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弘扬劳模精神演绎精彩人生
弘扬劳模精神演绎精彩人生
湖坊镇顺外村党委书记——魏云龙
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
我叫魏云龙,1976年7月,我从华东地质学校毕业时,主动放弃国家分配的工作,建设家乡、服务乡亲、报效祖国的雄心壮志回村工作。1978年起担任顺外村干部,现任顺外村党委书记兼南昌正大畜禽有限公司董事长,我汇报的题目是《弘扬劳模精神 演绎精彩人生》。
引言:崛起的顺外
顺外村是南昌市青山湖区湖坊镇的一个行政村,地处南昌市区东部,紧邻南昌火车站,全村面积约5平方公里,共有农户1530户,5300多人。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顺外村是贫困落后的一个村,1978年全村固定资产不过1500万元,人均收入仅234元。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改革大潮的推动下,在历届村党组织和村委会的带领下,顺外村充分发挥自己的地理优势,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坚持“服务城市,富裕农户”的方向,开拓进取,勇于创新,使昔日一穷二白的顺外村一跃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率先进入全国先富裕典型行列。
几十年来,在顺外村发展的过程中,我们既饱尝了前进道路上的艰辛和困境,也品尝了成功的喜悦,多次荣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和亲切教诲。岁月是一首诗、一首歌,它记录了在生活的“舞台”上,顺外人在这块土地上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与对明天更加美好的憧憬。
总结几十年来顺外村发展的主要经验,就是“聚精会神干事业,一心一意谋发展。”
下面,我就顺外村社会经济发展的历程向各位领导和同志们做一个简要的介绍。
一、业绩辉煌的昨天
1、求生存觅良机
1978年以前,顺外村是南昌市近郊的一个生产大队,起初,摆在顺外村面前的问题,是落后的农村经济与城市发展的矛盾,面对这种还会越来越严重的情况,生活压力迫使村干部不能不为多余的劳动力找出路,来增加收入。农业里出路难,就找到了工业。我们从地理区域优势出发,利用有限的集体积累,在城市计划经济的缝隙中,陆续办起了米粉加工厂、装订厂、农机修配厂、自行车修理店、理发店、饮食店、食品厂等。到1970年,顺外村工副业收入达到48.9万元,第一次超过了农业收入,社员收入首次突破人均200元大关。
可以设想,如果按照这一格局稳步发展过去,顺外村的社会经济发展早在20世纪70年代末就可以实现历史性大跨越了。然而,在“割资本主义尾巴”的年代里,顺外经济发展,尤其是队办工副业在总体上遭到了巨大的冲击和破坏,工副业生产被视为“资本主义”、“农村包围城市”而横遭批判,队办企业成为打击压制的对象,顺外经济在总量下降的同时,产业结构严重退化。
2、顺形势,演绎三台“重头戏”
1979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吹响了改革开放的号角,为顺外经济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这时,已有十几年办企业历史的顺外人,不仅摸索到了一些门道,懂得了一定的技术和管理方法,造就了一批经营工商企业的专门人才,更重要的是悟出了“离土不离乡,发展农、工、商”这一共同致富的真谛。
顺外村针对三次产业推出了三台“重头戏”。
第一,建设工业大院。工业生产需要一定的资金、人力和其他生产资料的聚集,也要有一定的基础设施。为节约土地、提高生产基础设施的利用率,1979年,顺外村将上年全部积累和征地费70余万元,再加上银行贷款20万元,用不足3个月的时间,建起了一座拥有24幢车间厂房、建筑面积1.1万平方米的工业大院,而印刷厂、面粉厂、米粉厂、蜜饯厂等也同时投入营业,开工不到半年总收入就达170多万元,为顺外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二,进军第三产业。顺外利用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优势,注重发挥城市经济中心在其经济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带动作用,再针对城市经济中比较落后的第三产业发展状况,积极向城市渗透。当时的村支书曾荣苟果断拍板,将征地的补偿款一部分补偿给村民生活,一部分留着村里办事业,率领村民们拾遗补缺,城里人缺什么就做什么。于是,修理店、理发店、食品店、餐饮酒店等一家家村办企业相继拔地而起。最多时,全村有企业30多家,建筑面积达20万平方米,为顺外经济腾飞增添了重要一翼,极大地改善了村民的生活。
第三,重构现代农业。在大力发展工商业的同时,开始依靠工商业积累的雄厚资金发展农业。对农业的高投入一方面促进了农业现代化,改进了农业生产条件,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另一方面也大大增加了对城市农副产品(菜、猪、鱼、禽、蛋)的供给能力,平抑了商品价格,丰富了城乡局面的菜篮子。
3、“三増一减”促进经济上台阶
上世纪80年代末,改革开放力度进一步加大,乡镇企业原有的机制灵活,“船小好掉头”的优势受到挑战,顺外村根据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通过周密研究,审时度势,确定了今后一个时期内企业的发展思路,紧紧抓住当前的有利的发展时机,以壮大规模和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以深化改革、扩大开发、推进科技进步为动力,坚持高效益、高速度地推动企业在几年内上一个新台阶,在全国村级经济中继续处于领先地位。
要实现这一发展思路,最大的障碍是资金短缺,为此,曾荣苟提出了“三增一减”,即增加收入、增加积累、增加税金、减少分配。一方面通过集中投入,培植一批技术档次高、市场前景好的骨干企业和拳头产品;另一方面主动走出国门,招商引资,与泰国正大集团合资兴办了南昌正大畜禽有限公司,总投资1350万美元,这一批骨干企业的投产,使得全村的工农业总产值连年翻番,利税额直线上升。1992年,顺外村总收入突破亿元,成为江西省的首个亿元村。
1989年10月13日,原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亲临顺外村视察,对顺外村经济发展的方向和“三增一减”作出了充分肯定,我荣幸的向江总书记汇报工作并合影。我村的发展变化,受到江总书记的充分肯定与好评。他说:“顺外村第一是集体经济,第二压缩分配,增加积累,发展生产的方向是对的。我看了顺外后非常高兴。该村的村级经济和党的基层建设都是好的。”
二、负重前行的今天
1、突陷困境
1997年,改革进程进一步深入,经济体制转轨加速,国有企业松绑解困,转轨建制,外资企业、个体私营经济迅猛发展,给乡镇企业以强烈冲击,而乡镇企业自身规模小、粗放式经营、管理水平相对较低和“二国营”等问题也逐步显现。
随着亚洲金融风暴的来临,乡镇企业普遍陷入困境,顺外也不能幸免,全村村办企业全部陷入了停产和半停产状态,经济效益纷纷下滑,村民的生活水平也受到了影响,甚至出现了群体性上访事件。
顺外村的领导通过长时间的思考与艰难抉择,认识到要摆脱困难,实现进一步的发展,就要摒弃过去这种“生产队长=厂长”的模式,推进企业制度改革,需要提拔和使用一批懂管理、会经营的干部。
当时已经年过六旬的领头人曾荣苟主动让贤,并慧眼识珠,毅然将村支书的位置让给了更有发展眼光、思路和具有现代知识的年轻人。于是我在区委、镇党委、村委会和群众的支持下正式履职,并将“转轨建制”作为实施“二次创业”发展的“牛鼻子”,积极整合现有资源,盘活存量资产,自1997年9月至2005年,经过历时八年之久及无数的心智,使村级集体经济逐步走出困境,为今后的更大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我村通过租赁、合资、兼并、转让、破产等形式进行了改制,推进了投资主体、经济成分的多元化,全面完成了企业改制,盘活存量资产1亿多元,至2007年,全村总收入首次突破20亿元大关,是1992年的20倍,目前仅租赁费一项年收入就超过1000万元,比原先30多家村办企业的总利润还多。
2、以创新求发展
针对自营乡镇企业举步维艰的状况,我们认识到闭门造车永远不能取得质的飞跃。提出了“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将吸引外资参与企业改制作为招商引资的最佳切入点,我带领村干部,准备了上千份招商资料,走南闯北,风餐露宿;以诚信打动了一家家境内外实体企业,与泰国正大集团合资兴办了南昌、九江、赣州正大畜禽有限公司和安义种鸡场等中外合资企业,吸引了包括澳大利亚独资企业江西金冠食品有限公司、意大利独资企业旭翔服饰有限公司等在内的多家外商投资企业。近年来,我村引进合同外资245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235万美元,实际引进内资4300万元人民币。
我们通过总结经验、分类指导,坚持科学规划、科学建设、科学经营、科学管理,大胆试、大胆闯,真正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我们的许多企业是在十分困难的情况下进行改制的,通过灵活运用政策,把死棋变为活招、活招变为胜局,严格按政策和程序办事,对每户企业的改制方案都认真审核,按照“一厂一策”的方针组织实施,确保集体资产不受损失,村民利益得到保障。
在通过盘活存量资产使顺外的发展走上了快车道以后,我们又提出“多元发展”拓宽村级经济发展渠道,针对土地大量被征用和经济发展相对不平衡的状况,积极调整产业结构,一方面把动迁资金投入“工业园”建设,购买昌东工业区土地200亩用于建设工业园,新建标准厂房4万多平方米;另一方面我们充分利用地处城乡插花地带,适宜发展第三产业这一区位优势,调整经济发展思路,全力推进商贸、文教、宾馆等第三产业的发展,并加大房地产开发力度,盘活土地资产,获取级差土地效益。同时,我村加大社区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投资环境,为顺外村跨越式发展搭建了良好的平台。近年来,我们先后引进了都市风情洗浴中心、昌东汽配城、旺中旺超市、温馨99百胜酒店、金牌厨房、鑫源手机卖场和新百惠购物广场等项目。到目前为止,进驻我村的企业达100多家
3、民主决策
决策的科学化来源于决策的民主化。我在村级管理中大胆借鉴、移植正大集团的现代管理理念和方法,眼睛向内,苦练内功,不断夯实村级内部管理的各项基础工作:
(1)建章立制,实行村务管理企业化。严格劳动人事管理,实行竞争上岗,增强了干部的危机感、紧迫感与责任感,彻底解决权责不相匹配的顽症;
(2)强化村级财务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在投资环节,制定了“提、审、决”的科学决策程序,认真进行项目可行性研究,提高了投资效果,规避了投资风险;在筹资环节,认真分析筹资渠道和筹资方式,在满足生产经营对资金需求的前提下,力求降低资金成本,建立和完善了村务公开制度和民主理财制度;
(3)坚持工作例会制度。我们制定了村党委一班人每天一早的晨会制度;村两委班子每月四次、每周一次的村务工作例会制度,即第一周为工作研讨会,第二周为工作协调会,第三周为工作学习会,第四周为工作绩效会。会上由各个归口管理部门负责同志汇报工作进展情况,提出建议和意见,在此基础上,由村领导班子集思广益,形成下一步的正确决策,从而保证了村务工作的顺利开展。从1997年重组班子至今历经十余年,雷打不动,坚持不懈。有的上级领导和兄弟单位的同志对此存有怀疑态度,“精心组织”过多次突击检查和走访,在事实面前,他们不得不承认“顺外的制度不仅仅是停留在纸上,而是的的确确地予以落实”。
这些制度保证了村务工作决策的科学性、正确性,最大限度的避免了决策失误。
4、管理整合
我们在总结经验,加强管理的基础上,形成了自身的工作方法,即“整体工作分工负责,分中有合动中联络,大事研究小事自揽,特殊情况临机专断”,明确干部职责,使其自加压力,激发了干部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创造了被上级领导概括为“九块一桶”的“桶式”管理方式,我们将全村工作细分成内部企业管理、外部企业管理、物业管理、计划生育、治安保卫、环境卫生、财务管理、清理债权债务、办公室工作九大块,各位村干部分工负责,权责明确,然而这九块“木板”要组成一个盛水不漏的“木桶”,全面推进顺外村的各项工作,又须协调配合,才能彰显整体功能。上述经验,在区、镇经验交流会上,广受大家好评。
我们在上级领导的帮助下,依照群众的实际需要,不断对工作方法上进行创新,提出了“四项服务”和“五访五问”机制。
“四项服务”首先是“面对面”服务。我和村两委班子成员时常入户与群众面对面交流,把政策带下去,把情况摸上来,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其次是“线连线”服务。将村两委班子成员的姓名、职务、分管工作、联系电话印制成“便民联系卡”,发放给村民,为群众办事开辟“绿色通道”。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建立村民需求服务站,接受群众咨询,解答群众疑难,为群众提供致富信息,提供商品供求、实用技术等涉农信息。第三是“手牵手”服务。我和每位村干部联系一户帮扶对象,为其提供扶持资金,寻找致富信息,并将帮扶成绩与干部考核相结合,做到“对象不脱贫,干部不脱钩”。第四是“心贴心”服务。专门设立紧急救助基金,对各种突发事件造成暂时困难的群众进行救济。
“五访五问”机制即:访困难户问衣食冷暖,访专业户问发展路子,访富裕户问致富经验,访纠纷户问事情原委,访老党员、老同志问富民强村良策。在“五访五问”过程中,我率先垂范,深入农户家中与村民谈心、交心,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帮助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做到“三个帮助”:帮助群众解决一个热点或难点问题;帮助群众寻找一条致富门路;帮助群众做一件看得见、摸得着的好事实事。
5、干部队伍建设
此外,在不断发扬民主,建立完善各项制度的同时我们也认识到,好的制度必须依靠好的干部队伍来实施。而一个好的领导班子,才能带出一支好的干部队伍,村的各项工作就有了组织保证,才能取得好的业绩。
为此,我狠抓领导班子整顿建设,使村级班子成员形成了率先垂范、团结协调、思想解放、开拓创新、凝聚力和战斗力强的领导集体。
首先,以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现代科技、法律法规和市场经济知识等为主要内容,坚持集中和自学相结合的原则,加强理论学习,不断提高班子成员的理论水平,使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和镇党委、镇政府的各项决议、决策得以顺利地贯彻落实。
其次,建立健全领导班子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认真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原则,坚持并严格执行重大事项和重要工作经过领导班子集体讨论决定,坚持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班子成员根据集体决定和分工,认真履行职责。
第三,定期召开民主生活会,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自觉维护班子团结和集体权威,努力形成政治素质高、事业心强、作风深入扎实、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团结协作,凝聚力和战斗力强的领导集体,带领全村干部群众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围绕本村工作大局,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第四,建立健全廉政建设各项规章制度,狠抓党风廉政建设,严惩“吃、拿、卡、要”等危害村级整体利益的行为,坚决杜绝违法乱纪行为和案件的发生。
通过这些做法,我们建立了一支政治表现优秀、工作能力突出、思想作风过硬的工作团队,涌现了一批先进个人和先进事迹。
在村党委成员之中,我可算是老大哥,不但年纪大,资历也久,因此其他年轻的党委成员,工作上有什么问题总喜欢向我请教,而我也总是不厌其烦,一一解答,义务担当起“传帮带”的老大哥角色。在同事之间,我是一位老大哥,平时朴素地象大哥关心亲人一样关心同事,如谁家有什么困难,我会尽全力相助;谁工作有什么疑难,我会尽全力解答;谁思想上有什么困惑,我也会尽力排解。我认为,组织是党员之家,我们就是党员干部的“家长”,必须履行好“家长”的义务。去年正月上旬,村里有几人病逝,我放弃了本应跟家里人欢声笑语、团聚一堂的时间,不顾忌讳,亲自到他们家里慰问,使得他们深受感动。村里的老党员、老同志来访,提出问题和要求时,我总是笑脸相迎,热情接待,处理及时,问题不能解决时就多做解释工作,尽力让老党员、老同志心情舒畅。在第七届村两委换届选举前,我逐个与村两委班子成员谈心,深入细致的了解全村干部的思想动态、工作作风、工作实绩,积极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使他们在换届前一如既往地开展工作,也为村级换届顺利进行打下了较好的基础工作。
6、走强村富民之路
走“多角化经营,实现共同富裕”是顺外村社会经济发展的一条主线,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坚持为民办实事,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广大村民,是顺外村社会经济发展的终极目标。在为民办实事方面,我们主要做了下述工作:一是保证了村民每年发放基本生活费400多万元,解决了村民的后顾之忧;二是大力开展创业富民活动,为200多名村民提供了新的就业岗位;三是确保了退休人员退休金、残疾人生活补助费的发放;四是全额为村民办理了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五是抓好“街道靓丽工程、绿化工程、生态环境工程、安居乐业工程、秩序整治工程”五大工程建设,近年来,全村投资800多万元,修马路、建公厕、农网改造、供水改造、下水设施改造、绿化美化亮化工程等,大力整治村容村貌,并投资兴建农民公寓4幢共152套住房,改善村民居住环境;六是坚持节日走访慰问制度,逢年过节对困难户、五保户、残疾人、军属、百岁老人、退休老同志、老党员、老干部等人发放慰问品与慰问金;七是组织村民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丰富村民的文化生活。同时,在村民中广泛深入开展“八荣八耻”、“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等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大力提高村民的整体素质,全村呈现治安形势稳定、群众安居乐业的喜人景象。2008年顺外村人均纯收入10666元,比2007年增加1200多元。
三、更加美好的明天
1、未来的规划
虽然顺外村的发展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和全国和省里一些先进村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我们要居安思危,奋力赶超。
为此,我和班子成员制定了今后三年顺外村发展规划,即:2009年全村完成总产值25亿元,实现总收入23亿元,上交国家税金3100万元,村集体纯收入达到2200万元;2010年完成总产值26亿元,实现总收入24亿元,上交国家税金3200万元,村经济纯收入达到2300万元;2011年完成总产值27亿元,实现纯收入25亿元,上交国家税金3300万元,村集体纯收入达到2400万元,村民人均收入达到12000元。为确保这一计划顺利完成,我们将在“抓产业、抓项目、抓提升、抓税源、抓安全、抓服务”上下功夫,花力气,求突破。
经过市场调研、多方论证与科学规划,总建筑面积超过6万平方米的天香大厦和顺外大厦正在报批待建中,其中高达33层的顺外大厦将把顺外村的品牌形象和服务能力提高到一个全新的高度,顺外村集体经济的实力将迈上一个更高的台阶,有理由相信,顺外村的明天会更加美好。
2、发展的经验
三十余年的基层工作我总结顺外村能够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归根结底是坚持“聚精会神干事业,一心一意谋发展”的实干精神,“求真务实,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众人拾柴火焰高”的民主精神,“心底无私天地宽”的奉献精神,“五湖四海一家人,同舟共济建家园”的团结精神,“百尺竿头更进步”的进取精神。
各位领导、同志们:问君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顺外村的巨大变化,归功于党的改革开放政策,归功于区、镇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和有关部门对我村工作的大力支持,归功于顺外人的励精图治、艰苦拼博,借此机会,我代表顺外村党委向多年来关心支持与指导我村工作的各位领导、同志们表示衷心感谢。
“弘扬劳模精神,铸就崛起之魂”。在今年区各界劳模迎春座谈会上,区委书记朱志群提出青山湖区劳模精神。这就是敢闯敢试、勇立潮头的创新精神;自强不息,争创一流的进取精神;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的实干精神;敢担风险,不怕牺牲的忘我精神;吃苦耐劳、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团结协作,共渡难关的团队精神,要求全区上下大力弘扬劳模精神,使之在建设“经济大区、生态之都”的伟大实践中不断发扬光大,使劳模的优秀品质成为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奋勇争先、建功立业的强大动力。我将铭记朱书记这一亲切教诲,继续以主人翁的责任感,以更加开阔的视野和战略思维增强工作的预见性,努力应对新挑战,再创新业绩。
3、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艰辛的工作,忘我的拼搏,真诚的奉献,我和“一班人”为顺外村的持续、稳定、快速、协调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顺外村先后荣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江西省文明单位”、“全国计生协工作先进单位”、“江西省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村镇”、“南昌市五星级村党组织”、“南昌市平安村”、“青山湖区十强村”等数十项荣誉称号。我在工作中做了一名共产党员、人大代表、村级组织负责人所应该做的事,党和人民给予我很高荣誉。
1983年5月,本人荣获市新长征突击手称号;1987年,我光荣的出席了中共中央组织部召开的全国先进基层党支部、优秀共产党员表彰大会;1988年起任全国工商联六至八届执委委员,中国青年乡镇企业家协会常务理事,江西省工商联五至七届常委、八届执委;1990年任江西省青联常委、南昌市青联副主席、南昌市工商联副主任委员;1992年1月,荣获市乡镇企业家称号;1992年12月,荣获江西明星青年乡镇企业家、江西省十大杰出青年称号;1993年4月,荣获市三资企业先进工作者、市乡镇企业先进工作者称号;1993年11月,荣获市十佳创业青年称号;1994年6月,荣获第三届全国优秀青年乡镇企业家称号,同时担任中国青年乡镇企业家协会理事;1997年3月,荣获市成才在岗位、建功在洪城活动二等功;1997年11月,荣获省乡镇企业突出贡献奖;1999年12月,被评为区劳动模范;2000年3月,被评为市劳动模范;2000年8月,荣获省优秀乡镇企业家称号;2000年9月,被评为省劳动模范;2000年10月,入选二十一世纪人才库;2001年12月,被评为第四届全国优秀乡镇企业家;2004年6月,我撰写的文章《全面推进小康建设 创造顺外美好未来》在中国新时期人文科学优秀成果评选中荣获一等奖,并荣获全国“孝亲敬老”之星奖状;2006年11月,被评为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先进个人;2007年2月,荣获区第二届十大创业之星称号;2007年3月,被评为市“双带”致富工程建设先进个人;2008年1月,荣获市优秀农村实用人才称号。
各位领导、同志们,自1978年10月在党旗下宣誓的那天,我便把自己的一切交给了党的事业。“做群众贴心人,走艰苦创业路,干造福百姓事,留公道廉洁名”是我的志向与不懈追求。今后,我将戒骄戒躁,时刻保持清醒头脑,立足本职,继续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和班子成员一道,带领顺外村党员、干部、群众、大力推进“村务财务民主化、经营管理制度化、处事议事规范化、工作决策科学化、社区环境法制化”建设,为建设“富裕、文明、祥和、幸福”的顺外村再创新佳绩。
我的汇报完了,谢谢大家。
2009年4月
第二篇:演绎精彩人生
心有多大,舞台就会有多大:猛虎,有了笑傲山林的志愿,茂密的山林便成了虎的舞台;骏马,有了驰骋草原的志愿,广袤的草原便成了马的舞台;雄鹰,有了搏击长空的志愿,辽阔的天空便成了鹰的舞台。题记
莎士比亚说过:人生是个大舞台,每个人都是舞台上的演员。人生的这部戏剧,从哇哇坠地来到人间后,一场自编自导自演的戏剧便拉开了幕布。无一例外,人人既当演员又当观众,而且一生都在学戏演戏导戏;无一例外,一人一舞台,汇集而成社会大舞台。人,刚刚来到这个世界时只会表演三种动作:哭、吃、泄,渐渐的学会了笑、坐、爬、站,接着学会了走路和呀呀说话,慢慢的便开始模仿他人的语言和肢体并进行对演。人,无论天分高低能力大小都是这个舞台上无法挑选的角色。人,不管父母当多大的官有多大本事多少财富,这场连续剧都得自编自导自演;其他人都是剧中的配角,戏中没人提台词,却有人有意无意地帮你教你引导你。从爬行到直走,从吃喝玩乐到担当责任,有对白,有独白,有旁白,有个体间的交流,也有个人的自我反省,一幕接着又一幕,或喜或悲或正,频繁交替,既现场直播又没法重播,既无法预测又不会预售门票。岁月匆匆如流水,人人都在上演着自己的故事:美丽的、壮烈的、苦痛的、幸福的、丑恶的,人人都在扮演着不同的角色:红的、黑的、白的、绿的、完整的、残缺的,缺一不可。这场连续剧或精彩或平庸,全靠表演者的心境和悟性。从故事开始到故事结束,始终流淌着演绎者的泪水、汗水,绽放着演绎者的微笑和欢乐,展现出演绎者的思想和情感。故事情节关己系人,又怎能不令人不激动人心、不丰富多彩?前人后人,何尝没有感叹和评价?正是这些情节,将剧情推向一个又一个高潮,一个又一个转折,一个又一个跌宕起伏,直至落幕谢幕而收官。旧时戏台两旁常题有一副楹联:舞台小天地,天地大舞台,楹联极富哲理,舞台有大小之分,大舞台是众人共有的,小舞台是个人独设的。
人生舞台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出将入相昼夜不停,循环不断。在众人共有、多人共演的舞台上,每个人都在不同的角色间变换,戏中一些人模仿着你,你又模仿着一些人;生旦净末丑,演绎舞台百态;妻儿师亲朋,品味人生万象。每个角色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感受着艰辛与不易,体验着别样的情感,审视着自我。在众人共有、多人共演的舞台上,每个人都不可能始终独占鳌头,主配角随时都在转换,不断转换的角色锤炼着心境、提升着悟性。找准位置,不占不让不越位是我们立身处世的原则;只有这样才能融洽人际关系,活跃生活氛围,构成绚烂多彩的人生。有句话说得好: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你的志向和气度、视野和胸襟决定了你个人舞台的大小,决定了你在大舞台上演绎的轻重。我们,虽不可能是整个社会大舞台的主演,但绝对是自己人生舞台的主角。一生能否表演的足够精彩,全看自己能否竭尽所能进入角色,并在表演中学习着、分析着、吸取着、变换着、适应着,不断提高自己的演艺水平。演好了,你就是自己的名角;演砸锅了,就会有人喝倒彩。
舞台因人而异因事而定,沙漠是骆驼的舞台,大海是鲨鱼的舞台,蓝天是飞鸟的舞台;若让它们换换位,结果可想而知。人亦如此,要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必先选择适合自己的舞台,认真扮好角色。
战国时期的淳于髡身高不足七尺,只好入赘做了齐国的倒插门女婿。他是齐国的政治家、思想家,是稷下学宫中最具有影响的学者之一,以博学多才、能言善辩和为人滑稽而著称。屡次出使诸侯国,从未受过屈辱。齐威王在位时彻夜陶醉于酒宴不理政事,将国事委托卿大夫操办。上梁不正下梁歪,文武百官也跟着荒淫放纵。别的诸侯国趁机入侵,抢占了大片国土,国家危在旦夕,可身边近臣没有一个敢进谏。淳于髡挺身而出,用隐语劝谏说:国中有大鸟,落在大王庭院里,三年不飞又不叫,大王猜这是什么鸟?齐威王顿然醒悟:这只鸟不会飞就罢了,一飞就直冲云霄;不会叫就罢了,一叫就惊人。于是他的舞台由后宫花苑变成了整个国家,在这个广阔的舞台上用邹忌为相,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进行政治改革,修明法制,选贤任能,赏罚分明,国力日强。齐威王还下诏: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于寡人之耳者,受下赏。据《战国策》记载:令初下时,群臣百姓争相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进谏者逐渐减少;一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齐威王在纳谏过程中,努力整饬和改革政治,大见成效。燕、赵、韩、魏一看齐威王这只大鸟竟然飞起来了,十分惊恐,都把侵占的土地归还给齐国。齐国的声威维持了有三十六年之久,深宫之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典故也因此载入史册。
爱因斯坦成名之后,以色列政府邀请他出任总统一职,这无疑是一个更大的舞台。然而爱因斯坦拒绝了,他说他不懂社会科学,更不懂政治。爱因斯坦认清了自己的能力,毅然放弃了政治这一大舞台,在科学的舞台上尽展才华,为人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邰丽华虽是个聋哑人,可她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舞台,领舞《千手观音》一舞成名;周舟是个弱智者,可他在音乐指挥方面特别有悟性,于是一挥成名。
舒绣文是我国杰出的话剧、电影表演艺术家,她的儿子经过一段时间培训后第一次参加演出却担任一个小小的角色,很不开心;于是剧本也不好好看,排练时打不起精神来,演出时马虎大意。舒绣文看后给儿子一张戏票,叫他晚上去看她参演的《带枪的人》。
第三篇:弘扬劳模精神
弘扬劳模精神,谱写校园文化建设的新篇章
【摘要】校园文化的建设任重而道远,我们将以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目标,引导少年儿童牢固树立辛勤劳动、诚实劳动的观念;努力学习劳模“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薄名利、甘于奉献”的精神,积极推动学校发展、促进校园文化的良性发展,基本形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优良风尚!【关键字】劳模精神 校园文化建设
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梁启超曾说过:“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他们的身上有没有理想与追求直接关系到党的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兴衰成败,关系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美丽中国梦能否实现。劳模精神是劳动模范体现出的精神。具体来说,包括了劳模那种坚定理想信念、以民族振兴为己任的主人翁精神;那种勇于创新、争创一流、与时俱进的进取精神和开拓精神;那种艰苦奋斗、艰难创业的拼搏精神;那种淡泊名利、默默耕耘的“老黄牛”精神和甘于奉献、乐于服务的忘我精神;那种紧密协作、相互关爱的团队精神。劳模精神正如一盏明灯,指引着青少年前进的方向。因此,弘扬劳模精神,以劳模精神引领校园文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让劳模精神走进校园,成为青少年成长成才的精神动力。让劳动模范与学生“零距离”接触,感受劳模精神,引导青少年崇敬劳模、学习劳模,崇尚劳动、热爱劳动。以弘扬劳模精神丰富校园文化内涵建设,把劳动创造美好未来的精神理念植根于青少年的思想建设中,鼓励他们学有所长、学有所用。开设劳模讲堂,让劳模走进学校、课堂,讲述自己的成才故事和亲身经历,让青少年学生以劳模为榜样,坚定学习信念,树立远大理想,把个人梦想与中国梦有机结合,在成就自我的同时为国家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二、让劳模精神发挥延展效应,成为师德建设新的推动力量。将“劳模精神进校园”活动,与青蓝工程、师德先进评选表彰等活动有机结合,倡导教师学习劳模、争当劳模,进一步提升教师爱岗敬业、奉献事业的精神境界,把追求理想、塑造心灵、传承知识当作职业生涯的最高追求,关爱每一名学生,以真情、真心教育和影响学生,努力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和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引路人。
三、让劳模精神成为党员干部勤政廉洁教育的新要求。把劳模精神作为勤政教育的重要内容。结合当前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倡导学校党员干部带头发扬劳模精神,出实策、鼓实劲、办实事,不图虚名,不务虚功;自觉抵制教职工反映强烈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以身作则带领教职工把各项工作要求落到实处。
四、让劳模精神推动教育事业向更高水平迈进。
按照“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工作要实、做人要实”的要求,以“劳模精神进校园” 活动为载体,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为党干好事业,为民树好形象。要大兴实干之风,把实干作为一种品格、一种追求、一种作风,真正把实干体现在抓学校发展、抓课堂改革、抓服务师生上,体现在摸实情、谋实招、办实事、求实效上,使各项工作和业绩经得起群众检验。
校园文化的建设任重而道远,我们将以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目标,引导少年儿童牢固树立辛勤劳动、诚实劳动的观念;努力学习劳模“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薄名利、甘于奉献”的精神,积极推动学校发展、促进校园文化的良性发展,基本形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优良风尚!
【参考文献】
1、梁启超《少年中国说》;
2、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文件。
第四篇:弘扬劳模精神
弘扬劳模精神 耀出劳动之美
广西送变电建设公司工会 田野
在五一国际劳动节前后,公司通过宣传、慰问、座谈等形式弘扬劳模精神,激励职工敬业,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营造尊重劳动的氛围
公司在办公区,通过视频和板报宣传,营造出向劳模学习,向劳动致敬的新风尚。变电分公司分工会组织采编了《“五一”期间 美林变里的夫妻档》,讲述了80后、90后两对夫妻在美林项目部平凡感人的故事,他们之间相互体谅、相互关心、相互扶持。在节假日里,他们用勤劳的双手,加快着变电站建设的步伐。党建工作部在报纸上、网络上、手机报、微信、微博平台上,发布了“五一”专题宣传报道,采编了有彭小武劳模工作室集体、广西电网公司劳模彭小武、十大杰出青年陆永德等集体和个人的先进事迹,积极传播劳动正能量,并且结合线上线下的活动,开展了一列主题活动。公司工会结合南宁市“花样企业 职工先行”的主题,在公司生活大院组织开展了五一劳动节义务植树种花活动,80余干部职工参与到活动中来。通过下班后2小时的义务劳动,共培植乔灌木200余株(盆)。在劳动中感受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以劳动庆劳动迎佳节
“五一”国际劳动节对人们来说是旅游的最佳时节,而对在500千伏靖西输变电工程的施工项目部来说,这恰恰是难得的施工黄金期。靖西输变电工程是南方电网公司重点工程项目、南方电网公司500千伏变电站标准设计研究成果应用的首个试点项目、绿色电网示范工程,该项目部从国家 ‘西电东送’的战略出发,制定了项目进度计划将于6月30日之前完工,时间紧,任务重,为了抢抓进度,‘五一’期间该项目照常上班,所有工作人员全天候施工以劳动庆祝劳动节的到来。
在公司几内亚项目施工现场,五一节也是一派热火朝天的劳动景象,几内亚项目部员工,用自己勤劳的双手,积极为几内亚人民点亮万家灯火。在220千伏Kaleta变电站施工现场,员工们正在进行最后的调试工作和开关柜的耐压试验,确保该变电站按计划顺利带电;负责220千伏 Maneah变电站工作的员工,也在进行站用电倒负荷操作,将变电站的电源由临时施工电源切换为站用变压器供电;农村电气化工程正在进行紧张的附件安装和放线施工„„“五一”假期,几内亚项目部员工一片繁忙的景象。他们用自己的劳动谱写了一曲劳动者的国际赞歌。
多渠道弘扬劳模精神 送变电公司各单位通过座谈形式,分享劳模心得,向劳模同志学习。座谈会上,各单位先进生产者与大家分享了在电力工程建设中的管理经验,充分发扬劳模、先进在公司创先工作中的示范引领作用,激发广大职工主人翁精神,积极投入岗位工作中去。为适应送变电项目管理实际,在变分公司公司座谈会,在后方基地和500千伏靖西变电站等各施工项目部同时进行。线路分公司因地制宜,在合肥、云南、柳州等地项目部召开庆“五一”劳模先进座谈会,传承劳模精神,助推项目施工创佳绩。
文体活动耀出劳动美
公司工会精心排练节目,以“弘扬劳模精神 激励职工敬业”为主题,积极筹备情景歌曲《你会到工地看我吗》,成功登上由广西自治区总工会主办、广西电视台承办的“中国梦 劳动美”广西五一特别节目。
在节目中,DV视频里出现头戴安全帽,身穿南网员工工作服的电网建设者工作片段和他们一张张质朴的笑脸走到了镜头前面,他们面带羞涩和微笑进入观众的眼帘。“我在500千伏核电线路工程工地,你会到工地看我吗?我在贵广高铁外部电源配套工程施工现场,你会到工地看我吗?„„一张张朴实的脸庞展现在视频的画面中,施工工人在工地的欢笑与汗水、执着与坚守,也在真挚动人的话语中一一展现出来。
关爱劳模尊重劳动者
五一期间,公司工会还通过走访慰问劳模体现人文关怀。公司慰问组先后来到陆兴干、彭小武、家里看望劳模及其家属,了解劳模及家属的工作及生活上的困难,积极采取措施,想职工之所想,让问题得到切实解决,送去公司的关怀与节日的祝福。
公司工会及分(工)会负责人与劳模及家属亲切交谈,详细了解了他们生活和工作情况,仔细询问了工作和生活中有待解决的困难。公司向为企业做出的突出贡献的劳模表示感谢,赞扬他们为广大员工树立起了榜样,同时也向劳模家属表达诚挚的感谢,感谢他们默默地支持家人的工作,让劳模在外工作能够踏实放心。劳模及家属也很感谢企业的关怀,劳模表示将立足岗位,“守纪律、讲规矩、转作风”,为送变电公司的进一步发展多做贡献。
第五篇:弘扬劳模精神
弘扬劳模精神 弘扬劳动精神
——获得全国劳动模范和全国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的纪检监察干部事迹简
介
全国劳动模范
●冯 红(河北)
大唐国际发电股份有限公司张家口发电厂检修公司纪委书记、工会主席、安监处长、高级工程师
冯红,1973年4月出生,现任中央企业大唐国际发电股份有限公司张家口发电厂检修分公司纪委书记、工会主席兼安监处长,他还是一名高级工程师、高级技师、全国注册安全工程师。他凭借着孜孜以求的性格,勤勤恳恳做事,铸就出一条成才之路。先后荣获中央企业优秀技术能手、大唐国际劳动模范、张家口市劳动模范、河北省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工作中,冯红发挥自己的技术优势,精于钻研,主编的《300MW火电机组集控运行全能值班员实用培训教材》荣获大唐国际科技进步三等奖。同时,他代表中国大唐集团公司参加了由国资委和劳动与社会保障部联合举办的中央企业火电机组集控运行值班员大赛,一举获得银奖。
在担任检修公司纪委书记期间,冯红深知,党员干部和职工队伍的廉政建设是公司依法合规经营的前提和保障。他从保护企业和干部的角度,认真做好效能监察工作。围绕对外检修外委项目、物资采购等招投标进行效能监察,确保公司经营和人员行为的合法合规。作为工会主席,他时刻把职工的冷暖放在心上。哪位职工生病了,无论工作多忙,他都要亲自去慰问。为了缓解职工的心理压力,他定期策划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激发职工的主人翁责任感,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在公司上下营造出风清气正、团结向上的和谐企业氛围。
●梁 玲(女)(辽宁)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葫芦岛市分行副行长、纪委书记、工会主席
梁玲,1974年10月出生,现任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葫芦岛市分行副行长、纪委书记、工会主席。七年来,梁玲秉承“志存高远,不断超越”的企业精神,自觉锻造为民服务本领,践行“普惠金融”理念,成长为资产保全战线上的领军人物,在支持地方经济发展,促进企业经营管理中做出了突出贡献。先后荣获辽宁省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三八红旗手等多项荣誉称号。
七年来,她放弃大多数公休日、节假日,每年累计加班超过900多小时。省行任命她为资产保全部总经理助理后,她在短短的几个月时间里拿出大量工作成果,得到同事们的敬佩和领导的认可。2014年起,她负责市行信贷管理和审批工作,共审查审批贷款31711笔33.92亿元,资产质量一直保持全国领先地位。去年底,她在住院期间,发现所住医院内既没有能刷银行卡的POS机,也没有能提款的ATM机,患者及家属交费、取款都很不方便。看到这个情况,她竟忘了自己是一名病人,通过多方联系,找到院长,终于在这家医院成功地安装了ATM机和POS机,既方便了患者,也增加了市分行的效益,更树立了邮储银行服务城乡百姓的社会形象。
作为纪委书记,梁玲坚持为职工开展警示教育活动,每年组织他们到看守所接受两次警示教育;开展高管人员履职评价,39名高管中,9人得到提拔重用,6人被评为劳模,无不称职高管。
梁玲助力千家万户走向致富道路,她在资产保全战线上为民服务的做法,焕发了广大员工服务三农、繁荣地方经济的热情;创造了良好的信用环境,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称赞。
●徐国萍(女)(上海)
上海春秋国际旅行社(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徐国萍,1963年2月出生,中共党员,上海春秋国际旅行社(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总裁办公室主任、监事,上海市劳动模范,春秋航空股份有限公司监事会主席。
作为一名民营企业党的领导干部,徐国萍把党的工作看作自己的事业,无论是科学发展观、先进性教育还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她都发挥锐意进取的精神,不断探索出一些经验,成为上海市、长宁区“两新”党组织深化拓展的榜样。几年来,她在实践中总结出“三个亮”、“六个一”、“十个工作法”等行之有效的企业党建方法,逐渐形成了“党建聚人心,其利能断金”的工作特色。她把“把骨干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骨干”作为党组织助推企业发展的核心动力,2010年至2014年共发展新党员36人。春秋党委多次被评为上海市长宁区先进党组织、长宁区五星党组织。
作为纪委书记,她提出“廉洁,是凝聚员工的根本力量”,高度重视并全力塑造企业廉洁文化,先后组织相关部门编写了《廉洁文化手册》、《关于反腐倡廉若干规定》、《领导干部廉洁从业五项纪律》、《从业人员廉洁责任书》等,使之规范化、制度化。她牵头制定的《在公务活动中收受礼品实行登记制度的管理规定》,有专人登记、造册,并且每月在春秋网站上公布。“己不正,焉能正人”,徐国萍率先垂范,以身作则,2010年至2014年期间,上交各类礼品150件,价值8.4万元。公司被评为上海市“两新”组织廉洁文化示范点。
●陈一宇(福建)
泉州市城建国有资产投资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副总经理、高级工程师
陈一宇,1974年9月出生,泉州市城建国有资产投资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副总经理、高级工程师。“奉献不言苦,追求无止境。”这是陈一宇多年来的工作写照。他作风正,扎根基层、奋战施工企业建设一线近20年;他业务精,承担并完成多个“急、难、重”的项目建设任务,一批工程屡获国家优质奖。
2009年5月,他临危受命,接受组织安排带队奔赴四川省汶川地震灾区前线参加灾后重建工作。他在灾区重建工程工期极其紧张、工作条件非常艰苦的情况下,逐个攻克技术难题。在他的带领下,在常规条件下难以完成的时间内,又好又快地完成了泉州市委、市政府交给的援建任务。
调任泉州市城建国投公司党委副书记后,面对新的工作岗位和任务,他与全公司人员通力协作,2013年至2014年公司完成投资26亿元,完成融资81.6亿元,完成安置房回迁安置24万平方米,均超额完成市国资委下达的各项指标。在了解到安置房工程还存在不少遗留质量问题,他主动承担这项繁杂的任务,亲自制定并与相关部门反复斟酌整修方案,督促责任单位限期整改完成,确保整改质量。据统计,他累计协调解决了1000多户200多万平方米安置房工程的各种疑难和扫尾问题,受到群众的一致好评。
●雷才光(壮族)(广西)
南宁糖业股份有限公司伶俐糖厂纪委书记、工会主席、农艺师
雷才光,1958年11月出生,南宁糖业股份有限公司伶俐糖厂纪委书记、工会主席、农艺师。
雷才光1980年参加工作,1997年起担任分管农务工作的厂长助理、副厂长。工作中,他不怕苦不怕累,长年累月、日晒雨淋地奔走在甘蔗发展战线,经常带领他的农务团队深入到蔗区各乡镇村坡、田间地头,既与当地政府谋划甘蔗发展之计,协调、理顺甘蔗生产中各种问题;又与蔗农群众促膝交谈,帮助他们解决种蔗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近年来,受农民种植方式、农村劳动力缺乏等因素影响,甘蔗种植面积有减少趋势,雷才光及时转变工作思路,积极引进早熟高糖高产甘蔗优良品种,推广地膜覆盖技术,实行瓜类套种甘蔗等一系列措施,同时做好蔗种、机耕、农资、技术、修路等服务措施,不断提高对蔗农的服务水平,进一步融洽了糖厂与蔗农的“鱼水情”。
担任糖厂纪委书记后,工作中他坚持围绕全厂生产经营管理工作,认真履行纪检监察职能,加强“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的监督,代表厂纪委参加厂部办公会、党政联席会议,参与“三重一大”集体决策讨论,监督集体决策程序。同时抓好本厂物资公开采购、农务资金使用、土建工程量、关键岗位管理人员的监控,使相应权力运行过程得到有效监督和约束。
全国先进工作者
●陈丽华(女)(吉林)
通化市纪律检查委员会副书记
陈丽华,1962年6月出生,现任通化市纪律检查委员会副书记。2011年,她被中央纪委监察部授予全国纪检监察系统“先进工作者标兵”称号;2013年,被全国总工会授予“五一”巾帼奖章。
陈丽华以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促进各项工作深入开展。切实抓好农村基层党风廉政规范化建设,有效规范村级权力运行。加强教育制约,提高党员干部廉洁从政意识。加强案件查办工作,突出案件查办的质量、数量和分量。在辉南县工作期间,全县新审理的案件没有申诉行为发生,维护了党纪条规的严肃性。同时,努力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注重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
2009年,陈丽华被确诊患上乳腺癌,并已转移到腋下淋巴。面对病魔她没有畏惧,以顽强拼搏的精神,经历了8次化疗,25次放疗。住院治疗期间,她坚持通过电话调度工作。每次阶段性治疗结束后,她都冒着被感染的危险到单位研究部署工作。
陈丽华始终严格要求自己,认真执行领导干部廉洁从政的各项规定,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首先不做。2007年,她乔迁新居,天不亮就和家人悄悄地搬入新家,连司机都不知道。即使在患病期间,单位的同事想去家里看望,也被她婉言谢绝。
●徐保明(江苏)
宿迁市宿城区纪律检查委员会副书记、监察局局长
徐保明,1970年9月出生,中共党员,现任宿迁市宿城区纪律检查委员会副书记、监察局局长。在办案中,他善于思考,注重创新,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他多次被评为优秀公务员和全市案件检查工作先进个人,2011年6月,被中央纪委、人社部、监察部表彰为全国纪检监察工作先进个人;2013年5月,荣立个人三等功;2015年2月,被宿迁市委、市政府表彰为信访工作先进工作者。
凡关切群众利益的事,他都全力以赴。2011年11月,徐保明到中扬镇耿桥村公干,村民热情地握着他的手,一个劲地说:“你是人民的好公仆,好干部!”他们感谢的是徐保明处理该村72户村民被村会计骗贷的事。时隔4年,村民对当年的情景还记得一清二楚,特别是对徐保明在处理此案时吃方便面的情形都记忆犹新。多年来,他先后成功化解群众集体上访等群体性事件20余起。
徐保明长期超负荷工作,老母病危,他仍在一线突破案件,先后查办了宿城区判刑最重的村官李某某受贿案、涉案金额最大的沈某某贪污侵占案、社会影响最坏的姚某某腐败案,参与组织突破大要案200余件,挽回经济损失近亿元,取得了政治、经济和社会效果的高度统一,彰显了纪检监察干部的正义和担当。
●陈启琳(四川)
四川省纪律检查委员会机关党委副书记
陈启琳,1967年3月出生,现任四川省纪律检查委员会机关党委副书记。他曾被中组部、人社部和解放军总政治部授予“全国模范军队转业干部”荣誉称号。
他曾在部队集团军、师、团政治机关和基层服役19年,在转业“十字路口”,他主动放弃到省会城市地税局等待遇较好的市级部门工作的机会,参与公开选拔选择了纪检监察事业。11年来,他先后在四川省纪委纠风室、效能室、机关党委工作。
刚到省纪委一年时间,他翻山越岭、长途跋涉,累计出差130余天,顾不上照料年近八旬的母亲和年幼的女儿。近年来,为了事业和工作,他的足迹遍布全省21个市州120多个县市区,行程15万余公里。他兢兢业业,忘我工作,经常为了高质高效完成工作通宵达旦;忠诚事业,履职尽责,经常为了调查核实问题不顾劳累,辗转数百公里;情系群众,服务人民,经常深入农户访贫问苦、同吃同住。在带队督促检查工作中,坚持原则、不徇私情。
他爱岗敬业,工作成绩显著。及时受理群众诉求并跟踪督办,成功化解多起重大信访问题,有效防止了群体性事件发生。2012年任机关党委副书记以来,切实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注重机关人文关怀,着力将机关党委建成大家信赖的“党员干部之家”,受到省纪委监察厅领导和省委有关部门充分肯定。
●杜 武(四川)
资阳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处纪检监察员
杜武,1972年8月出生,他是一名普通的环卫工作者,作为“城市的美容师”,他同众多环卫工人一样,每天默默无闻在岗位上辛苦工作而无怨无悔。
1997年,杜武退役后被安置到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处工作,每天都和垃圾打交道。为了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技术水平,他虚心向老同志学习,在工作学习中不断总结经验,把大部分时间都用到车队的安全管理上来,根据车队的工作情况制定了《车场值班制度》、《日常工作检查制度》等相应的管理制度。为保证制度的有效执行,不走过场,每月对每辆车都要集中进行一次定期检查和不定时的抽查。发现问题、故障立即处理和排除,把事故苗头处理在萌芽状态。
除了干好本职工作以外,杜武还多次接受组织安排,代表单位执行公益性任务。2008年汶川地震,他被分配到绵阳市支援抗震救灾工作,不分昼夜专门为在地震中心北川县救灾的参战部队和医护人员送饮用水。
2009年8月,杜武按照上级安排,下派到安岳县南熏乡太益村开展“三村行动”,任村党支部书记一职。在扶贫工作中,他带领群众解决了太益村村路不通问题;改善村“两委”的办公条件,修建了新的村公所;帮助困难户对危房进行改建,并带动农户多项目经营。
●高玉洁(女)(中央纪委)
中央纪委案件审理室调研处处长
高玉洁,1981年9月出生,中共党员,现任中央纪委案件审理室调研处处长。她连续14年奋战在纪检监察案件查办和案件审理一线,先后参加了16起中央专案和中央纪委重要案件的调查工作以及200余件各类案件的审理工作。她始终坚持对党忠诚、业务精良、严守秘密。高玉洁多次被评为优秀公务员,2004年被评为中央纪委监察部青年岗位能手;2007年荣立集体一等功;2011年,经中组部和人社部批准,被中央纪委等八部委授予个人二等功。
面对重大责任,高玉洁坚持以追求极致的精神开展工作,尝试运用“大数据”的理念分析比对证据,发掘线索,经过努力,她带领的案件综合团队,对一个案件的数百本案卷,确保2分钟内找到需要的内容。她还利用自己熟悉法律、党纪和案件定性处理工作的业务特长,将案件综合协调业务逐项精细化、专业化、标准化,并创新形成了多项工作规程和“模板”,被多个专案组推广运用。
高玉洁经常连续数月工作到凌晨两三点,生病时也坚持轻伤不下火线。对待家庭,虽然内心无比愧疚,但她深知,纪检监察队伍是纪律部队,忠于职守、服从命令永远是第一位的。高玉洁举办婚礼前夕,紧急被通知参加某重要专案,由于工作紧张及保密需要,她没有参加婚礼,将爱人一人留在了婚礼上。爱人援藏前几天,又一个重大专案开始了,面对家中孩子幼小、老人身体不好等困难,她仍旧选择了服从指挥。由于与孩子聚少离多,她总是随身带着一套孩子的学习教材,能抽出点时间就抓紧做些辅导,弥补些做母亲的职责。
高玉洁是纪检监察战线上的一名普通干部,她奋勇拼搏,无私奉献,用忠诚干净担当,践行着一名纪检监察干部的光荣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