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辉历程六十年齐鲁建设谱新篇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60年发展成就综述[共5篇]

时间:2019-05-12 13:00:5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光辉历程六十年齐鲁建设谱新篇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60年发展成就综述》,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光辉历程六十年齐鲁建设谱新篇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60年发展成就综述》。

第一篇:光辉历程六十年齐鲁建设谱新篇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60年发展成就综述

光辉历程六十年 齐鲁建设谱新篇——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60年发展成就综述 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党组书记、厅长 杨焕彩

新中国成立60年来,在中央和山东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建设系统艰苦奋斗、开拓进取、干事创业,谱写了一曲拼搏之歌、奋斗之歌、奉献之歌,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15.7万平方公里的齐鲁大地上,纵横交错的道路桥梁,树绿花红的园林绿地,鳞次栉比的楼宇厂房,焕然一新的城乡面貌,无不凝聚着山东几代建设者、数百万建设职工的心血和汗水。

——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山东半岛城市群悄然崛起。建国前,山东仅有4个城市,且规模小、设施差,萧条破败。建国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老城市得以改造,新城市陆续建立,城市数量不断增多、规模日益扩大、设施日趋完善,许多地方实现了农村变城镇、农民变市民的历史性跨越。60年间,山东设市城市数量由4个增加到48个,增长11倍;城镇人口由299万增加到4483万,增长14倍;设市城市和县城建成区面积由84平方公里增加到4386平方公里,扩大51倍;城镇化水平由6.6%提高到47.6%,年均递增0.68个百分点。目前,山东拥有6个特大城市、10个大城市、29个中等城市、63个小城市和1314个小城镇,基本形成了梯次明显、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结构完整的省域城镇体系,形成了大中小城市与小城镇协调发展的格局。沿海和胶济铁路沿线城市发展迅速,逐步发育形成了山东半岛城市群,由济南、青岛、淄博、东营、烟台、潍坊、威海、日照8个设区城市和章丘、胶州、龙口、荣成、寿光、诸城等22个县级市及14个县组成,城镇化水平现已接近60%,2008年GDP、地方财政收入、进出口总值分别达20302亿元、1142亿元和1360亿美元,已成为继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之后的全国第四大城市群。目前,全省正以山东半岛城市群尤其是沿海城市为依托,全力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

——城市建设突飞猛进,承载能力和服务功能大为增强。建国初期,山东城市基础设施十分落后,只有6处水厂、37辆公交车,360公里的硬化道路面积不足300万平方米,且主要集中在济南、青岛。60年来,山东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不断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2008年城建投资总额已达580亿元。目前,山东48个设市城市和60个县城,城市道路长度35824公里、道路面积6.5亿平方米、公共供水日生产能力1303万立方米、公交营运车辆34591辆,分别是1949年的99倍、220倍、520倍、935倍。城市燃气、集中供热、污水和垃圾处理从无到有迅速发展,园林绿地逐年大幅度增加,目前106个市县有管道燃气,91个市县有集中供热设施,污水处理实现“一县至少一厂”,55座垃圾无害化处理厂建成运营,全省城市和县城燃气普及率、集中供热普及率、污水集中处理率、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93.3%、41%、75.9%、64.2%,均位居全国先进行列。山东已拥有17个国家园林城市(县城)、9个国家级节水城市、7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威海、烟台获联合国人居奖,青岛、烟台、威海、日照获中国人居环境奖。

——住宅与房地产业飞速发展,城镇居民住房条件显著改善。上世纪90年代初特别是1998年推进住房制度改革以来,山东房地产业开始迅猛发展,2008年商品房施工面积达到

1.8亿平方米,完成投资1975亿元,已成为拉动经济增长、改善人民生活的重要支柱产业。与深化住房制度改革、实行住房货币化分配同步,1998年开始启动住房保障体系建设,建立廉租住房制度,增加经济适用住房供应,到目前累计为40多万户中低收入家庭解决了住房困难,所有市县已全部将廉租住房保障范围扩大到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截至2008年底,全省城市和县城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到31.4平方米,为建国前的7.9倍。市民的住房不仅由小变大、由无产权到有产权,而且质量、功能、环境都有了质的飞跃。

——建筑业日益发展壮大,已经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解放前夕,山东建筑业从业人员不足万人,建筑业总产值只有1200万元,全行业萧条冷落。山东建筑业已从一个社会地位低下、传统落后的手工行业,发展成为包括勘察设计、土木建筑、设备安装、装饰装修、机械施工、制品生产、科研教育等门类齐全、专业配套的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山东建筑队伍已遍及全国34个省区市和海外60多个国家。

——村镇建设蓬勃发展,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大幅度提升。建国前,山东农村普遍凌乱破旧,土坯房、泥草房随处可见,几乎没有一寸硬化路面。建国后,经过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运动,广大农民修旧房、建新房,村镇面貌逐步发生变化。改革开放以来,山东村镇建设开始有领导、有规划、有步骤地科学发展,村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绝大多数农民由土坯房、泥草房换成了砖瓦房,不少农户住进了别墅楼、单元楼。2008年,全省1314个小城镇和69955个行政村,完成村镇建设投资660亿元,是建国初期的6000多倍。目前,山东基本实现电力、公路、电话、广播电视和互联网五个“村村通”,自来水普及率80%,道路硬化率60%,农民人均住房面积33平方米,许多人过上了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不少地方农村工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居住向社区集中,形成了广饶大王、桓台马桥、肥城石横、邹平魏桥、栖霞桃村等一批富有实力的中心镇,龙口南山、荣成西霞口、滕州大宗等经济强村相继崛起,诸城市组建农村社区服务中心、推动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的做法在全国产生较大影响。

——城乡规划建设管理逐步加强,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深化。建国前夕,山东建设管理机构混乱松弛,名存实亡,不能对规划建设实施有效管理。建国后山东建设事业管理机构逐步建立健全,目前,省级建设主管部门设住房城乡建设厅及厅内设机构建筑工程管理局,各设区城市一般设有建委(建设局)、规划局、市政公用局、房管局和城管执法局,县市和乡镇也有相应机构。改革开放以来,山东建设事业改革不断深化,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体制机制基本建立。工程建设体制改革率先推进,招标投标、工程监理、质量监督、安全监管制度全面实施;住房制度改革逐步深化,以市场化为主体、政府住房保障为辅助的住房新体制正在形成;城市规划体制改革成效显著,科学民主决策、集中统一管理、依法组织实施的规划运行方式普遍实施。城市建设投融资体制改革成绩斐然,政府引导、多元投资、市场运作的机制基本建立;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全面推开,所有市县都实行了相对集中行政执法权,执法效率和水平不断提高;建设企事业单位改革进展顺利,建筑业企业改制、勘察设计单位“改企建制”、市政公用事业改革稳步推进。

回顾山东建设事业60年取得的的巨大成就,基本经验是:第一,坚持服务大局,推动发展。自觉与中央和省委、省政府保持高度一致,把建设工作置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审视和把握,按照中央和省的重大决策部署,谋大事、议大事、抓大事,主动为党委政府当好参谋助手。扭住发展不放松,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高效能管理,努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载体、夯实基础、营造环境、创造条件。第二,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不断破除旧思想、老框框的束缚,学习新理念、借鉴好经验、树立新观念。把上级部署与实际紧密结合起来,从省情、市情、县情和每一个建设行业的实情出发,尊重和总结群众、基层的创造。第三,坚持以人为本,关注民生。始终把维护群众利益摆在突出位置,从老百姓身边的事情做起,从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抓起,努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积极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建设事业改革发展的成果。第四,坚持集约发展,保护环境。把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传承先进文化作为城乡规划建设管理的重要前提,走内涵式、集约型发展的路子,全面推进节地、节能、节水、节材,着力提高城市污水和垃圾处理水平,不断加强风景名胜、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突出城乡地域特色。第五,坚持“两手抓、两手硬”。

下载光辉历程六十年齐鲁建设谱新篇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60年发展成就综述[共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光辉历程六十年齐鲁建设谱新篇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60年发展成就综述[共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