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工实习个人总结及创新报告

时间:2019-05-12 13:15:4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金工实习个人总结及创新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金工实习个人总结及创新报告》。

第一篇:金工实习个人总结及创新报告

金工实习报告

金工实习个人总结

为期三周的金工实习即将进入尾声。或许在开始之前——也就是我对这个课程,或者说短期工作还不了解的时候——我还真的希望这个传说中又苦又累的时期赶快过去;但是现在我却有些不舍。金工实习带给我的真的很多。

发自内心地讲,从技能上说,我并没有学到很多,只是在每项基本技能中体验了一点点皮毛,是的,不能用“掌握”,只能用“体验”;而且我能预想一段时间之后,缺乏长期的巩固锻炼我也会忘记的吧。因此我所说的收获应该更着重于心灵上的。

讲一讲我感触最深的吧。由于整体上工作难度不大,因此我很少觉得力不从心,甚至还曾经觉得这个小学期可以很轻松地水过去,然而焊接彻底改变了我的想法。

看老师演示的时候,我觉得焊工除了有点小危险,并且保护措施比较严格之外并没有什么难的。但是真正轮到我做的时候问题接踵而至。

首先,由于各种焊接方法——氩弧焊、气焊、锯条电弧焊,都是需要将金属加到较高温度,并且还会伴着耀眼的光,所以我们要戴墨镜面罩这种护具,于是想要看清楚工件上的情况真的很难。说实话,焊了这么多焊件,我从来没有真正完整地看清楚任何一个焊件,都是处于“半盲”状态摸索着焊的。

其次,每一种焊接方式,对于电弧高度、焊件表面熔池情况等都有要求,且对我这种初学者来讲还真的是很难掌握。只能是照着老师的要求,体会一下感觉,如果焊上得好就记住,如果焊不好就考虑下自己哪点做不好。一次次练习后才能在考试时“碰碰运气”。

另外,焊接时经常爆出我想象不到的情况,例如接触不良、电火花飞溅„„虽然我一再告诉自己,有护具没危险,但是总是处于一种自我保护的心态本能地向后面躲,这样就更看不清工件的情况,出现的失误更多,并且形成这样一个恶性循环。一次练习就这样被毁掉了。

焊接是我相当失败的一堂课,但是给我的感悟也最多。我真的明白到,看了,学了,和自己做了是完全不同的。尽管我多次看老师的示范和同学的操作,甚至在别人做的时候还能稍作指点,可是真的轮到自己的时候却像“睁眼瞎”一样,完全摸不清状况。此时原本还成竹在胸的一套动作理论显得苍白无力,除了未知仅剩下慌乱。即使我告诉自己要放平心态,脑中努力回想示范动作,但是想要指导自己去摆出那样的姿势确实难上加难。那时候真的希望能有个人手把手地教我,帮我摆在一个正确的姿势上。

由这样的经历我又想到了今后的发展。作为一个工程力学系的学生,我相信我的理论知识将会很充分,并且我以后应该也不需要做金工实习中所接触的事情。但是实际的生产中我将会遇到更加复杂棘手的任务。那时候甚至连演示都没有,完全要从自己的认知、理解和想象出发。这是我这种从小只学习过理论的学生都要面对的一个问题吧。曾经也朦胧中对这个问题有过一定的考虑,但是都自以为可以很轻松地解决之。实习给我敲响了警钟:如果我不能在最近的几年培养自己转知识为应用、转认知为动手的能力,那么我很可能变成“百无一用”的“书生”。改变自己吧,就从现在开始。

我相信,如果我以后在学习过程中,多从心出发,并且多与实际情况进行联系,上面的问题会有解决的一天,而我也将摆脱学无所用的尴尬境地。

感谢学校为我们安排了这样丰富而有意义的金工小学期。

关于老师:

金工实习的这些天,老师们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例如钳工的柏孝友老师和铸造的王春友老师。

不可否认,金工实习中每一位老师都是经验丰富相关知识渊博的,而且对学生也很耐心,给我们带来了不少的欢乐。但是这两位老师给我印象极深的原因是,首先他们对学生特别关心,每当同学遇到困难和疑惑,他们总是伸出热情的双手并且耐心地予以解答;其次,他们经验非常丰富,制作工件不墨守成规;当然最重要的是他们有强烈的作为教师的责任感,这使我非常佩服和有感触。

因此我推荐这两位老师。

金工实习创新报告

对比普通铸工和消失模铸造这两种工艺,我发现之所以后者能够加工复杂细致可以直接使用的工件,而前者的优势仅在于能够加工体积较大结构简单的粗制工件。

在制作以及出成品阶段,我发现了很多问题。例如砂箱造型铸造的时候,很容易由于浇注速度与各种浇道位置深度搭配得不和谐,金属液还没流到工件就在浇道凝固了,导致工件不完整甚至根本不出现(事实上我本人遇到过这种情况)。再如消失模铸造,尽管前期可以很细致地做出模子,上表面涂料的时候也能够刷得完整,不过进入砂箱抽气后浇注,还是会出现沙子粘连等现象,这大大地影响了工件的美观,也为后面的加工带来了不便。另外,正如第一段中提到的,这两种铸造法都无法同时保证工件精细复杂程度和体积。

针对上面所说的状况,我课下进行了一些思考。我发现之所以普通方法无法制作复杂产品,是因为结构复杂了模子不容易取,而消失模恰恰省去了取模的工序。消失模之所以无法制作超大型工件,是因为模具较软,结构不似木头、整块塑料或者金属般坚固,另外对成品的精度要求高。如果工件体积大,一则容易变形,二则为了避免出现浇注不透的现象,所需要的浇注口一定很多,这样就为后期的加工带来麻烦。

对于上面的问题以及原因我认为是有办法解决的,那便是将两种方法结合,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首先,相比工件的大小,我们很多时候更在意工件的结构和精度,因此消失模应该被当作一个工艺基础。

其次,考虑到两种工艺共同存在的一个浇注效果问题,我认为可以改常见的单向浇注为四向乃至多向浇注。这样做有以下几个好处:

1.对于结构细致,尤其是细致端远离常规单浇注口的工件,的确能够通过改变放置方向来使得状况稍有缓解。但是如果工件各向都有结构过于细致的部分,就极有可能会在浇注过程中“牺牲”掉一部分。如果改换多个方向同时或者轮流浇注,就可以有效地避免这个问题。

2.如果工件某方向过长,那么或许金属熔液在到达远端的时候就已经凝固。如果提前在其它方向上开一些处于中间位置的的浇注口,就可以有效地减少注口

与最远目的地的距离。

3.本次课的经验表明,同一轴向上浇注口越多,取下工件时越麻烦,有各种不顺手的情况;然而本报告中的方法可以将相近数量的浇注口平均地转移到其他轴向,为后期加工提供了方便。

再有,对于模具坚固性的问题,也应该进行讨论和解决。现在使用的方法是在发泡塑料的外表面涂一层涂料(或许是泥浆)。涂的时候我便觉得我的工件随时都有散架的危险。这时我打算借鉴普通的砂箱铸造方法。砂箱造型中的模具多数是坚固且结构平衡的,通常由一块或几块整形材料加工而成,不像粘接制成的发泡塑料模具稳定性和强度都很差。这里我认为需要些材料方面的专业知识,短时间内我无法找到十分具体的方案。

我的设想是,有一种材料,室温干燥(或者其他某种情况下)是低强度的,一旦经历某种变化(如加潮退潮、加热等)就会产生永久性的变性,有比较高的强度,并且在接口处有较强的接合性。这里并不要求它能够承受锤压等高强度冲击,只需要它能够在长度与直径之比较大时仍然保持不变形不断裂,即自身的稳定性较高。于是模具就具备了普通铸模坚固的特点,即使体积较大也可以制作。

上网查阅资料后,我发现了一种令我较为满意的材料——PPS聚苯撑硫。这种材料坚固,不热稳定性好(这就意味着连隔层都不用涂了),能承受200℃高温(即对金属熔浆不能抵抗,同样能够拥有消失模的特点);虽然没有理想中不同条件下变性的性能,但是它可以溶解于类似于浓硫酸或胺类等物质,于是这些物质既可以用来切割母材,也可用作粘合剂。粘合上后,可以通过加入其他化学物质消除粘合剂对材料的影响,最理想的情况是可以产生类PPS结构的聚合物以及氨或水等对材料无影响且易于排放的物质,这样接口就会较为坚固,明显强于通常的粘胶方法(如涂胶水)。

查阅之余,我又联想到了实习开始时接触到的一种先进技术,通过一层层铺膜来制作精密的样品。我认为虽然那种技术使用成本过高,不适宜批量生产,但是进行样品试做或极精密小批量生产是可行的,精准度会高于上面的拼接方法。

对于铸造方法我所能想到的就是这些,我本人并没有过多地考虑成本问题,不过成本可以通过熟练技术来降低,所以试行阶段并不是十分关键的制约因素。希望这些都是有应用价值并且可行的。

第二篇:金工实习个人总结及创新报告

金工实习报告

金工实习个人总结

为期三周的金工实习即将进入尾声。或许在开始之前——也就是我对这个课程,或者说短期工作还不了解的时候——我还真的希望这个传说中又苦又累的时期赶快过去;但是现在我却有些不舍。金工实习带给我的真的很多。

发自内心地讲,从技能上说,我并没有学到很多,只是在每项基本技能中体验了一点点皮毛,是的,不能用“掌握”,只能用“体验”;而且我能预想一段时间之后,缺乏长期的巩固锻炼我也会忘记的吧。因此我所说的收获应该更着重于心灵上的。

讲一讲我感触最深的吧。由于整体上工作难度不大,因此我很少觉得力不从心,甚至还曾经觉得这个小学期可以很轻松地水过去,然而焊接彻底改变了我的想法。

看老师演示的时候,我觉得焊工除了有点小危险,并且保护措施比较严格之外并没有什么难的。但是真正轮到我做的时候问题接踵而至。

首先,由于各种焊接方法——氩弧焊、气焊、锯条电弧焊,都是需要将金属加到较高温度,并且还会伴着耀眼的光,所以我们要戴墨镜面罩这种护具,于是想要看清楚工件上的情况真的很难。说实话,焊了这么多焊件,我从来没有真正完整地看清楚任何一个焊件,都是处于“半盲”状态摸索着焊的。

其次,每一种焊接方式,对于电弧高度、焊件表面熔池情况等都有要求,且对我这种初学者来讲还真的是很难掌握。只能是照着老师的要求,体会一下感觉,如果焊上得好就记住,如果焊不好就考虑下自己哪点做不好。一次次练习后才能在考试时“碰碰运气”。

另外,焊接时经常爆出我想象不到的情况,例如接触不良、电火花飞溅„„虽然我一再告诉自己,有护具没危险,但是总是处于一种自我保护的心态本能地向后面躲,这样就更看不清工件的情况,出现的失误更多,并且形成这样一个恶性循环。一次练习就这样被毁掉了。

焊接是我相当失败的一堂课,但是给我的感悟也最多。我真的明白到,看了,学了,和自己做了是完全不同的。尽管我多次看老师的示范和同学的操作,甚至在别人做的时候还能稍作指点,可是真的轮到自己的时候却像“睁眼瞎”一样,金工实习报告

完全摸不清状况。此时原本还成竹在胸的一套动作理论显得苍白无力,除了未知仅剩下慌乱。即使我告诉自己要放平心态,脑中努力回想示范动作,但是想要指导自己去摆出那样的姿势确实难上加难。那时候真的希望能有个人手把手地教我,帮我摆在一个正确的姿势上。

由这样的经历我又想到了今后的发展。作为一个工程力学系的学生,我相信我的理论知识将会很充分,并且我以后应该也不需要做金工实习中所接触的事情。但是实际的生产中我将会遇到更加复杂棘手的任务。那时候甚至连演示都没有,完全要从自己的认知、理解和想象出发。这是我这种从小只学习过理论的学生都要面对的一个问题吧。曾经也朦胧中对这个问题有过一定的考虑,但是都自以为可以很轻松地解决之。实习给我敲响了警钟:如果我不能在最近的几年培养自己转知识为应用、转认知为动手的能力,那么我很可能变成“百无一用”的“书生”。改变自己吧,就从现在开始。

我相信,如果我以后在学习过程中,多从心出发,并且多与实际情况进行联系,上面的问题会有解决的一天,而我也将摆脱学无所用的尴尬境地。

感谢学校为我们安排了这样丰富而有意义的金工小学期。

关于老师:

金工实习的这些天,老师们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例如钳工的柏孝友老师和铸造的王春友老师。

不可否认,金工实习中每一位老师都是经验丰富相关知识渊博的,而且对学生也很耐心,给我们带来了不少的欢乐。但是这两位老师给我印象极深的原因是,首先他们对学生特别关心,每当同学遇到困难和疑惑,他们总是伸出热情的双手并且耐心地予以解答;其次,他们经验非常丰富,制作工件不墨守成规;当然最重要的是他们有强烈的作为教师的责任感,这使我非常佩服和有感触。

因此我推荐这两位老师。

金工实习报告

金工实习创新报告

对比普通铸工和消失模铸造这两种工艺,我发现之所以后者能够加工复杂细致可以直接使用的工件,而前者的优势仅在于能够加工体积较大结构简单的粗制工件。

在制作以及出成品阶段,我发现了很多问题。例如砂箱造型铸造的时候,很容易由于浇注速度与各种浇道位置深度搭配得不和谐,金属液还没流到工件就在浇道凝固了,导致工件不完整甚至根本不出现(事实上我本人遇到过这种情况)。再如消失模铸造,尽管前期可以很细致地做出模子,上表面涂料的时候也能够刷得完整,不过进入砂箱抽气后浇注,还是会出现沙子粘连等现象,这大大地影响了工件的美观,也为后面的加工带来了不便。另外,正如第一段中提到的,这两种铸造法都无法同时保证工件精细复杂程度和体积。

针对上面所说的状况,我课下进行了一些思考。我发现之所以普通方法无法制作复杂产品,是因为结构复杂了模子不容易取,而消失模恰恰省去了取模的工序。消失模之所以无法制作超大型工件,是因为模具较软,结构不似木头、整块塑料或者金属般坚固,另外对成品的精度要求高。如果工件体积大,一则容易变形,二则为了避免出现浇注不透的现象,所需要的浇注口一定很多,这样就为后期的加工带来麻烦。

对于上面的问题以及原因我认为是有办法解决的,那便是将两种方法结合,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首先,相比工件的大小,我们很多时候更在意工件的结构和精度,因此消失模应该被当作一个工艺基础。

其次,考虑到两种工艺共同存在的一个浇注效果问题,我认为可以改常见的单向浇注为四向乃至多向浇注。这样做有以下几个好处:

1.对于结构细致,尤其是细致端远离常规单浇注口的工件,的确能够通过改变放置方向来使得状况稍有缓解。但是如果工件各向都有结构过于细致的部分,就极有可能会在浇注过程中“牺牲”掉一部分。如果改换多个方向同时或者轮流浇注,就可以有效地避免这个问题。

2.如果工件某方向过长,那么或许金属熔液在到达远端的时候就已经凝固。如果提前在其它方向上开一些处于中间位置的的浇注口,就可以有效地减少注口

金工实习报告

与最远目的地的距离。

3.本次课的经验表明,同一轴向上浇注口越多,取下工件时越麻烦,有各种不顺手的情况;然而本报告中的方法可以将相近数量的浇注口平均地转移到其他轴向,为后期加工提供了方便。

再有,对于模具坚固性的问题,也应该进行讨论和解决。现在使用的方法是在发泡塑料的外表面涂一层涂料(或许是泥浆)。涂的时候我便觉得我的工件随时都有散架的危险。这时我打算借鉴普通的砂箱铸造方法。砂箱造型中的模具多数是坚固且结构平衡的,通常由一块或几块整形材料加工而成,不像粘接制成的发泡塑料模具稳定性和强度都很差。这里我认为需要些材料方面的专业知识,短时间内我无法找到十分具体的方案。

我的设想是,有一种材料,室温干燥(或者其他某种情况下)是低强度的,一旦经历某种变化(如加潮退潮、加热等)就会产生永久性的变性,有比较高的强度,并且在接口处有较强的接合性。这里并不要求它能够承受锤压等高强度冲击,只需要它能够在长度与直径之比较大时仍然保持不变形不断裂,即自身的稳定性较高。于是模具就具备了普通铸模坚固的特点,即使体积较大也可以制作。

上网查阅资料后,我发现了一种令我较为满意的材料——PPS聚苯撑硫。这种材料坚固,不热稳定性好(这就意味着连隔层都不用涂了),能承受200℃高温(即对金属熔浆不能抵抗,同样能够拥有消失模的特点);虽然没有理想中不同条件下变性的性能,但是它可以溶解于类似于浓硫酸或胺类等物质,于是这些物质既可以用来切割母材,也可用作粘合剂。粘合上后,可以通过加入其他化学物质消除粘合剂对材料的影响,最理想的情况是可以产生类PPS结构的聚合物以及氨或水等对材料无影响且易于排放的物质,这样接口就会较为坚固,明显强于通常的粘胶方法(如涂胶水)。

查阅之余,我又联想到了实习开始时接触到的一种先进技术,通过一层层铺膜来制作精密的样品。我认为虽然那种技术使用成本过高,不适宜批量生产,但是进行样品试做或极精密小批量生产是可行的,精准度会高于上面的拼接方法。

对于铸造方法我所能想到的就是这些,我本人并没有过多地考虑成本问题,不过成本可以通过熟练技术来降低,所以试行阶段并不是十分关键的制约因素。希望这些都是有应用价值并且可行的。

第三篇:金工实习创新报告

[目录]

一、报告汇编列表

二、创新思维报告情况简介

三、《创新思维报告》部分内容展示

[原文]

二、创新思维报告情况简介

《机械制造实习》创新思维报告是傅水根提出并在1999年金工实习(课程原名)中开始实施。首先在概论课中布置学生在实习中不但动手实践,而且积极开动脑筋,细致观察实习中机床、工具、量具、夹具、工艺方法的每一个细节,去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在实习结束前,提交一份《创新思维报告》。报告对实习中所用机床、工、量、夹具等就

一、两个具体问题提出改进思路,也可以是日常生活中的新思路、新想法,甚至是对制造行业的现状和发展进行思考。在几年的教学实践中,确实有很多巧妙的创新设计和创新思路涌现出来。限于篇幅,以下所列只是其中几个较短的实例。虽然同学们限于所接触的工业环境较少,提出的想法可能较为简单,但也可从中大体看出大部分同学因此而更加关心制造业,更加有意去了解制造业的现状和发展,更加有意地发展个人的创新思维。这就实现了我们的初衷。

目前,组织学生写创新思维报告的形式已经被其他兄弟院校借鉴使用,并反响良好。

三、《创新思维报告》部分内容展示

车工工具改进

物82周正

车工是我们实习时间最长的工种,也是工厂中最重要的工种之一。在几天的车工实习中,有两个问题一直比较头疼:

第一就是师傅们反复叮嘱我们注意的,在用丁字扳手拧紧三爪卡盘后,一定要记得把扳手及时拿下,否则会很危险,很容易发生事故。但对于我们初次实习的人,这点还是很容易忽略。

第四篇:金工实习创新报告

金工实习创新报告

一.作品的寓意及目的:

龙塔是哈尔滨的地标型建筑之一,本作品龙塔就是模仿龙塔的外形以及转动的旋转餐厅制作而成的。因为龙塔外形主要为钢筋结构,主体部分又全部为回转体构型,很符合金工实习所学的内容,所以通过龙塔的制作,可以将金工实习的大部分工种进行实践,是对课堂上所学内容的一次的检验和对自己动手能力的一次提升。

二.总体规划:

金工实习作品龙塔是仿照龙塔的外形设计与制作的,该作品共由六个主要部分组成,分别为底座、主轴、转盘、圆球、塔尖和支撑架。

据网上资料显示:

龙塔总占地面积为15991平方米,其中底座12951平方米,塔楼3040平方米。龙塔底座为球冠形,塔身为正八面型,塔体为抛物线形,中间是圆柱形井道,由七 条银白色的铝合金板和九条深蓝色镀膜玻璃围护。塔楼设在181米至206米处,由 飞碟状的下塔楼和圆形的上塔楼组成。天线设在220.5米至336米。

根据以上数据,我们对龙塔的外部尺寸进行了设计:

设计龙塔的底座直径为256mm,可用八片钢板弯折制出。外部支架采用用八根

3-4mm的钢筋弯曲而成,钢筋长度390mm左右。中间主轴用正八棱柱近似代替,高 度为312mm,中间圆盘的直径为120mm,高20mm;圆球直径为57mm,计划用正十二 面体近似制成。上部的塔尖设计制成四层,每层高度为60mm,用1-2mm的铁丝焊接 制成。其总体设计图如下:

图1.总体实物图 图2.总体平面图 图3.总体立体图

23主轴之上,并且可以自由转动。

3.遇到困难及解决办法:

在转盘的制作过程中,如何使其转动是一个困扰已久的难题,最后我们采用内置滚珠的方式使其转动。然而如何将滚珠封闭且不掉出依旧是个问题。最后,我们通过将转盘整体倒置安放滚珠,待完成后再将其转正的方式将其完成。

(四)圆球:

1.设计计划:

龙塔中部圆球设计半径为35mm,但由于尺寸过小不好操作,故实际制作时将其尺寸放大一倍,即实际半径为70mm,并用正十二面体近似代替圆球。其总体设计图如下:

图22.理想圆球模型 图23.正十二面体模型 图24.正十二面体立体图

其制作过程运用了展开图的思想,将正十二面体的展开图画出,如图25所示:

图25.正十二面体展开图

2.制作过程:

首先,依旧是通过线切割的手段获得如图25所示的正十二面体展开图,然后用钳工的手段将该展开图沿划线处弯折,得到如图24所示的正十二面体。再通过焊接,将其连接,最后再用锉刀将焊点锉平即可得到如图23所示的正十二面体模型。

3.遇到困难及解决办法:

首先,在对已切出的展开图进行弯折时遇到了困难:展开图过大,无法用钳工的钳子将其夹住。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将该铁皮从中间锯开,分成两半进行弯折,然后再将两半焊接在一起。

其次,通过手工弯折的铁皮会产生一定的弧度,无法使两半铁皮完全闭合。通过咨询老师我们得知,可以通过用锤子敲击折痕处的方法来使其弧度减小。

最后,由于事先将球的尺寸放大一倍,所以导致做出的球体积过大,与整体建筑不相协调,但由于球已经制成无法修改,且尺寸过小不好弯折,所以此处未作改动。

(五)塔尖:

1.设计计划:

龙塔的塔尖计划设计成四层,其中第一、二层用铁丝焊接制成,其上下底面为正五边形;其第三层为实心圆柱,直径为10mm,用车工制得,在其上表面钻孔以便连接上层;最顶层为塔顶尖,用一根铁丝将其一端锉尖,并插入第三层塔尖上表面的钻孔中。其具体尺寸设计如下:

图26.塔尖设计方案平面图 图27塔尖设计方案立体图 图28塔尖实际效果平面图

2.制作过程:首先,算出所有所需铁丝的长度,并锯出符合相应要求的铁丝;然后通过点焊进行焊接。其中第二层上表面焊上一片正五边形铁板,第三层通过电弧焊连接在第二层上,顶尖插入第三层孔中,并用胶水固定。

3.遇到困难及解决办法:在焊接的实际过程中,焊接的结果并不完全符合设计的要求,并且所做的塔尖不适合进行每一面的图案镶嵌,所以改为五边形的塔尖,去掉每一面的图案,塔尖的第三层和第四层由于尺寸太小,实际中不适合应铁丝做出,所以改用车出同样长度的棒料和磨细的焊条分别代替塔尖的第三层和第四层。

(六)支撑架:

1.设计计划:

龙塔的支撑架为八根抛物线形状的钢架,在本实习作品中,我们采用八根粗焊条来代替这八根钢架,如图29所示。2.制作过程:

首先先用粗焊条并去掉外部的焊料,再用砂纸处理焊条,得到表面光滑的焊条。然后再根据所设计的长度,用锯子锯出相应的长度,并通过手动方式将其进行弯曲,得到八条形状近似相同的支撑架。

3.遇到困难及解决办法:

在弯曲的过程中,如何控制弯曲度相同是一个难点。在这里,我们采用以一拳距离为弯曲点、将焊条并列加以反复比对调整的方法来完成。

图29.单根钢架平面图

第五篇:个人金工实习报告

今年*月份,我在南校区校工场进行了为期三周的实习工作。时代,我们接触了锯、锉、錾、钻、车、铣、刨等7个工种,还简单地体味数控机床加工手艺。天天,巨匠都要进修一项新的手艺,并在6小时的实习时刻里,完成从对各项工种的全无所闻到建造出一件制品的过程。在教员们耐心详尽地教学和在我们的积极的配合下,我们没有发生一例危险事情,达到了预期的实习要求,圆满地完成了三周的认知实习。现将实习过程中个人工作总结报告如下:

说真的,刚起头感受三周真的很漫长,可年光仓皇,三周转眼间就飞逝了,此刻回忆这三周的蓝领之行,我尝到了:酸——严酷的上下班和工作轨制;累——手持锉刀不竭地锉呀锉;辣——高速切削的出色表演;更多的甜——亲手建造出色的工件。

我们去到南校区,首先进修的是钳工,钳工是以手工工作为主的加工体例,劳动强度年夜,出产效率低,操作手艺要求较高。可是钳工应用的工具简单,加工多样矫捷,顺应性强,能完成某些加工所未便或难于进行的工作,是以,今朝某些机械加工和修理工作中,钳工仍是不成贫窭的主要工种。

初度走进钳工加工实训楼有点兴奋。第一天,教员给我们介绍了钳工的首要设备,让我们熟悉到了钳台、虎钳、划线平台、钻床以及各类量具、划线工具。熟悉完这些后,教员起头介绍锯了及锯子的使用体例。教授完后就给我们安插功课,要求我们锯割一块厚度为1mm的薄片,这就是我们的功课。我听到此话,一会儿停住了。1mm?怎么可能锯出来呢?教员说,若是不是这样怎么考验出我们的真本事呢?第一次锯割时,因为操作不谙练,我把锯路给锯歪了,弄坏了,练了两次后,把握了操作体例,也锯出了斗劲对劲的薄片,完成了功课!

xiexiebang.com范文网[CHAZIDIAN.COM]

下载金工实习个人总结及创新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金工实习个人总结及创新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金工实习个人总结专题

    我的金工实习 机电院 机械1604班 23号杨廷鸣 B1组 36号 在我的印象中,实习很简单,就是实地考察、自己动手做一件事情。但当为期4周的金工实习结束后,我对实习的看法变了,不再是......

    金工实习个人总结[大全]

    金工实习个人总结我们在学校校工厂进行了为期5天的金工实习,今天是金工实习的最后一天。期间,我们接触了车、钳、铣、磨、焊、铸等6个工种。每天,大家都要学习一项新的技能。30......

    金工实习个人总结

    我们在学校校工厂进行了为期5天的金工实习,今天是金工实习的最后一天。期间,我们接触了车、钳、铣、磨、焊、铸等6个工种。每天,大家都要学习一项新的技能。30多个小时的实习时......

    金工实习个人总结

    金工实习个人总结15篇 金工实习个人总结1 尊敬的领导:20xx-下学期,07级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共222个学生在校数控实习大厅完成了为期18天的金工实习任务。实习期间,在工......

    金工实习个人总结

    金工实习个人总结金工实习是一门实践基础课,是机械类各专业学生学习工程材料及机械制造基础等课程必不可少的先修课,是非机类有关专业教学计划中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它对于培......

    金工个人实习总结

    金工个人实习总结 金工个人实习总结1 为期两周的金工实习已经结束了,它带给我们的是一段难忘的回忆。对于动手能力不太强的我,金工实习更是有着重要的意义。经过两周的金工实......

    金工实习个人总结

    金工实习个人总结报告 2009年11月30号这一天我们总有迎来了为期一个月的金工实习,虽然不是出去外面什么公司实习,只是在在学校进行,但是我也是觉得很兴奋的。因为从小到大自己......

    个人金工实习总结

    个人金工实习总结 个人金工实习总结1 两周的金工实习终于结束了,虽然我不是做到最好的那一个,但是收获却是很多很多。在这两周的时间里学到的不仅仅是一些金工方面的基础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