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0年度农业工作情况汇报
康驿镇2010年度农业工作情况汇报
今年以来,康驿镇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把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放在全镇工作的首位,不断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基础地位,加快农业招商,努力促进农村工业化进程,狠抓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全镇经济社会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
一、加强龙头企业建设,带动产业化经营
近年来,我们明确提出要以工业理念指导农业,以市场手段经营农业,鼓励引导工商企业投资高效生态农业,以工业化的经营方式推动效益农业和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不断提高。在政策引导下,先后发展农业产业化项目四家,完成土地流转三宗2500亩,新成立农民合作社三家。山东济宁菱花集团在康驿镇麻窝村承包土地1500亩,进行高品质小麦种植,该企业运用先进的种植技术,全部采用自产的液态肥,作物苗齐苗壮、增加蛋白质、糖份、维生素的含量,增产极其显著。提高抗病、抗旱、抗涝、抗冻、抗重茬能力,激发植物多种生化霉的活性,增强免疫力,合理调控植物气孔的伸缩和细胞保水能力,提高抗逆性,该项目生产的小麦品种全部高价供应各大超市,产业附加值高。大沟村带领群众新建大拱棚近百个专门从事拱棚西瓜的种植,采用新式西瓜嫁接技术,瓜苗品质优良、抗病能力强,确保提早上市,抢占市场先机,市场前景广阔。目前该村专门成立了汶上县康兴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提高其抵御风险的能力。
此外,康驿镇还高度重视农业招商,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项目,拉长产业链条。年初引进了济宁新潮办公家俱有限公司,该项目作为中都木业的下游项目总投资5000万元,新建厂房8000平方米,新上先进家俱生产线6条,主要采用实木和密度板生产各类高档办公家俱,产品覆盖整个济宁以及周边地区,年可完成销售收入1亿元,实现利税800万元以上,有效安臵农村剩余劳动力120余人。近期引进凌志木器加工项目,该项目总投资3000 1
万元,主要采用实木进行工艺品的制作,年可实现销售收入5000万元,实现利税700万元。同时我镇利用农业闲臵资产引进济宁客商注册的汶上汇鑫牧业有限公司,现已存栏奶牛1100头。
二、搞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保障群众基本生产生活
(一)兴修农田水利,保障农业生产
今年以来,重点对康西方田、凡章方田、大唐标准粮田的近
四万亩耕地中的灌溉设施进行了集中检修,共投入资金近10万元,重点用于对机井房的维修、变压器的改造和排涝沟渠的疏通,进一步提高防汛抗旱的能力,保障农业增产增收。
(二)大力实施饮水安全工程,保障群众安全用水
为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
见》,落实山东省《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0年)》确定的重点工作,加快农村改水进程,改善农村环境卫生,保障农村饮水安全,康驿镇结合本镇实际,在村村通自来水的基础上实施了饮水安全工作。建立了覆盖全镇的农村饮水水质卫生监测网络,对全镇七个供水站全部建立了饮水安全应急预案,各村明确一名水质监测员,发现异情及时向镇水利站报告,保障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供水质量和卫生防病效果。
(三)积极做好防汛工作,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针对今年雨水偏多的特点,在汛期来临之前制定防汛责任制,做到了早动手、早准备、早预防。要求各村都要建立健全防汛工作领导小组,明确领导职责;落实了防汛岗位责任制,协助各村及时清理排洪沟的垃圾,做到汛期排水畅通的标准。做好防汛值班,不管昼夜,及时向领导提供雨情、水情、灾情,做到无漏岗的现象。
三、扎实推进林权制度改革,不断扩大林业种植面积
我镇林改工作于2010年4月正式启动,先后成立了镇、村两
级林改工作领导小组,召开动员大会,制定并下发了林改工作实施方案,建立领导干部包管区,机关干部包村的包保责任制,形成了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抓、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的工
作格局。按照 “试点先行、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原则,以点带面铺开全镇林改工作。通过召开会议,印发林改明白纸,粉刷标语、悬挂横幅等形式,广泛深入地宣传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重要意义和各项政策措施,大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林改、支持林改、理解林改、参与林改的良好氛围。在工作中我们注重加强档案管理和外业勘界工作。坚持档案归档工作与外业工作同步进行,指定专职管理人员,设立专柜集中管理,不断规范林改档案管理工作。截至目前,全镇共投入资金十万余元,实现林改面积8142亩,305份合同已审查完毕,完善率100%,已完成外业勘界面积744亩。目前,全镇林改工作正积极、平稳、顺利推进。
在加快林权改革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农田林网建设,截止目
前我镇以发展农田林网3000亩,成活率达95%以上,其中用材林产值达0.81亿元。加快绿色通道建设,正在积极与群众做土地流转工作,争取明年初高标准完成补植任务。为贯彻落实“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森林防火工作方针,有效预防和扑救森林火灾,保护森林资源,专门制定了森林防火应急预案,预案按照以人为本,安全防范;预防为主,健全体系;分级响应,分级负责;快速反应,及时有效的原则,建立健全精简、统一、高效的组织领导和指挥体系,强化应急回应的机制,确保森林防火万无一失。
四、高度重视畜禽防疫工作,确保畜牧养殖业稳步发展
在畜牧兽医工作中康驿镇坚持“加强领导、密切配合、依靠科
学、依法防治、群防群控、果断处臵”的方针,推动畜牧业发展,全面完成了年度畜牧兽医工作任务,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能力不断加强,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提高,基础设施和机构队伍建设不断完善,总体呈现出了持续稳定发展的好局面。今年以来,全镇生猪存栏4.83万头;牛存栏4510头,其中奶牛1100头;羊存栏2.03万只;獺兔存栏1.4万只;禽类存栏57.8万只,其中蛋鸡33.57万只,肉鸡8.52万只,肉鸭14.53万只,鹅1万只。新建规模兔场3家,改扩建标准化养殖场2处,现有规模养殖场83家,其中万只以上蛋鸡场6家,2万只以上肉鸡场2家,3万只以
上鸭场3家,2千只以上免场8家,300头以上猪场13家,牛场5家,其中奶牛场一处,散养户3216户,动物疫病防控率达到100%(不含近期补栏),畜牧改扩建标准化养殖场两处,乡镇动物重大疫病防控免役率100%。档案规模完善,防控责任落实到位,动物疫病监测组织健全。
(一)免疫工作。
以春防、秋防为重点,扎实开展重大动物疫病免疫工作。2010
年,全镇生猪应免3.2万头,实免猪瘟疫苗10万毫升,猪口蹄疫疫苗19万毫升,猪高致病性蓝耳病疫苗19万毫升,免疫率均为100%;家禽应免51.6万只,实免禽流感疫苗71万只,免疫率达100%。重大动物疫病的免疫密度全部达到规定的目标任务。
(二)畜产品安全整治工作
坚持抓好动物和动物产品检疫、动物防疫监督及兽药饲料监
督管理工作。加强了活畜禽和屠宰畜禽的检疫监督。切实抓好兽药、饲料监察、种畜禽管理、农贸集贸市场管理、疫情监测等监督执法工作。积极开展抽检兽药样品、查处违章经营活动、查没假劣兽药、抽检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等工作。
(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
1、集中开展消毒灭源。今年我镇已经进行了两次全镇性的大
消毒,免费发放消毒药1.5吨,累计消毒面积11.1万平方米,有效预防了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2、明确防控责任。为切实落实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措施,我镇
年初就制定了防疫人员工作责任,把防疫工作职责落到实处,以强化防疫人员工作责任心。同时,与主要规模养殖场分别签订了动物防疫责任书,把重大队伍疫病防控的各项责任进行细化,确保各项责任措施落实到位。
五、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建设,不断提高农机三率百分比
不断提高农业机械化建设,进一步解放农村劳动力,截止目
前,全镇农机总动力达到6.77万千瓦,拖拉机保有量686台,其
中大中型拖拉机385台。全年实现机整地8.5万亩,机械播种7.0
2万亩,机械深耕施肥5.97万亩,机械收获6.67万亩,驾驶员持证率98%,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入户率,90%,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检审率,90%。
(一)积极做好农机推广工作
为突破制约我镇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瓶颈,今年的农机工作紧紧围绕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来进行,结合全镇秸秆禁烧的大形势,重点对小麦收割机、玉米精量播种、玉米机械收割、还田机械、深耕机等进行的普及推广,今年共新上小麦收割机35台、玉米精量播种55台、玉米联合收获机20台、免耕播种机18台,为全镇农业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二)成立农机专业合作社,搭建农机技术交流平台
为较好地解决“机械找市场难”和“农民找机械难”并存问题,建立起连接小农户和大市场的纽带,我镇加强了对农机专业合作社的政策扶持力度,由镇政府组织注册成立了康发农机农民合作社,促进了农机服务产业化的发展。通过加强农机合作社社长和社员培训,组织农机站长、合作社负责人到嘉祥县进行了考察学习,进一步拓宽了视野。加强协调服务,组织和帮助合作社大力开展跨区作业、合同作业和订单作业,推进农机作业规模化,扩大作业市场份额,不断提高经营效益。做到了规范与发展同步,并采取上门宣传指导、现场服务等方式,不断提升合作社机械的挂牌率、检审率及驾驶人持证率。
六、当前农业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农村生产力水平低,科技投入不足。大多数农民缺乏科学、法律常识,科技文化素质不高,没有开拓创新的本领。农民生产仍然传统化、原始化、单一化,与现代农业发展相差甚远,生产的产品仍然基本上是自产自销,商品效益低下。农业投入不足,农产品科技含量低,科技贡献率低。
二是农业发展深度和广度不够,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以户为基础的小农生产,由于分散、小规模的家庭承包经营,受传统农业经营方式束缚,不能适应农业大生产、大流通、大市场的要求,缺乏规模效益和市场竞争力。农产品加工滞后,缺乏精深细加工,不能赚到作为农产品大头的高附加值。
三是农业产业和农产品结构不合理。传统产业仍占据农业主导地位,缺乏规模经营,集约化程度不高,农产品生产成本难以降低,致使农业生产呈粗放低效运行。
七、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加大农业招商力度,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是一、二、三产业的结合点,是产业化经营的火车头,他们的带动能力直接决定着农业产业化的进程和成效。要依托我镇的资源优势进一步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力度,引导有条件的企业进入农业领域,开发特色种养业和农产品加产业,充当产业化经营的龙头企业。支持现有的农业产业化企业组建企业团体,增强竞争能力。
二是创新农业产业机制,提升农业企业形象。运行机制是农业产业化体系有序运转的“软件”,要建立起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稳定的利益连结机制,进一步完善公司+基地+农户、经营大户+农户等多种连结方式;要大力培育农民自己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增强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并运用政府的调控职能,确定具有区域特色和规模效益的农业产业化区域,切实发展农业产业化主导产业、重点龙头企业和拳头产品。
三是强化农业社会化服务,保障农业产业化经营。以农业产业化经营为契机,以农村各种专业合作组织为基础,依托政府职能部分,大力发展市场化服务组织,逐步建立起网络完善、功能互补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第二篇:农业工作汇报
某区农业工作汇报
我区位于XX市西南部,XX河发源地,距城区33公里。全区总面积182.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5500亩,林地面积22.4万亩,山核桃6万亩,毛竹1.7万亩,元竹6000亩。辖4个村委会,1个居委会,115个村民组,总人口15000人。2007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3.6亿元,财政收入577.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980元。1-10月份,我区按照十四届二次人代会的要求,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一主题,深入贯彻学习十七大精神,开拓创新、与时俱进,各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胜利。经初步统计,前三季度,全区完成农业总产值7814万元,同比增长9%;完成工业及第三产业总值15087万元,同比增长30%;完成财政收入310万元。
一、围绕农民增收,加快现代农业进程
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健全农业技术推广、农产品市场、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动植物病虫害防控体系,强化农业生产及发展的抗逆能力,顺利度过了年初的特大雪灾;切实保护耕地,改造中低产田,推进种植机械化水平;加快农业科技化水平,邀请市有关单位到各村巡回培训指导,利用科技活动周大力宣传农业科学技术;华瑞公司在去年花林畈基地养殖的基础上,扩建养殖规模至600余亩,丰富养殖种类,同时,引
进增氧机械100余台。目前,该基地的南美白对虾、罗氏沼虾、大闸蟹、花白鲢等渔业养殖销售状况良好,产值可望达800万元。
二、依托优势产业,推进农业结构调整
我区充分依托资源优势,立足特色产业,不断优化农业生产布局,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快以山核桃和毛、元竹为重点的经济林发展,新增经济林800余亩;重视种植产业的发展,中药材基地面积达1500余亩,香菇种植量进一步扩大达40万棒;将苗木盆景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引导种植户扩大种植规模,优化管理模式,提升产品档次;壮大周湾、东田养殖基地规模,强化对养殖户的扶持和服务力度,新建标准化养殖小区2个,新增禽类养殖户6户,禽类总出栏量达150万羽;加强防疫队伍建设,强化动物防疫及检疫,春防工作我区名列全市第一,秋防工作正扎实推进。经过近年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调整,初步形成我区东部山核桃产业,中部苗木盆景、中药材种植业,西部养殖业的农业产业格局。
三、突出基础设施,加大新农村建设力度
继续实施“村村通”水泥路延伸工程,庄南路路基建设即将完成,壬赵路、龙洋路分别完成水泥路面浇筑工程总量的60%、70%。环境整治工作有序开展,聘请了清洁工常年进行环卫保洁,区村面貌大为改观;高度重视水利兴修、防汛抗旱工作,制定防汛工作方案和应急预案,落实防汛物资,巩固、强化农田水利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确保了汛期的平安度过。今年以来,区村共投入资金28万元,完成水毁工程9处,修建水渠850米,清理山体塌方4处600方,清理河道
2000余米,主岭脚、锦乔2处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已验收并投入使用,汪洋坞工程即将完工;08年,我区确定了锦合、金角山、汪洋坞等8个整治点,申报了1个市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枫山村。截止日前,区村共投入资金50余万元,农户投入义务工近500个,新建沼气池40口,改厕35口,新建垃圾池20口,垃圾焚烧炉1座,清理垃圾240吨,硬化“户户通”道路2900米,亮化路灯38盏,绿化园地1200平方米。
四、紧抓部门工作,推进各项改革深入
圆满完成了第七届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依法选举出17名村两委干部,多措并举强化培训学习,不断提高新一届班子为民服务的能力;继续巩固农村税费改革的成果,加大涉农补贴力度,及时完成全区4674户农户的换卡发放工作,共兑现各类涉农补贴资金230余万元;全面完成了我区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工作,全区水稻参保覆盖率达95%,完成能繁母猪投保53头;加强农村党组织和村级机构建设,健全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的服务功能。建成区行政服务大厅,实施政府信息公开网络工程,建立健全电子办公网络。
五、围绕和谐甲路,统筹社会事业发展
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兼顾、和谐发展。总投资260万元的中小学教育园区项目已破土动工,投资2万元的集镇路灯亮化工程已建成使用;4个村级卫生室建设已全部完工,枫山村综合办公楼、司法所和国土所办公楼均将于年底建成,区文化站和文化活动中心正在积极组建;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顺利完成了奥运火炬的安保工作和山核
桃的护秋工作;高度重视信访工作,成功调处了由市领导督办的桂氏重大信访案件;扎实推进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加大经费投入,进一步落实了“村为主”工作机制;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扎实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及时兑现低保、五保和各类救助资金;面对年初的特大暴雪冰冻灾害和“5.12”汶川地震大灾难,全区上下众志成城,积极开展除雪抗冻、生产救助、灾后重建和向灾区捐款系列活动(我区共向震区捐款26余万元);认真组织各类团体活动,学校、共青团、妇联、残联等团体组织的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
年内,我区将进一步统一思想、抢抓时间,按照岗位责任制目标考核的要求,全力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力争完成年初预期的目标任务。明年,我们将紧紧围绕“决战十一
五、建设新甲路”的总体目标,牢牢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筑牢环境和招商引资“两大”平台,加大新农村建设、社会事业、村居发展“三个”投入,推进生态旅游、和谐社会、文明创建和基层组织建设“四项”工作,为实现“全省率先小康、构建和谐宁国”,建设全面小康型、生态园林式的西部中心集区,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第三篇:农业工作汇报
农业工作汇报
(2005年6月13日)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农业厅的大力指导支持下,我局以中央“一号文件”和省、市农业和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为指针,以农民增收为核心,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运用工业化理念,发展优质专用粮食生产,加快畜牧大市建设步伐,全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努力提升农业“四化”(主导产业产业化、生产技术标准化、管理服务组织化、市场销售品牌化)水平,农业和农村经济逐步走上了良性、持续发展的轨道。
夏粮生产基本稳定,全年粮食生产形势向好。坚持“稳定面积、突出优质、依靠科技、提高单产、确保总产”的思路,落实粮食直补、农业税免征等优惠政策和病虫害防治,良种统繁统供等技术措施,实行粮食生产县区行政首长负责制,促进粮食生产,全市粮食生产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今年全市夏粮播种面积304万亩(已收获257万亩,达84.5%),预计总产74万吨,较上年减产0.54%,较前五年平均值增长9.9%。春播粮食作物83万亩,玉米65.5万亩,地膜玉米48.43万亩,分别比上年增长6.98%、7.33%和27.94%。计划夏播秋粮200万亩,已播162万亩,占81%。全年570万亩粮食播种任务有望超额完成。
畜牧大市建设迅速推进,支柱产业作用日益凸现。按照“一个主体(以奶牛为主体)、三大品牌(开发秦川肉牛、布尔肉羊、莎能奶山羊三大品牌)、六项重点(重点抓好良种建设、饲草饲料、龙头企业、规模养殖、防疫体系、技术服务六项重点工作)”的思路,下任务,定措施,抓落实,不断加速畜牧大市建设进程。预计到6月底,全市牛存栏49.1万头(其中奶牛13.8万头、肉牛35.3万头),羊72.9万只,生猪80.2万头,家禽存栏762.9万只,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8.8%(21%、4.5%)、8%、7.1%和8.76%;出栏牛8.76万头、羊18.7万只、猪52.4万头、禽338万只,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4%、7.1%、8%和7.6%;肉、奶、蛋产量分别达到6.3万吨、12.8万吨和1.68万吨,同比增长6.1%、9.8%和3.8%。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新增部分的31.1%来自畜牧业。畜牧业已成为我市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
果蔬产业逐步壮大,特色产业标准化步伐加快。全市果园面积76万亩,其中苹果54万亩。播种春夏蔬菜14.2万亩,同比增长9.15%;栽植线辣椒20.5 万亩,同比增长4.35%。以2.6万亩太白山无公害蔬菜和1.5万亩陇县无公害线辣椒基地建设为重点,制定技术规范,引进新品种,科学使用化肥,推行标准化生产,蔬菜、辣椒长势良好。同时,种植日光温室大棚菜3500亩,同比增长6.06%。
农民增收环境进一步好转,现金收入持续增长。大力推行涉农价格、收费公示制、农村义务教育“一费制”、涉农案(事)件查处责任追究制等四项制度,有效遏制农民负担反弹;宣传贯彻落实《农村土地承包法》、农业部《关于加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征地补偿费监督管理指导工作意见》,稳妥解决和纠正农村土地承包纠纷,维护农民合法权益不受侵害,推广农业机械,改善动物防疫、小麦病虫害防治等基础条件,抓好6个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建设,为农民搞好生产、参与销售、增加收入提供良好环境。上半年,农民人均现金收入预计达到1100元,同比增长9%。
我们的主要工作是:
一、以中央“一号文件”为重点,深入宣传富民惠民政策,努力构建有利于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支持体系。
“一号文件”是“两个趋向”的具体化举措,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福音。文件下发后,我局坚持做早、做细、做深、做实,把政策原原本本交给群众,把文件附加的信息传达给群众,用政策调动群众积极性,发展农业生产力。做早即于春节前组织机关全体干部和局属单位党政领导学习研读,深刻领会精神实质。做细:即将3000本中央“一号文件”读本和40盘录音带利用机关同志回农村过年的机会送到了各县区农业局,并督促其于节前把资料送到农民手中。正月十三又组织局属7个单位60多人在陈仓区周原镇营子头村古庙会上宣讲“一号文件”,发放“一号文件”读本1000多本、科技资料10000多份、《农民致富实用技术读本》200多本。做深:即在广泛宣传的基础上,组织市属14个事业单位包县(区)、县(区)干部包乡(镇)、乡(镇)干部包村、组,既宣讲“一号文件”,也宣传农业科技知识、省、市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今年农业重点工作、春耕生产有关知识,以“一号文件”宣讲为契机掀起春季农业生产热潮。做实:从会议开始,务实不务虚,将一年一度的农业工作会改为有各县区农业(畜产、果业)局长及所属单位负责人、省市良种中心负责人、部分乡村干部和种养加销大户代表、局属单位党政领导300余人参加的农业工作暨农业信息发布会,在提出农业工作目标任务的同时,当会发布农业信息60多条,使农业一线的同志了解市场,掌握市场,搞好工作。
二、以小麦良种统繁统供为主要抓手,认真落实粮食丰产措施,确保粮食安全
首先,要求县区农业局长牢记确保粮食安全是自己的第一责任和小麦良种统繁统供是抓好粮食生产的第一重要措施的“两个第一”观点,把粮食生产放在与农业结构调整、农业产业化同等重要的位臵,周密安排,经常督查。把小麦良种统繁统供作为首要丰产措施,从三夏开始,从小麦穗行圃、种子田抓起,细化统供办法,抓好宣传落实,强化组织管理,扎实细致地做好第一项工作,确保全市180万亩统供任务圆满完成,确保全市粮食安全。目前,14.2万亩“三田”基本收获完毕,可提供良种4.3万吨,180万亩秋播用种有了可靠保障。其次,抓好田间管理。针对今年小麦群体偏大、稠旺田块多、叶蘖生长不配套的问题,动员群众狠抓以疏稠控旺为中心,以抗旱保墒为重点的田间管理,打好丰产“架子”。全市开展冬春灌180.1万亩,追肥220.5万亩,中耕锄草167.1万亩,化学锄草141.7万亩。第三,狠抓病虫害防治。今年麦油病虫害偏早偏重发生,为此,及早设立了56个监测点,严密监测病虫害发生流行动态,组织群众统防统治,有效控制了病虫害流行蔓延。全市共防治麦油病虫害1303.4万亩次,占应防面积的90%以上。第四,抓好三夏生产,全市夏收任务和秋粮播种均过80 %。
三、以创新产业工作机制为动力,整合科技资源,强力推进农业主导产业进一步壮大
农业市场化的加速推进和农业行政机关职能的转变,使农业干部“有劲使不上”,而培育主导产业,适应市场竞争又势在必行。为此,我们通过调研,决定围绕小麦、玉米、苹果、猕猴桃、蔬菜(食用菌)、线辣椒、奶牛、肉牛、羊(布尔羊、莎能奶山羊)产业化开发和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建设等10个方面,打破地域、所有制和单位界限,抽调市聘专家、政府特贴专家、拔尖人才、科技带头人、有关事业单位技术人员和相关产业的龙头企业、合作经济组织的负责人等60多名人员,组建10个专业组,按照产业化运作系统,调查研究主导产业(品种)现状、问题和发展对策,探索加快农业主导产业发展的新机制。每个工作组由局分管领导(牵头),局属单位领导任组长,首席专家和有关技术人员参与,明确职责,分工协作。目前,10个专业组已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完成了专题调研报告初稿,正在修改完善。其次,继续开展农民科技文化教育活动。主要抓了农业管理干部、科技人才和农村劳动者三个层次培训。目前培训农业管理干部和科技人才233人次,培训农村劳动力45.5万人次。重点实施千名高级农民 培训计划,从今年起每年培训高级奶农、果农、菜农各120名,三年累计培训1000名以上,使接受培训的农民达到高级农民技术标准,既能直接从事种养业挣钱,又能够输出技术挣钱,同时还能辐射带动其他农户,实现劳务型普通农民向劳务技能型高级农民的转变。今年已开办高级奶农培训班5期,高级果农、菜农培训班6期,注册学员400名。第三,扶持农技人员领办示范园。按照“政府引导、农科人员领办(创办)、农民参与”的思路,实行“三放宽、三不变、三优先”,即放宽管理权、经营权、经营项目审批条件,保持工资、隶属关系,福利待遇不变,优先在机构改革中招聘留用、晋升职称和评定岗责优秀、外出进修学习、提供启动资金等优惠政策,扶持农技人员领办创办示范园。这一措施的落实极大地调动了农技人员的积极性,也有力地推动了当地主导产业的发展。领办(创办)示范园的农技人员已经成为农民致富的“活财神”。全市28名市、县农业科技人员领办科技示范园24个,引进、示范、推广新优实用技术150多项,制定各类农作物生产技术规程、标准10多项,创新生产技术20多项。第四,选聘农业专业科技带头人。为了营造科技人员成才的良好氛围,我局去年在市、县农业事业单位直接从事农业科研、推广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中开展了专业科技带头人选聘工作。根据《宝鸡市农业各专业科技带头人管理方法(试行)》,坚持“公平、公正、公开、择优”的原则,按照申请、初选、答辩、考察、公示、审批等程序进行。经过专家评审、量化打分、综合考核,最终聘任了12名人员为良种繁育、作物栽培、蔬菜栽培、果树栽培、蚕桑生产、植物保护、土壤肥料、畜禽养殖、饲草饲料、疫病防治、农村能源等专业科技带头人。对专业科技带头人,由我局组织选定,统一聘用,进行考核,动态管理。聘用期间,按人按发给一定数额的津贴,优先晋升技术职称,优先安排主持重大科技项目,优先安排到国内外有关科研院校培训进修,安排参加全市有关农业会议,参与重大农业科技项目调研、论证和决策。12名专业科技带头人受聘后,组织本专业技术人员学科技,用科技。形成了良好学术氛围;12名专业科技带头人自身也得到了锻炼提高,先后参与省、市农业项目、课题10多个,撰写科技论文、科普文章20多篇,有2名同志被推荐为宝鸡市有突出贡献拔尖人才。第五,狠抓农业信息体系建设。开通奶牛120服务热线,完成了金台、岐山、麟游、扶风4个县(区)农业信息网站建设,落实农业信息“进村入户”终端36个,培训农村信息员50名。农业信息化逐步走上了稳步发展的轨道。
四、以项目建设为载体,千方百计引进和培育强势龙头企业,努力提升农 业产业化水平
抓好在建项目的管理工作。按照项目管理规定,定期组织人员逐个检查,督促加快进度,保证工程质量。全市在建的21个项目,总投资5806.16万元,截至5月底共完成投资3059.4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52.7%。其中陈仓区、岐山县、凤翔县、陇县四个县区的动物防疫冷链体系建设和高产奶牛繁育中心5个项目已经竣工;8个项目已经过半,其余正在抓紧建设。
抓紧项目申报、争取,于2月份组织申报农业部第一批财政支农项目11个,有7个项目通过省厅报部;4月份,根据农业部农业国债项目投资指南,及时组织申报项目9个,有5个项目通过省厅报部。
狠抓农业产业化项目的招商引资工作。以提供优质服务、方便企业、促进双赢为出发点,以诚信、公平为宗旨,帮助企业解决问题,诚心实意招引客商投资,提高宝鸡农业产业化水平。积极推广老牛、大成、红果和大红袍等四种模式,帮助龙头企业发展订单农业30.6万亩,同比增加6.8万亩,解决加工企业缺少原料、营销企业缺乏基地或基地规模不大的问题。组织召开了全市信贷支农工作座谈会,对信贷“两难”问题进行调查,落实信贷规模16亿元。为阜丰公司等重点龙头企业提供服务,组织召开原料供需和基地建设座谈会、申报省级和国家级重点项目、举办企业发展战略培训会,促其尽快做大做强。通过一系列实实在在的扶助措施,农业产业化项目进展顺利。全市60个重点项目之一的宝鸡市畜牧小区建设项目已完成投资85%以上,秦宝牧业集团招商项目主体工程基本完工,预计10月份可投产;扶风鼎鑫肉制品有限责任公司项目开始地面施工;蒙牛宝鸡基地项目达成意向,即将正式签订协议。截至目前,全市千万元规模以上加工龙头企业27家,年销售额14.2亿元。注重营销龙头企业的培育,拟在市区建设宝鸡市优质农产品交易中心,在近郊建立加工、储藏和物流配送中心,在县区建立20个生产基地,在市区建立100个连锁店,并开展网上销售。目前,该工程已进入施工阶段,计划8月底建成投入营运。
五、以创优增收环境为目标,强化农资市场监管,保障农业和农村环境健康发展
宣传造势。根据全国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动员暨毒鼠强专项整治电视电话会议要求,于3月7日至13日,以“放心农资下乡、维护农民权益”为主题,在全市开展了“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宣传周活动,举办各类现场咨询活动77场次,出动宣传人员457人次,发放明白卡、宣传资料10.4万份、录音带57盒、光 盘114张,接受咨询群众人数3.3万人次。组织干部、技术人员参加农资监管远程教育培训380人次,收看放心农资与维权知识电视专题27.1万人次,收听广播讲座31.4万人次,为规范农资市场秩序创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专项治理。春播备耕之际,印发了《关于开展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的通知》,制定了2005年全市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实施方案和种子、农药、肥料、饲料、兽药、农机市场6个专项治理工作方案,并积极会同工商、质监、物价等部门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共查处涉农案件20余起,案值近20万元;没收违法所得及行政罚款5万多元,其中没收各类不合格种子1258.5公斤,化肥274吨。
专题督查。3月28日至4月8日,随市政府组成的4个检查组,对全市12个县区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进行检查,听取群众意见反馈,弥补治理死角,督查重点案件,促使农资市场秩序进一步好转。上半年农资供应充足,品种丰富,质量提高,满足了农业生产需要,农民群众普遍比较满意。
上半年,我局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上做了一定工作,但与省厅和市委、市政府的要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主要是:信贷资金投入不足,农民发展生产、企业扩大规模困难重重,农业向产业化推进的步伐艰难;农业“七大体系”建设投入太少且资金到位缓慢,农业基本条件改善步履迟缓,农民致富、增收难度增大;主导产业行政区域性明显,规模仍然偏小,缺乏竞争优势。
下半年,我们将按照省厅和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变压力为动力,变挑战为机遇,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尽力创造条件,集中精力抓好主导产业培育、秋粮生产、小麦良种统繁统供、畜牧大市建设、阜丰、鼎鑫、蒙牛项目建设等大事,全面完成全年农业生产任务,实现宝鸡农业和农村经济新跨越。
第四篇:关于全县农业农村工作汇报
关于全县农业农村工作汇报
今年以来,全县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抓手,以落实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强力推动产业、生态、组织、文化、人才振兴,使全县农业农村工作呈现出稳步发展势头。
一、重点工作推进情况
在产业兴旺方面,新建成高标准农田4.5万亩、硒砂瓜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13万亩,巩固提升永久性蔬菜基地5个8600亩、农业部蔬菜标准园3个、供港蔬菜基地8300亩。牛一、兴垦万头标准化奶牛场完成年内建设任务,在贫困地区打造牛、羊养殖示范村6个。成功举办第二届枸杞产业博览会,提升新水农产品加工园区和枸杞加工城示范功能,支持全通、玺赞、天仁等企业开展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培育创建四星级休闲农业示范点2个、自治区三星级休闲农业示范点2个。**县电商产业园等建成运营,县乡村三级电商物流服务体系功能日趋完善。在生态宜居方面,全县新硬化道路xx.7公里,实施生命安全防护工程58公里,新水路被评为20xx全区“最美农村路”。铺设农村人饮管道1128.65公里,重点解决余丁乡等8个乡镇8966户31381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完成人工造林1.05万亩。集中饮用水水源地水质保持在地下水Ⅲ类,积极创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示范县,已铺设污水管网26公里,改造新建污水处理站14座。2个特色小城镇、4个美丽小城镇、9个美丽村庄项目已全面开工建设,完成危房改造2082户,农村厕所改造1768户,组建城乡环境清扫保洁公司,对乡村环境卫生和垃圾定期清扫。搬迁关停恒泰元养殖场,全县67家规模养殖场已建成治污配套设施61户,新设立残膜回收点2个,促成宁夏祥鑫隆工贸有限公司建成造粒生产线1条、农膜生产线2条。农村义务教育“改薄”工程进展顺利。扎实推进健康乡村建设,全面落实14类54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任务,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居民20.68万人。在乡风文明方面,推荐全国、区、市道德模范42人,举办第四届“最美杞乡人”颁奖典礼,开展书法等非遗项目进校园,枸杞膏制作技艺等3项技艺荣获第五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为全县32个川区行政村文化活动中心配送活动器材和阅览桌椅,开展广场文艺演出22场,评选表彰好媳妇好婆婆、文明家庭、移风易俗示范户、脱贫攻坚示范户、优秀红白理事会等共1xx户。在治理有效方面,深入实施“三大三强”行动和“两个带头人”工程,培育致富带头人551名、村级后备力量402名,对33个软弱涣散村党组织全部按照“一村一策”进行整顿。认真做好第三轮驻村工作队选派工作,选派驻村第一书记41名、驻村工作队员82名。12个乡镇131个村在民主决策议事上全面推行村民代表会议制度。建立完善县、乡镇、村(社区)三级矛盾纠纷滚动排查机制,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活动,调解各类纠纷898件,调解成功854件,涌现出“宁安镇老康论理”等3种“枫桥经验”工作亮点。指派各类法律援助案件200余件,打造太阳梁隆原村等4个法律进乡村示范点。严厉打击非法集资案件,扎实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全力营造安全稳定社会环境。在生活富裕方面,土地入股面积达3.2万亩,指导土地规范流转16万亩,集体林地“三权分置”试点工作在恩和镇展开,全县25个村集体经济合作社项目通过自治区评审通过,水资源确权登记及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工作全面完成,顺利通过自治区水利厅验收。扶贫贷已覆盖建档立卡户的89.7%,全区排名第一。建立健全社会救助家庭经济状况动态核对机制,实现低保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全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7521人,不断提高农民增收。
二、存在问题
一是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瓶颈制约仍较突出。土地、资金、人才、技术等关键要素支撑仍不到位,农户与新型经营主体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还不够紧密,产业融合发展层次仍然不高,农产品加工深度不足,产品质量和档次有待提高,产品品牌竞争力不够强。二是农村土地“两权”抵押机制不够完善。由于土地“两权”抵押贷款风险防范机制相关政策和银行贷款政策出入较大,导致各签约银行放贷积极性不高。三是农村改厕统筹协调机制不够健全。全县农村改厕相关建设项目缺乏有效整合,没有实现与污水管网铺设、污水处理站建设等统筹推进,改厕模式确定迟缓、市县配套资金到位率低,导致改厕工作进展缓慢。
三、下一步工作思路
(一)夯实农业发展基础,激发乡村振兴活力。完成深松整地2万亩、秸秆还田8万亩,力争完成20xx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的40%。加快禹尧等永久性蔬菜生产基地创建,推动蔬菜产业提质增效。全面完成兴垦、牛一万头奶牛养殖场建设任务,力争年底存栏进口奶牛1.1万头以上。采取积极措施,努力恢复生猪产业良性发展局面。进一步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延伸拓展产业链、价值链,建立新型产业化经营模式,引领产业融合发展。全年新培育区级示范合作社3家、家庭农场3家、农业产业化联合体1个、市级以上龙头企业5家。
(二)深入推进产业扶贫,巩固脱贫攻坚成效。全面建成徐套、太阳梁、喊叫水万头肉牛养殖场,落实利益联结机制,带动群众增收。加快贫困地区畜禽补栏,力争年内肉牛肉羊存栏量分别达到1万头、16万只。新培育特色产业示范村2
个、扶贫龙头企业1家、扶贫产业合作社5家。积极探索建立“六个十”改革模式,集中力量抓建一批“三变”改革试点村和产业发展综合示范区,力促“空壳村”全部消除,全县41个贫困村集体经济年收益稳定在5万元以上,全面完成脱贫攻坚各项目标任务。
(三)狠抓人居环境整治,助力美丽乡村建设。全面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大力开展农村“厕所革命”,按时完成目标任务。深入推行“一控两减三基本”,推广新型可降解农膜,实施好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加快推进农业废弃物及生物有机肥项目落地,确保20xx年全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5%以上,畜禽粪污处理资源化利用率和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均达到90%以上。
(四)大力推进“三治”融合,打造基层治理新模式。发挥村规民约、红白理事会作用,在遏制“高价彩礼”和婚丧喜庆大操大办等陋习上见明显成效。广泛开展寻找最美乡村教师、医生等活动,宣传典型事迹,弘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提升乡村德治水平。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严厉打击农村黑恶势力、宗族恶势力。严厉整治惠农补贴、农村“三资”管理等领域侵害农民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加强农村法治建设,逐步提高农民法治素养。
(五)加强农村党的建设,推动基层党建工作上台阶。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坚持抓学习、强培训,让主题教育氛围浓起来、热起来;坚持抓基层、打基础,让基层组织活起来、强起来;坚持树导向、抓关键,将优秀干部选出来、管起来,从严抓好干部的思想、纪律、作风教育,抓实“三大三强”行动及“两个带头人”工程,不断增强党员队伍综合素质,全面提升基层党建工作水平。
第五篇:农业和农村工作汇报[推荐]
当前,正值我们全面促进农民增收、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关键之际,马书记一行在百忙之中来我市检查指导工作,充分体现了省上领导对我市“三农”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关注。下面,就我市农业和农村工作情况作一汇报,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一、基本情况我市农村有3镇,17个村,112个村民小组,2.05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11.4,耕地面积4.77万亩,农村有灌溉机井90眼,支斗渠179公里,各种农用机械3990台。近年来,我们围绕提前十年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以城乡一体化建设总揽农业和农村工作全局,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根本,大力发展精品、珍品和旅游观光“两品一游”城郊型特色农业,有力地推进了农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快速、协调发展。20xx年完成农村社会总产值5.73亿元,同比增长19.6;农业总产值1.78亿元,同比增长29.9;完成农业增加值1亿元,同比增长16.7。农民人均纯收入4407元,同比净增608元,增幅16%,是近年来增长最快的一年,农民人均纯收入首次排在了全省首位。今年计划完成农村社会总产值6.2亿元,增长8.9,农业总产值1.9亿元,增长7,农业增加值1.1亿元,增长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000元以上,增长13.5。
二、近年来农业和农村工作成效
(一)合理调整农业结构,大力发展支柱产业。围绕培育区域性优势产业和地方性特色产品,通过信息引导、技术服务、联系订单、宣传促销等措施,积极引导农民调整产业结构。一是大力发展精品、珍品农业。现已形成优质洋葱、精细蔬菜、特色制种、优质西甜瓜、优良畜禽等精品产业和特色产品。20xx年完成农作物播种面积4.77万亩,其中:粮食作物面积9974亩,经济作物面积37722亩,“双千元田”达到3.2万亩,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67。培育万元院1990户,万元田、万元园、万元室377亩。二是发展壮大洋葱支柱产业。20xx年,完成洋葱播种面积10800亩,产量8.1万吨,农民人均从洋葱产业中获纯收入1500元。20xx年完成播种面积2.1万亩,农民人均从洋葱产业中获纯收入2030元,今年完成洋葱播种面积2.3万亩,比去年增加2100亩。三是积极推进精细蔬菜产业。全市现有日光温室2163座,每年生产反季节蔬菜730万公斤,同时大田蔬菜的面积和质量逐年提高,花卉、蔬菜等特色制种的效益稳步提升。四是着力发展畜牧养殖业。建成了种畜繁育基地、蓝孔雀养殖场、友谊特禽养殖场等一批特色养殖企业,大力实施牛羊品种改良工程,目前,规模养殖户达到1338户,建成养殖小区8个,全市畜禽存栏总量达到14.17万头(只),养殖业已成为农民增收新的亮点。五是依托酒钢大力发展高科技农业。建成了高科技种植园、养殖园和葡萄园,有力地提升了我市农业发展的水平。六是积极培育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市上成立了农产品促销协调领导小组,各镇分别成立了经济工作办公室和农产品运销公司,同时成立了由镇经委、村干部、农技部门和个体运销大户牵头的专业协会,全市共有洋葱、土豆、精细蔬菜、林木种苗等专业协会40多个。同时在洋葱和玉米种子销售、发运季节,成立协调调运办公室,积极与铁路部门协调车皮,确保了洋葱等农产品的及时发运。七是切实加强科技服务。三年来培训农民技术骨干1100名,培训农民2.6万人次,进一步提高了农民的科技素质和劳动技能。加强农业技术指导,推行了干部“双下乡”服务体制改革,抽调122名行政干部和技术人员,深入基层抓点服务,并开通了农技服务热线,加强对农业和农村服务。积极引进推广农业新技术、新品种,三年来共引进新品种62个,推广经济效益显著的33个,面积9.4万亩。加强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建起了文殊高科技示范园、蓝孔雀养殖园、种畜繁育基地、长城葡萄基地等科技示范园区。加快农业标准化建设,成立了嘉峪关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中心和畜禽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中心,同时制定了食用菌、蔬菜、畜禽等无公害农产品标准14项,并在生产和管理中推行,确保了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提高了我市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二)大力发展二三产业,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在大力发展第一产业的同时,将非农产业作为农民增收新的增长点着力突破。一是大力发展旅游餐饮业。依托旅游资源优势,积极引导农民和社会各界发展以休闲度假、餐饮娱乐为主的观光旅游业,先后建成了峪泉餐饮一条街、河口度假村、横沟度假村、石桥桥苑、石关峡文化旅游景区、新城草湖生态旅游景区等一大批项目,有力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加。二是做大做强乡镇企业。深化企业改革,加强技术改造,炭黑、水泥、采沙等乡镇企业不断发展壮大,20xx年乡镇企业总产值达到3.95亿元,实现利税1.12亿元。三是大力发展龙头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