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
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 ●首次提出“生态文明”思想,并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之一,这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又一深化。●不能把市场化孤立起来,把很多问题都归咎于市场化是不对的。其实,应该统筹地、辩证地看待市场化。●信息化是进入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前列国家的关键条件。●公平地分享改革发展成果,关键在于有一个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
1.怎样从实践层面认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最新要求?
十七大根据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顺应广大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把握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和规律,在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最新要求。从实践层面看,最显著的新要求:一是国内生产总值由总量翻两番提高到人均翻两番,即“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二零二零年比二零零零年翻两番”。二是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中等收入者占多数。它包括终身教育体系基本形成,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等。这两大要求会给
人民带来更多福祉,是使广大老百姓享受实惠的更高、更实在的要求。
2.如何认识社会建设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地位?
十七大报告将社会建设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方面,并对社会建设的内涵作了新的提升。十六届四中全会在十六大将“社会更加和谐”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任务。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明确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性质、含义和定位。十七大报告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在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的同时,将社会建设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之一,并且明确提出社会建设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
3.如何从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角度认识提出“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意义?
首次提出“生态文明”思想,并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之一。从十二大到十五大,我们党一直强调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十六大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理念。十七大报告进一步提出生态文明要求,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并且强调不仅要使“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而且要使我们国家走上“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成为“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使人民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这是
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又一深化。
4.十七大报告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实现后的愿景提出了哪些新要求?
十七大报告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实现后的愿景提出了新要求,第一次向世界庄严宣告社会主义的中国要在五个方面成为对人类文明作出更大贡献的国家。胡锦涛同志指出:到二二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时,我们这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和发展中社会主义大国,一是将成为工业化基本实现、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内市场总体规模位居世界前
列的国家;二是成为人民富裕程度普遍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三是成为人民享有更加充分民主权利、具有更高文明素质和精神追求的国家;四是成为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社会更加充满活力而又安定团结的国家;五是成为对外更加开放、更加具有亲和力、为人类文明作出更大贡献的国家。这既是复兴中国的一个宣言,同时也是对我们国家要建设成为一个什么样的社会主义国家的认识的丰富和发展,因而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理论的重要丰富和发展。
(以上问题由中央党史研究室原副主任石仲泉回答)
5.为什么要继续工业化和城镇化呢?
十七大报告提出的“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这“五化”的提法,很有意义,这种提法可以说是继续了工业化和城镇化,坚持了市场化,强调了国际化,增加了信息化。为什么要继续工业化和城镇化呢?工业化在中国来讲是没有完全完成的,但是我们的工业化,是新型工业化,不是从农业社会发展的基础上出现的工业化,而是在已有一定工业化基础上的再工业化。这个工业化是一个大概念、新概念的工业化,是包括着信息化、环保和三产发展的工业化。城镇化是一个国家经济走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发达国家的城市人口占得很多,农业就占很小的一块。我想工业化和城镇化这一点,决定着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的阶段。工业化和城镇化对判断一个社会发展阶段是非常重要的。信息化是进入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前列国家的关键条件。信息化不仅是工业化的促进条件,也对社会全面发展有重大意义。信息化不仅影响了经济,也影响了政治。总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是经济建设的主要内容,反映的是一个国家生产力发展状况。这是为上百年来国内外经济社会发展的历
史所证明的。
6.为什么说坚持市场化很重要?
市场化对进一步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机制有重大意义。十七大报告再次提出,表明了我们对经济改革的决心和信心,有重大的宣示意义。这些年对市场化有很多争议。其中一个原因,是把市场化推到极端,孤立了起来,因此,把很多问题都归咎于市场化。其实,统筹地看,辩证地看市场化,才是正确的。经济改革的市场化方向是对的,但是要和别的“化”配合起来,要和政府的管理和责任统一起来。这次是五个化一起讲,就非常好。我觉得也是中央对前几年争论的一个回答。如何看待卫生和教育的改革,就需要辩证法。这两个领域需求都非常大,不仅要提供公共品,也要提供各种非公共品。因此,既是事业,也是产业,是二者的结合。完全强调政府统一管理和包揽,这只是好心的表示,但并不符合国情。完全强调商业化的运作,也是走了极端,是减弱或放弃了政府的职责。这两方面要结合起来,这才是领导的水平。把学生当成赚钱的工具,肯定是错误的,但说高校里出版社、食堂、校办企业不是商业化运作,也不是事实。卫生的产品也有私人产品和公共产品的二重性,像防疫性流感、非典,这都是公共产品属性,要求政府来管。但个人要装个金牙肯定是私人产品,不能靠我们财政包揽。不能走极端。总之,坚持市场化,就是要坚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来理顺
生产关系,就是要在社会主义市场下做好与市场经济的结合。
7.为什么强调国际化很重要?
十七大报告里在“五化”里包括着“国际化”,这确实相当重要。国际化是我们理解统筹国
内外和融入国际社会的基本战略,是中国处理对外关系的基本战略。我们去年完成了国家财政部也是世行委托的一个课题,就是“财政政策的国际协调”。在财政协调政策方面,全世界很多这样的会议,有双边的、多边的,我们财政部长开了很多这种协调的会。我们发现,现在讲国际化与几年前讲国际化又有新变化。原来我们讲国际化,认为各国间资本要流动,技术要流动,甚至在有控制条件下,劳动力也在交流。但现在,一国尤其是大国的国内政策,也有必要与国际社会来协调。我们不怕协调,我们需要的是研究透彻,随时都能提出一套有根据有说服力的方案来进行协调。有些东西要靠争论,我们学者有责任给政府提供与国外争论的东西。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在中国经济走进一个真正大国的今天,如何搞好国际化特别重要。中国今后不仅是要做好自己的事,也要关心甚至主导世界的事。这就需要有新的心态、政策、研究等等,需要视野、观念甚至议案,都要国际化。因此,中央在现在这个
关键时候提出国际化来,是非常重要的。
(以上问题由北京师范大学经济研究院院长李晓西回答)
8.在加快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方面面临什么突出问题?
公平地分享改革发展成果,关键在于有一个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在这方面,面临两个较为突出的问题:一是劳动报酬在国民收入中的比例长期过低,使相当一部分人在改革中的利益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首先需要明显地提高劳动报酬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使大多数人在新阶段的改革中获益。二是城乡间、区域间、不同利益群体间的分配差距还有继续扩大的趋势。这需要通过建立公共服务体制,着力推进城乡间、区域间、不同群体间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在经济转轨、社会转型过程中,基本而有保障的公共服务是实行再分配的重点。从实际情况分析,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不仅是个长期的战略方针,也是近期的政策目标。因为它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需求和现实基础。
第二篇: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新要求
五、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新要求,为建设研究大学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提供新的发展机遇
(13)十七大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提出新的要求,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建设、党的建设等作了全面部署。
研究型大学要更加自觉地在我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目标中寻找发展空间,把握发展机遇、迎接挑战。
(14)我校建设和发展要积极关注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目标中的难点和瓶颈问题,树立和增强急党和国家所急、想人民所想的大局意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科建设、社会服务等方面都自觉地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目标服务,在服务过程中建设高水平的研究大学。
● 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统筹兼顾的科学发展条件下,到2020年,我国将实现人均GDP翻两番。实现这个目标的难点在于我国当前经济发展方式粗放,过度依赖能源资源消耗,面临可持续发展难以为继的严峻形势。
● 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业化之路,到2020年,我国将基本实现工业化。自英国工业革命以来的300多年,世界上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国家只有10多个、10亿多人口。10多亿人口的我国用70年时间基本实现工业化、用100年时间基本实现现代化,这是世界史上的伟大事件。我国工业化过程中面临信息化与工业化相互推动,掌握核心关键技术的急迫任务。
全面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是东北地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再工
业化过程。地处东北地区的我校,要在振兴过程中建成有地区特色的研究型大学。
● 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到2020年,我国将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将达到50-60%。十七大指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高素质人才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强大依托。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地位。研究型大学要更加自觉地担负起培养创新型人才、领军人才。胡锦涛在庆祝北大校庆110周年时,号召北大同学要在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上狠下功夫,要在提高综合素质上狠下功夫,要在提高实践本领上狠下功夫。研究型大学在建设创新型国家中肩负繁重的任务。
● 坚定不移地继续推进改革,推进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体制相结合,实现到2020年建立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党和国家迫切需要专家、学者研究分析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重大的问题,为国家宏观决策提供科学的咨询意见。
●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全面改善人民生活,中等收入者要从现在约15-20%,提高到2020年超过50%的目标。研究型大学要为大学毕业生走向社会后,较快进入中等收入行列打好基础。
„„
总之,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过程,就是不断地认识和理解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的过程,就是认识和把握我国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的过程,就是不断地把上述认识和理解转化为推进研究型大学教育、教学、科研、创新能力、为社会服务等向高层次发展的过程,就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社会过程中不断地以贡献求支持,以创新促发展的过程。
要深刻认识、加深理解“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地位”的意义,不断增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努刀造就世界一流科学家和科技领军人才,注重培养一线的创新人才”的使命感、责任感、荣誊感。”(2008年6月30日)
第三篇: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
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谈到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时说,我们必须适应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把握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和规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构成的基本纲领,在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对我国发展提出新的更高要求。
——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转变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二0二0年比二000年翻两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上升,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居民消费率稳步提高,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的增长格局。城乡、区域协调互动发展机制和主体功能区布局基本形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城镇人口比重明显增加。
——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公民政治参与有序扩大。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深入落实,全社会法制观念进一步增强,法治政府建设取得新成效。基层民主制度更加完善。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能力显著增强。
——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良好思想道德风尚进一步弘扬。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立,文化产业占国民经济比重明显提高、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适应人民需要的文化产品更加丰富。
——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现代国民教育体系更加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基本形成,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社会就业更加充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中等收入者占多数,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社会管理体系更加健全。
——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
第四篇:如何理解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
如何理解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
十七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是什么?主要是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新的巨大成就。
二是经济发展的约束条件发生了新的变化。
三是党的执政治国理念有了新发展。
四是人民群众对改革发展有了新期待。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下面是如何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谈几点学习体会。一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和要求更高。
二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和要求更全面。
三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更科学具体。
四是建设生态文明得到更加重视。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必须适应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在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对我国发展提出新的更高要求”。这些新要求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二是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三是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四是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五是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小康社会”,发端于邓小平同志对“在本世纪末实现四个现代化”这一雄心壮志的现实思考。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它的内涵和意义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起初,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侧重于解决温饱问题。
2000年,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第一次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此后,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进一步明确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丰富内涵,提出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此次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针对性。这是我们党在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基础上,首次提出生态文明,表明我们党更加重视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更加突出全面小康社会的自然与环境内涵。
当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并不能一蹴而就。它有许许多多实在的“指标”,需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经过全国人民的共同奋斗才能实现。十七大报告所提出的新要求,具体包括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民主政治建设、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社会事业发展和建设生态文明。这里面既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创新型国家、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等事关国家重大战略布局的问题,也有和谐文化建设、优先发展教育、扩大就业、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转变消费模式等民生问题
深刻理解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我们必须适应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把握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和规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构成的基本纲领,在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
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对我国发展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并由此勾画出我国到2020年的宏伟发展蓝图,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目标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逐步确立的战略目标。这一目标的形成和发展,不仅反映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而且表明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内在统一。
1. 建设小康社会理论发展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探索内在统一
2.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的战略目标
3. 十七大提出的新要求是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更高层次把握。
二、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新要求的基本内涵
党的十七大在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对我国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同时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时,我国将成为工业化基本实现、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内市场总体规模位居世界前列的国家;成为人民富裕程度普遍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成为人民享有更加充分民主权利、具有更高文明素质和精神追求的国家;成为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社会更加充满活力而又安定团结的国家;成为对外更加开放、更加具有亲和力、为人类文明作出更大贡献的国家。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1. 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
2. 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
3. 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
4. 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
式、消费模式。
三、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新要求而努力奋斗
我们已经朝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党的十七大又为实现这一目标提出了新的要求。对此,我们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紧紧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新要求而努力奋斗。
1. 要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理论实践上与时俱进。
2. 要牢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紧紧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
3. 要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配套地深化改革。
4. 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
班别:艺术设计074班姓名:李松君
学好:0706401430
第五篇:如何理解党的十七大提出和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
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二是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 三是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
四是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
五是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针对性。比如,报告提出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使用“人均”一词,表明我们党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信心。再比如,报告强调建设生态文明。这是我们党在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基础上,首次提出生态文明,表明我们党更加重视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更加突出全面小康社会的自然与环境内涵。当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并不能一蹴而就。它有许许多多实在的“指标”,需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经过全国人民的共同奋斗才能实现。十七大报告所提出的新要求,具体包括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民主政治建设、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社会事业发展和建设生态文明。这里面既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创新型国家、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等事关国家重大战略布局的问题,也有和谐文化建设、优先发展教育、扩大就业、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转变消费模式等民生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