍有“多情应笑我,早生花发”之遗风。
记得多年前,土地神庙上有一对联:“土能生万物,地可载山川”。我们的一切一切都是这片土地所承载,所养育。主权、人民、事业、财富等都因土地而存在。希腊神话,大力士安泰其力量只源于土地,只要他不离开大地,任何人都不可能将他战胜。中国古代皇城里专建有社稷坛,用五色土拼成,皇帝每年要祭坛拜土。家乡莲城兴起的地母文化既是第一物质形态,又是硬件,褒扬了土地是莲城人赖以生存的根基。“爱我家乡”是一个赤子发自内心深处的共同呼唤,爱家乡首先就要爱河山,爱国土;要保卫她,维护她,让她更富饶,更美丽。许多游子,去国之时身边带一把家乡泥土,阔别归来,不由得跪吻祖国的热土。
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血型,是一个民族的魂。当看到无数莲城子孙,尽管多少年来可能居住环境不同,政治派别差异,生活习惯各一,但还是年年要到马蹄井至皇姑庙,举行隆重的接皇姑仪式;善男信女要到大小庙宇供奉、祭拜;商贾则在家里供关公;仁人志士还与子孙畅谈岳飞,就源于文化这条根,这个魂。
乡土是根,乡亲是本,民族文化是魂。一个莲城赤子,会深情地爱她的河山土地,爱她的乡亲,爱她的民族文化。就像爱父母这叫孝,爱国这叫忠,“忠孝”二字是人类的天然法则。乌鸦反哺,羔羊跪乳,动物且然,况乎于人?于是我就有了一种无法割舍、无法忘怀,如影随形、伴我终身的莲城之恋——乡情不改。
第五篇:征文 我的家乡
大爱家乡--海一样的湖泊
在美丽的大兴安岭土地上,有一座美丽的小城——她位于大兴安岭山脉西坡,呼伦贝尔大草原的西部,东与新巴尔虎左旗接壤,西临满洲里市区,南濒中国第五大淡水湖--呼伦湖,北经二卡口岸与俄罗斯赤塔州的阿巴盖图水陆相通。她就是我美丽富饶的家乡—— 蒙语中“海一样的湖泊”扎赉诺尔。
我爱我的家乡,因为她拥有无法比拟的美丽风景和历史底蕴。扎赉诺尔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二、三万年以前,扎赉诺尔远古人类就在这里繁衍生息,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扎赉诺尔文化。人杰地灵的地方,居住着蒙古族、回族、朝鲜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等20多个民族,历史的丰厚底蕴,让家乡充满了塞外情韵。呼伦大泽、草原风光、文化古迹、灵泉圣水、异域风情“五大景观”别具北国风采。美丽的扎赉诺尔山环水绕、水草丰美,是呼伦贝尔大草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徜徉的河流孕育肥沃的土壤,每当看到绿草如茵的呼伦贝尔大草原,辽远无疆。在凉爽宜人的夏秋季节,塞外草原风采神韵,蓝天白云,无涯的芳草中蒙古包点点,牧歌声声,羊群好像白云在茫茫绿海中轻飘漫移,令人情荡神驰。碧波荡漾的呼伦湖,纤尘不染,海天连成一线,让人心神向往。苍茫大地上正因为有她热情奔放的蒙古风情,才更显得雄浑厚重,使得承继远古文明的扎赉诺尔文化,源远流长。独特的城市风格,让这一切编织成一幅幅自然生态与现代景观、远古文化与现代文明、民
族文化与异域风情交融和谐的优美画面,令无数海内外游人由衷赞赏。为此,才有陈运和诗《满洲里》:“国门与界碑,同站岗的诗一起日夜守卫在这儿迎送时代牵引的一列进行曲”。
美丽的风景不仅成为家乡的“外衣”,丰富的矿产资源和人文气息也成为家乡丰富的“内涵”。
扎赉诺尔已探明矿产资源有褐煤、沸石、芒硝、麦饭石、石灰石、珍珠岩、玛瑙等 10 余种,其中煤炭地质储量达 101 亿吨。富饶的土地养育了一代代扎赉诺尔人民。这里的人民热情好客,这里的人民淳朴真实。就像2008年导演赵晔拍摄的电影《扎赉诺尔》一样,这里永远有温暖关怀的人文情韵。
现如今我的家乡也在改革的浪潮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的家乡也越来越美了。
从前低矮、破旧的老屋早已被新颖别致的高楼大厦取代了。当年泥泞的古道已不见踪影了。宽阔的高速公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在平整、宽阔的柏油马路上,车辆穿梭来往、川流不息。道路两旁绿树成荫,人来人往。整齐的树木装点着宽阔的街道。高大的建筑物平地而起,让整个城市焕然一新。商场、农贸市场的商品琳琅满目,应有尽有。真是一年一个新面貌,一年一个新气象啊!
我爱我的家乡。我因她的美丽富饶而骄傲,更因她的悠久文化而自豪。我爱她,只因她是我的家,海一样的湖泊——扎赉诺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