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坪石工商三项措施加大食品安全市场监管力度
坪石工商三项措施加大食品安全市场监管力度
为切实加强食品安全市场监管力度,保障流通环节的食品安全,迎接市局督察队以及经检股领导对北片食品经营户的检查,连日来,乐昌市工商局坪石工商所采取三项有力措施,开展食品安全市场监管巡查工作,切实履职履责。
一、提纲挈领、严查证照。坪石所以“分清主次、抓住重点”为指导思想,结合辖区实际情况,对大型集贸市场内的肉、禽类经营者、烧腊档、校园周边的小食杂店、较繁华的主街上食品经营户为主要检查对象,对其营业执照以及前置审批证件进行检查,重点加强台账制度与索证索票制度是否建立的检查力度。对有照无证的经营者,做好现场检查笔录并发放行政告诫通知书,将其汇总后以通报函的形式通报相关职能部门;对有证无照的经营者,发放限期办照通知书,再次发现则立案处罚;对没有建立台账制度以及索证索票制度的经营者,进行行政指导并责令其按规章建立制度。
二、创新方法、改变态度。坪石所在监管巡查方法上进行创新,采取“看、听、查、议”四字方针,即看经营者现场及证照、听负责人汇报及申辩、查台账以及索证索票单据、给出整改意见或建议的方式,对辖区内的从事食品加工、流通、消费环节进行现场巡查。此外,也改变 “走过场”、“打招呼”式的监管巡查方式,采取明察暗访,不打招呼,先看现场的方式进行巡查,并
当场提出整改意见,改变巡查过程中的态度作风,真正体现监管巡查的意义,切实履行工商部门职责。
三、文明执法、及时归档。坪石所监管巡查小组的执法人员按照“网格化监管”的要求,每次巡查前都准备好相应的监督检查表以及法律文书;巡查过程中按照规定的检查程序,主动出示执法证件,文明执法,杜绝简单粗暴、态度蛮横;不酒后执法、不着制服在辖区内商场购物;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填写市场主体登记事项监督检查表,并由监管服务对象签字后,及时将巡查记录录入业务信息系统,并于两日内收纳于经济户口档案夹内。
第二篇:加大食品安全监管力度 完善监管体系建设
加大食品安全监管力度 完善监管体系建设
2011-03-15 09:11
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机制,健全法制,严格标准,完善监测评估、检验检测体系,强化地方政府监管责任,加强监管执法,全面提高食品安全保障水平,这是政府工作报告对食品安全问题提出的新举措,强调加强政府的监管责任,加大监管执法力度。两会代表、委员以及专家认为,目前已有的监管措施和法规在保障食品安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很多监管措施在执行过程中仍有诸多问题亟待解决,未来应该继续加大对食品安全事件的监管力度。——加大食品安全监管力度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食品安全问题要下决心进一步规范,加大监管,建立一个可追溯的链条;同时加大打击犯罪力度,强化地方政府的责任,双管齐下,切实提高食品安全保障水平。全国政协委员、中山大学食品与健康工程研究院院长刘昕表示,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食品安全的内容表明了国家在食品安全方面加大了监管力度。
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2月召开的第3次全体会议明确,今年将从8个方面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加大对食品安全问题的整治力度,提高食品安全水平。此前对食品安全犯罪也做了新的规定,加大了食品安全作假以及生产有毒有害食品犯罪打击力度,都说明了国家对食品安全方面更加重视。
“尤其应强调地方政府在食品监管方面应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陈立昶指出,“从目前已经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看,主要是一些小企业生产的食品存在问题,这些问题食品主要瞄准了农村市场和欠发达地区。其主要原因就是西部地区、欠发达地区监管力量相对薄弱,监管能力有限,难以全方位监测。”
目前,我国食品生产企业众多、规模化程度不高。据调查,全国共有100多万家食品生产企业,其中近七成是10人以下的小作坊,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仅3.7万家,食品安全难以保障。与食品生产企业小、散、多相比,我国农业生产则更为分散,农民组织化程度尤其低,农产品质量安全更难控制。
食品安全事件背后往往是地方政府监管不力。从“田间”到“餐桌”,我国食品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都有监管部门,但在实践中,常存在各部门间责任不清、重复监管和监管盲区并存。专家指出,针对监管混乱和监管执法力度不够等问题,各地方政府首先要强化地方监督力度,明确责任,从源头抓起。
——食品安全监管尚存三大难题
陈立昶介绍,目前国家严控食品安全事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在地方监管实践过程中遇到很多问题,造成地方政府监管不力。
综合代表和委员的意见,食品监管在地方执法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配套法规体系建设滞后。《食品安全法》自2009年6月1日实施一年多来,大多数省份还没有制定相关地方性法规,监管环节留有真空。《食品安全法》与《刑法》、《农产品质量法》等法律衔接也不够紧密。
二是各监管部门责任不清。目前实行的仍是分段监管体制,各地机构改革模式、进度不一,部分地方政府的卫生、药监职能未交接调整到位,食安办有设在卫生、药监、工商、经信等不同模式。各职能部门行政管理体制也不一致,加大了协调难度,监管工作未真正形成合力。
三是检验资源重复配置、利用效率低。目前,各监管部门相继利用国家财政投入,重复建设检测机构,检测项目同质化严重,技术机构小而全,资源分散、资源利用率低,信息和数据不能共享。
——三方着手完善监管体系
今年两会期间,多位代表和委员就如何避免出现食品安全问题、让百姓吃的放心展开热议,议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如何加大执法力度,严惩食品安全犯罪。
有专家指出,在美国等国家,上述所有流程都归一个部门管理,权力和责任都很明确,管理甚至从产品的最上游就开始了,而且一路监测下来。因此,解决食品安全监管问题,需要改革体制。
综合代表、委员和专家的观点,针对上述地方政府在食品安全监督中遇到的问题,建议未来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健全配套法律法规。加快健全以《食品安全法》为核心、适应形势发展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体系。坚持以预防为主,地方政府提供法律支撑,尽快制定保健食品监管条例、食品与食品添加剂标签管理规定、食品安全事故调查处理办法以及小作坊、小摊贩监管规定,完善相关标准、产品认证、信用管理等方面的配套法规。抓紧修订《刑法》有关条文,科学界定食品安全犯罪,拓宽处罚范围,加大惩罚力度。
二是创新监管工作模式。借鉴国际经验,结合我国实际,整合农业、质监、工商、药监、卫生、检验检疫等部门监管资源,成立一个专职的食品安全监管机构,或构建以一个部门为主、其他部门协调配合的监管体系,减少部门环节,打造一个无缝隙的食品安全监管链条。三是整合优化检测资源。对各部门之间的检验能力建设进行适当整合,成立统一的食品安全检测机构,归口一个部门管理,统一利用检测人员、仪器设备,统一检测计划,统一检测信息公布,实现资源和信息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