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08年山东省十大新闻
2008年山东省十大新闻:
1、山东举全省之力抗震救灾,对口支援北川恢复重建
“5·12”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山东省委提出不计代价,不讲条件,把支援抗震救灾作为最紧迫任务。派出的医疗卫生救援队共诊治伤病员 9682 人次,疫情监测403874人次;作为全国最早进入灾区的消防救援队伍之一,山东消防救援队先后分三批派出 771人,救出被埋群众60多人,安全转移被困群众 3000人。各地踊跃捐款捐物支援灾区。《山东省对口支援北川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方案》提出,从 2008年8月起,用三年时间,集中全省力量,对口支援北川恢复重建。
2、山东军民团结协作战胜浒苔,成功举办青岛奥帆赛残奥帆赛;奥运金牌和奖牌数均创山东省历史新高
面对严重的浒苔灾害,广大军民沉着应对,立体作战,共打捞清理浒苔100多万吨,成功举办青岛奥帆赛残奥帆赛。北京奥运会上,山东选手夺得5枚金牌、3枚铜牌,金牌和奖牌总数均创我省参加奥运会历史最好成绩。
37月27强省建设。全年社会稳定,文化发展,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11月 13日,面对全球性金融危机的严重影响,今后三年着力抓好重大民生工程、基础设施、5、山东构建“四纵四横”铁路网络,500千伏主网架形成“五横三纵”格局,宁夏至山东±66012月2112月 26
11月9500 千伏寿莱烟输变电工程全面建成投产。12 月 15宁夏至山东±
66证的省份
11月28 首批600吨熟制禽肉
77项大奖
8月52集电视剧《闯关东》一举获得中国电8 和谐中国全民全运”发布
9、我省深部找矿实现重大技术突破,莱州、济宁千米以下发现特大金矿、铁矿
这是我省实施“资源山东建设”战略取得的重大成果。
10、山东财政补贴1.54亿元推动“家电下乡”,惠及近80万农户
今年以来,山东省在全国率先进行“家电下乡”财政补贴试点。截至 12月17日,山东省财政系统已累计发放“家电下乡”补贴资金1.54亿元,惠及79.67万农户。
第二篇:2010年山东省十大新闻
2010年山东省十大新闻评选结果于2010年12月31日揭晓。
此次评选活动,在省委宣传部指导下,由省新闻工作者协会、省新闻学会、大众报业集团、省广播电影电视局共同主办。
评选活动本着公开、公正、客观、全面的原则,首先由大众日报、省人民广播电台、省电视台和省直其他媒体,各市党报、广播电视台,大众网、齐鲁网、山东新闻网等媒体分别向评委会办公室推荐10件2010发生在省内或与我省有直接关系,由新闻媒体公开报道并引起社会普遍关注,在全省乃至全国产生重大社会影响的新闻事件、新闻人物;在各媒体推荐的基础上,评委会办公室组织初评,确定了15件候选新闻,并通过大众网等三家省级新闻网站向社会公布,由公众在网上投票;最后,评委会参考公众意见,评出了2010年山东省十大新闻。
附:2010年山东省十大新闻名单
1、省委召开九届十次全委会,从十个方面对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作出部署
6月10日至11日,中共山东省委九届十次全体会议在济南举行,审议通过了《中共山东省委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若干重要问题的意见》,从十个方面对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作出了部署。按照“一线三点”的强省建设工作思路,在扩大总量提质增效、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统筹协调一体化发展、加快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等六个方面实现新突破。
2、我省对口支援北川灾后重建胜利完成,实现了“再造一个新北川”
9月25日,山东援建北川新县城项目正式交付北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我省坚决响应党中央、国务院号召,怀着对灾区人民的深厚感情,动员17 个市全力做好对口援建北川工作。两年多来,全省选派500多名援建干部和 3万多名建设人员,共援建369个重点工程项目,实现了“三年援建任务两年基本完成”,创造了“山东质量”、“山东速度”。山东人民用“再造一个新北川”的实际行动,向祖国和人民交上了一份出色的答卷。
3、我省公租房建设全面启动,将有效解决困难群众住房难题
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厅、国土资源厅等七部门于7月联合颁布《关于加快发展公共租赁住房的实施办法》,全面启动我省公租房建设。3年内建设6.7万套,重点解决城市中等偏下收入家庭及新就业职工中的住房困难群体,有条件的市县可将外来务工人员纳入供应范围,鼓励多渠道筹集房源,既可新建,也可通过改建、收购或在市场上长期租赁住房等方式取得。
4、我省全年粮食产量达870亿斤,在全国率先实现连续八年增产
2010年,山东全省粮食播种面积10627.2万亩,总产达到870亿斤,比上年增长0.8%,不仅打破了粮食总产的历史记录,而且在全国率先实现粮食连续8年增产。我省是全国粮食主产区,粮食单产水平位居全国第一位,小麦产量居全国第二位,玉米产量居全国第一位。
5、新建山东博物馆、档案馆开馆,创多项全国省级馆之最
新建山东博物馆6月竣工,11月16日正式向社会开放,主体建筑面积8.29万平方米,珍藏历史文物 10 万多件,自然标本8000余件,藏书12万册,其中,陶瓷器、青铜器、书画、甲骨、简牍、汉画像石、古籍善本等尤具特色。
新档案馆建筑面积4.93万平方米,设20个展厅,是目前全国面积最大、功能最齐全、设施最先进的省级综合档案馆。
6、空军飞行员冯思广、张德山生死关头舍身为人民
5月6日,空军驻济南某航空兵师飞行员冯思广、中队长张德山驾驶某型飞机时遭遇发动机空中骤停,为避免飞机坠落在济南市人口稠密地区,他们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果断改变飞行轨迹,因错过跳伞最佳时机,冯思广壮烈牺牲,年仅28岁,张德山受伤。冯思广被济空追记一等功,后被空军追授“空军功勋飞行人员金质荣誉奖章”;张德山同时获得这一殊荣,并被记一等功,康复后已重返蓝天。
7、山东省控58条重污染河流恢复鱼类生长,环保形势出现重大转折
12月13日,省环境监测中心站数据显示,按常见鱼类能够稳定生存的技术参考指标(COD≤60mg/L、NH3—N≤6mg/L)衡量,我省省控59条重点污染河流已有58条全线达标,恢复鱼类生长,达标率为98.3%。全省16市的重点污染河流断面已全部达标。这意味着我省环保形势出现重大转折。
8、世界第一跨海大桥——青岛海湾大桥主桥合龙贯通
12月22日,由山东高速集团历时近四年建设的青岛海湾大桥胜利实现主桥合龙贯通。该桥主桥加引桥和连接线,全长41.58公里,是目前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也是我国目前国有独资单一企业投资建设的最大规模的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创造多项世界和国内“第一”。大桥全线通车后,将把青岛、红岛、胶州、黄岛等环胶州湾地区一线串连起来,“大青岛”格局从此形成。
9、山东广播电视有线网络整合迈出重大步伐,省公司及各市分公司揭牌成立
12月28日,山东广电网络公司及各市分公司揭牌成立,标志着山东广播电视有线网络整合迈出重大步伐,对加快推进全省文化体制改革具有重要意义。山东广电网络公司省市县乡四级网络目前全长已达28.5万公里,数字用户500多万,有线电视用户总数达到1700多万,是亚洲第一、世界第二的大网。山东广电网络公司将积极创新产业形态,打造成资产超百亿元、年收入超百亿元的“双百亿”龙头文化企业。
10、“好客山东”品牌叫响全国,我省旅游总收入突破3000亿元
我省深入挖掘齐鲁文化的丰富内涵,高度凝炼山东旅游文化实质,创意策划的“好客山东”文化旅游品牌叫响全国。它以突出的地域特征、浓郁的文化底蕴、庞大的产业规模以及广泛的市场活动,成为山东经济转方式调结构的新亮点,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影响,被誉为“全国首创,众省效仿”,推动我省旅游业跨越发展,2010年旅游总收入突破3000亿元。
第三篇:2010年山东省十大新闻揭晓
2010年山东省十大新闻揭晓
由山东省新闻工作者协会、山东省新闻学会等共同主办的“2010年山东省十大新闻”,评选结果于2010年12月31日揭晓。
1、省委召开九届十次全委会,从十个方面对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作出部署
6月10日至11日,中共山东省委九届十次全体会议在济南举行,审议通过了《中共山东省委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若干重要问题的意见》,从十个方面对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作出了部署。按照“一线三点”的强省建设工作思路,在扩大总量提质增效、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统筹协调一体化发展、加快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等六个方面实现新突破。
2、我省对口支援北川灾后重建胜利完成,实现了“再造一个新北川”
9月25日,山东援建北川新县城项目正式交付北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我省坚决响应党中央、国务院号召,怀着对灾区人民的深厚感情,动员17 个市全力做好对口援建北川工作。两年多来,全省选派500多名援建干部和 3万多名建设人员,共援建369个重点工程项目,实现了“三年援建任务两年基本完成”,创造了“山东质量”、“山东速度”。山东人民用“再造一个新北川”的实际行动,向祖国和人民交上了一份出色的答卷。
3、我省公租房建设全面启动,将有效解决困难群众住房难题
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厅、国土资源厅等七部门于7月联合颁布《关于加快发展公共租赁住房的实施办法》,全面启动我省公租房建设。3年内建设6.7万套,重点解决城市中等偏下收入家庭及新就业职工中的住房困难群体,有条件的市县可将外来务工人员纳入供应范围,鼓励多渠道筹集房源,既可新建,也可通过改建、收购或在市场上长期租赁住房等方式取得。
4、我省全年粮食产量达870亿斤,在全国率先实现连续八年增产
2010年,山东全省粮食播种面积10627.2万亩,总产达到870亿斤,比上年增长0.8%,不仅打破了粮食总产的历史记录,而且在全国率先实现粮食连续8年增产。我省是全国粮食主产区,粮食单产水平位居全国第一位,小麦产量居全国第二位,玉米产量居全国第一位。
5、新建山东博物馆、档案馆开馆,创多项全国省级馆之最
新建山东博物馆6月竣工,11月16日正式向社会开放,主体建筑面积8.29万平方米,珍藏历史文物 10 万多件,自然标本8000余件,藏书12万册,其中,陶瓷器、青铜器、书画、甲骨、简牍、汉画像石、古籍善本等尤具特色。
新档案馆建筑面积4.93万平方米,设20个展厅,是目前全国面积最大、功能最齐全、设施最先进的省级综合档案馆。
6、空军飞行员冯思广、张德山生死关头舍身为人民
5月6日,空军驻济南某航空兵师飞行员冯思广、中队长张德山驾驶某型飞机时遭遇发动机空中骤停,为避免飞机坠落在济南市人口稠密地区,他们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果断改变飞行轨迹,因错过跳伞最佳时机,冯思广壮烈牺牲,年仅28岁,张德山受伤。冯思广被济空追记一等功,后被空军追授“空军功勋飞行人员金质荣誉奖章”;张德山同时获得这一殊荣,并被记一等功,康复后已重返蓝天。
7、山东省控58条重污染河流恢复鱼类生长,环保形势出现重大转折
12月13日,省环境监测中心站数据显示,按常见鱼类能够稳定生存的技术参考指标(COD≤60mg/L、NH3—N≤6mg/L)衡量,我省省控59条重点污染河流已有58条全线达标,恢复鱼类生长,达标率为98.3%。全省16市的重点污染河流断面已全部达标。这意味着我省环保形势出现重大转折。
8、世界第一跨海大桥——青岛海湾大桥主桥合龙贯通
12月22日,由山东高速集团历时近四年建设的青岛海湾大桥胜利实现主桥合龙贯通。该桥主桥加引桥和连接线,全长41.58公里,是目前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也是我国目前国有独资单一企业投资建设的最大规模的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创造多项世界和国内“第一”。大桥全线通车后,将把青岛、红岛、胶州、黄岛等环胶州湾地区一线串连起来,“大青岛”格局从此形成。
9、山东广播电视有线网络整合迈出重大步伐,省公司及各市分公司揭牌成立
12月28日,山东广电网络公司及各市分公司揭牌成立,标志着山东广播电视有线网络整合迈出重大步伐,对加快推进全省文化体制改革具有重要意义。山东广电网络公司省市县乡四级网络目前全长已达28.5万公里,数字用户500多万,有线电视用户总数达到1700多万,是亚洲第一、世界第二的大网。山东广电网络公司将积极创新产业形态,打造成资产超百亿元、年收入超百亿元的“双百亿”龙头文化企业。
10、“好客山东”品牌叫响全国,我省旅游总收入突破3000亿元
我省深入挖掘齐鲁文化的丰富内涵,高度凝炼山东旅游文化实质,创意策划的“好客山东”文化旅游品牌叫响全国。它以突出的地域特征、浓郁的文化底蕴、庞大的产业规模以及广泛的市场活动,成为山东经济转方式调结构的新亮点,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影响,被誉为“全国首创,众省效仿”,推动我省旅游业跨越发展,2010年旅游总收入突破3000亿元。
第四篇:2013年2014年山东省十大新闻
2013年山东省十大新闻是:
1、总书记来山东考察指导工作,全省掀起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热潮
11月24日至2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来山东考察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推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学习贯彻。习近平对山东近年来的工作给予肯定,希望山东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锐意改革,敢创新路,坚决打好转方式调结构攻坚战,切实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创新社会治理这篇大文章,努力在推动科学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历史进程中走到前列。中共山东省第十届委员会第八次会议审议通过《中共山东省委关于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意见》,在全省掀起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热潮。
2、全省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实实在在的成效取信于民
7月3日,我省召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动员大会,截至11月,已先后启动两期12项专项清理整顿。省委、省政府会议分别精简24.5%、17%,文件分别精简28.2%、45%;省委议事协调机构保留48个,精简调整51个,省政府议事协调机构和联席会议撤销(包括合并)127个,保留85个;处理省直房改遗留问题、清理规范节庆论坛展会等各项工作积极推进,以实实在在的成效取信于民。
3、山东“一圈一带”区域发展战略启动
山东省《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发展规划》和《西部经济隆起带发展规划》8月经省委、省政府研究通过。这是继蓝黄两区两大国家战略之后,山东深入实施重点区域带动战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战略选择。至此,山东四大区域战略板块实现全省覆盖。“一圈一带”规划的出台,对带动中西部崛起、加快经济文化强省建设,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
4、山东成功举办“十艺节”,开启“节俭办节”新风尚
10月11日,由文化部、山东省政府主办的第十届中国艺术节在济南开幕。“十艺节”历时16天,举办地包括济南、青岛等9市,各类演出近2000场次、展览活动约150个。同时开展了第十四届“文华奖”和第十六届“群星奖”评选。“十艺节”开幕式压缩至16分钟,节省开支5000多万元,开启了“节俭办节”的新风尚,真正办成了“艺术的盛会、人民的节日”。
5、我省20条财政举措助推大气污染防治
10月29日,山东出台20条财政激励措施,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对达不到排放标准的,列入财政扶持“黑名单”,并将各市县大气污染防治任务完成情况作为确定省级环保资金扶持规模的重要依据。12月28日,生态山东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会议,对全省大气污染治理工作进一步研究部署,并由省政府与各市政府、省直有关部门签订了《大气污染防治目标责任书》。
6、全省优化营商环境,简政放权迈出大步伐
7月31日,省政府出台《关于推进政府职能转变简政放权减少行政许可的意见》,提出5年内省级行政审批事项削减三分之一以上,办结时限比法定时限缩短50%以上。今年,简政放权迈出较大步伐:省级权限内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审批事项下放7项,由核准改备案1项;省级实施的生产经营活动和产品物品的行政许可事项由172项减少到143项;对各类机构及其活动的认定等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全部取消„„用政府权力“减法”换取了市场活力的“加法”。
7、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正式通水:长江水到达山东
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于11月15日12时正式通水。经过20多天输送,长江水顺利到达德州大屯水库,标志着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全线通水成功。南水北调每年可为山东调引长江水13.53亿立方米,13个市的68个县(市、区)直接受益。十年来,山东累计筹措75.16亿省级财政资金用于沿线污染防治等。据环保部门检测,东线输水沿线36个控制断面全部达到地表水三类标准。
8、山东实施“乡村文明行动”,农村环境面貌明显改观
6月6日至8日,全省乡村文明行动现场观摩推进会召开。乡村文明行动是省委省政府统筹城乡发展、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战略决策。自2011年4月乡村文明行动启动以来,目前全省70%的村已进行整治,60个县(市、区)基本实现城乡环卫一体化处理,建制镇生活垃圾处理率达到80%以上;已建2万多个善行义举“四德”榜,1000多万人上榜,农村环境面貌明显改观。
9、全省实现17市异地就医即时结算,诸多政策惠及民生
9月,全省17市异地就医即时结算互联互通系统投入运行,山东成全国第三个实现异地就医结算、时报时销的省份。今年1到9月份,全省17市异地就医定点医院达90家,已联网结算6万多人次,结算总费近15亿元。同时出台系列民生政策,7月30日起,实现了城乡养老保险并轨;9月2日,省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农民工工作的意见》,提出到2015年,将稳定劳动关系的农民工全部纳入社会保险制度。
10、“最美司机”宋洋感动齐鲁,“山东好人”大量涌现
3月9日,山东交通运输集团有限公司客车司机宋洋驾驶客车在高速公路疾驰时,突发脑干出血,危难之际忍痛踩下刹车,保障了全车33名乘客的生命安全,而他却再也没有醒来。“山东兄弟”刘洪坤和刘洪魁同样用生命在烈火中续写了一曲山东赞歌。2013年我省更加注重公民道德建设,涌现出一大批“山东好人”。
2014年山东省十大新闻是:
1、我省教育实践活动达到预期目的,取得重大成果和明显成效
10月14日,我省召开大会,对全省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情况进行全面总结。按照中央统一部署,我省教育实践活动从2013年6月开始,自上而下分批开展,共有近30万个基层党组织、620多万名党员参加。省委和各级党组织深入学习贯彻中央决策部署和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上下联动、有序衔接、从严要求、抓实整改,持续聚焦“四风”,着力改进作风,教育实践活动达到了预期目的,取得了重大成果和明显成效。广大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宗旨意识和党性修养得到增强,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优良传统得到弘扬,“四风”蔓延势头得到有效遏制,群众反映的一些突出问题得到解决,制度建设和制度执行力得到加强,有力推动了全省各项工作。
2、山东大力削减行政审批事项,加快政府职能转变
10月10日,省政府常务会议确定,今年山东将再削减80项省级行政审批项目,其中取消27项、下放36项、整合优化减少17项;涉及行政许可59项、非行政许可审批21项。本次取消下放数量与质量并重,其中有关投资审批、生产经营活动审批的比例占69%,“含金量”大。山东全年共削减省级行政审批170项,对于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提高企业办事效率、营造良好的投资创业环境、激发企业的活力作用重大。
3、山东出台新政:大病险不再受病种限制,城乡居民医保将实现“五统一”
2014年山东城乡居民医疗保障水平不断提升。从2014年起,全省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不管是城镇居民还是农民,如果不幸生病住院,经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补偿后,需要个人承担费用超过1万元,可通过居民大病保险给予补偿,最高补偿限额为20万元。从2015年1月1日起,山东省将打破城乡居民身份限制,允许居民自愿选择医保筹资缴费档次,实现居民统一医保筹资标准等“五个统一”。
4、山东以更大决心、更有力措施推动民营经济发展,全国知名民企入鲁助推转调创
7月4日,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民营经济工作会议,以更大决心、更有力措施推动全省民营经济健康发展。12月21日,全国工商联与山东省政府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标志着全国知名民营企业入鲁助推转调创进入了新阶段。山东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四个并举”,做到“五个着力”,充分激发民营经济发展活力和创造力,不断提高民营经济规模化、集约化、特色化、国际化水平。仅上半年,民营经济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9%,占全部投资的八成。
5、善行义举四德榜山东经验推向全国
4月11日,由中宣部、山东省委联合举办的推广善行义举榜现场会在曲阜召开。山东以善行义举四德榜为抓手,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经验由此向全国推广。“四德”即:家庭美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和个人品德。目前,全省2万多个四德榜,为1000多万群众的凡人善举“树碑立传”,覆盖全省30%村居,形成了德耀齐鲁、向上向善的社会文明风尚,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有效融入群众生产生活。
6、青荣城际铁路开通,济南至威海由近8小时缩为4小时之内
山东第一条新建城际高速铁路——青荣城际铁路于12月28日正式开通,这是山东继胶济客运专线、京沪高铁山东段之后的第三条铁路高速客运通道。青荣城际铁路正线全长302公里,设计时速250公里,不仅将胶东半岛的烟台、威海、青岛纳入一小时都市生活圈,还使济南至烟台的运行时间由原来的7个半小时压缩到近3个半小时,济南至威海由原来的近8个小时压缩到4小时之内。这对促进烟台、威海与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交流,从而为胶东半岛区域的发展提供持久动力,同时有力提升了沿线地区人民的生活质量。
7、青岛西海岸新区获国务院批复,成为国家级新区
6月9日,国务院批复山东省人民政府,同意设立青岛西海岸新区,成为继上海浦东、天津滨海、重庆两江等之后的第九个国家级新区。这是自2011年国务院批准设立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之后,对深入推进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又一重大战略举措。
青岛西海岸新区位于胶州湾西岸,包括青岛市黄岛区全部行政区域,其中陆域面积约2096平方公里,海域面积约5000平方公里,具备推进陆海统筹、城乡一体、军民融合发展的独特条件,对全面实施国家海洋发展战略、深化改革海洋综合管理体制、加快推进深远海开发与陆海统筹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8、我省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济青将全面放开普通高校毕业生落户限制
11月21日,山东省人民政府下发《关于贯彻国发〔2014〕25号文件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对户口迁移政策、人口管理等问题进行部署。其中明确提出,济南、青岛两市将全面放开普通高校毕业生(含往届毕业生)落户限制,不断提高职业院校、技工院校毕业生和技术工人等常住人口的城镇落户率。济南、青岛两市还将探索实施积分落户制度,科学制定具有合法稳定住所(含租赁)和合法稳定就业的外来人口阶梯式落户通道和差别化落户标准。
9、我省特等伤残军人朱彦夫成为全国首位“时代楷模”
3月26日,中央宣传部、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民政部和解放军总政治部在北京共同举办“时代楷模”颁奖仪式,我省淄博市特等伤残军人朱彦夫成为全国首位“时代楷模”。
朱彦夫14岁参军投身革命,在抗美援朝战场上失去了四肢和左眼,主动放弃荣军休养所的特护待遇,回到家乡担任村党支部书记长达25年,把一个贫穷落后的小山村,建成远近闻名的先进村。退休后,他用嘴衔笔、残肢抱笔,创作完成了自传体长篇小说《极限人生》和《男儿无悔》。他的先进事迹生动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成为激励广大党员干部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光辉榜样。
10、大运河申遗成功,山东启动“大运河历史文化长廊”规划建设
6月22日,在卡塔尔首都多哈举行的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通过了中国提交的“大运河”申遗申请。至此,“大运河”作为文化遗产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大运河山东段作为大运河申遗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我省继泰山、“三孔”、齐长城之后第四处世界文化遗产。
山东启动“大运河历史文化长廊”规划建设,将以大运河山东段8段河段、15处遗产点为中心,充分挖掘运河文化遗产潜力,形成纵贯鲁西南的历史文化景观带。同时,培育打造“儒风运河”等十大文化旅游目的地品牌,助推山东经济文化强省建设。
第五篇:2009年山东省十大新闻 考公务员必备】
2009年山东省十大新闻 考公务员必备 2009年山东省十大新闻
1、总书记两次视察山东,提出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我省迎来重大发展机遇
4月21日至22日和10月16日至1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总书记先后两次来山东视察,希望山东广大干部群众进一步解放思想、锐意进取、脚踏实地、艰苦创业,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征程上继续走在前列。8月14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规划编制启动,蓝色经济发展国际高峰论坛举行。以“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科学开发海洋资源,培育海洋优势产业”为实施内容,蓝色经济潮涌山东。
2、全国第十一届运动会在山东成功举办,我省以出色的办赛工作和竞赛成绩赢得 “大金牌”
10月16日至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运动会在山东成功举办。作为东道主,山东人民秉承“和谐中国 全民全运”这一理念,满腔热情,积极参与,兑现了向全国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举办了一届“富有特色、平安祥和、人民满意” 的全运会,展示了热爱和平、追求和谐、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我省以出色的办赛工作和竞赛成绩赢得“大金牌”。
3、国务院批复《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黄河三角洲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
11月 23 日,国务院正式批复《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黄河三角洲地区的发展成为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战略定位是:建设全国重要的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特色产业基地、后备土地资源开发区和环渤海地区重要的增长区域。近期和远期目标是:到2015年,基本形成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适应的高效生态经济发展新模式;到2020年,率先建成经济繁荣、环境优美、生活富裕的国家级高效生态经济区。
4、我省出台九大产业振兴规划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全省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我省深化改革,加快产业结构调整。3月1日,山东省召开工业调整振兴大会,提出以钢铁、汽车、船舶、化工、轻工、纺织、有色金属、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九大行业为重点,30个子行业为基础,实施产业振兴规划。9月6日,山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与日照钢铁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签订《资产重组与合作协议》,标志着山东钢铁产业由内陆向沿海转移战略迈出重要一步。6月19日,山东重工集团有限公司揭牌,为调整振兴山东装备制造业发挥骨干带动作用。这一系列政策措施,着力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使全省经济企稳向好,完成全年GDP增长10%的目标成定局。
5、我省启动农村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工程,农民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将大为改善
3月16日,省政府出台《关于推进农村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的意见》,决定用3年时间实施农村新居建设工程,每年确保新建农房75万户,力争达到100万户;同时,力争用5年时间基本完成全省80万户农村危房改造任务,今年先行改造5万户。这一工程惠及全省农村千家万户,将有力改善农民住房条件和生活环境。
6、山东演艺集团等三家省直文化企业同时揭牌, 我省文化体制改革取得突破,文化产业增加值突破1000亿元
12月23日,山东演艺集团有限公司、山东省杂技演艺有限公司、山东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等三家省直文化企业同时揭牌成立,标志着我省国有文艺演出院团和经营性文化单位体制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此前,山东大众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山东出版集团有限公司、山东新华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山东影视集团有限公司分别揭牌。泰山出版社、青岛出版社、济南出版社等先后转企改制。我省各市文化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突破1000亿元,文化产业走上快速发展之路。
7、我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开展新农保试点,惠及广大城乡人民
7月28日,省政府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会议召开,规划近三年我省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蓝图:三年增加投入418亿元,重点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开展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等五项改革措施。9月17日,省政府发布新闻,今年将在全省10%农业人口的县(市、区)试点新农保。到2012年,我省城镇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参保率达到90%以上。
8、海阳核电一期工程正式开工,促进我省加快新能源产业发展
12月28日,山东海阳核电一期工程举行隆重开工仪式,在我省新能源建设中具有里程碑意义。海阳核电作为我省单体投资规模最大的项目,采用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AP1000三代核电技术,一号机组2014年投产,2020年发电量相当于三峡工程2008年总发电量,对加快我省新能源产业发展和经济文化强省建设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9、我省涌现崔学选、李登海、陈中华、王伯祥等一批先进典型,在全国产生重大反响
我省今年涌现出多位英模人物。视灾区人民为亲人、带病坚持工作、为援建工作做出突出贡献的援川干部崔学选; “玉米大王”、农民科学家李登海;长期奋战在新闻采访一线,爱岗敬业、甘于奉献的新时期党的新闻工作者典型陈中华;以造福一方百姓为己任,开拓创新,扎实苦干的新时期优秀县委书记的代表、寿光原县委书记王伯祥等一批先进英模人物,在全国产生重大反响。
10、我省成功举办书博会、园博会、花博会,会展经济成为发展新亮点
4月25日至29日,第十九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在我省成功举办。本届书博会规模空前、特色鲜明、读者云集,主会场开幕三天就接待35万多人次,图书交易创历史新高。9月22日,第七届中国(国际)园博会在济南开幕,是我国最高层次、最高规格的园林花卉展览盛会,提升了山东形象,促进了经济发展。9月26日至10月5日,以“创新发展 和谐繁荣”为主题的第七届中国花卉博览会(山东展区)在青州举办,包括港澳台在内的35个省市区、我省17地市和30多个国家参展,规模超过了历史上任何一届。会展经济成为我省经济文化发展新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