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员工在公司打架算工伤 企业不服告人社局败诉
员工在公司打架算工伤 企业不服告人社局败诉
李祥和同事因为工作中的小事发生争执,继而大打出手。在打斗中,李祥的左眼被打失明。李祥认为自己是在上班时受的伤,于是申请工伤认定,并获得了支持。不过对于这个结果,公司却不认同,打架受伤也能算工伤?公司一纸诉状将人社局告上法庭,要求撤销工伤认定。
现代快报记者 马薇薇
李祥在南京某公司负责仓库运输管理。2010年6月份一天晚上,他和同事王宁等人留下来加班。当晚,王宁负责将货架放好,而李祥则将货物放在货架上,并贴上标签。然而由于王宁摆放的货架位置过于狭窄,李祥根本没法操作。因此,李祥自己开动叉车调整货架位置。结果这一举动惹怒了王宁。
两人吵着吵着就动气手来,李祥身材矮小,被王宁一拳打中面部,之后就什么都看不见了。王宁吓坏了,立马和同事将晕倒的李祥送到医院。经过诊断,李祥左眼球破裂了。
几个月后,李祥向南京市人社局提出了工伤认定申请。2011年12月30日,人社局出具文书,认定李祥在工作中被打伤属工伤。
面对这个结果,公司表示无法接受,起诉到法院,要求人社局撤销工伤认定。玄武法院审理后认为,《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第三项规定:职工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地,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的,应当认定为工伤。本案中,虽然李祥是被王宁打伤的,但事情是在工作中发生的。法院认为,王宁对李祥实施暴力伤害与李祥履行工作职责之间有直接的因果关系。法院认为人社局认定李祥为工伤并无不当,驳回了公司的诉讼请求。
一审法院的判决结果让公司很是不满,他们认为,李祥根本不是所谓的“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相反,公司方认为,打架斗殴的行为不但违反了公司的规章制度,也违反了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违法行为。公司方的代理人则认为,工伤保护的法律原则和精神,是保障无恶意劳动者因工作或在与工作相关活动中伤亡后能获得救济,而打架斗殴这类伤害,明显违反了《工伤保险条例》的立法原意。”因此,公司向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了上诉。
二审法院审理后,认为原审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因此驳回了上诉。
第二篇:公司诉人社局《工伤认定书》纠纷案,原告代理词
代
理
词
审判长、陪审员:
我依法接受本案原告人XXXXXXX有限公司委托,担任原告人XXXXXXX有限公司的全权诉讼代理人,参与本案的诉讼活动。同时,在庭审前,也是本事件的全程见证人。5.27重大责任事故发生后,我既接受XXXXXXX有限公司之委托,带车急送伤者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XXX医院救治;其间与XXX家属代表及其所聘律师就补偿问题进行了多次磋商,因双方期望值相差巨大磋商未果;以后按照原告要求,提供了相关举证材料;今天又参加了庭审调查。对本案的案件事实有着充分的了解。
首先,我受XXXXXXX有限公司之委托,代表公司领导及全体员工,对伤者的受伤表示惋惜和同情,公司领导表态,愿意为XXX在当地最好的医院已经治疗痊愈的情况下,再给予适当的救助和补偿。
根据事实与法律,提出证明被告(某市人社局。以下同。)作出的《工伤认定决定书》违法的资料和意见,维护原告人的合法权益,这是受托代理人的当然职责。纵观本案,受托代理人认为:
一、被告工伤认定程序不合法
被告在答辩状中所列各项程序详细,时间节点明确,看似条理清晰、程序合法。但是,被告故意回避了一个关键的事实,《工伤认定办法》第九条规定 “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受理工伤认定申请后,可以根据需要对申请人提供的证据进行调查核实”;第十一条第一款规定“根据工作需要,进入有关单位和事故现场”;第二款规定:“依法查阅与工伤认定有关的资料,询问有关人员并做出调查笔录”。本受托
代理人认为,《办法中》的“需要”是指双方当事人意见不一,产生分歧的。《工伤认定决定书》中的双方,正是多次协商未果,产生了巨大分歧,一方当事人才向被告申请工伤认定的。所以,对于被告在法律上是“需要”的,即被告必须履行的职责。被告无视原告根据被告要求所提供的各项举证材料,更不对当事人、事故现场及相关人员进行走访、调查和取证,草率的做出了《工伤认定决定书》,在程序上是不合法的。现在社会上许多人认为,只要是在工作单位受的伤,无论什么情况,都是工伤,单位就得赔偿,甚至有关社保行政部门的某些工作人员也不止一次的对我们说过类似的话。难道这就是合法的吗,就是公平的吗。用人单位是合法纳税人,他们的合法权益也应当受到尊重和维护。不要认为这些与本案没有直接关系的事实真的与本案无关,这些事实(不管社保行政部门是否清楚的了解,很多认定的轻率,伤者过度的强势意识和用人单位的无奈),在一个具体的案件里,已经成为相关参与者的常识、不言自明的社会认知或潜意识。这些事实已经深深嵌入打工人员、社保行政部门、用人单位等案件参与者的内心深处,成为这些案件参与者做出认知、决定、盲目服从的理所当然的、无需思索的条件。从另一个方面说,社保行政部门即使认定错误却受不到相应的行政处分和责罚,甚至完全没有任何行政处分和责罚。这也是人们无奈的、共知的“社会事实”。
二、被告认定事实不清楚
被告在答辩状中所表述的事故发生的经过是清楚的,但经过不一 定就是事实真相,有时甚至是掩盖了事实真相,本案恰是如此。被告认为“原告陈述XXX故意将手伸进输送皮带并涉嫌故意诈骗的情况没有公安机关的认定,也没有证据证明,原告陈述的内容全部基于原
告自己的推论和设想,原告没有认定XXX是否涉嫌故意诈骗的职权不应妄下结论”。事实是:
1、当时XXX的手还在皮带里绞着,疼痛难忍的情况下,原告人不能也没有权力置伤者的伤情而不顾,坐等公安机关来认定是否涉嫌诈骗,原告只能紧急拆除机器,救出伤者,送往医院。
2、对于“必须先停机,再处理,未停机严禁将手伸入皮带”的规定,当班员工XX证明:“他(指XXX)应该知道,天天强调,大伙都知道,我也没想到他用手去弄”。当班值班领导XXX证明:“这次事故的发生,完全是XXX自身的原因造成的,因为,根据我所知道的情况和事后了解,XXX是在未停机、机器运转的情况下,拒不听同事XX的提醒,故意把手伸入皮带造成的”;对于操作规程“全体员工是非常认真遵守的,唯独XXX不遵守操作规程造成如此后果”这就是证据,足以证明当时的实际情况。
3、XXX无视安全操作规程,拒不听从当班领导和当班同事的告诫、提醒,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导致这样的结果而追求这种结果发生,既不是疏忽大意因为“天天强调”,也不是不可预料因为“大伙都知道”,只能是故意。既然是故意,就有可能涉嫌自残,涉嫌诈骗。这样的推论,我认为是严谨的、科学的,也是合法、合情、合理的,而不是所谓的“妄下结论”。被告认为“原告陈述XXX班前引用了大量白酒,是酗酒,没有相关证据证明”。事实是:当班值班领导XXX证明:“更重要一点,XXX班前饮酒,这也是与此事故有联系的”。这就是证据。这些如此重要的证人证言,被告却只字不提,只要求原告出具公安机关的认定和酒精检测报告,不能出具,就认为是妄下结论。而原告作为一个民营企业是没有资格也没有能力做到的。由此,被告对原告的举证刁难是显而易见的。
三、被告适用法律法规不准确
《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六条规定;职工符合本条例第十四条、第十五条的规定,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认定为工伤或视同为工伤:1.故意犯罪的。2.酗酒或者吸毒的。3.自残或者自杀的。被告认为:“XXX发生事故的情况,没有证据证明具有第十六条规定的情况,理应认定为工伤”。本案中有一个事实,被告在答辩状中未曾提及,本受托代理人认为,应当向法庭如实阐明:首先,XXX班前酗酒,班中不顾领导的告诫、同事的提醒,在完全没有非排除不可的故障的情况下,毫无征兆的、突然地将手伸入皮带内,造成受伤;其次,XXX刚刚被送入医院治疗,伤情尚未稳定之时,其家属及不明身份人员6人,来厂大闹,强索赔偿20万元;再次,XXX家属多次向本受托代理人和他人说:“我家欠别人外债十几万,好几年了,就是没钱还”。“这次起码还个差不多”,等等。凡此种种事实,相互关联,环环相扣,在内容上具有相互联系的因果关系,明确的证明了一个清晰的、完整的证据链条。本受托代理人认为:如前所述,原告向被告提供了较多的证据证明XXX具有主观上的故意,其行为符合故意的主、客观构成要件。既然是故意,就有可能具有法定的三大不得认定为工伤或视同为工伤的法定情形。如此多的证据指向,被告却视而不见,而简单地归为“职工因疏忽大意未严格遵守”,更证明了被告的长久形成的行为惯性和思维定式。
综上所述,被告作出的《工伤认定决定书》是简单草率的。对于XXX一方的证据照单全收,对于原告方的证据视而不见,对于不利与XXX一方的法律规定,只字不提,不但无法明确本事故的全部事实,而且把全部利益均归于XXX一方,在这份认定书的字里行间,可以看到,被告人按照长久形成的思维定式,草率认定,应付差事的懒政行为;不难看出,这份认定书是先有了结论然后加以勉强的论证,意在造成已经认定的既成事实。那么,法律何在,天理何在,公理何在。我所代理的原告方,只能仰仗法律之天威,依靠法院的公正,来维护自身应有的尊严、应有的公平。
此致
XXX经济开发区人民法院
受托代理人: XXX
2013-X-X
第三篇:员工下班后在公司食堂就餐而摔倒是否为工伤?
员工下班后在公司食堂就餐而摔倒是否为工伤?
作者|杨 桥 四川真道律师事务所
基本案情:员工下班后在公司食堂就餐而摔倒。
法律依据:《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规定,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工伤:
(一)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
(二)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
裁判案例:
1、直接适用《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第一项的规定认定为工伤,理由为员工前往食堂就餐系因公司安排,受公司统一安排,就餐时间为休息时间,食堂为工作地点的合理延伸,如重庆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的判例(2014)渝三中法行终字第00044号。
2、根据不同情况而适用《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第二项的规定。根据判定就餐目的,对预备性工作的解释不同,即便案情基本一致的情况下,工伤认定结论也完全相异,如东莞市中级人民法院(2014)东中法行中字第190号判决与(2014)东中法行终字第28号判决结果则完全相反。前者法院认为,公司为使员工上下午较为连续地工作,其安排员工中午在食堂就餐,并且安排的就餐时间只有半个小时,员工就餐后马上投入工作,除了就餐,员工在该时间段并无从事其他个人行为的机会。因此,员工为服从公司的安排进行就餐行为的地点应视为工作场所的合理延伸,其按公司安排的就餐行为可认为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工作的一部分,其就餐后不慎跌倒,符合工作时间前后的合理范围,故应为工伤。后者法院则认为,员工作为针车部员工,其正常工作场所理应是针车部。且不论食堂能否构成员工工作场所的合理延伸,由于员工前往食堂的目的在于就餐,事发原因亦为在准备就餐过程中不慎摔倒,并非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与工作毫无关联,故不应为工伤。
个人观点:
1、站在倾向性保护员工的立场。
无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伤保险条例》,还是最新出台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工伤保险行政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其立法的目的都是依法保障工伤职工合法权益,对工伤职工采取倾向性保护的立场,是处理此类案件,或者近似“法无明文规定”案件的基本价值取向。
2、应对法律规定作合理解释及合理适用。
就此类案件而言,首先,一般来讲,就餐是满足人最基本的生理需求,与工作原因有一定的相关性,但非直接相关或者相当相关,除法律法规有明确规定外,不 1
宜将任何间接相关的缘由扩大解释为系工作原因,否则员工的任何行为,包括娱乐消遣都可以堂而皇之的解释为为了工作需要。既然是下班就餐,那么在就餐前的下班行为(客观可能表现为打卡下班、签字下班、报告下班)就意味着某一区间段的工作时间停止,相关的工作任务暂时中止,故不属于工作时间内。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应当区分为了赶工而就餐的行为,例如夜宵、加餐,此类除了满足基本生理需求外,还包括相当一部分工作原因的主观目的,则应属于在工作时间内的情况。
其次,食堂是否属于工作场所内,应区分员工对在公司食堂就餐是否有选择权,即是否属于受公司的统一安排和管理。比如,实践中有的公司会为员工按月往餐卡内汇入一定的金额的餐补,如果餐补余额可以退还员工,则员工不受公司统一安排和管理,员工对在哪里就餐完全有自主选择权,公司安排的食堂完全是为了给员工提供便利甚至是福利,那么食堂则不应视为工作场所的合理延伸。如果餐补余额逾期不退,也就是说,客观上公司有一定强制员工在食堂就餐的动机,食堂的设立,为了方便公司对员工的管理,员工劳动力的对价一部分甚至体现为餐补。从基本常识来看,普通员工都会为了实现餐补的价值而被迫选择公司食堂,那么则应当视为工作场所的延伸。
最后,是否为工作原因的问题,须分析就餐时间的长短。因为,一般而言,就餐时间相对较长,那么则应当作为工作时间停止后,员工对自我时间的安排,与工作一般无联系。如果工作时间较短,那么客观上,员工除满足基本的生理需求的动机外则是为了开展接下来的工作及完成工作任务,员工根本就对就餐时间没有任何选择权和处分权,该情况应当属于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
所以,此类案件往往因为案情的细节差异,而判决结果迥异。不可简单的用餐摔倒而作出是或者非工伤的认定。个案的公平与正义,本就应该立足于对个案案情的综合分析。
第四篇:拓展心得体会:拓展公司与您分享如何让员工长期在企业工作下去(精选)
拓展公司与您分享如何让员工长期在企业工作下去 北京明阳天下拓展公司的培训师告诉我说:新员工培训是指给企业的新雇员提供有关企业的基本背景情况,使员工了解所从事的工作的基本内容与方法,使他们明确自己工作的职责、程序、标准,并向他们初步灌输企业及其部门所期望的态度、规范、价值观和行为模式等等,从而帮助他们顺利地适应企业环境和新的工作岗位,使他们尽快进入角色。通过岗位要求的培训,新员工能够很快胜任岗位,提高工作效率,取得较好的工作业绩,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新员工培训管理者对新员工更加熟悉,为今后的管理打下了基础。
很多企业认为社招新员工有一定的能力和经验,能够快速为企业创造价值,因此很少对社招新员工进行系统的培训,甚至不对其进行培训。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行为,而这种错误造成的后果往往也是最严重的。
工作时间的长短能够成为衡量其能力的标准吗?相信很多企业的领导者给出的答案是不能,但恰恰这是很多企业忽略的问题。有一定的能力和经验不代表其能满足企业的需求,在社招新员工加入企业之后,对新员工能力的衡量很重要,如果在能力方面有不足,那么企业就要承担培育的责任。
企业还忽视的一点是,大多数社招新员工身上都有前一家企业的影子存在,无论是思维方式还是行为上,都不可避免的无法摆脱之前企业的影响。如果将这些内容忽视,那么很可能对团队带来极大的影响。新员工培训对企业的意义:如果说招聘是对新员工管理的开始,那么新员工培训是企业对新员工管理的继续。这种管理的重要性在于通过将企业的发展历史、发展战略、经营特点及企业文化和管理制度介绍给新员工时,对员工进入工作岗位有很大的激励作用,新员工明确了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后,员工可以实现自我管理,节约管理成本。
新员工培训对个人的意义:新员工培训对于个人来说是对企业进一步了解和熟悉的过程,通过对企业的进一步熟悉和了解,一方面可以缓解新员工对新环境的陌生感和由此产生的心理压力,另一方面可以降低新员工对企业不切合实际的想法,正确看待企业的工作标准、工作要求和待遇,顺利通过磨合期,在企业长期工作下去。
本文转自明阳天下拓展官网,转载请注明出处。
第五篇:关于“嘉化公司” 干部伙同平湖市人社局人员伪造“工伤认定申请表”损害职工利益91万元事项的举报专题
关于“嘉化公司” 干部伙同浙江平湖市人社局人员伪造“工伤认定申请表”损害职工利益
91万元事项的举报
本人在2012年7月29日,接受了原浙江嘉化工业园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简称:嘉化公司)职工苏春东的父亲苏培生、母亲包志怀及妻子张雪平和女儿苏歆卓的委托(附件1),在2012年8月6日,在苏春东母亲包志怀带领下到平湖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简称:平湖人社局)递交了《申请复印材料书》(附件2),并且在沈强局长和赵科长的配合下,第2天就拿到了2008年5月18日的《工伤认定申请表》(附件3)和2008年6月23日《工伤认定申请受理通知书》(附件4)等文件。
我们看到,该附件4《工伤认定申请受理通知书》受理人签名是“张勇”,并没有平湖人社局盖章;签署日期是08年6月23日。其中陈述内容却是“你于08年6月23日报送的工伤认定申请表收悉。”与附件3申请日期是2008年5月18日的《工伤认定申请表》日期不一致。而且,我们看全部附件中苏春东的父亲苏培生和母亲包志怀的签名就可以知道他俩都是文盲。(据我的委托人举报:是在被要求“你签名后就能拿到钱,不签名就拿不到钱。”的胁迫之下苏培生才不得不在一些纸上签名的。)
以上事实证明:
1、该附件3《工伤认定申请表》没有苏春东父母或妻子和女儿的签名(或捺指印),其“苏培生”三字根本就不是苏春东父亲的亲笔签名。该《工伤认定申请表》根本就不是苏春东父母或妻子和女儿的真实心愿,只是一份伪造的申请表。(据我的委托人举报:很可能是嘉化公司工会主席戴康贿赂、串通平湖人社局公务员张勇,两人合谋伪造的。至于他俩有没有私分与苏东春相关的赔偿金、抚恤金,请领导彻查。)
2、该附件3《工伤认定申请表》没有“用人单位意见”,所以也不是嘉化公司领导的真实心愿。(据我的委托人反映:苏春东在部队是优秀士兵,在嘉化公司是优秀员工,都有证件(附件5),当年突然死亡之后,嘉化公司员工(可能包括嘉化公司领导)纷纷集资救助共收到2万元。)
3、该附件4《工伤认定申请受理通知书》内容所述“你于08年6月23日报送的工伤认定申请表”并不是指2008年5月18日的《工伤认定申请表》。应该是另有08年6月23日《工伤认定申请表》或者是根本就没有《工伤认定申请表》。
根据上述1、2、3条内容可以认定,2008年8月22日平湖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工伤认定决定书》平劳社伤定(2008)1466号(附件6)是在没有当事人申请,仅凭伪造文件捏造出来的“伪件”,由此产生的2009年1月9日,嘉兴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行政复议决定书》嘉劳社复决字【2008】11号(附件7)更是空中楼阁,是追究责任人罪责的证据。现在,当事人苏春东的父亲苏培生、母亲包志怀是特困家庭人员(附件8),强列要求按照平湖市人民法院(2012)嘉平刑初字第27号《刑事附带民事判决书》(附件9)得到补偿;并且敬请领导对本举报所涉由公务员恶意(或滥用职权)制造的错案,社会影响极坏,应及早纠正!
举报人:苏春东的父亲苏培生、母亲包志怀及妻子张雪平(附件10、11、12三份身份证。)
代理人、执笔:邹景华(曾用名:邹华,附件
13、身份证、居住证、工作证、名片)联系电话:***,住址:浙江省嘉兴市乍浦镇雅山新村一区17号,邮编:31420
12012年8月16日
附件全部是照片目录及证明事项:
附件1、2012年7月29日苏东春家属给邹景华委托书(已复印交平湖人社局)。
附件2、2012年8月6日向平湖人社局递交的《申请复印材料书》。
附件3、2008年5月18日的《工伤认定申请表》没有苏春东父母或妻子和女儿的签名(或捺指印),其“苏培生”三字根本就不是苏春东父亲的亲笔签名,而且没有“用人单位意见”,也不是嘉化公司领导的真实心愿。
附件4、2008年6月23日《工伤认定申请受理通知书》内容是“你08年6月23日报送的...收悉”与08年5月18日的《工伤认定申请表》是两码事。
附件
5、苏春东在部队的优秀士兵证,在嘉化公司是优秀员工的证件可在嘉化公司查到。
附件6、2008年8月22日平湖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工伤认定决定书》平劳社
伤定(2008)1466号,是在没有当事人申请,仅凭伪造文件捏造出来的“伪件”。
附件
7、因为《工伤认定决定书》平劳社伤定(2008)1466号(附件6)是在没有当事人申请,仅凭伪造文件捏造出来的“伪件”,由此产生的本页2009年1月9日,嘉兴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行政复议决定书》嘉劳社复决字【2008】11号就是空中楼阁,是追究责任人罪责的证据。
附件
8、当事人苏春东的父亲苏培生、母亲包志怀家庭困难的村委证明.jpg
附件
9、平湖市人民法院(2012)嘉平刑初字第27号《刑事附带民事判决书》.jpg
附件
10、举报人苏春东的母亲包志怀身份证.jpg
附件
11、举报人苏春东的父亲苏培生身份证.jpg
附件
12、举报人苏春东的妻子张雪平的身份证.jpg
附件
13、代理人邹景华的身份证、居住证、工作证、名片.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