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三季度巢湖与省会经济圈各市经济发展比较(5篇)

时间:2019-05-12 13:12:3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前三季度巢湖与省会经济圈各市经济发展比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前三季度巢湖与省会经济圈各市经济发展比较》。

第一篇:前三季度巢湖与省会经济圈各市经济发展比较

前三季度巢湖与省会经济圈各市经济发展比较

省第八次党代会明确提出“实施中心城市带动战略”,“逐步形成以省会经济圈为中心、以皖江城市带和沿淮城市群为支撑的发展格局”。一年多来,巢湖市在大力实施东向发展战略的同时,加快了融入省会经济圈步伐。因此,认清巢湖在省会经济圈城市中所处的位置,找准差距,对加快巢湖经济发展,实现奋力崛起,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对前三季度省会经济圈各城市经济发展资料,进行总量描述和横向对比分析,供领导参考。

一、省会经济圈发展概况

省会经济圈由合肥、巢湖、六安三市组成,土地总面积3.44万平方公里,占全省的24.6%。2006年末户籍总人口1609.2万人,占全省的24.4%。区域内经济实力合肥为龙头,巢湖、六安各具特色。前三季度,三市共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22.9亿元,占全省的29.3%。按可比价计算增速为16.2%,比全省平均水平(13.9%)快2.3个百分点;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516.8亿元,占全省的30.6%,增长17.8%,比全省平均水平(16.9%)快0.9个百分点;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96.7亿元,占全省的37.9%,增长57.1%,比全省平均水平(50.7%)快6.4个百分点;实现财政收入213亿元,占全省的27.3%,增长

130.2%,比全省平均水平(28.6%)快1.6个百分点。总体上看,省会经济圈经济加快发展的势头明显。

二、巢湖与省会经济圈城市主要经济指标对比

(一)、经济总量比较

前三季度,巢湖实现生产总值274.4亿元,排在全省第9位,合肥以936.5亿元,排在第1位、六安以312亿元,排在第7位,与2006年年末相比,六安总量上升2位,巢湖总量上升1位;巢湖实现财政收入24.3亿元,排在全省第13位,合肥163.9亿元,排在第1位,六安24.8亿元,排在第12位;巢湖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在全省的位次比六安落后4位;规模以上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农民人均收入巢湖在全省位次领先六安2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则领先六安6位,在圈内居中。

(二)、发展速度比较

1、财政收入圈内增长最快。1-9月份巢湖财政收入增长32.4%,排在全省第3位,合肥增长29.6%,排在第8位、六安增长31.9%,排在第4位;巢湖在圈内暂列第1位,但比六安仅高0.5个百分点。

2、固定资产投资圈内增长居中。固定资产投资巢湖增长50.5%,排在全省第8位,合肥增长59.9%,排在第4位,六安增长45.8%,排在第11位,三市投资增幅位次比2006年均有下降,巢湖下降1位,合肥下降3位,六安下降9位。

3、其他主要指标增幅排在圈内最后。前三季度,巢湖生产总值增长12.6%,排在全省第12位,合肥以17.7%,排在第1位,六安以15.2%,排在第4位,与2006年年末相比,六安速度上升2位,巢湖下降1位;规模以上工业六安增长39.7%,排在全省第1位,合肥以28.1%,排在全省第3位,巢湖以26.3%,排在全省第7位;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合肥以18.4%的增速,排在全省第1位,六安以17.1%,排在全省第3位,巢湖以16.5%,排在全省第12位,六安上升6位,巢湖下降5位。城乡居民收入合肥、六安分别以21.7%和28.8%,占据了城乡居民收入增幅的榜首,与2006年末相比城镇居民收入合肥上升了12位,六安上升了2位,巢湖下降了5位。由此可见,合肥、六安的发展步伐快于巢湖。

(三)、发展质量比较

前三季度,合肥人均GDP(以2006年常住人口计算)20537元,排在全省第3位,巢湖以6620元排在全省第13位,六安以5092元排在全省第14位,与2006年年末相比只有六安上升2位。合肥市人均财政收入3594元,巢湖586元,六安405元,各市的排名与人均GDP完全相同。合肥财政收入占GDP比重为17.5%,巢湖为8.86%,六安为7.95%,合肥的比例最高;合肥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与2006年末相比提高了1.88个百分点,巢湖提高1.63个百分点,六安提高

了0.95个百分点。在经济发展的质量上,合肥最好,巢湖比六安稍好。

三、巢湖在省会经济圈中发展差距的成因

通过以上三个方面的比较表明,虽然巢湖经济近年来发展势头良好,但与合肥、六安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在圈内发展的压力正在增大。

1、一产增长缓慢是造成差距的重要原因。六安、巢湖均为农业大市,一产的占GDP比重较高,前三季度分别为24.2%、18.55%,在全省排在第4位和第5位,合肥为4.83%,排在全省第14位;在总量上六安与巢湖05年、06年以及今年前三季度的GDP差距分别为10.9亿元、11.9亿元、37.6亿元,而同期一产的差距为8.13亿元、13.3亿元、24.6亿元。在增速上前三季度巢湖一产仅增长3.1%,比六安落后3.8个百分点,比合肥落后2.8个百分点。从一产增长贡献率来分析,六安第一产业贡献率为11.1%,拉动经济增长1.7个百分点;巢湖为5.3%,仅拉动经济增长0.7个百分点,一产巢湖比六安落后1个百分点。

2、投资不足是形成差距的原因之一。2005年合肥投资增长36.4%,六安增长35.3%,巢湖增长22.1%,巢湖比合肥、六安分别慢14.3、13.2个百分点;2006年合肥投资增长67.1%,六安增长60.8%,巢湖增长43.7%,巢湖比合肥、六安分别慢23.4、17.1个百分点,与2005年相比差距进一步扩大。但今年以来,合肥、六安的投资速度放缓,前三季度,巢湖比合肥慢9.4个百分点,与上年同期相比差距缩小35.9个百分点,比六安快4.7个百分点。

3、工业短腿是发展差距的直接体现

前三季度,巢湖规模以上工业增长26.3%,而同期合肥增长28.1%,六安增长39.7%,分别比我市快1.8、13.4个百分点。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的个数来看,2005年、2006年巢湖增加34个和30个,而同期六安增加64个和112个,是我市的两倍和三倍。从全部工业占GDP的比例来看,06年巢湖为31.51%,07年前三季度为33.04%,比例提高了1.53个百分点,六安同期的比例分别为25.55%,和28.11%,比例提高了2.56个百分点。从第二产业对经济的贡献率来看,六安为54.1%,拉动经济增长8.2个百分点;巢湖为58.6%,拉动经济增长7.4个百分点;二产落后0.8个百分点。

综上所述,省会经济圈内各市竞相发展,特别是合肥、六安发展步伐正在加快。对巢湖来说,慢进则退,我们必须抓住省会经济圈建设的发展良机,找准定位,“东进西迎、双向融入”,在大力实施东向发展战略的同时,加快融入省会经济圈,努力实现又好又快地发展。

第二篇:咸丰县前三季度农村经济形势析及对全年经济发展情况展望

咸丰县前三季度农村经济形势析及对全年经济发展情况展望

来源:咸丰县统计局 发布时间:2011-09-26

游览数:201

今年以来,县委、县政府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大力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狠抓各项增收措施的落实,保证了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广大农民种粮积极性高涨,农业种植结构得到进一步调整,全县农村经济总体上呈现出稳步发展的良好势头。预计前三季度全县实现农业总产值127150万元,农业增加值79936万元,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

3.93%、4.18%。

一、前三季度农村经济形势

全县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富民为宗旨,不断优化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突出经济作物支柱产业产品生产,全县农业生产出现了喜人的局面。

1、夏粮夏油喜获丰收。全县夏粮播种面积 183417亩,比去年下降0.85%,其中:马铃薯种植面积180628亩,比去年下降1.01%。夏油种植面积大幅增长,全县种植油菜面积74839亩,比去年净增5000亩,增长7.14%。由于今年春季气候适宜山区农作物生长,夏粮、夏油获得丰产。夏粮产量为31827吨,比去年增长17.08%,油菜产量为9344吨,比去年增长15.23%。

2、畜牧业生产大幅增长。生猪价格持续走高极大刺激农民养猪积极性,目前肉猪出栏价格已经上涨到19.60元/公斤,同比上涨51%。前三季度全县出栏肉猪44.48万头,比去年同期的38.67万头增长

15.02%,家禽出笼81.54万只,比去年同期的81.52万只持平。

3、居民菜蓝子工程保障力度加大。前三季度蔬菜产量8.7万吨,同比增长8.95%,全县有机蔬菜面积扩大到5200亩。

4、经济作物生产形势好天往年。全县今年共新增茶叶面积5000亩,茶叶加工量达5045吨,同比增长20.74%。烟叶生产由于受国家产业政策调整的影响,全县大田移栽面积为66899亩,比去年的68846亩净减少1947亩,减幅为3.9%,预计产量8500吨。

5、农村劳动力转移稳中有升。外出农民工基本与去年持平,但本地就业增长较快。截止9月底,全县外出务工92200人,外出务工区域性发生改变,农民工务工的渠道不仅仅是经济发达地区,就近就业、回乡创业是农民工的首选。本地就业新增用工大量增加,一是近年来由于咸丰经济发展速度较快,就业机会增多,大量民工选择当地就业。政府增加公益岗位新增就业近500人,县域经济发展新增从业人员近5500人,比去年净增近3500人就业。

6、惠农政策全面落实,农民收入大幅提高。全县上半年累计发放惠农资金7513万元,其中:粮食直补231万元,农资综合直补2044万元,农机具购置补贴250万元,良种补贴412万元,农民培训经费50万元,退耕还林补助4526万元。上半年农民人均现金收入1330.23 元,比去年同期增加171.62元,增14.81%。

7、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发展形势喜人。全县到目前为止发展涉农企业72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7家,规模以上农业企业实现产值642771万元,同比增长46.32%。全县已有48家农业专业

合作社,涉及生猪、茶叶、蔬菜等12个农业生产行业,会员人数450人,注册资本近4000万元,投入生产资金近亿万,带动农民近万户。农业专业合作社主要分布情况: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16家,其它养殖专业合作社2家,茶叶专业合作社6家,蔬菜专业合作社10家,中药材专业合作社8家,黄金梨专业合作社3家,果品、棕制品、生漆专业合作社各1家。

二、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

1、农业生产成本增加。

一是农资价格普遍上涨,肥价格普遍上涨。其中:尿素平均价格2034元/吨,比上年同期1890元/吨上涨7.62%,碳铵平均价格730元/吨,比上年同期630元/吨上涨15.87%,磷肥平均价格445元/吨,比上年同期440元/吨上涨1.14%,复合肥平均价格2210元/吨,比上年同期2060元/吨上涨7.28%,复混肥平均价格3360元/吨,比上年同期2200元/吨上涨52.73%。

二是劳动力成本上涨。目前农村劳动力价格已从去年的不足70元/天上涨到近100元/天,上涨幅度高达42%以上,对农村规模养殖户、农村合作组织的生产、种植大户的收获阶段用工成本增加。

2、农业技术配套服务跟不上,影响农业生产发展。经过农村乡镇机构改革,农村技术人员全部转制为以钱养事人员,但在现行体制下,这些人员成了只拿钱不干事的个体户,而农业技术服务和技术指导基本由县农业服务中心人员负责,由于人少事先进农业技术推广也就力不从心。

3、种地农民减少,农业生产后劲乏力。外出务工人员达9.22万人,占全县农村劳动力16.69万人的49.34%,农村缺乏青壮年劳动力成为农业生产受制的一个主要原因。

三、对全年经济形势的预测

预计全年可实现农业产值193800万元,同比增长3.7%左右。全年粮食产量大幅提高。总产预计23万吨,夏粮产量31974吨,比去年增长15.08%,丰收已成定局。秋粮生产形势好于去年,全县种植水稻15.98万亩,玉米种植17.23亩,均比上年略有增长。预计水稻产量72550吨,比上年增产4.1%,玉注产量77200吨,比上年增产13.2%,红苕产量40190吨,比上年增产5.51%,豆类8740吨,比上年增产

18.21%,产量增长的主要原因:一是农业部门加大全县良种种植水平;二是国家加大力度对农民的惠农补贴,农民生产积极性极大提高;三是农村基础设施得到很大改善,有利于农业生产。

生猪产业将快速增长。生猪价格上涨因素成为农村养殖量增加的重要推手,预计全年肉猪出栏量将达到65万头左右,存栏量达到70万头以上。

农民收入将大幅增涨。农民增收的主要因素:一是粮食价格大幅上涨,农民受益。稻谷从去年同期的90元/百斤上涨到目前的105元/百斤,上涨了17%。二是全县农民从国家的惠农资金中比上年多收入1200多万元。三是今年茶叶价格大幅上涨,农民将比上年多收入近5000万元左右。四是外出劳动力工资比上年同期大幅上涨,根据调查,外出农民工工资普遍上涨25-30%,全县农民外出务工收入将增收近

4亿元。

四、几点建议

充分利用国家对西部大开发政策的优势和国家加大对武陵山区经济协区的各项优惠政策,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充分利用当地有效资源做大做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业龙头企业是实现产业化使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最根本的有效途径。加大对农村人才的培训力度。一是加大对农村实用技术的培训力度,推动新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运用;二是加大对外出农民工培训力度;三是加大对专业大户的技术培训力度,特别是对从事种植、养殖业大户的技术指导。

第三篇:前三季度工业经济调查报告与副主任个人述职报告

前三季度工业经济调查报告

前三季度,我县工业经济运行速度整体趋缓,重点行业支撑作用减弱,区域发展不均衡,虽然结构调整有所优化,但企业联保负面影响依然存在,后续增长动力不足,下行压力加大,形势不容乐观。

一、规模以上工业总体运行特点

(一)工业生产增速回落明显。前三季度,全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21.33亿元,同比增长5.6%,增速较上半年和上年同期分别回落2.0和12.4个百分点,高于全市2.2个百分点,位居全市

(五)区域发展不均衡。前三季度,各乡镇(集聚区)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速最快和最慢的差距达77.9个百分点,区域发展不均衡。

(六)产业结构稳步推进。前三季度,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中,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1.83亿元,同比增长25.8%,增幅位居全市 足。一是生产成本和人工成本不断增加。前三季度,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成本同比增长6.4%,高于主营业务收入(6.1%)0.3个百分点;人均劳动报酬由上年同期的3041元/月/人提高到3657元/月/人,同比增长20.3%。成本的不断上升导致企业利润空间不断收窄。前三季度,全县规上工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2.9%,增幅较上半年回落了5.1个百分点。二是亏损面和亏损额双双上升。前三季度,全县亏损企业4家,比去年同期多2家,亏损面同比上升1.7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额307万元,同比增长1.6倍。三是产能过剩矛盾仍较突出。据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生产经营及景气专项调查显示,三季度企业主要产品生产能力利用率大约是76.7%,产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的主要原因是产品需求减少订单不足,占被调查企业总量的44.2%。

三、下阶段经济走势初步判断

从国际环境看,全球经济趋于改善,但仍面临基础不稳、动力不足、速度不均等问题,复苏进程难以一帆风顺。主要经济体的结构性问题远未解决,新经济体增长点尚未形成,世界经济形势依然错综复杂。从国内情况看,中西部地区发展异军突起,其土地购置、金融服务、用工成本等相对于沿海发达城市有着明显的优势,部分县市更是以退税、地价补贴等方式吸引企业,区域间竞争有所加剧。从自身看,受宏观形势影响,企业生产经营仍然困难,今年新纳入四季度的规上企业只有2家,且个头偏小,贡献不高。企业联保的负面影响也依然存在。前三季度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增速均低于上半年,与年初计划差距较大,要完成计划目标,压力和难度很大。

副主任个人述职报告

按照办党组工作分工,我主要协助云才晓主任分管扶贫开发项目管理工作。*年是“十五”计划即将完成,安排部署“十一五”规划的关键年。今年,我区的扶贫开发工作在国务院扶贫办和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关心支持下,紧紧围绕解决贫困人口温饱,增加贫困户收入这一中心任务,大力抓好整村推进、劳动力培训转移、产业化扶贫三项重点工作。扶贫投入逐年增加,项目管理更加规范,各重点项目进展顺利并取得明显成效。我个人的政治理论素养和业务水平也得到新的提高。按照要求,现就个人一年的工作学习情况简要述职如下,请审阅。

一、分管工作进展情况及主要做法

(一)整村推进工作。按照国家对扶贫开发三项重点工作的要求,并结合自治区实际,*年我区安排了2亿元财政扶贫资金、6000万元以工代赈资金,集中用于710个重点嘎查村的整村推进,直接到户项目。平均每个重点嘎查村当年投入超过30万元,确保当年投入,当年见效。工作落实上,一是认真调查摸底,逐户建档立卡。按照村有卡、乡有册、县有簿的要求,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贫困户档案,并全部录入微机实行动态管理监测。二是明确帮扶内容和措施。重点选择投资少、风险小、单位投入覆盖面大、适合于贫困户经营的项目,帮助贫困户确立主导产业,并严格按照要求,对每个到户项目分级公告、公示。三是落实工作责任。采取领导联系、单位包扶、干部挂钩和“富帮穷”等形式,把帮扶责任落实到人,做到不脱贫、不脱钩。四是积极协调,捆绑各支农资金集中用于项目建设。首先加快扶贫资金下拨速度,确保不误农时和项目工期,同时与有关部门积极协调,使各支农资金集中捆绑使用,充分发挥资金积聚效果。今年还采取自查、互查和抽查方式,对200*-200*年实施的2310个重点嘎查村项目进行了检查验收,表彰奖励了17个旗县,每旗县以奖代投30万元。

(二)劳动力培训转移工作。继20**年起,今年我区继续安排3000 万元财政扶贫资金,完成10万人的劳动力培训转移任务,并力争使受训人员80%以上实现转移就业。今年劳动力培训范围由去年的62个旗县扩大到全区,任务指标自治区只下达到盟市,由盟市自行调配旗县,进一步调动了工作积极性。一是抓培训质量,确保每个受训学员达到相关工种的初级上岗水平,并注重提高他们自身素质。二是与相关部门、社会团体以及用工单位合作,进一步拓宽就业渠道。三是加强跟踪服务,切实保障外出务工人员合法权益。截止12月8日,全区12个盟市和2个计划单列市累计培训贫困劳动力90099人,实现转移就业77352人,分别占计划的90.1%和96.69%,培训人数和转移就业数均居全国前列。目前,外出务工收入已成为贫困家庭现金收入的主要来源,打工收入成为贫困地区经济新的增长点.(三)产业化扶贫工作。*年,国务院扶贫办正式认定了首批260个扶贫龙头企业,其中认定我区15家,数量上居全国 绝违纪、违规和违法现象。

(五)内部管理工作。为切实抓好三项重点工作的落实,今年,我们还加大了扶贫政策和业务知识的培训力度。先后组织贫困地区干部参加了国务院扶贫办举办的多期学习培训,自治区本级也举办了养殖业技术、中国加拿大项目经营管理知识培训等,使贫困地区干部学到了知识、增长了见识。上半年,按照中央和自治区党委的安排,我办认真开展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学习教育活动,通过集中学习、自学、开展访贫问苦活动、参观爱国主义教育、观看先进事迹宣传片等多种形式,真正做到使党员受教育,群众得实惠。

二、政治理论素养和业务水平

多年来,我已经把政治理论学习融为工作和生活的一项重要内容。一方面,积极主动学习党和国家的重大方针政策,特别是有关“三农”和扶贫开发工作的政策法规,力求学懂、吃透,准确把握,正确运用。另一方面,结合今年在全党开展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采取集中学习和自学方式,认真学习先进性教育读本和相关政策文件,写出了1万多字的学习笔记,并结合工作实际,撰写心得体会,认真对照查摆不足加以整改。

工作作风方面,结合新时期扶贫开发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深入基层积极开展政策调研,研究探索工作新思路、新办法。主动维护班子团结,坚持按程序办事。严格按《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条例》要求自己,维护党风的严肃性、权威性和纯洁性。不断加强业务知识学习和更新,先后参加了国务院扶贫办在湖北、重庆等地举办的劳动力转移培训、“一体两翼”现场经验交流等培训,对准确理解和把握扶贫政策,拓宽工作思路起到很大促进作用。

总结回顾一年的工作,有成绩,也有差距和不足,比如系统学习理论不够,一般性调研多,专题性调研少,抓工作落实的方法和力度需进一步加大等,今后工作中,我将继续结合对**等文件的学习,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以推动我区扶贫开发工作深入扎实、卓有成效的发展,为自治区经济快速发展做出贡献。

下载前三季度巢湖与省会经济圈各市经济发展比较(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前三季度巢湖与省会经济圈各市经济发展比较(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