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学生报社实习总结
日照日报社实习总结报告
为了能走出象牙塔全面了解社会生活,我于暑假期间在山东省日照市日照日报社开始自己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次实习。大学即将进入尾声,实习是学生从学校步入社会的一个必经之路,也是更好地了解社会的一次机会,同时为日后的工作打下一个基础。
实习的一个月期间我跟随人事教育部的老师学习,不仅了解了人事教育部的大体工作,也学会了很多做人的道理。回忆在报社实习的日子里,经历了陌生的环境、人际的复杂性以及各种突发性事件,都要求自己进一步提高认识问题、分析问题、随机应变处理问题的能力,不断在思想上提高工作的自觉性、责任感,从而使自己在工作中游刃有余,沉着应对。
一个月里我明白了人力资源是做什么的,也看来一些有关人力资源的著作,比如《绩效导向的领导力》、《人力资源教程》等。在一个月中,我参与了员工的培训组织工作,老师在很多细节上的考虑周到,让我对工作更加的认真负责,这中间也有突发的事情发生,我都在老师的带领下及时处理好了,保证了培训的顺利进行。人事教育部的主要工作职能总述:
1、负责组织建设公司运营管理的各项机制;
2、负责组织召开公司人力资源会议;
3、负责组织召开公司各级人员的述职会议;
4、负责组织制定职能管理财务指标的预算并分析;
5、负责公司员工招聘、培训、薪酬、绩效、管理工作。
在一个月里我收获的更多的是做人以及处事的道理,体验了社会实际工作中的现实问题,总结如下:
1、实习是一份工作,不能老是想着自己是大学生,没有什么工作经验,可以犯错,可以迟到,可以散漫,可以偷懒等!工作了就不是在学校,公司有自己的规则,不遵守公司规则的人,必将遭到公司的处罚。
2、领导布置的工作最好一次性做好,做对,不然自己可能就不会有第二次机会去做事了,在领导的眼里,你就失去了信任。有突发事件,一定要及时上报给领导,不要认为自己可以处理,就不如实及时上报领导,这时自己就大错特错。
3、在公司上班,不要认为自己年轻,比公司同事有想法、有活力。要学会低调做人,学会和同事相处,不然自己就会被同事冷落了。
4、在公司上班,一定要学会给领导提供有建设性合理的建议,这样对自己未来的发展才有利,领导会认为你很有潜力。
5、在公司上班,一定要从苦事、脏事做起,比如扫地、拖地板等工作,你一定要主动做事。
6、所做的事情虽小,但真正把每一件事情做好也不是想象中的那样容易。
7、一定要学会不断总结自己所做的每一件事情,从方法、工作流程、效果等总结经验,不断听取别人的意见,这样自己才能不断改善自己,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不管别人说的对,还是错误,都是代表别人从另一个角度看待事情的方式。
8、走过的每一步,都要求自己力争踏实、稳重、应变、执着、追求、辉煌!这是每一个成功人事必备的素质和特征。
在这里,我非常感谢领导对我这次暑期实习的大力支持,感谢报社给我这次实习机会,感谢人力资源部各位同事在这段时间里给我的帮助和指导。这段时间的磨练,使我懂得了单位人力资源管理运作的基本流程,对招聘工作也有了一定的了解,锻炼了实际操作能力,对以后的学习和工作都有很大的帮助,再次感谢报社给予的这次宝贵的实习
机会。虽然这次短暂的暑期实习结束了,但对我来说这只是迈向社会的一个开始。
我会记住一句话:“书本学来的东西,终究是要经过实践的,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第二篇:大学生报社编辑实习总结
大学生报社编辑实习总结
文笔好的好处就是可以将来做一个作家或是记者,报社编辑也是不错的。我的专业就是中文,虽说不是很热门的专业,但是我还是会做到最好的。
光有好文笔是不行的,我还要有写文章的素材,出去实习时一种很不错的选择。在实习中既可以接触到新鲜的事物,也可以锻炼我的实践操作能力。
转眼一个星期就过去了,我的实习生活已经过了有半个月时间了。
我的记者线上还是没有多少新闻,我只能自己想办法。在经济部不像在热线部,新闻不多,而且关键的是我没有新闻线索。正在寻找、整理自己要做的题目,确定题目以后可以自己有针对性地去外面跑,自己写了,算是自己策划、实施了。
星期四时我听到朱总和省会新闻部的王海科记者说去采访,要带一个实习生,我马上就给王记者说那带我过去吧。后来我就和他去黄河饭店在郑州市咪表听证会场了。当天去会场的中央和地方的媒体有好多家,央视、中青报、河南电视台、大河报、河南商报等都去了,因为咪表听证案在全国来说应该是第一次,所以受到了比较大的关注。由于装备比较简陋,还好王记者拿了一个mp3可以录音,我就带了一个笔记本。回来后就以自己做的记录写了段稿子,给王记者通过qq传过去了。感觉自己写的稿子还是很差劲,因为自己对这个案子本身不是很了解,关注的也不够,所以有些基本的内容都会出现差错。写的稿子基本的事实是比较清楚,但是不像新闻,那种导语与串词不熟悉,不是那种流畅的新闻报导。
星期五带我的记者说有一个会议要去,是“创新河南 产业河南”高峰论坛,主要是围绕《河南mba经典案例集》的编撰出版的,由大河报高级编辑王熙珩女士任总策划人的,由河南日报报业集团主办,河南各行业企业老总参加的会议。我和施彩英记者、经济编辑部主任陈素红、摄影记者阎义文去的。我的工作主要是负责记录,施记者他们出去采访在会议上发言的比较著名的人物。中午在楼下茶座还对河南塞思口腔医院的何宝洁先生(塞思入编案例集)。回来后就以自己的记录写稿子,因为这次我吸取上次的教训,记录的比较详细,自己又拿了录音笔,加上有一些相关的资料,稿子写的还算比较顺利。不过还是存在导语、新闻事件串词的问题。
我认为在实习时还是多比较自己写稿和老师的差距、注意看一些新闻观念比较新颖的报道(新京报、楚天都市报、中青报冰点周刊等)、见识记者真正的生活状态等是很重要的。我现在离毕业还有2年时间,在这两年里我认为只要找到自己和一个合格的记者的差距而努力,等我以后走上记者这个岗位会能更快的进入状态。
刚来,报社企划部的夏老师接待了我们,后来经过较慢长的等待(部门之间协调加上记者也比较忙)我们几个人被分到了新闻采访部。我是跟着经济新闻部的施彩英老师跑新闻,施老师因为培训加上也没有她那条线上的新闻,所以我就在报社看看报纸、打扫卫生、上网看看新闻和评论等。我现在为止发的唯一一篇稿子是马纪朝老师让我写的关于用手机给小灵通发短信有望不加106的新闻,我写好后马老师加了一些内容也修改了一些说法,到发表时弄得像一篇可以的新闻了。
没有来实习之前就听说实习的时候可以学到好多东西,现在实习的时间虽然不长,但是自己还是感觉自己学到了一些东西或者说注意到了一些平时自己没有注意的细节。自己以前在学校的《学生工作》编辑部做过学生记者,平时对新闻还算比较关注,但都是一般性的关注新闻事件。现在自己也算一个将要入行的准记者了,只关注关注新闻事件是不够的。我注意到马老师每天来了之后就是在网上找新闻线索,我写的那篇就是他发现的觉得有价值的新闻线索之后让我写的。
来报社后自己看新闻也比以前有心了,会想一些和新闻背后记者的工作情况,从发现新闻线索到采访、新闻见报之间的一些细节问题。
我觉得现在作为都市类报纸就是给市民的生活提供方便,服务读者。像商报这样只在省会郑州发行的报纸就应该抓住服务读者的功能。就像我写得那篇稿子,那是国家信息产业部7月10日发的一个公告,一般的市民可能不会看到,而且公告写得比较专业,不容易理解。经过我们记者对河南本地的情况(这是市民最关心的)核实与了解,把具体的情况告知给读者,就是为读者服务。热线部记者的工作就不用说了,报纸为读者着想了,才会让读者感到温暖,这样报纸读者的忠实度才会提高,报社有发展。
做新闻要真实
做新闻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要真实,这一周我遇到了好几件新闻不真实的事件。
周三马纪朝记者让我去听一个因为大河报女记者写的一篇买钢琴的黑幕引起商家不满、对内容真实性怀疑举行的一个媒体与商家的座谈会。记者可能是因为对钢琴行业没有深入了解弄出一些错误,给商家带来了一些麻烦。有些记者会为了写稿制造一些虚无的新闻要素,我认为不管什么样的新闻要素自己没有采写到就不能想当然的。
采访要抓足新闻要素
去现场采访时记者应该有足够的新闻敏感性,要是记者本身没有足够的经验,在现场就要尽力采访相关人员,记录现场的新闻事件、人物等,以备后期新闻写作时查用。而且有详细的现场记录还可以防止出现新闻细节的虚假。
现场采访结束之后,针对不清楚的问题还可以打电话咨询专业人士、新闻事件的负责人,把自己不清楚的地方告诉他们,从他们那里获得一些在新闻现场找不到的东西,如领导讲话、背景资料、相关部门反映等。记者应该为自己写的新闻负责,因为失实新闻对当事人的影响是不能预见的。
记者的生活是很累的,可是新闻媒体发出的声音必须保证采写是真实的,万一失实要保证问题不是出在自己这一个环节上。
这次实习结束了,不过我对这次实习的思考还没有结束,我感觉实习真的是需要很多的素材的,写文章也不是那样的简单的,光有好文笔是不行的,还要学会怎么去写才能让大家接受,这是最重要的,我相信只要通过不断地锻炼,我的写作能力还是会得到巨大的进步的,这就是时间的问题了。
阅读相关文章:编辑工作实习心得、报纸编辑实习鉴定、网络编辑实习报告、报社编辑实习报告范文、大学生报社编辑实习总结
第三篇:大学生报社编辑实习总结
大学生报社编辑实习总结
文笔好的好处就是可以将来做一个作家或是记者,报社编辑也是不错的。我的专业就是中文,虽说不是很热门的专业,但是我还是会做到最好的。
光有好文笔是不行的,我还要有写文章的素材,出去实习时一种很不错的选择。在实习中既可以接触到新鲜的事物,也可以锻炼我的实践操作能力。
转眼一个星期就过去了,我的实习生活已经过了有半个月时间了。我的记者线上还是没有多少新闻,我只能自己想办法。在经济部不像在热线部,新闻不多,而且关键的是我没有新闻线索。正在寻找、整理自己要做的题目,确定题目以后可以自己有针对性地去外面跑,自己写了,算是自己策划、实施了。星期四时我听到朱总和省会新闻部的王海科记者说去采访,要带一个实习生,我马上就给王记者说那带我过去吧。后来我就和他去黄河饭店在郑州市咪表听证会场了。当天去会场的中央和地方的媒体有好多家,央视、中青报、河南电视台、大河报、河南商报等都去了,因为咪表听证案在全国来说应该是第一次,所以受到了比较大的关注。由于装备比较简陋,还好王记者拿了一个mp3可以录音,我就带了一个笔记本。回来后就以自己做的记录写了段稿子,给王记者通过qq传过去了。感觉自己写的稿子还是很差劲,因为自己对这个案子本身不是很了解,关注的也不够,所以有些基本的内容都会出现差错。写的稿子基本的事实是比较清楚,但是不像新闻,那种导语与串词不熟悉,不是那种流畅的新闻报导。
星期五带我的记者说有一个会议要去,是“创新河南 产业河南”高峰论坛,主要是围绕《河南mba经典案例集》的编撰出版的,由大河报高级编辑王熙珩女士任总策划人的,由河南日报报业集团主办,河南各行业企业老总参加的会议。我和施彩英记者、经济编辑部主任陈素红、摄影记者阎义文去的。我的工作主要是负责记录,施记者他们出去采访在会议上发言的比较著名的人物。中午在楼下茶座还对河南塞思口腔医院的何宝洁先生(塞思入编案例集)。回来后就以自己的记录写稿子,因为这次我吸取上次的教训,记录的比较详细,自己又拿了录音笔,加上有一些相关的资料,稿子写的还算比较顺利。不过还是存在导语、新闻事件串词的问题。我认为在实习时还是多比较自己写稿和老师的差距、注意看一些新闻观念比较新颖的报道(新京报、楚天都市报、中青报冰点周刊等)、见识记者真正的生活状态等是很重要的。我现在离毕业还有2年时间,在这两年里我认为只要找到自己和一个合格的记者的差距而努力,等我以后走上记者这个岗位会能更快的进入状态。
xiexiebang.com范文网[CHAZIDIAN.COM]
刚来,报社企划部的夏老师接待了我们,后来经过较慢长的等待(部门之间协调加上记者也比较忙)我们几个人被分到了新闻采访部。我是跟着经济新闻部的施彩英老师跑新闻,施老师因为培训加上也没有她那条线上的新闻,所以我就在报社看看报纸、打扫卫生、上网看看新闻和评论等。我现在为止发的唯一一篇稿子是马纪朝老师让我写的关于用手机给小灵通发短信有望不加106的新闻,我写好后马老师加了一些内容也修改了一些说法,到发表时弄得像一篇可以的新闻了。没有来实习之前就听说实习的时候可以学到好多东西,现在实习的时间虽然不长,但是自己还是感觉自己学到了一些东西或者说注意到了一些平时自己没有注意的细节。自己以前在学校的《学生工作》编辑部做过学生记者,平时对新闻还算比较关注,但都是一般性的关注新闻事件。现在自己也算一个将要入行的准记者了,只关注关注新闻事件是不够的。我注意到马老师每天来了之后就是在网上找新闻线索,我写的那篇就是他发现的觉得有价值的新闻线索之后让我写的。来报社后自己看新闻也比以前有心了,会想一些和新闻背后记者的工作情况,从发现新闻线索到采访、新闻见报之间的一些细节问题。我觉得现在作为都市类报纸就是给市民的生活提供方便,服务读者。像商报这样只在省会郑州发行的报纸就应该抓住服务读者的功能。就像我写得那篇稿子,那是国家信息产业部7月10日发的一个公告,一般的市民可能不会看到,而且公告写得比较专业,不容易理解。经过我们记者对河南本地的情况(这是市民最关心的)核实与了解,把具体的情况告知给读者,就是为读者服务。热线部记者的工作就不用说了,报纸为读者着想了,才会让读者感到温暖,这样报纸读者的忠实度才会提高,报社有发展。做新闻要真实做新闻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要真实,这一周我遇到了好几件新闻不真实的事件。周三马纪朝记者让我去听一个因为大河报女记者写的一篇买钢琴的黑幕引起商家不满、对内容真实性怀疑举行的一个媒体与商家的座谈会。记者可能是因为对钢琴行业没有深入了解弄出一些错误,给商家带来了一些麻烦。有些记者会为了写稿制造一些虚无的新闻要素,我认为不管什么样的新闻要素自己没有采写到就不能想当然的。
采访要抓足新闻要素去现场采访时记者应该有足够的新闻敏感性,要是记者本身没有足够的经验,在现场就要尽力采访相关人员,记录现场的新闻事件、人物等,以备后期新闻写作时查用。而且有详细的现场记录还可以防止出现新闻细节的虚假。现场采访结束之后,针对不清楚的问题还可以打电话咨询专业人士、新闻事件的负责人,把自己不清楚的地方告诉他们,从他们那里获得一些在新闻现场找不到的东西,如领导讲话、背景资料、相关部门反映等。记者应该为自己写的新闻负责,因为失实新闻对当事人的影响是不能预见的。记者的生活是很累的,可是新闻媒体发出的声音必须保证采写是真实的,万一失实要保证问题不是出在自己这一个环节上。这次实习结束了,不过我对这次实习的思考还没有结束,我感觉实习真的是需要很多的素材的,写文章也不是那样的简单的,光有好文笔是不行的,还要学会怎么去写才能让大家接受,这是最重要的,我相信只要通过不断地锻炼,我的写作能力还是会得到巨大的进步的,这就是时间的问题了。
阅读
第四篇:大学生报社编辑实习总结
文笔好的好处就是可以将来做一个作家或是记者,报社编辑也是不错的。我的专业就是中文,虽说不是很热门的专业,但是我还是会做到最好的。
光有好文笔是不行的,我还要有写文章的素材,出去实习时一种很不错的选择。在实习中既可以接触到新鲜的事物,也可以锻炼我的实践操作能力。
转眼一个星期就过去了,我的实习生活已经过了有半个月时间了。
我的记者线上还是没有多少新闻,我只能自己想办法。在经济部不像在热线部,新闻不多,而且关键的是我没有新闻线索。正在寻找、整理自己要做的题目,确定题目以后可以自己有针对性地去外面跑,自己写了,算是自己策划、实施了。
星期四时我听到朱总和省会新闻部的王海科记者说去采访,要带一个实习生,我马上就给王记者说那带我过去吧。后来我就和他去黄河饭店在郑州市咪表听证会场了。当天去会场的中央和地方的媒体有好多家,央视、中青报、河南电视台、大河报、河南商报等都去了,因为咪表听证案在全国来说应该是第一次,所以受到了比较大的关注。由于装备比较简陋,还好王记者拿了一个mp3可以录音,我就带了一个笔记本。回来后就以自己做的记录写了段稿子,给王记者通过qq传过去了。感觉自己写的稿子还是很差劲,因为自己对这个案子本身不是很了解,关注的也不够,所以有些基本的内容都会出现差错。写的稿子基本的事实是比较清楚,但是不像新闻,那种导语与串词不熟悉,不是那种流畅的新闻报导。
星期五带我的记者说有一个会议要去,是“创新河南 产业河南”高峰论坛,主要是围绕《河南mba经典案例集》的编撰出版的,由大河报高级编辑王熙珩女士任总策划人的,由河南日报报业集团主办,河南各行业企业老总参加的会议。我和施彩英记者、经济编辑部主任陈素红、摄影记者阎义文去的。我的工作主要是负责记录,施记者他们出去采访在会议上发言的比较著名的人物。中午在楼下茶座还对河南塞思口腔医院的何宝洁先生(塞思入编案例集)。回来后就以自己的记录写稿子,因为这次我吸取上次的教训,记录的比较详细,自己又拿了录音笔,加上有一些相关的资料,稿子写的还算比较顺利。不过还是存在导语、新闻事件串词的问题。
我认为在实习时还是多比较自己写稿和老师的差距、注意看一些新闻观念比较新颖的报道(新京报、楚天都市报、中青报冰点周刊等)、见识记者真正的生活状态等是很重要的。我现在离毕业还有2年时间,在这两年里我认为只要找到自己和一个合格的记者的差距而努力,等我以后走上记者这个岗位会能更快的进入状态。
刚来,报社企划部的夏老师接待了我们,后来经过较慢长的等待(部门之间协调加上记者也比较忙)我们几个人被分到了新闻采访部。我是跟着经济新闻部的施彩英老师跑新闻,施老师因为培训加上也没有她那条线上的新闻,所以我就在报社看看报纸、打扫卫生、上网看看新闻和评论等。我现在为止发的唯一一篇稿子是马纪朝老师让我写的关于用手机给小灵通发短信有望不加106的新闻,我写好后马老师加了一些内容也修改了一些说法,到发表时弄得像一篇可以的新闻了。
没有来实习之前就听说实习的时候可以学到好多东西,现在实习的时间虽然不长,但是自己还是感觉自己学到了一些东西或者说注意到了一些平时自己没有注意的细节。自己以前在学校的《学生工作》编辑部做过学生记者,平时对新闻还算比较关注,但都是一般性的关注新闻事件。现在自己也算一个将要入行的准记者了,只关注关注新闻事件是不够的。我注意到马老师每天来了之后就是在网上找新闻线索,我写的那篇就是他发现的觉得有价值的新闻线索之后让我写的。
来报社后自己看新闻也比以前有心了,会想一些和新闻背后记者的工作情况,从发现新闻线索到采访、新闻见报之间的一些细节问题。
我觉得现在作为都市类报纸就是给市民的生活提供方便,服务读者。像商报这样只在省会郑州发行的报纸就应该抓住服务读者的功能。就像我写得那篇稿子,那是国家信息产业部7月10日发的一个公告,一般的市民可能不会看到,而且公告写得比较专业,不容易理解。经过我们记者对河南本地的情况(这是市民最关心的)核实与了解,把具体的情况告知给读者,就是为读者服务。热线部记者的工作就不用说了,报纸为读者着想了,才会让读者感到温暖,这样报纸读者的忠实度才会提高,报社有发展。
做新闻要真实
做新闻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要真实,这一周我遇到了好几件新闻不真实的事件。
周三马纪朝记者让我去听一个因为大河报女记者写的一篇买钢琴的黑幕引起商家不满、对内容真实性怀疑举行的一个媒体与商家的座谈会。记者可能是因为对钢琴行业没有深入了解弄出一些错误,给商家带来了一些麻烦。有些记者会为了写稿制造一些虚无的新闻要素,我认为不管什么样的新闻要素自己没有采写到就不能想当然的。
第五篇:2011大学生报社实习总结
2011大学生报社实习总结
作者:江西招聘网 时间:2011-7-7 阅读:17 次
2011大学生报社实习总结
今年暑假,我有幸来到《南昌晚报》热线部,进行为期三周的专业实习。在这宝贵的三周时间里,我不仅对专业知识有了更为深刻地了解,同时也学到课本外的实践经验。这些收获对我今后的学习和工作都起到了很大的指导作用,使我受益匪浅。
第一天到报社时,我心里七上八下的,看着大家忙碌的身影,完全不知该从哪里下手。负责带我的小彦老师给我介绍了部门的大体情况,采访的具体流程以及新闻记者需要注意的基本事项。第一天,老师没有带我采访,而是让我在阅览室阅读报纸。说实话,以前看报纸往往只是看个热闹,根本没有意识去观察新闻的思路和写法。
从第二天起,我就跟着小彦老师开始了紧张而忙碌的采访。一旦接到新闻线索,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要立刻奔赴现场。用老师的话讲,记者就是一台不分昼夜时刻待命的机器。我所在热线部的主要采访任务是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社会新闻。在这20多天里,我随老师深入北京大街小巷,跑遍了大半个北京城。无论风吹日晒,哪里有新闻,哪里就有我们的脚印。我是一个比较娇气的女孩,平时出门打伞,下雨打车。但是在采访期间,我明白记者是来不及顾及这些的。随着我渐渐融入工作,这些也在不知不觉中被忽略了。我们一般的工作流程是上午在报社接热线电话,下午出去采访,晚上回家写稿。任务多时,稿子往往不止一个,回家后常常要写到深夜。这也让我深深体会到记者的生活并非像想象中那么浪漫,记者不仅是无冕之王,更是一个肩负重大使命的职业群体。
新闻容易忽略一些事实细节,而恰恰是这些细节比如人物,时间,地点等必须要精确。刚开始采访时,自己总不注意,人名地名没有留心去反复核实。在老师的嘱咐下,我知道了这些看似细枝末节的小事其实是新闻中最重要的。一个错误的人名甚至会影响整个新闻的真实性。另外,新闻中每一个字,每一个称谓都要准确具体。比如,在一次城市雕塑的采访稿中,负责管理城市雕塑的部门我用了城管部门这个称谓。主任在审稿时指出这个称谓过于笼统,让我打电话再次确认。确认之后城管部门变成了**街道办事处城管指挥中心。主任告诉我,越是这种责任单位,名称越要具体,绝不能出丝毫的差错。
在和老师采访的过程中,我印象最深的是无论走到哪里,老师总能细心留意身边的细节。记得在采访盲人老人为簋街制作忙问地图时,我观察到的是两位老人半小时完成一份、因此,我从老人效率高的角度采写。然而,老师告诉我,她粗略掐表算了一下,一份盲文地图上的地名只有40来字,半个小时意味着老人平均扎一个盲文需要将近一分钟的时间,这是非常不容易的。这让我明白采访时不仅要观察,还要细心。
真实性是新闻的基本原则之一。前不久的纸陷包子和华南虎事件使大众对新闻真实性产生了严重的信任危机,也给新闻工作者敲响了警钟。为了保证新闻的真实性,无论新闻线索来自何方,无论新闻事件大小,我们都必须深入现场采访。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做真实的新闻,为社会负责也为自己负责。记得有一次,市民张先生打来热线,称他家附近的小学不到8就播放广播操音乐,影响居民正常休息。第二天清早,我们来到**小学门口。直到8点后也没有任何动静。在询问学校保安和小区居民后得知,开学第一天学校为调试喇叭才一早播放音乐,正常的广播操是在10点之后。听了这话,我不禁嘀咕,就因为一句话,我们就得起个大早赶到这里,浪费时间和精力。但是老师告诉我,这种情况对于记者再普遍不过,虽然很多时候
在做无谓的劳动,但为了保证新闻的真实性,必须亲历而为。
在报社,我发现很多记者并非新闻专业出身,理工科的记者作新闻也非常优秀。的确,记者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但是相比之下社会知识和经验也同样很重要。要想成为一名出色的记者就必须有全面的知识结构。记者是综合性人才,对每一领域虽然不能都像本专业那样投入,但至少都应有一定的涉猎。在我的采访中,有一次是关于网上银行密码被盗的经济犯罪新闻。当当事人拿着2米多长的银行对账单给我们看时,我发现由于相关知识的缺乏,我很难理解。于是,我立刻上网搜集相关资料,弥补这方面的知识,在最短的时间内弄清了网上银行的具体流程和网络黑客的基本情况。这件事也提醒我对不同的领域,如果一点儿不了解的话,在采访中就可能受阻。为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采访前的准备工作应深入,提前了解所采访的领域。另外在日常生活中也要勤看书,多学习,扩充自己的知识面。
在报社,很多稿件可能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被“冷藏”。我们采访的一篇关于社区轮椅篮球队就曾遭遇这种情况。因为是北京唯一一家社区轮椅篮球队,我对这条新闻抱有很大希望。但是不知什么原因,一直没有见报。我一度灰心地认为这篇稿子被判了“死刑”。但是,在9月16日残奥会轮椅篮球决赛当天,这篇稿子作为热线版头条刊登出来。我终于体会到上课时,老师所谓好新闻是靠“养”出来是怎么回事了。这篇关于普通残疾朋友积极参与轮椅篮球的新闻在残奥会这个大背景下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选在轮椅篮球决赛这天登,其新闻价值和社会价值都大大提高。因此,被“冷藏”的稿件不一定是没有价值,当新闻结合“时
效”“事宜”“时机”时,新闻刊登的时间就要由传播主体追求的传播“效果目标”而确定。灵活变通是记者需要掌握的一个技巧。有些时候做新闻不能在一棵树上吊死,很多新闻是在换了一种思路后得到的。比如,在跟老师采访某盲人学校时,我们原定思路是采写一篇类似会议新闻。由于活动本身的形式化,因此很难挖掘出亮点。但通过观察我们发现,坐在前排有一位拄着盲杖,手持录音器的盲人记者。这似乎有点不同寻常。于是我们在活动结束后对这位盲人记者进行了采访。没想到,她身上有一段坎坷的经历。和老师一合计,我们决定改变之前的选题。随后,一篇感人的《盲人记者李璐瑶,连滚带爬播残奥》出炉了。
实习期间,我翻阅了大量的报纸杂志,了解了很多报业知识。在采访过程中,接触到了各个阶层的人群,在与他们打交道的同时,也提高了自己欠缺的东西——人际交流。作为新闻记者,这个能力意味着你能否是采访对象信任你,把积压在心底的话向你透露,把新闻事件背后的故事挖掘出来。特别是在人物专访时,这往往也是一条新闻取胜的关键。除了不断练习与人交往的能力,我的体会还有采访前务必对你的采访对象做一个全方位的背景了解。这样做可以是使你的采访对象感到自己不适合一个陌生人交谈,不仅会很快拉近你们之间的距离,像老朋友一样聊天,也会获得对方的尊重。
在这将近一个月的时间里,我感到最辛苦还是赶稿子,但辛苦归辛苦,我的写作水平却大大提高。最初写稿,我总是抓不住新闻点,偏离采访主题,写的稿子常常被改的面目全非。在老师的耐心指导下,我渐渐找到那么点儿感觉。休息时,我会仔细对比我和老师的稿子,揣摩老师的思路,分析自己的不足。另外,我常留心报社内部的评报栏,看编辑们的精彩点评让我学到了不少东西。虽然还不能像老师一样,将一些生硬的数据转手变为一篇顺畅生动的文章,但是经过努力,我的稿子被老师改正的地方越来越少,得到的肯定越来越多。在实习期间,我与老师合作一共发表了八篇文章,这对我来说既是鼓励也是鞭策。这次实习让我增长了业务知识,体会到了新闻采写的艰辛,提升了自己的新闻素养,而且增长了见闻,锻炼了自我,为我接触社会搭建了平台。在新闻采写方面,我获得了长足的进步,自
己的新闻敏感性和社会责任感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实习不过短短几周,回头看看,它几乎等同于我大学两年的宽度。我真心的感谢报社的每一位前辈,特别是手把手带着我的小彦老师。这段难得的经历,让我看到了今后的奋斗目标,必将充实我今后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