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麦肯锡读后感
听说这本备受争议的书已经有一段日子了,麦肯锡读后感。全书共分5个章节,分别阐述了麦肯锡咨询公司80年来最重要的工作方法的总结,提出“没有什么比忙忙碌碌更容易,没有什么比事半功倍更难。麦肯锡的工作方法让工作更轻松,让生活更美好。感觉对自己目前的工作很有帮助。这本书讲了麦肯锡几条重要的理念:
第一,正确做事,更要做正确的事。
这个理念其实纠正了我们许多人的一个错误观念,那就是在更应该注重过程还是更应该注重结果的问题上选择了前者。麦肯锡通过研究和实践的事实根据告诉我们,其实我们在做一件事的时候即要两者兼顾,更应当将对结果,或者说对整个发展的一个大目标、大环境的考虑放到优先的位置上来。如果我们不先对目标有准确的定位,不先想清楚我们究竟为什么做这些事,没有计划的就仓促上阵,那么即便我们以非常高效的方法去工作,到头来可能方向完全偏离,最终仍然只是换来失败的结果。因此我们必须是“正确做事,更要做正确的事”。正确的做事与做正确的事有者本质的区别。
第二,搞清楚工作的目标与要求,可避免重复作业,减少错误的机会。
这一点恰恰让我联想到当前的工作中,我们经常是在忙忙碌碌的赶任务,许多基础工作却被忽视,结果是我们每一期工作告一段落时,总是发现忙的是一蹋糊涂,却很难对最终的质量有所保证。这让我对麦肯锡的这一理念感到十分亲切!我想,我还是应该坚持将基础工作、做为当前工作的重点,即便暂时可能会面对一些压力,但一旦基础工作做到位了,整个开发团队也就成熟起来,许多复杂头疼的事情有条例可寻,有相应机制可以处理和解决,那么工作也就会变的容易了,质量也自然能得到保证!
第三,关注大画面。
所谓关注大画面,就必须从一个宏观的角度考虑问题,考虑到哪些方面会制约和影响到我们的工作进程?我们该如何应对?我一直坚信,如果我们仅仅只把目标放在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上,只要完成了自己的任务,对其它一概不管不问,那我们就不可能真正把事情做好,在面对更大的问题时也会变的难于招架。所以我想我最近跟技术部门许多同事说:“必须有全局和长远的眼光,不能觉得只把自己的工作做好就行了”就该是对的,希望她们终究能明白这个道理。
第四,麦肯锡高效时间管理技巧。
计划与图表!这是我仍然欠缺的。可能和大多数人一样,由于过去许多变化和失败的影响,对于做计划变的不是那么相信其效果了,但是,正向这段时间读的其他一些书中也强调的——做计划还是很重要!计划和做工作图表可以让工作变的更有效率,更加富有成效。
第五,麦肯锡的建议:
1.请记住,你不可能将整个海洋煮沸!个人的知识和能力是有限的,依靠和利用团队成员的知识、经验和能力共同完成项目是明智的选择,不要担心功劳被别人抢走。
2.先摘好摘的果子。
3.重要的少数与琐碎的多数。
4.一次只能解决一件事。
5.工作秩序条理化
6.工作方法多样化
7.工作内容简明化
8.团队要善于挑毛病,这样的团队是健康的
9.好的导向,良好的思路过程
10.弄清楚你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避免在解决过程中,是不是已经偏离主题了?
11.不要想把整个海洋的水煮沸,事实够用即可,不要想全面掌握,足够时候就可停止,否则的结构是为了一把盐,而煮沸整个海洋
12.让他人需要帮忙时,首先想到你
13.你的目标是可以达到的,这样会给人以期待的满足感的,不要贪多嚼不烂
书,只有百读,才能体会出其中深蕴的道理,读后感《麦肯锡读后感》。《麦肯锡方法》我多次阅读,有了更深的体会。里面很多思想已经融入在我的生活中来,同时,也正是因为这些,也看到了自己有很多的不足。这篇文章也谈不上什么好的感想,只是看到一些自己认为比较好的内容,就随笔写下我认为对我做事影响比较大的地方
“你必须得用事实或者是证据来说话”。这个是我在《麦肯锡方法》中所学到一个至为重要的东西。同时,这本书教会了我很多有用的东西,作者能够把自己在麦肯锡的公司的工作实践中的所知以及自己的体会告诉我们,要求我们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不能单凭个人的感观认识,不能因为自己的喜好厌恶而做主观的判断。很多时候,我们在解决问题的时候过程,往往都会被一些表面的东西所迷惑,而此时,关键都是隐藏于其中的,在关键问题得不到很好解决的过程中,这个时候,人们就喜欢用一种叫做经验和直觉的东西来进行判断,最近发生那么多问题,我们是否认真的把事实做了搜集?是否有加入我们的主观认识?于此,我们得学会假设问题,关于假设,是有待证明或反驳的理论,不是答案,不是事实。通过假设问题,然后利用反驳,可以帮助我们找到正确的路线,从而使定义最初的假设、创造最初的假设、检验最初的假设得到证明或者放弃。对待问题不需要掌握全面的信息,对问题的大概优势劣势有个大概全面了解即可。当然不可能做得到面面俱全,面面都想得到。那些是可以证明的,那些是不可以证明的,明确问题的可知度,不要做无谓的证明,致使资源上的浪费,找出问题的关键所在,是我们工作的重点的所在。弄清楚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避免在解决过程中,已经偏离主题了。
医生不会相信病人的口述的,如果真有这样的医生,可以说他是一个不及格的医生,或者应该说不知道是怎么混进医院来的。正如我在上面说提到过,不要被任何表面的东西所迷惑,正如医生不会听信病人的所说一样,就笼统的给他开药,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这个病人已经是一个及格的医疗人士了,或者可以说,他除了没有接受正规的教育外,他已经是半个医生了,所以医生一般会先看病人的医疗记录从而在根据测试来做判断的。同样的道理,我们得先去确定问题是不是问题,不要去重新发明轮子,尽量利用已经知道的来为我们解决问题。
关于团队,这个可以结合我现实生活中所遇到的事情来说说,曾经我和几个朋友接了一个计划,为了这个计划,我和一个朋友组建了一个小的团队,选用的都是我主观上认为的精英,因为先前他们都有很出色的表现。当然,无可否认,他(她)们的能力都比我出色,但由于时间上比较急促,加之他们的工作比较忙,最后导致事情的恶化,虽然工作还是如期的交了上去,但是其中的过程使我认识到,要组建团队,我们必须要认认真真审度的几点要求,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一点体会,但这也是我的一些经验的总结,有发现有总结,才能避免我们重复发明轮子。
选择合适的人,不仅仅从表面,更重要深入了解:我们在选择成员的时候,他不需要是最聪明的,但是起码他是要肯干活的人,因为我觉得,肯干活肯动手的人能为我们在工作中提供更好的动力来源,而我们不能因为他在一两次的表现出色,就认为他是厉害的,要经过长时间的考察,深入了解他的品格为人才能更好的去用人。
把握团队温度以保持士气:我觉得,该工作的时候就应该工作,该放松的时候就去放松,不能在人家拼命工作的时候你放送,别人放松的时候你工作,这样就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团队的工作,当然,在工作过度紧张的状态下适当的小玩笑是可以缓解压力,增进动力的,但过火及无视别人感受就不可原谅。
重视和了解你的队友的情况:队友是团队的根本所在,我们要了解我们的队员的情况,了解他的需求。团队要善于挑毛病,这样的团队是健康的,因为这样,才能体现出我们团队的厉害之处,他能减少我们方案的错漏之处。而当你的队友漫不经心的工作的时候,肯定是发生了什么事情才会导致他现在的样子,我们也得去着手了解情况,团队,是要团结一致的。
整本书给了我很深的启迪,给了我另外一个或者说又一个侧面的观察世界、解决问题的思路和途径。我非常的感谢这本书
第二篇:麦肯锡读后感
麦肯锡“金字塔原理①”读后感
首先,非常感谢丁爷对我这个无名小卒的关心,读完这本书后,思想豁然明亮。过去很多云里雾里的情况,经过分析整合都能在脑中构思出类似“金字塔”的构架图。书中的原理所呈现的构架体系每一环都非常紧密相连,每一个单一思想能分成3段落,而这3个段落之间存在着逻辑关系,而这个单一思想又是这3个段落的总结,可谓环环相扣。那么下面我说下这本书对于我的启迪。
做任何事情之前,都必须先建立一个中心思想,结论先行,从上而下表达,然后在实践中进行分析概括,从下而上总结,通过不断的评估分析,微观调整工作的先后顺序。在这里有时间顺序,程度顺序,结构顺序,这3种顺序的逻辑顺序。通过不通的含义将其细分分组,逻辑层层递进。
中心思想永远是最上端,它代表了企业的未来目的以及理念,然后通过3个子思想来支撑这个中心思想,再用3个子思想上面每一个思想,一次类推,金字塔越详细具体,员工分工就越清楚明确。这边还要强调提一下,这3个子思想之间是有某种逻辑关系互相联系在一起(演绎/归纳 MECE原则),通常在构思时,我们会用演绎法或者归纳法来对发生的事件进行一个整体的分析、概括和解决方案。
用几个字来概括金字塔的基本原理就是:结论先行、以上统下、归类分组、逻辑递进。
以上是我印象最深的对于金字塔原理的理解。
那么比如说那目前公司的的情况,我想试试是不是能用金字塔原理解答 目前公司出现的问题: 1 中心思想不明确 2 内部结构混乱 3 企业资源缺损严重 4 产品不完善 5 思想老化
首先,将中心思想以及公司大的方针道路,经行梳理,以上而下的表达清楚,使每一位员工都能了解公司的状况,带来的好处是 1 公司特色明确 2 员工思想统一 客户对企业理念清晰
内部结构混乱,我们可以采用MECE原则,讲企业细分每一个小分队,这样对于企业管理有很大帮助 1 任务分配针对性强 2 管理方便 员工工作明确
企业资源缺损严重,这个对于我来说并没有办法将过去重新来过,但是既然进了公司,就要为公司做点什么,对于公司的资料,产品介绍书等都将带来非常大的帮助 资源统一化 2信息互通化 3 新进员工培训规范化 4 认识同步化
产品不完善,对于跑销售的我来说,忽悠客户是一回事,人脉是一回事,更重要的产品自身的不完善,容易在未来流失客户的几率增大,个人对于这点十分看重 品牌口碑增强 2 企业信誉度增强 3 客户满意度增强 4 客户流失率降低
思想老化,就代表着将会被时代的步伐所淘汰,不能很好的对未来的理解的话,目前的评判,将会对企业发展带来很多瓶颈。所以思想必须创新 1 企业应变性变强 保留原有思想优点,开拓思路 3 员工整体能力变强
第三篇:麦肯锡读后感
丁黎麦肯锡一、二部读后感
花了两天多的时间读完《麦肯锡方法》与《麦肯锡意识》,在读第一部的时候确实感觉很吃力,内容很丰富,正如麦肯锡公司一样,它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无数的实战经验、总结出千套可以借用参考的方法等!很难在短短几天时间、在仅仅几本书上去真正去了解去吸收完里面的知识!在读第一本书时候,总是停留在一个问题上思考很久,甚至是停留在一个案例上!这不仅仅使自己身心疲惫也着实花了很大一部分时间!在书中,告诉我们重视“学会学习”而不是“知识学习”!我们怎样才能在有限时间里吸收更多的对自己有用的“知识”!这便是我们在每次学习前(看书、听课等)所必须系统分析的,我看这本书的目的是什么:1.了解咨询行业及其模式;2.了解优秀的咨询公司;3.通过学习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而其中的关键驱动因素便是第三点,如果我最开始便知道我最想要的结果,或许便可以忽略很多其实可以不用深思甚至可以忽略的内容!在有限的时间收获更多且有实际意义的信息!在书中列举了很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技巧方法,但我感受最深的仍是麦肯锡意识(技巧方法中的分析方式)对我思维与态度的冲击与改变!思维上,麦肯锡强调以事实为基础,很多时候我们都是借用自己“经验”而做出决定,不管这“经验能不能完全支持,即使是知道自己已经走在了错误的路上,也不愿意自己在事实面前低头而一直错下去!如果我们在开始一件事情时,无论工作还是生
活,都可以借用自己或他人经验,但还必须有事实数据来支撑证实或证伪!如果发现路错,即使转向!所以在对待问题的态度上,要遵循对立统一规律,要正视问题的存在,并采用不同角度分析问题。培养自己在解决问题的最初阶段就能够将自己的思路最高的条理化和最大的完善度!也就是我们最常见的MECE分析法则!MECE分析法则贯穿在分析事实、创建假设、证明或证伪假设的每一步路上,不仅仅是在工作中,在生活上同样能给予我们你难以想象的帮助!商务谈判、客户访谈、日常交流中给你清晰的思路,具有说服力的言辞!态度上,之前遇到问题时或是凭经验,或凭一点点的信息支持匆匆下决定,有时甚至仅仅是凭自己的感觉,一时冲动去看待问题。少了麦肯锡那种对待项目认真、执着的态度,在有事实证明之前,怀疑一切的思想,即使证明自己错误也能欣然接受并马上专研进下一课题!其二,我们要聪明地工作,而不是更辛苦地工作。我们不可能把海水烧干,即使烧干了,得到了也仅仅是一点盐而已!在有限的时间里,我们不可能做到尽善尽美,即使做到了,有时也是得不偿失!所以何不把精力放在咱们最关注的问题上。两天时间的阅读还远远不能完全领会其中的精髓,只有在实战中才能更好的理解作者的思想,收藏书籍,在遇到问题时,相信麦肯锡的校友们也一定能给予新的帮助!
第四篇:《麦肯锡方法》读后感
《麦肯锡方法》读后感
“你必须得用事实或者是证据说话”这是《麦肯锡方法》这本书里比较出名的一句哲理。以下是专门为你收集整理的《麦肯锡方法》读后感,供参考阅读!
《麦肯锡方法》读后感【1】
对于管理界而言,麦肯锡就像珠宝中的名牌Cartier一样。没有哪一家咨询公司能像麦肯锡公司这样,既闻名遐迩、成就非凡、大受吹捧,又守口如瓶。这一具有传奇色彩的战略思想库培养了许多世界上最出色的管理思想家和商界领袖。
像汤姆·彼得斯、肯尼奇·奥玛、乔恩·凯任巴齐这样的商界巨子,正是在麦肯锡培养了自己像激光般犀利的逻辑和敏锐性。而IBM的卢·戈斯特纳、美国运通的哈韦·葛鲁伯这样的企业巨擘,则把他们在麦肯锡学到的战略思维用于经营这些世界级公司的实践。
《麦肯锡方法》披露了麦肯锡小心守护的一系列管理技巧——那些可以帮助任何水平的任何人像麦肯锡顾问一样思考的工具。在这本书中,原麦肯锡分析专家埃森·拉塞尔提供给大家一套强有力的方法,哪怕是最为复杂的商业问题,在这套方法面前也会迎刃而解。
《麦肯锡方法》读后感【2】
《麦肯锡方法》是一本好书,因为看了它给了我很多很多的启示,感觉读了它有很大的收获,所以我对它读了不止一遍,《麦肯锡方法》读后感之我的未来我要成功。一直以来,我感觉自己做什么事情都是做不好,读了这本书我也算明白了一些自己的过失和不足。其实,我们就是应该寻找自己的不足,然后弥补不足,才能有所提高!但是,我们也知道,别人的缺点我们能容易发现,自己的呢?难说。就算发现了,要改正。很难。这就是为什么成功的人那么少的原因之一。我意识到的的缺点之一是没有分清每天做事情的重要程度是有区别的,只是知道自己今天有很多事情要做,不知道哪一个是最重要的,也就是我应该在众多事情中先做的是什么不知道,只是一味的去做而已。我现在明白,做每件事情都是应该以自己的最终目标为前提的,而不是盲干的。心中怀有最终目标,才会让自己做的事情有意义。从最高目标来看待自己的所做的问题,就不会被它们所困扰。这本书让我明白了,一般情况下,我们要做的重要事情都是不是急事,也就是要事不急的道理。我认为,如果你是按照自己的计划去做每一件事情,根本不用着急。比如说我们的学习,一本书,一门课程,如果我们设定好了期末的对自己的要求,那么每天自己知道看什么内容,复习什么,那么这就不是什么急事,只是每天完成这看似不急的要事罢了。但是,如果心中没有最终目标,不知道什么是要做的事情,只能被眼前的急事左右,被整的疲惫不堪还不知道得到什么结果。没有最终目标在心中的生活是被动的,被动的生活是痛苦的,痛苦的最后结果很可能就是悲惨的!没有目标的人永远不会体会到时间的重要性,现在社会中时间就是金钱,但是我们大部分人似乎根本不识得它!对很多人来说,他们除了时间什么也没有,有了时间他们还是什么也没有!我该好好的计划自己的目标,我已经有了自己的最终目标,但是我需要把它具体化、详细化,然后实施,这本书告诉了我,要高效管理自己的时间,不能杂乱无章的做事。做事的时候心中只可以想着那一件事情,做完了再说其他的,不是这件未完又开始另外一件,那样最终都做不好,半途而废!我们不是神人,所以大脑只有一个,所以我们应该记得做事要一心一意的做,那样才可以把一件事情办好了。我们都知道,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是需要有信心的,如果没有信心,那么什么也做不了。那信心从何处来?当然是从取得的成功来!所以,我们解决问题应该是从最简单最
容易完成或可以告一段落的地方做起,那样取得了一点成绩有利于信心的建立,才会有利于继续努力!所以说,摘桃子要从最容易摘的摘,如果你只盯着那只最难摘的果子,或许你会错过身边的很多摘果子的机会。还有一点,你不可能将整个大海沸腾,所以我们需要合作共赢,学会合作,生活就多一份快乐;学会分享,人生就多一份美丽!成功,有你,有我,我们一起努力,我们共享成功!对我来说,我是准备考研的,必须的得完成我的这一计划,因为它是我迈向最终目标的一步,必须的踏好了!我的梦想很简单,就是要编制一个大大的幸福网,我们永远住在里面!每一步,我都会好好的规划,不再浪费时间!就让自己一个一个的完成吧!这本书对我来说,我感觉很好的,有时间我还会读的。
第五篇:《麦肯锡工具》读后感
《麦肯锡工具》读后感
工会工作中有很大的成分是人际的交往,交流是相当重要的一环。而在解决团队问题时,交流就更显得重要。麦肯锡强调交流要注重沟通不息、用心倾听和人事分离。沟通不息是对交流频率的要求,这条规则应该是贯穿始终的,很多时候可能我们的困惑就能在别人那里得到答案。用心倾听这点在项目上的体会最深,如果不用心思绪很快就飞了,那么接下来的思路就可能断层或一直跟不上,所以倾听时一定要集中全部的注意力而且努力思考,这个可能跟个人禀赋或习惯有关,但我想多主动做这方面的尝试肯定是会有提高的。人事分离就是要把问题本身和提出问题的人相分离,重点关注问题而不要受主观影响。
如果说人际因素是软性或人性内容,那么接下来要讲的分析要素就是硬性或任务性内容了。分析要素的界定、分工、收集、解读、提炼可以看做是解决问题的一个完整步骤,所以这个过程也是贯穿项目始终的。
界定是第一步,尤为关键,因为所有后续的活动都与最终对问题的界定有关。如果不能正确定位问题或者所形成的假设有误导性,那么目标的效率就会低下甚至无法达到目标。分工就是在界定问题提出假设的基础上构建整个工作的流程图,制定内容计划以检验假设,设计故事线索并确定责任人。收集是通过“草图”呈现必要数据,进行针对性的访谈,收集第三方数据来论证假设。解读就是根据所收集的资料来得出观点,咨询顾问应该具备这样的魔力:能将收集到的资料经整理而转化为能解决核心问题的真知灼见。提炼就是要在前面所有工作的基础上获取最有价值的意见并确保被认可。
不论是人际因素的交流、评价、协助、激励,还是分析要素的界定、分工、收集、解读和提炼,看书只是在理论上有些认识与印象,真正要应用还是应该结合实际项目来进行。所以的方法论都应该在实践中来总结、来印证、来提高,所以理论上已经有了些粗线条的理解,接下来就是具体的应用了,希望自己能将这些知识运用到本次流程项目中,与团队成员好好配合做好本次项目,得到进步与提升。