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头下村美丽乡村建设项目设计说明20130512放文本最后

时间:2019-05-12 13:02: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山头下村美丽乡村建设项目设计说明20130512放文本最后》,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山头下村美丽乡村建设项目设计说明20130512放文本最后》。

第一篇:山头下村美丽乡村建设项目设计说明20130512放文本最后

美丽乡村——天台山头下村规划设计

美丽乡村——天台山头下村规划

设计说明

一、规划背景

“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是浙江省委、省政府协调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与新农村建设的战略要求,是对“千万”工程建设的深化和提升。

《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2011—2015年)》(浙委办〔2010〕141号)和《台州市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意见》(台市委办〔2012〕1号)等意见中指出建设美丽乡村是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提升农民生活品质、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有力举措。全面实施县委“四大战略”部署,以“和兴家园、美丽乡村”为主题,围绕“四美三宜”的总体要求(即科学规划布局美、村容整洁环境美、创业增收生活美、乡风文明身心美,宜居、宜业、宜游),努力建设一批全省领先“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最终实现“村新、业兴、景美、人和”的目标。

本次天台县山头下村的村庄整治工程就在此背景下展开。

二、场地概况

1、项目名称:天台山头下村美丽乡村建设项目

2、项目地点:本项目建设地点为天津市宝坻区大唐庄镇东淀村。

场地背景资料:天台县隶属于台州市,因天台山而得名,位于浙江省东部、台州市区西北部。东连宁海、三门,西接磐安,南邻仙居,北界新昌,东西长54.7公里,南北宽33.5公里。天台地处浙东丘陵南部,山地占县总面积82.3%,人称“八山半水分半田”。

本案山头下村位于浙江省台州市天台县。该村北临雷马溪,东靠始丰溪,南依鲤鱼山和金山。

三、规划依据

◇《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国务院2012.01.13)

◇《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2011—2015年)》(浙委办〔2010〕141号)

◇《台州市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意见》(台市委办〔2012〕1号)

◇《公园设计规范》CJJ48—9

2◇《城市园林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 T 82—99

◇根据项目需要调查和收集的有关资料和设计基础资料。

四、现状分析

现状调研与分析:

山头下村内建筑风格杂乱,绿化缺少整体规划,景观平淡、缺少文化特色与品味,公共游憩空间缺乏等问题较为突出。

公共基础设施缺失,由于缺少公共停车场,机动车乱停放导致公共空间愈发狭窄;道路两侧杂物堆放现象较多,卫生环境差;标识系统的种类不足,缺少一些必要的垃圾桶、景观标识牌等。

山村特色景观风貌逐渐消失,无论是景观绿化还是乡村单体建筑设计,其独具特色的山村风貌已无从体现。很多新建或者翻新的居民住宅盲目热衷于效仿城镇的建筑模式,随意选择材料与色彩,使得建筑风格与布局混乱,缺乏传统的淳朴自然的山村特色。

公共景观游憩空间的缺乏,村庄集中绿地少,绿地率低,村民公共游憩空间缺乏。无法提供可参与性强的旅游项目场地。

五、设计理念

山头下村规划设计以宜居、富民、和谐为重点,以“生态文明、美丽乡村”为规划主题,本着以人文本、农村地方特色、景观资源可持续利用等原则进行规划与设计,强调“人、建筑、自然”三位一体,形成“可居可游”的理想生活环境,完善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完善村庄生态设施建设和生态空间景观建设,实现“品质提升、人村共美”。

六、项目建设指导思想

1、与现状相结合,合理的改造、开发。

与山村现状相结合,立足建设现状,满足美丽乡村建设的景观性、生态性、游憩性等综合要求,对不合理的因素加以改造,并增设必要活动场地、标识设施以及其他公共基础设施等,发挥自身资源优势,充分考虑其经济性和可操作性

2、开发“体验经济”

与山村旅游发展相结合,结合山头下村特色旅游资源,乡村景观营造改善地方村容村貌的同时,在提升农家经营的基础上,建设一批可参与性强的有特色的项目,开辟公共景观游憩空间,为乡村旅游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氛围。让观光者体验到“回归自然,健康为本”的感受,吸引城市观光者广泛参与到示范园的生产、生活中,增强农耕、民俗体验。

3、挖掘山村的地域特色,突出当地自然景观和乡村风味

与山村地域特色相结合,调查分析村民的生活、游憩特征,尊重山村的自然环境、建筑形式、生活方式、文化心理、审美情趣、民俗传统等地方文化。充分考虑传统生活方式的特点,延续文化脉络,突出地方特色,营造地方特色的乡土景观,展现山村自然风貌和风土人情。

七、项目规划原则

山头下村的建设规划,将秉承“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提倡自然循坏和自然生态,保护好生态环境,把资源开发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把可持续发展农业与乡村发展有机结合起米,实现产业化发展和生态环境相互可促进的良性循环。

规划原则:

本项目总体规划建设方案坚持“以保护原生态为基础,保护环境第一、旅游开发第二、经济效益第三”为总原则。

1、生态性原则

山头下村自身的生产生活将更为注重生态方面的要求,保护和发展乡土物种,在建设过程中不对乡村产生不良影响。

2、经济性原则

总体规划、分步实施 “美丽乡村”的建设要根据县域总体规划和功能区划分总体规划、突出重点、合理安排整合资源分期、分批、分阶段实施力求以最少的投入、最短的时间取得最大的效果。

3、参与性原则

亲身直接参与与体验、自娱自乐成为当前的旅游时尚。山头下村在观光项目的设置上将充分考虑体现“参与感”、“体验感”,吸引城市观光者广泛参与到乡村的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多层面地体验农村生活的情趣,享受到原汁原味的乡村文化氛围。

4、特色性原则

特色是乡村发展的生命之所在,愈有特色其竞争力和发展潜力就会愈强,因此,明确资源特色,选准突破口,使山头下村具有更鲜明的市场特色。

5、多样性原则

鉴于人们在当今的休闲娱乐中将充分展现个性,设计在进行休闲观光规划中安排观光线路、方式、时间和消费水平上,将综合考虑多种方案,组织多样的休闲项目和线路供观光者选择。

八、项目建设战略

1.项目建设与分期

山头下村美丽乡村项目建设共分为四期

一期为启动期,包括入口形象区、服务接待区、山地新居区、宗族文化区、果园采摘区。

二期为拓展期,包括老屋提升区。

三期为成长期,包括乡村体验区、人口文化长廊、龙门堤坝景观带、龙马精神景观区、龙门观景台、沙滩烧烤区。

四期为完善期,包括山体林相改造区、民俗展示区、林中木屋体验区、原生态林区、垂钓休闲区。

九、总体布局

山头下村在结合现状用地特征的基础上,以“生态文明、美丽乡村”的理念和有关的设计原则为指导,形成了“一轴连三片,两溪汇龙门”的布局:“一轴”——串联“三片”的空间景观轴,以龙门观景台为起点,以鲤鱼山、金山为终点。使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紧密结合在一起。“三片”——乡村文化体验区、新村新貌提升区、山体民俗文化展示区。“两溪” ——两溪是指雷马溪与始丰溪。两溪环绕山头下村在龙门观景台汇聚。设计通过对该村文化的提炼及沿岸景观的提升。展示山头下村的风俗人情与精神风貌,营造优美宜人、富有山水灵性的自然景观。山头下村的规划设计围绕着以点带线,以线带面,点、线、面结合的形式,使整个山村形成一个完整的美丽乡村建设体系。

十、设计分区

山头下村规划总体分为三个区,分别为:乡村文化体验区、新村新貌提升区、山体民俗文化展示区。

10.1乡村文化体验区

(1)入村形象区

结合北面水系的优美,创造品味高雅的休闲环境,成为反映乡村文化面貌的窗口。该区在原有9棵松树的基础上,设计有增加了9棵松树,在松树下点缀景观石,或立、或卧。营造“九石十八松”的宏大气势。

(2)“龙马精神”景观区

“龙马”来源于雷马溪的“马”跟龙门的“龙”字。通过乘风破浪与力争上游来体现“龙马精神”。该区包含“力争上游”、“乘风破浪”、大水车等主要节点,(3)龙门观景台

龙门观景台位于山头下村东北角。雷马溪和始丰溪的两溪交汇处。该处设计了船形观景台和“龙门”,寓意山头下村村民,通过这里,鲤鱼跳龙门,发展的更好。

(4)乡村体验休闲区

该区主要包括竹林迷踪、阳光大草坪、儿童嬉戏池、如意岛、五谷杂粮、踩水车、油菜花迷宫的景观节点。“阳光草坪”——在水上乐园的岸边就是阳光大草坪。该草坪是游客体验与接触大自然的场地。在草坪上可把该区的景色都尽收眼底。

“竹林迷宫”——在景观游憩片区之间开辟游步道,并以观赏竹子作为道路两旁的主景树种,下层植物采用紫竹、菲白竹、冷竹、南天竹等混植的方式,营造具浓郁乡土特色的街道景观。

“儿童嬉戏池”——主要针对青少年游客活动而设置,是以以前农村玩乐体验为特征,还原以前在外婆家抓鱼、捉虾、滚铁环等童趣体验场。

“五谷杂粮”——以“五谷杂粮”为主的“农耕田”。

“临水茶舍”——在如意岛一侧,开辟场地设置临水茶舍,静室幽憩,清茶缓啜,徐徐冲散胸中郁积的烦恼。犹如身在山林,清芬满怀,幽趣油然而生。

(5)老屋提升区

该区为山头下村的旧建区,设计通过景观改造来提升该区的形象。主要的提升内容有:建筑外立面的改造,宅间增加了门头,在该区的主要通道栽植行道树。选择枫香、黄山栾树作为行道树,沿线种植,搭配香樟、金桂等常绿乔灌木,打造山头下村标志性的主题迎宾大道。

10.2新村新貌提升区

(1)服务接待区

服务接待区位于入村口南侧,承载着该村的服务节点功能。该区主要包括酒店、食堂、停车场。

(2)宗族文化区

该区位于山头下村中部,这里有一个古祠堂。满了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宗教文化色彩。本区利用现有丰富的人物、事物等资源塑造地方文化景观。

(3)山地新居区

该区块建筑根据原山地跌落的地形,采用层层跌落的布局形式。一条蜿蜒的小溪各家各户门前潺潺流过。溪水闪动着细碎的鳞纹,铺抖绸缎一般,水窜岩石,摇铃击磐似的,声声作响。

在铺装材料运用上选用乡土性建筑材料如天然石材、木材等体现原始自然的乡村民居风格。

10.3山体民俗文化展示区

(1)山体林相改造区

该区以常绿阔叶乔木为主,配以针叶树及秋色叶,乔灌草结合形成高郁闭度的生态风景林。

(2)民俗展示区

该区以生态植被与自然风景为主,山坡上分布有台地花海、山顶上设置了平安钟亭与休闲茅草亭及旧件文化展示区,收集原农耕旧件及生活旧件作为展示,例如谷风车、石磨、石臼、等等作为民俗文化展示。

(3)果园采摘区

果园采摘区主要是由跌落式台地园组成,层层台阶随山型跌落,在台地上种植成片果树,形成果园,游客可以在此地体验采摘。

(4)原生态林区

该区位于山头下村的东南部,景区内生态环境良好,有大量的自然野趣环境,在此处沿坡向上开辟一道亮丽的透景线,将山下的景色一直延续到山顶,两侧宜建风景林带,以秋色叶为主,配以常绿阔叶乔木和针叶树,乔灌草结合形成高郁闭度的生态风景林。

(5)林中木屋体验区

该区位于金山,区域中心为金山绿林,建筑布局以金山绿林为中心呈放射状排布。各功能木屋空间完全独立,互不干扰,同时采用林中木栈道将各个木屋有机相连。既有利于服务的便利性,又为木屋间的相互交流提供了方便。使人们尽情游戏于天地之间。为山林增添不少野趣。

(6)果园采摘区

果园采摘区主要是由跌落式台地园组成,层层台阶随山型跌落,在台地上种植成片果树,形成果园,游客可以在此地体验采摘。

(7)垂钓休闲区

该区为垂钓休闲区,围绕中心水池设单人、双人、多人垂钓台、茅草廊、多功能花状平台等,游客既可尽兴垂钓。

十一、项目建设所需条件及各专项设计

1、巷口及山墙改造

老屋提升区主要是针对道路、山墙立面、巷口的改造。

道路提升主要是在现状道路两侧各加1m宽的人行道.这样可以减少人行与车行的相互干扰。人行道与山墙之间是绿化带。绿化带中种植行道树,行道树主要以枫香、银杏等落叶树种为主。搭配香樟、金桂等常绿树种,打造山头下村最美丽的主题迎宾大道。

巷口改造是在原有建筑与建筑的宅间出入口增加了门头。门洞宽为4.5m,高为3.5m。车子可以正常通行,基本满足消防要求。巷子的铺装采用了当地的块石。体现原始自然的乡村民居风情。

山墙改造主要是对原有建筑墙面进行美化。1-2层墙面均为青石贴面。3-4层为白色涂料。

2、民俗旧件展示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一个民族风俗习惯的产生和发展,总是受着生产方式、社会、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的影响。而山头下村的发展经过了漫长、曲折的历程;民俗展示区主要将山头下村的农耕文化“原汁原味”的展示。通过旧件的陈列,将先辈们那些被人们渐渐淡忘的往事全面展示出来,使我们感受到先辈们生活的情趣和劳作的艰辛,从而唤起民族的自豪感和对悠久民族文化的咏赞,唤起人们对民俗文化的珍惜和对往昔岁月的记忆。

第二篇:美丽乡村建设项目设计说明20130512

美丽乡村——天台山头下村规划设计

美丽乡村——天台山头下村规划

设计说明

一、规划背景

“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是浙江省委、省政府协调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与新农村建设的战略要求,是对“千万”工程建设的深化和提升。

《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2011—2015年)》(浙委办〔2010〕141号)和《台州市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意见》(台市委办〔2012〕1号)等意见中指出建设美丽乡村是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提升农民生活品质、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有力举措。全面实施县委“四大战略”部署,以“和兴家园、美丽乡村”为主题,围绕“四美三宜”的总体要求(即科学规划布局美、村容整洁环境美、创业增收生活美、乡风文明身心美,宜居、宜业、宜游),努力建设一批全省领先“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最终实现“村新、业兴、景美、人和”的目标。

本次天台县山头下村的村庄整治工程就在此背景下展开。

二、场地概况

1、项目名称:天台山头下村美丽乡村建设项目

2、项目地点:本项目建设地点为天津市宝坻区大唐庄镇东淀村。

场地背景资料:天台县隶属于台州市,因天台山而得名,位于浙江省东部、台州市区西北部。东连宁海、三门,西接磐安,南邻仙居,北界新昌,东西长54.7公里,南北宽33.5公里。天台地处浙东丘陵南部,山地占县总面积82.3%,人称“八山半水分半田”。

本案山头下村位于浙江省台州市天台县。该村北临雷马溪,东靠始丰溪,南依鲤鱼山和金山。

三、规划依据

◇《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国务院2012.01.13)

◇《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2011—2015年)》(浙委办〔2010〕141号)◇《台州市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意见》(台市委办〔2012〕1号)◇《公园设计规范》CJJ48—92 ◇《城市园林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 T 82—99 ◇根据项目需要调查和收集的有关资料和设计基础资料。

四、现状分析

现状调研与分析:

山头下村内建筑风格杂乱,绿化缺少整体规划,景观平淡、缺少文化特色与品味,公共游憩空间缺乏等问题较为突出。

公共基础设施缺失,由于缺少公共停车场,机动车乱停放导致公共空间愈发狭窄;道路两侧杂物堆放现象较多,卫生环境差;标识系统的种类不足,缺少一些必要的垃圾桶、景观标识牌等。

山村特色景观风貌逐渐消失,无论是景观绿化还是乡村单体建筑设计,其独具特色的山村风貌已无从体现。很多新建或者翻新的居民住宅盲目热衷于效仿城镇的建筑模式,随意选择材料与色彩,使得建筑风格与布局混乱,缺乏传统的淳朴自然的山村特色。

公共景观游憩空间的缺乏,村庄集中绿地少,绿地率低,村民公共游憩空间缺乏。无法提供可参与性强的旅游项目场地。

五、设计理念

山头下村规划设计以宜居、富民、和谐为重点,以“生态文明、美丽乡村”为规划主题,本着以人文本、农村地方特色、景观资源可持续利用等原则进行规划与设计,强调“人、建筑、自然”三位

美丽乡村——天台山头下村规划设计

一体,形成“可居可游”的理想生活环境,完善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完善村庄生态设施建设和生态空间景观建设,实现“品质提升、人村共美”。

六、项目建设指导思想

1、与现状相结合,合理的改造、开发。

与山村现状相结合,立足建设现状,满足美丽乡村建设的景观性、生态性、游憩性等综合要求,对不合理的因素加以改造,并增设必要活动场地、标识设施以及其他公共基础设施等,发挥自身资源优势,充分考虑其经济性和可操作性

2、开发“体验经济”

与山村旅游发展相结合,结合山头下村特色旅游资源,乡村景观营造改善地方村容村貌的同时,在提升农家经营的基础上,建设一批可参与性强的有特色的项目,开辟公共景观游憩空间,为乡村旅游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氛围。让观光者体验到“回归自然,健康为本”的感受,吸引城市观光者广泛参与到示范园的生产、生活中,增强农耕、民俗体验。

3、挖掘山村的地域特色,突出当地自然景观和乡村风味

与山村地域特色相结合,调查分析村民的生活、游憩特征,尊重山村的自然环境、建筑形式、生活方式、文化心理、审美情趣、民俗传统等地方文化。充分考虑传统生活方式的特点,延续文化脉络,突出地方特色,营造地方特色的乡土景观,展现山村自然风貌和风土人情。

七、项目规划原则

山头下村的建设规划,将秉承“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提倡自然循坏和自然生态,保护好生态环境,把资源开发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把可持续发展农业与乡村发展有机结合起米,实现产业化发展和生态环境相互可促进的良性循环。规划原则:

本项目总体规划建设方案坚持“以保护原生态为基础,保护环境第一、旅游开发第二、经济效益第三”为总原则。

1、生态性原则

山头下村自身的生产生活将更为注重生态方面的要求,保护和发展乡土物种,在建设过程中不对乡村产生不良影响。

2、经济性原则

总体规划、分步实施

最大的效果。

3、参与性原则

亲身直接参与与体验、自娱自乐成为当前的旅游时尚。山头下村在观光项目的设置上将充分考虑体现“参与感”、“体验感”,吸引城市观光者广泛参与到乡村的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多层面地体验农村生活的情趣,享受到原汁原味的乡村文化氛围。

4、特色性原则

特色是乡村发展的生命之所在,愈有特色其竞争力和发展潜力就会愈强,因此,明确资源特色,选准突破口,使山头下村具有更鲜明的市场特色。

5、多样性原则

鉴于人们在当今的休闲娱乐中将充分展现个性,设计在进行休闲观光规划中安排观光线路、方式、时间和消费水平上,将综合考虑多种方案,组织多样的休闲项目和线路供观光者选择。

八、项目建设战略

1.项目建设与分期

山头下村美丽乡村项目建设共分为四期

美丽乡村——天台山头下村规划设计

一期为启动期,包括入口形象区、服务接待区、山地新居区、宗族文化区、果园采摘区。

二期为拓展期,包括老屋提升区。

三期为成长期,包括乡村体验区、人口文化长廊、龙门堤坝景观带、龙马精神景观区、龙门观景台、沙滩烧烤区。

四期为完善期,包括山体林相改造区、民俗展示区、林中木屋体验区、原生态林区、垂钓休闲区。

九、总体布局

山头下村在结合现状用地特征的基础上,以“生态文明、美丽乡村”的理念和有关的设计原则为指导,形成了“一轴连三片,两溪汇龙门”的布局:“一轴”——串联“三片”的空间景观轴,以龙门观景台为起点,以鲤鱼山、金山为终点。使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紧密结合在一起。“三片”——乡村文化体验区、新村新貌提升区、山体民俗文化展示区。“两溪” ——两溪是指雷马溪与始丰溪。两溪环绕山头下村在龙门观景台汇聚。设计通过对该村文化的提炼及沿岸景观的提升。展示山头下村的风俗人情与精神风貌,营造优美宜人、富有山水灵性的自然景观。山头下村的规划设计围绕着以点带线,以线带面,点、线、面结合的形式,使整个山村形成一个完整的美丽乡村建设体系。

十、设计分区

山头下村规划总体分为三个区,分别为:乡村文化体验区、新村新貌提升区、山体民俗文化展示区。

10.1乡村文化体验区

(1)入村形象区

结合北面水系的优美,创造品味高雅的休闲环境,成为反映乡村文化面貌的窗口。该区在原有9棵松树的基础上,设计有增加了9棵松树,在松树下点缀景观石,或立、或卧。营造“九石十八松”的宏大气势。

(2)“龙马精神”景观区

“龙马”来源于雷马溪的“马”跟龙门的“龙”字。通过乘风破浪与力争上游来体现“龙马精神”。该区包含“力争上游”、“乘风破浪”、大水车等主要节点,(3)龙门观景台

龙门观景台位于山头下村东北角。雷马溪和始丰溪的两溪交汇处。该处设计了船形观景台和“龙门”,寓意山头下村村民,通过这里,鲤鱼跳龙门,发展的更好。

(4)乡村体验休闲区

该区主要包括竹林迷踪、阳光大草坪、儿童嬉戏池、如意岛、五谷杂粮、踩水车、油菜花迷宫的景观节点。

美丽乡村——天台山头下村规划设计

“阳光草坪”——在水上乐园的岸边就是阳光大草坪。该草坪是游客体验与接触大自然的场地。在草坪上可把该区的景色都尽收眼底。

“竹林迷宫”——在景观游憩片区之间开辟游步道,并以观赏竹子作为道路两旁的主景树种,下层植物采用紫竹、菲白竹、冷竹、南天竹等混植的方式,营造具浓郁乡土特色的街道景观。

“儿童嬉戏池”——主要针对青少年游客活动而设置,是以以前农村玩乐体验为特征,还原以前在外婆家抓鱼、捉虾、滚铁环等童趣体验场。

“五谷杂粮”——以“五谷杂粮”为主的“农耕田”。

“临水茶舍”——在如意岛一侧,开辟场地设置临水茶舍,静室幽憩,清茶缓啜,徐徐冲散胸中郁积的烦恼。犹如身在山林,清芬满怀,幽趣油然而生。

(5)老屋提升区

该区为山头下村的旧建区,设计通过景观改造来提升该区的形象。主要的提升内容有:建筑外立面的改造,宅间增加了门头,在该区的主要通道栽植行道树。选择枫香、黄山栾树作为行道树,沿线种植,搭配香樟、金桂等常绿乔灌木,打造山头下村标志性的主题迎宾大道。

10.2新村新貌提升区

(1)服务接待区

服务接待区位于入村口南侧,承载着该村的服务节点功能。该区主要包括酒店、食堂、停车场。(2)宗族文化区

该区位于山头下村中部,这里有一个古祠堂。满了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宗教文化色彩。本区利用现有丰富的人物、事物等资源塑造地方文化景观。

(3)山地新居区

该区块建筑根据原山地跌落的地形,采用层层跌落的布局形式。一条蜿蜒的小溪各家各户门前潺潺流过。溪水闪动着细碎的鳞纹,铺抖绸缎一般,水窜岩石,摇铃击磐似的,声声作响。

在铺装材料运用上选用乡土性建筑材料如天然石材、木材等体现原始自然的乡村民居风格。

10.3山体民俗文化展示区

(1)山体林相改造区

该区以常绿阔叶乔木为主,配以针叶树及秋色叶,乔灌草结合形成高郁闭度的生态风景林。(2)民俗展示区

该区以生态植被与自然风景为主,山坡上分布有台地花海、山顶上设置了平安钟亭与休闲茅草亭及旧件文化展示区,收集原农耕旧件及生活旧件作为展示,例如谷风车、石磨、石臼、等等作为民俗文化展示。

(3)果园采摘区

果园采摘区主要是由跌落式台地园组成,层层台阶随山型跌落,在台地上种植成片果树,形成果园,游客可以在此地体验采摘。

(4)原生态林区

该区位于山头下村的东南部,景区内生态环境良好,有大量的自然野趣环境,在此处沿坡向上开辟一道亮丽的透景线,将山下的景色一直延续到山顶,两侧宜建风景林带,以秋色叶为主,配以常绿阔叶乔木和针叶树,乔灌草结合形成高郁闭度的生态风景林。

(5)林中木屋体验区

该区位于金山,区域中心为金山绿林,建筑布局以金山绿林为中心呈放射状排布。各功能木屋空间完全独立,互不干扰,同时采用林中木栈道将各个木屋有机相连。既有利于服务的便利性,又为木屋间的相互交流提供了方便。使人们尽情游戏于天地之间。为山林增添不少野趣。

美丽乡村——天台山头下村规划设计

(6)果园采摘区

果园采摘区主要是由跌落式台地园组成,层层台阶随山型跌落,在台地上种植成片果树,形成果园,游客可以在此地体验采摘。

(7)垂钓休闲区

该区为垂钓休闲区,围绕中心水池设单人、双人、多人垂钓台、茅草廊、多功能花状平台等,游客既可尽兴垂钓。

十一、项目建设所需条件及各专项设计

1、巷口及山墙改造

老屋提升区主要是针对道路、山墙立面、巷口的改造。

道路提升主要是在现状道路两侧各加1m宽的人行道.这样可以减少人行与车行的相互干扰。人行道与山墙之间是绿化带。绿化带中种植行道树,行道树主要以枫香、银杏等落叶树种为主。搭配香樟、金桂等常绿树种,打造山头下村最美丽的主题迎宾大道。

巷口改造是在原有建筑与建筑的宅间出入口增加了门头。门洞宽为4.5m,高为3.5m。车子可以正常通行,基本满足消防要求。巷子的铺装采用了当地的块石。体现原始自然的乡村民居风情。

山墙改造主要是对原有建筑墙面进行美化。1-2层墙面均为青石贴面。3-4层为白色涂料。

2、民俗旧件展示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一个民族风俗习惯的产生和发展,总是受着生产方式、社会、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的影响。而山头下村的发展经过了漫长、曲折的历程;民俗展示区主要将山头下村的农耕文化“原汁原味”的展示。通过旧件的陈列,将先辈们那些被人们渐渐淡忘的往事全面展示出来,使我们感受到先辈们生活的情趣和劳作的艰辛,从而唤起民族的自豪感和对悠久民族文化的咏赞,唤起人们对民俗文化的珍惜和对往昔岁月的记忆。

第三篇:2、潜江市美丽宜居乡村试点村建设项目管理办法

潜江市美丽宜居乡村试点村建设项目

管理办法(试行)

为加快推进全市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实现建设项目管理常态化、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根据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统筹整合相关资金开展美丽宜居乡村建设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鄂政办发„2016‟66号),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一条 美丽宜居乡村试点村建设项目管理办法适宜纳入省、市、区镇处美丽宜居乡村建设试点的行政村。对规划编制、项目申报、项目审批、项目建设、项目监管和项目验收进行全程管理。

第二条 美丽宜居乡村试点村建设坚持政府主导,农民主体市场参与原则。加强政策引导,切实增强农民的主体意识,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变农民群众“要我建”为“我要建”。

第三条 美丽宜居乡村试点村建设坚持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原则。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立足现有条件和自身财力,采取“补短板”的方式,先建后补,以奖代补,不搞“一刀切”。

第四条 美丽宜居乡村试点村建设坚持规划引领,生态优

置设置统一的标识和公示牌,自觉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确保项目建设质量。

第八条 美丽宜居乡村试点村建设项目严格按程序管理,建档立卡。对美丽宜居乡村试点村建设会议记录、议事会议人员花名册、议事决议、项目申报审批表、项目评审资料、建设项目建议书、项目公示表、筹资筹劳登记表、社会捐赠登记表、招投标委托书、项目建设预决算、建设过程(前期、中期、后期)图片、项目验收报告等相关原始资料汇总,建立档案,规范管理。

第九条 美丽宜居乡村试点村建设项目经市美丽宜居乡村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批复后,要严格按照批复文件依法依规按程序组织实施,中途不得变更或调整。如确需调整或变更的,必须按程序报批,按批复意见执行。擅自变更项目建设地点、内容、标准和投资规模等问题,应视情节轻重,采取限期整改、通报批评、停止拨款、扣除奖补资金、取消试点项目等措施予以处理,同时报有关部门追究相关单位人员的责任。

第十条 美丽宜居乡村试点村建设项目,要选派村民代表全程参与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和验收。

第十一条 美丽宜居乡村试点村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应发挥村民理财小组、项目质量监督小组等村民自治组织的监督

第四篇:下良村“美丽下良”清洁乡村活动评比方案

桥板乡下良村(社区)环境卫生评比考核

实施方案

下良村各村屯(小组):

为有效解决我村(社区)各村屯(小组)环境卫生治理质量与群从积极性不高、环境卫生意识淡薄等难题,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扎实推进我村村容管理和环境卫生工作,确保“美丽乡村,清洁家园”落到实处并能确保其长期有效的推行,响应政府号召,全面构建 “美丽广西”、“美丽柳州”、“美丽桥板”,结合我村实际,特制定如下评比考核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开展“美丽乡村”卫生清洁行动,要紧紧围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积极探索农村垃圾清运和处理新思路和新方法,逐步实现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改善农村卫生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构建“美丽乡村”做出新贡献。

二、考核内容及标准:收试行标准进行;

检查考核按照柳州市 “清洁乡村” 农村村庄垃圾治理验检查人员:下良村包村村组成员,下良村村委,下良村卫生保洁员。由卫生保洁员自己比较打分。卫生总分100分,其中设施设备保持情况20分,焚烧炉的使用与垃圾的处理20分,保洁工作的落实20分,整体治理效果评价20分,水源垃圾处理评价20分。

1、垃圾治理设施设备维护情况(20分)垃圾桶,垃圾车的日常维护情况。

2、焚烧炉的使用与炉内垃圾的处理(20分)

焚烧炉使用情况、维护情况,炉周边垃圾,炉内焚烧后垃圾的处理情况,处理方法。

3、保洁工作的落实(20分)

⑴日常卫生保洁工作的落实,全村的卫生工作检查,“门前三包”的情况,一些主干道的卫生情况;比。

4、整体治理效果评价(20分)

⑵“清洁乡村”宣传活动的情况,群众的环境卫生意识评村屯整体清洁卫生情况。(垃圾集中定点收集堆放、及时清运处理;村庄道路两侧、公共地段、各住户房前屋后保持日常整洁;村庄周边低洼地内无积压垃圾堆,村庄“白色污染”基本消除;村庄周边河渠无垃圾漂浮物,无随意倾倒垃圾迹象。)

5、水源垃圾处理评价(20分)。村屯的水源卫生情况评比。

三、考核办法

考核采取月检查与不定期督查两种形式结合进行。

四、奖惩办法:

1、每月对各村屯环卫工作进行检查评比,获第一名的村屯,给予奖励 元,第二名的村屯,奖励 元;第三名的村屯,奖励 元。

2、每季度进行总评并排定名次,获第一名的村屯,给予奖励 元,第二名的村屯,奖励 元;第三名的村屯,奖励 元。

3、凡当季度卫生督查总评最后一名的村屯,予以批评。

4、凡被融安县级以上卫生督查通报的村屯,村主干应向村委会作书面检查,村委将对村主干和相关责任人予以批评。

五、配备保洁人员及卫生设备补助标准:

各村屯必须严格按照规定配备好保洁人员及卫生设备,按规定完成卫生工作的,村委将按以下标准补助:保洁人员每人每月补助 元。

六、本实施方案自2014年10月27日起实行。

下良村村民委2014年10月24日

学习是成就事业的基石

第五篇:XX村美丽乡村精品点建设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

XX村美丽乡村精品点建设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

XX镇作为辖区重点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责任主体,对项目的社会稳定风险承担控制化解的责任。结合XX镇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方案,组成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组,对XX村美丽乡村精品点建设项目进行了全面认真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形成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如下;

一、评估事项概述

XX村地处XX集镇周边、XX公路旁。小一型水库—XX水库位于境内。全村现有耕地面积XXXX亩,林地XXXXX亩。现有人口XXX人,XXX户,村两委干部X人(其中党支部委员X人、大学生村官X人),共有党员XX人,下设X个党小组,辖X个自然村,X个村民小组。主要经济作物是烟叶,自1987年开始种植。通过近几年的发展,村民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社会和谐稳定,XX一、二组美丽乡村建设点村容村貌显著变化。

美丽乡村精品点建设标准:完善村级活动场所建设,提升便民服务室、党员会议室及廉政文化室;新建老年活动室(新建一戏台)、留守儿童中心,绿化XX山。

基础设施建设:新建、改造、美化水渠;建立文化廉政墙。

实施效果:提升整村环境和氛围;稳固农业产业,党员带群众致富,带动农民增收50万元以上;加强党建带群建作用,进一步规范管理群众文化活动中心。丰富群众文化活动,完善活动场所建设,提升服务功能。

该项目惠及XX全村群众,项目需要200余万元,其中镇政府出资100万元,村委需要筹集19万元资金新建便民服务室。该项目存在建设资金筹措不足、村委负债的风险。

二、评估工作过程

一是成立组织。

成立XX村美丽乡村精品点建设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领导小组,组长由XX镇党委书记担任,组织委员、XX村支书担任副组长,从综治办、土管所、村建站、派出所抽调人员参与。二是制定方案。召开党委扩大会,研究成立了XX村美丽乡村精品点建设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组,制定XX重大建设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方案。三是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评估组多次召开村民座谈会,对村民提出的相关问题进行解答。评估工作组多次召开座谈会,针对项目启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问题、不稳定因素进行认真分析摸排,征求工作意见,讨论相关政策、方法。

三、评估结论分析

(一)合法性分析

一是该项目符合县、镇《发展总体规划》。

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等要求;

二是XX镇作为XX村美丽乡村精品点建设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责任主体,具有合法主体资格,对该项目的社会稳定风险承担控制化解的责任。

(二)合理性分析

XX村美丽乡村精品点建设有利于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发挥党员带头致富的作用,带动群众增收。该项目符合县、镇经济发展总体要求,XX村群众殷切期盼,是XX镇贯彻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

(三)可行性分析

一是XX村美丽乡村精品点建设有利于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发挥党员带头致富的作用,带动群众增收,有利于农村经济快速发展,顺应群众的殷切期盼,符合群众利益。

二是县委组织部及XX镇党委高度重视,强力支持,着力打造XX村美丽乡村精品点,也得到上级帮扶单位的项目支持。

三是规划科学。

XX镇投入20余万元委托新余市规划设计院对XX镇全境进行城乡一体进行规划,该规划切合实际,科学可行。

四是入户征求意见,召开群众座谈会和代表大会,为群众解疑答惑,使群众明明白白,得到了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四)可控性分析

一是该项目合法,项目建设上报相关部门批准,手续完备,程序完备,经过充分的可行性论证,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等法律法规进行规划建设,程序合法,手续齐全。

二是整个项目符合XX县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乡建设规划,决策民主,程序得当。

三是XX村美丽乡村精品点建设有利于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发挥党员带头致富的作用,带动群众增收,有利于农村经济快速发展,为农村经济繁荣奠定基础。

四是从规划设计、政策出台都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在群众中工作,征求群众意见,多次与相关部门及设计单位沟通,修改相关方案。

工作中严格按照“群众利益最大化”和“群众利益无小事”的工作原则,将群众利益诉求及时化解。项目科学、可行、可控,取得群众的理解支持。

四、评估事项存在的风险

(一)项目建设资金问题。

项目建设资金的筹集及使用监督。

(二)施工安全问题。

施工难,对原来的一些布局进行改变,在施工过程中还产生安全隐患,短期内对少部分村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不便。

综合分析存在的风险,评估风险等级C级。

五、应对风险措施和建议

XX村美丽乡村精品点建设得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也得到上级部门的强力支持,但是项目需要的建设资金还无法筹措到位,应对风险提出如下建议:

(一)严格基础设施施工质量,推选群众代表对施工全程进行监督,确保施工质量。

(二)建设资金的筹措和使用。

一是目前镇政府只能负担5万元,村委要负担19万元,要积极向上级各部门及帮扶单位争取项目资金支持,多方筹措,减轻村委负担,保证项目建设进展顺利。二是资金的使用在接受政府监督的同时成立村民财务监督小组,对资金利用情况进行监督,预防腐败,预防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发生。

(三)保障项目全过程社会稳定。

建立风险预警制度,对美丽乡村精品点建设过程中发生的不稳定因素进行排查,加强综合治理工作,加强应急处置能力,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各有关部门能够立即投入工作,现场处置,确保事态不扩大,把不稳定的因素的影响控制在最小范围内。采取预防为主的措施,加强矛盾纠纷排查,关注重点人群,将问题消除在萌芽状态。

下载山头下村美丽乡村建设项目设计说明20130512放文本最后word格式文档
下载山头下村美丽乡村建设项目设计说明20130512放文本最后.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