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巡回审判做法 效果 经验(写材料非常有用,都已经成型了)
关于巡回审判工作的做法效果和经验
一、具体做法
我院发扬巡回审判的优良传统,充分运用其灵活机动、亲民便民、群众易于接受的特点,将巡回法庭开进村委会、田间地头,不断充实拓展它的内涵、外延,使巡回法庭呈现出多元化解决纠纷的方式,最大限度地方便了群众,满足了人民群众的司法诉求,及时化解了各类矛盾纠纷。我院四个基层法庭自2010年8月以来,先后设立了6个巡回审判点,巡回审理案件183起民事案件,化解突发性事件5次,维护了当地社会的和谐稳定,为社会经济和谐稳定发展作出了贡献。
1、设立巡回审判点。以各个基层法庭的辖区为基础,一是民事案件较多的镇、村,二是乡镇驻地、人口聚居较为密集的村,三是距离法院、法庭较远,平时当事人不方便诉讼。
2、巡回审判点的管理。由分管基层法庭工作的副院长统一领导全院的巡回审判工作,四个巡回审判点开展巡回法庭工作,分别由四个基层法庭负责巡回审判的协调、车辆和其他必要的物质保障等具体工作事宜,巡回审判点的日常管理工作由各个基层法庭庭长负责。
3、巡回法庭权限。巡回法庭可在巡回办案过程中当场办理立案手续,代收诉讼费用。对符合法律救助的当事人,电话请示院长后,当场予以缓、减、免交诉讼费用。对疑难、复杂及重大案件,电话请示庭长、主管院长后依法办理;当场无法办理的,承诺具体期限,按期答复、办理。巡回审判工作原则上每月不少于两次,各个巡回审判点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4、巡回审判点主要审理以下七类案件:
1)赡养纠纷案件;
2)人身损害赔偿纠纷案件;
3)相邻关系纠纷案件;
4)民间借贷及简单债务纠纷案件;
5)比较典型、在当地有一定影响力的案件;
6、涉及老年人、未成年人权益保障的案件或一方或双方当事人因身体状况等原因不方便参加诉讼的案件;
7)其他法庭认为需要巡回审理的案件。
二、取得的效果
通过巡回审判工作,方便了群众诉讼,体现了“为民、便民、利民、护民”的司法服务理念,提高巡回法庭的司法能力和效果,方便当事人举证质证查明案件,有效宣传法律知识,促进人民群众提高法律意识,维护社会稳定。
村委会的干部最认可的就是,大量简易纠纷案件不进入诉讼程序,矛盾得到提前化解,减轻当事人诉讼成本,社会各界对法院的工作非常认可。”
三、巡回审判的一些经验
1、现场开庭——就地审理让调解更具时效性公信力
在矛盾纠纷发生地现场开庭,尤其是对相邻权、简易人身损害赔偿、赡养、小额债务等纠纷,巡回法庭会选择在纠纷发生地就地开庭,邀请当地群众旁听。群众心里明白,当事人也不能“虚构”案件事实,从而提升案件审理质效和社会效果。
参与调解活动的干部和旁听群众一致认为,法院把法庭开在离老百姓最近的
1地方,不仅方便了当事人诉讼,降低了诉讼成本,而且能够让群众直接了解案件事实真相,明辨是非,增强司法的透明度,提高群众法律意识。为此,当地群众给巡回法庭起了一个很好听的名字:田间地头的和事佬。
2、制度保障——让巡回法庭办案常态化高效化
实行巡回审判联络员制度。构建巡回审判联络网络,从本辖区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民调解员、综治人员、司法所人员、派出所人员、村组干部中,选取巡回审判联络员,负责巡回审判的协调、联络和调解工作,每个固定巡回审判点设联络员两名。
3、突出调解——让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充分结合。
一是要切实把庭审开到群众中去,尽量适用简易程序,采取简便做法,现场解决纷争,把调解工作贯穿于巡回办案始终,及时化解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二是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利用民间调解组织和民情信息网络,建立司法调解和人民调解的联动机制,与司法所、人民调解员强化诉调对接工作,增加互动,适当将案件由司法所、人民调解委员会先期调解,法官最后审查、把关,实现司法调解和人民调解的互促、双赢。三是把调解工作贯穿于诉讼每一个阶段,全力捕捉可调解因素,抓住时机促成调解。进行“送达调”,开展“答辩调”,启动“即时调”,开通“听证调”,主持“庭审调”,促成“庭外调”,组织“庭后调”。
4、诉调对接——充分发挥巡回审判的灵活性。
在解决纠纷的方式上,诉讼和调解良好的结合起来,各种因素齐动员,形成多管齐下的调解机制,促进调解工作的良性发展,密切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民陪审员、人民调解员以及村委会等基层组织的联系,适时邀请他们参加调解。同时,对于重大、敏感案件,积极向区委、人大汇报,争得支持,帮助协调各方面关系,形成调解工作的社会合力。从多层次、多角度发挥巡回审判化解矛盾、疏导争议的优点和长处,注重法律、社会效果的统一,推动巡回审判工作长效开展,促进社会关系和谐稳定。
元宝山区人民法院的巡回审判工作正向更纵深、更规范的方向迈进,相信在将来的工作中,在基层村委会组织、司法所、派出所的协调配合共同努力下,元宝山区人民法院的巡回审判工作将更上一层楼,为稳定大局,构建和谐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