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工匠精神》读书笔记大全
一个人的工作态度折射着人生的态度,而人生态度决定一个人一生的成就。
当我翻开那一本用烫金色印刷字体一位名叫付守永大师写的《工匠精神》的时候,几乎是一气呵成看过了这一部著作,似乎它并不深奥,但中间的故事直入主题,顿时让我明白了许多。
我不仅在问自己,自己真的很迷茫,我们为什么工作,需要的是什么,一开始我个人觉得这不切实际,这个社会这个世界,人大部分都是自私的,有一句古话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然而当我静下心从新翻阅这么书的时候,我才慢慢发现,这种精神是多么的高尚与执着。是的,这不并不是简简单单的一本书,这更是一种精神,一种态度,一种信仰,一种力量,这种精神与力量会催人奋进助人成长,直至造就职场的核心竞争力,这就是每一个乐观、健康、积极向上的人应该具备的一种精神——先处理心情,再处理事情。
人有时候都是会累的,都会抱怨,工作忙,工作累,工作是受罪。都喜欢自由,喜欢家,因为在家觉得轻松自在不受束缚,于是我们越是抱怨,越是觉得累。越是觉得这简直就是再受罪。从而我们会慢慢变的迟到早退偷懒服务态度不好等等对工作不认真负责的状况屡屡发生,然而我们应该问问自己,这是不付责任的。
只有员工将企业的事情当作自己的事业来做,将企业当作自己的家,才可以造就一个充满生机,具有活力的企业。
敬业会让你出类拔萃。不要满足于普普通通的工作表现,要做就要做得最好,你才能成为企业里不可或缺的人物。超越平庸,选择完善。这是值得我们每个人一生追求的格言。有无数人因为养成了轻视工作、马马虎虎的习惯,以及对待工作敷衍了事的态度,终致一生处于社会底层,不能出人头地。你工作的质量往往会决定你生活的质量。
我深刻领会到,使自己由浮躁变为脚踏实地,由随波逐流,循规蹈矩变为积极主动工作,真正把热爱企业、热爱岗位、全心全意履行岗位职责落在实处。无论从事什么行业,只有全心全意、尽职尽责地工作,才能在自己的领域里出类拔萃,这也是敬业精神的直接表现。不论你的工资是高还是低,你都应该保持这种良好的工作作风。
其实工作就是一种修行,在修炼的道路上我们应该披荆斩剌,要耐得住寂寞,受得了冷讽热嘲,使自己变的强大。
“用心做事”是一种人生原则,它能使自己在生活中学到更多,做得更好,只有用心做事,才能把事做出色。“用心做事”是对工作强烈的责任感和正确的思维方式。态度决定一切。
第二篇:工匠精神读书笔记
工匠精神读书笔记
工匠精神读书笔记1
工匠在过去的眼界中是专注的,大事,精益求精的一类人。在旧的社会里,熟练掌握一门技术的工人。读完《工匠精神》我对工匠精神有了进一步的看法和沉思。
在移动互联,创新成为年轻人口中热词的今天,工匠精神的频繁出现说明了人们对“创造”的渴望。那么工匠精神到底是什么呢?《工匠精神》讲解的精神与我之前认为的工匠职责有很大的区别,之前我认为工匠就是手艺人,用固定的工具使用固定的技术能做出可预见的产品。读了几遍我才明白这泵书忠对工匠的精神的定义是使用现成的技术工具利用创新精神解决各种问题的发现者和发明家。
书本阐述的工匠精神,是美国家族企业历经百年不倒的秘诀,是瑞士品牌屹立世界之巅的利器,更是生命的态度。那些踏踏实实又技艺高超的工匠们,他们是值得我们去尊敬的。也许有时候我们会认为努力认真去做好一件事是傻的,现在呢,我懂得的把任务当作作品,做到尽心尽力尽职尽责,发挥自己最大的能量,这是工匠精神所给我的启示。
藏族绘画大师罗布斯达曾经在修复布达拉宫的壁画时,因为担心打开灯光会让壁画发生氧化反应,加剧壁画的.破化程度,所以在伸手不见五指的洞穴里,只燃了一根蜡烛,一笔一画的绣着,即使视力几乎看不见了,但他从未想过放弃,真正的工匠穷其一生贡献出自己的生命,只是为了赋予作品以血以肉,只是为了作品能够拥有灵魂。这种拙也是工匠精神,虽然《工匠精神》所阐述的“新工匠”精神并没有提到,但工匠那种光芒精神是永远不会被超越的。
再比如央视推出的让人叹服的《大国工匠》,它们中,有人能在牛皮纸一样薄的钢板上焊接而不出现一丝漏点,有人能把密封的钢板上的控制度控制到头发丝的五十分之一。比如中国航天科技院的火箭总装厂高级技师高凤林,他给火箭焊“心脏”,是发动机焊接的第一人。0.16毫米,是火箭发动机上一个焊点的宽度,0.1秒,是完成焊接允许的时间误差,谁说这种贡献会比高级白领和CEO差呢?让我们摒弃“君子不器”的落伍观念,摒弃“精致的物质主义倾向”方面。敞开喧闹,回归宁静,拒绝追风,坚守内在。努力创新,让工匠精神得到时代传承。 工匠精神是什么?是创新,是坚守,是执着,是精益求精。从粗糙滥制到大国制造之间只隔了一个工匠精神的距离,不要认为认真你就输了,因为差不多你就永远赢不了。
工匠精神读书笔记2
最近读了一本书—《工匠精神》,“工匠精神”就是一种敬业精神、精益求精精神、用户至上的服务精神。这不正是我们在工作中需要发扬的吗?
敬业精神是一种人生态度,是我们每个人都能做到并且应该具备的,我要清楚自己工作的目的`和意义,努力提升工作能力,要用“干一行,爱一行”的态度来做好我们的本职工作;精益求精就是在好的基础上更好,就像我们的收费工作,我们不能满足于不扣分,不能满足于规范,动作上我们可以在标准的基础上更加快速流畅自然,微笑方面我们要更亲切,甜美;用户至上是重中之重,收费站是个窗口形象,我们的一言一行都代表了整个公司的形象,我们要用心服务每一位车户,为每一位车户排忧解难,真正给车户带来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读完这本书我深刻领会到,只有全心全意、尽职尽责地工作,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这也是工匠精神的直接表现。
从机电员转岗到收费岗位上已经一个多月了,真正融入到收费工作,看到其他收费员你争我赶的工作劲头后,又激发了我的工作热情和斗志,我要尽快转变思想,要使自己由浮躁变为脚踏实地,积极主动地工作,真正把爱岗敬业落到实处。无论在什么岗位上,我都要充分发挥这种工匠精神,让自己出类拔萃。
工匠精神读书笔记3
每个人都会有一份属于自我的工作,其不一样之处仅在于,各自工作中所要完成的任务及方式相异。我们每个人在自我的工作岗位上,有的人终其一生可是原地踏步,而有的人却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如鱼得水得心应手、有声有色。最根本的原因只是他们对自身工作的认知和对待工作的态度及处理方法不一样。
每位员工需要自我反思的'一个人生问题,并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深刻细致的解答。它有助于解除困惑,调整心态,重燃工作活力,使人生从平庸走优秀。如果每个人都能从内心深处承认并理解“我在为他人工作的同时,也在为自我工作”这样一个朴素的理念,职责、忠诚、敬业将不再是空洞的口号。在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的今日,我们每个人的工作机会都来之不易,如果不珍惜工作机会,不努力工作而只明白抱怨的人,总是会被放在被遗忘的角落,不管他们的学历是否很高,本事是否很强,也只能是一个配角而已。我们每个人仅有热爱自我的工作,才能把工作做到最好。一个人在工作时,如果能以精进不息的精神,火焰般的热忱,充分发挥自我的特长,那么,即使是做最平凡的工作,也能成为最精巧的工匠;如果以冷淡的态度去做哪怕是最高尚的工作,也可是是个平庸的员工。
读完这本书,更加从内心点燃了我的工作热情,要更加努力的发挥团队的创新精神,让自我和团队成员理解“在为他人工作的同时,也在为自我工作”这一朴素的人生哲理,从工作中发掘乐趣,在日常的点滴工作中充分运用工匠精神,把自我与公司的发展有机链接在一齐,共同提高。
工匠精神读书笔记4
工匠,是勤劳、敬业、稳重、干练以及遵守规矩、一板一眼、说一不二、一丝不苟等美好词语的代名词。
将毕生岁月奉献给一门手艺,一项事业,一种信仰,这个世界有多少人能做到?如果做到,需要一种什么精神支撑? 一旦你选择好职业,你必须全心投入工作中,你必须爱自己的工作,千万不要有怨言,你必须穷尽一生磨练技能,这就是成功的秘诀,也是让人敬重的关键。86岁的小野二郎是全球最年长的三星大厨,他超过55年都在握寿司,他的技术举世无双,因为他对寿司所注入的精神、感情都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他的寿司店被誉为值得花一辈子排队等待的寿司店。这就是工匠精神最纯真的呈现。
小的事业做到极致并一直去追求更高的极致,这事业就是“大”,就是“强”。
“知道”是没有力量的,“相信并做到”才有力量。工匠精神就是有信仰的`踏实和认真。
中国隋朝著名工匠李春设计并建造的赵州桥。距今1400多年,期间经历8次以上地震,8次以上战争,承受了无数次人畜车辆的重压,饱经无数次风刀霜剑、冰雪雨水的冲蚀,却雄姿不减当年,巍然屹立至今。还有著名的“德国制造”,宝马、奔驰;“日本工业”;瑞士手表等等。
工匠精神读书笔记5
记得有一次在书店看书的时候,付守永写的《工匠精神》一书深深地吸引了我,翻开这本书后,只觉得书中的每一句话都在向我传递着一种积极的力量,更重要的是它不仅让我对“工匠精神”这四个字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还为我的工作带来了许多启发和感悟。
在这本书中,作者把“工匠精神”分为工匠之道、工匠之魂以及工匠之术等多个部分,但我觉得不论作者的.讲述有多么精彩,我们最重要的还是将对它的理解落实到实际行动之中。 在《工匠之魂》这一部分内容当中,作者强调我们一定要对工作有一个明确的认识,这一点令我感触十分深刻。高速收费员的确是一份极其平凡的工作,但我为什么还要做呢?因为我想尽自己所能为社会做出一点点贡献,我既然站在这个岗位上,就要努力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来诠释“厚德”二字的真谛,所以我一直都觉得工作的本质意义不在于自己赚了多少钱,而是是否在这个岗位上体现出了自己的人生价值。虽然我们需要在恶劣的天气中坚守,需要不断地学习和巩固收费知识,需要耐心地去和司乘们沟通,但是每当看到司乘们都满意地离开时,我就觉得我的工作十分有意义。
除此之外,在这本书的影响下,我觉得我们每个人都务必要对工作保持一份专注以及精益求精的态度。在很多人眼里,收费员的工作看似很简单,但其实只有真真切切地站在这个岗位上,才会懂得这其中的种种细节。在工作时,我们要快速识别车辆类型,收费时既要保证准确性又要保证速度,数、散卡时一定不能分心,与司乘沟通时一定要面带笑容……这些都是我们工作中需要注意的细节之处。我们常说要努力将工作做得完美,但其实工作是没有止境的,我们需要秉持着“工匠精神”,争取做得更好。 工匠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不断学习,在新的一年,我一定会用心把工作做得更好!
工匠精神读书笔记6
哪里有用心如一,哪里就有匠人精神。
百度上检索“淬炼”的词意,无意中看到日本企业家秋山利辉《匠人精神》的简介,没有犹豫,当下买来看看。 半天的时间没完全读完,但对作者发自内心的敬佩油然而生。随着他不紧不慢的讲述,真正沉入后折服于其对人生、对育人、对事业、对责任、对修身的思考。这种思考不仅反映了作者个人的思想深度,也或多或少折射出日本民族克制、自律、崇尚意志的精神特点!尽管对日本作家的作品涉猎有限,但还是固执地认为字里行间带有日式作品的影子。
说道匠人,一般会想到靠手艺谋生的工匠,保不准还自然而然和单纯的体力劳动者画上等号。一旦有这种先入为主的认识,就会给其贴上艰辛、卑微一类显示弱势的标签,仿佛这些是工匠生存状态的反映与写照。然而,秋山工房走出的匠人彻彻底底让我对工匠有了全新的理解。《匠人精神》中明确规定了30条匠人须知,既可以视为30条企业规章制度,也是秋山利辉身为企业家对如何成长为一流匠人的人生总结。以外行的视角初看时,我很不以为然,对秋山训练徒弟们奇怪的要求感到疑惑,直到理解其中真意,对匠人精神肃然起敬。
我以为匠人精神包括多层内涵,它首先是一种自尊自重、自省自强、自持自信的为人准则,对父母孝顺,对客户真诚,对工作严谨,对自己严格,把每一天都当作修炼,修炼技能,修炼心性。“不修边幅的人,他的思想也一定很混乱。作为一个社会人士,更为了工作安全,仪容非常重要”,“进入作业场所前,必须成为勤写书信的.人”,“每次拜访客户的时候,必须准备一双白袜子,在进门时换上”“向顾客道谢或致意的时候,要做到姿势端正、语调明快清晰”……类似的话书中很常见,看似古板刻意,却处处传递出一种注重细节、注重礼仪、讲究自律、保持谦虚的用心。对秋山工房的成员而言,尊重木工职业,尊重匠人身份,注重自我言行,是成为一流匠人不可动摇的准则。始终拿这杆标尺度量自我,才能展现最好的手艺,展现优秀匠人的功力。
再比如自我介绍,招聘的时候是正常不过的事情,谁还没在人前介绍过自己。但在秋山看来却具有特殊意义,能否做好自我介绍被作为秋山工房录用人选的硬性规定之一。应聘者在介绍人生目标与梦想的“最后的二十秒”,要说说自己作为“一个日本人要做的事”:看到这,肯定有人嗤之以鼻,要是自己面试被要求说“作为一个中国人要做的事”一定觉得假大空。这正常,毕竟多数人因为看到而相信,只有少数人因为相信而看到。不论适不适合多数企业选人用人的实际,细琢磨这“硬气”的要求,明显带有深层次的引导意义,使应聘者明确个人定位的同时突破小我,思考自己作为家庭、组织、民族、国家的一员应该承担的角色,从而深化自我认知,严格对自己的要求。可以说,落脚点在激发内心的责任感、使命感,启迪有幸走入秋山工房的年轻人通过自我激励与鼓舞唤起体内的向上精神。这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当一个集体所有成员心中都充满这种源源不断、生机勃发的正能量时,也就像优秀的部队一样所向披靡。无怪一家生产家具的企业以自己独特的人才养成制度闻名域内外,获得稻盛和夫等众多知名企业家的推崇,由秋山工匠打造的家具,能长时间与时光同步,经得住使用一两百年。没有深层次的精神与操守打底,怎么可能有值得信赖的产品与服务。
工匠精神读后感:品味匠人精神所蕴含的品格,稻盛和夫、松下幸之助、盛田昭夫、川端康成、大江健三郎等熟悉的名字接连闪现。他们中,没有哪一位是匠人,但又都实实在在诠释了匠
工匠精神读书笔记7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提“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工匠精神是20xx年政府工作报告新词。促进消费品工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更好满足群众消费升级需求。
一代大师齐白石老人有一方印叫“大匠之门”,这是白石老人为了纪念自己的木工出身而特意刻制的。针对木匠出身地位低微的世俗偏见,白石老人曾刻过“鲁班门下”、“木人”等印并引以为自豪。正因为他木工的经历,给他的.篆刻和绘画打下了扎实的基本功,才让他到达了艺术的高峰,终成一代大师。
无论是做人还是做事,都要我们尊重自己,正确看待自己。都需要我们用心注重细节,追求完美和极致。只有做到细节之处的完美,才能赢得全局的胜利!
工匠精神读书笔记8
在当今生活节奏较快、信息发达、竞争激烈的时代,通过公司党委多次组织对《工匠精神》学习,从书中深刻的体会到,作为一名国企员工,《工匠精神》传达的不仅是通过案例让你聆听别人成功与失败的故事,也不是简单的叙述职场中对待工作的方式及态度,而更多的是一种信念信仰,它传承的是我国几千年高度文明文化的精髓,是对传统优质文化又一次高度深化的认识与认知。特别是在国家对国有企业党的建设的关键时刻,它的横空出世,在较大程度上改观了员工对工作的重新认知,激励着员工充分发挥“主人翁”的态度,点燃了内心的激情,成就了一种梦想,犹如航海灯一样,给你指出了一条光明的道路。它是一份坚持、一份态度、一份心的平衡。
“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时代在发展,企业在增强,随着时间的流逝,特别是在新科技、新视野、新文化的冲击下,传统文化精神在逐渐受到新的威胁,而人的思想也在新文化的冲击下,受到了严重的考验,人心逐渐的发生偏移,员工普遍存在消极思想,心中藏着“事不关已,高高挂起”的办事作风,原来的积极主动、友情善意、宽容大度也随着时间隐蔽起来,人性慢慢的失去了原始真善美的本质,在也没有了热情奔放、人间真情的态度,换来更多的'则是自我保护、投机取巧、追功求利、冷漠无情,将工作视为获得功名利的工具,追求一时的浮华,过着腐败肤浅的生活,这种舍本逐末的追求带来的满足,必然是空中楼阁,可望而不可及。
而《工匠精神》则通过通俗易懂的案例,简洁明了的故事,阐述了对待工作、与人相处应注意的心态调正,它指导我们应该将浮躁的心静心的沉淀,端正对待外界人与事物的态度,用心去做好每一份工作,净化自己的心灵,只有我们打开了心结,用友善宽容的心态、正确得当的处事原则、公正公平的出发点,那在难的工作也将是过水云烟,不值一提,在纠结的心结也将是雨后彩虹,绚丽多姿。
随着改革开放取得的伟大成就,国家与企业的实力正日益发展强大,特别是国家实力的提升,为我们国家的国有企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利保障,也为企业实力的提升创造了良好的机遇。一大批企业乘着国家实力的东风逐步远航,走出了国门,走向世界;一大批的超级工程也在空旷的空地上拔地而起,点缀着星际夜空;一大批新的技术发明、科技创新也在遍地开花;目前国家把劳动和技能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把大国工匠精神提高到了国家战略发展的层面,而我作为国有企业的一名员工感到无尚光荣,在这种大的环境下,工匠精神的传承与学习,激励着我们要进一步加快工作的步伐,将心沉淀,激情释放,撸起袖子加油干,为国家建设添砖添瓦,为企业进一步发展固本牢基。
曾记得古人云“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为此,在工作过程中,只要我们保持正常的心态,坚信自己的梦想,集思广益去思考,顺其自然去发展,深入现场去实践,开拓创新去实施,撸起袖子加油干,我们的梦想就可措手可得,我们的价值也会有体现,企业发展强大了,员工生活幸福了,那我们的中国梦还遥远吗?
工匠精神读书笔记9
最近看作者邓新华的一篇文章,说的是“工匠精神”不如“市场精神”,很有感触,做个读书笔记。
工匠精神是指制作技艺上的精益求精、产品质量精益求精。
这不仅有制作人的手艺,还有人的情怀在里面。因为制作人需要付出极高的成本,比如时间成本,慢工出细活,而这个慢工,多花的时间成本是无法衡量的,一个小时能够完成的活,可能他多耗费三个小时,甚至四个小时,而这,消费者是并不认可的。还有耐心,还有专注度,这个消费者也无法理解,不能体会。
那么问题来了,这个手工产品的价格如何界定?手艺好的`,花了四个小时做成产品,是不是和手艺差点的,花一个小时做的产品同一个价位?就算消费者认可你的工匠精神,但是他不愿意付出这个价格,或者没有这个购买力,你如何生存?当工匠精神遇上市场精神,来个妥协也实属无奈!
当然,消费群体也分三六九等,高端消费群体不是没有,但是不多,这个在任何行业都是客观存在,也总有高端工匠在与之匹配,其他的人想挤进这个圈子,又有几个人能够成功?
消费者的消费都是量力而行的。没有几个人会说,我要支持工匠精神,而脱离自己的实际消费能力,去付出高价。这样也不会持久。拿邓新华的话来说,就是消费者也会被淘汰。所以邓新华得出一个结论,符合市场需求的就是好的,没必要非得纠结于质量高端的产品。更关键的是,作为工匠,把目光瞄准更大规模的普通消费者市场,利用规模优势,可以快速提高普通消费品的质量。
当然,这得有个前提,那就是:得有匠心。没有匠心的工匠不在此讨论范围。
也就是说,工匠们不能以市场精神为借口,根本抛弃质量不管,能赚钱就行,不管以后如何。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只有死的更快!
工匠精神读书笔记10
在北京出差的时候,接到青庐会的通知,让我在《工匠精神》作者曹顺妮老师在潍坊的读书会上做个分享嘉宾,并且直接把书寄到了我住的酒店。于是我利用路上的时候翻了翻,结果一口气看了大半,感触良多。书中从我国制造业目前的乱象说起,再对比德国日本两个制造业强国的文化,最后列举了一些国内优秀的制造企业是如何做的,以及对教育体系的反思。我觉得,虽然这本书主要讲的是制造业,但对于浮躁的文化行业、对于艰难发展中的动漫产业,这本书中的理念也是很值得去思考的。
国产动画之前给人的印象一直是剧情幼稚、粗制滥造,这里面大环境和从业者都有责任。大环境方面,从国家开始扶持国产动画开始,各地政府纷纷出台对动漫企业的优惠政策,直接导致短短数年间动漫企业数量迅速增长并在20xx年达到了顶峰的一万一千多家。然而以当时国内动漫人才的储备来看,是远远无法支撑这么多家动漫公司的。这些动漫公司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资深动漫人成立的,并且以动漫为主业的,然而这种公司少之又少,在前期生存状况都不太好;
2、做动漫主要是为了拿优惠政策,然后利用政策做地产、乐园什么的`,从赚来的钱当中每年拿出来点养个团队,每年出些作品交差的;
3、主要靠动漫培训赚钱养公司,用廉价的学生接外包,或者出些短片,万一项目拿到钱了,就靠学生来做,项目赚不赚钱不重要,反正制作上是赚钱了;
4、觉得政府扶持且市场潜力大,想进来抢个行业快速发展的红利,结果一进来发现都是坑一直交学费的;
5、做衍生品觉得授权费太高不划算干脆自己往上游发展做原创的;
6、上市公司主营业务不行了转型或者收购变身成动漫公司炒概念的;
7、其他我一时没想起来或者不知道的。
当时各地出台的政策,受领导的那句不希望孙子总看奥特曼的影响很大,基本上是:央视播出,三维的每分钟补贴元,二维的每分钟补贴1000元;省台播出,三维的每分钟补贴1000元,二维的每分钟补贴500元。这个政策的导向性作用十分明显:做三维,上央视。忽然冒出来这么多动漫公司,但央视只有一家,于是央视成了稀缺资源,给的播出费越来越低,但就算是不给钱,也有的是公司排着队,毕竟还有补贴。可这补贴实在不高,不足以支撑制作成本,于是动漫公司就尽量压低制作成本以降低风险。随之而来的,就是整个国产动画行业最为人所诟病的特点:为符合电视儿童节目时段播出的低龄要求而导致的幼稚病,以及因为播出费和补贴都不足以覆盖成本导致的粗制滥造。也造成了国内动漫爱好者的以看国产动画为耻的恨铁不成钢心理。
然而20xx年的国产动画电影《大圣归来》打破了这一局面,让观众在惊呼良心之作的同时,纷纷到影院观看,甚至组成“自水”(爱好者为自己取的名字即自发的水军之意)在网上宣传,使《大圣归来》的院线排片出现了罕见的前低后高现象。这个案例说明,只要作品够好,观众是愿意为国产动画买单的,但大部分动漫公司却没有那个耐心去精打细磨。大家一提动画大国,首先想到的是美国日本,但实际上,中国的动画年产量早就位居世界第一了,在20xx年巅峰时期甚至达到了26.12万分钟,而日本产量最高的20xx年也才到13.64万分钟,这还是在有海量的优质漫画IP作为上游的情况下。那么这26万分钟都是什么品质,可想而知,于是,有很多动画片在电视台的深夜时段播出,只为了拿补贴,没人看的动画,就更无法奢望品质了。
内容产业与实业不同,低质的,没人看的东西实现不了任何价值,只是对社会资源的浪费,摧毁从业者的信心,和观众的耐心。
捷径往往是最远的路,只有踏踏实实做事的企业才有未来,取巧是行不通的。
虽然以工匠精神追求作品品质,往往在开始的时候会比较难,但作为一个内容产业而言,制造容易的作品,销售起来往往就会比较困难。
还以《大圣归来》为例,田晓鹏20xx年就在做关于这个题材的片花了,为了做原创田晓鹏苦到什么程度?他家里用的椅子都是从公司拿回去的,坐坏了淘汰下来的椅子……。
然而,即使在这种情况下,即使一度公司只剩下两个人,即使资金一直紧张只能用外包贴补,中途还遭遇了数次投资人的撤资……,田晓鹏坚持的事情没有变:做高品质的动画电影。
如今,当《大圣归来》票房9亿多,打造了国产动漫的奇迹,让田晓鹏名利双收的时候,当年创造了26万分钟世界第一产量的中国动漫公司,已经从20xx年时的一万来家,变成了三千多家,七成的动漫公司已经消失无踪。
6年做一部电影,很慢;一年出上百集动画,很快;可慢的公司还活着,快的公司有很多已经倒闭了。这世界,不总是快鱼吃慢鱼,沉下心来,把自己的事情做到极致,也许是一条更稳妥的路。
目前国产动画票房第二的《大鱼海棠》,让粉丝等了十二年。关于这个还有个段子,有一次田晓鹏去做《大鱼海棠》的彼岸天,回来后对同事说:“终于见到还有比我们更苦逼的了……”
今年的电影票房,业界都说低于预期,完全没有前几年的高速增长。大家总结下来原因很多,但不少业者都提到一点:今年电影的质量不高,更没有去年那种几部好片同期上映互相竞争产生的聚集效应,导致对票房拉动不大。
从这个层面讲,内容生产者不要以为市场快速增长了,就可以赚快钱、躺着赚钱,消费者会用手中的钱来投票。粗制滥造,只会毁坏我们来之不易的文化市场。
谨以此文,与所有动漫业者共勉,前途光明,但道路,要靠我们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地,走出来。
插播一条硬广:我们中动传媒与西班牙合作的52集动画片《毛驴小侦探》马上就要发行啦,完全绿色环保,无暴力粗口,符合欧洲分级制度,针对学龄前儿童,但成人也特别喜欢看,高端大气上档次,喜闻乐见,迪斯尼看了都说好……嗯,我快没词儿啦,总之,一定要看哟。
工匠精神读书笔记11
这本书是日本秋山木工的创始人秋山利辉先生关于如何培养具有日本特色的合格“匠人”的作品。秋山利辉现身说法,讲述自己从进入木工行业,努力自我培养,直到成长为一名行业领袖的人生历程。通过列举“秋山木工”的“匠人须知三十条”,阐释了自己心目中一流人才培养的核心:即对一个人品格的重视远高于对其技术的要求。
读完全书,有三点体会:
一、很喜欢这本书的名字,“匠人”旧指技术精湛的手工艺人,而“匠人精神”则是一种态度,或者可以说是工匠的灵魂。我喜欢并希望自己能够成为这样的`人,穷尽一生,磨练一项技能。
二、对照稻盛和夫的成功方程式,我将“匠人须知三十条”进行了分类。“打招呼,联络、报告、协商,听懂并回应别人的话,随时准备好以及熟练使用工具,做好自我介绍,好好发表意见,勤写书信,善于打电话,会打算盘,能够撰写工作报告”,这些归于“能力”。天赋固然重要,后天的努力必不可少。“匠人须知三十条”中能力部分又可以分为自身硬件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打铁还需自身硬”,只有不断的磨练和提高自己,才能在机会降临的时候将牢牢抓住,机会永远留给有准备的人。当今社会,再也不能“闭门造车”,只有具备良好沟通能力的人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开朗,不使他人焦躁,和蔼可亲、好相处,执着”,这些可以看做是方程式中的“热情”。事业的成功离不开热情,离不开执着。积极乐观的形态以及对事情的“不抛弃”、“不放弃”都是将工作做到极致的必要条件。“明白自身立场,积极思考,拥有自豪”,这些相当于成功方程式中的“思维方式”。“匠人须知三十条”与“稻盛和夫成功方程式”异曲同工,都告诫我们:“先德行,后技能”,想把事做好,先把人做好,“己成,则物成”,“有成人而后有成事”。此外,三十条还涉及到了感恩和自我总结。
三、“守破离”讲得很好。“守”是学习,是传承,别怀疑,不批判,因为你是初学者。“破”是吸收,在“守”的基础上,将自身的经历和体会融入到所学之中,不拘泥,有突破。“离”是实践,将所学所思去运用,成也好,败也罢,能修正,有提高。
《匠人精神》这本书的读者群很广,可以是工匠、商人,也可以是教师、学生。培养严谨而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对于每个人、每个国家,都十分必要。瑞士的钟表、德国的汽车、日本的电器,虽不敢说是理想中“匠人精神”的现实体现,但至少那种追求卓越的品质值得我们去学习!
第三篇:《工匠精神》读书笔记
《工匠精神》读书笔记8篇
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书笔记了。可是读书笔记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工匠精神》读书笔记,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工匠精神》读书笔记1在当今生活节奏较快、信息发达、竞争激烈的时代,通过公司党委多次组织对《工匠精神》学习,从书中深刻的体会到,作为一名国企员工,《工匠精神》传达的不仅是通过案例让你聆听别人成功与失败的故事,也不是简单的叙述职场中对待工作的方式及态度,而更多的是一种信念信仰,它传承的是我国几千年高度文明文化的精髓,是对传统优质文化又一次高度深化的认识与认知。特别是在国家对国有企业党的建设的关键时刻,它的横空出世,在较大程度上改观了员工对工作的重新认知,激励着员工充分发挥“主人翁”的态度,点燃了内心的激情,成就了一种梦想,犹如航海灯一样,给你指出了一条光明的道路。它是一份坚持、一份态度、一份心的平衡。
“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时代在发展,企业在增强,随着时间的流逝,特别是在新科技、新视野、新文化的冲击下,传统文化精神在逐渐受到新的威胁,而人的思想也在新文化的冲击下,受到了严重的考验,人心逐渐的发生偏移,员工普遍存在消极思想,心中藏着“事不关已,高高挂起”的办事作风,原来的积极主动、友情善意、宽容大度也随着时间隐蔽起来,人性慢慢的失去了原始真善美的本质,在也没有了热情奔放、人间真情的态度,换来更多的则是自我保护、投机取巧、追功求利、冷漠无情,将工作视为获得功名利的工具,追求一时的浮华,过着腐败肤浅的生活,这种舍本逐末的追求带来的满足,必然是空中楼阁,可望而不可及。
而《工匠精神》则通过通俗易懂的案例,简洁明了的故事,阐述了对待工作、与人相处应注意的心态调正,它指导我们应该将浮躁的心静心的沉淀,端正对待外界人与事物的态度,用心去做好每一份工作,净化自己的心灵,只有我们打开了心结,用友善宽容的心态、正确得当的处事原则、公正公平的出发点,那在难的工作也将是过水云烟,不值一提,在纠结的心结也将是雨后彩虹,绚丽多姿。
随着改革开放取得的伟大成就,国家与企业的实力正日益发展强大,特别是国家实力的提升,为我们国家的国有企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利保障,也为企业实力的提升创造了良好的机遇。一大批企业乘着国家实力的东风逐步远航,走出了国门,走向世界;一大批的超级工程也在空旷的空地上拔地而起,点缀着星际夜空;一大批新的技术发明、科技创新也在遍地开花;目前国家把劳动和技能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把大国工匠精神提高到了国家战略发展的层面,而我作为国有企业的一名员工感到无尚光荣,在这种大的环境下,工匠精神的传承与学习,激励着我们要进一步加快工作的步伐,将心沉淀,激情释放,撸起袖子加油干,为国家建设添砖添瓦,为企业进一步发展固本牢基。
曾记得古人云“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为此,在工作过程中,只要我们保持正常的心态,坚信自己的梦想,集思广益去思考,顺其自然去发展,深入现场去实践,开拓创新去实施,撸起袖子加油干,我们的梦想就可措手可得,我们的价值也会有体现,企业发展强大了,员工生活幸福了,那我们的中国梦还遥远吗?
《工匠精神》读书笔记2这本书是日本秋山木工的创始人秋山利辉先生关于如何培养具有日本特色的合格“匠人”的作品。秋山利辉现身说法,讲述自己从进入木工行业,努力自我培养,直到成长为一名行业领袖的人生历程。通过列举“秋山木工”的“匠人须知三十条”,阐释了自己心目中一流人才培养的核心:即对一个人品格的重视远高于对其技术的要求。
读完全书,有三点体会:一、很喜欢这本书的名字,“匠人”旧指技术精湛的手工艺人,而“匠人精神”则是一种态度,或者可以说是工匠的灵魂。我喜欢并希望自己能够成为这样的人,穷尽一生,磨练一项技能。二、对照稻盛和夫的成功方程式,我将“匠人须知三十条”进行了分类。“打招呼,联络、报告、协商,听懂并回应别人的话,随时准备好以及熟练使用工具,做好自我介绍,好好发表意见,勤写书信,善于打电话,会打算盘,能够撰写工作报告”,这些归于“能力”。天赋固然重要,后天的努力必不可少。“匠人须知三十条”中能力部分又可以分为自身硬件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打铁还需自身硬”,只有不断的磨练和提高自己,才能在机会降临的时候将牢牢抓住,机会永远留给有准备的人。当今社会,再也不能“闭门造车”,只有具备良好沟通能力的人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开朗,不使他人焦躁,和蔼可亲、好相处,执着”,这些可以看做是方程式中的“热情”。事业的成功离不开热情,离不开执着。积极乐观的形态以及对事情的“不抛弃”、“不放弃”都是将工作做到极致的必要条件。“明白自身立场,积极思考,拥有自豪”,这些相当于成功方程式中的“思维方式”。“匠人须知三十条”与“稻盛和夫成功方程式”异曲同工,都告诫我们:“先德行,后技能”,想把事做好,先把人做好,“己成,则物成”,“有成人而后有成事”。此外,三十条还涉及到了感恩和自我总结。三、“守破离”讲得很好。“守”是学习,是传承,别怀疑,不批判,因为你是初学者。“破”是吸收,在“守”的基础上,将自身的经历和体会融入到所学之中,不拘泥,有突破。“离”是实践,将所学所思去运用,成也好,败也罢,能修正,有提高。
《匠人精神》这本书的读者群很广,可以是工匠、商人,也可以是教师、学生。培养严谨而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对于每个人、每个国家,都十分必要。瑞士的钟表、德国的汽车、日本的电器,虽不敢说是理想中“匠人精神”的现实体现,但至少那种追求卓越的品质值得我们去学习!
《工匠精神》读书笔记3工匠,是勤劳、敬业、稳重、干练以及遵守规矩、一板一眼、说一不二、一丝不苟等美好词语的代名词。
将毕生岁月奉献给一门手艺,一项事业,一种信仰,这个世界有多少人能做到?如果做到,需要一种什么精神支撑?
一旦你选择好职业,你必须全心投入工作中,你必须爱自己的工作,千万不要有怨言,你必须穷尽一生磨练技能,这就是成功的秘诀,也是让人敬重的关键。86岁的小野二郎是全球最年长的三星大厨,他超过55年都在握寿司,他的技术举世无双,因为他对寿司所注入的精神、感情都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他的寿司店被誉为值得花一辈子排队等待的寿司店。这就是工匠精神最纯真的'呈现。
小的事业做到极致并一直去追求更高的极致,这事业就是“大”,就是“强”。
“知道”是没有力量的,“相信并做到”才有力量。工匠精神就是有信仰的踏实和认真。
中国隋朝著名工匠李春设计并建造的赵州桥。距今1400多年,期间经历8次以上地震,8次以上战争,承受了无数次人畜车辆的重压,饱经无数次风刀霜剑、冰雪雨水的冲蚀,却雄姿不减当年,巍然屹立至今。还有著名的“德国制造”,宝马、奔驰;“日本工业”;瑞士手表等等。
《工匠精神》读书笔记4工匠在过去的眼界中是专注的,大事,精益求精的一类人。在旧的社会里,熟练掌握一门技术的工人。读完《工匠精神》我对工匠精神有了进一步的看法和沉思。
在移动互联网,创新成为年轻人口中热词的今天,工匠精神的频繁出现说明了人们对“创造”的渴望。那么工匠精神到底是什么呢?《工匠精神》讲解的精神与我之前认为的工匠职责有很大的区别,之前我认为工匠就是手艺人,用固定的工具使用固定的技术能做出可预见的产品。读了几遍我才明白这泵书忠对工匠的精神的定义是使用现成的技术工具利用创新精神解决各种问题的发现者和发明家。
书本阐述的工匠精神,是美国家族企业历经百年不倒的秘诀,是瑞士品牌屹立世界之巅的利器,更是生命的态度。那些踏踏实实又技艺高超的工匠们,他们是值得我们去尊敬的。也许有时候我们会认为努力认真去做好一件事是傻的,现在呢,我懂得的把任务当作作品,做到尽心尽力尽职尽责,发挥自己最大的能量,这是工匠精神所给我的启示。
藏族绘画大师罗布斯达曾经在修复布达拉宫的壁画时,因为担心打开灯光会让壁画发生氧化反应,加剧壁画的破化程度,所以在伸手不见五指的洞穴里,只燃了一根蜡烛,一笔一画的绣着,即使视力几乎看不见了,但他从未想过放弃,真正的工匠穷其一生贡献出自己的生命,只是为了赋予作品以血以肉,只是为了作品能够拥有灵魂。这种拙也是工匠精神,虽然《工匠精神》所阐述的“新工匠”精神并没有提到,但工匠那种光芒精神是永远不会被超越的。
再比如央视推出的让人叹服的《大国工匠》,它们中,有人能在牛皮纸一样薄的钢板上焊接而不出现一丝漏点,有人能把密封的钢板上的控制度控制到头发丝的五十分之一。比如中国航天科技院的火箭总装厂高级技师高凤林,他给火箭焊“心脏”,是发动机焊接的第一人。0.16毫米,是火箭发动机上一个焊点的宽度,0.1秒,是完成焊接允许的时间误差,谁说这种贡献会比高级白领和CEO差呢?让我们摒弃“君子不器”的落伍观念,摒弃“精致的物质主义倾向”方面。敞开喧闹,回归宁静,拒绝追风,坚守内在。努力创新,让工匠精神得到时代传承。
工匠精神是什么?是创新,是坚守,是执着,是精益求精。从粗糙滥制到大国制造之间只隔了一个工匠精神的距离,不要认为认真你就输了,因为差不多你就永远赢不了。
《工匠精神》读书笔记5记得有一次在书店看书的时候,付守永写的《工匠精神》一书深深地吸引了我,翻开这本书后,只觉得书中的每一句话都在向我传递着一种积极的力量,更重要的是它不仅让我对“工匠精神”这四个字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还为我的工作带来了许多启发和感悟。
在这本书中,作者把“工匠精神”分为工匠之道、工匠之魂以及工匠之术等多个部分,但我觉得不论作者的讲述有多么精彩,我们最重要的还是将对它的理解落实到实际行动之中。
在《工匠之魂》这一部分内容当中,作者强调我们一定要对工作有一个明确的认识,这一点令我感触十分深刻。高速收费员的确是一份极其平凡的工作,但我为什么还要做呢?因为我想尽自己所能为社会做出一点点贡献,我既然站在这个岗位上,就要努力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来诠释“厚德”二字的真谛,所以我一直都觉得工作的本质意义不在于自己赚了多少钱,而是是否在这个岗位上体现出了自己的人生价值。虽然我们需要在恶劣的天气中坚守,需要不断地学习和巩固收费知识,需要耐心地去和司乘们沟通,但是每当看到司乘们都满意地离开时,我就觉得我的工作十分有意义。
除此之外,在这本书的影响下,我觉得我们每个人都务必要对工作保持一份专注以及精益求精的态度。在很多人眼里,收费员的工作看似很简单,但其实只有真真切切地站在这个岗位上,才会懂得这其中的种种细节。在工作时,我们要快速识别车辆类型,收费时既要保证准确性又要保证速度,数、散卡时一定不能分心,与司乘沟通时一定要面带笑容……这些都是我们工作中需要注意的细节之处。我们常说要努力将工作做得完美,但其实工作是没有止境的,我们需要秉持着“工匠精神”,争取做得更好。
工匠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不断学习,在新的一年,我一定会用心把工作做得更好!
《工匠精神》读书笔记6最近看作者邓新华的一篇文章,说的是“工匠精神”不如“市场精神”,很有感触,做个读书笔记。
工匠精神是指制作技艺上的精益求精、产品质量精益求精。
这不仅有制作人的手艺,还有人的情怀在里面。因为制作人需要付出极高的成本,比如时间成本,慢工出细活,而这个慢工,多花的时间成本是无法衡量的,一个小时能够完成的活,可能他多耗费三个小时,甚至四个小时,而这,消费者是并不认可的。还有耐心,还有专注度,这个消费者也无法理解,不能体会。
那么问题来了,这个手工产品的价格如何界定?手艺好的,花了四个小时做成产品,是不是和手艺差点的,花一个小时做的产品同一个价位?就算消费者认可你的工匠精神,但是他不愿意付出这个价格,或者没有这个购买力,你如何生存?当工匠精神遇上市场精神,来个妥协也实属无奈!
当然,消费群体也分三六九等,高端消费群体不是没有,但是不多,这个在任何行业都是客观存在,也总有高端工匠在与之匹配,其他的人想挤进这个圈子,又有几个人能够成功?
消费者的消费都是量力而行的。没有几个人会说,我要支持工匠精神,而脱离自己的实际消费能力,去付出高价。这样也不会持久。拿邓新华的话来说,就是消费者也会被淘汰。所以邓新华得出一个结论,符合市场需求的就是好的,没必要非得纠结于质量高端的产品。更关键的是,作为工匠,把目光瞄准更大规模的普通消费者市场,利用规模优势,可以快速提高普通消费品的质量。
当然,这得有个前提,那就是:得有匠心。没有匠心的工匠不在此讨论范围。
也就是说,工匠们不能以市场精神为借口,根本抛弃质量不管,能赚钱就行,不管以后如何。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只有死的更快!
《工匠精神》读书笔记7最近读了一本书—《工匠精神》,“工匠精神”就是一种敬业精神、精益求精精神、用户至上的服务精神。这不正是我们在工作中需要发扬的吗?
敬业精神是一种人生态度,是我们每个人都能做到并且应该具备的,我要清楚自己工作的目的和意义,努力提升工作能力,要用“干一行,爱一行”的态度来做好我们的本职工作;精益求精就是在好的基础上更好,就像我们的收费工作,我们不能满足于不扣分,不能满足于规范,动作上我们可以在标准的基础上更加快速流畅自然,微笑方面我们要更亲切,甜美;用户至上是重中之重,收费站是个窗口形象,我们的一言一行都代表了整个公司的形象,我们要用心服务每一位车户,为每一位车户排忧解难,真正给车户带来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读完这本书我深刻领会到,只有全心全意、尽职尽责地工作,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这也是工匠精神的直接表现。
从机电员转岗到收费岗位上已经一个多月了,真正融入到收费工作,看到其他收费员你争我赶的工作劲头后,又激发了我的工作热情和斗志,我要尽快转变思想,要使自己由浮躁变为脚踏实地,积极主动地工作,真正把爱岗敬业落到实处。无论在什么岗位上,我都要充分发挥这种工匠精神,让自己出类拔萃。
《工匠精神》读书笔记8在北京出差的时候,接到青庐会的通知,让我在《工匠精神》作者曹顺妮老师在潍坊的读书会上做个分享嘉宾,并且直接把书寄到了我住的酒店。于是我利用路上的时候翻了翻,结果一口气看了大半,感触良多。书中从我国制造业目前的乱象说起,再对比德国日本两个制造业强国的文化,最后列举了一些国内优秀的制造企业是如何做的,以及对教育体系的反思。我觉得,虽然这本书主要讲的是制造业,但对于浮躁的文化行业、对于艰难发展中的动漫产业,这本书中的理念也是很值得去思考的。
国产动画之前给人的印象一直是剧情幼稚、粗制滥造,这里面大环境和从业者都有责任。大环境方面,从国家开始扶持国产动画开始,各地政府纷纷出台对动漫企业的优惠政策,直接导致短短数年间动漫企业数量迅速增长并在20xx年达到了顶峰的一万一千多家。然而以当时国内动漫人才的储备来看,是远远无法支撑这么多家动漫公司的。这些动漫公司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资深动漫人成立的,并且以动漫为主业的,然而这种公司少之又少,在前期生存状况都不太好;
2、做动漫主要是为了拿优惠政策,然后利用政策做地产、乐园什么的,从赚来的钱当中每年拿出来点养个团队,每年出些作品交差的;
3、主要靠动漫培训赚钱养公司,用廉价的学生接外包,或者出些短片,万一项目拿到钱了,就靠学生来做,项目赚不赚钱不重要,反正制作上是赚钱了;
4、觉得政府扶持且市场潜力大,想进来抢个行业快速发展的红利,结果一进来发现都是坑一直交学费的;
5、做衍生品觉得授权费太高不划算干脆自己往上游发展做原创的;
6、上市公司主营业务不行了转型或者收购变身成动漫公司炒概念的;
7、其他我一时没想起来或者不知道的。
当时各地出台的政策,受领导的那句不希望孙子总看奥特曼的影响很大,基本上是:央视播出,三维的每分钟补贴20xx元,二维的每分钟补贴1000元;省台播出,三维的每分钟补贴1000元,二维的每分钟补贴500元。这个政策的导向性作用十分明显:做三维,上央视。忽然冒出来这么多动漫公司,但央视只有一家,于是央视成了稀缺资源,给的播出费越来越低,但就算是不给钱,也有的是公司排着队,毕竟还有补贴。可这补贴实在不高,不足以支撑制作成本,于是动漫公司就尽量压低制作成本以降低风险。随之而来的,就是整个国产动画行业最为人所诟病的特点:为符合电视儿童节目时段播出的低龄要求而导致的幼稚病,以及因为播出费和补贴都不足以覆盖成本导致的粗制滥造。也造成了国内动漫爱好者的以看国产动画为耻的恨铁不成钢心理。
然而20xx年的国产动画电影《大圣归来》打破了这一局面,让观众在惊呼良心之作的同时,纷纷到影院观看,甚至组成“自水”(爱好者为自己取的名字即自发的水军之意)在网上宣传,使《大圣归来》的院线排片出现了罕见的前低后高现象。这个案例说明,只要作品够好,观众是愿意为国产动画买单的,但大部分动漫公司却没有那个耐心去精打细磨。大家一提动画大国,首先想到的是美国日本,但实际上,中国的动画年产量早就位居世界第一了,在20xx年巅峰时期甚至达到了26.12万分钟,而日本产量最高的20xx年也才到13.64万分钟,这还是在有海量的优质漫画IP作为上游的情况下。那么这26万分钟都是什么品质,可想而知,于是,有很多动画片在电视台的深夜时段播出,只为了拿补贴,没人看的动画,就更无法奢望品质了。
内容产业与实业不同,低质的,没人看的东西实现不了任何价值,只是对社会资源的浪费,摧毁从业者的信心,和观众的耐心。
捷径往往是最远的路,只有踏踏实实做事的企业才有未来,取巧是行不通的。
虽然以工匠精神追求作品品质,往往在开始的时候会比较难,但作为一个内容产业而言,制造容易的作品,销售起来往往就会比较困难。
还以《大圣归来》为例,田晓鹏20xx年就在做关于这个题材的片花了,为了做原创田晓鹏苦到什么程度?他家里用的椅子都是从公司拿回去的,坐坏了淘汰下来的椅子……。
然而,即使在这种情况下,即使一度公司只剩下两个人,即使资金一直紧张只能用外包贴补,中途还遭遇了数次投资人的撤资……,田晓鹏坚持的事情没有变:做高品质的动画电影。
如今,当《大圣归来》票房9亿多,打造了国产动漫的奇迹,让田晓鹏名利双收的时候,当年创造了26万分钟世界第一产量的中国动漫公司,已经从20xx年时的一万来家,变成了三千多家,七成的动漫公司已经消失无踪。
6年做一部电影,很慢;一年出上百集动画,很快;可慢的公司还活着,快的公司有很多已经倒闭了。这世界,不总是快鱼吃慢鱼,沉下心来,把自己的事情做到极致,也许是一条更稳妥的路。
目前国产动画票房第二的《大鱼海棠》,让粉丝等了十二年。关于这个还有个段子,有一次田晓鹏去做《大鱼海棠》的彼岸天,回来后对同事说:“终于见到还有比我们更苦逼的了……”
今年的电影票房,业界都说低于预期,完全没有前几年的高速增长。大家总结下来原因很多,但不少业者都提到一点:今年电影的质量不高,更没有去年那种几部好片同期上映互相竞争产生的聚集效应,导致对票房拉动不大。
从这个层面讲,内容生产者不要以为市场快速增长了,就可以赚快钱、躺着赚钱,消费者会用手中的钱来投票。粗制滥造,只会毁坏我们来之不易的文化市场。
谨以此文,与所有动漫业者共勉,前途光明,但道路,要靠我们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地,走出来。
插播一条硬广:我们中动传媒与西班牙合作的52集动画片《毛驴小侦探》马上就要发行啦,完全绿色环保,无暴力粗口,符合欧洲分级制度,针对学龄前儿童,但成人也特别喜欢看,高端大气上档次,喜闻乐见,迪斯尼看了都说好……嗯,我快没词儿啦,总之,一定要看哟。
第四篇:[转]《工匠精神》读书笔记
[转]《工匠精神》读书笔记
《工匠精神——缔造伟大传奇的重要力量》作者:亚力克·福奇1.工匠有三个基本内涵: 用我们周围已经存在的事物制造出某种全新的东西; 工匠们的创造行为在最初没有明确的目的性,就算有也和当时确定好的目的有很大不同,能够激发人们的激情和对它的迷恋; 它是一种“破坏性行为”,工匠们背对历史开始了一段充满发明创造与光明的全新旅程。2.任何人只要有好点子并且有时间去努力实现,就可以被称为工匠。工匠们可能不会有十分清晰的目标,但正因如此,他们对这份工作充满了向往和热情。3.法国历史学家、政治家托克维尔在1835年写道:“美国的伟大之处并不在于它比其他任何国家更加开明,而在于它自我修正错误的能力。”事实上,面对极端困境时的乐观和勇气是美国人长久以来一直引以为傲的品质。4.表层工匠们通常大肆宣扬他们的方法、工作过程,以及他们创造的令人难以置信的产品,而深层工匠们不在乎传播媒介,更专注于通过思想创新改变我们对于事物的思考方式。5.富兰克林在传统和现代领域中都充满着工匠精神:他从未接受过正规的教育,是个沉浸在实验中的业余爱好者,并且能够洞察这些活动中的精妙之处。他热爱探索,对好奇心的满足大大超越了他对这些发明的实用性需求,而在商业领域,他也非常得心应手。他经历的创新方式:不可预知、没有负担和不确定性。6.美国社会中的工匠精神并没有让我们失去与所做工作的物理联系,反而让我们坚信自己可以解决任何问题或实现任何自我设定的目标,正是这一理念解释了什么是成就。7.工匠并不只是那些拥有伟大成就的人。首先,工匠行为通常是极度私人和孤独的努力,并不惠及大众。其次,工匠行为的成果常常无法在短期内显现出来,可能需要数年甚至数十年的时间,人们才能完全意识到它的社会影响力。8.真正的工匠精神是一种思维状态,而不是指向未来的一些兴趣或技能的集合。9.爱迪生非常相信巧合在发现新事物中的作用,并且认为发现虽然不同于发明,但也十分重要。“发现和发明是不同的,我不喜欢把这两者混淆起来,”他曾经说,“发现或多或少依靠巧合。一个人要去赶火车,走着走着他的脚踢到了什么,然后发现地上竟然有一个金手镯。这是他的发现,不是他的发明,他是准备去赶火车的,并不是去找金手镯的,但他发现了巨大的价值。”10.运筹学研究简单说来就是一个人尽最大努力做好能做的任何事。系统分析强调扩大选择,哪怕这些选择根本不存在。从本质上讲,它是一种对梦想的许可。梦想一个民主的国度,她可以使自然的意志屈服从而实现自己的心愿。11.那些专注于初期创业投资的风险投资公司会把重点放在现有的公司上,这是脱离直接资助工匠的关键一步。12.梅尔沃德努力通过高智公司来搭建桥梁,缩短创意和实现创意之间的距离。这家公司正如它的创建者梅尔沃德所言:“是对发明产品的投资,所以我们要么进行自己的创造,要么投资别人的创造。不论选择哪种方式,我们都与发明的过程紧密相关。”13.工匠的本质就在于他们认为通过在已有事物上创造一些新的东西可以让事情变得更好。14.英国科学作家马特·里德利(MattRidley)在2010年写下了一句流传甚广的话“思想的碰撞和融合带来文化的积累”,在我们当前网络化的文化中,“不同思想混杂的程度超过了以往任何时候”。如果他所言非虚,那么财务造假造成的经济低迷就成了一场名副其实的狂欢。15.随着时间的推移,协作变成了工匠精神中至关重要的元素。爱迪生生活在现代技术启蒙时期,100多年后高级的创新通常需要整个团队的努力。16.对于创新的不安存在于世界的每个角落。“在澳大利亚,人们想要得到英国的教育体系和美国的创新体系;在英国,人们又想要得到美国的教育体系和德国的创新体系;在德国,人们想要澳大利亚的创新体系和日本的教育体系——每个国家都认为自己缺乏竞争优势。”17.疯狂地追求创新和新的东西会不断地与过去的创新者产生摩擦,这是美国工匠的一个优势。当创造一些新的实用的东西时,我们必须认识到它所包含的傲慢与谦卑——前人也许已经做过类似的东西。18.凯有一句名言:“预测未来的最佳方式就是创造未来。”19.核心问题是:首先,创新通常来自个体的愿景,只有全力支持个体的创新,才能完成新技术的早期开发。其次,管理技术创新风险和管理社会经济风险之间毫无关系。最后,也许是最重要的一点,无论公司的孵化器多么庞大,资金多么充裕,它仍然是一项充满风险的事业。20.我们要重新定义创新工作场所的概念,工匠和发明者可以与他们的员工一起致力于新产品的开发,展现不受约束的人类思维过程,同时允许不可避免的问题发生。在这样的环境中,根据正在进行的项目的特征来重新配置里面的摆设也很正常。这些工作场所应该有扁平化的结构:如果CEO坐在他的员工之间,不要感到惊讶;这并不是矫揉造作,而会有利于让每个人密切关注新创意的发展。21.毫无疑问,如今大多数的创新都发生在科技领域,但是我相信如果一个社会过度专注于追求某种独特的技术,就会丧失在更广阔的空间中进行思考的能力。我担心我们虽然成为了专家,却也成为了真正工匠的敌人。
第五篇: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3月5日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到,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工匠精神”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让人耳目一新,“工匠精神”一词随即红遍大江南北。
总理为何要提工匠精神?因为这是“中国制造”与外国制造的差距。今年1月4日,李克强总理在山西太原主持召开钢铁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座谈会上,举例说中国至今不具备生产模具钢的能力,比如圆珠笔的“圆珠”目前仍需要进口。1895年圆珠笔就已经被发明了,高铁、大飞机都造得出来,圆珠笔珠竟然还不能自行生产!中国作为制笔大国,核心技术和材料却仍然高度依赖进口,要想从制笔大国向制笔强国转变,工匠精神就是关键所在!
什么是工匠精神?
说到工匠精神,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日本制造。知乎上有一个热门问答“日本的工匠精神到底是怎样的?”有着非常翔实的介绍。其中,被广泛引用的是好莱坞巨星娜塔莉·波特曼在去年哈佛毕业典礼演讲中提到的一个例子。她和丈夫去东京一家著名寿司店吃寿司,发现寿司好吃到让她这个素食主义者都欲罢不能,但发现店里只有6个座位。她一开始很好奇为什么不扩张,后来朋友向她解释:东京所有最棒的饭店都这么小,而且只做一样料理,因为他们要把事情做好做漂亮,关键不在于数量,而在于对事物追求至善至美过程中的愉悦。
从这个小故事,我们不难提炼出工匠精神的内涵。它指的是一种精工制作的意识,一个产品的每个环节、每道工序、每个细节都精心打磨、精益求精,专注、精确、极致、追求卓越。套用财经学者吴晓波的话来讲,工匠精神就是:做电饭煲的,能让煮出来的米饭粒粒晶莹不黏锅;做吹风机的,能让头发吹得干爽柔滑;做菜刀的,能让每一个主妇手起刀落,轻松省力;做保温杯的,能让每一个出行者在雪地中喝到一口热水;做马桶盖的,能让所有的屁股都洁净似玉,如沐春风„„ 而工匠精神的反面,是追求短期经济效益、“短、平、快”的粗制滥造。当然,制造业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盈利,工匠精神也不例外,只不过,相较于粗制滥造赚快钱,坚守工匠精神更苦更难、也是唯一正确的路。你要静得下心、耐得住寂寞、坐得住冷板凳、下得了苦功夫,因此,工匠精神不仅是一项技能,也是一种精神品质。
为何呼唤工匠精神?
毫无疑问,中国已经是世界上最令人瞩目的制造大国之一。国外曾流传这样的趣谈:一位母亲问孩子:“上帝住在哪里?”孩子答道:“既然上帝创造了万物,他一定住在中国。因为所有东西都是‘中国制造’。”一方面,中国制造在全球市场具有极高的占有率,但另一方面,部分中国制造在全球消费者的印象却很是一般,甚至大多中国人本身也更喜欢外国货。
据日本观光厅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过去的一年,中国游客在日本消费总金额为14174亿日元,即822亿人民币。世界各地区游客在日本消费的总金额前五名中,中国大陆游客消费总额比台湾、韩国、香港、美国游客在日消费的总额还多1518亿日元(88亿人民币)。
但去年,中国的实体消费市场却很低迷。有报道指出,国人到日本爆买的产品其实是中国产的,如马桶,却丝毫未浇灭国人到日本扫货的热情。这映衬出某种尴尬:因为工匠精神的匮乏与廉价低质的刻板印象,中国制造业正在不断丧失本国的消费群体。
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庞大中产阶层的出现,中国人的消费结构、消费习惯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30年前,大家都图个廉价实用,只要能够满足基本需求即可;但30年后的今天,“物不美价廉”已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价格不是最重要的考量因素,人们更在乎的是产品的附加值:创意、技术含金量、人文关怀、参与感。只可惜,中国的制造业结构不均衡,以工匠精神为特色的中高端制造业严重不足,大家口袋里有钱,却买不到中意的产品,由此中高端消费市场长期为欧美、日韩等国垄断。
雪上加霜的是,随着生产成本的增加,属于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的中国制造业,它引以为傲的人力与成本优势正在丧失,与此同时,美国等发达国家提出了“再工业化”“本土回归”“重振制造业”的战略思路。竞争加剧、外需萎缩、内需不足、成本上升,中国制造业的全球市场也在不断萎缩,中国制造业面临着严峻的生死挑战。
我们应该怎么做? 一 培育工匠精神
显然,工匠精神是转型的必备条件。工匠精神不单代表着一种新的生产理念,它也是中国制造业的转型方向。从低端制造的泥淖中走出,淘汰落后重复产能,加强技术创新,其最终目的是“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提升中国制造业的整体水平与形象。只是,转型并不是喊喊口号就能够完成的。道理大家都懂,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该如何付诸实践?我们该如何培育工匠精神?
其实,中国自古以来就不乏持有工匠精神之人。有人说,古代中国曾是世界上最大的原创之国、匠品出口国、匠人之国。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漆器、金银器、壁纸等产品是世界各国王宫贵族和富裕阶层的宠儿。为何今日的中国制造只给人粗制滥造的印象?显然,工匠精神的有无,与社会环境的变迁息息相关。
试想一下,如果你是个兢兢业业的工人,你技术精湛、追求完美,每一件产品都耗费大量功夫打磨,可惜,你所在的企业、你的领导只用“合格与否”而不是“完美与否”来评判产品质量。因此,你的绩效是厂里最差的、你不被领导待见、你拿着最低的薪水,厂里的效益一差,你还可能第一个被下岗。此时,你还会恪守工匠精神吗? 再试想一下,如果你是个有追求、有理想的企业家,你投入大量资金研发新技术,要求员工每一件产品都要精益求精。可是,研发新技术要耗费大量资金,但你贷不到款;如果幸运一些,你研发的新技术成功了,新产品刚上架,市场上立即推出大量的仿冒产品;或者你的产品即便比其他同类品牌质量更好,但囿于中国制造业集体的低端形象,你的产品卖不出去;再者,你一年下来辛苦奔波、费尽心力,但收益却还不如邻家的阿婆卖一套房子的收益更多„„这时,你还能守住初心吗?
工匠精神既是一种技能,也是一种精神品质,其实,放大了看,工匠精神更关乎着一个国家的工业文明。我们的国家、社会是怎么看待工业生产的?我们对于工业生产恪守怎么样的标准、心怀怎么样的期待?一个国家工匠精神的匮乏背后,其实是工业文明的匮乏:品牌、百年老店、匠人、企业文化以及一整套相关的体制机制,乃至社会心理、共识和氛围。
应该看到,德国、日本的制造业也曾经历过粗制滥造的阶段,但德国通过“法律、标准、质量认证”三位一体的质量管理体系,促进了德国制造质量蜕变;日本在上世纪60年代实施“质量救国”战略,促使日本制造打开了欧美和全球市场。因此,培育“工匠精神”,我们既需要“大国工匠”等榜样的激励,但更离不开政府的高效作为:完善崇尚实业、崇尚工匠精神的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并花大力气营造现代制造文明的价值观和时代精神。
让有工匠精神的工人活得体面、有尊严,让有工匠精神的企业拥有健康的市场竞争环境,让工匠精神成为一种社会共识与社会心理„„在如此土壤中,工匠精神自会生根发芽
二 不断锤炼技术
中国商飞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高级技师、数控机加车间钳工组组长,人称为“航空手艺人”的胡双钱说,经济学原理告诉我们,无论技术发展到什么水平,都离不开人这一最核心的生产要素。即便是制造工艺水平非常发达的波音公司和空客公司,也都需要靠一些技能水平相当高的人员从事这些手工劳动。
一是要改革教育,让职业技术教育在国家有更高的社会地位,让工程教育在高等教育中有更大的分量,让实践教育贯穿我们的中小幼教育,固牢提高技术基础。二是强化对技术工匠的奖励机制,调动工匠人员参与创造的积极性,使其能更充分更安心的专研技术。三是要营造宽容失败、允许试错的外部环境,特别是要对勇于钻研者撑腰,探索建立创新失败补偿机制,破除在科技创新上存在的“只许成功,不许失败”的老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