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自我批评(王东)
批评与自我批评发言材料
镇江市京口中学王东
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我在“群众路线”实践活动“批评与自我批评”过程中,认真反省自己,努力提高自己。
一、自我批评:
1.理论水平有待提高。在理论学习与实践工作关系的处理上不太恰当,总是想着埋头做事,常常忘记抬头看天。以致自己对理论学习兴趣不高,学习理论停留在一知半解上,深入钻研不够,理论水平不高。
2.德育工作有待创新。从事德育工作时间较长,也许是职业的倦怠,也许是面临工作的瓶颈,总有一种工作凭经验的思维,以致德育工作思路创新不够。
3.语文教学有待进一步提高。高中转岗到初中,虽然已经2年,但几十年的高中教学思维,转变起来确实不易,所以对初中教学还是没有完全适应,还有待继续转变、提高。
4.管理力度有待加强。管理工作中,常常瞻前顾后,考虑的太多,以致工作不能够当机立断、雷厉风行,甚至有时不能据理力争。
二、改进措施
针对以上认识,我讲在今后的工作中寻找办法,不断改进,以期讲工作做的更好。
1.认真学习。
结合工作实际,制定学习计划:在管理工作、语文教学工作、时事政治、文化休闲等方面,通过读书、看报,参加培训、参观等多种途径学习。尤其是结合课题研究,学习专业理论,不断提高自己,在教育教学研究中提高自己。
2.努力创新。
德育工作是一个与时俱进的工作,走老路做不好德育工作。今后工作中,我讲坚持向部门的年轻同志学习,学习他们的创新精神;将向媒体学习,通过各种先进的媒体,学习外界最新的德育管理理念、德育活动形势,以期不断提高我校德育水平。
3.不断适应。
通过熟悉教材、熟悉学生,学习教学方法,抓实教学环节,主动听课、参加教研等途径,不断适应初中教学,争取能够尽快循环一轮初中教学,并出成绩。
4.加大力度。
工作中尽量少考虑各种不相干的因素,正确的必须坚持,错误的坚决抵制。改变自己的工作风格,坚持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
以上是本人自己的反思和改进措施,恳请同志们多提宝贵意见,并督促本人改进。
第二篇:王东的个人简历
个人简历
姓 名 王东
性 别 男
民 族 汉 族
籍 贯 山东济南
出生日期 1989.5
婚姻状况 否
学 历 本科
身高 175CM
专 业 思想政治教育
健康情况 健康
求职意向 有关文职类的职业
毕业院校 山东省泰山学院
邮 编251605
联系电话 ***
邮箱wangdong.20082009@163.com
主修课程:
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基础、思想政治道德观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伦理学、教育学、管理学、心理学基础、思想政治教育史、思想政治教育案例分析等。
专业优势:
关注当今社会问题,有一定的思想深度理论深度,对当今社会热点问题有深入研究,专业知识过硬,新闻敏感度高等。
个人长处:喜欢网络科技,喜欢智能手机,已经使用智能机有一年了,使用了众多安卓软件,经常用手机看网易公开课,学到知识的同时,我也看到了国外的教师风采以及流利的地道英语,对我受益很大,我还会用手机下载好多杂志,诸如《微型计算机》《APP掌炫》《中国计算机报》《电脑爱好者》《数码宝贝》《瞭望》《财经》《东方人物周刊》《哈弗商业评论》《环球企业家》钱经》《创业邦》《播客天下》等等,各类知识丰富了我的头脑,虽然还是有些稚嫩,但我会加油的!
个人技能
1,熟练掌握office办公软件,ppt软件;
2,熟练掌握新闻采集、分类、主题标引、信息检索等业务技能;
3,能够熟练运用计算机基本知识。
4,熟练制作各类宣传海报,宣传橱窗,宣传栏等,擅长绘画、书法、艺术字以及一定的政治类管理类理论运用写作。
社会实践:
1.08年进入系学生会宣传部任职宣传干事,班内宣传委员,课余时间兼职参加社会实践。
2.09年选为宣传部部长,参加学校组织的暑假参加社会实践。
3.10年与同学一起创业试验,暑假在XX咖啡厅参加社会实践。
4.11年寒假在XX大型超市参加社会实践。
考取资格证书:
全国计算机一级、全国英语等级证六级、普通话二级甲等证书、教师资格证。
个人评价:
本人性格开朗、活泼、比较外向、容易与别人和睦相处、善于和别人交流与沟通,待人热情、真诚;坚强内敛、责任心强、能够正确对待生活及工作中遇到的困难,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组织纪律性强、团队精神强、善于工作和学习,认真负责、面对挑战、自信能很好的完成各项工作。
另外,我非常喜欢贵公司出品的“网易公开课”,邮箱也是网易的忠实用户,能够进入象征创新和活力的科技公司是我的梦想,希望贵公司能够考虑我,给我一个机会,我将让这个公司继续她的传奇。谢谢
第三篇:王东旭心得体会
观看《动物的食物》一课心得体会
兴隆镇学区南双洞小学
王东旭
观看了《动物的食物》一课,感触很多。首先谈谈对本课的体会。
本节课教师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的要求。在讲解第一个知识点:动物的食性的过程中,教师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观察说出有哪些动物,并说出它们吃什么,从而让学生在感性认识基础上接触本课内容。接着检查课前预习,以小组展示方式补充更多图片,然后让学生互相讨论,根据其食性进行分类,并把结果填写在书本的图表中。这样在学生的头脑中已经形成了“草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和“杂食性动物”的概念。经过这个观察——讨论——练习这个学习的过程,学生基本上学会了按动物食性对动物进行分类,达到了知识目标。在讲第二个知识点:捕食的帮手的过程中,教师主要引导学生去思考:动物的生存环境不同导致它们的食物不同,是什么原因使动物能适应不同的环境、捕食不同的食物呢?学生通过思考、讨论可以得出很多结论,例如:爪锋利、牙齿尖锐、眼睛敏锐、速度快、肌肉发达、嗅觉、听觉、视觉灵敏等因素。通过这个教学环节,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提高科学思考能力。然后重点分析爪和牙齿的特点,教师补充更多图片,让学生仔细观察、发现。然后填写在黑板的表格上。通过这个教学环节,学生基本了解了动物爪和牙齿的特点。基本达到教学要求。
从本课中我体会到以下几点:
一、合理驾驭课堂教学40分合理分配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在一堂课中的时间,坚持每堂课教师的引导、点拨不超过15分,大部分时间让学生练习和巩固。
二、准确把握课堂教学节奏突出精讲精练,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把握考点。
三、充分利用资源多利用现代教具。如多媒体课件、小黑板、挂图、投影仪等,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手段。
四、灵活运用课堂教学技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巧提问:
设计问题力求利用学生思维灵活,更富有创意,培养出时代的新人。
2、组织各种有益的课外活动小组,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
让师生、生生之间通过信息传递,思维得到激活,力求充分发展。学生的激情是无限的,只是隐藏在内心深处。只要我们用热情去激发,课堂上的孩子们总是热情奔放,活力四射的,学到的知识必然永记心中。这样的课堂一定是高效的。
第四篇:王树东工作总结
工作总结
本人自2009年8月份参加工作以来,共参与二个项目施工任务。2009年8月至2010年12月参与南同蒲铁路电气化扩能改造工程三电迁改施工; 2011年1月至今参与改建铁路太原南站及相关工程三电迁改施工。一样的工作内容确有着不一样的个工作体会。现对自己的工作情况如下:
一、工作情况:
2009年8月份来到天和公司南同蒲电力项目部开始见习工作,8月份至9月份由领工员和其他技术人员带领下我进行了工程数量的现场调查,共计4处110KV电力线路、18处35KV电力线路、157处10KV电力线路、22处220-380V电力线路,并对施工规范进行了初步的认识和熟悉。我认识到所在项目工程的工作性质和时间紧任务重的工作形式。
10月份至2010年3月份跟随学习了电力拆改过程的临时占地和永久占地的青赔协调工作、拉管施工、穿电缆施工、电缆头的制作安装、与铁路部门(电务、工务、供电、车站、铁派等)签订施工作业配合通知单等多方面的施工过程和具体内容。这段时间的学习对我专业知识和综合素质都有很大提高。4月份至7月份我进行了三项进度(公司、铁建、业主)的上报,工程日志的填写、公司的月底考核的准备工作、工程的合同、协议工程竣工资料的
整理、工程预算、验工计价等工作的方法和内容。
2011年2月,开始参与到新建太原南站及相关工程三电迁改项目部的调查工地的工作,并在新项目部中做了诸多主要的技术工作,平时的调查工地认真仔细,做到不留施工死角;平时的内业工作做到荆条有序,方便其他项目部员工随时查阅;每一处的施工做到技术交底明确施工过程安全监控,并及时书写施工日志。
项目施工过程中参与了项目部与地方供电局和铁路相关部门的协调工作,签订安全协议、施工配合通知单、与劳务队伍签订相关施工合同等,独立完成对外组织协调工作,对提高对外工作业务水平有了很大的帮助。
在本年技术负责岗位的工作期间,积极参与了工程数量的现场调查工作,通过在施工现场的学习,熟悉了施工的规范,掌握了拉管施工、穿电缆施工、电缆头的制作安装、与铁路部门(电务、工务、供电、车站、铁派等)签订施工作业配合通知单等多方面的施工过程和具体内容;参与了三项进度的上报、工程日志的填写、工程合同、施工协议的制定、工程竣工资料的整理、工程预算、验工计价等工作的方法和内容,业务知识和综合素质都有很大的提高,能够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学习不断提高自身技术水平,具备了独立工作的能力。在未来工作岗位中会继续努力,脚踏实地提高技术业务水平,积累施工现场经验,成为一名优秀的技术人才。光阴似冉,一年的工作生活接近
了尾声,公司的领导和同事给与我很大的帮助,我也认识到作为一名技术工作人员对待工作应该是严谨的,不能有丝毫的马虎,并且专业知识的学习也是长期的,需要很长的时间来对手里的工作才能做到熟能生巧,也希望公司领导和身边的同事对我进行监督,我会用全部热情来投身到工作中来,为公司做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二、总结
施工工作过程中,要坚持记录施工日志、心得,内容包括每道施工工序所用的人力、机械等情况,各种机械的工作效率、能耗等,施工过程中出现问题的解决措施等。为今后的工作积累施工经验,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一个全面型的技术人才。成绩和不足是同事存在的,经验和教训也是相伴而行的,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克服不足,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把自己的工作做的更好。同时,现代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知识更新十分迅速,我将及时补充新知识,经常进行学习和交流,适应企业技术管理工作的需要,做一名合格的技术管理人员。
新建太原南站三电迁改项目部
王树东
2011年12月27日
第五篇:优秀班组长推荐材料(王东)
优秀班组长推荐材料
王东同志1991年参加工作,现任采煤一工区维护班班长,主要负责高档普采工作面机电设备的维护和检修工作。多年来,凭借其高超的机电维护、维修技术和人性化的管理风格,得到了全区干部职工的一致好评和肯定,多次在矿“机电技术大比武”中获奖,获得了“先进个人”、“安全标兵”、“优秀员工”等荣誉称号。一直以来,王东同志勤于学习、孜孜不倦,一方面通过阅读煤矿开采、煤矿机械设备方面的书籍来开拓视野、提高自己的理论业务技能,另一方面虚心的向领导、同事学习配件加工、设备性能、设备维护保养等多方面的实践知识,解决现场实际问题,在设备管理、机电设备维护、维修和现场管理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在提高自身业务技能的同时,王东同志也时刻不忘提高班组的整体素质,今年以来,他发动职工制订了“学习计划”,牵头成立了学习小组,利用业余时间向他们讲授机电维护、井下安全方面的知识,还分批次组织技术骨干和职工进行“1-1”现场结对练兵,将所学到的知识及积累的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班组职工。近年来,在他的传、帮、带下,有12名班组职工成为区队的生产骨干和技术能手。
在设备管理方面,王东同志喜欢钻研且勇于创新。在21302工作面跳面期间,原定计划使用SGB-40E溜子跟窝掘进新切眼,透窝后将该溜子拆除,然后铺设SGB-630/150C型可弯曲刮板输送机用以工作面正常推进期间出煤,最后组装煤机。王东同志凭借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和对机械设备的详细了解,大胆提出掘进切眼时使用SGB-630/150C型刮板机跟窝,这样就
省掉了40E溜子的铺设和拆除工序,而且在切眼掘进过程中就可以开始组装煤机。但是150C型溜子的机尾较为笨重,在溜子延长过程中工人将付出大量的体力劳动。针对这种情况,他又大胆地提出在掘进过程中使用SGB-40T型刮板输送机的机尾和SGB-630/150C型输送机的机头及中部槽配套使用,巷道透窝后,只需要将机尾调换便可正常使用。工区采纳王东同志的建议后,较原定计划提前了18个小班完成任务,当月多生产原煤5000余吨,创造了明显的经济效益。
在现场工作中,王东同志时刻把职工的安全放在第一位,严把现场安全关。在多年来的工作中,他总是身先士卒,带头模范遵守矿及工区制定的各项管理制度和三大规程。该同志几乎每天提前约半小时到工区,了解上一班的安全生产情况,接受工区下达的新任务,把握安全生产注意事项。每班总是第一个到达井下现场,了解现场情况,进行隐患排查,对发现的安全隐患坚持在第一时间内处理整改。他还加大班中动态巡查力度,每班要在工作面及两道的工作现场往返奔波十余趟,坚决杜绝带着隐患生产。班后,他总是最后一个离开现场,坚持班后隐患复查,坚持做到了不带隐患交班。据了解,今年以来,王东同志现场制止“三违”20余起,向工区汇报不安全隐患32条,现场带头整改28项,在维护职工生命安全、有效防范事故、促进工区安全生产等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自2001年王东同志担任维护班班长以来,在他的带领下,维护班至今未发生过一起人身伤亡事故。
在班组管理上,王东同志十分注重加强团队建设。为保证职工队伍的稳定,他坚持与职工谈心交流,他要求自己每月至少和本班职工每个人谈
一次心。由于他经常对本班职工走访谈心,谁家有难事,哪个职工有情绪,他都了如指掌,并及时伸出援助之手,积极想办法帮助解决,及时消除了影响安全生产的心理因素,在很大程度了提高了班组凝聚力。处理班务工作时,王东同志是出名的“王铁面”,铁面无私,他劳动组织能力强、任务分工合理、明确,坚持实施班务公开、张贴上墙,公开、公平、公正,任职10年来,维护班没有出现过一起因工分或者劳动分工不合理引起的纠纷,在广大干部职工中享有较好的口碑和声誉。
在他的努力下,整个班组凝聚力越来越强、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安全效果良好,创造了10年来无人员跳槽、机电设备无计划外影响、无安全事故、工程质量优良品率100%的好成绩。
我们认为,王东同志安全技能素质过硬,政治坚定、作风务实,爱岗敬业,勇于创新,劳动组织能力强,任务分工和班务处理公平、公正,能自觉带头执行党和国家的安全生产方针、法律法规和矿及工区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在提高职工专业技能和安全素质、维护职工生命安全、加强班组建设和促进工区安全生产等方面有较大贡献,在本质岗位上取得了突出业绩,是一名优秀的班组长。
采煤一工区
2010年7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