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农村经济问题的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经济问题的调查报告
——来自建阳市麻沙镇的实地调查
前言
经济是生活的基础,不论在哪,好的经济可以提高当地的生活水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始终坚持对外开放,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努力为建设小康社会而奋斗。但是,一个国家要富强,就必须从基层做起,只有农村真正达到小康,国家才能够真正达到小康。因此,必须真正落实好农村经济发展,为其发展铺路搭桥,为农民提供科学的生产技术,带领大家一起致富。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富起来。为了更深入地了解农村当前经济情况及生产方式,以便更好的带领农民走致富之路,我所参加的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建阳市麻沙镇“农村齐致富”寒假实践队对此展开了以“农村经济问题”为主题的主题问卷调查。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一)调查对象
2011年1月23日24日25日26日,实践队的五名成员组成调查小组,对麻沙镇江坝村、扁溪村、水南村,部分村民进行了问卷调查。
(二)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以书面问卷为载体,通过一对一访谈方式开展,以入户调查为主,街头随机调查为辅。其中,深入农户38家,随机调查12份,以较客观的方式收集到一定数量真实可靠的原始数据。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调查结果
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50份,回收问卷50份,其中有效问卷50份,回收率100%,问卷容量为50。
调查结果显示,近年来,麻沙镇的经济较为一般,当地特色农产品较多,99%的人表示农产品没有统一的销路,销售散乱,没有产业化,当地的交通也不大便利,75%的农民缺乏较好的农业生产技术,认为政府对当地农产品经济不够重视,没有可靠的计划措施,86%的农户认为自己没有达到小康水平,幸福感不强烈!
(二)调查问题分析
1农民生产技术缺乏
当地农民缺乏生产技术,不懂得利用科技提高生产力,依然用较为传统的方法
1进行耕作,文化低,致使农产品产量低,导致收入低,步入小康水平的步伐缓慢。导致这一情况的原因还在于村里的有文化的青壮男子都外出打工,导致村里缺乏青年一代的新的生产理念。技术是提高工作效率的根本,没有技术是一件很可怕的事,一味的耕作只能是事倍功半。
2农产品销售散乱,没有产业化 散乱的产品销售,致使产品销售量低,知名度不高。调查显示在农村,大多数农民的销售地点在于乡镇农贸市场,采取的销售方式在于自己将农产品带往市场零售。这样的销售方式其销路远远不如收购的速度快,其销量远小于收购的方式,未建成一体化经营体制,导致产业链条松散。就当地的特产山药发展现状来看,山药的生产经营仍然是以分散的农户为主,规模经营不足,农户们各自为政,仅仅是各自进行一种简单的市场交易关系,山药销售链条没有形成,生产和销售环节松散,既不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散乱的种植未得到统一的管理,造成病虫害四处传播,在各家各户不停地上演。这样散乱的种植与销售造成山药种植户一旦遇到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便蒙受巨大损失,造成农民群众对大面积种植山药心存疑虑,严重影响了山药产业化的发展。
3交通不够便利
古人说得好:“要致富,先修路。”交通的便利直关系到产品的销量,当地的交通不够便利,使得麻沙这个偏远的小镇被大山包围,不为人广知。而许多人却尚未意识到这一点,没有采取措施开山凿路,镇上的许多村民只能通过崎岖的小路通往镇上,有些村虽然有便利的道路,但路狭窄,无法容纳大型车辆通过,导致农产品的运输受到阻碍。日子久了,山还是山,依然耸立着;镇依然是镇,没有改头换面;村子依然是那么的破旧,没有几丝改变。
三,解决对策
(一)增长农民的生产知识,提高农民的生产技术
产品的品质决定着其销量,所以要从根源抓起,扩展农民的知识面,提高他们的生产技术,实现科技化耕作,为此,可以实现以下措施:
(1)政府下派科技特派员,集中农民为他们传教农业技术等方面的知识并下地实地指导。科技特派员能够与农民需求对接,双向选择,把满足农民对科技的需求放在首位,长期活跃在田间地头、养殖小区、手把手传教、现场指导、集中培训、建立示范田,推广先进适用技术,普及科技知识,发展农村经济。农民需求什么,就提供什么样的服务,生产实际中存在什么问题,就解
决什么问题,想方设法让农民增收,带领农民一起致富。
(2)低价为农民提供高科技农业机械设备,提高生产效率。农田作业机械化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地区农机化程度的直接标志,在一些地方,特别是一些较为偏远地区的农村,很难找到年轻人,因为都外出打工了。妇女、小孩、老人成为留守者,农村成了标准的“三八六一九九部队”。壮年劳力的缺乏,直接影响了家里的耕作,而丢荒又不可取,勉力为之,劳动量之大可想而知。而农民的金钱是有限的,要想农村耕种尽快机械化,就必须低价为农民提供农业机械设备,比如,可以采取补贴等措施。
(3)在乡镇上设立农民图书馆,为他们提供一些相关书籍,刊物,以便及时了解农产品市场的相关消息,增长农业生产知识。俗话说,“书中自有黄金屋,”我国大多数农民的文化水平都较低,为他们提供这样一个平台不但能够帮助他们了解外面的世界,增长知识,还给大家制造了全新的交流机会,增进村民的感情
(二)招商引资,将特色产品产业化
农产品的种类过多,会使特色产品突出不集中,所以为改变农产品散乱的状况,使其产业化,需要政府,百姓等多方面的支持,政府应做到
(1)引导农民规划好片区,重点种植特色农产品。例如,麻沙镇江坝村盛产山药,政府可以鼓励引导农民,扩大山药的种植面积,把精力集中在山药的种植上,使其产业化。
(2)在当地建立一个较大的农产品交易产所,以便交易正常有序的进行。
(3)采取可行性的机会和政策,以便吸引外商,创立当地的农产品品牌,并进行农产品的深加工。就上述所提到的山药的产业化,政府一方面可以为外商提供五年无偿土地用于建厂房,进行山药的深加工,为山药的产业化做准备;一方面应高举山药营养丰富、种植过程受农药污染少,属于无公害保健食品的旗帜,以此加大宣传力度,使广大消费者对山药有更进一步的了解,树立当地山药在消费者心里的美好形象,从而打造自己的名牌。
百姓应该做到积极配合政府部门提高产品质量,集中扩大农产品的种植生产。齐心奔小康。
(一)凿山开路,走出大山
为了使生产的产品能够畅通无阻地销往世界各地,就必须使道路畅通,为此
政府应努力使买卖双方人员来去自如,使产品运输能够达到快速、方便。产品产业化能为产品提供一个广阔的交易平台,这样不但可以引来更多的商家,强大的销售基地也使得农产品的知名度大大提高,不仅能使产品产业化,更能使产品品牌化。为此政府应加大对乡镇商品粮基地公路基础设施建设的规划和指导,突出重点,加强公路路网建设和改造,改善粮食等农产品主产区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统筹考虑农村公路建设的技术标准、质量管理和养护等问题,改进和完善农村公路的绿化,对不切实际的做法进行纠正。建立高效率的绿色通道,对运输农副产品的车辆实行通行便利措施。
总体来说,当前农村的基础建设较好,但还有待提高,虽然现在百姓安居乐业,社会和谐共处,但要想达到真正的小康水平,还需要党和人民的积极努力。经济是生活的基础,是一个国家繁荣富强的标准之一。社会经济的发展不仅需要工业,农业经济也十分的重要。粮食是国家的命脉,我们必须把握好我们自己的经济命脉,掌握我们自己的生死大权,所以要落实好国家各基层的经济状况,做到举国共进!
关于农村经济情况调查的数据统计表
问卷容量:50
第二篇:关于人口经济问题的调查报告
关于人口经济问题的调查报告
有人说,西方农民不是农民,是‚农场主‛,所以,他们有集体行动能力,而中国‚农民‛就没有这种本事,需要政府‚组织‛。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国家,因此土地制度的改革可以说一直都在进行。自中国土地改革以来,关于土地的问题接踵而来。中国的土地已经有五千年的历史了,从最初的土地私有制到土地公有制,再到今天的土地承包制。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食从何而来,当然是从土地里而来,可见,土地是农民赖以生存的支柱。
1.古今奇观——土地补偿款死人竟然有
人口死亡后长时间不销户,继续享受国家的政策待遇。
村官利用死者的名义冒领土地补偿款。贾庆贵一个地道的‚村官‛。在他任职四年内,恰逢工厂以及高速公路修建要占用该村的土地,当大笔的土地款摆放在他面前时,这个‚小村官‛没能经受住诱惑,伙同本村支部成员贾庆国、尹延明等人,采用虚构、虚增征地房屋、树木、墓地等拆迁项目,收入不入账等方式,贪污、侵占村土地补偿近百万元。
死人分走活人的土地(随之领取土地补偿款)。九龙坡巴福镇五根村12社,2006年开始集体土地收益不知什么原因还要分给七八个死人,每年3330.6斤折合现金2000多元,而且每个家庭如果有死人还要一洗性补助10000元的‚土地补偿费‛,而村里的新增人口反而没有任何补助。
人死亡时,即丧失了持有土地使用证的主体资格和权利能力。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雁北街道高滩村委会无视法律法规,不仅让死去多年的人和户口早已转走的人享有土地使用权,而且还让他们获得土地补偿款,而生活在村里并具有村民资格的妇女和孩子(82年后取来的媳妇和出生的孩子)却不能享有此权. 死去多年的人享有村民资格取得土地补偿款而生活在村里的村民资格的人却不能取得,说是古今奇观一点也不夸张。
2.女儿嫁出去后娘家婆家都享受土地补偿款
一般女儿出嫁后户口随之也就迁到婆家,在特殊情况下才会继续在娘家。‚农嫁女‛土地权益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农嫁居‛情况,农村妇女基本上无二轮承包土地,结婚后,农村要求妇女把户口迁出,而因为男方是居民,女
方的户口往往不能落实,从而女方分不到土地。二是土地承包时女方的承包田测算到男方名下,双方离婚时女方根本没想到要土地,即便想到了,男方和村也不同意把土地分给女方。三是一些村把过了晚婚年龄的大龄妇女的土地承包权也取消了。四是大多数的新戤社户都没有土地。
农嫁女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本文主要反映的是以下三类农嫁女的问题,一类是农嫁农,一类是‚农嫁居‛妇女,一类是离婚丧偶妇女。据我市调查统计,三年来,农嫁女土地权益问题信访件53件,涉及人数89人,占土地信访总量7.2%;农嫁农情况的有29件,占土地信访总量54.7%;农嫁居情况的有20件,占土地信访总量37.7%;离异或丧偶情况的有21件,占土地信访总量39.6%;妇联信访中因土地权益问题引起3人以上集体上访有5批,涉及的人数有25人。农嫁女土地权益问题已经成为妇联除婚姻家庭问题之外又一上访的重要事件,也成为妇女权益受侵害的一个主要问题,是男女平等基本国策未能得到很好落实的具体表现。其受侵害的权益主要表现为:一是土地承包权,二是宅地分配权,三是征地补偿款分配权,四是股份分红和集体福利。
现在就有出嫁女在娘家有土地,在婆家也有土地,这样无形之中人均占有土地两就减少,而且,两边都享有国家的政策优惠。
农村现在好多和村长、组长关系好的人家出嫁的姑娘土地还在继续耕种。为充分发挥卫片执法检查在发现和查处土地违法行为上的重要作用,有效遏制土地违法行为,促进卫片执法检查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增强卫片执法检查的客观性、公正性,提高工作效能,制定本规范。
这些年以来,许多的地方政府官员常常为了一己之私,侵占国家利益,侵占百姓利益。这几年最常见的就是土地问题,中国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泱泱大国,在以前,土地就是农民赖以生存的饭碗,近几年以来,对土地垂涎欲滴的除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外,又多了一个新的群体,就是一些大权在握的国家官员。他们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在土地上大做文章,例如:某地建设了一大批的安臵房,所谓拆迁安臵房是指因城市规划、土地开发等原因进行拆迁,而安臵给被拆迁人或承租人居住使用的房屋。安臵的对象是城市居民被拆迁户,也包括征拆迁房屋的农户。随着城市建设发展步伐的进一步加快,政府尽可能新建更多的安臵房,不断满足拆迁户的需求已迫在眉睫。因为其安臵对象是特定的动迁安臵户,该类房屋的买卖除受法律、法规的规范之外,还受到当地政府相关的地方政策的约束。所以和一般的商品房交易有很大的不同。但是,某地旧城改建指挥部领导利用职权将拆迁房中最好的顶层房、跃层房以远低于市场的价格给自己和相关官员员购买,住进去的大部分都是当地有头有脸的‚地方官‛。他们以最低的价格购买到了最好的房子,但是,真正因房屋资源紧缺的住进去的几乎没有。他们购房后往往是转手以高出购房的价格卖给其他的人,或者是让它闲臵在那里,等到市场上的房价有所提升以后再脱手转卖出去,他们看重的仅仅就是这一进一出的差价。然而为了这点钱,他们却让真正困难的人买不到房,找不到居住的地方,增加了社会的负担,使百姓有苦难言。人人都说,当官就是为老百姓办实事谋利益,而他们的却真真的侵害的老百姓的利益。
还有一些人,利用职务之便伺机大量圈占着国家的土地,让大片的土地闲臵着,得不到有效的开发,损失了大量国家的利益,一部人是想让开发商给自己送礼送红包,以很低的价格卖给他们,从中得到好处,也有一部分人是以低价购得土地,等待时机,如果房价上涨,他们就会立即以高出原价好几倍的价钱把它卖出去。
这几年我国全国各地的房子全价一直就是此涨彼停的,而导致我国房价轮动效应的一个根本原因是公权力与开发商的联姻,造成了地方政府与开发商共同分享房市财富的局面。一位在珠三角和广西、云南多年从事楼盘开发的房地产开发商向媒体坦言:‚楼盘开发成本只占房价20%,开发商能够拿到其中40%的利润,余下超过40%的利润全部被相关职能部门‘层层消化’掉了。‛
开发商自曝出来的内幕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它透露出来的一个重要信息是:由于地方政府与开发商在利益上具有同向行,房价上涨符合双方的共同利益———地方政府得到了财政收入的提高和GDP的增长,开发商得到了巨额利润,并且,其中还存在着大量的暗箱操作、灰色交易,这催生出了两者的联合。而这一情况无论是东部沿海地带还是在中西部地区,并无本质上的区别。
官商勾结依然是推动房价上涨的动力所在。官商勾结没有地域之分,官商勾结所导致的房价上涨结果也没有地域之分。这是构成我国目前房价轮动效应的基础。倘若房市调控不能从根本上打破官商勾结的链条,房市调控的难度恐怕会变得越来越大。
从上面的例子又可以看出在我国现在又普遍存在的另一个问题,那就是官商结合,以部分地方官员成为了官僚主义的保护伞,同时,还潜藏着另一个问题就是,他们同时也是黑势力的靠山。一些地方的警察和小偷能成为‚好朋友‛,收取小偷上缴的‚保护费‛,因此,对于小偷的偷盗行为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过去了。火车站,汽车站前都不乏一些不法商贩,呃旅客的钱财,而有些警察,与他们也能窜通一气,如果受害者是本地人或是有一定背景的,他们会充当‚和事佬‛的角色,而对于那些外地游客或是没权没钱的‚小人物‛,那他们就会站在他们觉得‚正义‛的一边,对另外一方就会‚公事公办‛。
有关报道说某区一处老区拆迁,因住户与承建的黑势力未达成搬迁协议,未能拆迁黑势力竟雇用黑手日夜打砸,骚扰住户。公然把一身带残疾的家住那里的穷汉打伤住院。砸窗打人,居民生活在一片恐怖之中,奔走求告。
这一目竟发生在我们身边,我无法想象如今舆论监督,法制社会,政府的形象,平时治安松懈,任由其胡来,政府的高大形象日益淡出老百姓心中,还有何颜面谈绩效啊!
几年前曾有人提醒:小心官员傍大款。随着去年以来打黑斗争的深入,提醒的词变成了:小心官员傍大哥。一般说来,‚大哥‛还是大款,只是那款是黑的。当然大哥和官员的关系很难说清究竟是谁傍谁,但有一点是大家都心知肚明的:黑的镀了红肯定会更大更黑,而红的沾了黑就只有一个腐败的结局。
近来揭出的一些黑势力与腐败分子勾结的大案令人触目惊心,甚至还有的走私分子通过重金收买和色相诱惑,层层打通海关、公安边防、海警、船务代理、商检、港务等监管环节,导致整个湛江口岸监管失控,国门洞开,出现了一条走私分子及其货物可以自由进出的黑色通道。
其实,中国对黑社会的打击力度不可谓不大,但黑社会势力仍有扩大的趋势,可以肯定地说,这中间最大的问题,是有腐败在作祟!
毋庸讳言,具有黑社会性质的集团犯罪活动以及极有可能按黑社会模式运作的地下经济组织在我国已形成一定声势。在近期严打黑社会犯罪的行动中,人们几乎无一例外地发现,影响较大的黑社会和地下经济组织大多具有腐败官员支起的保护伞为其撑腰。黑恶势力的迅速蔓延得益于他们用金钱编织出的那张庞大的关系网和保护伞。腐败是黑恶势力滋生的社会条件,警方破获的几乎所有黑社会
性质组织的背后都能找到腐败的影子。
需要指出的是,虽然在有一定影响的黑社会性质案中都能找到腐败的影子,但我们也不能因此夸大黑势力向权力渗透的程度。
当然,许多案件确实暴露出黑社会势力或地方黑色经济势力与官员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有些官员出于个人经济或地方保护等原因,形成了对地方黑色势力的事实上的保护作用。但值得注意的是,与黑势力相联系的腐败案件在数量上所占的比例虽然是较小的,但它们造成的危害往往却是很大的。因为这样的案件往往形成地方恶势力,从政治、经济等各方面造成极大的影响。这种案件的最大特点是带有地方性,在发案地区一抓就是一窝。这种案件的另一个特点就是涉案金额往往特别巨大,所以我们可以看出,虽然它数量上少,但带有很大的社会危害性,绝对不可以忽视。更为严重的是,这种案子往往带坏了一个地方,在某种程度上在这个地方弱化党的领导权,践踏法律的尊严,造成极大的民愤。可以看出,一旦黑社会和黑色经济在一个地方横行,必然会有介入人员多、周期长、涉案金额大的特点。在这种犯罪猖獗的时候,有可能造成当地经济的虚假繁荣,但这种畸形发展实际上最终将给这个地方的经济带来毁灭性的破坏。‛
但在目前全国各类官商‚合作‛的案例分析看来,为了破除政经不分、官商合一的旧体制的弊端,国家采取了许多措施。但‚千百万人的习惯是最可怕的势力‛(列宁语),这些措施还有待认真落实,消除政经不分、官商合一,实现政经分离、官商分立,是一项长远而艰巨的任务。所以我想我们的领导也应该再做些更有力更果断的行动,不充当黑手的保护伞!同样,也不要沦为金钱的奴隶,而真正需要政府的保护的都是最低层的穷苦大众!这样,我们才能构建和谐的社会,国家才能进步,社会才会发展,人人才能得到最实惠的利益。百姓才会更加拥护我们的中国共产党,人民政府的形象才会在人们的心中日渐高大。
针对在人口经济中存在的各种人口问题,我们进行了各方面的人口经济调查。
一、人口死亡后长时间不销户,继续长期享受国家不该享受的有关政策待遇;
二、子女出嫁后,不消户,两头享受国家不该享受的有关政策待遇;
三、不干实体的部分人员,钻国家的政策空子,虚报项目,低价占用国家大量土地,不搞项目建设,造成大面积土地闲荒,真正搞实体投资的项目拿不到土地使用权,导致优质项目得不到实现,虚报项目的占地户不但浪费了国家资源,而且用国家的土地资源高价转让,牟取高利,严重导致社会经济不能平衡发展;
四、非法经营企业成为部分特权人的摇钱树:国家三令五申的要求任何经商企业必须按国家的有关规定办理所需的经营相关手续,取得合法经营,照章纳税,这也是经商者应享的权利和应尽的义务,可在相关手续办齐的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管理部门比较多,产生的费用就相对增高,手续完善的企业同时应该受到法律的保护,但无条件办理相关经营手续的企业,进行非法经营,应该受到相关部门的清理和责任追究,可该管的相关部门到经营现场后,只要个人拿到好处,照常可进行经营,这样以来,合法经营与非法经营成为两不分明,非法经营的企业不但未得到清理和打击,反而管理部门少,费用低,竞争手段恶劣,又成为部分特权人的摇钱树,导致市场管理混乱,给合法经营企业和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极大的阻力。
二00九年五月四日
第三篇:振兴农村经济问题与对策分析
振兴农村经济问题与对策分析
摘要:通过研究相关文献及报道,总结了在振兴农村经济过程中所发现的问题,并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农村经济;存在问题;解决对策
1振兴农村经济的重要性
自十九大召开以来,总书记将振兴农村经济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我国农村占地广、面积大、农村人口多,农村人口收入普遍低于城市人口,并且大多数贫困线以下的居民为农村人口,因此当今我国建设小康生活决胜期的主要战场在农村。农村在过去的发展中存在一些问题,如何调整农村经济结构,落实因地制宜,有效提高农村经济收入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至关重要,笔者将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归纳,同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2现有农村经济中存在的问题
2.1农村发展水平较低
近年来虽然城市建设进程较快,但农村相对于城市来说还较为落后,教育资源匮乏、医疗资源较为落后,基础建设虽然相比过去有明显提升,但是与城镇相比仍较为落后,因此对年轻人吸引力较弱,造成农村人口大量流失,农村劳动力严重不足。同时,农村经济基础薄弱,尤其在经济环境导致的农产品价格波动巨大的背景下,农村集体经济虽然能够起到和谐发展的作用,但是不得不承认农村集体经济模式下对于市场经济波动反应缓慢、抗风险能力低,导致许多农村经济
经营困难重重,甚至经营惨淡不堪重负,导致最终许多弄错集体经济体成功运营五年以上。
2.2农村产业结构不健全
农村产业结构较为单一,主要以农产品为主,而纵观农村产业结构升级的成功案例,无不具备农产品的产量可观、品质优化、品类丰富,以及农产品加工、保险、仓储、运输等各个环节技术的提高。就国内生产情况而言,一方面,我国的农产品附属价值较低,并没有品牌效应;另一方面,国内大部分农村农业主要以农户单体经济为主,没有形成生产规模化、机械化;销售方面也是面临同样问题,①销售模式的单一化,主要以中间商入户回收为主,没有形成农村联户的进一步合作化、系统化、规模化。②没有系统的销售制度和培训体系,即使部分农村有销售公司,由于分配制度和体系的不足,所获利润只惠及了少部分人,未能使大部分的农民获得收益,农民失去参与的积极性。
2.3农村人力资源匮乏
想发展农村经济,归根结底需要大量人才。首先缺乏具有经济型头脑的执行人才,政府虽然对振兴农村经济有政策扶持,但是因为无法理解和利用好政策条款,同时,大部分农村干部都是从农民中选拔出来的普通村民,思想意识较为陈旧、知识储量匮乏,不愿意钻研政策,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他们导致好政策爱莫能助;其次缺乏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尤其在一些手工技术和科技方面,均缺乏高素质高层次人才,珍贵的手工艺无法传承,最新的生产技术方面不能得到运用,产能和产量均受到了很大的限制;最后是缺乏一般劳动力,农村人口外流,一些最基本的经济劳动也无法维持,扩大经济产能更是难上加难。
2.4农村现行土地政策分配不均
面对日益严重的外出打工潮,农村的空心化程度正在加剧,留守农村的大多是老弱妇孺,而原来实施的土地政策与农户当下可劳动人口数目无法配比,而真正想要规模化耕种的人却仅拥有少量的土地,导致出现了大量的“有人无地”和“有地无人”现象存在。国家为解决这一问题,推出并大力倡导土地流转制度,但由于该制度的笼统化,无法科学、公平、透明的将土地重新分配,再加之农民自身的土地情节,难以切实贯彻。
2.5农民自身的抗风险综合能力较弱
农民自身的抗综合能力主要体现在两方面。①农民无法承受风险。农业发展必然要加大投资和投入,我国农民普遍自身经济能力有限,如果加大投资便会涉及金融杠杆,一旦出现投资风险就会血本无归,甚至背负巨额负债,加重经济负担,但是农民对于产业改革本身并不了解,无法做出正确的判断,从而增加了投资失败的风险。②农民的投资能力差。从现有的金融数据来看,我国的大部分农民的纯收入还是明显低于全国人均收入水平的,加之大部分农民都不接受金融贷款,无法利用金融工具,同时也不懂得理财,更好地经营现有资产,因而收入低,投资能力差。
3振兴农村经济对策
3.1增强农村基础建设
大力发展农村建设,①修复农田;②从水、电、气、公路、物流、信息等方面加强基础配套相应的设施,促进城乡互联互通,畅通农村发展道路;③兴建农村精神生活公共设施,增加农村精神文化生活场所,如广场、图书室等;④切实提高农村医疗卫生水平,增设农村卫生站,提高农村药店和私人诊所数量。对本村实际情况进行研究,合理规划今后本村的发展方向,保证基础设施不会对本村的发展形成阻碍。
3.2健全农村产业结构
进一步加快农村产业区域化,加快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将各地农产品进行整合分类,以品牌商品进行销售,增加农业商品的相应附加价值。也可以引进电商等销售途径,扩大农产品销售渠道,政府牵头创立企业,优化产业结构,发展第二产业及第三产业,在有条件的地区发展旅游业。
3.3引导人才在农村工作
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提高对所需人才的福利待遇,引进相关专业技术人才,尤其对于政府扶植的适用于本地发展的重点项目,可以适当地提高人才待遇条件,利用现有政策,吸引人才。对适用于本地产品的企业予以政策补偿,同时对高学历高素质人才回乡创业进行相应的贷款和财政补贴。
3.4加大农村教育投入
进一步统筹规划农村基础教育。①增设义务教育点,除了在原定农村合并有效利用基础设施的合并教育规划下,可以在偏远农村增设义务教育点;②通过有效利用废弃的农村学校基础设施,在农村增设其他类教育场所,如幼儿园、学前班等,费用由政府补贴;③规划农村的技术教育投入,可以点对点申请农村技术培训经费,由政府补贴部分吸引想要投入农村事业和学习技能的年轻人,直接通过村组织进行技能培训,尤其是对于一些即将失传的手工技能可以直接由村里代为申请,帮助年轻人就业,同事提高农村手工产业。增加学校教育的投入以吸引本村居民子女回村就业,为农村劳动力提供有力保障。
3.5培养农民的金融意识和能力
加大对农民的金融知识宣传和金融扶持。①组织金融知识流动讲堂。由专业的金融宣讲员准备基础的金融理财、借贷、农业保险等农民相关的金融知识,深入基层宣传宣导。②设立金融站点,答疑金融疑问。在乡镇银行设立专门的金融站点,就农民的投资、风险等金融问题能够给出及时有效地解答。③鼓励金融机构设计适合农民的金融产品并大力推广,理财产品主要以培养农民的理财意识为导向,门栏较低、兑现容易为主,而贷款产品则针对农户的生产和相关投资,并加之农业类型保险,让农户对金融工具产生信赖。
4结束语
农村经济是否能振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经济市场混乱,从业者知识体系较单一,各村各地情况又不尽相同,存在的问题也大相径庭,因此振兴国家经济的情况复杂,不能一概而论,在振兴农村经济过程中应因地制宜,落实好适用于当地实际情况的政策,把握好重点问题,带动农村经济走向好转,尤其是贫困地区逐渐回暖。
第四篇:经济问题探索
<经济问题探索》2008年第5期
我国老年旅游市场的现状研究术
于洋,王尔大,王忠福
(大连理工大学管理学院,辽宁大连116023)
摘要:我国旅游业比西方国家起步较晚,直到80年代末才初具规模,而老年旅游市场也才逐步得到
社会和旅游组织的关注,但开发的力度远远不够,仍然处于起步阶段。中国目前60岁以上老年人有1.42亿
多,占总人口数的ll%以上,已提前进入老龄化社会,且以3%的增幅发展,老年旅游市场有着较大的发展
空问。本文分析了我国老年旅游市场的现状及不足,并提出了进一步开发老年旅游市场的策略。
关键词:旅游市场;老年人;策略
一、引言
目前我国已经提前进入老年化的社会,据调查,全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达I.42亿多。专家预测。
到2020年,中国的老年人口将达到2.48亿。毋庸置
疑,老年群体已经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群体。2002年
城镇居民出游按年龄划分全国平均65岁以上人口占
旅游人数的7.4%。在上海、南京、郑州分别达到
12。7%、16.7%、13.7%。由此看出,老年旅游在旅
游市场具有巨大潜力。但是我国对老年旅游服务的组
织发展和产品开发还较为滞后。无法满足日益扩大的老年旅游市场的需求。’
二、我国老年旅游市场的现状
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多。“银发旅游”市场必将
越来越大。据国家旅游局相关资料统计显示,2004年我国旅游业年收入超过4000亿人民币,约
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这包括老年旅游消费。
2004年老年人旅游的份额占旅游市场的20%左
右,2005年老年人旅游市场的份额占到旅游市场的25%,老年旅游收人达到1000亿人民币。近年
来,随着人们收入的增加及养老观念的变化,参与
社区活动、疗养、外出旅游等愉悦身心的活动日益
受到老年人的喜爱。儿女孝敬老人的方式也从单
一的送钱、送物,变得更为关注父母的精神需求,积极支持他们旅游。虽然我国老年旅游市场有很
大的潜力,但目前老年旅游市场却不尽如人意,专
门为老年人定做的“银发游”线路并不多。尽管
有的旅行社开始推行“老年游”项目,国内热门
长线包括北京、大连、青岛、云南、海南等,国外
长线也有以日本、香港、韩国等为主的线路。虽然
这些线路都以“老年游”、“夕阳游”为卖点,但
是大多数线路的行程并未特殊设计,景点安排、旅
游节奏都与常规线路相同,大部分都行程紧凑,还
有不少团是与年轻人混合。以致体力并不太好,又
想出门旅游的老人,要真正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旅游线路,还比较困难。
三、我国老年旅游市场存在的问题
1.利润低。老年旅游市场虽然有巨大的发展潜
力,但这一市场又存在风险。当前旅游业难有什么利
润空间,对旅行社来说,景点门票、购物是赚取利润的主要环节,但老年人购买能力相对较差,并且不少
旅游景点对离休干部及60岁以上的老年人免收门票,这使得旅行社对老人团兴趣不大。由于老人游客群体
身体状况的特殊原因,老年旅游需要有更高的安全、医疗方面的保障,一旦老年人出现点什么问题旅行社
将会承受来自老人亲友和社会舆论的压力,这些都大
大增加了旅行社的成本和经营风险。同时价格因素也
导致不少旅行社采取了观望的态度。
2.旅游市场不规范。目前很多景区、景点和娱
乐设施都是为中青年规划设计的,老年群体基本是个
被遗忘的角落。而旅游产品大多缺乏创新,无法与老
年旅游者的需求水平和需求层次相适应。老年人的许
多旅游需求得不到满足。有不少老年人有钱却不知道
往哪里花;另一方面老年人缺乏对旅游的认知,并且
在旅游过程中参与性较低。
3.需求与供给脱节。我国老年旅游市场一直隐
而不旺,从我国旅游部门获得的反馈信息表明,目前
我国老年旅游所占的比例份额明显较少。约为25%
左右,老年人人均旅游消费还是比较低的。以广州为
例,2001年45岁—60岁年龄段的市民每年旅游消费
为3390元,而65岁以上的老年旅游消费只有168
5元。老年旅游需求大,但实际出行的少,研究其原
因,主要是需求与供给脱节,旅游企业在提供旅游服
作者简介:于洋(1977一)。女,辽宁大连人,大连理工大学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旅游经济。王尔大。教授,博士生导
师,大连理工大学旅游博士点负责人.研究方向:旅游经济与风险管理。·基金项目:本研究由大连理工大学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项目基金赍助(1200-893318)
135
务等方面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项目开发不足,而
且缺乏科学安排。适合老年人的旅游产品不多。
四、我国老年旅游市场有待深层开发
老年人由于身体、心理的因素,对出游有着自己的偏好,一般对行程的舒适度和经济性要求较高。比
如喜欢游览自然风光、疗养等线路。比较关心出行的安全和花费,以及出游的交通方式及行程的安排等。
国外老年人有“佛教文化游”、“乡村游”等的需求。
1.国内老年旅游市场充满潜力。老年人时间充
裕也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在这方面,南阳国旅和上海 银发旅行社对老年人旅游市场的开发策略值得借鉴。2004年4月,南阳国旅推出了“千名老人游江南” 旅游活动,在游船上,组织书法比赛、赋诗、歌舞、猜谜语、文化娱乐有奖活动,深受老年游客欢迎。另 ~家专门针对老年人市场的上海银发旅行社,通过不 断地深入市场调查,挖掘市场热点、亮点,努力提高 旅游文化内涵。他们在安排线路上,注意长短结合。以休闲为主,结合养生,将各种类型的旅游与退休老 人们的兴趣、爱好结合起来,深受老年人的欢迎。例 如:千名老人老年拳操休闲游、关怀老人特色体检 游、癌症俱乐部病人身心健康游、千名老人重阳登高 游、金秋赏桂游、银发科普游、风光新貌游、长江三 峡游等,博得广大老年游客的一致好评。其中,长江 三峡游先后十个航次,约7000人次,“上海退休职工 长江万里行”的大红横幅成为穿行在万里长江上的 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2.国外老年旅游市场。国外旅游业发展比较完
善,早在70年代就成立了银发族旅游机构为老年人 提供旅游服务。对于西方国家的老年人来说已经习惯 将旅游作为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国家旅游局 公布的数据来看,1998年以来,在我国旅游的外国 旅游者年龄结构,超过5l岁的老年人的比例占全部 来华旅游者的22.3%,仅次于商务旅游活动为主的 中年组的46.5%。表l和表2分别列出了我国主要客 源国60岁以上老人情况及2007年我国主要客源国老 年人人境情况。
表I我国主要客源国老年人口状况(单位:千万),国家日本韩国美国德国法国英国
人口总数12.43 4.30 25.18 7.94 6.65 5.77 60岁以上2.25 0.34 4.23 1.62 1.31 1.
2占总人口比重(%)1.81 7.90 16.8 20.4 19.7 20.8 表2 2007年我国主要客源国老年人入境情况(人数)国家45—斟岁65岁以上
日本(JAPAN)l 469 434 l 595 99l
韩国(KOREA)l 832 707 1 754 828
美国(U.S.A)802 386 181 107
英国(U.K)231 560 37 21
4德国(GERMANY)202 585 39 272
法国(FRANCE)155 444 30 21l
俄罗斯(RUSSIA)832 074 60 62
1资料来源:中国旅游网
五、国外老年旅游市场现状
国外的老年旅游。发展非常迅速,政府以及有关
部门都对旅游给予非常高的关注。对老年人的旅游门 票。给予相当的优惠或免费。比如位于波士顿的非营 利机构Elderhostel,成立于1975年,虽也是旅游机 构,但与其它银发族旅游机构最大的不同是提供具有 “教育活动的游学”,服务对象以55岁以上的人口为 主。Elderhostel强调活到老学到老的终身学习,鼓励 银发族边旅游边学习,长期以来已成为相当受美国银 发族欢迎的旅游学习组织。Elderhostel安排的游学内 容相当丰富,提供美国与全球一百多个国家多达一万 个不同的教育活动,包括文学、音乐、人文、艺术等 短期课程。例如到巴黎的博物馆参观法国画家莫内的 画作,借参与许多深度学习的文化之旅。扩大自己的 资料来源:《国际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
视野。并且将游客安排住在学生宿舍或青年旅馆,重 温学生时代的学习之乐。游学时间从数天至数星期不 等,每年能够吸引20万人次的银发族。
美国银发族旅游业者提供的行程与一般旅行团有
很大的不同。他们避开拥挤的现代化饭店,改去有宽 敞大厅、可提供饭店客人聚会聊天或交友的传统饭 店;住宿地点重视生活的便利性,无论购物或用餐以 步行距离为标准;更重要的是特别避免搭乘巴士的交 通时间太长。而在活动安排上则比较多元化,因为银 发族平日待在家中的时间已太多,参加旅行时,业者 则满足他们希求“更多新游历经验”及“认识新朋 友机会”的需求。
美国银发族希望一年安排三次不同性质、不同地
点的旅游,在旅行天数方面,所安排的旅游时间较一 般旅行团要长,为了避免老年人过于劳累,旅游机构 多将老年旅游行程控制在三个星期以内。
六、我国老年旅游市场开发的策略
可以借鉴西方发达国家老年旅游市场的经验,同 时根据我们国家的国情及老年人身体状况和经济能 力。应通过媒体统一思想、更新意识、加大宣传力 度,倡导、鼓励老年人融人旅游群体,让老年人的晚 年生活质量安逸、舒适。
(一)根据老年人的身体特点做旅游产品
老年旅游特点是根据年龄、身体状况、心理状况
所决定的。一是老年旅游产品的行程一定要舒缓,不 能像年轻人那样上了车疲于奔命,下了车参观、回到 酒店就吃饭。又上路。二是要求老年旅游的住宿要舒 适安全,吃饭上、用餐上要与其它团不同,饭菜要稀 一点、热一点,易消化、营养高的食物要多一点,同
时要降低旅游强度,避免强烈刺激的活动项目,这样 老年人会觉得比较舒服。
(二)旅途中的安全与医疗保障
老年人旅游通常担心途中生病和安全出问题,为
了让老人放心,旅行社最好是让责任感比较强的人员 担任领队,应充分考虑到老年人的需求,设想旅途中 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的多种解决办法,提高旅游服务 质量。在安排旅游路线时,以“安全第一,景点精,减少购物时间”为原则。尤其要注意的是旅游安全 问题,旅行社应与沿途的医疗机构随时保持联系,随 团配备保健医生和老年人常用的药品,负责老年游客 的身体健康。担任领队的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医疗护 理和急救常识。
(三)旅游类型要多样化
旅行社要结合老年人的身体状况和经济能力推出
有针对性的老年旅游产品,如以医疗健身为主要目的的“温泉游”、“健身游”、“休闲度假游”。以及全新 “知识型旅游”、旅行社与社区联合的“社区旅游” 等旅游产品。最近以来,边走边游的“游船游”、“旅居游”、“草原游”、“购房游”等逐渐受到中国 老年朋友的喜爱。
(四)加强政府主导及宣传力度
老年旅游市场存在较大发展空间,发展老年旅游
市场是增加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坚持政 府主导,在加大对老年福利事业投入的同时,制定相 关优惠扶持政策,鼓励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等 投资老年事业,对从事老年旅游的人员进行免费的医 疗护理知识培训,发展老年产业,满足日益扩大的老 年旅游市场的需求。为旅游业注入新的生命力。我国老年人的消费观念正逐渐改变。很多老年人
开始重视自己晚年生活的质量。我国老年人一般有多 年的积蓄和退休金,具有较大的消费能力。目前,我 国1.42亿60岁以上的老年中有30%享受退休金,如 表3所示,据预测。我国退休人员福利待遇目前正以 每年24.9%的速度递增,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持续稳 步发展。退休人员的待遇越来越高。可支配收入也越 多。旅游组织如何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增强企业的服 务意识、切实保障老年旅游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尤为重
养老理念的“生态旅游”,适应老年人兴趣与爱好的要。表3退休金支付情况预测表
年份1995经2000掘2010正2020年2030年
人数(万)3011 3654 5147 7061 9217
总金额(亿元)1541.8 2099 8383 28145 73219
每人月均(元)426.7 478.7 1357。3 3321.7 6685.
2综上所述,虽然我国老年旅游市场还处于起步阶
段;但老年人晚年生活的质量问题,目前已经引起社 会和政府的密切关注,正在着力解决他们的生活问 题。要大力推进老年福利事业社会化、产业化和法制 化进程。现不少旅游企业针对老年市场的特点进行了 规范运作,如《老年旅游质量规范》、《老年旅游合 同》、《老年旅游操作标准>,这些都是企业自律的宣 言书,同时也表明规范运作的决心。此外,行业协会 对老年旅游也非常重视,如中国旅游协会、中国老年 学学会等机构都发文对老年旅游予以支持,社会舆论 更是从关心老年人的角度对老年旅游给予了极大的关 注。我国城市60“5岁的老年人口中约有45%的人 还在业,他们除有退休金之外,还有额外的收入;据 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的一项调查。城市老年人中有 42.8%的人拥有储蓄存款,仅退休金一项到2010年 就将增加到8383亿元,2020年为28145亿元,2030 年为73219亿元。老年人收入的不断提高,为老年旅 游产业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空间,这将为旅游服务组 资料来源:《:人口学刊》
织提供巨大的商机,从而使老年产业的发展前途无 量。
参考文献:、[1]郑昌江,王颖.老年人旅游市场的开发研 究[J].商业研究,2002,6(247):126一129.
[2]方小燕.论我国老年旅游市场的开发[J].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5(2):104— 105.
[3]刘书晓.老年人旅游消费当前状况及拓展 策略[J].统计与咨询。2007,2:32_5.
[4]桂煜航.试析中国旅游市场的开发.中国旅 游网.
[5]第六届中国(济南)国际旅游交易会暨首
届中国老年旅游博览会和老年旅游高峰论坛.__
第五篇:新时期发展农村新型集体经济问题研究进展[推荐]
新时期发展农村新型集体经济问题研究进展
摘要: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农村集体经济经历了深刻变化。随着人民公社体制的破除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基础的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制的推行,在极大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获得粮食丰产的同时,出现了双层经营体制中集体统一经营层次的弱化、虚化,事实上形成了以农户为单位的个体经营的小农经济局面,只在名义上保留了农地的集体所有制性质。小农经济与农村市场经济发展的矛盾愈来愈尖锐。大力发展农村生产力和农民致富的强烈愿望客观上要求大力发展壮大集体经济,而在实践中涌现出的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实践形式亟待我们从理论与实践上加以总结、取得共识,并在此基础上制定相关政策,以引导其正确发展。
关键词:农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经济;劳动者所有权
中图分类号:F3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685(2010)05-0024-06
农村新型集体经济相对于传统集体经济,其内涵既是对原有集体产权的重新认识,也意味着集体经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的实现形式。我国农村新型集体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重大现实问题,但又是理论研究上欠缺的一个问题。截至2009年5月底,以“农村集体经济”为“篇名”在中国学术期刊网上可搜集文献300多篇,以“农村集体经济”为“主题”可搜集文献6 700多篇,权威刊物上专门研究新时期农村集体经济的著作和文章很少。现有研究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类:一是关于新时期农村集体经济产权问题的研究。二是分别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对新时期农村集体的组织和实现形式进行探索的研究。三是国外学术文献、期刊杂志中,对合作经济及以色列集体农庄、日本农协、荷兰与瑞士等国家的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比较借鉴研究。现有的研究成果为新时期我国农村集体经济实践的进一步深化提供了思路。然而,由于对农村集体经济内涵的认识不同,大多数文献所引用的论据与所得出的论点往往分歧较大,多数论证混淆了“集体所有制经济”与“合作制经济”的内涵与外延。同时。由于实践中缺乏系统理论的指导与相应政策的扶持,对农村新型集体经济该如何发展这一问题,各级基层政府多是处在摸索阶段,实践上存在一定的盲目性。
一、新时期农村集体经济演变的背景
集体经济是前苏联斯大林时期发展集体农庄时提出的。它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生产资料归一部分劳动者所有的公有制”,是“部分劳动群众结合在一起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一种公有制形式”,表现为: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归劳动群众集体共同所有,主要生产资料归集体所有。生产统一安排、劳动统一调配、生产收人统一分配,从而消除集体成员直接占有、使用生产资料的权利。尽管集体经济在我国的形成过程与前苏联不同,但本质的规定性是一致的。这也说明长期以来我们所认识和理解的集体所有制经济是计划产品经济的产物,其经济形态及特征的规定都是为计划产品经济服务的。
在实践方面,经过30多年的农村集体经济改革实践,我国以家庭联产承包为基础的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涌现出了多种模式。其中,多数是以分为主的统分结合或有分无统的类型,其共同点是集体积累较少,力量薄弱。同时,农村双层经营体制在实践中一直存在着矛盾:一方面,家庭承包经营在大多数地区往往成为以户为单位的个体经济,这与农村生产商品化、专业化趋势不相适应。另一方面,集体统一经营和家庭分散经营两个层次发展失衡。存在只“分”无“统”的不良倾向。“统”层的功能弱化甚至缺失。多数地区的集体层次经营有名无实,明显落后于家庭分散层次的经营。目前,传统意义上的土地集体所有、集体经营、集体使用的集体经济组织在大部分农村已经消失。农村集体经济的性质只能从土地的终极所有者得以反映,即土地属于辖区农民共同所有,土地不属于任何单一个人所有。因此,“集体经济”就仅仅剩下“土地集体所有”这一抽象的概念。同时,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很快出现乡镇企业异军突起的现象,揭开了我国农村的产业革命或农村工业化进程的序幕。农村集体经济在原有农业经济基础上,又增加了乡镇集体企业这一重要内容。这本来是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的一个绝好机会,但自乡镇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以来,由股份合作制这个很好的制度建设为起点,却错误地走向经营者持大股、集体企业私有化的道路,从而使农村集体经济再一次失去了发展壮大的历史机遇。
在理论方面,有人认为,农村集体经济产权不清,这一缺陷决定了它在市场经济中没有生命力,所以没有必要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有人甚至认为,农村集体经济越发展,村干部越腐败,农民上访事件越多。这种观点是有一定的客观事实依据的。但也应看到,我国现阶段的农村集体经济是过去人民公社体制中生产大队的继承和延续,家庭经营体制并没有否定土地等生产资料的集体所有制。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作为集体资产特别是土地的所有者,是统分结合双层经营体制的组织载体,其作用是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其他经济组织不可替代的。此外,现阶段农村集体经济在维护农村基层组织的正常运转、提供农村公共品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发展农村集体经济也是增强集体经济组织服务功能及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物质基础。因此,无论从坚持我国农村的基本经济制度看,还是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现实需要看,农村集体经济不仅应当存在,而且要在以家庭联产承包为基础的双层经营体制下,切实发展统分结合的集体层经营。事实上,马克思、恩格斯对合作经济的认识主要基于两方面:一方面是资本所有权的扬弃,另一方面是资本管理职能的扬弃。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在农民个体所有制大量存在的地方,应把合作制作为农村的社会主义经济形式,由土地私有制向集体所有制过渡。因此,合作社是一条从小农经济走向集体所有制的经济道路。集体所有权是集体劳动者所有权,合作社是一种过渡时期的集体劳动者所有制形式。合作社的分配要以按劳分配作为基本原则。同时,马克思、恩格斯也肯定了合作社在特定发展阶段上可保留股金分红的分配方式,但对股金分红应加以限制,“我们同意让股东得到少量的利息这种纯粹临时性的措施”。尽管马克思、恩格斯并没有提出合作社的具体管理模式,但他们特别强调了政府对合作社的支持与规制作用。进一步地说,新时期农村集体经济是指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并促进其发展的、以家庭联产承包为基础的农村双层经营体制。在现阶段,主要应强调集体层经营,且主要采用合作制的经营形式。
二、农村新型集体经济的主要实现形式及面临的障碍
(一)农村新型集体经济的主要实现形式
1.迫于市场竞争压力的提高,集体经营性资产的较快扩张及非农转移和重新配置的需求,必须尽快转换经营机制,实施集体经济的整体制度创新。此类创新的主要特点是创新主体的创新动力内生,其创新制度的目的是适应市场体制。主
要形式有三种:一是直接组建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二是为规避市场风险,实行股份合作经济社与股份有限公司相结合,即原村集体资产归股份合作经济社,再由股份合作经济社出一部分经营性资产组建股份有限公司,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按公司制运行管理。三是对原村集体进行股份合作制改造。目前,混合经济模式的合作农场已成为集体经济的重要趋势之一,它往往采用土地股权合作制形式。这种形式是以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为基础,鼓励农民将承包的耕地、山地、山林、水面等资源进行作价入股,明确其农民集体所有的性质,农户在土地股份合作制中拥有的土地资源股份不能买卖、转让或抵押。户籍迁出社区时则由集体收回股份,以保护本地区农民生存所需要的物质条件。在我国农村土地股份合作制的不断改革实践进程中,各地先后产生一些特有的具体操作形式和做法。典型代表有南海模式、桓台模式、苏南模式、上海模式等。另外,浙江省武义县、江西省井冈山市、河北省青县、广东省宝安县等也针对当地土地资源特点采取了不同的土地股份合作制形式。土地股份合作制作为农村土地流转的一种新形式,虽然还处于试点阶段,推广面不大,但在多种土地流转形式和规模经营形式中已初显优势。各地在实践中的具体做法和类型繁多,取得的成效高低不一,比较成功并稳定持续发展的土地股份合作制实践主要发生在工业化和城镇化程度高、二三产业极其发达、农业农村人口大量转移的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等地区的大城市郊区农村。
2.迫于集体资产内部经营机制不活、方式单一,集体收入少,税收与债务重,村级组织运转困难的压力,实施集体资产内部经营机制的创新。此类创新的着力点是解决村级党、政、社同构的基层组织的运转问题。主要措施有:一是盘活集体存量的固定资产,如林木、机井灌渠、道路桥涵、水库坑塘、房屋院落、农用机械等,通过出售、转让、承包、租赁、拍卖、入股、招标、改建扩建等增加集体的收入。二是搞活资源性资产的开发利用,如,“四荒”与矿产建材等资源的依法开采、“四边”绿化等,依据明晰所有权、搞活经营权的思路,采取宜租则租、宜卖则卖、宜联则联等原则,进行资源开发,增加集体收益。三是搞活土地资源的深度开发和再生利用,对集体所有的非农建设用地实行依法入股或有偿转让,通过租赁、招商等方式建设批发市场等新型服务设施,以增加集体收入。然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通过产权改革转变为农村股份合作经济组织或公司都不同程度地遇到了税收增加的问题。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产权改革只是其组织与制度的创新,其对农村社区的公共服务职能和作用并没有改变,但地税部门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却存在重复征税和不该征税的嫌疑。目前,政府既不承担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所在社区的公共支出,又要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征税,这显然是不合理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税赋负担过重、承担的公共开支过大,其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历史体制的沿袭,也有现实的利益行为和制度关联因素等。如何使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尽早摆脱这种不合理的公共开支和税赋负担的困境,显然是新时期农村集体经济创新中亟待解决的一件大事。
3.迫于土地补偿费、集体资产收益等分配难及农业产业化、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中农村劳动力转移和二元结构破解中城乡人员流动带来的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界定难等问题,实施适应城乡统筹发展的制度创新。此类创新主要侧重理顺分配关系,在尊重农户的市场主体地位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村集体经济的资源进行制度创新,主要有:一是现有村集体经济实力弱,没有多少存量的集体经营性资产供产权制度改革,所以只能进行体外市场规则创新。具体形式上,各地根据地区特点选择了不同的合作经济模式,如,邯郸模式、莱阳模式、宁津模式、安岳模式、江山模式等。二是充分利用仅有的集体组织资源进行创新,如,领办、创办、自办新型的合作组织乃至“支部加协会,农民得实惠”的模式。三是一开始就与市场对接,使创新突破地缘并提倡业缘,用跨社区、跨所有制、跨部门行业、跨产业的方式逐渐增强对农户的带动力。由于此类创新的经济基础水平低,机制的内生力不足,且在外延上与集体组织重叠,因此,它对政府扶持有一种天然的趋向性,外在的支持作用在其创新的初级阶段很重要。
(二)农村集体经济创新实践面临的主要障碍
1.思想认识障碍。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在人们思想不断解放的同时,也确实出现了私有化、全盘西化的社会思潮。私有观念的恶性膨胀和各种腐败现象不断发生使一些人产生信仰危机,对社会主义公有制失去信心,对农村发展集体经济失去信心。很多农村地区已失去了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正面舆论环境,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滑坡使很多基层干部陷入困惑,坚持集体经济常被认为是思想不解放,是“左”的表现。这种舆论环境不但使很多基层干部不敢理直气壮地发展集体经济,也成为一些基层干部违法乱纪、化公为私的社会思想根源,使集体经济从内部受到瓦解。
2.组织形式和管理制度有失规范。由于大多数地区集体经济制度创新处于试点阶段,相应的管理制度和方法滞后,实践运行中往往有失规范。不少地区农村集体经济与基层行政组织两种机构一套班子,或者由村干部兼任合作社领导,政企不规范问题严重。在民主控制上,有些集体经济企业尽管制订了公司章程和管理制度,建立了股东代表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等组织机构,但在重大决策中“三会”制度形同虚设,一些重大事项仍由村干部等少数人决定。传统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过于依赖领导人的权威和高度集中的管理模式,会制约农村集体经济持续、健康的发展。因此,当前农村集体经济的创新实践一定要重视制度建设。一方面,应完善相关法律制度,明确集体经济组织的基本权利、参与市场经济运行的法律地位等,使其成为具有相关市场权利和义务的完善的法人主体。另一方面,应以新形势下重新认识集体产权与产权结构为重点,深化集体经济改革,建立科学规范的组织制度、合理的管理约束机制及相应的激励机制。
3.合作经济组织性质不清,政策扶持滞后。我国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尤其是土地股份合作社的性质不清,致使其成立、登记、注册、运转等缺乏法律依据。我国《民法通则》规定的法人有机关、企业、事业、社团四类,而对农村土地股份合作企业,工商部门认为它不符合标准的企业法人资格;民政部门认为它存在经营行为,不符合社团性质;已出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也没有将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纳入规范。实践中,土地股份合作企业在民政、工商、政府农业管理部门登记的都有,甚至不少土地股份合作社只是到各地民政局社团管理部门登记领取民办非企业法人登记证,没有独立的法律地位。农民持有的股权证只能作为集体经济组织内部的分配凭证,得不到社会的普遍认定。合作经济组织法律地位不清导致政府的各项扶持政策滞后。从生产经营角度看,土地股份
合作企业是一种股份制公司,但实践中,它还往往担负很多村级社区的公共服务职能,而非完全的盈利性组织。各级政府本应适当给予税收、金融等政策扶持,但税收优惠政策的制定权在国家税务总局和财政部,地方税务部门无此权限,因此,经工商部门注册登记成为独立法人的土地股份合作企业纳税负担明显过重。集体经济的发展需要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的扶持与指导。国家应尽快立法明确农村股份经济合作组织的法人资格,并在资金投入、计划管理等方面向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倾斜。
4.社区股权的福利性浓厚,合作经济组织亟待外部制度创新。大多数股份经济合作组织的章程规定只有本村天然社员(出生和婚嫁)才能持有股权,且社员对集体资产的权利更多地表现为按股分红的收益权而非处分权。股权不能买卖、转让、抵押、赠送与继承,农民退出社区后利益得不到补偿,这使社区股权凝固,不具有流动性,弱化了股权的资本性功能。为长期持有股权,农民放弃社区迁移,导致个别地区甚至出现一些游手好闲的“食利者”阶层。同时,由于社区股权福利的存在,不少地区股份合作组织不公开向社会招股集资,限制外部投资者参股分红,排斥外部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的积极渗入,造成集体经济产业布局分散和资本规模狭小,影响了人口与资本流动和产业升级,致使合作经济组织收益增长潜力和发展后劲不足,影响其发展壮大。然而,由于我国农村人地关系高度紧张,土地作为农民安身立命的最基本的“生存资料”,在现阶段集体经济产权的制度安排中必须兼顾“公平原则”,这与西方农业经济科学理论的假设前提和微观研究所追求的“效率原则”并不一致。因此,如何在农民人口占绝对比重且两极分化日益严重的中国,充分挖掘和利用传统农村集体的组织资源和制度资源,尽快发展和创新符合我国农村内生制度的股份合作经济组织的外部制度就成为一项战略性任务。
5.亟待培养新型农民。全面提升农民的教育水平是一项长期但迫切的任务,它对新时期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起着基础性作用。在普及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应进一步普及高中教育,扩大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的机会,提升农民的整体素质;要加大村干部的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养和政策水平,增强他们的法制观念,提高其经营管理能力;建立适应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的农民企业家培养机制,建立科学、公开的选拔机制,合理、完善的激励、监督和约束机制,保证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
三、正确引导未来农村集体经济制度创新的走向
当前,导致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状况不平衡的原因主要有五方面:一是地理因素,即因各村所处地貌及其距县(市)中心城镇或乡(镇)中心集镇的距离差异而出现的经济差异。二是交通因素,即因交通便利程度的差异而导致的经济差异。三是村办企业的发展状况及规模差异而导致各村在经济实力上的差异。四是直接经营收益上的差异导致的农民负担上的差异。五是因其他政策性因素而导致的各村经济实力上的差异。目前我国村级集体经济实力虽在逐步增强,但从总体看,其绝对水平较低,只有加大理论指导与政策支持力度,其“集体层经营”的责任才会得以实现。
各类集体经济组织在产权构成、分配关系、内部治理等方面的分化、发展与变异,究其根源,还在于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农村集体经济产权结构的认识不够深入。在“农村社区不能解雇成员”的约束条件下,以土地为核心的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实质是:改变农村集体经济过去那种村社自然人天赋产权式的集体劳动者所有权。集体劳动者所有权是社区集体所有权存在的依据,并因此而与双层经营体制相适应,也是产生社区股份合作制的前提。但现实中“集体劳动者所有权”的变革并不彻底,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没有得到根本解决。“集体劳动者所有权”反映了集体劳动者的生产主体的地位。劳动主体性(自主性、能动性、创新性)是人的主体性在生产劳动过程中的具体体现。根据马克思劳动主体性哲学思想,集体劳动者所有权的精髓在于劳动权益,即集体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劳动主体性的发挥与发展,主要体现在集体劳动者的管理和决策权上。应当说,我国多年来集体产权变革最为成功的经验就是承认劳动者的劳动收益,它给农村经济带来了生存和发展的动力。然而个人利益的被承认乃至过分的刚性膨胀,加上约束机制的软弱甚至缺失往往导致“少数个人负赢,集体负亏,政府负责”现象。虽然在集体产权结构安排中要肯定家庭分散层次的产权收益对刺激集体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但集体劳动者的权益才是集体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集体劳动者所有权更强调社区成员的劳动权益,但又不仅仅是劳动收益,即在保障社区成员最基本的生存权的基础上,社区成员要参加集体经济重大事项的决策,同时对集体经济运行进行有效监督。而从发展实践看,农村股份合作制经济也是中国农民对集体经济组织形式的实践创造,是最能体现现阶段农村集体劳动者所有权精髓的新型所有制形式。它是劳动者的合作组织,是吸收股份制的形式、实现社区成员劳动与资本结合的联合体。规范的农村社区股份合作制的产权在本质上应体现集体劳动利益为主导的劳动利益与资本利益联合的生产关系,同时,实现劳动者与管理者的统一、所有权与控制权的统一是其最基本的特点。为真正体现股份合作制集体劳动利益主导的劳动与资本合作的基本特征,其资本所有权结构及决策机制应采用“一股一票”的股份制形式。“一人一票”根源于劳动力产权,与资本等生产要素并列的是劳动,而不是劳动力。因此,股份合作制经济组织应明确“集体劳动者所有权”,兼顾“一股一票”的资本所有权。
在这种新型集体经济中,财产份额应分为两部分:一是保障并体现集体劳动者所有权的权益部分。这部分财产主要用于保障农村社区成员的生存权和体现集体劳动权益,即集体经济的决策权与控制权的主导力量应基于“集体劳动者所有权”而非“资本所有权”。为此,应对“公司”意义上的“三会”进行中国农村化改造,出台相应的法律和政策以规范村民委员会的民主选举;规范村委会对集体资产的经营管理职能;严格履行“公司”意义上的监事会对村委会所做的各项经营决策、财务管理和收益分配等活动的监督职能,确保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二是保障农村社区成员的劳动与资本收益的财产权部分。这部分财产可股权化到个人或各个家庭,使农村社区所有成员都能拥有一定数量的集体财产股权,使社区成员既是劳动者,又是资产所有者。村委会管理者与成员、成员与成员之间持股比例则以集体劳动者权益为主导的原则,视各个集体经济的职、权、利关系及其他具体情况而定。同时,股权除资产收益权外,也应体现在监事会的运作及村委会的经营管理上。中国农村化改造的股份经济合作组织,应明确集体资产的所有者范围、组织机构、议事规则、财产范围和组织章程等内容,为使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为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规律的市场主体奠定基础。此外,农村社区股份合作制作为新时期中国农村集体经济制度的特殊形式,其典型特征是以集体劳动利益为主导的劳动与资本的联合。如果无限制地允许成员个人股权在社区内部转让,有可能导致股权向少数人集中,从而使股份合作制转化为合伙制;如果无限制地允许成员个人股权向社区外转让,股份合作制就可能转化为股份制。农村集体经济的法人治理结构模式是与其产权结构模式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因此,破解“农村社区股份合作制中成员个人股的股权能否放开交易”问题的关键在于从实践出发,把握好质、量、度的关系,充分考虑劳动者集体的长远权益是否能得到保持与发展。
(责任编辑:杜 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